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1.05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精選5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1

一、 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爲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爲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爲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 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爲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爲教學的難點。

四、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 以讀爲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讀寫;完成課後“讀讀說說”的練習。

第二課時:複習生字詞;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學資源準備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我收集一定量適合學生閱讀的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讓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

七、 本課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 以讀爲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 體驗激情:由於該文本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繫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 關於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爲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四步完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課前營造情感氛圍,撥動學生心絃就顯得尤爲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對孩子來說,生字始終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過老師真誠豐富的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爲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還記得嗎?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怏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 體驗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爲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裏所觀察並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當然,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需要交流,喜歡合作。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因此,自瀆完畢後,讓學生帶着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在發表個人見解、評價他人意見的同時,深化個人體會。爲了讓孩子們更進一不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說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平臺: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纔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樣啊?

生:我爲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擡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爲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以上預設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爲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爲他們提供練習的空間。

教學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朗讀來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三)尊重教材特點,引導情感表達

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裏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爲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個層次的讀——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個層次的讀——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爲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明晰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體會。

(四) 模擬文本情 境,促進情感昇華

爲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你爲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來誇誇第三個兒子,掀起了課堂又一次高潮。最後,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纔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二年級下冊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2

一、教材方面

這篇課文十分淺顯,但淺顯的文字中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孝敬父母”。教學時,我覺得給二年級的孩子們不必講過多孝敬父母得道理,只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是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討論就可以了。

二、說目標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分爲兩課時,其中,我所講的是第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兩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分角色讀。

(3)學會體貼、孝敬長輩。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在本文內容中,人物對話多,抓住人物對話,揣摩人物情感是教學的重點。把“明明是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爲教學的重點。

四、說教法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學校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在講解本課時,預設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鞏固 導入新課

在複習時利用“摘蘋果”遊戲,檢查孩子們對生字掌握情況,要求孩子們讀準音,記住字形。在這個遊戲中,我採用適當的鼓勵方式,如摘下的果子送給孩子,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啓發引導學生。孩子們也表現的不錯,紛紛發言,爭奪果子,還發揮想象力,利用編字謎,形近字,熟字加偏旁等識字方法記生字。

(二)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參與。激發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神態,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爲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很自然地導入到新課學習。

(三)尊重教材特點,自讀自悟,合作研討

我在這裏設計了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引導孩子找出對話,並啓發學生學媽媽語氣讀出來。然後我用貼卡片的方式,把重點語句貼在黑板上,這樣既讓孩子揣摩三個媽媽的心理,又能很自然地完成板書。第二個環節抓住重點語句“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中的一個……一個……另一個造句,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

(四)進一步讀課文,體會孝敬父母的美德

讓孩子模仿老爺爺說的話,“三個兒子?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孩子”從這句話中懂的“孝敬父母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

(五)模擬文本情景,促進情感昇華。

讓學生回憶爸爸媽媽曾爲我們的付出,給我們的關愛,並在心形卡片上寫出最想對父母說的幾句心裏話,感謝父母的養育和關愛。使情感得到昇華,進一步流露出對父母的感恩之心。

各位領導、老師,以上是我對《三個兒子》的說課,不論是教學設計,還是各位同行提出寶貴的意見。

  二年級下冊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3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二十三課《三個兒子》。我先分析教材,然後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與板書設計這些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分析教材

兒子,這個字眼在媽媽的心裏是神聖的。可是,媽媽這個字眼,在兒子的心裏是怎樣的呢?我們感動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而大力讚揚母愛的時候,是否應該引導孩子們讀讀“黃香溫席”、“臥冰求鯉”這些頌揚子孫孝心的呢?

本課中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 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難怪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因爲他深知:這個沒有什麼特長的兒子卻能幫媽媽幹活,他纔是真正的兒子。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淺顯的文字中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爲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教學時,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說內容,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就可以了。

二、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

3、學會體貼、孝敬長輩。

本文內容淺顯易懂,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不同。因此,可以讓學生感悟課文以後,分角色朗讀。進入角色時,要注意感情朗讀。用自豪的語氣讀前兩位媽媽的話,感受母親無私無我的愛。用平穩的語氣讀第三位媽媽的話,表現她平和的心態。這節課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老爺爺的話是一個教學重點難點。下面,我主要說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

三、教法學法

本節課以學習課文明白道理爲重點,因此朗讀、討論問題是主要環節。複習完生字詞以後,朗讀先以自由讀的形式進行。要求學生邊讀邊以劃線的形式找出老師在幻燈片上寫的表格上的問題。認學生找出三位媽媽介紹三個兒子及三個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具體表現。新課改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爲主,老師是指導、引導他們學習的對象。老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他們讀讀、劃劃、說說。根據課文內容,多讓學生說說“三個媽媽介紹兒子和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表現”,並會用“一個……一個……另一個……”句式連貫地說幾句話。這環節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學生知道課文內容以後,老師再板書問題,讓同桌兩人討論;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爲什麼說只有一個兒子?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學習心得:你對三個兒子有什麼看法?多讓學生說,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低年級能說連貫的幾句話,爲以後寫作作爲鋪墊。老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要注意糾正指出錯誤的地方。最後,老師再作歸納:只有一個兒子幫助媽媽幹活,另兩個只顧翻跟頭、唱歌,沒有幫媽媽提一提很重的水桶,所以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學生各抒已見:對三個兒子的看法後,老師作正確的歸納:一個孩子不僅會唱歌、翻跟頭是不夠的,還要懂得體貼勞累的母親和孝敬母親。

四、教學程序(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是複習舊課。老師通過生字卡讓學生複習認讀已學的生字。讓他們組詞、造句,讀句子的形式加深對課文的認識。接下來第二環節學習課文。先自由朗讀,根據板書表格讓學生劃出三個媽媽介紹自己兒子及三個兒子看見媽媽拎水的具體表現,這要體現學習主動性,獨立完成,注意閱讀與思考的結合。第三環節討論法學習課文難懂的地方。同桌討論:老爺爺爲什麼說只有一個兒子?三個兒子,你有什麼看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活躍課堂氣氛。這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環節,老師可以巡堂,指導討論。最後讓學生彙報交流情況。老師再根據學習的回答,作歸納。第四環節是朗讀教學。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先小組形式讀,然後選幾個好的分角色朗讀。老師指導同學要讀好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前面兩個媽媽誇自己的兒子語氣充滿自豪感。

②第三個媽媽的語氣很謙虛。

③讀出兩個兒子只顧自己表演時驚歎的語氣。

④讀另一個兒子的表現要平凡、深沉。

⑤老爺爺的話要讀出語重心長。

最後一個環節可以是課文的拓展認識。再次讓學生說說,講講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自己對待父母是怎樣的。這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受到教育,要和生活聯繫起來,懂得怎樣做纔是真正的好孩子。

  二年級下冊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4

【說教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爲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爲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爲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二課時可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深入學習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理解老爺爺爲什麼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2、過程與方法:爭取多種形式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關心、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老爺爺爲什麼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教學難點:理解老爺爺爲什麼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體會媽媽們的辛苦。

【說教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教學貼近生活。

3、“以人爲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4、“以讀爲本”,加強讀書實踐,以讀代講。《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5、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說學法】

由於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

1、聯繫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展開閱讀。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結合教學目標及本課的重難點,第二課時充分利用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研讀全文。教學流程如下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營造氣氛

師:孩子們,上節課我們學習的<<三個兒子>>中的生字寶寶你們還記得嗎?請看大屏幕,藏着生字寶寶的新詞,你能把他們讀準確嗎?

1、老師請坐姿最端正的小朋友來讀。小朋友的坐姿都這麼端正,那麼,全體起立,同桌互讀,他會了就請他坐下,不會的,就請同桌幫幫他。

2、剛纔小朋友的坐姿真端正,那麼咱們再來個男女生比賽讀好麼,比一比誰朗讀地更準確,更動聽?

3、同學們掌握的不錯,那老師要考考小朋友了,玩摘星星讀詞語。

【此環節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生字鞏固是識字教學中比較枯燥、乏味的環節,因此我採取多種形式,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因爲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仍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識字鞏固過程中,通過老師真誠多樣的誇獎,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形成閱讀期待,這樣孩子們就自然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情感體驗個性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由教師充滿激情地爲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的學習情境,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閱讀猜想,形成閱讀期待。因此在這個環節當中,我表揚孩子,“孩子們真能幹,這麼多的生字都順利解決了。真是太可愛了,老師相信在家中你一定是媽媽的小寶貝,能跟老師說說在家中,當你做了一件令媽媽高興的事的時候,媽媽是怎樣誇獎你的嗎?是啊,上一節課我們學過的<<三個兒子>>中的媽媽也在誇他們的兒子,請你快快打開書,找一找,再讀一讀。

1、請小朋友把書放下,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讀一讀媽媽的話。

2、聽,他們的語氣一樣麼?能告訴大家爲什麼有不同的語氣嗎?

3、那讓我們帶着自豪、平淡的不同語氣。再來讀一讀給你的同桌聽!

三個媽媽對自己的兒子有不同的評價,那麼你能根據課文裏的內容,把媽媽們的評價補充完整嗎?(填空)

【這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同時,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並且本環節以讀爲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學生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

三、合作學習研讀交流

二年級的教學要讓孩子充分的讀書,特別是引導學生帶着問題探究的讀課文,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感知課文內容,達到生生互動。並且要在閱讀中培養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因此此環節我設計:

聰明又有力氣、唱歌好聽、沒有特別的兒子們,真的如他們媽媽所說的那樣嗎?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

出示媽媽提水的圖片

師:三個媽媽從井邊打了水回家,看(出圖),邊看圖,邊讀下面的一段話,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麼?讓我們再讀讀這段話,感受一下媽媽的辛苦吧!

他們都是怎麼做的呢?請你邊默讀,邊用“———”畫出。

藉機引導“沉甸甸”的甸的讀音。我是這樣處理的。看,大屏幕,這個字是“甸”老師想提醒小朋友,“甸”單個字讀的時候念四聲“甸”,但是放在疊詞當中,變成ABB詞語的時候,他就變成一聲了,跟老師讀一邊,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老師這還有類似的詞語,和“沉甸甸”一樣,後面的字不管是幾聲的,都要讀成一聲,引導學生讀,再照樣子說一個。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把握詞語的讀音規律,落實教材中的知識點。

接下來:用“三個兒子有自己不同的做法,那麼你喜歡這哪個兒子?說說爲什麼喜歡他們?”引入下面的學習。

1、這真是一個聰明又有力氣的兒子,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翻轉)

2、這真是一個小小歌唱家,讓我們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3、在媽媽眼裏,雖然他是一個沒有什麼可值得誇獎的兒子,但此時此刻,他卻用行動幫媽媽消除了疲勞,老師也很喜歡他,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吧。

4、三個孩子都是那麼討人喜歡,可是坐在旁邊休息的老爺爺卻這樣說:“三個兒子?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這是爲什麼呢?小組之內討論討論吧。

師:雖然好看的動作和好聽的歌聲都能讓媽媽們快樂,但只有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纔是真正的幫助媽媽消除疲勞,所以老爺爺看到的是第x那讓我們再走進文章,去感受一下老爺爺意味深長的話吧。你想怎麼讀?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此環節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爲老爺爺,他說的那一個兒子是誰,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並且以“沉甸甸”爲突破口,挖掘教材的知識點,是學生讀有所悟,讀有所得。】

四、揭示主題拓展提升

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拓展題。第一個是假如,第三天,三個媽媽再次來提水,水桶還是那麼沉甸甸的,三個孩子又會怎樣做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第二個問題是“這是課文中的兒子們都這麼孝順,那麼你們在家中又應該怎麼表現呢?”教師創設不同情境引導學回答。

【本環節在最後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練習,使孩子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不光要說到,還要做到”,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二年級下冊語文《三個兒子》說課稿5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即民語系漢語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23課《三個兒子》。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即民語系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講課文)本組課文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選,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本篇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 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

我所面對的師民語系四年級的學生,故教學時,我們不必給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導學生讀通句子並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就可以了。

2、教學目標

根據《漢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雙語班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生字詞語,積累語言。

能力目標:

(1)能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情感目標: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爲父母分擔生活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3、教學重點:能夠獨立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4、教學難點:比較三個兒子的行爲,體會老爺爺話的深刻含義。

二、說教學方法

1、以讀促悟法:《漢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爲豐富的語言積累。要求做到: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基於此目標,在本節的精講課文部分,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採用多種方式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同桌讀、默讀、個別讀、齊讀等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語感,以達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目的。以讀促悟,以讀促情,使學生在反覆的閱讀中形成語感,體會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爲父母分擔生活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2、抓重點詞句感悟法:《漢語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教師教學要以語言的工具性爲主,人文性爲輔來進行教學。故雖然本課教學時精講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部分,我依然根據第二語言的特點,依據課程目標,讓學生複習鞏固生字,在課文學習中穿插一些重點語句和句型的舉例來加深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以達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聯繫生活法

漢語言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學時,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走進文本。

4、換位揣摩法

讓學生走進文本,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來分角色朗讀,試着演演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三、說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製作了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複習鞏固詞語,談話導入。

我面對的是民語系中段學生,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利用多媒體出示本課詞語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讓學生再一次接觸生字、生詞,爲正確朗讀課文打下基礎。接着我說:“小朋友們真能幹呀。老師今天是這樣表揚你的,還記得媽媽平時是怎麼表揚你的嗎?”個別回答。隨機我說:“今天有幾位媽媽也在表揚自己的兒子,我們一起看看她們是如何誇讚自己的孩子的。”引出課題《三個兒子》。結合生活提問頓時激起學生讀書的慾望。

第二環節:學生初讀課文,增強語感。

緊接着,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讓學生在充分的讀課文,爲下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一定基礎。做到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第三環節:朗讀感悟,解決疑問

1、本環節以讀爲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直線畫出三位媽媽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孩子的。學習默讀是民語系四年級學生的一個訓練要求,它能讓學生靜下心來讀書。邊讀邊畫,意在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爲了讓學生體會三位媽媽說話時的心情,我讓學生回顧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的稱讚,並模仿媽媽當時說話的語氣和神態進行朗讀。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爲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把自己轉化成c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通過評議,讀出三位媽媽的不同內心世界,即驕傲與平淡。

2、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因此,我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總會問:“讀了這句話,你發現了什麼?”孩子們馬上通過合作等學習方式給出答案。這種提問的方法,能促使學生馬上認真讀課文,並通過朗讀、動作表演來感悟文本內容。體驗過後,讓學生說說的感受,並說說此時自己最希望出現什麼,進行換位思考。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

3、爲了更好的運用語言,完成課後練習,我採用分組朗讀,讓學生理解“一個……一個……另一個……”,並聯系生活練習說話,做到活學活用,積累語言,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緊接着,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談談自己內心的感受,假如三個兒子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們中間的一個說些什麼。學生個個有感而發,很快明白了第三個兒子的優點。

4、爲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奇怪了,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您爲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呢?”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誇讚第三個兒子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四環節:情感昇華,總結延伸

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是怎樣孝敬父母的,激發學生孝敬父母的心願,爲課文的學習提供生活的保障。

第五環節: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明扼要,既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反應文章的中心,同時還要美觀。我針對媽媽對三個兒子的評價以及三個兒子見媽媽提水時的表現進行板書,從而折射出提水的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