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 2.72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15篇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啓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

【教學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2、佈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3、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提問:

課文中的小苗、大樹分別指的是誰?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爲了解課文內容,進入採訪角色做準備。

2、如果你要採訪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爺爺,你會問他什麼問題呢?

3、討論一下在採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創設情景,讓學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過渡:

今天,就讓我們跟着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爺爺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樣採訪這位酷愛讀書、知識淵博的老爺爺,聽聽季爺爺對讀書的見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準字音。

3、快速默讀課文,找出苗苗給季老提了哪些問題。

三、品讀課文,感悟讀書之道

1、對於苗苗天真而真誠的提問,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請在讀課文,找出季老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學生邊讀邊在表明季老觀點的地方做上記號,也可以寫出自己的感悟。

3、根據學生對訪談的再現,因勢利導,明晰季老的見解以及對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過渡:季老對於苗苗感興趣的那些問題,持有什麼態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預設:

⑴ 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① 季老主張看閒書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② 同學們對《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有哪些瞭解?

③ 什麼樣的書是閒書?你的父母允許你看嗎?季老是主張看閒書的,但是在課堂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行嗎?

⑵ 要努力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學們如何理解“三貫通,這纔是21世紀的青年”?

② 小組討論,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 要學好外語,還要進行古詩文積累:

① “起碼”怎麼理解?“注”是什麼意思?

② 交流:

“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你聽了季老的話有什麼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讀

1、過渡激趣:

此時此刻,進行“現場再現”,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嗎?看誰把人物的對話內容記得最牢,能夠最傳神地演繹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點。

3、說一說季老與苗苗分別有什麼特點?

4、自由讀課文,對話的內容記清楚,把人物的特點讀出來。

5、同桌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後互相評價。

6、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全班對他倆的朗讀進行評價。

7、從朗讀中,你覺得季老和苗苗分別是怎樣的人?

五、回顧文題,體會寓意

通過同學們的朗讀,我感覺到了苗苗對季老的尊敬愛戴,也感受到季老無名人架子,親切隨和,滿含着對下一代的關愛。現在,讓我們再看一看課文的題目《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回味題目,你明白了什麼?

六、擴展閱讀,鼓勵綜合性學習

1、小小年紀、剛剛12歲的苗苗不僅採訪過季羨林教授,她還採訪過當今中國文學藝術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鐵生、黃宗江和王蒙,還有油畫大師、美協主席靳尚誼和國寶級人物、笑星之首馬季等,可真謂是茁壯的小苗苗和參天大樹們的對話。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到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全書,讀一讀苗苗和15位名人面對面的交流。

2、鼓勵學生開展課外綜合性學習。

⑴ 調查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

⑵ 採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採訪提綱,並做一份訪談記錄。

⑶ 辯論:

看閒書是否影響學習?

【板書設計】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閒書 多看書

偏科 三貫通

學習外語 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

〖課後訓練設計

1、讀拼音,寫詞語

qǐ mǎ lù lín hǎo hàn ɡǔn ɡuā làn shú

( ) ( ) ( )

piān kē wén lǐ ɡuàn tōnɡ shuǐ hǔ zhuàn

( ) ( ) ( )

2、在正確的讀音下面打“—”

爺爺,您在《我的童年》裏說,您小時侯,最感興(xìnɡ xīnɡ)趣的就是看閒書,您喜歡看《三國演義》,還能將《水滸(xǔ hǔ)傳( chuán zhuàn)》裏綠(lǜ lù)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

3、你最喜歡看的課外書是什麼?把他推薦給大家。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啓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學習了《竊讀記》,我們認識了一位熱愛閱讀的同齡人,和她一起體會了竊讀的滋味——很快樂,也很懼怕!這堂課,我們又將結識一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接下來,請大家隨着苗苗一起走進季爺爺的家,靜心聆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生齊讀課題。師:讀完課題,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作者的?生提問:小苗是誰?大樹是誰?他們在對話中都談了些什麼等等。師總結:讀書就是要具備這樣的素質,邊讀邊疑,最後又在讀中解決疑問,那纔是真正的讀書高手。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接下來,請大家帶着剛纔的問題自由讀課文,注意要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師:剛纔讀書的時候大家都非常專心,接下來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課文讀順了。 屏幕出示下列詞語:季羨林 水滸傳 彭公傳 三俠五義 綠林好漢 一百單八將 中西貫通 古今貫通  文理貫通 滾瓜爛熟 偏科師:看來讀通課文不是難題,誰能解決剛纔大家提出的問題。生回答。(師板書:苗苗 季羨林)師:對於季羨林爺爺,昨天老師佈置大家回家蒐集相關的資料,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分享蒐集的成果。生互相交流。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接下來,請大家再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在閱讀的過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待會咱們一起解決。(屏幕出示):在對話中,苗苗同季爺爺交流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他們分別有什麼樣的見解?你的感受又怎樣?完成以下表格苗苗的見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見解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貫通,這纔是21世紀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生小組合作並討論交流。(師板書:閱讀、偏科、外語和古詩文)

(四)、深入淺出,辯論交流。 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一起來做個鑑定(屏幕出示):季羨林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在文中找出相應的理由。再比較一下,這兩個書蟲有什麼不同?師總結: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對我們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有人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爲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屏幕出示)閱讀,是——,爲我————。 閱讀,是——,讓我————。

(五)、品味題目寓意。  比較:“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和“苗苗與季羨林的對話”,想一想,課文爲什麼要以“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爲題? 討論交流,揭示寓意。96歲的季羨林爺爺只有一隻眼睛有視力的情況下,還天天堅持在病牀上看書寫作。20xx年7月11日,98歲高齡的季爺爺永遠閉上了眼睛,但他對我們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卻永遠會留下來,並影響後來人。(課題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六)、寫作結構剖析 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比較,在寫作手法上有什麼不同?結合課文,你覺得采訪要注意什麼?讓學生了解這是一篇訪談錄,採用的是一問一答式。一般的訪談錄在課文前一般都要標明時間、地點以及採訪的對象等等。

(七)、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教師小結: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誠如《竊讀記》中那位老師說的一樣:“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作業:

1、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採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採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2、製作一張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教學總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名叫苗苗的小學生與季羨林先生的“訪談錄”, 全文運用對話形式,沒有複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這兩個人雖然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愛和季羨林先生的和藹、親切及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訪談錄”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羨林先生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教師讀旁白,學生採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都捧起書認真聽對話內容。讓學生置身於優秀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境中,從而受到了感染和薰陶。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讀得自然。

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而不是面面俱到,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如:季羨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說說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說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讀課文後全班交流等。在議讀中,學生不斷地進步與昇華,總的來說課堂效果還算好。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3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松鼠》,掌握生字,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小動物——松鼠。(板書課題)

2、你瞭解松鼠嗎?說給大家聽聽。(學生交流自己瞭解到的內容)

3、你還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下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幫助大家多少。

二、講授新課:

(一)初步感受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認識生字。

1、學生自己獨立閱讀課文。共同交流閱讀課文時需要注意的內容。

2、學生獨立的閱讀課文,老師巡視指導個別的學生。同時瞭解其他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3、老師出示課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詞語,檢查掌握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四肢 敏捷 鑲嵌 搽過油 格外 嬉戲 歇涼

遮蔽 榛子 橡慄 儲藏 縫隙 樹杈 搖晃 乾薹蘚

4、集體交流課文中出現的不同句式現象。(出示投影片)

⑴它們好像怕強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窩裏歇涼,只在樹枝被風颳的亂搖晃的時候,他們纔到地面上來。

⑵松鼠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樹上,常常把窩搭在樹杈兒中間。

⑶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來一些小樹枝,交錯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乾薹蘚鋪在上面,然後把蘚苔壓緊,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儲藏過冬的食物,把它們塞到老樹的縫隙裏,賽得滿滿的。

⑸他們帶着兒女住在裏邊,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間互相讀一讀這些句子,互相進行發音的糾正。

6、學生再進行朗讀課文,老師瞭解個別學生的讀書情況。

7、請你快速的找一找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指學生回答。

8、請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仔細聽課文讀得是否準確。

(二)熟讀課文,解決閱讀中的疑難問題。

1、在朗讀過程中,生字、詞語、句子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提出來。

2、指學生提出生字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進行解決。

比如:重點分析記憶“捷遮蔽嵌”等生字。

3、請你把新生字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它們在哪些句子中?

4、在課文中還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明白?(指學生提出來,比如:嵌、嬉戲、歇涼、蘚苔、橡慄)

5、老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具體句子,利用更換詞語、直觀演示等方式進行理解。

6、在解決閱讀障礙的基礎上,學生再進行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7、指學生回答,老師板書:美麗、可愛

三、課堂小結:

老師小結:短短的一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了一種美麗、可愛的松鼠,那麼小松鼠哪些方面美麗、可愛呢?課下思考也可以在書中進行劃一劃、寫一寫。

四、板書設計:

美麗

松鼠

可愛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對於課文的內容以及學習形式較以前進行了很大的修改,更貼近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有關思想,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活動,有效地培養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力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冊教材對課文的編排,注意訓練的整合和訓練的循序漸進,將課文分爲10組,每組一般有2-3篇課文,進一步體現努力構建語文教材靈活開放的體系,爲教師、學生留有選擇、更新、拓展的空間的思想,語文課程是人文內涵最豐富的課程,對一個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本冊教材更注重人文性,有利於發揮語文的人文教育功能。重視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各項綜合訓練,關注個體差異,爲學生提供發展空間。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能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意思,特別是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學過用詞造句的方法,把對詞句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訓練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3)學會寫摘錄筆記,並養成經常寫摘錄筆記的好習慣。

2.過程與方法:

(1)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領會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

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能借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瞭解主要內容,學習瀏覽。

(3)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資料,逐步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鼓勵探究形閱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讓學生讀讀比比,咀嚼咀嚼,感悟課文用詞的分寸,體會詞語細微的差別,呈現的主人公鮮明的形象。

(2)由於情感的激起,品嚐到課文語言之美,真正做到”知識、能力、情感”的相互聯繫,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把課文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略讀課文上。

2.重視學生的讀,通過不同層次的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對課後問題由學生自學討論,教師不要去講。

4.通過教材安排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學以致用,學語文的目的使用語文。

5.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可以在課堂上安排學生摘錄詞句等。

6.能夠在觀察和想象的基礎上,寫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有一定條理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複習一些常用應用文。養成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7.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領會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8.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能借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瞭解主要內容,學習瀏覽。

  四、教學方式:

1.讀全文,弄清讀懂了什麼。

2.鼓勵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學會質疑。這樣,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問題不必講,整個課堂都圍繞着學生不懂的問題走,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學生的自讀自悟。不僅避免了繁瑣的分析,還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抓住重點、難點是改變串講串問的突破口。進入五年級,課文比較長了,教學中必須抓住重難點,進行恰當取捨,才能教之有效,學之有效,才能真正地改變串講串問。

4.在教學中,注意加強整體綜合的感受,提高學生的概括和綜合的能力。重視學生對形象的感受,下大力氣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五、學習方式:

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是自主性學習方式的認識基礎。依據一定的目標任務的設計,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互動,通過討論交流、共同實驗、分工查閱資料等形式完成學習任務,以個人和整體成績爲雙重評價標準,既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又培養和鍛鍊學生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六、教學措施:

1、要以《課標》爲指導,以培養目標爲主旨進行教學,保證教學不偏差。

2、要在低中年級詞句訓練的基礎上提高訓練要求,加強對詞句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訓練,把三者有機地整合起來。

3、注意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啓發學生閱讀、思考和討論,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學到讀書、作文的方法。

4、加強朗讀的指導訓練,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5、注意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口語交際和實踐活動中,應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培養,爭取全面進步。

6、根據學生實際,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習作環境。

  七、教學改革構想:

將教學課堂結構形成一個馬鞍形的流程,課堂上體現三個基本環節,即從整體把握全篇文章入手→進入對重點的局部作精雕細刻的揣摩玩味→再回到文章的整體上來總結,教給學生在聽說讀寫能力訓練中最基本的思維方法,思維的基本規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並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八、學情分析:

第一單元馬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馬”爲主題,編選了三篇主體課文,包括《馬》《古詩二首》《鞏乃斯的馬》。語文天地中提供了一篇課文《馬背小學》然後提供了三個練習.:《暢所欲言》《初顯身手》《筆下生花》。這三個練習都涉及到了和馬有關的知識,《暢所欲言》是收集和馬有關的成語和成語故事。《初顯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幾幅和馬有關的圖片,引導學生找出和馬有關的藝術品,進行介紹。《筆下生花》提供了三個作文題目,分別是收集資料進行介紹、馬的故事、想象作文。

單元教學目標:

1、瞭解馬在歷史上的作用,探討馬現在的用途。

2、學習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能用自己的方法自學生字、詞語。能有目的的蒐集資料,整理資料。

3、提高自學古詩的能力,掌握學習古代文言的方法。

單元教學重點:

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能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單元教學難點:

理解每篇課文藉助寫馬錶達的中心。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5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啓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重點: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繼續開展關於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準備材料《我的童年》,學生人手一份;課前蒐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各組交流一下讀書活動的開展情況。

2.準備好課前發的材料。

閱讀《我的童年》,談一談讀後的感受。

3.比較一下《我的童年》和《竊讀記》的異同。

4.讀一讀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今天,就讓我們跟着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採訪一下這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聽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

二、做採訪準備

說一說自己想採訪的感興趣的讀書問題。(教師做好記錄)

討論一下在採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二、讀課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季老的話語中,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三、感悟課文內容

1.季羨林先生對於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1)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2)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3)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麼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着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着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

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纔會長成參天大樹

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容。

四、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啓發。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閒書的認識。

五、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後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於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

如:“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裏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麪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閒書藏到缸裏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

從中可以看出季羨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閒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着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

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從話語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纔是21世紀的青年。”對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

六、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麼。

七、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閒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八、拓展

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採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採訪提綱,並做一份訪談記錄。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6

教學要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10個生字,會認4個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有關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瞭解演講的特點,明白爲什麼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學生不斷激勵自己、鞭策自己成爲習慣。

4、感受演講稿的情真意切,樂於模仿遷移運用,體會“學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

5、學會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教學難點:

1、真實性、鼓勵性、禮儀性

2、陶行知爲什麼作這篇演講,寫讀後感。

3、模仿合作寫演講稿,參加演講賽。

養成教育訓練點:

讓學生養成說真話,實事求是的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

1、錄音帶;配樂背景音樂《鋼琴曲》

2、陶行知資料,“學做真人”演講稿

3、話筒,錄音機錄製磁帶,演講稿四人合作一份。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介紹生平,瞭解演講常識,初讀知大意。

教學難點:音:穩韌

形:堡壘陶煉彼

義:堡壘、源泉、造福、堅忍不拔、彼岸、鞭策、長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作者的生平。

4、初讀課文,瞭解每天四問的內容。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瞭解每天四問的內容。

教學設計:

一、板題、交流資料、聽範讀

1、板書解疑,陶校長(交流資料)

原名文睿,安徽翕縣人,近代教育家,曉莊學校,山海工學團,生活教育理論,教學經驗,小先生制,育才學校,“公德”和“私德”。

2、聽演講(錄音範讀)

小結:演講就是在羣衆集會或重大會議上就某個主題說明道理、發表見解的說話方式。

二、瞭解演講知識,引入課文

1、談演講的特點

(1)真實性(貼近生活,講真話)

(2)鼓動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禮儀性(稱呼、交流、有祝語)

2、文中陶校長怎樣注意這三點的,自讀(1)通問正音(2)劃標題

三、檢查初讀理思路

1、出詞正音

2、按四部分抽個讀,點評後四人組分別讀,並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麼?

(2)是分哪兒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開門見山提出了()

二(2—5)分別要求學生從()、()、()、()四方面問問自己有沒有(),()了多少,並講了這樣問的()。

三(6)總結全文,希望學生養成()的好習慣,爭取在()取得()。

4、引讀全文

5、質疑留疑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孩子們,作爲一名學生,作爲一個渴望進步的人,怎樣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長足的進步呢?今天,我們將學習的課文,會詳細地告訴你。

揭題:陶校長的演講

介紹陶行知:我國近代的教育家,創辦了“曉莊”、“育才”等一批學校,培養了一批批、一代代人,創作了一部部教育著作,爲我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不朽的貢獻。

二、初讀課文

出示:這是一篇演講稿,那什麼是演講,演講又有什麼特點,文章中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麼,是分哪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呢?(聽錄音)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子音、讀通句子,作好記號,回答問題。

2、討論理解演講的特點。

(演講就是在羣衆集會或會議上就某個問題說明道理,發表見解。演講的主要特點是真實性和鼓動性。演講的內容貼近生活,講的是真話。演講中帶有強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主要談的是“每天四問”,分別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談有沒有進步這個問題。)

3、出示詞語

健康本錢尋求崇高理想否則持久鍛鍊合理作息樹立築起堅固堡壘造福專心致志堅忍不拔意志力彼岸擔任影響承擔值日值勤管理培養責任心基礎穩定公德私德激勵鞭策即使……也……既要……也要……

三、指名讀課文

1、叫六位同學起來讀課文,其他同學聽他們讀,並思考每一段分別寫了什麼?

2、自由讀課文

3、逐段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四、檢查初讀理清思路

1、出示生字詞正音。

2、理清文章脈絡

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麼?

(2)是分哪兒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3)填充概括段意。

第一段(1)開門見山提出了()

第二段(2—5)分別要求學生從()、()、()、()四方面問問自己有沒有(),()了多少,並講了這樣問的()。

第三段(6)總結全文,希望學生養成()的好習慣,爭取在()取得()。

3、按四部分抽個別讀,點評後四人小組分別讀,並解疑。

4、質疑留疑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性學習,結合自身實際,感悟爲什麼要做到“每天四問。

2、瞭解演講的特點,在有層次的閱讀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每天四問”的重要意義。

2、學會使用關聯詞。

一、複習大意,板書:健康、學問、工作、道德

二、教學第一問

1、作者爲什麼要先問身體有沒有進步?(默讀圈畫中的詞句)

2、交流導讀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壘

3、再讀體會關聯詞的作用(填空比較,談重要性)

因爲……有了……纔有……,否則……將

4、怎樣纔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抓住兩個“離不開”,導讀)

5、三讀本段(引讀)理清層次:先問什麼?再問爲什麼這樣問?最後提出什麼希望?

三、教學第二問、第三問、第四問

1、默讀圈畫方法同上

2、交流討論,學生爲主

(1)問什麼?

(2)爲什麼要這樣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

(3)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學問有進步?

3、點撥關鍵處

(1)公德——公共道德,觀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現的道德品質

(3)真人——真誠不虛僞的人

四、以讀比感悟,深化傾吐

1、各組派一代表讀(同內容的挑戰讀,點評有層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讀,並談談陶校長爲什麼要作這篇演講?體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3、填空總結

陶校長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築起(),學習上認準(),刻苦鑽研;工作上要培養(),認真負責地做好(),要學做()。這樣就可以()。

他的演講言真意切,使我們感受到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

4、激情齊讀出這種關懷、愛護和演講的語氣。

5、傾吐練習

A、《陶校長的演講》讀後感

B、《我也要每天四問》

C、陶校長,您聽我說……

五、作業:填空(課後4)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陶校長的演講第一課時,誰來說說陶校長到底講了些什麼?哪你有沒有這樣問問自己呢?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陶校長的演講〉。

過渡:在陶校長的演講中第一問問的是(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

二、精讀課文

(一)講讀第二自然段

1、速讀:思考,爲什麼要先問這一問題呢?

2、指名回答出示:

因爲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纔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崇高的理想,否則一切都將是空的。

3、請同學們找一找這句話中的關聯詞:因爲……有了……纔有……否則……都……

4、請同學們自由讀這段話,你能不能用一個句子,代替“否則”?

5、很好,那誰能用有了……沒有……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有健康的身體和沒有健康的身體的區別呢?

6、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長希望我們從小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有好的身體真好啊!那怎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呢?

7、“兩個離不開”,只有這樣,才能築起堅固的“健康堡壘”。

8、指導複述,順便歸納學法。

A這一段文章,先是設問,然後是解答,再是希望。

B我們學習的時候是這樣學的。

①看清設問的是什麼。

②讀一讀,找出解答。

③標出關聯詞,體會有和沒有的區別。

④找出怎樣才能提高,標出關聯詞,朗讀理解。

⑤找出陶校長對我們的.希望。

⑥讀讀背背,複述。

過渡: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二)講讀第三自然段

1、首先我們來看看設問的是什麼?(自己的學習有沒有進步)

2、找出解答

3、標出關聯詞:因爲……有了……才能……

4、找出怎樣做才能提高,標出關聯詞,朗讀理解要想自己的學問有進步,就要專心致志,就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認準目標,鑽進去,展開來,

5、希望:這樣我們就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

6、讀讀背背,複述。

(三)自學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交代方法。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3、檢查自學效果:說說這兩段的內容,指名讀,齊讀。

(四)學習最後一段

這篇課文是總分總結構,課文的最後一段,陶校長再次要求我們養成每天四問的好習慣,請同學們讀一讀,找出關聯詞,想一想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每天這樣地問問自己,這樣地激勵和鞭策自己)弄清激勵和鞭策的意思,進一步理解“每天四問”。

三、總結課文

1、這篇演講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和道德四個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2、結合陶行知生平事蹟,體會這篇演講的感情。

四、複述訓練:

1、略作準備,同桌試述。

2、指名複述。及時評議,強調要抓住要點,特別是每一問中“解釋原因”的內容。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啓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激發興趣

1.結合課題質疑、解疑。(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意圖: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樹指的是季羨林。

2.爲什麼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出答案來的。

3.交流課前對季羨林的瞭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1999年8月21日,苗苗同學採訪了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讓我們去聽聽他們都談了些什麼。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4.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爺爺都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各自有何見解?

2.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 方面: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麼感受?

他們之間的交流親切自然。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爺爺的尊敬、崇拜溢於言表。季爺爺: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於引導,滿含着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他們的對話,使我們懂得了多讀書、讀好書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訪談錄,通篇都是對話,你認爲應該怎樣朗讀?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要像說話一樣自然,不做作,爭取做到親切與自然。

5.同桌分角色對話交流,朗讀課文。

6.在苗苗與季爺爺交談的內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學生自己先做準備,再在小組內展開討論,最後全班交流。

7.重點引導“閒書”的問題:

(1)在苗苗對季爺爺的採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討論看閒書。那麼到底“閒書”是什麼,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其實,我們已經從他們兩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走過愛讀書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說,“是閱讀,爲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學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說不出來,還可以談談自己蒐集的關於閱讀的名言警句。

(3)看來,“閒書”不閒,杜甫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四、品味題目,理解深化

1.再讀課題,爲什麼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

(1)與二人名字有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2.文章把季爺爺比作根深葉茂的大樹,其理由是什麼?

(1)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有着豐富的文化底蘊。

(2)季爺爺平易近人,關心下一代,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3.啓發思考:怎樣才能從一株小苗長成爲一株參天大樹?

五、學習訪談技巧,提高實踐能力

1.訪談是與人交流,通過閱讀這則訪談錄,你對訪談技巧有了一些什麼新的認識?

(1)要有禮貌地請教,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要傾聽對方的表述。

2.結合以上兩個方面,再細讀課文,加深對訪談的認識和了解。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8

教學要求

1、朗讀童話詩劇,感悟世間最溫暖、最珍貴、最強大的是什麼。

2、練習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感受詩劇語言的藝術魅力。

3、掌握4個生字,學習用詞形容一些事物。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表演感悟家、友誼、愛的無窮之意,無限之情。

教學準備

蒐集詩劇的基本常識資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一起拍一個課本劇,題目是《三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來選出導演和演員,請大家先讀一讀劇本。

二、初讀劇本,瞭解這種藝術形式。

1、學生質疑。

瞭解舞臺說明(即括號裏的內容)、臺詞(即對話部分)、人物名稱等戲劇的一些特徵。

2、通讀臺詞。

(1)4人小組,檢查朗讀,掃清文字障礙。交流不懂的地方。

(2)分角色朗讀,體味情感。

家的溫暖、真誠的友誼、愛的力量

三、細讀臺詞,感悟主題。

1、第一場:

(1)誰能告訴我,什麼是世界上最溫暖、最溫暖的地方?(從幾天幾夜、站不住、無力可以看出孤獨的小木偶在不停的跋涉、尋找。)

(2)無論是多麼豪華的宮殿,還是多麼破舊的小茅屋,真正的家,有慈愛的爸爸、媽媽,有友愛的兄弟姐妹,就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

(3)親情輪迴,一代又一代,不求回報的蔭庇着他們的子女,閃爍出永不磨滅的人性光輝。

第二場:

(1)誰能告訴我,什麼是世界上最珍貴、最珍貴的地方?(從好幾天好幾天、振作了一下精神可以看出小木偶歷盡艱辛,已疲憊不堪。)

(2)真誠的友誼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一聲問候,一句關懷,如涓涓細流。

(3)不畏艱辛、苦苦追尋的小木偶,憨態可掬、樂於助人的小嘟嘟,洞察人世、充滿智慧的小天使,熱情活潑、播灑友誼的小朋友,他們的合唱正是一首友誼之歌。

第三場:

(1)誰能告訴我什麼是世界上力量最大的東西?

(2)只有愛,愛是世界最大最強的力量。悄悄地播灑到孩子們的心田。

2、指導朗讀,分角色體味情感,引導學生說出心中的感受。

四、作業

有感情的朗讀詩劇。

第二課時

一、研讀舞臺說明,把握人物特點。

不畏艱辛、苦苦追尋的小木偶。

憨態可掬、樂於助人的小嘟嘟。

洞察人世、充滿智慧的小天使。

熱情活潑、播灑友誼的小朋友。

1、朗讀舞臺說明,抓住人物的出場地點以及動作,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說說怎樣才能演好他。

2、學生談自己對人物的體會,選拔演員。

3、自由結組,選出導演、演員。

二、學生排練課本劇,教師巡視指導。

三、學生上臺表演。

四、作業

書寫課後生字詞。

板書設計:

家是最溫暖的地方

三個問題的答案友誼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間真情,體會戰士們的細心及英雄媽媽的堅強意志和博大胸懷。

教學重難點

感受人間真情,體會英雄媽媽的堅強意志和博大胸懷。

教學準備

課件;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抗日戰爭的相關資料;瞭解書信常識。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辯詞導入,引生入文

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認爲“說謊”對不對?爲什麼呢?(不對,騙人,不誠實等)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有了一大羣人在說謊。想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嗎?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

板書:17 不平常的信

二、初讀,尋找興奮點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想辦法先把課文讀通,然後再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小組內交流。

2.全班彙報總結:初步明白課文內容,他們不是撒謊,而是爲了安慰抗日英雄趙蒙生的媽媽不要傷心難過而寫的信,這是善意的謊言。(從定期寫信、模仿筆跡等方面也看出戰士們的細心。)

三、細讀,找準情感持續點

1.找出課文中一共寫了幾封信,分別是誰寫給誰的。

2.初讀課文,我們已經明白了這些人寫信“撒謊”的原因,再讀課文。

課件出示前兩封信:第一次假設自己的身份,你們是其中的一個角色,當發生這樣的事情時會想些什麼?用簡單的詞或句子概括寫下來。

A.和排長一起寫第一封信給蒙生媽媽的戰士們。

B.戰士們想象蒙生媽媽收到這封信的情景。

C.收到蒙生媽媽回信的戰士們。全班交流。

3.帶着自己的想象,再讀這兩封信,想:他們是的士兵。

4.我們給蒙生媽媽寫了很多信,從哪裏看出來的?“我們一直和英雄……1946年春天。”抓重點詞:一直。複習鞏固過渡句的作用。

5.自讀文中的最後一封信,談談自己的感受。想:這是一封的信。

6.課件出示這最後一封信:再次假設自己的身份,你們是其中的一個角色,當發生這樣的事情時會想些什麼?用簡單的詞或句子概括寫下來。

7.兩次假設對比,說說自己的感受。帶着這樣的感受再讀文中兩封給戰士們的回信。

四、精讀,抓住情感昇華點

在整個故事中,除了課文提到的不平常的信以外,還有很多不平常的人、事、物。不平常的你發現了嗎?再讀課文找一找。課件出示:不平常的人、事、物。

五、真情流露,評選感動班級人物

讀完這篇課文,我們在善意的謊言裏看到了很多真誠的人,有真情的人。課文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感動,找找最讓你感動的部分讀讀。說說誰最讓你感動,並寫上簡單的推薦詞。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既然是是通過詩歌這種體裁來表現愛國情懷這這一主題,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就應該抓住“詩歌”和“愛國”者兩個重點來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體會古詩的韻律,領略古詩的音韻美,凝練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過程與方法: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法學法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詩歌的學習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礎積澱,所以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應充分的貫徹老師作爲輔導者,學生纔是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師主要還是要通過講授的方法來行課引導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在的學法上主要是通過誦讀和討論來學習這首詩歌,來體會詩歌中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杜甫是學生已經接觸過的詩人,所以我覺得在導入這個環節選擇介紹作者來導進課文。一方面,先讓學生說出現在他們對杜甫的一些瞭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和積累文學常識,而且還可以讓老師瞭解到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掌握情況,再者課堂一開始的師生互動,能夠使得課堂能夠融洽些,學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學生回答完後,老師再對學生的回答的內容作總結和補充,提出學生要掌握的文學常識,並且抓住其中的一個要點來引入正課,而這個要點自然是要抓住愛國情感這個點來過渡到正課。

2、詩歌講解

詩歌的講解評析是課堂的主題部分,在這個部分我想不僅要講解詩歌也要教會學生怎樣的分析詩歌和記憶詩歌。在講解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個線索來分析這首詩歌,而在這裏我想抓住情感這個線索來分析,在瞭解學習完字詞後先讓學生嘗試朗誦一下這首詩歌,當然這時學生還沒能很好的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進一步的分析這首詩歌了,由此正式進入詩歌。所在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幾個部分。

(1)瞭解字詞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等解決生字詞:抵:值渾:簡直勝:承受簪:zān

(2)初讀詩歌及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引出把握詩歌情感這個線索。

(3)分析講解詩歌

A.學生先結合課下的註解以及小組的討論嘗試翻譯下詩歌。

B.請一爲同學翻譯下詩歌的首聯和頷聯

C.講解詩歌的首聯和頷聯,確定首聯和頷聯的聯繫,首聯:一幅國破後的衰敗淒涼的畫面

頷聯:以“花”“鳥”作爲主體的觀畫傷情。有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在分析詩歌的詩歌可將這一思想貫徹在分析中,首聯是勾勒出了一幅衰敗的景象,通過和學生一起的分析出這幅畫面,而緊接的頷聯我們可看到“花”“鳥”

兩個物象說到“花濺淚”“鳥驚心”那麼就可由此提出問題:花爲何濺淚,鳥又是爲何驚心?這樣兩聯的聯繫也就確立了。

所以在這裏主要的提問有:

首聯向我們展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花爲何而濺淚,鳥又是爲何而驚心?

D.分析完兩聯之後可讓學生朗誦首聯,朗誦時可在腦海中勾勒出剛纔的分析出的畫面,然後再由勾勒的畫面嘗試背誦這兩聯。

E.請學生翻譯詩歌的頸聯和尾聯

F.講解頸聯和頷聯,確定這兩句的聯繫。頸聯:國家戰亂,思念家人尾聯:一個頻頻搔頭的白髮老人的形象,頸聯的結果。“白頭搔更短”這是爲什麼呢?那是因爲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戰爭的殘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爲連接點建立兩聯之間的聯繫。

主要的提問設計:

爲什麼會“家書抵萬金”;體現了什麼?

爲什麼會“白豆搔更短”?

G.學生根據兩聯之間的聯繫朗誦頸聯和尾聯,腦海中浮現一個頻頻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後再由這個老人形象老嘗試背誦這兩聯。

H.根據剛纔的分析,嘗試背誦全詩。

3、探究感悟

A,分析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講解互文修辭手法。

互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兩個部分,看似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情。

詩句理解:由於爲國事擔憂,爲離別感到遺憾,花兒也不禁落淚,鳥兒也爲此驚魂。

B,分析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中的典型的愛國人物形象。

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髮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含蓄而又深刻的表達詩人的內心世界。

4、課堂總結

這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感)的詩歌,他刻畫了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他充滿了怎樣的情感,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來誦讀這首詩歌?

本詩歌的名句是哪句,它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根據腦海中的畫面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5、課後練習

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現愛國情感的詩歌,並對其進行分析,體會是怎樣表現愛國情感的。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簡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確的反映教學的重點,所以在板書設計的方面,我選擇板書各聯描述的主要內容,並使這些內容能夠建立起聯繫,使得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能夠渾然一體,而且通過這個板書能夠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

畫面,而由這幅畫面能夠背誦出這首詩歌,做到所謂“詩中有畫,花中有詩”。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首聯:一幅國破的衰敗淒涼的圖畫↑↓畫→觀畫

頷聯:以“花”“鳥”爲主體觀畫傷情

頸聯:國事戰亂,思念親人

↑↓爲什麼“白頭搔更短”尾聯:一位頻頻搔首的老人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認識到10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讀記本課的一些詞語。

3.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意思,認識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體會對人民羣衆的歌頌和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在淮海戰役中人民羣衆所起的巨大作用。

教學流程:

一、情趣導入

介紹三大戰役。

二、初讀感知

1.讀讀通順流利。

2.讀說說講了哪個人的小故事。

3.讀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什麼事?

4.讀你對哪段最感興趣,爲什麼?有感受情的讀一讀。

三、理解昇華

1.小組交流

讀出你最感興趣的場面,說說你爲什麼感興趣,在故事情節和寫作手法兩方面加以說明。然後有感情的進行朗讀。

2.全班討論

爲什麼說滄海戰役的勝利,是解放區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請聯繫課文內容和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播放課件,讓學生直觀形象的瞭解歷史。

四、教學字詞

1.小組內自學本課詞語。

2.小組自學本課生字。

五、積累內化:

摘抄課文中出現的詞語。

六、拓展昇華

彙報收集到的三大戰役的資料。進入知識補充,加強對歷史的瞭解。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朗讀,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體會天馬作文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記的象徵意義。

2.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彙和語句,反覆誦讀。

3.體會作者嚴謹、生動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此語表達的準確性、嚴謹性、負責性。

教具準備:課件、電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本單元的主題是“馬”。馬,因爲它的性格粗獷、堅毅又積極進取,所以一直得到人們的頌揚和讚美。

出示“駿馬奔騰圖”。

1.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一說看到了什麼?

2.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天馬”,用一句話說說你見到的這匹“天馬”是怎麼樣的?

3.(激起學習興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陳樹青怎樣描寫“天馬”的?

板書:天馬(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決。

②不理解的地方畫出“問題泡泡”。

2.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讀音是否正確。

①糾正讀音。

②你對哪些詞不理解?誰來解答?你是怎樣得出答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③你認爲哪個字容易寫錯?怎麼樣些才漂亮?

3.快速默讀課文,說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爲什麼以“天馬”作爲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記?爲什麼不採用“馬踏飛燕”、“青銅奔馬”等稱呼?“天馬”一出土,爲什麼全國震驚?……)(質疑方法的指導)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爲什麼以天馬爲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記?仔細讀讀課文的2-6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學交流一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解決問題,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歷史悠久——漢代的藝術作品,剛出土就震驚全國轟動世界,因其造型獨特、工藝精湛,造成很大的影響。

藝術品中的傑作——樣子:體態輕盈、神形兼備、生動、感受到力量、激發人們的聯想,高超的設計構思令人叫絕,細微之處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和風格。

象徵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

4.通過讀書我們都知道,天馬原來有個非常形象、優雅的名字——“馬踏飛燕”,後來爲什麼改了?

5.哦,原來是這個原因啊!(瞭解飛廉),我們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對待工作非常認真,有着非常嚴謹的工作態度,對待藝術品反覆研究,給我們還原了最接近真實情況的歷史。

6.出示投影:

我們不敢肯定漢明帝迎取的就是這件工藝品,但至少可以說,這種題材的工藝品在當時就是非常珍貴的。

把這個句子大聲多讀幾遍,說說你從加點的部分體會到了什麼?

小結:作者在這裏是非常謹慎的說法,不是十分肯定。並不是因爲作者說話模棱兩可,而是因爲作者也無從考察史實是不是這樣,所以表達上非常嚴謹、準確,體現了作者細緻負責的寫作態度。

四、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用詞要生動、準確、寫作態度要細緻負責、感受到了“天馬”是藝術珍品、象徵意義,作旅遊標記的原因,掌握了快速閱讀的方法。)

五、作業

1.“日積月累”中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四字詞,請你把它們抄寫兩遍,掌握寫法,注意再從課文中找一些類似的四字詞,抄寫兩遍。

2.熟讀課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誦。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爲什麼以“天馬”作爲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誌?

3.全班齊讀課文。

二、積累、運用

1.你昨天都蒐集了哪些四字詞?能不能說說它們的意思?怎麼用?

2.通過預習和昨天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課文中的內容。課文主要圍繞“天馬”展開敘述,你們認爲課文圍繞這一點講了那幾方面的內容呢?(旅遊標記;介紹來歷;介紹外形;名稱由來;點明意義。)

3.同學們談得很好,課文基本上是按照“總——分——總”的說明順序來描寫“天馬”的。請同學們把自己對課文層次的理解整理成提綱筆記寫下來。

4.再讀課文,說說讀了課文之後,你對馬有了哪些新的瞭解?(不僅是人類的好朋友,而且象徵了不斷進取的精神。)

板書設計:

歷史悠久

天馬 體態輕盈 神形兼備 嚴謹

旅遊標記 藝術品傑作 生動、力量、聯想 細緻

含義深刻 令人叫絕、中國特色和風格 負責

名稱的由來

  【教學總結】

在《天馬》這課的教學中,讓我感觸頗深,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作者從藝術價值、外形特點、名稱由來以及象徵意義等四個方面介紹了作爲中國旅遊圖形標記的天馬。學生在本篇課文的課前參與時,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並通過第一課時的梳理,理清了文章的寫作順序提出了一些問題。在課堂學習中,他們通過質疑、研討、朗讀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從而找到了學習中的喜悅,體會了合作學習的快樂,並將許多好詞佳句在不知不覺中積澱了下來。但是在理解“天馬”所蘊含的象徵意義時,有部分孩子產生了困難度。教授完課後,我回過頭來看:發現“天馬”的寓意,也可作爲龍馬精神來理解。什麼是“龍馬精神呢?龍馬,是指傳說中的駿馬。龍馬精神,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它是龍崇拜的鄉鎮,是我國東漢時代龍文化寫實主義表現手法的具體體現,反映了中國傳統龍文化的時代痕跡。在遠古時代,各地的民族文化存在着各具特徵的原始的地方變體龍形。馬龍就是其中之一,”馬踏飛廉“上的馬,其實就是馬龍。崇龍的這種民俗心理經過伏羲、炎帝、黃帝不斷強化,成爲中華民族融合過程的共同心理。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龍的騰飛一直是中華民族振興和奮發向上的心理象徵(龍作爲一種理念中的神物,現實中並沒有實物存在)《周禮.夏官.庾人.》中有”馬八尺以上爲龍“的說法,而這種八尺高頭大馬在《立即.月令》中就成了“蒼龍”。天子出巡,往往就是“乘鸞路,駕蒼龍”。這樣就將現實中的馬,變成了想象中的龍,成爲馬龍文化崇拜的文化特徵。將馬視爲龍,,據說與漢武帝的個人因素很有關係。漢武帝一生金戈鐵馬,開疆拓土,擊敗匈奴,是一個比較講現實的人,但它又是一個“神仙謎”,總想成仙,,特別羨慕黃帝能乘龍飛昇。當他翻開《易經》學習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人們所謂的龍,不就是馬嗎?他曾在馬背上呼風喚雨,開拓疆土,對馬的奇功深有體會。當然,能飛昇的馬不是一般的馬,而是神馬——龍,加上他求神的卜辭中也曾明白地有過“神馬當從西北來”,受此鼓舞,漢武帝不惜血本,動用幾十萬大軍,萬里跋涉,連年征戰,目的就是從大腕搞幾匹“汗血寶馬”——他心中的龍。上有所好,下有所投。一時間整個社會上原始的馬龍崇拜思想膨脹起來。從文人、道家到一般的百姓都將龍、]馬視爲一體。因爲在遠古,龍是可以“乘此以行九野”“至四海”的神物。神物坐騎不可得,而現實中唯一可以與之相比的就是駿馬了。還算現實的漢武帝,也就降而求其次,把功夫花在了尋找神馬上。於是,出現了“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處於河”之說。整個社會從皇帝到庶民都相信了馬就是龍。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馬踏飛廉”的創作年代。由此可見,這是人們崇拜神馬,實際上就是崇拜龍。反映到藝術創作上,自然就有了“馬踏飛廉”的傑作問世。明白了這一點後,我將這一課外小知識補充了給學生。果然,課堂上遺留下的困惑迎刃而解。想起那天在教研時,教研員吳老師說本冊書雖然單元少了,但書中所包含的文化內容和跨度卻相當大。要想讓學生在書中真正學有所悟,學有所獲,作爲教師,必須在備課時將教材內外的知識吃透,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給學生呈現一堂精彩的課堂。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賃借“滴水穿石”這一現象,初步感覺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懂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初知道理。

2、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啓示,並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啓示,並提高表達能力。

教法學法:

情感教學法,閱讀法、以讀促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給大家一個機會,當着大家的面推薦一下自己,談一談自己的理想。誰來?(板書:理想)

學生:我的理想是成爲科學家,爲人類的文明進步留下濃重的一筆。

學生:我的理想是成爲醫生,爲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學生:我的理想是成爲作家,用我的筆去描繪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老師:同學們的理想真偉大,今天,老師就送給大家一把能打開理想之門的鑰匙。它在哪兒呢?就在一個山洞裏。(出示圖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2.用掌握的漢字特點自學生字,記憶字形,理解詞義。

3.老師板書生字、新詞,詳細講解。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三心二意: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微不足道:事物細小而輕微,不足掛齒。

持之以恆:長久地堅持下去。

爐火純青:煉丹煉至爐火呈現純潔的青色時方可成丹。比喻知識和技藝達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堅持不懈:一直堅持不懈怠。

半途而廢:半路上停下來。比喻工作沒做完就停止了。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翻山越嶺:翻過重重山嶺,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艱辛。也比喻克服了種種困難。

鍥而不捨:不停地鏤刻。比喻堅持不懈。

三、細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交流自己讀後的初步感受,談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文章通過講述安徽廣德太極洞裏的滴水穿石的奇觀以及李時珍、齊白石、愛迪生三人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要想實現美好的理想,就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2.分成幾個小組討論段落劃分並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紹安徽廣德太極洞裏滴水穿石的奇觀。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用正、反例子說明一個道理:如果我們,能像水滴一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能成功。反之,則一無所成。

第三段(第5自然段):總結課文,告誡我們要牢記滴水穿石的啓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本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滴水穿石的奇觀,通過具體事例啓示我們如果想要實現理想,就要像水滴一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2.作者着重描寫了哪幾項內容?

(①滴水穿石的奇觀。②李時珍、愛迪生和齊白石的成功事例驗證了水滴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精讀課文,細心體會

1.學習第1自然段,瞭解滴水穿石的奇觀。

(1)指名瀆第一段,說說什麼是滴水穿石的奇觀。

(在安徽廣德太極洞裏,有一塊狀如臥兔的石頭,石頭正中有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出示圖片。

(2)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麼呢?它是怎麼形成的或水滴爲什麼能把石頭滴穿?

(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同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終於滴穿了石塊,成爲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3)同學們齊聲朗讀這一自然段。

2.精讀課文第2自然段,認真體會作者對滴水穿石奇觀的分析。

(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怎麼能把石頭滴穿呢?從文字中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說說“持之以恆”的意思。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2)結合第1自然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恆”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恆”,並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3)感知啓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憑着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麼感想嗎?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這句話很自然地起到了過渡作用,把我們的目光引向下一段。)

(4)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恆。

3.精讀第3自然段,從具體生動的例子中體會水滴精神。

(1)李時珍是怎樣運用水滴精神的?他獲得了什麼成就?

(李時珍從小立志學醫。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藥草,經過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寫成了藥學鉅著《本草綱目》。體會“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與水滴精神的聯繫。)

(2)愛迪生是怎樣運用水滴精神的?他獲得了什麼成績?

(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幼年就自謀生計,當小販、報務員等。但他迷戀電學實驗研究,畢生孜孜不倦,擁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着重體會“畢生孜孜不倦”這句話。)

(3)齊白石是怎樣運用水滴精神的?有哪些具體描述?他獲得了什麼成績?

(“在他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他的畫室裏,掛着他用以自勉的條幅:‘不教一日閒過。"“‘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堅持每天作畫三幅。”正是因爲白石老人堅持不懈地創作,他的技藝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4)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都成就了他們的事業,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哇!你能幫他們來總結一下嗎?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着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

(5)仔細體會“迷戀”“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閒過”“堅持不懈”的意思。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麼精神,“滴穿頑石”是什麼意思。X|k |B| 1 . c|O |m

(6)作者看到太極洞內滴水穿石的情景,於是聯想到了這三位名人。其實,從古到今,具有這種精神的人還有很多。大家仿照課文介紹一位名人的事例,不超過l 00字,用上學過的詞語更好。舉事例,蒐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7)帶領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細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課文爲什麼要寫上這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說雨水的力量比水滴大得多,但是因爲缺乏專一的目標和持之以恆的精神。這是從反面來說明道理,增強了課文的說服力。)

5.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銘記”。

三、總結課文

我們讀完這篇課文,領悟了滴水穿石的啓示,懂得了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那麼,作者有哪些說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呢?

(領悟本課舉例說理以及從正、反兩方面說理的方法。)

板書設計:

李時珍

滴水穿石的啓示 愛迪生 持之以恆,終於成功

齊白石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理解課文的寫作特點品味學習課文的語言。

二、難點、重點分析

1.本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分析:本篇可以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點題,引出對少年讀書生活的回憶。藉助一連串的比喻,渲染由回憶帶來的愉悅之感。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記述少年時代的讀書作文的情況。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由回憶往昔轉到抒發今天的感慨。添上這兩段,不僅使文章首尾呼應,更重要的是把作者與讀書,作文、讀書與體驗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給人以更多的啓迪。

課文的第二部分很長,是全篇的主體內容。這一部分的層次大致如下。

第一層,第3自然段:交代有關的背景情況,講自己因讀書而歡悅的心情。

第二層,第4~12自然段:記述看小畫片和上小學時讀書作文的情況。這一層又可以分爲四個小層。

第一小層,第4、5自然段:看小畫片;

第二小層,第6自然段:讀真正的連環畫;

第三小層,第7自然段:讀文化站的圖書;

第四小層,第8~12自然段:因讀書而提高作文水平,獲得榮光,悟出一點寫作的道理。

第三層,第13~17自然段:記述上初中讀書、作文和創作的情況。這一層又可以分爲兩個小層。

第一小層,第13~15自然段:讀大部頭小說,作文受到好評,又悟出一點寫作的道理;

第二小層,第16~17自然段:學着“創造”,寫出小小說並發表,這是因大量讀書而得到的果實。

2.本文是以什麼爲線索的?

分析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脈絡,它使文章中所有的材料組織成一個整體。有的以人物爲線索,有的以物品爲線索,有的以感情變化爲線索,本篇充當線索的是書籍(長生果),這條線索非常鮮明,貫穿始終。

3.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分析:本篇作爲記事散文,主體部分基本上是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作敘述的。下面把有關的語句依次摘出來,從中可見其清晰易辨的特點:

最早的讀物……

後來,我看到幾本真正的……

我又發現了一塊綠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作文……

上初中後……

我終於開始學着……那是上初中二年級時……

4.本文是怎樣突出中心的?

分析:本篇內容涉及的時間跨度大,事情、頭緒也比較多,但無不圍繞着一箇中心——強調讀書的重要性,闡明閱讀與寫作的相輔相成的關係。這就是平常所講的“形散神不散”。

集中並不完全等於突出。要想讓中心突出,就得有典型的材料。本篇詳細記述了兩次作文的情況以及從中悟出的道理,揭示讀與寫的內在聯繫;學寫小說一事,記述得雖然簡略(或許這是由於搞文學創作不是中學生必做的事),但作者敘事之後馬上附以議論,用力地扣在中心上——“假如不是讀幾百部真正的小說,我決不可能寫出那800個字”。除了選取典型事例,作者在行文中時時注意從不同的側面去揭示中心,比如:

—-“那時,就是因爲酷愛書到了連一片帶字的紙頭都不放過的地步,我纔對文學發生了越來越濃的興趣。”

—“醉心閱讀使我得到了報償……閱讀也大大擴展了我的想象力……”

—“做筆記鍛鍊了我的記憶力,也增強我的理解力。”

—“……平常看的那些描寫苦悶心境的詞全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

這樣,圍繞中心選材,所選的材料有“面”也有“點”,又注意不斷地顯示中心,本篇散文的中心就既集中,又突出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本文是怎樣過渡和照應的?其作用是什麼?分析:先看過渡。第5自然段,是過渡段。從“看得津津有味”到“不過癮”,去閱讀“真正的連環畫”,這是兒時閱讀生活的變化。前後兩個階段的內容,藉助這個過渡段,自然地連接起來。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開頭,都安排了過渡性的語句,用以連接前後的內容,使結構層次和敘事的條理更爲清晰,上下文的聯繫更爲緊密。

再看照應。第一部分裏,有“憶及……”的說法標明轉入回憶,第三部分則以“至今……”諸語加以照應,如第3自然段中的“歡悅”,第6自然段聽“癡迷”“迷醉”“酷愛”,以及後面的“榮光”“如癡如醉”“說不出地高興”等,前後連成一氣。再如,第13自然段中提到“記書中優美的詞語”,第14自然段就有“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後念念不忘的詞句”之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15自然段結尾與第16自然段的開頭,前邊提到“創造”,後邊緊承此意,兩段之間語意和文氣連接得十分緊湊,“我終於開始學着‘創造’了”一句既是照應,又是過渡。

作者注重過渡和照應,使文章內容的整體感增強了,眉目也更加清楚。

6.“在記憶的心屏中,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閡跳躍着歡快音符的樂章。”這句話怎樣理解?

分析:此句,承前一句“涌起視聽的愉悅之感”而來。兩個比喻,一個從“視”的角度形容(畫頁),一個從“聽”的角度形容。“心屏”,這是新出現的詞,把心說成是電視屏幕,其上可以傳出畫面和樂章,這就與後面的兩個比喻聯繫起來。“幅”讀fú(統讀),是量詞,“一幅”猶言“一張”。“閡”讀“quù,也是量詞,一首歌或詞叫“一闋”;這裏中心詞是“樂章”,其量詞用“個”而不用“首”,故句中的“一閡”猶言“一個”。附註;樂章,指成套的樂曲中具有一定主題的獨立組成部分,一部交響樂一般分爲四個樂章。

7.“我讀得很快,囫圇吞棗,大有‘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味道。”這句話怎樣理解?

分析:“囫圇”讀hú lún。“囫圇吞棗”比喻讀書不作細緻的分析,籠統地接受。“好讀書不求甚解”,一般斷句成“好讀書,不求甚解”,這是晉代詩人陶淵明在短文《五柳先生傳》中的自況之語,文中,其後還有一句:“每有會意(領悟),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說讀書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理解透徹;一種是“不鑽牛角尖”的意思。陶淵明的本意恐怕是後一種,不然他怎麼會“每有會意”,就高興得連飯都忘了吃,一再涵泳深思呢?作者引用陶語,所表達的意思,與陶語本意也有某些一致的地方,後文“牽腸掛肚”一詞可證。但小學生畢竟水平有限,“不求甚解”更多的是不得已而爲之,因讀不懂而放過去。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大概一提起寫作文,不少人就會叫苦,不願寫也不會寫。怎樣擺脫這種困境呢?只要認真閱讀葉文玲的文章《我的“長生果”》,一定會受到很大啓發。如果你按照作者說的辦法去做,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學生查工具書,掃清詞語障礙。

(三)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路,並列表概括主體部分的主要內容。

提示:

(四)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怎樣通過敘述讀書作文的情況,揭示閱讀與寫作的相輔相成的關係。在這個基礎上,歸納中心,並體會作者是怎樣突出中心的。

(五)指導學生分析過渡和照應方面的特點。

(六)指導學習品味語言。

1.“我的‘長生果”’/“書,人們稱爲人類文明的‘長生果’。”/“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把這幾句話放在一起來理解。思考:“長生果”與“營養品”含義完全一樣嗎?爲什麼標題不說是“我的書”或“我的精神營養品”?

提示:“長生果”與“營養品”都是比喻的說法,含義有重合之處,但並不完全一樣。“營養品”主要指出對人有教育作用,使人在精神方面充實、強健、發展。“長生”也含有這層意思,但不止於此。這個比喻還指書本身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人創造出來的最好的精神產品(果實),此其一;其二,人類文明凝結於書,書又是促進人類文明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條件,這種雙向的活動是“長生”的,是永久性的,是永遠不會衰敗完結的。本篇雖然重點講的是個人的經歷和體會,但作者把立足點放在很高的層次上,所以標題裏用了“長生果”而不取“精神營養品”等,含義顯得更深,給人的啓發和聯想餘地更大。

2.改寫第2自然段,刪去所有的比喻,然後與原文比較,體會其語言特色。

提示:可以改爲——“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悅之感。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豐富多彩,令人高興歡快。”原文一共有四個比喻。前兩個是一組,對仗比較工整,所描繪的景色與天籟富有詩情畫意,語言也很美,這些都渲染了“歡愉之情”,使它成爲可見可聞可感的東西,讀者心裏好像也出現了那種美妙的感覺。後兩個比喻是一組,又是從畫面與聲響(樂音)兩個方面加以點染,與前一組比喻暗暗溝通(彷彿蜂蝶飛進了畫頁,天籟小巧玲現入了樂章),二者之間用“視”“聽”二字聯絡,用“愉悅”一詞總領。

3.畫出課文中讀書使“我”入迷的詞句,前後聯繫起來品味和分析。

提示:有關的詞句有——

……幾套連環畫,叫我看得癡迷:《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淚仇》又叫我淚落如珠。”

……只要手中一有書,就忘吃忘睡……

……酷愛書到了連一片帶字的紙頭都不放過的地步……

……他們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

……如飢似渴地閱讀…醉心閱讀……

圖書又像磁石吸引了我……使我如癡如醉……我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花在借閱圖書上。

看了巴金的《家》後念念不忘……

讀過幾百部真正的小說……

仍盼天天能扎進頭去醉心讀書……

把這些詞句聯繫起來,可以看出“我”讀書的特點是“入迷”。最能體現這種“入迷”程度的字眼是“癡”和“醉”,文中多次使用,此外還有多種類似的說法。如果讀的是好書,那麼“入迷”是一種很好的讀書境界。唯有“入迷”,才能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得到最多的收穫。當然,不能止於“入迷”,還要繼續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評析、鑑賞等);讀書要有所選擇,格調不好、境界不高、文字不精的書,壞書,也可能會讓少年人一時“入迷”,這對身心發展是有害的。

4.熟讀第10自然段,選出幾個自己認爲用得最好的詞加以評點。

提示:“拂”“撤”“擋”“捧起”“奉獻”這一組動詞可以放在一起品評;三個“愛她的……”,這一組排比句可作評點:“燦爛”這個形容詞用得大膽、新穎,有特殊的表現力。

5.熟讀第12自然段,思考:“別出心裁”和“與衆不同”互相換一換好不好?使用“鮮味”這個口語化的詞好在哪裏?

提示:“別出心裁”和“與衆不同”是同義詞,有時是可以互換的,但課文裏的這一句,前面講的是“構思”,而“心裁”恰恰指心中的設計籌劃,所以“別出心裁”用在這兒恰到好處,不宜換成“與衆不同”。“鮮味”含有新鮮感強、不落俗套的意思,這樣的寫法和語言必能令人耳目一新,回味不已。使用這個口語化的詞,符合少年人的心理特點和表述習慣。

6.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已經讀過的書,與她所說的“社會人生這部深奧綿長而無頁碼的大書”,有什麼不同?

提示:書一旦成爲書,它就定型了,凝固了,雖然來源於社會人生的土壤,但已經屬於過去的事物、代表着過去的認識。“社會人生”則不然,它時時刻刻在變化、發展,隨時有新的事物新的情況出現,隨時有新的矛盾新的問題等待人們去認識去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講,筆寫的書再多,也只是“社會人生”這棵大樹的一個果實。此外,筆寫的書是從“社會人生”中來的,不聯繫書的母體,就不能真正把書讀懂;讀了書不去實踐,懂了道理學了知識不去運用和驗證乃至發展,讀書的意義也就喪失了。總之,一本書容易讀懂,而“社會人生”之書,要想讀通,絕非易事。作者因此頗有感慨,這也啓發讀者——應該把醉心讀書與深入實踐結合起來。正如古人所言,既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始於“博學”而終於“篤行”。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15

"有趣的漢字"的閱讀材料,分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的來歷三個部分。

字謎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遊戲形式。<<字謎七則>>提供的字謎是一些範例。有三種形式:①—④是字謎,⑤⑥是

畫謎,⑦是動作謎語。

<<有趣的諧音>>介紹了使用諧音的幾種傳統語文形式,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神奇和有趣。

<<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文章的一,二兩段主要講人類早期沒有文字,爲了幫助表達,

記性等。<<"冊""典""刪"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的知識短文。它告訴我們,"冊","典","刪"三個字的出現

和我國曆史上曾今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有關。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雖處在語文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識字能力都比較強,但學生對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不夠了解,因此,要引導學生加深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

教學目標:

1。開展"有趣的漢字"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瞭解漢字文化。

2。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培養探究合作意識。

3。閱讀四篇相關資料,查找更多與漢字有關的資料。

教學理念:

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對漢字的熱愛,從而樹立從小爲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貢獻的意識。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根據閱讀提示,制定活動計劃,讓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序展開。通過"閱讀材料",瞭解漢字的起源,演變。

教學重點:策劃並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教學難點:體會漢字的豐富有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學習內容。

1。導語:我們平常愛看書,讀報,寫信,作文都離不開漢字。(板書:漢字),你們對漢字瞭解多少?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相機導入課本內容)

2。指明讀關於漢字的介紹。

3。揭示學習內容:

同學們,通過課文的介紹及同學們的發言,我們僅僅是對漢字的初步瞭解,你們想更多地理解漢字嗎?讓我們一起遨遊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瞭解漢字文化,併爲純潔祖國文

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書:遨遊漢字王國。

二。瀏覽閱讀材料,初步感受漢字的有趣。

1。師:漢字神奇,有趣,讓我們一起瀏覽"閱讀材料",看看漢字有趣在哪裏?

2。提出閱讀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的"閱讀材料"1—4",思考這四份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的有趣沒,爲什麼說是有趣的。

3。學生個性閱讀後同桌交流。

4。彙報交流。

(課文以字謎,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向我們講述了漢字的神奇)

三。合作學習,制定學習計劃。

1。師:同學們,漢字如此神奇,我們怎樣開展綜合性學習很好地認識它呢?

2。自瀆課文提示,明確學習方法。

(自由組成小組,討論活動內容,指定活動計劃,活動結束展示成果。)

3。指導制定活動計劃。

(1)活動計劃有哪些內容?

(活動計劃包括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

(2)默讀活動建議,明確活動內容。

①。自瀆活動建議。

②。彙報交流。

(圍繞漢字的有趣,有選折地開展活動。)

(3)以小組爲單位,根據自選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

4。展示各組指定的活動計劃。

5。評議,完善活動計劃。

四。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漢字的神奇,有趣,課後同學們應根據制定的活動計劃,蒐集查找,整

理資料。在活動中真切感受漢字的奇妙。

五。工作優化設計

蒐集,查找資料,分組進行討論。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同學們,上兩節課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動計劃認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一定體驗到了漢字的有趣,這節課,我們就來展示一下活動成果。

板書:有趣的漢字。

展示成果,體會漢字的神奇。

(一)字謎競猜。

1。提出活動要求:

(1)全班分爲四個活動大組,每組各選派3—5名隊員參加競賽。

(2)各組隊員應認真聽清楚要求後作答。

2。活動開始

(1)必答題(字謎)(各小組把答案寫在答題板上)

字謎舉例:

①你我各一半,互相來征戰。( )

②三匹馬。( )

(2)搶答題:

要求:主持人說完謎面後各小組方可搶答,提前搶答失去一次答題機會,答對加十分,答錯倒扣十分

(3)附加題:

各組按順序展示自編字謎,編得合理的謎語每條加十分。

3。統計成績,宣佈比賽結果。

4。暢談感受,體驗樂趣。

(1)說說蒐集字謎過程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自編字謎的同學介紹編字謎的過程及感受。

5。小結猜字謎的方法:

(猜字謎有三種方法:組合法,形象法和意會法)

(二)諧音示圖

1。出示課文中的歇後語,笑話

(1)讀一讀。

(2)說一說諧音的有趣。

(3)說說在蒐集諧音資料時除了歇後語,笑話,還從哪裏蒐集到相關資料。(古詩,對聯)

2。暢遊諧音園。

(1)歇後語。

一學生說歇後語前半句,其他學生說後半句,並指出其中的諧音字。

(2)笑話。

①指名說笑話。

②說說笑點在何處?

(3)古詩。

①指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自己蒐集的古詩,並用有色筆在諧音字下做記號。

②齊讀故事,體會諧音在古詩中的妙用。

(4)對聯

①指名出示蒐集到的對聯上聯。

②小組合作對下聯,並說出其中的諧音字。

三。小結。

同學們,在活動中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課後,讓我門一起行動起來,把自己蒐集到

的資料整理歸類,以"有趣的漢字"爲主題做一張手抄報。

四。作業超市

自學<<倉頡>>等第三課時的內容。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倉頡造字>>

1。談話導入:同學們,通過幾節課綜合性學習,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這些有趣的漢字是誰

創造的?你們想知道嗎?

2。板書課題:倉頡造字

3。自學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在沒有漢字之前,人們怎樣進行交流?

(2)倉頡怎樣造字?

4。討論交流。

5。拓展課外。

同學們,倉頡造字知識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有倉頡一個人創造的,也不可能在一個時期創造

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偉大的活動。關於漢字的起源,還有許多傳說,誰能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講一講。(指名介紹)

二。閱讀<<"冊","典","刪"的來歷>>

1。師導入: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讀讀課文,說說"冊","典","刪"這幾個字是怎麼造出來的?

2。自瀆材料。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懂。

3。指名說說這幾個字的來歷。

4。你還知道哪些字的來歷?

(學生彙報蒐集的資料)

三。認識課後生字。

四。總結。

同學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我們學會了制定活動計劃,還通過蒐集各種大量的資料,感受

到了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認識了漢字的起源。我們的收穫可真大啊。我們還要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進一

步瞭解漢字,加深對漢字的熱愛。

五。課外實踐:蒐集查找,整理資料。

1。形式:(1)書面彙報。

(2)合作彙報。

(3)製成演示文稿彙報。

(4)出示實踐活動展版或編小報彙報。

2。以組爲單位進行成果彙報展示。

六。作業超市。

針對三節課的學習,寫一份心得體會。

:<<我愛你,漢字>>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

第九冊第5單元 (需五課時)

教材分析:

"我愛你,漢字"的閱讀材料,分漢字的演變,錯別在的危害,漢字書法欣賞三個部分。

<<漢字的演變>>是一個表格,以"日,月,車,馬"四個字爲例,顯示幾千年來漢字的演變過程。

<<一點值萬金>>是一件真實的事,講由於一"點"之差,使價值18萬的塑料袋成爲一堆廢品,警示

我們要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贊漢字>>和<<書法作品賞析>>分別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呈現漢字之美,可以互爲參照印證。

學情分析:

目前街頭招牌,廣告,電視以及學生們的作業本中文字錯別字相當多。我們要以此我例,引導學生

調查社會用字,以便警示同學們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教學目標:

1。開展"我愛你,漢字"綜合性學習,增進對漢字的瞭解。加深對漢字的熱愛,併爲純潔祖國語言

文字做實事。

2。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危害,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3。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的方法。

4。學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感受漢字神奇,有趣,古老,豐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漢字的感情,努力學好漢字,繼

承和發揚漢字文化的優秀傳統。

教學重點。1、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對純潔祖國語言文字的認識,養成防止和糾正錯別字的習慣。

2。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的方法,並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我愛你,中國的漢字>>,激發學生對中國漢字的熱愛。

2。制定活動計劃。

教學過程

一。自瀆<<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1。自讀,理解內容。

2。談談讀後感受。

3。有感情地讀一讀你喜歡的一段話,讀出對漢字的熱愛。

4。抄一抄你最喜歡的語句。

二。制定活動計劃

1。師導入:同學們,漢字不光神奇,有趣,還有着悠久的歷史,蘊涵着豐富的文化,我們要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增進對漢字的瞭解。想想我們要怎樣進行學習呢?

(先制定計劃,再蒐集資料,最後展示成果)

2。回顧制定活動計劃的要求。

(1)自由組成小組。

(2)討論活動內容。

(3)制定活動計劃。

(4)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

(5)活動結束後展開活動成果。

3。明確活動建議

(1)自由讀活動建議。

(2)指名讀活動建議,說說活動建議告訴我們什麼?

4。學生自由分組

(師適時關注學生分組情況,並建議作適當調整)

5。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6。討論交流,形成活動計劃。

(1)各小組彙報活動計劃。

(2)師生共同評議。

(師提示: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及活動形式多樣。)

(3)各小組根據評議,修改活動計劃。

(4)各小組展示修改好的活動計劃。

三。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分小組擬訂了活動計劃,課外大家可以根據計劃查找相關資料。

四。作業超市:各小組根據活動計劃進行相關的社會實踐以及資料的查找,蒐集,整理工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從最早的甲骨文開始,漢字走過了一條有趣的發展道路。

二。出示閱讀材料。

1。漢字的演變

2。認真閱讀和研究表格,思考:

(1)從古到今漢字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2)從漢字的演變中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發展是逐步從形象走想符號化,從筆畫較多走向筆畫簡單,使書寫更加便捷。

三。閱讀<<甲骨文的發現>>

1。自瀆課文,思考甲骨文被發現的經過。

2。指名說說甲骨文是怎麼被發現的。

3。談談讀完這個故事後的感受。

(在生活中要細心觀察和善於思考,也學有新的發現。)

四。展示相關資料(被要求展示資料的小組,要作相關資料介紹,還可說說蒐集資料中的見聞。)

五。小結。

這節課通過也課內資料,交流展示同學們課外蒐集的資料,我們對漢字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也加深了對漢字的感情。課後一定要注意漢字的正確使用。

六。作業超市:從街頭找出一些錯別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危害,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一組有錯別字的詞語

茶葉旦 仃車 象章 照像 圓宵 湯元 八鴿 傢俱 另售 像棋

1。同學們在街頭小巷,商店門口是否看過以上招牌?看到這些有何想法?

2。動筆改正以上錯別字。

二。"一字之差"的教訓

1。師導:同學們正確使用漢字,規範漢字到底有何重要?請閱讀<<一點值萬金>>,讀完後與同學交流一下讀後感受。

2。生默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並談談感受。

4。從身邊事例體會錯別字的危害。

(1)師導;同學們,"一字值萬金"是多麼深刻的教訓啊!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像這樣的教訓還有很多很多。能把你在時間活動中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跟同學們嗎?

(2)生暢談故事。

(3)交流聽後感受。

三。展示社會調查成果。

1。小組長會標活動開展情況

2。各小組展示成果並作介紹。

師引導學生按類型展示。

(1)實物類:書記報刊,小型招牌廣告,商標。。。。。。

(2)照片類:大型商品的商標,各類事物菜譜,各種商品廣告。。。。。。

(3)記錄類:電視字幕,公文,信函,傳真。。。。。。

四。學寫調查報告

1。出示譯本調查報告範本,學生自行研究如何寫調查報告。

2。生彙報,師相繼引導點撥:

(1)調查的時間,地點,調查的目的——發現會上的錯別字,向有關部門提出改進建議。

(2)對調查到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統計和分類。

(3)提出改進建議。

3。以小組爲單位寫調查報告,師巡視指導。

4。交流調查報告,評議。

5。根據評議修正調查報告。

五。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充分認識到了錯別字的危害,也知道了錯別字就存在於我們的周圍

,防止和糾正錯別字應從我們做起,不寫錯別字,正確糾正錯別字。

六。作業超市:

1。糾正錯別字,找找自己作業本上的錯別字,並糾正。

2。提出兩三條糾正錯別字的好方法。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欣賞漢字書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漢字不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種特殊藝術的載體,從古至今,書法作爲一門藝術,爲衆多文人墨客所喜愛。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書法作品。

二。欣賞閱讀材料

1。出爾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2。欣賞這兩幅作品並做出評價。

3。讀讀<<贊漢字>>。

4。用<<贊漢字>>一詩中的詞語來讚美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三。小小書法展

1。在綜合性學習中,漢字書法欣賞小組爲我們蒐集了優秀的書法作品,舉辦了一次小型書法

展。讓我們盡情參觀欣賞吧!

2。小結書法展活動情況。

四。作業超市:

"我是一個小小的書法家",動比寫一張自己滿意的書法作品。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總結綜合性學習。

教學過程

一。交流感受。

1。師導入:同學們,我們在這一次綜合性學習中,認真擬訂計劃,積極主動參與實踐活動,一定

有許多感受和收穫吧。

2。學生小組內互說感受。

二。總結綜合性學習情況

1。小組長作總結匯報。

2。評價綜合性學習成果。

3。教師總結。

同學們,在這一輪綜合性學習中,大家團結合作,勇於探究,敢於創新,不僅增長了見識,培養

了能力,還受到了情感的薰陶。這次綜合性學習雖然結束了,但對漢字的探究並沒有結束。希望同學們參考材

料中的提示,利用課餘時間繼續學習,探究漢字的有關問題。

三。作業超市:

鞏固本單元學到的漢字知識,準備參加漢字知識競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