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上《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本課記敘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爲修好《本草綱目》住破寺、吃乾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事蹟,下面是關於蘇教版四年級上《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蘇教版四年級上《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1

一、朗讀,感悟“苦”

語文的生命是讀出來,沒有了讀,語文實際上就是不動的文字。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覆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越讀越深入。如在讀“李時珍笑着問徒弟:“龐憲,覺得苦嗎?”……”一段話時,我緊抓一個“笑”字,進行多角度點撥,學生每讀完這段話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感受,隨着閱讀的深入,把課堂的舞臺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做主角,這樣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像這樣的品讀在教學中有多處,我深深覺得,學生在朗讀中的體驗逐漸加深,感情變得豐富起來,對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來越準確。

二、想象,訴說“苦”

在學生體會了喝山泉、啃乾糧已經很苦後,練習填空,讓學生髮揮想像,A、這天忙着趕路,又一次錯過了的客店,他們只能在路旁的雨棚裏過夜了,他想:……B、滿眼寒霜,冷月還在天上,李時珍這時候又起早趕路了,他想:……C、歲月不饒人,50歲了,天天和水啃乾糧,李時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經在外好幾個月了,中秋月明,李時珍不禁思念起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女,他想:……李時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樹立起來了。

三、討論,體會“苦”

在第二課時設計中,我緊扣課題《李時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個關鍵問題展開課文,1、李時珍爲什麼要投宿在古寺? 2、李時珍夜宿的古寺是怎麼樣的?3、李時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讓學生分別尋找問題答案的同時,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有關詞句,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時珍的生活做了對比,使學生體會到李時珍吃這麼多苦是爲了萬民得福這個崇高的理想。

另外,在對文章中多處景色描寫在教學中顯現的略輕些,如在處理時13節時,可引導學生對這處描寫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導、探究。這樣教學過程不留遺憾,卻又理解了文本。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2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寫了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爲修訂好《本草》,帶着弟子外出察訪藥材,深入山林錯過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經歷,表現了李時珍爲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爲民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爲了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文章的中心,我反覆地研究教材,發現文章的第七節,也就是李時珍夜宿古時所說的一段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緊扣“苦”字,對課文進行有效地整合。

通讀課文,我們不難發現,文章寫李時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訪藥材,錯過了客店;寫古寺非常破敗;寫李時珍在古寺裏吃得差;寫李時珍在月光下認真地記錄,親自嘗試藥性,都突出了一個“苦”,體現了李時珍爲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這個中心。這幾個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學時,首先出示了課文的第七節,讓學生朗讀體會李時珍所說的苦,再引導他們到課文中去找找描寫“苦”的段落或句子,反覆朗讀感悟。最後,又回到第七節,使學生體會到李時珍吃這麼多苦是爲了萬民得福。這種教學,打亂了原來的課文順序,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把重點的、有語文價值的歸納出來講,其餘的不多講,有效地節省了時間,學生學起來主動性很高,實現了有效教學。

二、抓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精讀課文中的四處內容:1、師徒倆長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敗景象;3、李時珍親自嘗草藥;4、李時珍的話。這些內容從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險、一心爲民的精神境界。在學習這幾部分時,我讓學生自己讀,大膽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有感情地反覆朗讀,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詳、扯下、嚼嚼”讓學生先表演再朗讀,使感情與之產生共鳴,感悟李時珍爲編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試驗的獻身精神,以及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三、結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設計課後作業。

課後我佈置學生去當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僅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能激發學生閱讀名人故事的興趣,更能讓他們瞭解家鄉的名人,增強自豪感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3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描寫的是一個他們察訪藥材的一個小鏡頭。從這個小小的鏡頭體會李時珍爲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爲民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我主抓三點:一是古寺的破敗,二是在古寺和徒弟的談話,我抓住李時珍夜宿古時所說的一句話“我們編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三是以身試藥。因此,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緊扣“苦”字,對課文進行有效地整合。文章寫李時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訪藥材,錯過了客店;寫古寺非常破敗;寫李時珍在古寺裏吃得差;充分體會他“衣食住行”之苦,文中沒有描寫衣之苦,設計了讓學生想象會遇到那些苦,然後繼續拓展還會有那些苦,體會李時珍生活的艱辛。

二、通過古寺的談話體會李時珍一心爲民的崇高思想,並通過長年累月再次體會他們的辛苦,通過“笑”字體會他們以苦作樂的精神。

三、通過雞腸草和鵝腸草的學習理解端詳,指名錶演,感受李時珍嚴謹認真的精神,並採訪學生說說爲什麼甘願冒着生命危險以身試藥, 答“爲了萬民得福……”再次昇華中心。

本片課文還涉及一個知識點,就是文中穿插環境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所以一上課我就出示了課文最後一段“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着。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配上西北風的音樂,讓學生讀一讀,說說感覺,談談體會。大家都感受到了陰森恐怖。在課文講完後再次出示這段話,說說爲什麼在這陰森的環境下,李時珍卻心似一輪圓月?體會他爲編寫本草綱目忘記了害怕,忘記了休息,因心中只有本草綱目,只想着一心爲民。再把問題拋給學生:這段話沒有寫李時珍,去體會到這麼多,說說環境描寫的好處?總結出:能渲染氣氛,更加突出主題。在文中找找還有什麼地方用到了環境描寫,希望同學們在習作中也能恰當的運用。

這節課把重點的、有語文價值的歸納出來講,其他的不多講,有效地節省了時間,學生學起來主動性很高,實現了有效教學。

本課教學能讓我有所長進,有所收穫,很感謝廣源老師認真、耐心的指導。再次說聲謝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