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關於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教案的反思

本文已影響 2.81W人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條理清楚,材料確鑿,數據詳實,字裏行間包含着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環保意識。這單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啓示”。結合單元主題,文本特點,以及學生的學齡特點,我將教學的目標定位爲:

關於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教案的反思

1.認識8個生字:禍、乃、侵、蝕、墾、畝、營、扣。聯繫上下文理解“生息繁衍”、“侵蝕”、“水土流失”等詞,藉助板畫,理解“決口”、“改道”、“河牀”等詞語。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到啓示,並能將這環保意識付諸於實踐行動。

3.瞭解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

4.感受黃河的美麗,初步感受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

在教學過程中,我這樣落實教學目標: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這些生字只要學生認識即可。而這篇文章中的某些詞語,對學生來說,理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決口”、“河牀”等專業術語。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聯繫上下文以及板畫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這些詞語學生都已經理解,對於“決口”“改道”“河牀”這幾個詞,直觀的板畫,明確地解釋了這些詞語。

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上,我嘗試着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在試教時,我出示:

請用“先......接着......然後......”的句式說說課文主要內容。(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概括。)

希望通過關聯詞,引導學生把握這篇文章的寫作思路。學生運用這樣的句式,很快就梳理了課文內容。

之後,我又嘗試了另一種方式:選擇剛纔呈現的詞語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樣的設計雖然將這兩個檢查預習的環節串聯在一起,但或許是引導不當或許是其他原因,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還不順暢。

對於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以及由此引發出來的啓示,學生通過篩選概括,很快把握了變化的原因。在對比於之前美麗的黃河,而如今卻這般摸樣,從對比中,深深地體會到了黃河變化的原因所在,併爲人們的行爲感到痛惜,由此引發了他們保護黃河,關注自己身邊的環境,將這種意識通過實際行動得以實踐。在課後,我佈置他們一個作業:請仔細關注你生活的周圍,通過查閱資料或詢問爸爸媽媽等方法,瞭解你生活環境的變化,並記錄下來。

文章的開頭導入,以美麗的黃河圖片引入,並配以音樂。在優美的樂聲中,那緩緩舒展的畫面,引發了學生對黃河的暢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再急劇呈現黃河的現狀:黃河在近2000年間竟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讓學生讀讀這句子,從中讀懂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闡釋運用列數字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並滲透以在今後的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在分析黃河泥沙之多,黃沙之重時,也同樣進行滲透)。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禍河。這鮮明的對比,引發學生的思考:爲什麼黃河會有如此大的變化?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引出課題,進入課文的學習。

對於難點,我採用圖示法。根據學生的梳理,再一步一步出示:

通過這直觀系統的圖示,學生對人爲(社會)因素給黃河所造成的危害之大,深有體會,從而解決了難點。

2011年新課標,第一次提出非連續性文本這個概念。非連續性文本的簡易、直觀、明瞭的特點,適用於對某些概念的梳理與解釋。在這次教學中,我也採用了部分非連續性文本,比如以板畫解釋詞語,無限制開墾放牧所造成的循環危害等,這些或圖畫,或數據,或圖示,就明瞭直觀地解釋了這些難懂的概念以及繁瑣的循環。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對黃河的暢想不足,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多等。我希望,這樣的磨練能讓自己少一些幼稚,多一些成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