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1984年的玉米散文

本文已影響 3.72W人 

在我的記憶裏,是一直忘不了1984年的玉米的,在月光下,就那麼一棵挨着一棵地傻乎乎地站在那裏。風吹過,“刷拉,刷拉”地擺動起葉片;雨砸下,挺一挺並不粗壯的腰身。三十多年後,我驚奇地發現,原來心比天高、命比地低的自己,也不過像是一棵玉米。就像帕斯卡爾說的,“人是會思想的蘆葦”。其實,我,也只不過是一棵能夠在異鄉的土地上行走的玉米。

1984年的玉米散文

1.

1984年7月的高考,我感覺自己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滑鐵盧。從我最擅長的語文試卷開始,節節敗退,狀態越來越不好。誰都沒想到,那一年的語文試卷閱讀理解題會在120分中佔到40多分,而且多是多項選擇題,自我感覺相當不好。而40分的作文,據事後分析,也被我的下筆千言、洋洋灑灑的臭毛病寫跑題了。第二天,剛想調整好心情的時候,又趕上了下雨,人被澆得一塌糊塗,心情和所答的題目也就隨之一塌糊塗了。每一次從考場出來,看着一臉關切的母親,我的心都會像針扎般難受。中午吃飯時,母親總要在飯店給我買點好吃的,都被我拒絕了,弄得母親大惑不解,以爲我有意省錢呢。其實,她哪裏知道,我是心中有火,吃不下東西呢。

一直以來,我就是家中的驕傲,是母親的驕傲,小學、初中,學習成績都不錯;高中,上的是全市重點高中,學習成績雖然不算太好,但也在中游偏上。老師曾經多次說過,考大學是沒有問題的。也由此,在當時父母感情瀕臨破裂邊緣的情況下,在有時候不得不借錢供我念書的情況下,母親一直在苦苦地支撐着,盡力避免着對我的不利影響。我,似乎成了她一天天苦熬下去的動力。

高考結束後,我的感覺可以說是欲哭無淚。十年的寒窗,就這樣被千軍萬馬從獨木橋上擠下來了。我不再奢望奇蹟的出現,對自己徹底失望了。但這種情緒,不敢流露給父母。其實,那時候,父母也正在經歷着婚姻的危機。我只能把自己的悲傷、痛苦和失望的情緒強嚥在心裏,表面上假裝向母親說今天的題有點難,考得還算可以。我真怕如果我說了實情,母親一直以來的驕傲、一直以來在心中的支柱也會轟然倒下,我的家庭也會就此受到影響。那樣的話,正在上初中的妹妹和正在上小學的弟弟可怎麼辦呢?

高考之後,我的直覺告訴我,自己很可能就要像身邊的小學、初中同學一樣,一輩子和莊稼打交道,一輩子修理地球了。雖然心裏很不甘,不承認這樣的結果,但這,也許就是自己的命吧。於是,我儘量躲避到家裏詢問消息的同學和朋友,躲避外來的所有聯繫,儘量地離開周圍人的視線。很怕一不小心,就會說出實情。

2.

躲避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到家裏的玉米地裏去幹活。從小到大,我是沒幹過幾天農田活的。春天翻地的時候,因爲用不好勁兒而多次撅折鍬把;備壟時,爲了省勁,鎬把也被別折過。這些還在其次,最關鍵的是我的手細皮嫩肉的,沒有勁,一干農活就起水泡。戴着近視鏡,手上從沒結過一個繭子,怎麼看也不像個農民。在父親的眼裏,我就是一個書呆子,地裏的活任什麼都拿不起來放不下。如果考不上大學,跳不出農門,就真的成了父親所說的“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的大家小姐了。這一個假期,我要徹底改變自己在父親眼中的形象,讓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農民。

說着容易,其實,七月中旬,早晚還好一點,中午的太陽毒辣辣地在天上懸着,人就像在火爐中燻蒸一樣,不幹活都會汗流浹背,熱得口乾舌燥。幹活,簡直是一種酷刑,可我管不了那麼多,似乎就是要用眼前的苦,懲罰自己三年高中的不用心、不努力,懲罰自己從前的異想天開、好高騖遠,懲罰自己的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的瘦削的身板。那段時間,每天早晨吃完飯就扛着鋤頭下地,用鏟地的辛苦鍛鍊自己的耐性,用追肥不停地彎腰的動作讓自己知道要向大地感恩。鏟地是一個技術活,即需要手勁,又要會用鋤頭,在鬆土的同時,剷除雜草。碰到地裏的磚頭瓦塊,都要扔出去。鋤頭快了容易傷苗,鋤頭不快鏟不動板結的土壤。一個莊家把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收拾好農具,會用農具。這些,都是在地裏幹活的時候,放羊的二大伯教給我的。橫豎我有時間,不怕慢。每天來到地裏,便是很認真地一下下地鬆土,一下一下地除草,只讓自己記住一件事:從現在開始,我就是一個兩腳泥巴的土生土長的農民,我要學會所有的農活,並幹出樣子來。頭頂高粱花、玉米花,每天和莊稼打交道,就是自己將來的形象;將每一棵秧苗當做自己的孩子一般喜愛,就是一個農民的快樂。

那個夏天,汗不停地往眼睛裏淌,蟄得雙眼睜不開,視線模糊;臉、胳膊曬黑了,開始爆皮;身上、胳膊上佈滿了一道道玉米葉子的劃傷,汗水浸在傷口處,是從未有過的痛疼,但我忍着,有了這一絲絲的痛,內心裏似乎好受了一些,直到淺淺的傷口結痂,留下一道道疤痕。手上的水泡鼓起來、磨破了,再一碰到鋤頭把鑽心地疼;慢慢地,又磨出了一層薄皮,薄皮再隨着千萬次推拉的動作變厚。也許,這就是一個農民的成長史;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農民的命運。直到這時,我才知道了自己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學費是如何來的了,知道了在我和同學在飯店中吃午飯時,父母在大地裏的感受了;理解了在我厭倦學習時,父親的恨鐵不成鋼的表情了。

3.

每天晚上回到家,母親看我累得筋疲力盡、倒在炕上就要睡的樣子,就勸我:“幹什麼這麼拼命,地裏的或是幹不完的。就憑你這小身板,這樣幹下去會累壞的,明天歇一天吧。”每次我都回答:“不,這點累不算什麼,長這麼大,從未幫家裏幹過什麼活,替你們分擔過什麼。現在,我也算成年人了,也該爲家裏出份力了。將來,即使考不上大學,我也能憑自己的努力,活出個樣來。即使當一個農民,也不能被人家笑話。”

以前,雖然每天上頓下頓除了玉米麪粥,就是玉米麪餅子;上秋的時候,就是啃玉米棒子。但是,真正地如此靠近玉米,觀察玉米,像兄弟一樣與玉米比肩,像喜歡的人一樣撫摸玉米,像面對父老鄉親一樣,虔誠地向憨厚朴實的玉米致意,還是第一次。有時候,剛剛下過雨後,坐在玉米地裏,就能聽見玉米不時地響起“咔、咔”的拔節聲。這個聲音不是很大,卻帶着一種清脆和香甜,讓人欣喜;這個聲音雖沒有旋律和音調,但此起彼伏的聲音,也讓人陶醉,就好像自己也在舒展骨骼、拔節長高一樣。直到這時,我也知道了,農民雖然辛苦,但也有自己的快樂,也有自己的欣慰。看着那一穗穗飽滿灌漿的玉米棒子,就能想到秋天的金黃,就能想到秋天的玉米從脫粒機裏蹦出來時歡快的聲音,就能想到五穀豐登和年年有餘。做一個農民,其實也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辛苦和枯燥。

4.

那時候,還沒有互聯網,想知道自己的高考分,只能在規定的日期到學校去看。在這之前,很多同學都問過我考得怎麼樣,我都以“發揮不好,估計考大學夠嗆”應付了過去。其實內心裏,一直在躲避着知道高考成績的那一天,怕真的沒有勇氣面對。每天晚上,母親都在算計着一天天鄰近的公佈成績的日期,都在等待着那個她期待中的好消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將是一顆定時炸彈,不知會傷了誰。母親不知道,她的每一次唸叨,其實都是在我的心裏又劃開一道傷口,我只能任這道傷口流血,毫無辦法。但是,面對當時的環境,我不敢說。

從我的家到我上高中的學校,坐車要轉兩路車,近兩個小時,騎車也要一個半小時。所以整個高中期間,除了最後一年住校,還是吃過不少苦的。每天,天不亮就出發,晚上到家,基本上夜裏九點到十點了。平時還好說,遇到颳風下雨,遇到冬天天寒地凍,路上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車胎一旦被扎,推車三個多小時到家是常有的事。所以,這次高考發揮不好,我還是挺恨自己的。對不起自己這些年所吃的苦。

到了公佈成績的那一天。母親早早地就起來做飯,催促我早吃飯,早到學校去聽信。我是打算好了不去的,我怕自己受不了老師責備的目光,受不了同學們不解的目光。我儘量磨蹭着,但願這個時間晚一點到來。吃完飯,在母親的一再催促下,我不得不騎上自行車走了。一路上,我是既想知道最後的結果,又怕知道最後的結果。不敢太早到學校去現眼,就騎車先去了市內的新華書店。在書店裏,在平時喜歡看而又沒有時間看的文學類的書海里徜徉。

那時,路遙的'小說《人生》在學生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有一段時間,大家紛紛利用課餘時間在談論書中的高加林的命運和未來。我一直想認真地看一遍這本書,但由於學習緊,誰也不敢把書帶到學校裏去,所以只能聽別人說,一直沒看到書的內容。這一次到書店,我首先找到這本書,讓售貨員拿給我看。翻開書後,首先被書裏面的一句話所吸引和鼓舞。那是路遙引用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是的,書中的高家林經歷過回到土地、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的過程。在他人生的每一步,都充滿了一個農民子弟的艱辛和抉擇,特別是他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的愛情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高加林身上,既有現代青年那種敢於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有農村青年特有的辛勤、樸實的傳統美德。既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向上,又有自己的愛好,努力將自己融入時代潮流。他,不就是我的榜樣嗎?面對同樣的境遇,我又有什麼不敢面對、不能面對的呢?草草地翻了一遍,又翻看了張賢亮的《綠化樹》,記住了張賢亮引用阿.托爾斯泰的那句話:人要“在清水裏泡三次,在血水裏浴三次,在鹼水裏煮三次。”是的,不經歷艱難困苦的折磨,人,又如何能夠成熟和堅強起來呢?

這兩本書,一下子打開了我內心裏糾纏了近半個月的結,讓我的眼前一亮。這就是名著的力量,文學的力量,讓人能一下子看清眼前的道路和未來。是的,不論生活給了我們什麼結果,我們都要勇敢地面對,不能做生活的懦夫,不能逃避現實。我想,這兩本書就是我今後生活的指南;這兩本書,將我從眼前的困境中解脫出來。於是,我掏出了身上僅有的一點錢,買了這兩本書。

從書店出來後,我腳下似乎有了底氣,也有了信心。揣着這兩本書,我敢於挺起胸膛走進學校,走進教室了。我到的時候,已經晚了很多,只有幾個同學和老師還在教室中。看到我進來了,老師笑着說:“怎麼來這麼晚?真不關心自己的成績?”我說:“知道自己考得不好,來早了怕影響大家的情緒,還不如晚點來。”老師說:“按照你平時的成績,這次發揮得確實不好,但也沒有到很差的程度。估計大學夠嗆,大專還是能保底的。”我簡直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嗎?真的沒落榜嗎?”老師說:“糊弄你幹什麼,你考了444分,按照上一年的分數,你報的商專還是沒有問題的。那個學校有我以前教過的學生,到那裏你們還可以相互照顧一下。”那一年,大學本科最後的錄取分數線是446分。

聽了老師的話,我那顆一直懸着的心終於落地了。雖然成績不很理想,我一直嚮往的大學中文專業徹底沒有希望了,但這個成績也還說得過去,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糟糕,還不至於讓村裏人笑話,也可以和母親交代了,我也不用按照預想的回家做農民了。那一年,語文成績真的出人意料,120分的試卷,按照平時成績,怎麼也能考到100分。但最後的成績,卻只有76分。分數最高的一科是數學,也只考了89分。

5.

那天回家後,聽說我能上大專,母親還是挺高興的,終於能逃出農門,吃國家糧了,父親也一改往日嚴肅的表情,對全家人露出了笑臉。我心裏則是一種說不明白是高興還是失望的感覺。

接着,我的一個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在一個班級的女同學過來看我,聽說我能考上大專後,從兜裏掏出了一管鋼筆送給我。我知道,這是她早就準備好的。這份情誼,我要永遠地記住。接着,又有同學、鄰居三三兩兩地過來詢問、祝賀,他們的真誠,讓我終生難忘。甚至還有一個親屬來提親的,讓我好一陣尷尬,母親以孩子還太小,一切都還沒有確定而回絕了。

送走他們後,我不敢再在家裏呆下去了,不知道還會來什麼人,提起什麼話題。和父母簡單嘮了幾句後。我就懷揣着剛剛買到的兩本書,走進了這十多天一直朝夕相處的玉米地。這時的太陽已經不像正午時那種曬得人熱痛的感覺了,坐在玉米地中,我又翻開了《人生》,讓自己的情緒隨着主人公高加林的遭遇而悲喜,而幻想,而憤慨,而成長。一直看到夕陽西下,眼睛累得不行了,才收起了書。

這時,在夕陽的餘暉中,我眼前的每一個玉米棒子都像母親懷裏的孩子,被一層一層的綠包皮裹得嚴嚴實實的,嘴尖上紫紅的櫻絨泛着美麗的金色的光芒。是的,高加林的遭遇,何嘗不是中國千百萬農家子弟的遭遇,何嘗不是一顆玉米的遭遇。在風吹雨打中,不斷用汗水、用血水爲自己灌漿,讓自己的生命籽粒飽滿,給農民們帶來豐收的希望和喜悅。

我感謝這十多天來與這一片1984年的玉米的朝夕相處,我感謝生活讓我的手長出了老繭,讓我的心在經歷一次次劃傷後更加堅強。有了這十多天的經歷,今後我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像一株玉米一樣,只專注於一件事——讓自己長高、長大,爲秋天奉獻出豐滿的果實。

月亮升起來了,我鑽出了這一片一望無際的玉米地。月亮在每一棵玉米上,都灑滿了銀子般的光輝。就在我回身要離開的時候,我分明地聽到了無數的玉米“刷啦,刷啦”的聲音,似在告別,又似在挽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