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第24課《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課時教案

本文已影響 2.95W人 

  一、設計理念

第24課《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課時教案

這是一篇文藝性的說明文,語言通俗,脈絡清晰,內容有趣,教學時主要着眼於學生自學學習,概括等能力的發展,通過一些句子訓練,字詞的玩味對學生的語言進行訓練。重心理還原,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讀寫結合,在語言的運用中加強知識構建,語言藝術,語言情理的有機結合。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大自然的文字指什麼?(指知識)瞭解認識大自然文字的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觀察、瞭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滿各種知識。

  四、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觀察、瞭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準備

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文字”

同學們,我們從小到大認識許多漢字,漢字可以幫助我們閱讀,瞭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寫作,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等等,給我們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可你們知道嗎?在自然界裏,還有另一套文字,認識了它,就可以幫助我們認識

自然,瞭解自然,破譯自然現象,領略大自然的無窮奧祕,它就是——(引生說)師板書:大自然的文字,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認識它,瞭解它,破譯它。

  (二)品悟方法,趣識“文字”

1、通過上節課學習,你們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是寫在哪本書上的嗎?(大自然這本書)

2、同學們,如果說大自然是一本書,這本書分上、下兩冊,請同學們依據課文內容給上、下冊分別取書名並編寫目錄,讓我們一同來嘗試着編書,好嗎?

3、讓學生自由讀第2—6節,想好後傾聽同桌的書名。

4、交流書名。

5、學生的書名很多,大概分爲天書和地書兩類。

讓學生再依據課文內容填取()的天書和()的地書,於是書名爲神奇的天和有趣的地書(師板書)。

6、總結剛剛取名方法,師生交流,上冊概括了2、3自然段內容,下冊概括了4、5、6自然段內容。

7、黑板出示課文中第4自然段內容,讓學生說說這句話中全文的作用?(過渡),哪個詞讓你看出來的?(也)這句話總起作文,讓學生仿照這種寫法給課文2、3節也加個總起段,學生思考後全班交流(我們頭頂的這片藍天,在會讀它的人看來,是一本神奇的書)。

8、同學們,有了書名了,目錄呢?學生依據課文說出《神奇的天書》中目錄有星星、雲,《有趣的地書》目錄有:石頭、花崗石,(師板書)。

(設計意圖:採用編書的方式,讓學生取書名和編目錄.此局舉可

謂一舉三得.一得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以另一種身份進入課堂,不知不覺中學習了課文;二得是此方法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感知了大自然文字;三得是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內化語言,解說“文字”

1、同學們,這本書我們編了一部分,你能借助課文的描寫,給大家當一回解說員,分別介紹一下書上的四種自然文字嗎?認真準備,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文字進行解說。

2、學生練習解說(師巡迴指導,重點指導學生語言要生動有趣)。

3、指生解說書中的文字(及時評價、引導學生依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生動有趣的語言解說)。

4、評價幾位解說員,誰的解說讓你感興趣,爲什麼?

5、同學們,大家說得很精彩,爲了考驗一下大家是否真的認識了這些文字,老師帶來了幾道測試題,黑板出示:1、如果在外迷失方向,就去看 因爲;2、石佔狀三像 如果飛機在空中飛行,遇到它應該 ;3、如果在城市裏挖出一塊灰色的石頭,就知道這裏曾經是 因爲 。

6、如果在森林裏看到一塊披着青苔的花崗石,就知道它不是人搬來的,而是 ,因爲 。

7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由練習填空,並引導學生髮現破譯大自然文字的過程(文字——情態——破譯的內容) 。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當解說員.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讓學生把書本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符合高年級段的教學.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複述能力.)

 (四)感悟方法,走進“文字”

1同學們,在你們剛剛解說時,都用上了書本上的語言,大家不知注意了沒有,課文爲了說明這四種文字,用了許多修辭手法,讓學生找一找,分別說出,打比方和擬人的句子,有什麼好處呢?同座位討論。(使句子生動、形象、有趣),特別品味“爬”字,我們以後也要學會這些寫法,讓自己的習作也生動起來。

2、既然這本書這麼有趣,那讀它有什麼益處?讓學生帶着問題再默讀課文,把益處介紹給大家。

指學生說,師即時板書(1、辨別方向;2、觀察氣象;3、瞭解歷史)。

認識大自然文字有這麼多好處,那我想問各位小編委,如何去認識它呢?學生再次讀課文,從書上獲取了許多方法,有:觀察、讀書、請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語文的工具性在此環節體現的淋漓盡致.科普性文章一般會採用多種修辭方法,語言生動、有趣.因此,引導學生賞析語言,玩味語言,至觀重要.引導學生品味“爬”字,感知寫作方法,以次此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拓展延伸,續寫“文字”

1、簡介伊林小時候的故事,伊林小時候就對大自然,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有時到鄉間去,守在螞蟻窩旁,觀察螞蟻的生活習性,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父親工廠製造肥皂的過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裏的廚房當成實驗工廠,居然成功了,他按照書上的配方製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的亮,並高興的歡呼起來“科學勝利了”。

2、同學們,伊林爲什麼會成功呢?學生交流:源於他觀察、思考、實踐。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興趣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我正是基於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精心創設情境。

在這節課上,我讓學生充當編委的角色,給大自然這本書取名、編目錄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學生沒有意識到在學習時,其實已給對大自然文字有了認識,已理解了文章的脈絡,並訓練了概括能力,課上,學生興趣盎然,紛紛加入編書的行列,同學之間也動了起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注重語言訓練,品悟表達方法,落實語文的工具性。語文姓“語”,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本課上,我抓住一些字詞,如“爬”,讓學生感悟這個字的妙處,從而體會到如何使語言文字生動起來,同時無意中又滲透了寫法的指導。

(三)授之以漁,讀寫結合。

本課學生僅僅能認識大自然文字是不多的,如何讓學生去破譯這種文字也非常重要。因此,這節課上,我採用先扶後放的方式,一層一層深入,逐步引導學生掌握破譯的方式,此時,學生不僅僅是得到了“魚”,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漁”,並趁熱打鐵,讓他們把破譯的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來,又進行了寫作的練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