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趣說螺螄散文

本文已影響 2.48W人 

近讀奇文,曰南方人愛吃螺螄,所以南方人善接吻;北方人不愛吃螺螄,所以北人不善接吻。吃螺絲居然跟吻技有關,此君之搞笑真讓人噴飯。這也使我想起以前請東北人吃螺螄的場景,那兩個大漢饒是啃慣了雞腿,對着這螺螄卻是束手無策,任怎麼教都吸不出裏面的肉,只好用牙籤來剔,“嗯,鮮,好鮮!”然這剔也是精細活,一番手忙腳亂,很快就額上涔涔了。

趣說螺螄散文

螺螄,在我們江南水鄉,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了。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螺螄。我們小時,難得吃上一回肉,雖然魚略略有得多吃幾回,但是捕魚要工具、費時間,螺螄只要赤手往水裏一摸就是一大把,因此,螺螄就是最常見的葷菜。我覺得我能長成現在這樣骨骼還算堅固、肌肉還算健碩的樣子,這螺螄是立了功勞的。家鄉吃螺螄從清明始,俗稱“清明螺,賽只鵝”,說明這個時節的螺螄味道好,營養好。雖然夏秋季節螺螄也很多,但清明時的螺螄沒有產子,吃起來最好。清明夜吃好螺螄,要把吃好的螺螄殼扔到自家房屋頂上,以期保家人平安無恙。在一個寂靜的春夜裏,屋頂上傳來一連串螺螄殼在瓦楞上面骨碌碌滾動的聲音,清脆悅耳,頗有珠落玉盤的韻味。

記得幼時,看見父母、姐姐很熟練的吃着螺螄,享受着螺螄的美味,我卻怎麼也吮不出裏面的螺螄肉,很是懊惱。母親便給我一根她做針線活用的針,叫我用針來挑出螺螄肉。及至我學會了吮螺螄肉的方法,才知這吃螺螄,真正的鮮味是要用嘴巴吸出來的。吮螺螄,熟能生巧,也講些天賦,比如我外婆就是吃螺螄的高手,她一邊滔滔不絕說着話,喝着酒,一邊用筷子夾住螺螄送到嘴邊,“哧哧”兩聲,螺螄肉就吮進去了,再輕輕的“託”一聲,吐出螺螄尾巴,整個動作一氣呵成。我祖父也喜歡吃螺絲,技巧就要差一些,他用筷子夾來螺螄後交給左手,由左手拿住再吸,吸起來也沒有我外婆乾淨利落。像大多數人一樣,祖父將螺螄殼平鋪在桌子上,但我外婆卻喜歡有意的.將它們疊起來,成爲一座小山,這符合她與衆不同的性格。更絕的則是我的一個鄰家大伯,他吃螺螄往往不用筷子而直接用左手抓取,“哧”一聲,螺螄肉即被吸進並吃掉了,然後他將螺螄殼捏在手裏,呷一口黃酒,繼續講他的話,並隨時用左手在空中比劃着,待說到緊要之處,“啪”一聲,纔將螺螄殼扔下!動作的大小跟他需要強調的程度有關,你看,這螺螄殼簡直成了說書人手中的道具了。

螺螄這樣鮮美,人們這樣愛吃,但就是上不來臺面,很少用它來招待客人。從清朝袁枚著的《隨園食單》等古代菜譜上找不到螺螄的記錄也可推知螺螄之“卑賤”歷來如此。中國文學史上有數不清的歌頌花鳥蟲魚的詩詞,就是未見有歌詠螺螄的。只有當代作家汪曾祺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一篇古體小說《螺螄姑娘》,表達了對螺螄的讚美之意。小說自然另有寓意,但從某個角度看,其悲劇結局暗示長期以來人們對這種隨手可得物美價廉的菜品未見有足夠的“敬意”。文史專家鄭逸梅的散文《螺螄》也說到一件事,“友人陶孝初,述其表叔朱頌華在鄉教讀,家貧甚,又自膳,每日曉起,至溪邊摸螺螄,爲佐膳之品。久之,鄉人笑指爲摸螺螄先生。孝初之父戲贈以詩曰:‘曉風柳岸步遲遲,手執筠筐向水湄。笑煞漁家小姑娘,先生也學摸螺螄。’詩出,一時傳爲笑柄。”教師先生摸食螺螄居然成爲笑柄,可見螺螄之卑微。試想假如這個先生傳道解惑之餘採菊耕田,那必將是一番富有詩意的美談了,何來笑柄之說?

如今,螺螄以其野生和味美的特點,已經不再侷限在家常,開始登堂入席,飯店酒肆無論大小都可見它的身影。說到其野生,有一個笑話,說有一羣上海人到烏鎮旅遊,在飯店裏,指着水桶裏的螺螄問道:“這些螺螄是野生的吧?”精明的飯店老闆先是一愣,隨後順勢答道:“當然野生的啦!全部都是野生的!”“哦,那就是野螺螄咯,好,來一盤野螺螄!”其實,吾鄉螺螄本來就是野生,沒有也無需養殖的。在這裏,飯店老闆並無欺客,他只是精明地利用了上海人對螺螄的誤解,現在吾鄉常用“野螺螄”來譏諷大城市人對鄉村生活的無知。

誠然,小飯館和大排檔等大衆化平民化的餐飲場所是螺螄最受青睞的地方。這時,“哧哧哧”“噝噝噝”的吮螺螄聲此起彼伏,使酒席平添了一分熱鬧。在夏夜的大排檔,小夥子們吃的正酣,索性脫掉上衣赤起膊來,露出健壯的肌肉,吃着螺螄,喝着酒,聊着天,比劃着,頗有豪情萬丈之勢;姑娘們則露出雪藕般的纖纖玉臂,用蘭花一樣的手指捏住那螺螄,送到櫻桃小口裏,撅起鮮紅的嘴脣,“哧哧哧”“噝噝噝”的吸吮起來,那模樣和聲音別有一番嫵媚的情致。

高堂大殿的豪華酒宴上也常有螺螄入席,這時它常和河裏的魚、蟹一起組成“河三鮮”,但是它往往被忽略,然也有識貨之人,專撿那沉在湯底的螺螄吃,只因這螺螄此時吸足了魚蟹的美味,真是說不出的一個鮮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