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岡仁波齊》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53W人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岡仁波齊》觀後感,歡迎閱讀。

《岡仁波齊》觀後感

  《岡仁波齊》觀後感一

星期天閒來無事,在麥購網上購買了三張電影票,一家三口便匆匆趕去看晚上的一場影片《岡仁波齊》。

影院並不大,寬敞的皮沙發坐着還蠻舒服,但不久影院工作人員就過來說:“對不起,就正好8號廳的空調壞了,觀衆可以隨意去其他廳觀看其他影片,但看《岡仁波齊》就得頂着大汗看,看修行的片子就得修行着看。”我是真心佩服這位老兄的口才,寧是把觀衆即將面臨的情緒大爆發轉變成了滿廳鬨堂大笑。於是燈光暗下,臺上和臺下都開始了修行人生。

生活是平庸的,生命是平凡的,而當我們平凡的生命開始追問起我們是爲什麼活着,活着又有什麼意義的時候,我們就擁有了一種東西——信仰

普達村的村民扎堆因父親去世,決定帶叔叔去朝拜大昭寺和岡仁波齊峯。消息傳開,村民紛紛有加入者,其中有屠夫一家三口,有孕婦夫妻倆,有蓋房子不順的小夥還有一個十八歲的少年。

一行人終於走上朝聖路了,一架拖拉機載着衆人的生活用品和帳篷慢慢跟在朝拜者後面,衆人七八步三扣一匍匐就這樣開始了丈量土地的朝聖路。上路時是剛剛過完藏曆新年,大山依舊在荒涼沉睡中,朝聖的十來個人從國道318的3075處一步步邁向心中的聖地,十八歲的少年走在隊伍前面,身體也最爲矯健,以至於看不出他有什麼殘疾,他扣板的聲音也如他的生命一樣清脆悅耳,五體投地時也帶着滑板的聲響,這聲音在我聽來是朝聖路上敲擊出的最動聽的音符,前面的扣板響起後面的此起彼伏,沒有多餘的廢話只有虔誠的膜拜;後面的婦孺則顯得力量微弱些,常常讓人擔心小女孩能否堅持下來和那孕婦腹中的胎兒是否經得起這撲地的顛簸,同樣作爲女人的我心一直都是揪着的。而最終這個嬰兒降生在朝聖路上,她沒有電影裏的哭天喊地,但是那種撕裂的痛我是經歷過的,我敬佩着這女人的隱忍和堅強。生產後的她只做短暫休息,然後就開始了把孩子放在拖拉機上,她跟在隊伍後面繼續磕長頭,孩子哭了就上車餵奶的朝聖帶孩路。

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答案,但是,只要我們的靈魂在路上,它會一千次的追問又將一千次的堅持下去。

日復一日的朝聖路,從海拔3000多米走到了海拔5000米,從冬的荒原走到了春的繁茂,永不停歇的腳步,永不言棄的團隊使他們親如一家。朝聖路,是一支簡約而單調的歌,在這條路上,人的軀體如一個卑微的皮囊,經受着泥侵灰濛,經受着風吹雨淋;而靈魂卻在一日日的朝聖中不斷昇華,它似乎總想從肉體中脫離出來,它在日日的打磨中散發着人性的光輝。在一次下雨天山體滑坡落石中大家都跑去掩護落石集中的地方的人,石頭砸傷了幾個人。蓋房子的漢子說:“你們都知道我家去年蓋房子死了倆人,還欠了20萬債務,我現在又被砸傷腿,我爺爺一輩子沒做過壞事,我爸爸也沒做過壞事,我也沒做過壞事,爲什麼我們家會這樣?”一羣人默默無語,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樸實的陪伴,他們說:“沒關係,我們等兩天,等你腿好了再走。”

看到這裏,你會看到人類最樸實的信仰和最樸實的語言。大家聚在帳篷裏唸經是給彼此最大的信心和安慰,唸經聲劃破夜空,無數次地抵達閃爍的星空,在這個神祕的高原上繚繞,那些聲音飄上高空時你便有了神聖的感覺,因爲它深沉、蒼涼,和菜市場上討價還價的嘈雜截然不同,我第一次看見聲音從人的頭頂出來,以光的形式穿透夜空……

信仰不需要監督,它是開在我心頭的金蓮花。爲了找到你,我願意跋山涉水、風雨無阻。

日月輪迴,斗轉星移,他們從春又走到了夏,走過雲霧繚繞的山脊,走過綠野吐新的草地,巍峨的山峯也爲之動容,從嚴肅冷峻的荒原絕壁也轉變爲一碧千傾的人間仙境。唯一不變的是一顆虔誠的心,哪怕遇到這樣的水窪,也阻擋不了他們匍匐丈量的朝拜之路。看到這裏,那前仆後繼爬在泥水中的場面着實震撼人心,我深深感到了信仰的力量,人一旦有了信仰,是不需要任何人的監督的,他絕不會偷懶一步或者悄悄走捷近。

生命中充滿了無常,當我們無法改變結局時,不如積極地接納它。

路上發生了汽車和拖拉機相撞事件,這些人瞭解到車上的人由於高原缺氧司機着急着往山下送纔開快車導致事故後,這羣人沒有憤怒,他們平靜地接受了現實,放走了汽車司機。由於車頭被撞壞,一羣人只好擡着車身一步步走向百里之外的大昭寺,在接近米拉山口時,上坡的路艱難而曲折,他們用那天生吐字如經的歌喉吟唱着:“我一步一步朝山上走,雪花一點一點往山下落,在我與雪花約定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們都擁有同一個母親啊,卻有着不同的命運啊,命好的當了喇嘛,命不好我去了遠方啊……”歌聲一遍一遍重複着,藏文裏的尾音和蒙文有很多相似的迴旋,帶着一份淡淡的蒼涼,一份淡淡的憂傷迴盪在山谷,迴盪在飄揚的經幡裏,迴盪在我的心裏……

死亡不過是身體回饋給萬物的一個輪迴,它讓我們懂得,在所有的生命鏈條中我們也只不過是很平凡的一環,當一切塵歸塵土歸土以後,那個叫做靈魂的東西需要有個安放的地方。

他們終於到達了日思夜想的大昭寺,短暫的停留後又踏上去岡仁波齊的路程,岡仁波齊如一座豐碑矗立在眼前,而那個早晨楊培爺爺卻再也沒有醒來。

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感覺死亡這麼美麗,就如費列羅在《生命的禮讚》中說的那樣:“你從塵土中來,必將歸於塵土。”他死在了他嚮往的天堂,他似乎到達了靈魂的歸所,即使法師已經準備好肢解他的屍體,即使禿鷲已經迫不及待地在天上盤旋,可是我和那些朝聖者一樣,沒有恐懼,只有安慰。因爲誰的靈魂不是在路上?死亡只是貢獻出了一具肉體,在神聖的岡仁波齊面前,一切都顯得如此渺小而微不足道。

影院的燈亮了,我才發現堅持看完的人有三分之一,而我也早已熱的衣服貼在背上 ,只是我自己全然不覺。這場沒有預定劇情,沒有大牌演員,只是一路磕頭的電影到底有什麼魅力吸引着我呢?

回家的路上,我不斷地問自己。在華燈初上的城市裏,在川流不息的車燈裏,在濃妝豔抹的人羣裏,我們誰可以說自己的日子過得平靜而安詳?我們不是在羨慕着別人越住越大的房子,就是焦慮着自己越來越渺茫的未來。爲了那些利益人們殫精竭慮,我們過着行屍走肉的生活,靈魂卻總在夜深人靜時考問我們的良知。我們在笑話別人的同時自己卻成爲了別人的笑資,我們需要一個安定的東西住進身體,讓我們的心不在彷徨和迷茫,讓我們的靈魂不再遭受桎梏和囹圄。

心中有塊聖地,不讓思想蒙塵,卻待靈魂生香,這就是朝拜的力量。

《岡仁波齊》像一座金字塔坐落在人跡罕至的高原上,海拔六千多米,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爲“世界的中心”,梵文中是“溼婆的天堂”,是佛教裏傳說中的須彌山,它常年覆蓋的雪如水晶般冰雕玉器,那邊緣整齊的山型如蓮花般讓人心生敬畏,它是我們心中的聖地,你每次看到它內心都涌起無限敬仰,那份憧憬可跨越關山,化作無數道佛光穿越萬水千山。人可以沒有宗教信仰,但絕不能沒有精神信仰,否則就如周國平先生所說我們的靈魂找不到居所,被罷黜在外,而靈魂卻一直有着“王室血統”,總有一些高貴的靈魂爲回覆它的王位而努力着——而我,願作它的追隨者。

  《岡仁波齊》觀後感二

看完《岡仁波齊》久久內心不能平復,電影裏每一個磕長頭的場景,都熱淚盈眶。雙手合十舉過頭頂、停留喉間、安放胸口,然後匍匐下跪,五體投地,合掌起身……一遍一遍周而復始的單調動作,在前往聖山——岡仁波齊的路上,以春夏秋冬爲背景,以生老病死爲伴奏,以救贖爲信念。我想這就是人生最平淡卻也是最震撼的節奏!就此,寫下一段感想,一段關於活着與死亡之間的感受。

西藏、宗教、信仰、朝聖……看似神祕的概念,《岡仁波齊》通過11個普通的藏民,一段平凡的朝拜聖山經歷,如細水般緩緩道出。從電影畫面的角度也許它不夠華麗,從故事情節的角度也許它不具備太多衝突,但正是這般貼近真實,才能激盪起內心深處的漣漪。電影的朝聖之路告一段落,而我們每個人的心依然在朝着前路前行,而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一個因果的輪迴……

電影開始於一個西藏的小村莊——芒康,故事開始於芒康的一戶普通人家。家中的長者帶着遺憾去世,爲了替他完成遺願——去朝拜岡仁波齊,這個家庭傾盡一切,宰殺牛羊,變賣籌資,安排一家老小,準備踏上一條漫漫長路,然而這條路上會發生什麼,完全不知……

現實中,人生許多階段也許都會遇到需要歸零的時刻,初出茅廬的迷茫、人生巔峯的失衡、萬念俱灰的絕望。那時,前進與徘徊,不知難倒了多少人,因爲心路的前方是什麼,你我都沒有答案。就像準備朝聖的藏族家庭,傾其全部爲的並不是最終的到達,而是爲了那一路的懺悔與救贖。芒康村莊上聞訊而來的村民,紛紛申請加入朝聖的隊伍,他們有沾滿動物之血的屠夫,有懷孕待產的婦人,有身處不幸的中年,有不諳世事的女童,還有年邁的老人……爲了同一個信念,他們臨時組隊。

就像漫漫人生路中每時每刻遇到的朋友,也許各自的目的不同,年齡不等,身份各異,也正因如此,纔會讓心路更加多彩。沒有誰生來孤獨,父母、朋友、師長、愛人……我們扮演着生命中每個時刻的角色,同時,更多的角色配合着我們演繹自己的生命,沒有誰是單純的生和單純的死,因果交織的業力牽引着我們前行。

朝聖之路,註定坎坷,含淚的告別只是開始。沿着318國道11個人開始三步一磕的虔誠之行。重複的動作在不重複的風景、過客、晝夜之間反覆。第一件不尋常的事,便是新生命的降臨,那個被聖山賜福的孩子降生在朝聖之路上。而後經歷短暫的喜悅後,母親加入到磕長頭的隊伍,一切重新歸於腳下。此後,屠夫爲一隻路過的螞蟻讓路,孩子帶病堅持磕頭,老人每晚帶領大家唸經,路上遭遇車禍,他們選擇原諒司機……因爲撞壞了拖拉機,所以男人們拖着行李車行進幾百裏,再折回遠處磕頭。遇到泥濘和水潭,他們磕着長頭過去,羊皮護具已經破敗不堪,水打溼了他們的身體,曬乾頭髮和衣服,他們又重新向着前方出發,直到一個清晨,隊伍裏的長者楊培老人長眠于山腳下。因爲楊培老人的心願,隊伍成行,而他的離開並不預示着隊伍的終結。他們爲老人堆起了瑪尼堆,請了喇嘛做法事,而後又以瑪尼堆爲起點開始了長頭的叩拜,幾百公里外便是拉薩的布達拉宮……

一路上,經歷生老病死,就像人生的縮影。生命的誕生象徵希望,讓人喜悅,成長的過程有痛苦陪伴,而死亡的寂靜,又有些許惶恐。心路之上,每一段情緒的誕生,每一個身影的出現與離開,都會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出發的目的以及最終的結果,在前行的過程中變得不那麼重要,唯有每一步前行的軌跡,清晰的留在身後。

如果人出生和死亡的時刻已命中註定,那麼中間所走的每一步都值得我們細細斟酌。人生沒有回頭路,但有很多分叉口,每個路口,我們都要調整步調和步幅。正如影片中,路邊村莊長者的提醒:不能帶紅繩磕頭、小孩磕頭不能走太多步……一路走來,總有那麼一個人、一件事,提醒了沉淪的步伐,重新整裝出發。

電影最後,朝聖的藏民們順利抵達拉薩,他們的錢花光了,頭髮長長了,十萬遍的長頭快磕完了。他們在拉薩打了兩個月的工,和髮廊女孩約定從聖山回來後再相見,之後,重新朝着岡仁波齊出發……

《岡仁波齊》以木板在雪中滑行的聲音來告訴我們電影告一段落,朝聖之路還在繼續……似乎結束但又沒有告別。超乎人們以往對結局的認知,在最需要感情昇華的結尾,一切又歸於平靜。而這更符合人生之路的設定,因爲對於人生最大的落幕“死亡”而言,有時也來的猝不及防。即使死亡過後,依然需要尋找下一個輪迴的起點……

聽着朴樹爲《岡仁波齊》特別發佈的《No Fear In My Heart》,我的觀影感想到此暫停了,凌亂的文字記錄了小小的一點感想。感恩能在自己歸零,準備開始自己第一段朝聖之路之際,看到這樣一部片子。始終堅信因果輪迴,世事無常,身爲滄海一粟的我們,走在自己的心路上,時刻提醒自己腳下的每一步都要踏實堅定,迷茫時不輕易退縮,犯錯後勇敢駐足,摔倒了繼續前進……享受身邊出現和消失的一切,因爲這就是你我心路上獨一無二的輪迴,也是最值得你我繼續前行的原動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