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關於高考作文集合4篇

本文已影響 1.45W人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高考作文集合4篇

高考作文 篇1

如果“橋補補”打敗趙州橋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我榮幸地宣佈,在剛剛結束的一項子虛烏有評選中,武漢的“橋補補”同志以絕對優勢戰勝了久負盛名的趙州橋,獲選“中國最優秀橋樑”光榮稱號。有人會問:“橋補補”是誰?甭急,看報道:武漢長江三橋近日將迎來又一次封閉維修。自該橋建成通車10年來,平均不到一年修兩次。作爲貨真價實的豆腐渣,憑啥打敗趙州橋呢?相關部門給出權威迴應:“橋補補”年富力強,趙州橋年齡偏大。趙州橋差不多有1400歲了,“橋補補”芳齡只有10歲。根據“幹部年輕化”的原則,你說應該選誰?“橋補補”深受領導和包工頭喜愛。“橋補補”一年修兩次,在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方面勞苦功高,而且增加了兩次搞工程的好機會,因此深受某些領導和包工頭們的好評。如果都像趙州橋那樣上千年都不出一點毛病,領導和包工頭們情何以堪?“橋補補”爲GDP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修一次就要花費上億元,你說這能拉動多少GDP的增長呀。在GDP爲王的現實背景下,這是多麼的了不起呀。而趙州橋1000多年只創造一次GDP,並且還是爲隋朝這樣的封建王朝創造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橋補補”樹立了艱苦奮鬥好形象。從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如今“橋補補”是“新三月、舊三月,縫縫補補又三月”,豈非更值得讚賞嗎?如果都像趙州橋那樣千年屹立,還咋樹立艱苦奮鬥的形象,咋號召廣大羣衆向其學習?

高考作文 篇2

我們福建省實行高考語文自主命題已經整整三年了,在三年實踐的基礎上,及時對命題工作進行回顧、反思,似乎已很有必要,鼓勵學生寫真實的自我1。尤其今年我省正全面推行高中課改,語文究竟該怎麼教,三年以後又將怎麼考,大家都很關注。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認真探討三年命題的利弊得失,努力看清未來的命題方向,並讓探討中所獲得的認識在當前的課改實踐中經受檢驗,同時又努力使它發揮出一定的導向作用,意義委實重大。

作爲一個一線教師,在這篇不很長的文字中,我想集中談談作文。我的突出感覺是福建省的高考作文命題應當更加註重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應當鼓勵學生寫真實的自我,並以此而形成自己的鮮明的特色。

就以今年的作文命題來說吧,其出發點也許是鼓勵學生閱讀經典,鼓勵學生“創新”。但大家都知道,讀寫結合的連接點是感悟,刨新的基礎則是平時對常見事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題目倘若有助於考生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悟,有助於他們表現出自己在常見事物(或尋常故事、情境)面前的聰敏與發現,那就體現了一種導向性,那就是有助於考生表現真實的自我了。可面對“孔明草船借箭不足十萬支”和“戈多今天已經來了”這樣兩個完全出乎人們意料的假設,面對這種在情景設定上便已限定考生必須反經典的“話題”,一些在平日閱讀中即使真有感悟,平時也的確有些聰明的同學,又如何能發揮得出來呢?

讓我們看看被評爲“優秀作文”的《箭鋒上的友情》吧。文章核心內容是寫孔明草船借箭不足十萬支以後,周瑜主動替他補足了十萬支。周瑜爲什麼這麼做呢?文中只有一句話與此有關,即周瑜想到“孔明的確是一個知己,倘若我倆共事一主該多好啊”。可週瑜的這個想法在原著中能找到支持嗎?他的這個變化有性格的依據嗎?——我們都看不到。如果文中的這個設想只是考生爲了完成題目而平白無故地加上去的話,假如在這個基本構思中根本找不到作者對原著的領悟與尊重,我們又如何領會“讀寫結合”的命題本意,如何感受學生在平日閱讀中的聰明呢?——對考生的難處,我們不是不可以理解,因爲即使讓我們教師來寫這個題目,也會感到爲難。可把這樣的文章評爲高考“優秀作文”,並公開發表,讓它成爲衆多青少年模仿和學習的對象,這就有點兒讓人感到不安了。因爲這種寫法不代表正確的方向,這樣的文字只是對經典的調侃,是對名著的不尊重,它只會使本來就顯得有些困難的名著閱讀愈發地讓人感覺困難。

再讓我們看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篇“優秀作文”。它是依從“戈多今天已經來了”這個話題而寫作的。文章開頭三個自然段主要寫“我”對戈多的認識:第一段寫作者貝克特不知自己創作的戈多“到底是誰”;第二段寫如不知戈多是誰,那麼即使他來了,也會“擦肩而過”;第三段才寫“在我心中”戈多是“精神的寧靜、思想的澄明”。但隨後的三段卻又分別寫“戈多是信念”(“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會滅。戈多的歸來也就爲時不遠了”),“戈多是理想”(“與其讓生命白白流逝,我們爲何不現在就樹立理想,去迎接戈多的到來呢”),“戈多還是道德”(“以愛人之心協調人際關係,那麼我們將時刻感到自己浸身於愛的暖流之中”)。可不知爲什麼,在最後三段中,作者筆鋒一轉·又說“如果我們已堅定了人生信念,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帶着道德上路,那麼就會發現戈多已在我們面前”;並且說“戈多其實從未離開過我們”;但接着又說“戈多今天已經來了”,希望“他明天不再離我們遠去”。——轉述至此,我不知讀者是否能看得明白,可原文就是如此。(見《福州日報》2。06年6月20日第9版)——整篇文章,沒有一個確定的中心,沒有一個明白的意思;“戈多”已經完全脫離了原劇的情節與背景,成爲一個沒有確定意義的“概念”,成爲一個可以任意解釋的詞語。不錯,原劇作者確實說過:“我要是知道(戈多是什麼),早在戲裏說出來了。”但不要忘了,在劇中,它主要的作用只是劇中人物“等待”(即拒絕行動)的一個藉口,——既然僅僅是一個藉口,自然允許有不同的猜測和理解。——可當我們把它作爲一篇文章的主要的表現對象的時候,當我們要寫它“今天已經來了”的時候,就不能還是不確定的,或依然僅僅是猜測了。因爲這與題目的整體指向是矛盾的。“今天已經來了”,表明這個寫作對象對於作者來說是確定的,或者說題目要求作者在行文之前必須完成由不確定到確定的思索過程,然後再由此而展開想象和構思。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篇作文卻根本無視這一要求(也可以理解爲無力實現這一要求),以至表述對象始終不能確定下來。在整篇文章中,既沒有故事,也沒有形象;既沒有說理,也沒有想象;甚至看不出作者有與讀者進行交流的慾望與意識。可它卻被明白無誤地評爲“優秀作文”!這就破壞了大家所公認的一些評文標準。——難道一些支離破碎的“華麗”言語,不成邏輯的邏輯聯繫,真的就可以代替感悟,就可以看作是傳達了青少年對《等待戈多》這出名劇的理解嗎?難道我們不是始終要求自己的學生,文章內容要實實在在,要寫真實感受,行文要明白曉暢,要清晰自然嗎?

評卷總要評一些優秀作文,這樣做的目的和意義大家也都可以理解,高考作文指導《鼓勵學生寫真實的自我1》。講上述這些話的目的是表明,如果出題考慮不周,方向指引出現偏差,就難免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尷尬。荒唐的事即便認認真真地去做,也依然是荒唐;反之,只有在根本上把握住正確的方向,纔會使師生的努力更富有意義。那麼,如何去確定正確的方向呢?——重讀一下《課程標準》中的有關表述,也許能夠給我們一點有益的啓示。例如課標把“交流與表達”的主要培養目標(列爲第一位的培養目標)確定爲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在講到“發現”和“創新”等素質的培養時,又強調要鼓勵學生“從習以爲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也就是說,學生越是能夠針對着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現象而寫出新意,越能表現出他們“發現問題的敏感性”。——這都顯得多麼穩妥,同時又多麼富有指導性啊!

把課標的這些指導與我們面對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我們會更加強烈地感覺到:高考作文命題應該着重考慮如何使學生表現出真實的自我,高考作文命題應儘量鼓勵考生寫出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觀察、感悟與思考。這樣,高中作文的數學和考試才能做到相互促進,並進而達到共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出題失誤而造成的尷尬,並使教師始終能夠從正面來引導自己的學生。

鼓勵學生貼近現實生活,鼓勵學生寫真實的自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現在的很多中學生還不能做到很好地貼近現實生活,也不注重寫真實的自我。——不是嗎?目前中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的只重語言而忽視內容的“散文寫法”(人稱“泡沫文字”),以及隨處可見的仿寫與套用,就是證明這一現狀的最有說服力的事實。

即便是20xx年,大家普遍認爲福建省的作文題目出得比較好,而且話題多達10個的情況下,“套題”現象也依然十分嚴重,被當年評卷教師看作是最值得“探討”的兩大問題之一(見《語文學習》20xx年7~8期合刊《忽見陌頭楊柳色》)。——學生爲什麼套用?因爲他們缺少自己的真實感受。——爲什麼原本敏感的青少年卻缺少來自生活的真實感受?這又牽涉到寫作的習慣培養、方向指引,以及學校平時的評議與鼓勵了。這裏,考試的命題及其對學生的評價,更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尤其是高考,被稱爲“指揮棒”,自然是舉足輕重。

從“指揮棒”的角度來看,我對我省20xx年的作文命題也有不夠滿意的地方。我覺得20xx.年的作文命題除話題太多,對考生集中注意力進行審題、構思會形成一定的干擾以外,另一個問題就是書卷氣太濃,與現實生活聯繫不夠緊密。不錯,學生應當多讀書,因爲讀書明理,讀書長見識,但其最終成效還是要體現於生活中。也就是說,一個人讀書(包括文學作品)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看他在現實生話中看問題是否更全面、更深入、更細緻,看他對自己的經歷和見解表達時是否更清晰、更完整和更有吸引力。這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學生學習寫作的主要目的所在。因此,作文考試命題也應關注這個最重要的方向。學生作文的主流不應是從書本走向書本,或是從文章中來又到文章中去(這個過程往往只涉及理解、記憶、聯繫、整合等等),而應是從書本聯繫生活,然後形成文章(這就需要對生活有更多一些的聯繫、感悟、觀察、思考了)。我們應儘量讓學生透過題目而聯想到活潑的生活,激發起表現生活感受(這同時也就是表現他們的自我)的強烈慾望,而不是隻把他們引向書本。因爲讀書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只是把人培養爲“人”的一種方式。而高考作文命題因爲對中學生平日的寫作訓練有着難以抗拒的導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高中學生平日的作文內容,更是必須注意自己的這種客觀影響,也有責任把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到這個最爲廣闊的天地中來。

說這些,不是要完全否定20xx.年的作文命題,只是不贊成對20xx年的'命題做太高的評價,尤其當我看到20xx年的題目對20xx年有着明顯的模仿痕跡,而它又給學生的寫作帶來很多困惑的時候,更感覺應當看到這類題目的侷限性。這樣的題目偶爾考一考沒什麼,可以豐富命題的多樣性;可一旦引爲方向,就可能導致學生寫作內容的狹隘和枯燥。

評判一個作文題目好不好,究竟應該以什麼爲標準?光聽老師和專家的就夠了嗎?恐怕未必。這幾年我們一直在評論哪些題目比較好,哪些題目不夠好,——我們有沒有想一想,我們評論的標準是否經得起檢驗?專家認爲“好”的題目是不是就不存在着某些方面的明顯缺點,老師們認爲“好”的題目是不是大部分學生就一定能寫好?——實踐的回答,似乎是不確定的。而這種不確定性又提醒咱們不應該只是孤立地就題目而談題目,應該把學生的實際狀況和題目特點結合起來加以認識,這樣才更有意義。

高考作文 篇3

彷彿自己一直活在一種淡泊的狀態中,周遭涌現的一切都與自身無關。冬天的陽光有一種催促人睡眠的暖意。彷彿是穿透了無數層雲才能投射到我身上,讓我感覺它既不濃烈也不淺淡的溫柔,像一雙柔情的手撫慰內心不知名的空虛和懼怕。

窗外是被絕斷了的冬的嚴寒,而現在陽光卻長驅直入,馱着半壁的斜暉揉入我的眼。於是我想甚至只能此刻沉醉。因爲常醒着,免不了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心中涌動的未來的方向和衝動卻又拼命支撐我戰勝疲憊。

我幻想着會有一天牽扯在我身上一切狂躁的因素會遁形。遙想着沙漠中那一絕勝之景,斜陽中,被陽光拖的長長的身影。暖風中漸行漸遠的身影,牽着瘦馬,吹着玉簫,衣襟飄動寂寞又落拓的絕美,揹着漂亮,留下晚風如故人,幽咽在我的小樓閣上。我甚至惶恐地注視着天上的明月,看它搖曳的身姿幻生的魑魅張揚,想起日日夜夜吞噬心靈的懼怕,原來,剝去僞真,我仍然脆弱地在黑暗中惶恐。

我牀前的那扇窗戶,也許很久沒開過吧!

歲月鏽蝕了它的容顏,時光凋蔽了它的色澤,徒留下一排排深深淺淺的印記,彷彿想要告訴我,那麼轟轟烈烈的日子已經在恍惚間悄然消逝了,如同流水,一去不復返。我忽然想起以前多麼喜愛陽光,看它一遍一遍穿透我的記憶。回想竹喧,回想長亭,彷彿只是那些輪迴的畫面會在某個無措的下午,一次次涌現,沒有來路,亦沒有退路,一遍遍吞食傷口,直至滲不出血來。

我甚至沒有用手碰觸那扇窗,假如從某天下午起,心窗被狼狽關閉後,我就再不會去開窗,我再也不理會四周的一切,我已忘了窗外那薄發的長春藤,忘了那爬上我窗門上的陽光,它在心門之外總被排斥。

所有來自回憶的花香、小徑、古樹和藤椅在同一天隔斷在城堡之外,所有溪流、寵物和植物也消失遁形於苦悶與痛苦中。那窗外被我所遺忘的一切,一切都還在嗎?他們都還好嗎?推開窗戶,陽光一下子鑽了進來,爬滿我蒼涼的額頭,我探出頭去看常春藤沿着屋脊親密地攀緣,瞬間綠滿了心頭。夕陽中的晚風蹲坐在窗前,幽咽着輕聲呢喃着我的名字。

我慶幸自己到底沒有開錯窗戶!

高考作文 篇4

在十年前,有一個小女孩,她的父母都去世了,在沒有取名字的情況下……她來這個世界上,看到的第一種東西就是蝴蝶,在她會說話,會思考了之後,她給自己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葉蝶。

說來也巧,葉蝶出生的時候正是蝴蝶破繭的季節,所以,他最喜歡的動物就是蝴蝶,每一隻蝴蝶她都非常愛惜,甚至把蝴蝶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到了上小學的年紀的她,到了一個愛心學校,全部費用都是學校付,葉蝶自己心裏面清楚,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上學的機會,

所以非常認真,也非常珍惜。經過20年的努力,她開了一家很小的餐館,由於非常的破舊和狹窄,所以一年到頭也賺不到什麼錢,依然非常貧窮,但是她並沒有放棄,也沒有忘掉她那最珍惜的蝴蝶們。在沒有多少積蓄的情況下,她還是給了蝴蝶比自己還要好的生活。她買了很多養蝴蝶的高級箱子和蝴蝶的基本生活用品,幾乎花光了她所有的積蓄,自己卻住在一個沒有人住的破舊房子裏面,裏面甚至連一個板凳都沒有……只要有一隻蝴蝶死亡,

葉蝶都會用自己所有的積蓄,辦一場隆重的葬禮,由於她連親人都沒有,所以,葬禮都只有她一個人參加。就這樣又過了10年,她仍然住在那件破舊的房子裏面,依然身無分文,但是就算乞討都要給蝴蝶最好的生活。有一天,他在鋤地的時候,挖到了一件古器,它看起來很老舊,

葉蝶知道,有可能很值錢,但是他沒有私吞,交給了國家,國家爲了感謝她,給了她一筆不小的財產。但是她沒有用在她自己身上,而是用在了蝴蝶身上。第二天,地面開始搖晃,天空開始劇烈抖動,不久後,地面開始分裂,天空開始塌陷,葉蝶開始驚慌失措,她沒有顧及自己的生命,

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住了蝴蝶們。一分鐘後,他精心飼養的蝴蝶們開始發光,一個個都飛了出來,很多蝴蝶一起,把天空給撐住,還有一些蝴蝶用自己的翅膀,用盡全力的拉住裂開的大地。

雖然,葉蝶幸運的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但是,看着她精心飼養的蝴蝶們一個個從天空中落下,在大地上死亡,她選擇了和蝴蝶們在天堂重聚。到了天堂,上帝聽說了這一件感人肺腑的故事之後,把葉蝶的亡魂封爲守護天和地的神,和蝴蝶們的亡魂一起,守護着這個世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