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繁星》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9.86K人 

 設計理念: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繁星》說課稿

通過資料收集、美文誦讀、音樂欣賞、討論分析、寫作訓練等方式,使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綜合的訓練,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提高分析表達能力,發展聯想思維,在審美的愉悅中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本課的性質和地位:

本課是初一語文教材的第二課,擔負了激發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學生感悟及表述能力的任務;本課緊呈第一課的修辭練習,是學生加深對修辭手法的認識的好機會;同時,作爲一篇教材建議略讀的課文,本課應以練習爲主,是放手讓學生鍛鍊、展現語文素質的舞臺。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收集關於課文作者、背景及相關修辭手法的資料,學習本文修辭的運用。

2、誦讀欣賞課文,理解作者觀察繁星的感受,產生欣賞星空的共鳴,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3、仰望星空,發揮想象,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完成寫話練習。

  重點:

發揮想象,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完成寫話練習。

  難點:

理解、感悟作者觀察繁星的感受。

重點的實現:

通過預習與檢測鞏固學生對修辭的認識,通過朗讀、思考、討論、分析使學生明確作者感情的基調,再通過欣賞音樂與圖片使學生產生感悟與聯想,激發創作慾望,達到教學目的。

難點的解決:引導學生注意抓住課文的細節,對重點的句子仔細分析、討論,聯繫學過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理解作者的感受。重點的詞彙通過詞彙聯想練習加以感悟。

 給學生的學習建議:

A.認真做好課前預習與資料收集,可以先做一點修辭練習

B.在欣賞中注意用心去感悟和思考,在討論中求同存異

C.發揮聯想與想象,思維活潑開放

  指導思想:

倡導學生主動收集相關資料,在學習中發揮自主意識;在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中發揚合作精神;在思考與創作過程中體現出個人獨特的感悟,鼓勵學生提出探究性的新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預習

課前請同學通過網絡或書籍,獲取關於巴金的情況和創作背景。

回顧第一課學習的修辭手法,複習它們的概念,觀察本文使用的修辭手法。

有興趣的同學寫一首關於星星的小詩或一段關於星空的文字。

 二、導入與預習成果的展示

請同學朗誦自己創作的關於星星的詩歌或文段,引出課題:繁星

請同學展示自己收集的巴金生平、代表作品、本文的創作背景等資料,老師加以補充。

學生指出本文使用的修辭手法,說出它的概念,並造一個使用該手法的句子。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使用了排比(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例句:“閱讀文學作品,是一種文化的積累,是一種知識的積累,是一種智慧的積累,也是一種感情的積累。”

 三、朗讀比賽

指導學生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誦讀中品味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邀請學生分別朗讀第三段,比一比,誰讀得更有感情。

 四、討論與分析

思考:文中寫了作者幾次看星?每次看星的時間、地點怎麼樣?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麼樣的?思考的結果請學生以表格形式寫在黑板上。

注意仔細閱讀課文,抓住課文細節,通過這一環節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對於看星是三次還是四次的爭論,鼓勵有不同的意見。

討論:作者每次看星的感受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有這些不同?

第一個問題學生可以利用原句回答,應注意引導學生注意作者觀察與感受變化的規律。

第二個問題可啓發學生結合自身經歷來談,還可以聯想第一課《爲你打開一扇門》中的內容,得出感受隨環境、心情、修養、閱歷的不同而存在差異。(適當聯繫第一單元的作文指導思想:有感而發)

分析:課後第三題列出的重點語句,在這些句子中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鼓勵學生抓住重點詞彙,進行跳躍式的聯想,如看到“母親”就聯想“搖籃”、“溫馨”、“安詳”或“家園”、“故鄉”、“祖國”等,從詞彙練習中明確作者的感受,分析中請學生保持求同存異。

  五、感悟與聯想

欣賞關於星空的不同風格音樂(溫柔浪漫的、平靜自然的、悽楚哀傷的),注意用心感悟音樂中流露的情感,聽完後發表自己的感悟。

看星空圖片,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結合音樂欣賞中的感悟,運用學到的修辭手法,完成以繁星爲主題的寫話練習。

設計特色: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的實踐,從聽說讀寫等多方面鍛鍊學生能力。不拘泥於知識的系統與完整,強調聯想與感悟,課堂開放而有活力,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