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菊花與刀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2.1W人 

《菊花與刀》是由美國著名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所著的書籍,以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了“菊花與刀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您。

菊花與刀讀後感

  菊花與刀讀後感(1)

一直對日本有種特殊的感覺,這種感覺始於日本的動漫,再接着到電視劇,從《火影忍者》到《legalhigh》,電視裏每個平凡的角色都會說出一些有哲理的臺詞,這讓我很好奇日本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爲什麼一個知書達理的國家,卻在二戰期間對中國做出那麼多令人髮指和滅絕人性的事?所以買了這本《菊花與刀》細細研讀。

從《菊花與刀》我瞭解到日本民族有着矛盾的性格,他們既尚武又愛美,既忠誠又叛逆,日本人非常注重精神的修煉,他們認爲磨練意志必須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舉個例子,比如日本僧人最著名的修行方式之一,就是在冬天進入深山,找到一處有瀑布的地方置身其下,以對抗寒冷來鍛鍊自己的意志,當修行到忘卻肉體的痛苦或是感受不到痛苦時,才願意下山。

日本的社會結構相對穩定,而且大部分人不願僭越自己的階級,越級被視爲恥,日本是個知恥的國家,而且喜歡已切腹自盡來表忠貞,在日本,不管犯了多大的過錯,只要切腹自盡都可以被原諒,這種死被視爲最有尊嚴的死法。另外,日本人有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或者欠別人人情的性格,這些倒是和中國有些共同之處,不過這也難怪,古代日本就曾來中國學習過,禮儀文化自然有很多共通之處,說到學習,日本確實學習的很好,因爲中國人想了解中國唐朝的建築風貌,不是在本國瞭解,而是應該去日本的京都,那裏保留了很多古代模仿唐朝的一些建築。

日本的一些鑽研和匠心精神非常值得學習,美國的喬布斯就是索粉(喜歡索尼),日本大到機械設備小到配件零件都是精益求精,反觀中國這些年粗製濫造仿冒成風,不願靜下心來鑽研出自己的產品,曾經的深圳華強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越是多看日本的一些影視和文學作品越是發現日本人從某種角度上看還是非常本分的,因爲日本人非常心甘情願做一顆小齒輪,不管自己的工作多麼卑微,都兢兢業業,做到極致,所以才讓這小小的島國能擠入強國之列,不得不說是有很多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

  菊花與刀讀後感(2)

看了美國作家本尼迪克特寫的《菊花與刀》後,我對日本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有了新的認識。日本對我們中華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一想到就咬牙切齒,對日本是恨之入骨。像我這樣的反日情緒,我們滿懷激情的中華兒女大都存在。我覺得如何理解日本這個對中華民族文明帶來過深重災難的民族,是值得中國人關注的課題之一。看待問題不能只是盯着一個角落看死了,我們需要用辯證統一的觀點去分析。對於日本,我們也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這也是我們作爲21世紀新一代青年的必備素質。《菊花與刀》這本書便爲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種瞭解日本的渠道。看完之後,我對日本少了一份衝動的情緒,多了一份理性的認識。

先說說這本書吧。書名“菊花與刀”,用日本最具象徵意義的兩種事物,來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雙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動人的藝術性。在書中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徵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歷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書還是一部將深刻的思想和流暢的語言完美結合的典範,在學術界和普通讀者中都深受好評。對於在歷史上曾飽受日本民族帶來深重苦難的中國人,認真閱讀和思考本書具有更加特殊而重要的意義。本書也被認爲是瞭解日本和日本人的最佳讀本,被日本學術文化界譽爲“現代日本學的鼻祖”。由此可見《菊花與刀》的確是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值得我們去深讀。

作者本尼迪克特對於日本的'評價是日本文化有雙重性,就像菊花與刀。菊花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徵。日本人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忠貞而易於叛變,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這樣看來日本的確是一個讓人覺得很矛盾的名族,日本人有着雙重性格。

作者以戰爭爲起點,先寫到戰爭中的日本人,並且還費了不少篇幅。最使我震撼的便是日本人認爲精神將贏得對物質的勝利。日本人一直強調精神的重要性,對物質主義甚至到了鄙夷的地步。這也深深的體現在戰爭中。他們將軍艦和大炮只視作不滅的“日本精神”的外部表現。他們鼓勵士兵說:“我們的身體越是沉重,我們的意志,我們的精神就越能凌駕於肉體之上。日本打勝仗的時候,日本的政治家、大本營以及他們的軍人也一再說,這場戰爭不是軍備與軍備的較量,而是美國人對物質的信仰同日本人對精神的信仰之間的決鬥。日本人相信精神能戰勝一切,這一點深入到他們對外的戰爭以及對內的國民管理中。此外,戰爭中日本人經常說安全感與士氣不過是一個精神準備的問題。當遇到麻煩時,日本人對其國民的照例交待是說這是早已預知的,所以絲毫不必擔心。這樣似乎告訴國民,我們居住在一個可預知的世界下,任何事情都是我們預先知道的。這樣的說法便給了日本國民一種安心感,使他們可以很淡定的面對一切。其實我感覺這一方面也是在說日本人強調精神上戰勝一切。他們通過培養精神以鼓勵民衆和士兵,讓他們充滿希望無所畏懼。

接下來,作者向我們說明了日本人是如何的各守本分的。日本是一個等級深嚴的社會,他們相信秩序和等級制度。這一點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人與人之間是一定要分清身份等級的。日常交往中的細節動作也都反映出一個人的地位如何。同時日本人同我們中國人一樣也十分尊崇孝道。早在公元6、7世紀,日本就接受了中國人那套系統的孝道理論,同時也採納了中國的佛教、儒家倫理以及世俗中國文化。但是孝道的表現特點難免有所修改,以適用於不同的日本家族結構。“孝行”在日本是一個只限於家族內部面對面的成員之間的問題。它意味着在一個幾乎只限於自己父親、祖父、他們的兄弟及後裔的團體中,根據輩份、性別和年齡佔據一個適合於自己身份的地位。由此看來,日本人是一定要分清等級的,他們各守本分,做着自己該做的事。這樣的守舊也使日本歷史上一度落後,被西方國家欺凌壓迫過。1853年的“黒船事件”後,許多日本人覺醒,力圖推翻幕府統治,建立一個新的政權。明治維新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的。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行大改革,促進了日本的現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維新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工業化。期間,軍事工業以及交通運輸業都得到大發展。1872年建成第一條鐵路,1882年成立新式銀行。直到20世紀初,明治維新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完成,日本成爲了亞洲強國,東方唯一的帝國主義列強。

此外日本人的負恩感在書中的描寫也是很經典的。當日本人說“我得到某人的恩”時,這就意味着“我對某人負有義務的重擔”,他們把這種“債權人”、這種施恩者稱爲他們的“恩人”。“記住一個人的恩”可以是互忠互愛之情的一種純真流露。日本小學二年級的教科書裏便載有一篇題爲“別忘恩”的小故事。無論是“皇恩”、父母之恩、師恩,日本人都十分的重視。爲了還恩他們可以做出很大的犧牲,日本人認爲受恩惠便是欠了別人的債,自己也承受着的負擔。於是日本人便常說:“一個人永遠無法報答恩的萬分之一。”此外,書中出現的一詞“義理”,其內涵也算是日本獨特的範疇之一。義理不同於義務,在日本人眼裏,“義理”可以解釋爲“正當的道理人;應該遵循的道路;爲向社會謝罪而不情願地做的某種事情。”“義理”在日本人看來是對難以承擔的關係的一種充分表述。於是日本人常說“義理最難堪”這句話。

《菊花與刀》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啓迪。它帶領我去客觀真實得認識我以前所不瞭解的日本,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是一個很複雜的民族,他們有菊花的美又有刀的狠,他們有着雙重的性格。

  菊花與刀讀後感(3)

櫻花的開花期雖然短暫,但是卻非常及時地抓住了人們的眼球。然而,在我的眼裏,確實別具一番滋味。雖短暫,但卻燦爛。擡眼再望櫻花,雖花開的豔麗,卻沒有梅花的那種傲骨。遮遮掩掩,似含又露,意嬪還斂,讓人不能盡然。這有點像日本的藝妓,拿一團扇,遮來擋去,或者以手或寬寬的袖,欲笑還顰。

櫻花,讓我想起了日本民族。而瞭解日本的最佳讀物我想是非尼迪克特的《菊花與刀》莫屬了。日本襲擊了一次珍珠港,便使冷眼觀戰的美國人迫切地想了解日本這個民族。在他們眼裏,日本人是陌生的,他們的突然襲擊是不可思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們專門委派一個民族專家來詳細地瞭解日本人,結果他們勝利了。一顆原子彈,迫使日本人立刻放下了屠刀,馬上就露出了祥和之色,和顏悅色地接納了美國大兵。日本人對美國人是祥和的,屈背彎膝的。因爲是美國人給了他們致命的一擊,在他們的眼裏,美國人是強大的,不可戰勝的。雖然投降了,但對中國始終是不可一視的,至始至終也不承認侵略中國。

日本人對美國人的態度,一開始也令美國人像吃了葫蘆一樣納悶。但他們馬上就明白了。美國人有《菊花與刀》,他們瞭解日本這個民族,因此在戰後也非常成功地管理了這個民族。而中國人瞭解日本這個民族多少呢?中國人浴血奮戰八年,但沒有一本類似於《菊花與刀》這樣的書,讓中國人去了解這個喜好侵犯別的國家的民族。戰後至今,中國人還是懷着友善的態度去善待日本人,與他們做朋友,做貿易伙伴。而日本人是什麼態度呢?最近日本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1%的日本人敵視中國人。菊花的背後是刀。

有一年寒假,我到了日本,看到街上的穿校服的幼兒園小朋友都穿着短短的校褲或者校裙。原來,日本人是極端的,也是頑固的。嚴冬臘月,他們的小孩子是不允許穿棉衣的。女孩子穿短裙,男孩子穿短褲,腿上只允許穿一雙高統的襪子,說是耐寒訓練。日本也自創了一套自殺方式——切腹。據說古時候相撲的裁判倘若判錯比賽是要當衆切腹自盡的。在日本人的生死觀念當中自殺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我們常常聽說在晚上地鐵站快到末班的時候總會傳出不幸的消息。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從歷史和現實來看,日本的極端思維滲透在社會各個角落。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等級制度。而日本的等級制度是非常嚴明的,這個民族始終在這種嚴格的等級制度下生存。我們熟知“勝者爲王,敗者爲寇”這一道理,作爲一個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民族,他比我們更曉得這一道理。雖然日本是戰敗國,也承認自己是戰敗國,但這隻限於美國,他們不承認敗於中國,沒把中國人放在眼裏。時至今日。絕大多數中國人能安然地接受這一事實。因爲我們承認自己落後,落後就會被人瞧不起。這裏似乎有一種無奈。同時,日本的論資排輩也滲透到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去。就拿日本的政治來說,日本的政治基本上可以說是家族繼承製。日企的公司中論資排輩都是在電視上能夠看到的。而文化上更加體現的淋漓盡致。日語的許多謙詞和敬詞就是最好的證據。

在日本,我感受最強烈的就是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對自己家園和工作的熱愛。因爲有了民族自豪感,日本人會很自覺地維護他們的民族形象並且極力維護他們家園。他們能夠自覺做到嚴格的垃圾分類,他們能夠像一個家裏的主人一樣帶領陌生遊人走一公里的路,他們能夠熱愛自己崗位,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我們和他們比還差很多很多在這一些方面。總覺得我們中國人自己欠缺點民族的自豪感,精神上的追求太少,物質上的追求太多。中國的經濟在飛速地發展,再加上我們的素質教育和國民素質極大提高,或許能令日本人能令世界人從心裏屈服。

  菊花與刀讀後感(4)

菊花代表皇權、謙和、隱逸,而刀象徵着日本的武士刀精神,代表武力、好鬥,而這矛盾的二者恰恰代表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性格的雙重性,令日本成爲了一個令所有學者都費解的民族。

曾有一段時間迷醉於日本文化,極爲癡迷地讚歎日本茶道中蘊含的深意、淡然的技巧,還有那日本建築沉寂、古典、稍縱即逝的美感,以及日本文學中隱晦細膩、境界唯美的表達。這一種癡迷正如我之前對埃及的念想,尼羅河上夕陽籠罩的埃及,在太陽神拉的照耀下,時光永恆地停留在金字塔的尖端。那是單純從靈魂深處傳來的,對文化的渴求和震撼。

對日本有所瞭解,是通過李兆忠的《曖昧的日本人》和《東瀛過客》,而喜愛日本卻因各種精美的文學作品,如川端康成《雪國》、《葉隱聞書》、《陰陽師》,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心中始終存在一個疑問,爲何那個固守過去、傳承經典的日本可以如此毫無芥蒂地接受現代文明,同時又可固守原有的傳統,這令人總是禁不住想要堆出“雖然……但是……”這樣的句式,這個答案唯有我在看了歷史的那部堪稱經典的着作時纔得到瞭解決,它就是由美國着名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所着的《菊花與刀》。

當時作者受到美國戰時情報局委託,針對二戰後美國到底該如何處置日本,日本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民族,做出一份出色的報告,作者果不負重任,雖然她的一生從未到過日本,但卻能從各種文獻和戰俘的口述中還原出日本人性格的本質,甚至連日本人都對這本書對他們的瞭解程度不住地讚歎,成爲了解日本文化的公認最佳讀本,至今暢銷不衰。

《菊花與刀》由日本人矛盾的本性、島國的特性引出,深刻地探討了這種矛盾性格在日本社會、軍事、文化、政治各種現象的體現,從而揭露了日本人那些“奇怪”行爲的本質。書中介紹了日本人的道德觀、情感圈、自我修養、兒童教育等,其行文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藝術性。

日本人的特點正如文中所說“日本人既好鬥又和善、既尚武又崇美、既蠻橫又有禮、既刻板又善變、既保守又易於接受新的方式。”他們即可與美國保持親密無間的距離、站在同一戰線,同時亦可在日益強大的同時發出“對美國說不”的呼喊;他們既可以日出之國自居,又可拍出像《日本沉沒》這樣極具憂患意識的災難影片。他們的性格如同那脆弱又決絕的櫻花,花開後又迅速凋零,那決絕的姿態不帶一絲眷戀,因而造就了她如夢幻一般的美麗,形成了日本文學特有的“哀物”、“幽玄”之境。

身爲一個古老文明的傳承者,我們歷來以傳授者自居,而始終不肯接納外來文化,也忽略了每一種文化都其獨有的民族性。其實在那遙遠的唐朝,與我們一水之隔的日本早已開展起了“脫漢運動”,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價值觀,近代日本的迅速崛起與他們的文化特點息息相關。從《菊花與刀》中,我更加了解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徵,在以後閱讀日本文學時,可以從他們的本性中更加深入地瞭解他們的思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