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你在爲誰工作》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1.63W人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你在爲誰工作》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你在爲誰工作》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你在爲誰工作》讀後感1

關於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你在爲誰工作”這是一個恆古不變的話題,爲事業,爲家庭,爲自己以後的幸福生活,每個人對於工作的定義不盡相同,我覺得我對於工作的定義就是保持本心,把工作當作生活,用心去經營我們的工作,以下是我的幾點感悟:

1、工作的態度會影響工作質量,工作質量會影響生活質量

在工作中,個人認爲工作動機和態度至關重要,只要有良好的動機和態度,即使能力有所欠缺,前者對後者也可進行彌補。我們只有將公司看作是自己的家庭,把工作看作是自己有責任、義務去做的事情,這樣我們就會用心做好每一件工作,不會敷衍。

“工作質量會影響生活質量”我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對工作不負責任、敷衍了事的人,對生活的態度差異也不會太大。工作中事事不順、生活中麻煩纏身,在做歸因時,他們往往把問題的根源歸結爲運氣不好。真的只是運氣不好麼?生活中大量的例子證明,在工作中出類拔萃的人,他們的生活也愜意井然。所以,其實我們對待工作和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如出一轍的。對工作有責任心的人,對家庭也同樣有責任心,對公司忠誠的人,對家人和朋友也會表現出忠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什麼樣的因就會有什麼樣的果。

2、帶着愛去工作,帶着激情去工作

前段時間看到稻盛和夫有這樣一個工作哲學:

生活的確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

所有的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只是;

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愛。

對我們而言,工作並不僅僅意味着按時上班、下班,完成公司任務那麼簡單。當然,如果你想一天、一週、一個月、一年、十年都在重複昨天的故事;你想十年的工作經驗僅僅是一年10次copy,你想浪費掉你寶貴的生命,OK,你可以那麼幹。對於工作的狀態,個人認爲“當天和尚撞天鍾”的狀態是不行的,連鍾都不撞更是萬萬不行。能夠帶着愛去撞鐘,將鍾撞出能警醒世人的聲響,那纔是水平。我們的生命就好像一根蠟燭,隨着燃燒它會變短,但它的亮度卻和剛點燃的時候是一樣的。我們無論是老員工、新員工,無論你是60後,70後,80後,90後,我們的司齡不一樣,年齡不一樣,但我們的激情、狀態是一樣的。一如蠟燭之光,亮度恆定。

3、拖延是個壞習慣,我們必須幹掉它

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拖延症,完成工作的時間節點做好是昨天。工作中爲什麼會出現拖延呢,我認爲是因爲我們對事務的恐懼,我們遇到了以前沒有經歷過的事情的時候,沒有信心或者說壓力太大,或者說責任的承擔超出了我們能夠承受的心理範疇。所以可能會出現,將事情放後處理的情況出現,這就會造成拖延。

我認爲,拖延只能把事情越壓越多,事情仍然存在,並沒有消失。只有你將它處理完了以後,它纔會進入你的已辦事項。所以解決拖延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把它解決掉。不讓事項造成積壓。

4、以包容之心接納工作中的好與不好,不要總是排斥

在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有的是好的,有的可能是不好的;有的是我們樂意去做的,有的是我們不樂意去做的。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不要總是挑喜歡的幹、排斥不喜歡的。能以包容之心接納這些好與不好,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就會處之泰然,就會減少類似本位主義現象的出現。

  《你在爲誰工作》讀後感2

前幾日,偶然讀到一本書,書名叫做《你在爲誰工作》,該書向我們闡述了當今着名跨國公司推崇的優秀員工理念,告訴我們要想實現自我價值就要首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明確工作的意義,這使我聯想起彼得·聖吉在着名的《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把員工“改變心智模式”作爲第一項,可見培養員工樹立正確理念對企業來說是多麼重要。如果每個人都能意識到“在爲別人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爲自己工作”這個簡單的人生道理,那麼責任和忠誠將不再是空洞的口號。

工作中,不管做什麼都要抱着學習的態度,把每件工作都視爲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體驗,不能把工作視爲雞肋,整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於公於私都沒有好處。

“我在爲誰工作?”這大概是我們都曾有過的疑惑。有的人總是抱怨工資少、工作累、工作環境差、人際關係不好處,滿腹牢騷的把幹工作當成一件苦差事,應付了事。這樣的工作心態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長期的鬱悶使人精神萎靡,逐漸地失去了工作,甚至是生活的信心,整個人日漸消沉,更別談實現自我價值了。

我認爲,員工要改變心智模式,真正理解工作的意義,就要做到:

首先,不管從事什麼崗位的工作都要清楚,我們是在爲自己打工。因爲只有工作才能使我們的各種需要,獲得工作機會,我們才能充分發揮潛力,展示自己的才華。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我們自己實現目標而做的,所以說要珍惜每一個工作機會。

其次,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使自己學會去系統地思考和總結。人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知識和經驗積累得越多,才能不斷戰勝工作和生活中的諸多困難,纔會有百折不撓的氣勢,才能不斷接近預定目標。

此外,要滿懷熱情地工作,把工作當成一項使命來完成。我們應該認識到,工作更多的是爲了實現一種價值。如果對工作沒有熱情,那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勇氣,從而隨波逐流最終被社會所遺棄。

另外,對待工作要盡心盡職、一絲不苟,要積極主動、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認識到工作是一種責任和義務,竭力做好每一件事情,這會使我們生活得更加有意義。

還有,要心懷感恩地去工作,在工作中體會樂趣。我們應該感謝父母、同事、領導和我們周圍的人,是他們給了我們恩惠,我們不但要學會對給予我們幫助的人感恩,還要學會以感恩的心去對待我們身邊所有的人。記得一次去一家單位辦事情,一進入大門就立刻被貼在其辦公區醒目位置的一塊提示牌所吸引,上面寫的是:要感恩身邊所有的人,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練了你的心智;感恩欺騙的人,因爲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恩蔑視你的人,因爲它覺醒了你的自尊;感恩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會了你獨立。不管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作爲員工,我們無論怎樣都應該恪盡職守,忠於自己的工作,忠於自己的企業,不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指責別人和與別人攀比上,要把中心放在如何才能更好地幹好本職工作,並從中獲得經驗和快樂,這纔是最主要的。

  《你在爲誰工作》讀後感3

讀完《你在爲誰工作》一書,感受頗豐,似乎對我們平日裏一成不變的工作,或人或事或物都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與反思。剛開始拿到這樣一本書,心裏還在暗自發問:你在爲誰工作,難道這樣的話題還用再問嗎?工作不就是爲了衣食住行,細細想想,其實不然,衣食住行所需的消費來源於工作所獲得的報酬,屬於物質層面,我們的才華、價值、夢想、能力等等屬於精神層面。物質層面在我們工作所獲得的報酬中能夠滿足,而如何實現精神層面的滿足值得我們深思。

面對當前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一連串的問號不斷的拷問着自己,現在的工作到底對我意味着什麼?屬於我的精神層面的東西要怎樣去實現?我要怎麼去做?讀完這本書,這一連串的問號,我似乎有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就是要堅定信念,就是堅持自己的夢想,擁有自信,相信自己所選擇的道路,並沿着這條道路一直努力拼搏下去。我們常說:工作不是三分熱度七分激情,而是一種執着,一種堅持,一種挑戰,它體現的是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是企業這個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不是每個人都能影響企業的發展,但只要你充滿自信,堅持自己的選擇併爲之努力,不拋棄,不放棄,你就能爲企業的發展出一份力。

其次就是拓寬視野,努力學習,努力提高業務技能。當今浮躁社會,我們不妨放下心中的不滿與抱怨,在這種特殊的發展背景下,多看、多想、多問、多做,從基礎做起,在基礎中摸索、總結、創新。這不僅是社會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分公司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個人成長成才的需要。我們只有思想觀念上徹底轉變,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上來,提升學習力,提高知識素養,才能用成果回報企業,用技術成就人生。

最後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年輕的我們屬於xx後一代,住房,婚戀,工作壓力,贍養父母構成了我們普遍面臨的現實枷鎖,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讓我們感到迷茫和焦慮。如果我們沒有良好的心態,在這種現實落差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那麼我們只會被煩惱籠罩,只會失去自信,失去對工作努力拼搏的動力,失去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失去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因此,在雲錫生產經營的嚴峻形勢下,鍛鍊自己良好心態十分重要,它不僅磨練着人的意志,同時也考驗着人的心態。

我們不能改變持續下跌的金屬價格,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調整心態,與企業一同並肩作戰。沒有誰的一生會一帆風順,企業發展同樣如此,卡房這座經歷五十多年風雨洗禮的礦山,幾代先輩秉承"同心致遠,跨越新山"的企業精神,一次次從困難中走過來得以發展到今天。幾代礦山人通過奮鬥,在礦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展示了自己的才華,爲企業的發展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

而今,我們年輕的一代從先輩手中接過發展的接力棒,途中遇到了荊棘泥潭,我們更不應該氣餒,而是應該奮發向上,想想我們該幹什麼,怎樣幹……企業賦予我們工作,爲我們提供實現夢想的舞臺,我們要努力在這個大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才華,這纔是實現我們價值的途徑。

年輕,對工作,對生活,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不奮鬥,與其在黃昏感嘆自己的夢想沒能實現而流下悔恨的眼淚,不如趁青春還在,迸發激情敢想敢做,勇於付出,相信沒有什麼做不到,也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年輕的我們,奮鬥的腳步一定會成就輝煌的夢想。

  《你在爲誰工作》讀後感4

感激學校爲我們準了《你在爲誰工作》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我感觸很深,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一、爲什麼要努力工作

工作,確實是爲了養家餬口,當然需要有必須的薪水作爲工作的報酬。然而,如果只把眼光放到薪水上,你就會被薪水攫住雙腳,就會失去薪水背後的成長機會,最終失去的將是更高的薪水。作爲教師,此刻所從事的工作,就是自我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醜、可愛與可憎,全操縱在自我手中。一個天性樂觀,對工作充滿熱忱的人,總會認爲自我的工作是一項神聖的天職,並懷着深切的興趣。鑑於此,我們就要有高度的職責感,爲學生負責,爲學校負責,爲社會負責,更是爲自我負責。爲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而工作。這一切都由你的工作心態決定着,珍惜此刻的工作就是珍惜你自我。

二、你珍惜目前工作機會了嗎

工作是鑄就和施展才能的平臺,由此,對工作敬業,對學生們負責纔是最有意義的人生。看看自我腳下的土地吧!“鑽石就在你家的後院”,爲什麼要跋涉千山萬水呢腳踏實地的做好此刻的工作,就必須有很大的收穫。今日,全國上下大搞課改,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只要你能確定一個目標,不心存旁騖,那“食之無肉,棄之有味”傳統教學只能會在你前進的道路上設置障礙。還是勤勤懇懇的工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去做,感激這份工作,感激這個機會吧!在課改中你做得比別人更迅速、更正確、更專注、更完美,你就能發現機遇,重新洗牌後的你會更加出色。

三、敬業,最完美的工作態度

前國足主教練米盧說:態度決定一切。是的,對工作的態度是他志向的體現。在當前社會裏,態度就是競爭力,在競爭智慧和本事的同時,更在競爭態度。在學校裏,有了端正的教學態度,才能更好的爲學生服務,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業績。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着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在普通的工作上,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一個人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自我的心態迴歸到零,把自我放空,抱着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任務視爲一次機會,要從心理上認識到沒有任何一件事小到能夠拋棄,沒有任何一個細節細到能夠忽略。要在教學中體會到工作所帶給你的樂趣,培養自我良好的職業素養,主動思考,主動工作,忠誠於自我的職業,在全身投入中找到工作的歡樂。

四、絕不拖延,立即行動

作爲一種特殊的員工,一種特殊的職業。課堂上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今日的事情今日做”“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爲自我找不好好學習的藉口”等等。那麼,我們的教師呢把該做的本職工作落實到位,就能不斷提高個人的工作質量。離開本職工作,只能是奢談、空談。遇到問題與困難要主動找方法,想措施解決,而不能推諉,更不能找藉口迴避。僅有這樣,才能圍繞學校整體工作目標,幹好自我本職工作。我們更要充分認識到,領導的決策是站在整體和長遠利益上的,作爲教師不要在個人立場上找藉口,拖延工作,努力做好自我應當做的事,把關係到學校發展的要事放在首位。勇於挑戰課改,何況它並不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五、從優秀到卓越

活力,是工作的靈魂,是不斷鞭策和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學生的學習需要高度的熱情。我們在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同時,要點燃自我的工作熱情。用熱情激起學生生命的浪花,讓自我在活力中嘗試生命的滿足。這樣就會在工作中造就本事,也在工作中施展本事,循環往復,螺旋式上升。體會自我提高、自我實現的樂趣和滿足,讓對工作的愛駐立心間。同時,在工作中構成一個“趕、幫、超”的氛圍,發揮團隊精神,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把工作做好,決不能對工作敷衍了事,也不能安於現狀,而要不斷地進取進取。從工作中發現樂趣和驚喜,在工作的活力中創造屬於自我的奇蹟。最終實現自我心中的夢想,拓寬自我發展的道路。

  《你在爲誰工作》讀後感5

十分感激學校爲我們每人贈送了這樣一本好書,雖然還沒有讀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話給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當把心態迴歸到零,抱着學習的態度,將每個任務都視爲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能視工作如雞肋,食這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

全書從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開始。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心理學家到一座正在建設中的教堂,詢問三位正在砸石頭的工人在“爲誰工作”。第一位工人怨氣沖天地說他正在用重得要命的鐵錘去砸硬得要死的石頭,在爲工作而工作;第二位工人無可奈何地說正在爲一家老小的溫飽而砸石頭,在爲薪水而工作;最終一位工人心平氣和地說他正在參與興建一座雄偉的教堂,和建設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在爲人生價值而工作。

應對同樣工作(砸石頭),三個人有三種看法,三種看法導致三種不一樣的工作感受,也產生了三種不一樣的結果。那麼,爲什麼說工作不是爲工作而工作,也不是爲薪水而工作呢因爲單純爲工作而工作的人,看不到自我的潛能,缺乏前進的動力和信心,只能按照上司交待的任務、交待的方法去做事,所以將失去許多寶貴的機會,最終將與成功失之交臂。而單純爲薪水而工作的人,盤算着幹什麼樣的工作能得到什麼樣的報酬,幹多少工作能得到多少薪水,只想到工作只要對得起自我得到的薪水就行,全然沒有職責感可言,談不上、更體會不到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他們看不到艱苦的工作是在錘鍊自我的意志,挑戰性的工作是在拓展自我的才能,與同事的緊密合作是在提升自我的人格,與被管理者的和諧交流是在造就自我的品性。殊不知,相對於工作中得到的這些“西瓜”,微薄的薪水充其量只能算是“芝麻”。如果成天爲自我到底能拿多少工資而斤斤計較、大傷腦筋,看不到工資背後蘊藏的巨大成長、鍛鍊機會,豈不是丟了西瓜揀了芝麻嗎

然而,工作又是什麼工作是上天賦予的使命,沒有機會工作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我們都有自我的目標,也有自我的夢想,正是爲了獲得某些東西到達某些夢想,或是成就自我,爲了拓寬、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將自身全面發展成爲和諧美麗的人,我們纔會專注於一個方向,併爲此付出畢生的心血。工作是一個施展自我才能的舞臺,除了工作,沒有哪種活動能有如此高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以及如此強的個人使命感。

你,在爲誰工作答案已經很明顯,我們是在爲自我工作。因爲工作能爲我們供給實現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因爲人生需要一個展示自我、實現自我的舞臺,工作就爲我們供給了一個這樣的舞臺。讓我們一齊來調整好自我的心態,一齊走向成功之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用熱情去重燃工作的活力,再來一次觸動心底的反思,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內心深處承認並理解:我們在爲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爲自我工作。痛苦工作也是一天,開心工作也是一天,與其痛苦工作不如開心工作,在開心工作中享受樂趣!

  《你在爲誰工作》讀後感6

看到這本書,我就被這本書的題目所深深的吸引,使我立即去思考,作爲教育者,作爲一名老師,我到底在爲誰工作呢?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首先要看自己的心態,只有擺正了自己的心態纔可以在工作中有所成就。要始終記住:追求卓越是我們永恆的目標。就像NBA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說的那樣“從‘不錯’邁入‘傑出’的境界,關鍵在於自己的心態”我明白這位籃球飛人所要表達的意思,你可要選擇“勉強說的過去的”的工作狀態,也可以選擇“卓越的”工作狀態,關鍵看你有無進取心。

作爲教育者,同樣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如果只是把工作作爲謀生的工具,那麼就會覺得我們的工作單調而乏味。“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積累,明天的成功則有賴於今天的努力”,我們應該把工作和自己的職業生涯聯繫起來,對自己未來的事業負責,在工作中尋找使命感和成就感。

在平時的工作中,不管做什麼事,都應該將心態迴歸到零,抱着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任務和挑戰都視爲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道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的心不幹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

既然選擇了這份熱愛的工作,就應該全身心的投入,就像歌德說的“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燒,一旦開始,成功在即。”做好工作中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工作中每一件平凡的事,向着一名優秀的教師的目標不斷的努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