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諺語

關於古代美食的諺語大綱

本文已影響 1.9W人 

剛剛過去的正月初七,你吃了“七樣羹”變“後生”(年輕)了嗎?美食當前,除了刺激味蕾外,也讓人們舌尖大動,妙語連珠。自古以來,嶺南就有爲數衆多的關於美食的俗語及諺語。廣府文化的粵語方言中,我們常聽到“年晚煎堆——人有我有”“鼎湖上素——好齋”而在潮汕方言中,也有“七樣羹——食後變後生(年輕)”的說法。

關於古代美食的諺語

這一期的“語出嶺南”,本報記者將帶您走入俗語與美食之間的故事,好吃好玩又好看,千萬別錯過啦!

  千叟歡宴

昨日,佛山一年一度的千叟歡宴和花燈祈福在南海獅山羅村舉行。作爲當地傳統習俗,1000多名長者齊聚在羅村孝德湖畔共享千叟宴;樂安花燈展吸引了佛山五區甚至是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市民前來。而羅村第八屆孝德文化節也於昨日閉幕。

  “七樣羹,食後變後生”

通古:

正月初七是“人日”,潮汕地區在這一天有食“七樣羹”的傳統,即將七種蔬菜煮成一鍋羹。這種特殊的吃法,還衍生出“七樣羹,食後變後生(年輕)”這句俗語。

相傳,這種習俗源於古時的荊楚文化,在魏晉之時已有相關記載,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晉時,南人以七樣菜爲羹”。同時,這也可以說是潮汕羣衆在長期的飲食實踐中,有關飲食衛生,或者說是食療方面總結出來的`經驗。每年從大年三十夜至新春初七,按潮汕地區的習俗,都是新年桌、團圓桌,酒菜筵席、大魚大肉不斷。魚肉類食物屬酸性,所以到了初七以後,就應該多吃一些屬鹼性的蔬菜,使體內酸鹼平衡。此外,蔬菜類食物富含維生素,在大量吃食肉類之後,再多吃蔬菜,能起到消食開胃、清腸通便的作用。

一般用來煮七樣羹的蔬菜也有講究:大(芥)菜意喻發大財,厚合是閤家平安,芹菜是勤快、勤勞致富,青蒜表示會算數、有錢藏,春菜代表春回大地,韭菜象徵長長久久。這些都是取潮汕話的諧音。

論今:

現在,這句俗語都是在正月初七當天使用,寄託了潮汕人對於身體健康永葆青春的美好願望。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通古:

自古以來,逢年過節,嶺南地區無論是廣府人家、客家人還是潮汕人,各家各戶都流行自己做糖蓮子、九層糕、炸角仔等。

而在佛山南海,煎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樣。年三十前,家家戶戶都要炸煎堆,把糯米粉做成空心“鉛球”狀,外粘花生、芝麻用油炸,表示“生機盎然、團圓興旺”;爆谷從裏到外,寓意“花開富貴”。

在過去,無論生活多麼艱難的窮人家,到了除夕夜,怎樣都要想辦法炸煎堆。正因爲如此,“年晚煎堆——人有我有”這句俗語就逐漸形成了。

論今:

在過去,“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的意思是別人有的,我不能沒有,如果沒有,想法子也要辦到。但隨着時代的發展,這句俗語的含義也逐漸含有消極成分,代表隨大流。

  “鼎湖上素——好齋”

通古:

鼎湖上素是肇慶鼎湖山養生宴(一共9道名菜)上的一道名菜,是肇慶特色齋菜的代表。民間盛傳,當年清代慈禧太后品嚐“鼎湖上素”後大喜,下旨把“鼎湖上素”歸入滿漢全席,成爲滿漢全席108道大菜中的一道名菜。

“上素”是高級素菜之意,“鼎湖上素”創於明朝永曆年間,選取上好的冬菇、草菇、蘑菇和雪耳,配上筍乾等,用鼎湖山的泉水烹製而成,色澤鮮豔,芳香撲鼻,吃起來甘香脆口、爽滑鮮甜。經過多年發展,“鼎湖上素”已從過去的一道齋菜,派生髮展出今天擁有160多種的齋菜系列。

市面上一些大酒樓中很多燒雞、燒鵝、燒豬、燒乳鴿、燒魚、叉燒、鮑魚海鮮等菜色,在齋宴的餐桌上應有盡有,製作非常精美,味道素而不淡,但所用原料是大豆、粉葛、野生菌、麪筋等,且用的都是植物油,低膽固醇、低脂肪。

論今:

過去用來形容上好的素菜,既然是齋菜、素食,自然就引申出“沒有油水”的含義了。

如今的含義爲單一、單調的事物,或者是沒有什麼油水可撈的生意、差事等。

  “春鯿秋鯉夏三黎”

通古:

過去嶺南水鄉水網密佈,漁民們深諳食魚之道,肇慶形成了“春鯿秋鯉夏三黎”的諺語。春天鯿魚肥美,正是最適合吃的時節。“鯿”古亦稱魴,共有長春鯿、三角魴、團頭魴三個品種,廣東魴俗名河鯿、海鯿、花鯿,爲珠江水系特有的經濟魚類。“春鯿秋鯉夏三黎”中的“鯿”就是廣東魴,目前基本只出現在德慶和鬱南兩縣交界的綠水社區以及上游的封開地區。

夏天,漁民們認爲,三黎魚正當季,最好吃。“三黎魚”就是鰣魚,是一種“出水就死”的深水洄游魚類,長期以來都只有靠捕獲野生的供應市場。肇慶目前已經人工養殖三黎魚並獲得成功。秋天鯉魚最肥最好吃。鯉魚,肇慶有文慶鯉、麥溪鯉等,都是著名的特產。

論今:

本意爲到了特定的季節,吃特定的魚。後來引申爲幹特定的事情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溫飽思詞”

將美好心願寄託於美食中

自古以來,關於嶺南美食的成語及俗語從來不在少數,從生食到熟食,從炊具到餐具,從正餐到小吃,從飛禽到走獸,從五穀雜糧到瓜果梨桃……都在嶺南地區的民間語言中留下了深刻印記,層層積澱後流傳至今。佛山民俗專家餘婉韶表示,民間語言的一大特點正是其豐富性,人們在日常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了一些道理,在民間推而廣之成爲語言習慣。餘婉韶表示,關於美食的成語及俗語中,往往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及盼望,因此包含了一些美好的祝願。同時,美食的運用,也爲成語及俗語的生動形象及趣味性增添了色彩。正因爲如此,這些來自民間的語言更受到民間的喜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