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報告

桂林山水觀課報告

本文已影響 1.34W人 

導語:報告,既能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又能發現存在的問題以及明確今後工作設想.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2017桂林山水觀課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桂林山水觀課報告

2017桂林山水觀課報告【第1篇】

本次研修,我認真地觀看了一師一優課活動中六位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受益匪淺.其中 範振華老師執教的《桂林山水》一課給我印象最深.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奇特、秀麗、險峻和灕江水的平靜、清澈、碧綠的特點,進行了具體而生動的描繪,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錦繡山河的真摯情感.這是一篇文質兼美、寫景抒情的好範文.如何挖掘文章中的美,讓學生深刻地感愛美呢? 範振華老師的教學讓我耳目一新.

一、設境激趣,觸發美“感人之心,莫先乎情”.課始,教師精心設計導語,並適時配上絢麗多姿的畫面,創設情景.教師以飽滿的精神,親切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靈,以“師情”動“生情”,以“師情”激“生情”,師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織在一起,學生沉醉其間,爲桂林山水的奇秀之所動、所感,油然產生美的遐想,心駐神往,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

二、潛心品讀,體驗美兒童的心靈最敏感,他們能準確捕捉到教師語言中“情”的信息,進而領悟“情”中之“理”.因此,教師以美的語言作爲美的品德的載體,深入學生幼小心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朗讀的方式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審美情趣.例如:在讀“波瀾壯闊”一詞時,教師向學生展示一幅浩渺無邊的大海圖,引導學生用雄壯、渾厚的重音朗讀,讓他們感染到大海喧鬧的動態美;在讀“水平如鏡”這詞時,則要求學生用輕柔的聲音讀西湖的水,讓他們感染到那種無聲無息的恬靜的美.課文語言的音韻美,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加上語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到審美的愉悅.

三、讀中感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在教學中,老師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中有思考,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在教學中老師不斷引導和點撥,應該說這節課中,文本的朗讀是充分的紮實的,主要包括朗讀整篇課文或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朗讀.首先讓學生充分練讀後根據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讀給老師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學生有了充分的自由,變得愛讀,想讀,帶着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語感也便隨之產生了,使之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作爲審美的主體,通過感官與心智去感受、去體驗.

四、抒情表達,人們在欣賞各種美的事物而產生美感時,總是有賴於直觀的形象,只有通過生動具體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它內在的本質,從而得到情感的愉快.在教學時,教師以圖像爲主來展示形象美,欣賞景美.例,教師在講解中根據課文描述演示錄像,如,有的山形像一位老人伸展雙臂,滿臉笑容地歡迎八方遊客;有的像大象貪婪地吮吸着清涼甘甜的江水;有的像一隻高大的駱駝眺望遠方;還有的像初生的新筍充滿生機......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充分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讓學生頭腦中構成—幅幅栩栩如生的美麗圖畫,引人入情入景.

語言訓練能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祖國山河秀麗多姿,從而產生熾熱的愛國之情.在本節課中,教師不僅是教學的設計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同時又是參與討論的學習者,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並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相學相長的教學效果.

2017桂林山水觀課報告【第2篇】

1.學生課堂參與度統計表學生應答狀態 學生應答質量 學生注意力 環節 積極舉手 導入40 品讀水36 品讀山39 描寫28

2、觀察分析

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課堂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課堂教學中學生 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參與度體現出來.

(1)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參與面廣,積極性較高.整節課學生 表現在課堂上,較專心聽課,對所學的功課表現出一種積極的態度, 以較大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從教師安排的設計中全班 40 名學生全 部都覆蓋到了,但是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注頻率不夠均勻,有4 個學生 除了集體朗讀和小組討論外沒有再被關注到,一直處於聽的狀態.

(2)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主動發言50 次,集體作答23 次,自主質 疑、練習 次,可以說學生整節課參與度非常高,譚老師的評價也十分到位、及時、富有激勵性,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奠定了好的基礎.

3、建議與思考

(1)充分關注各類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於他們的聽課情況、小組合 作情況都要給予充分的關注.

(2)經常走到學生中間,鼓勵督促,個別學生,個別指導. 總之縱觀整節課,教師對於整個課堂調控的非常好,充分調動起 學生的積極性,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過程,關注每一個孩子,使 每一個孩子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成爲學習的主體,還是一項任重 而道遠的工作,還需要我們以後好好研究,認真實施!

2017桂林山水觀課報告【第3篇】

昨天,有幸到匯文實驗學校聽了兩節課,分別由工作不久的一位小妹妹和我特尊敬的教研員——楊姐姐執教.

因爲所講的正是我們四年級的《桂林山水》,所以印象特別深,感觸也特別多.

與那位年輕老師相比,實在有些許慚愧,雖然她的經驗還不那麼豐富,可她對教材的鑽研卻比我更認真,甚至更透徹.比如領悟對比手法時的適當延伸:

( )的大海 ( )的溪流

( )的小河 ( )的瀑布

( )的西湖

經過這樣一番積累,學生便更容易理解灕江水的與衆不同.

又如“翡翠”與“碧玉”的區別,老師講到翡翠是玉石中的極品,更讓學生對這靜、清、綠的江水油然而生喜愛之情.

更感謝的還是楊老師,感動於她把外在的東西看的那麼淡,實實在在只爲學生;感動於普普通通的文章,在她口中竟有那麼多的亮點、可以講得那麼透徹;也感動於她能把文章本身、作者之情、表達特點融合得那麼渾然一體,不着痕跡……

受楊老師的啓發,我也摒棄了網上那些浮華的資料,開始踏踏實實地讀教材.說也奇怪,在衆多資料裏“尋她千百度”卻總不出現的靈感這會兒反而汩汩而出.授課的思路、細節的處理,怎樣創設情境朗讀、怎樣給文章補白似乎一下子全都心中有數了.

很感謝這次聽課,它使我學到的不單是一篇課文該如何講,也不單是課堂上該如何“出彩”,更多的還是怎樣才能講一節“良心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