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語文下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98W人 

 【教學反思一】

四年級語文下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詩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們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原有的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因戰爭遭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併發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爲什麼?並在前四節的結尾重複了這樣的疑問,這就使人感到,這不僅僅是疑問了,更是一種對戰爭的控訴,一種對戰爭的抗議。最後一節的希望與祈盼,更是讓人揪心,雖然僅僅只是一張平穩的課桌,一間潔白的教室,如果沒有和平,連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維護和平,制止戰爭,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願。

1.我在教學之前佈置學生收集近些年來有關戰爭的資料,一上課,就向學生展示課前精心選擇一組具有代表性的戰爭中受傷兒童的圖片,學生通過與自己幸福生活的對比,立刻激起了他們的情感波浪。感受到了充滿血腥的戰爭打破了世界的和平,給同齡人帶來了沉痛的災難。於是帶着對戰爭間接的感受和體驗,再引導學生共同去感受《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內容,學生就會很容易體會出詩人所表達的“憎恨戰爭、維護和平”的情感

2.詩歌前四小節的敘述結構比較相似,都是先講美麗的自然景物本來應該是怎樣的美麗:然後通過“可是”轉折,描述現實狀況。在原有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遭受戰爭破壞的景象的對比中,發出一聲聲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爲什麼?”因此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的第四小節,初步體會詩歌所表述的情感後,再讓學生模仿第四小節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第一、二、三小節,並通過提問題的形式檢驗學生的自學情況。然後通過回顧前四小節的內容,體會詩中四次提到的 “這究竟是爲什麼?”最後與作者產生共鳴:停止戰爭,呼籲和平。

3.展開想象,仿寫詩歌。曾經有人說過:“書讀文章三百篇,不會作文也會編。”有效地朗讀還有助於寫作。學生通過朗讀,在思維中就沉澱下了一些優美的經典的語句片段,在寫作時,遇到類似的文章,學生通過模仿寫作,使表達順暢,語句優美,爲寫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一到四小節後,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仿照第一至四小節的寫法,寫一段詩,表達你對戰爭的控訴,對和平的渴望。學生們興致很高,學生的想象豐富,仿寫小詩非常成功。

4.情景渲染,加深感悟。通過對前面四小節的學習後,我播放了歌曲《Tell Me Why》(《告訴我爲什麼》)並配有自然界的美好與戰爭的畫面這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強烈的反差,學生對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產生了痛惜、憤恨之情。此時此刻,痛惜、傷感、憤恨、惋惜,難過,多種情感,在學生的心間升騰,感情得到昇華,這些情感,再一次融入到學生的朗讀中,並配上音樂,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對和平充滿無限的渴望。 接着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五小節,說說心中的祈盼,表達呼喚和平的願望。這樣的設計使學生進一步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激發學生從小維護世界和平的感情。

整堂課的教學基本能夠按着自己的思路順利完成,但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1.教學詩歌要以讀爲主,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且注意將讀、想、說結合起來。但在這節課中,讀的質量還達不到一個高度,不能真正地做到以讀帶悟。

2. 對文本挖掘不夠深。尤其對課文最後一段中的“……”沒有指導到位。課後反思,我覺得這個省略號意味深長,它省略的不僅僅是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萬萬的人對和平的祈盼。雖然在課堂上我讓學生仿寫,如(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蔚藍色的大海,永遠是海鷗的樂園;(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金黃色的沙漠永遠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藍得發黑的夜空永遠屬於星星和月亮;(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綠茵茵的草地永遠滾動着歡樂的足球,但是如能再進一步深入,讓學生讀讀,讓學生讀出發出內心的呼喚,昇華情感,這樣會達到良好的效果。

3.沒有很好地運用課後安排的《兒童和平公約》進行激情拓展,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和平”。

我想經過自己的努力,會有很大的收穫的,和孩子們一起體驗學習、體驗成長……雖有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有信心,一起朝同一個目標奮鬥,就一定會不負衆望,取得突出的成績。

 【教學反思二】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喚和平的小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全詩共五小節,可以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1—4小節)描述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第二部分(第5小節)發出祈盼,讓戰爭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

由於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沒有逐字逐句進行講解,而是通過感情朗讀、補充材料、展開想象和仿寫小詩四個步驟來理解課文內容的。

感情朗讀是理解詩句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本節課中,我重視了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四個“這究竟是爲什麼?”。通過朗讀,讓學生們知道,這不僅僅是疑問,更是一種對戰爭的控訴,一種對戰爭的抗議。因此,在朗讀這句話時,語氣自然是逐句加重,語氣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譴責。這樣,朗讀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理解又深化了學生的朗讀,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輔相承而又脣齒相依的關係。

補充材料是拓展內容的有效手段。在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近些年來有關戰爭的資料,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對戰爭自然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而課文中所講的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樣學生就可以從這些資料中瞭解到戰爭到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哪些不安定的因素。從這些資料中,再加上我自己也在課件中出示了一些相關的照片,學生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戰爭讓大自然變得烏煙瘴氣、死氣沉沉;讓那麼多的人無家可歸、流浪街頭;戰爭讓那麼多的親人生離死別、國家淪喪……這樣,學生的頭腦中,便會出現一幕幕戰爭的災難。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展開想象是學習課文的重要方法。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金黃色的沙漠,本來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在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海本來是什麼樣的?現在又是什麼情景?沙漠本來是什麼樣的?現在又是什麼情景?通過想象,學生也能夠了解到戰爭讓本來安寧的自然世界變得喧囂而殘酷,自然也就瞭解了戰爭給自然社會帶來的災難。再進一步讓孩子想象還有什麼也因爲戰爭變了?學生紛紛暢所欲言,說學校、家園、小河、森林……都變了。

在想象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小組合作或獨立創作小詩,學生興致很高,寫得也很不錯。

這節課中,學生讀得那麼認真且很有感情,寫的小詩也很動人,讓我重新對閱讀課文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感情朗讀、補充材料、展開想象、仿寫小詩,無疑是學習閱讀課文的很好的方法。

分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