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2.46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一些動物具有與環境一致的保護色,理解保護色的作用。

2.通過觀察,增強探索動物奧祕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動物保護色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圖片引入,激發探究興趣。

出示圖片小狐狸

教師:小狐狸找不到朋友了,小朋友能幫助找一找嗎?

小狐狸爲什麼會找不到呢?

請用“我在xx地方找到了誰”表述。

二、交流、探究

課件演示

1.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動物和它們躲的地方,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回答後小結)

像斑點蛙等動物的顏色和周圍環境的顏色很相似,這就是動物的保護色。

2.動物的保護色有什麼作用呢?

小結:在大自然中有許多動物都有和環境很相近的保護色,

以此來隱蔽自己,不讓敵人發現。

3.課件演示,逐一出示圖片

認識這是什麼環境,在草地、海洋、森林、沙漠中有些什麼動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請小朋友觀察後和同伴交流。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交流了許多動物的保護色,動物世界很神奇,

爲了保護自己更好的生存,許多動物都有和環境相近的保護色,有的動物的保護色更神奇。

4.課件演示:紫色的蟹蛛

在這個圖中你發現了什麼?誰能說說爲什麼很難看到蟹蛛?

教師適當小結。

三、提升、擴散。

生活中人們也很聰明,根據動物的保護色想到了保護人類自身,

小朋友想一想人類會怎樣利用呢?

活動延伸

解放軍爲什麼要穿迷彩服?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樂於參與探究活動,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通過操作感知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

3、在活動中體驗發現成功的快樂。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一樣大小的瓶子、瓶蓋(孔的大小相同、數量不同)、大小粗細相同的針管、水、水盆、地毯、報紙、記錄表格、抹布。

2、幼兒經驗準備:會玩噴泉。知道用力大,水噴得高;用力小,水噴得低。

活動過程:

(一)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

1、提出問題:

幼兒充分體驗玩“噴泉”的樂趣,並提問:“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爲什麼?”

2、幼兒猜想並記錄: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並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3、實驗驗證: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問題和發現並給以適時的支持與幫助。

預想與對策:

(1)玩的過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問題,如噴泉的水柱總是噴到臉上、手上,有時瓶子愛倒:幫助幼兒發現操作技巧中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沒有注意到要進行比較才能分辨出哪個噴泉的水柱噴得高: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指導幼兒合理的分工與合作,輪流使用操作材料,邊操作邊觀察。

4、結果與討論:

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關注每個幼兒的發現和感受,獲得一個孔的噴泉噴得高、兩個孔的噴泉噴得低的經驗。

(二)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

1、提出問題:出示三個孔的噴泉,並提問:“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爲什麼?”

2、幼兒猜想: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並能闡述自己的理由。

3、實驗驗證:(預想與對策同上)

4、結果與討論:

知道一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三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並能夠歸納出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的新經驗。

(三)遊戲:看誰的噴泉能噴到報紙上

(四)活動延伸:怎樣才能使噴泉的水噴得更高?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表示物體的沉浮。

2、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動準備:

1、各種試驗材料(乒乓球、積木、空瓶子、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樹葉、小碗、磁鐵、筆、紙)若干。

2、幼兒每四人合用一張操作檯,另備水槽、托盤各一隻。

重點與難點:探索、發現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

幼兒聽音樂進實驗室,看到各種試驗材料,激發幼兒的操作慾望。

二、幼兒嘗試

(一)教師提出嘗試題:把這些物體放入水中,你會發現什麼?

1、幼兒嘗試

2、得出結論:有的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落(沉)入水底。

3、教師總結(演示課件):象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浮,象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沉。

(二)教師提出嘗試題:如果用向上的箭頭表示浮,用向下的箭頭表示沉。這些實驗材料該用什麼符號表示呢?(插塑、紙、梳子、牙刷、電池、鉛筆、小刀、橡皮)。

各組幼兒進行嘗試猜測,並在紙上畫好對每一種材料沉或浮的猜測結果。

教師總結(演示課件),驗證幼兒猜測的正確與否。對不同意見(如同一種物體,有的幼兒認爲沉,有的幼兒認爲浮)通過實驗驗證,統一認識。

(三)教師提出嘗試題:怎樣讓浮的物體沉下去?讓沉的物體浮上來?

1、幼兒嘗試

2、得出結論:往空瓶裏裝水,把鉛筆拴在石頭上。可以讓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積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釘子放在積木上,可以讓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釘子浮上來。

3、教師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四)教師提出嘗試題:

1、故事:小明在樹林裏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樹洞裏去了,樹洞很深,小明夠不上來,他多着急呀,誰來幫他想個辦法呢?

幼兒嘗試回答:往樹洞裏灌水球就浮上來了。

教師演示課件,驗證答案。

2、有一堆摻有麥糠的小麥,怎樣儘快的把麥糠和麥粒分開?

幼兒嘗試回答:把它們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麥糠,沉入水底的是麥粒。

教師演示課件,驗證答案。

(五)教師提出嘗試題: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幼兒嘗試回答:救生圈的應用、淘米做飯時的應用以及在輪船、潛水艇上的應用等。

教師總結(演示課件):

沉浮現象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它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國防等領域,能爲人類做許多事情。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物體是利用沉浮的原理製成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影子,獲取有關影子形成、變化的具體體驗。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活動準備:

一個比較暗的活動室、手電筒(作手影遊戲用)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對影子的注意。

1、猜謎語,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看看小朋友誰最先猜出來。

教師念謎語“我有一個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緊緊跟在我身後,這是誰?”(影子)

2、激發幼兒對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見過影子嗎?什麼時候會有影子?(太陽光,電燈光照着我們的時候就會有影子)

還有什麼東西有影子?(樹、花、房子、動物等)爲什麼會有影子呢?(幼兒探測並討論)用手電筒做實驗,使幼兒知道因爲物體擋住了光就會有影子。

二、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影子及變化。

1、小朋友現在請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幼兒到陽光下觀察自己的影子)

2、請小朋友再找一找看一看。還發現了哪些影子?它們是什麼樣的?會不會變?爲什麼會變?(請幼兒觀察其他事物的影子)

3、怎麼樣就使自己沒有影子了?(讓幼兒討論並實驗,得出結論:我們把光的位置改變了,影子就會改變,躲到陰暗處,就沒有影子了。讓幼兒改變光照的位置觀察影子的變化)

三、遊戲:找影子

1、找教師影子的位置,學用方位詞前、後、旁邊。

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找影子”的遊戲。教師不斷變化方位,請小朋友找一找老師的影子,引導幼兒學用方位詞前、後、旁邊。

提問:爲什麼老師的影子一會在前面,一會在後面,一會又在旁邊呢?

2、引導幼兒變化自己影子的位置,鞏固影子與自己方位的變化。

3、集體玩遊戲:讓你的影子在你的前面(後面、旁邊)。

四、引導幼兒跟着老師玩手影遊戲。

下面我們來玩手影遊戲。老師用手做一個影子,讓你們猜這是什麼?然後再跟老師學着做好嗎?(師生共同做手影遊戲)。

我們變了這麼多手影,你們知道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手影嗎?(手的不同姿勢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五、小結活動情況

小結:在陽光下,早上,晚上的影子較長,中午陽光直射時,影子較短。小朋友在燈光下影子是什麼樣子的呢,影子受光線強弱和直射斜射的變化,影子也在變化。所以,影子是會變的影子。

六、活動延伸

小朋友晚上出去散步的時候可以注意在馬路上時,路燈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麼變化。你們也可以在有陽光的一個天氣時,早晨在一個物體的影子上作記號,觀察整個上午它會有什麼變化。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5

設計意圖: 在一次分享活動中看過動畫片《名偵探柯南》後,孩子們對指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經常會幾個小朋友聚在一起扮演警察和小偷的角色遊戲,我突然靈機一動,爲何不借此機會設計一個活動,讓孩子們更加全面的瞭解指紋的知識呢?我們班的幼兒年齡偏小,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他們對事物的觀察不夠專心和仔細,也不太愛提問題,因此針對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仔細的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祕密,並培養幼兒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和體驗發現的樂趣。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材料的探索與嘗試,採取指紋,激發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2、瞭解指紋的三種基本類型(箕形、弓形、鬥形),體驗觀察發現的快樂。

3、引導幼兒主動發現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瞭解指紋能夠識別別人的身份。

二、活動準備:

課件、記錄表、托盤(放大鏡、印泥、紙、透明膠、橡皮泥,水彩筆、顏料,生粉、玻璃、黑粉,紙杯子若干、布塊)、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出指紋 入場:(事先讓幼兒的手指塗上一層粉末或顏料)今天我會和你們玩個有趣的遊戲,首先請你們先幫我把東西擺好(例如玩具、椅子,讓幼兒在搬的過程中留下指紋。)

1、(播放警鈴)這是怎麼回事?出了什麼事?我們一看。(帶領小朋友坐好。)

2、播放課件(偵探柯南)

(二)觀察指紋:

1、偵探柯南是利用什麼來找到壞人?原來我們的指紋有這麼大的作用,還能幫警察叔叔破案,我們碰過的東西會留下我們的指紋,小朋友,想一想,剛剛我們在搬東西的時候有沒有留下我們的指紋呢?我這裏有一些工具(放大鏡)你可以用這些工具你觀察你剛剛搬過的東西,看看上面有沒有指紋?

2、教師:

你們都很聰明,都發現了很多地方都有指紋,因爲剛剛我們的手上都顏料和粉末,所以我們都能清楚看到拿過的東西有指紋,但是你手上如果是乾淨的,那能不能看到我們的指紋?

(引出小實驗:一張白紙,在上面按個手印,再撒些黑粉,均勻抖動,就會出現指紋)現在請小朋友去看看,用什麼辦法能在手是不塗東西的情況下也能看到指紋。介紹材料(材料:橡皮泥、白紙、黑粉,透明膠)

3、介紹指紋:我們的指紋真的很神奇,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們?“這些指紋和小朋友都一樣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出示圖片)

斗紋:爲圓形,沒有向外擴張的地方,一圈圈的圓圈。

箕紋(渦型紋)——特徵:爲圓形,有向外擴張的地方,它的中心像一個小旋渦(或是小蝸牛)。

弓型紋——特徵:它的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箭;這是一種少見的類型。

(三)、採取指紋

1、師:我們認識了三種指紋了,現在請小朋友來看看自己的指紋都是屬於那種類型的,(出示記錄表)我這裏有份記錄表,等一下你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別忘了印上你自己的指紋,就像寫上你的名字一樣。

2、提問:

(1)“你的手指頭上有哪種指紋?”

(2)“有多少個相同類型的指紋”

請幼兒帶着這兩個問題進行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尋找答案

3、操作過程:

拓印指紋

教師鼓勵他們利用這些常見的物品,嘗試採用多種方法拓印指紋,指導孩子們先在白紙上試一試各種方法。(來,我們一起來觀察指紋,在觀察的時候,如果你們有什麼問題,可以告訴我。)

4、教師:

你成功了嗎?你是用什麼辦法採取指紋的?剛纔有些小朋友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1)、手指上的顏料要均勻,不能用太多的印泥,也不能反覆按,否則就會因顏料水太多而糊成一團。

(2)、力度要大但不能移動。

(3)、(再次操作)你還可以看看你和你的好朋友的指紋一樣嗎?

5、教師:

我們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的身份證一樣,關於指紋的祕密還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還可以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上,找找資料,去發現更多的祕密。

(四)、延伸活動:指紋畫

你們真是聰明的小偵探,我送個小禮物給你們吧(出示指紋畫)這些畫漂亮嗎?它們都是我們的指紋變出來的,可有趣了,你們想學嗎?那現在我們就去把我們的指紋變成各種漂亮的畫吧。(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瞭解植物怎樣過冬,感知冬季植物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2、通過觀察、繪畫、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感知感知各種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狀態。

3、有探索植物奧祕的興趣及愛護植物的情感。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硬板紙上有一張白紙,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話題。

1、師: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氣候有什麼變化?

2、師:這麼冷的天氣,花草樹木輝冬死嗎?植物們準備好過冬天了嗎?下面,我們帶上紙板一起到戶外,找一找、看一看、畫一畫"冬天的植物"。

二、引導幼兒到戶外觀察植物,並記錄植物現象。

1、師:冬天到了,小樹上的葉子有什麼變化?大樹上有什麼變化?小草是什麼樣子的?

2、師:請小朋友在指定範圍內自主觀察,並講述自己的發現和自己的疑問。

3、教師引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個別植物,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植物的變化,①觀察大樹: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冬天的樹是什麼樣子?想一想,它們凍死了嗎?找一找樹上還留下了什麼?(引導幼兒發現芽苞、果實、種子等。)②師:請小朋友剝開芽苞看一看,它裏面有什麼?猜一猜,明年春天會變成什麼?

③觀察小草: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觀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麼樣了?想一想,小草凍死了嗎?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麼顏色的?根上長着什麼?

4、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植物,並用自己的彩筆記錄植物過冬的種種表現。

三、回活動室後組織交流。

師:請小朋友跟同伴講講你的記錄和發現,看看植物過冬有幾種方式?

四、幫助幼兒瞭解植物過冬的各種方式。

1、師:冬天到了,落葉樹的葉子紛紛掉下來,常青樹的葉子仍然還是綠色的;落葉對樹木過冬有幫助嗎?(減少水分蒸發、落葉能化爲肥料、營養樹根)

2、師:小草是什麼顏色?它冬死了嗎?(有的小草根已經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種子,有的小草根還活着,明年春天還會發芽。)

3、師:人們怎樣幫助植物過冬呢?(在樹上塗石灰、扎乾草,爲油菜、麥苗撒上草灰、幹糞,把怕冷的觀賞植物搬到室內或溫室。)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7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瞭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生活習俗,激發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2、通過欣賞蒙古族音樂,讓幼兒嘗試創編民族舞蹈。

二、活動準備:

1、課前準備:事先裝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樂。

2、電腦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導入,讓幼兒瞭解蒙古族服飾的特點。

(二)結合課件,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1、視聽結合,初步感知。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重點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蒙古族的風俗特點。

2、再次觀看課件,瞭解蒙古族“那達慕”盛會。

提問:“那達慕”盛會上舉行了哪些活動?

(三)舉行“那達慕”盛會。

在感知蒙古族音樂特點的基礎上,嘗試創編動作。

1、賽馬。

2、歌舞。

(四)結束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8

[設計意圖]

水垢是幼兒生活中常見但是不易爲幼兒所瞭解的東西,本活動通過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讓幼兒瞭解水垢和水垢對人身體的危害,以及除垢的'簡便方法,以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及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

[活動目標]

⒈初步瞭解水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⒉培養幼兒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⒊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白醋、水垢清除劑、玻璃杯、藥匙、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各一個、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

[活動過程]

⒈引導幼兒觀察水垢,知道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⑴幼兒觀察瓶內的水垢,認識水垢

教師手持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請幼兒輪流觀察兩個瓶內的情況,說一說兩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內附着的物體就是水垢。

⑵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在哪裏、什麼容器裏見到 過水垢?

⑶教師小結,講述水垢的危害

師:“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裏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和礦物質,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後變成的。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水壺裏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裏,會損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廠裏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⒉幼兒操作實驗,觀察除垢的過程

⑴幼兒觀察玻璃杯中的液體:無色、透明,聞一聞氣味,知道杯中的液體是白醋。

教給幼兒聞液體的方法:一隻手扶住杯子,另一隻手在杯口輕輕煽動,再用鼻子聞煽動的空氣。

⑵幼兒觀察盤中的水垢:黃色的、粉狀或塊狀

⑶讓幼兒用藥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觀察發生的變化。

⑷幼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⑸教師小結: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生氣泡,漸漸變小,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

⒊觀察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知道除了用醋,還可以用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⒋請幼兒說一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一天,月月帶來一把胡琴,並給小朋友表演了一支曲子,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關注,並圍繞“爲什麼胡琴會發出好聽音樂”、“聲音是從哪裏來的”等問題討論個不停。之後,在班上經常會看見的幼兒談論胡琴、小提琴等樂器怎樣發出聲音等問題。於是,我們開展了“會唱歌的線”這一主題活動。

本活動以問題情境引出主題,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嘗試探索能使線擴大其聲音的材料,最後請幼兒分享經驗和交流結果。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發現能使線擴大聲音的材料。

2、願意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方法與結果,分享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班上學習小提琴、大提琴、胡琴的幼兒將樂器帶到幼兒園給幼兒表演。

2、欣賞幼兒較爲熟知的交響樂、管絃。

3、(各種材質,粗細不同)線、麪粉、玉米粉、洗衣粉、松香、紙盒、紙杯、筆和記錄紙等。

4、每人一張記錄表。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索發現普通的線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

難點:探索用輔助材料使線發出的聲音更加洪亮。

活動過程:

1、由演奏引出實驗。

教師:今天明明要用胡琴給大家演奏一支曲子,大家欣賞並仔細看看胡琴什麼地方發出的聲音?

琴聲剛落,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是線,是琴上的線。

教師:我這裏有許多線。咱們百寶箱中還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2、探索能幫助線唱歌的適宜方法。

教師:我們都知道了線能唱歌,但是它們發出的聲音有點低,必須離得很近才聽得見,你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你的線唱出的歌聲大一些能讓更多的人聽到?

幼兒說:能,我有辦法,可是沒有線呀?

教師:我這裏有許多線,咱們百寶箱中還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孩子們各自選取了自己認爲合適的材料進行驗證:有的孩子直接選用製作小喇叭;有的孩子乾脆在一個紙碗上固定兩根線,這時線唱出的歌聲是雙音的;有的選用高低不同薯片筒幫忙,線唱的歌聲也有高低變化;還有的孩子用兩個紙杯分別固定粗細不同的線,然後自信地問我:“想聽我的線唱歌嗎?”我點點頭,她拉起我的手到座位前,熟練地操作着手中的“樂器”說:“先昕女高音吧!再聽低音!”

“哎!效果還挺不錯的。”我豎起了大拇指。顯然,她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孩子們紛紛選取材料探索着……

3、分旱、總結。

教師:我看你們的實驗都成功了,請講講你們用了什麼方法?

幼兒:因爲我們用紙喇叭、薯片筒、紙杯給我們想辦法把不同粗細的用紙杯、薯片筒等拉直,再一撥就發出了聲音。而且聲音很大線裝個發聲器,像音響的喇叭一樣,能使線發出更大的聲音。

個人反思:

我首先用歡快的音樂形成輕鬆的活動氣氛。在探索線發出聲音時爲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材料,使幼兒充分感受音樂就在身邊。探索聲音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幼兒主動去探究新知識。還體現了教育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

主要內容:

1、大班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意識很強。探索線發聲活動是次新奇有趣的活動,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需要,因此在今天睜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專注並大膽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進行探索操作由此可見,活動工具和適宜材料的提供可以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

2、應該給幼兒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經驗的機會,這種機會可以在延伸活動中藉助記錄表進行補充。

3、教師沒能捕捉到個別幼兒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探究行爲,並給予有效地支持和幫助,如當一個幼兒在兩個紙杯分別固定了粗細不同的線,分爲一個是“高音”,一個是“低音”時,教師應提出一些啓發性的問題如,“爲什麼你認爲它們一個是高音,一個是低音呢?”這些啓發性的怍題可以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究不同線所發出的聲音的音質是不同的。

綜合評析:

本活動選題新穎,利用身邊不起眼而又方便取材的“線”,引導幼兒進行充分的探究,又利用生活中幼兒熟知的輔助材料深入挖掘“線”白教育價值,真正體現了科學教育生活化的特點。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探索製作圓柱螺旋彈簧玩具的方法。

2、體驗科技小製作的樂趣。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每人一根約30釐米長的細鐵絲,一根食指粗的圓木棍。小兔等彈簧玩具範例幾個。

2、白板紙、約3釐米長的塑料吸管、雙面膠、剪刀、橡皮泥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兔的彈簧玩具,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用力壓一下小兔,請幼兒觀察,發現原來小兔會跳舞。猜猜它爲什麼會自己跳舞,它是怎麼做出來的?

二、打開玩具外面的包裝,請幼兒觀察玩具裏面的祕密:原來小兔的身下有彈簧。

1、幼兒運用彈簧,再次進行操作。

(1)我們剛剛發現了有彈簧的玩具就能動。這裏有各種各樣的彈簧,請你玩一玩,說說你是怎麼玩的?彈簧有哪些變化?

(2)師幼共同小結:能伸能縮,鬆手後能恢復原來的樣子。

三、教師示範彈簧的做法,請幼兒嘗試製作玩具彈簧。

1、教師左手拿圓木棍,右手拿細鐵絲,將細鐵絲的一端固定在木棍上,然後開始一圈一圈地往木棍上繞鐵絲。

注意:每圈鐵絲螺旋式上升,每圈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不要太密。纏好後,將木棍從中間抽出,彈簧就做好了。

2、請幼兒自己嘗試製作彈簧,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提醒幼兒注意安全操作。

四、請幼兒將做好的彈簧固定在橡皮泥底座上,製作喜歡的小動物形象。

1、可以取白紙板,畫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後將其剪下,粘貼到塑料管上。

2、將吸管插到彈簧上,玩具就做好了。

3、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作,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經驗。

五、組織幼兒以組爲單位交流自己的製作經驗。

【活動反思】

通過讓幼兒自由探索彈簧玩具,發現彈簧玩具會自己動。然後又在組織交流各自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集中探索彈簧的特性:能伸能縮,鬆手後能恢復原來的樣子,體現了“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最後,幼兒利用彈簧的性能,用所提供的各種半成品材料自己製作彈簧玩具,是本次活動的高潮,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表現特別興奮,製作非常認真,從他們製作的過程中看來,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只是由於製作彈簧有些難度,這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所以時間有些費力,最後在老師的幫助下,大多數孩子成功的完成作品,臉上的喜悅無以言表,他們玩着自制的彈簧玩具,成就感油然而生。

小百科:彈簧是一種利用彈性來工作的機械零件。用彈性材料製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除去外力後又恢復原狀。亦作“ 彈簧 ”。一般用彈簧鋼製成。彈簧的種類複雜多樣,按形狀分,主要有螺旋彈簧、渦卷彈簧、板彈簧、異型彈簧等。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了解區分磁鐵可以吸的物質,感知磁鐵特性。

2、瞭解磁化現象。

活動過程:

1、課前讓幼兒瞭解磁鐵可以吸什麼,再讓幼兒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體可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行。引導幼兒進行分類。

2、組織幼兒討論:這些不能被磁鐵吸的是什麼材料的?能被磁鐵吸的是什麼材料的?

3、讓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能?

4、磁鐵不能放在什麼地方?瞭解磁化現象。

《磁力可以穿過什麼

活動目標:

讓幼兒操作、探索、發現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現象。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猜想磁力可以穿過什麼,並在活動室裏尋找磁力可以穿過的物品。

2、幼兒分類驗證材料:紙、木頭、玻璃、布、瓷、植物葉子、橡膠等。

3、教師小結: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動過程:

1、準備布、被子帶領幼兒觀察實驗:磁鐵能穿過布,但不能穿過被子。

2、引發幼兒討論:爲什麼磁力可以穿過布穿那不過被子?

3、師生再次實驗:用磁鐵透過木盒蓋使別針動起來,引導幼兒認識到,隨木盒蓋的加厚,磁力最終動不了別針。

4、幼兒自己做實驗並記錄:爲幼兒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鐵和別針,讓幼兒記錄大小磁鐵一次分別可吸多少別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嘗試操作,引導幼兒瞭解如何利用物體間的空隙,擺放更多的物體。

2、培養幼兒善於觀察身邊事物的事物的習慣,激發幼兒對於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礦泉水瓶27個,用大礦泉水做成的漏斗9個,一次性盤9個,小勺8個

2、大小泥球各若干.彩筆人手一支.

3、記錄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並請幼兒認識操作材料。

今天我想請你們過來和我一起玩遊戲,什麼遊戲呢?請看這是什麼?(出示大泥球、小泥球和沙子,並比較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最後出示大瓶子。

二、請幼兒記錄方法,並自己嘗試操作。

現在,我要考考你們?請你們把這三樣東西全部裝進這個大瓶子裏,一點也不能剩,而且這個蓋子剛好能蓋上,你們覺得裝得下嗎?那你們自己去試一試,好不好?裝之前先把這張記錄表填上,(交待記錄的方法:你要先想一想,你最先裝什麼……)然後纔開始裝,要求裝完一樣後,才裝另外一樣,最後用這個蓋子試一試,把結果記在這個格子裏。(提示幼兒怎樣記錄結果如果能能蓋上蓋子,怎樣記錄, 若蓋不上呢)

三、對幼兒的操作進行評價。

現在 , 請你們把瓶子和記錄表一起拿到前面來,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你們都放進去了沒有?其實呀,這些東西都能裝進這個大瓶子裏,而且能把大瓶子裝得滿滿的。可是你們爲什麼沒有裝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1、 後裝沙子的:後放沙子的,爲什麼……原來,沙子鑽到**的空空裏去了。既然沙子要鑽鑽空空,

2、 後裝小泥球的: 原來,小泥球鑽到大泥球的空空中去了,既然小泥球要鑽空空,那你們說小泥球和大泥球要先放哪一個?

3、 那現在請你們告訴我,如果我們想把大瓶子裏填得滿滿的,應該最先裝什麼?幼兒回答了後問爲什麼要這樣裝?(一邊問一邊操作)

四、現在我們都知道怎麼裝了,請你們再試一試,看這樣倒底行不行?還是用這個蓋子試一試,把記錄表也填上,並把答案記下來。 幼兒操作。

  五、請你們一起告訴我你們剛剛的結果吧!

(幼兒回答)對呀,(一邊記錄,一邊講)我們最先放大泥球,你們怎放好大泥球后,這中間還有很多……,什麼來鑽這些大空空?是啊,小泥球鑽大泥球的大空,……這樣瓶子就被裝得滿滿的了,把你們剛纔沒裝完的全部都裝進去了,你們看這樣裝是不是裝得更多了?是啊,這個方法可以裝更多的東西,這個方法真好。那你們說現在這個瓶子裏還有沒有空空?什麼東西可以鑽這麼小的空空? -----水。

  六、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要用鑽空空的方法。

想一想,如果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旅遊,要帶很多東西,這些東西有大也有小,假如想把這些東西全部都裝進一個大箱子裏,你們覺得先裝大的還是先裝小的,爲什麼要這樣裝呢?那我們趕緊把這個方法告訴你們的爸爸媽媽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一些小動物的過冬方式,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幼兒對小動物的感情,並懂得關心愛護小動物。

3、教育幼兒不怕寒冷,堅持鍛鍊身體。

活動準備:

1、動物過冬課件。

2、磁帶:《動物怎樣過冬》、《健康歌》。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小動物怎樣過冬》做動作

1、導入;“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感覺怎麼樣?”(冬天,天氣很冷)。

2、小朋友,冬天來到了,你知道人們是怎樣過冬的嗎?(引導幼兒討論穿上棉衣、棉褲、棉鞋、戴上棉帽等過冬),寒冷的冬天到了,你看我們已經穿上了厚厚的棉襖、棉鞋、棉褲、你、戴了帽子、手套和圍巾,(除了穿棉襖、戴帽子、手套你知道還可以怎麼取暖呢?開空調、取暖氣、爐子、多鍛鍊身體等)

3、小朋友,你們想過沒有,小動物不會穿衣服,那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

引導幼兒大膽發言……

二、請小朋友欣賞故事

小朋友請欣賞故事,看着這裏的小動物怎麼過冬,小朋友仔細聽,聽完老師有問題提問。

觀看課件《小動物怎樣過冬》

1)故事裏都是有哪些小動物?——青蛙、蜜蜂、燕子

2)它們在一起商量什麼事情?——商量怎樣過冬的事情

3)請小朋友們說一說故事中的幾種小動物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的。燕子怎樣過冬?蜜蜂怎樣過冬?青蛙怎樣過冬?——燕子飛到南方去、青蛙吃的飽飽的叫冬眠、蜜蜂儲存食物

三、說出還有哪些動物和它們的過冬方式不一樣。教師可根據需要設計如下問題,

如:冬眠的動物還有哪一些?加厚皮毛的動物還有哪些?遷徒的動物還有哪些?儲存糧食的動物有哪些?讓卵過冬的動物有哪些?

四、再次讓幼兒觀看課件

動物過冬的方式:冬眠:蛇、青蛙、烏龜;遷移的動物:大雁、燕子;加厚皮毛: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儲存食物:松鼠、蜜蜂、螞蟻;讓卵過冬:螳螂、蝗蟲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動物小客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們都是誰好嗎?

這些小動物要來考一考小朋友,看一下你們知道他們是怎樣過冬的?(播放課件)

總結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

教師小結:動物都有自己的過冬方式有冬眠、貯存食物、遷徙、加厚身上的皮毛、讓卵過冬它們用這些方法過冬是爲了適應冬天寒冷的環境,保護自己。

五、瞭解多種動物的過冬方式,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小朋友們我們瞭解了這麼多小動物的過冬方式,我們來評選一下“動物過冬方式之最”好麼?

六、請幼兒評選“動物過冬方式之最”。

(1)最懶的過冬方式——冬眠:蛇、青蛙、烏龜等。

(2)最勇敢的過冬方式——遷移大雁、燕子等。

(3)最聰明的過冬方式——加厚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

(4)最勤勞的過冬方式——儲存食物:松鼠、蜜蜂、螞蟻等。

(5)最有愛心的過冬方式——讓卵過冬:螳螂、蝗蟲等。

(6)最該捱打的過冬方式——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蚊子和蒼蠅等。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愛護保護動物,保護自己的身體,冬天到了,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在冬天裏更好更健康呢?——多鍛鍊身體,帶幼兒做律動——《健康歌》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的共生現象。

2.體驗找朋友的樂趣。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動畫片《犀牛與犀牛鳥》;

2、《好朋友》PPT課件;

3、共生動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樂。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犀牛和犀牛鳥》:

1、播放動畫片《犀牛和犀牛鳥》,教師講述故事。

2、重點理解:犀牛和犀牛鳥是怎樣互相幫助成爲好朋友的。

3、犀牛鳥幫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蟲子,犀牛就不癢癢了。犀牛身上的蟲子是犀牛鳥喜歡吃的食物,犀牛鳥就不會餓了。就這樣他們相互幫助成爲了好朋友。

二、觀看課件,交流經驗:

1、觀察共生動物課件中的圖片,分小組交流:誰和誰是好朋友?他們是怎麼樣相互幫助的?

2、將各組發現的各種共生動物的現象彙集交流,看一看各組的發現分別是什麼,有沒有相同的發現,分享、歸納各種共生現象。

小結:兩種不同動物會用自己的本領來相互幫助共同生活,它們就像一對好朋友。

三、配對遊戲:

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卡片,聽音樂《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動物的好朋友;音樂停,找到相應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間說一說,好朋友是怎麼樣相互幫助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2.嘗試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判斷天氣,知道動物的表現和天氣變化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3.初步瞭解自然界中,動物與天氣的關係。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瞭解人們是如何知道天氣變化的

教師:今天的天氣真好呀,太陽曬得我們暖暖的。

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氣呢?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可以看電視、天廣播,看聽其中的天氣預報)

2.你們知道嗎,有一些小動物呀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們也能爲我們預報天氣。

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麼知道天氣的變化的嗎?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二、展開

1.瞭解下雨前小動物的特殊表現。

播放課件演示

(1)螞蟻搬家

它們是誰?在做什麼呀?爲什麼要這樣做?

小螞蟻爲什麼要搬家?

(2)蜻蜓爲什麼飛的這麼低呢?

什麼時候蜻蜓要低飛呢?

(3)燕子低飛

看!在天空中飛翔的小燕子,飛到什麼地方了?

(4)小魚水上游

小魚爭搶着往上游,都快游出水面了?

(5)烏龜“冒汗”

這些小動物在天氣變化之前有一些特殊的表現。

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你知道它們是怎樣來爲我們預報天氣的嗎?

2.觀看課件,幼兒回答討論結果。

小魚水上游要下雨,

燕子低飛要下雨,

蜻蜓低飛要下雨,

烏龜“冒汗”要下雨。

3.小結:

剛纔看了那麼多小動物的表現,我們知道了下雨之前氣候總有一些變化。有哪些變化呢?

(空氣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溼、空氣很悶等)

一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

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

4.聽一聽

(1)剛纔我們是通過觀察小動物的變化預知天氣的,

農民伯伯不僅能通過看小動物的表現來判斷天氣,

他們還能通過小動物的叫聲來判斷天氣的變化呢?

(2)課件演示:青蛙和知了

青蛙和知了一般在什麼時候叫呀?

(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天晴青蛙捉蟲靜悄悄,樹上知了聲聲叫,下雨知了無聲響,青蛙呱呱叫。

三、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平時仔細觀察一下,還有哪些動物在天氣變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