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中選修課《書憤》公開課教案

本文已影響 3.38W人 

  一、教學目標

高中選修課《書憤》公開課教案

1.知識與能力

①準確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②賞析《書憤》,掌握從語言和意象等方面賞析古詩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③通過對內容、語言等方面的賞析,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④通過誦讀、講析、問答與探究等方法,開展有關的教學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⑤繼承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頷聯的分析,賞析詩歌意象與語言藝術。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語言,準確把握作者情感。

 三、教學準備

本課將製作簡單課件,輔助教學。

  四、教學時間

本課計劃一課時授完。(如果課堂活動活躍,討論深入,超時,那麼意象賞析、形象賞析可以放在下節課)

 五、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亙古男兒一放翁”,這是近代著名學者梁啓超對陸游的讚美。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陸游的詩歌《書憤》。並以《書憤》爲例,學習鑑賞古詩語言和意象等基本方法。

 (二)板寫課題

《書憤》

陸游

——例讀高中古詩賞析

  (三)誦讀感知

指導學生先聽錄音朗誦,然後集體朗讀課文,再分組讀、集體齊讀。

 (四)詩題解讀

教師明確:書:即書寫,憤:心中不平、不滿意。兩個字合起來,即:寫寫我心中的不平。

  (五)《書憤》內容賞析

①教師講析:

賞析古典詩歌,首先要理解詩歌內容,而表現內容的詩歌語言具有含蓄性和跳躍性,這就要求我們閱讀時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補出詩歌的空白。

②師生共同活動

指點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解說《書憤》詩句,並補出詩句間的空白,使之連貫流暢。

③教師明確

首聯:早年由於不懂世事的艱難,那時,我遙望着被金人佔領的北方,滿腔憤恨,氣勢如山,真渴望一舉收復淪陷的故土。

頷聯:曾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時,與朝廷軍隊一起在雪夜裏駕駛着高大的戰船在瓜洲大敗敵軍,第二年朝廷軍隊騎着勇猛的快馬,奔馳到西北大散關,趕走了敵人,收復了大散關。

頸聯:可惜我曾經以塞上長城自比,現在已是鬢髮斑白、年老體衰、功業未建、壯志未酬,空留下許多感嘆。

尾聯:真羨慕諸葛亮,他在《出師表》裏表達了“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他確實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令後人敬仰,千古以來,有誰能和他相比呢?

④探究題(一)

詩歌的題目是“抒發心中不平、不滿意”,但是詩歌的首聯與頷聯,卻是寫自己的青年豪氣,寫自己輝煌的戰鬥經歷,是否有點離題,還是有話外意思,我們沒有理解?

教師明確

補出詩句中的空白與斷層,補出含蓄的部分,是讀懂詩歌的基本方法。

首聯後面省略了:至今幾十年過去了,還沒有收復國土的事實。頷聯後面省略了:指揮這兩場勝仗的將領張浚、吳璘不久都被撤換、貶官。說明朝政黑暗,作者也受到罷官還鄉的打擊。

⑤教師提問:作者從哪些方面表現了不平?或憂憤了什麼?

⑥教師明確

A.憂憤國家:金人入侵、國土淪陷、被迫遷都。

B.憂憤朝政:求和偏安、打擊主戰派、政治黑暗。

C.憂憤自己:年老體衰、功業無成、壯志未酬。

  (六)《書憤》語言賞析

①教師講析

文學是語言藝術,賞析詩歌,關鍵是要賞析語言。詩歌語言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練性,因此我們要對詩句中的關鍵的字、詞、句的深層含義仔細體會,以便準確把握作者情感。

② 指導學生思考詩中關鍵字、詞:艱、空、已、真

③ 教師明確

艱:道出詩人經歷辛酸與坎坷,濃縮因主張抗金而受到打擊與迫害。

空:作者以長城自比,宏偉志向無法實現的沉重的失落感。

已:刻劃出詩人功業未就,人已衰老的悲憤之情。

真:體現作者從內心深處對諸葛亮的崇拜敬仰之情。

④探究題(二)

有人認爲“氣如山”的“氣”是“積憤如山”氣即“悲憤”

有人認爲“氣如山”的“氣”是“豪壯之氣,如同山嶽”,氣即“壯志”,請你說出認同哪一種,並簡述理由。

教師明確:

探究題是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見仁見智終可。

認爲“氣即悲憤”的理由:全詩緊扣“憤”而寫,圍繞中心,但與後文“塞上長城”,不能構成照應。從表現手法看:詩句直白,則詩句不夠含蓄。

認爲氣即“壯志”:雖然與後文相照應,但從字面上看,似乎與“憤”沒有聯繫,實際上是作者爲了隱筆,沒有寫明詩句後面的歷史事實。

 (七)《書憤》意象賞析

意象屬於表達技巧範疇,詩歌中經常要用到自然景物,這些景物構成物象,這些物象都寄託着作者的情感,有着一定的意義,所以詩歌中物象又稱意象。意象是瞭解作者情感的關鍵點。因此分析詩歌要注意意象、物象的特徵。有時幾個物象相加,構成較大的意境。本詩第二聯:“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分大散關”由六個名詞疊加,省略了相關的動詞,體現了詩歌的精煉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詞疊加產生了巨大的藝術效果,給人一種聲勢浩大、勇猛進攻、抵禦敵寇、收復失地的抗敵場面。這種名詞疊加的藝術手法對後世影響較大,例如元代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就是連續地運用名詞疊加,營造濃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八)《書憤》用典賞析

①教師講析

用典也屬於表達技巧的範疇,主要是借用歷史故事或化用別人的詩文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加深詩歌的意境,增強詩歌的文化氣息和感染力。

②提問:本詩尾聯作者運用“出師一表”典故的作用?

③教師明確:

A.自勉:表示要像諸葛亮那樣“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B.在憂憤中表忠義,給詩歌一個亮色的結尾,表達了憂憤但不絕望的情感。

 (九)人物形象賞析

①教師講析:詩歌作品中的形象是指詩歌作品中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

②提問:這首詩的藝術形象的特點是?

③教師明確:

這首詩的藝術形象是“我”,即作者自己。

形象特點是:

概括:主張抗戰,英勇殺敵,憂國憂民,遭受打擊,雖壯志未酬,仍忠心不已。

 (十)檢查背誦

準確背誦與默寫全詩

 (十一)結束語

  本節課,我們學習《書憤》,感受了陸游沉鬱悲憤的愛國情感。學習了從內容、語言、意象,用典,形象上來賞析詩歌的方法。賞析詩歌的角度很多,方法也很多,但一定要抓住詩歌的主要特徵,進行賞析。

位卑未敢忘憂國。最後讓我們集體背誦《書憤》以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請同學們課後,用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去賞析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

下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