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九華山的茶季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3.23W人 

每年的清明前後,九華山人便開始採摘新茶了。山村家家戶戶都有茶園,茶人對茶事十分精心,他們告訴我農曆二月一過,他們便三天兩趟地上茶園探望,特別是對那些每年都貪早透芽的茶樹更倍加青睞。一般正常年景,清明前十天左右就有新茶上市。謂之“雀舌”,“蘭芽”。半寸之長,淡綠之中略帶嬌黃。頭幾次採摘不多,主人欽點村裏清一色的姑娘們來採。一片百畝茶園也不過10斤左右鮮葉,採回後,攤晾在幾個小簸箕裏,再放在山村稀疏竹林樹陰下,讓篩下的陽光照曬三兩個小時。鮮葉攤晾照曬時間的長短是茶人最講究的,有人甚至用畢生的精力去探索研究。

九華山的茶季散文隨筆

鮮葉在茶樹上採下,有了傷口,它會慢慢分泌出一種自身特有的物質來保護傷口。(自然界大多數生物都是這樣。)這分泌出的物質就是茶的香津。在花花陽光下的攤晾,是催化吧,讓鮮葉體內的這種細胞受干擾,活動起來護傷口。所以說這攤晾的時間長短最有學問,時間到了,就必須上熱鍋內殺青,否則,時間長了,它又揮發過了,香氣跑掉了,做出的幹茶,泡出香味不長,甚至沒有香味。

九華山人做茶最講究的另一點是堅持用鐵鍋燒柴炒茶殺青,用木炭火烘乾。

鍋內炒茶殺青,這是技術活,一般人是不行的。最關鍵的是兩點:一是炒茶人的兩手對於鍋內的溫度有着特別敏銳的感覺,似溫度計。二是手快,能迅速將高溫鍋內的茶葉撈起抖開散熱。這撈起放下必須乾淨利索,不能有葉片遺鍋,否則會焦鍋,將葉片燙傷起泡。坐在竈前燒火的人,也不簡單,雖聽從竈上炒茶人的指令,但鍋內溫度的高低,鍋底火大火小,全由他來控制。這鍋底火候的控制十分之難,炒一鍋茶的'前後不過五六分鐘,溫度是不一樣的,它是個漸升又漸降的過程。這“炒茶殺青”一臺戲全由這二人配合。急火熱鍋,這二人的各自操作不慌不忙,都是頂尖功夫,手藝了得!所以,茶作坊裏的做茶師與司火人是不輕易換的,所謂的“色香成敗在幾微”,靠的是這兩人。

每到茶興時節,山村家家無閒人,頭浪茶只摘一葉一芯,一兩天內就必須採下,要不,它會一夜之間偷着長個兒。傍晚時,家家做茶了,茶坊裏飄出的茶香,先是淡淡的,繼而是濃濃的,直襲鼻喉,給人一種特有的淳厚之感。這家家戶戶茶坊裏做茶隨着熱氣散發的茶香,很快地瀰漫於整個山村,無處不在,您是無法迴避的。這時空氣的熱度也在上升,形成一股股熱風香浪,一浪高過一浪,十里之外,即能聞到。香味達到濃烈之感,往往最能醉人。若是城裏來的人,從未聞過此種淳厚茶香,一定會醉暈的,我的城裏朋友就有過這樣反應。

夜深人靜了,茶坊裏做茶人還在忙碌着———烘茶。這道工序也是憑經驗的技術活。烘茶的炭火(前面提過,也是最講究的),是早已甕在火盆裏的宿夜火。木炭經過充分的燃燒,炭火紅透後就沒有了煙氣,才能用來烘乾茶。茶是仙品,最忌菸異味的,所以做茶,採茶時,主人往往都是挑選清一色的素手姑娘們。

清明前後,九華山村村寨寨家家戶戶白天採茶晚上做茶。茶人做茶經常是通宵達旦,山村也就通宵達旦瀰漫着茶香。真可謂清明入佛地,家家茶飄香。這可是一點兒也不誇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