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範文 13篇

本文已影響 1.06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範文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範文 13篇

教學設計範文 篇1

本課屬於“設計 應用”領域。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美術技能,並積累了一定的生活體驗。針對該段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小組探究等活動,讓學生感受杯子的悠久歷史,分析杯子的結構及其造型、功能、材質,運用瞭解的知識與方法設計出既實用又美觀的杯子,體會杯子的設計要以人爲本,發現設計的美感,感受設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用品,熱愛生活。)通過欣賞古今的杯子精美設計,加深了對杯子的文化和歷史認識,結合學生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在學習的'主動性,瞭解設計與應用之間的關係,能對生活中常見的杯子進行功能、材質、造型、尺寸等方面的分析,並使學生能夠發現生活中很多物品在設計時要與使用相聯繫的,啓發學生從實用角度出發用設計的思路進行杯子的設計。

從實際課堂教學情況來看,課堂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在欣賞部分佔用的時間較多,從我這方面,在欣賞的過程中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欣賞時語言少,欣賞過程較爲枯燥,沒有激發起學生高漲的欣賞慾望。整個教學過程我的語言掌控能力較弱,沒有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較平淡。從學生作業來看,留給學生實踐的時間較少,學生的設計還不能在作品中完全表達出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教學有效果,教學有效益,教學有效率,教學有魅力。

教學設計範文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3、4自然段),完成作業本作業。

2.瞭解兵馬俑的陣容、神態。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4.用也許、似乎造句。

5.瞭解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用段意歸併法歸納主要內容。要做到語句簡潔、連貫。

2、用似乎、也許造句

教學難點:

1、用似乎、也許造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激情入境:

1.導入:在數千年文明中,有這樣的一個奇蹟,它是秦始皇兵馬俑。

2.讀課題,想讀出什麼感覺?

3.用自豪的,充滿驚歎的,歷數淪桑的感情,用自己的聲音,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找出重點:

1.想看看兵馬俑嗎?欣賞作者用妙筆爲我們鋪開的介紹兵馬俑的畫卷。

2.快速輕聲讀一讀課文,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兵馬俑的?

3.概括一下,寫了什麼?(板書:軍陣神態)

三、瞭解軍陣,讀出氣勢:

1.考慮一下,四人小組讀這段,可以根據角色怎樣分配任務

2.指名小組讀,爲什麼?(瞭解總分總結構)

3.分別讀前鋒,主體,側翼和後衛三句話,掌握精銳,強大,靈巧穩固的特點。

4.根據軍陣圖分別指出這三類軍士,並補充

5.能根據圖猜測一下當時他們是如何打仗的嗎?

6.是的,秦軍依靠這支軍隊獲得無數勝利,讀一讀作者如何盛情讚美軍陣的。

7.補充內,快速閱讀:

1)介紹了幾個俑坑?共有幾個秦俑?

2)兵馬俑分爲兵俑和馬俑,這段提到幾種兵俑?

8.總結,好一個威武雄壯的'兵馬俑。

四、揣摩神態,訓練句式:

1.導遊指引下,讀第四自然段。

2.這些兵俑共有的特點是?

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是什麼意思?

3.古代雕塑家將他們雕得像活的一樣,作者又用高明方法把它們寫活了,我們能把他們讀活嗎?

4.介紹了哪幾種,最喜歡哪個兵俑,劃一劃,讀好它。

1)老戰士:

A.老戰士給你什麼印象?哪兒看出來的?(說,讀,比結合)

B.面對這樣的老戰士,你由衷地感到一種敬佩,大家一起讀一讀

2)小戰士

A.喜歡小戰士哪點?解釋稚氣,讀出稚氣

B.誰願意做個年輕充滿朝氣的小戰士,願意讀的都站起來讀一讀

3)戰馬:

A.戰馬在做什麼?戰馬有什麼特點?(抓住豎耳瞪眼,膘肥體壯的特點)

B.沒讀過的都站起來讀一讀

5.這三句描寫的句子中,都有一個作用相當,意思相近的詞,你發現了嗎?

6.出示似乎可能也許,表示什麼?

7.用上猜測的方法,能使靜化爲動,死變成活,欣賞一個片斷描寫。

8.觀察,並寫句型

9.交流,彙報。

10.由兵馬俑的面相能聯想到性格,談吐,職業,這也是聯想的高境界了,要這知道這些兵俑只是一些陶土燒製出來的而已,如今我們眼前能這樣生動地展示出來,得歸功於技藝高超的匠人,和妙筆生花的作家了。

五、總結內容,再度激情:

1.最後,介紹一個秦陵的略圖。

2.我們能相信,當秦陵完全揭開神祕面紗的時候,必然會再次令世界震驚!

教學設計範文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創設情境,自主感悟,體會稱讚帶來的快樂,感悟稱讚的神奇力量。

3、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

【學習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難點】

體會稱讚帶來的快樂,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

【課前準備】

實物(蘋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欣賞“稱讚”語,導入“稱讚”。

導入:清晨,小刺蝟去森林裏採果子,孩子們,和小刺蝟一起去採果子,好嗎?(課件出示詞語)相機說出“稱讚”語。如:你的字音讀得多準啊!你的聲音真響亮!你讀得真熟練!你的聲音真好聽!……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有幾句話要送給你們(出示稱讚語)想想你們在什麼時候聽過這樣的話語。

(都有歎號;都是誇獎、表揚別人的話)對、這就是的稱讚板書並告訴學生:今天我們接着學習這篇課文,齊讀課題。回憶一下,課文中告訴我們誰稱讚誰了呢?板書

二、朗讀感受稱讚語的美

1、老師範讀讀課文,同學們找出小刺蝟與小獾互相稱讚的句子,用橫線劃出來.(學生聽劃說)

(句子出示:他對小獾說:“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小獾接過蘋果聞了聞,說:“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2、感受美(出示第一句)知道分別是誰對誰的稱讚。朗讀指導

(1)小刺蝟是怎麼稱讚小獾的?理解“能幹”你能幫小刺蝟說說小獾能幹在哪裏?(學生說)理解“一個比一個好”說明了什麼?(有進步)

詞型練習:像這樣的詞你還會說嗎?(幻燈出示)

誰來當小刺蝟來稱讚一下小獾。(指名讀)

(2)小獾又是怎樣稱讚小刺蝟的?

理解“聞了聞”師拿出蘋果讓生聞。你能演示一下“聞了聞”,(做深度聞的動作)怎麼樣?(很香)你呢?(香極了)

師:能用你的表情和朗讀來告訴大家你聞到的.蘋果是那麼的香。

指名讀再指名讀齊讀

詞型練習:出示(聞了聞)像這樣的詞你還能從課文中找到嗎?

句子出示:小刺蝟走到小獾身邊,拿起板凳仔細地看了看。

這樣的詞你還能說幾個嗎?(學生說)小刺蝟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發現了小獾的優點。讓我們一起仔細地觀察一下教室裏的所有同學,看看誰的表現我們應該稱讚。(學生說)

美讀:男同學當小獾,女同學當小刺蝟,老師讀其他部分。

我們合作讀再一次感受稱讚帶來的快樂與高興吧!(男女老師合作讀)

三、朗讀感受稱讚帶來的神奇力量

1、師:如此美麗,並讓人聽了特別快樂舒服的稱讚還有怎樣的神奇效果呢?我們來聽聽小獾和小刺蝟是怎樣說的?

句子出示:小獾拉着小刺蝟的手,說:“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收下吧。”

小刺蝟也高興極了,說:“謝謝你,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

泄氣是什麼意思?你有沒有過泄氣的時候?小獾在什麼情況下感到泄氣?

句子出示:小獾已經做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

粗糙是什麼意思?哪些東西也是很粗糙的?(學生說)看見這樣的小板凳,小獾自己又會怎樣想呢?(學生說)就在這時,誰送來了稱讚(再讀稱讚語)小獾聽了小刺蝟的稱讚又會怎樣想怎樣做呢?(學生說)那你說稱讚給他帶去的是什麼?(學生說)(板書:自信進步成功)小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爲什麼還稱讚他呢?

2、說話練習:

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比較)正因爲這樣,所以當小刺蝟再次見到小獾時,小獾會拉着小刺蝟的手說:(讀句子)

師:稱讚不僅像花兒一樣美麗,還像一根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棄做板凳的小獾重新燃起了信心。後來,小獾不僅努力做好了板凳,還學會了做椅子。這就是稱讚的力量。

3、朗讀感悟小獾對小刺蝟的稱讚。

師:那小獾的稱讚又給小刺蝟帶去了什麼?

句子出示:小刺蝟也高興極了,說:“謝謝你,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

理解:“疲勞”說說小刺蝟會有哪些疲勞?(學生想象說)

師:所有的勞累和疲倦都因小獾的一句(幻燈讀)而消除了。你說稱讚給小刺蝟帶去的是什麼?(學生說、板書:輕鬆喜悅)

師:我們再次合作感受稱讚帶來的輕鬆與喜悅。(合作讀)

四、積累語言,配音感受。

師:(指板書)稱讚帶給我們勇氣和自信,進步和成功。讓我們捧起課本一起去感受稱讚的神奇。(學生配音讀)

五、總結拓展,昇華情感。

1、稱讚是美好的,只有發自內心的稱讚,哪怕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想得到別人的稱讚嗎?要想得到別人的稱讚,首先得學會稱讚別人,想一想你想稱讚身邊的誰?被稱讚的學生站起來。(學生說)

2、師:稱讚是什麼(幻燈出示配樂小詩)

教學設計範文 篇4

教學要求:

1、能掌握日記的格式,並養成勤寫日記的好習慣。

2、能知道日記的內容比較廣泛。

3、能瞭解這則日記的內容及敘述順序。

4、能按要求寫一則簡單的.日記,特別要注意把事情經過寫清楚。

教學過程 :

一、讓學生弄清日記的格式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所學的日記的格式嗎?

2、指名學生回答。 c

3、我們不妨再看看例文的格式。

4、教師小結。

二、使學生明白寫日記的內容

1、觀察插圖,看看:圖上畫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誰?他在做什麼?

2、閱讀例文,想想:這則日記寫的是意見什麼事?

3、朗讀書上的分析部分,說說日記的內容包含哪些?

三、引導學生了解日記的選材

1、設疑:既然日記的內容十分廣泛,是不是不加選擇,件件事都要寫呢?

2、學生同桌討論,交換意見。

3、教師不忙下結論,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爲什麼寫吃桃子這件事?

4、師生交流,共同小結:選擇的材料要有意義,不應該胡亂編造。

5、學生討論交流。

四、引導學生掌握敘述的順序。

五、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1、教師講解一些中外作家勤寫日記的小故事。

2、師生共同談寫日記的好處。

3、號召學生養成勤寫日記的好習慣,讓學生談談今後將如何寫日記。

教學設計範文 篇5

一、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有一些熱情的小詞語已經等不及要見你們了,想不想認識他們?

1、[出示詞語](請三位,每人讀一排。——齊讀詞語。)

2、師:這三個淘氣的詞語想考考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敢)戴嵩、稱讚、購買。

師:好樣的!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畫家),你能用上這幾個詞來介紹一下這位大畫家嗎?誰能把三個詞都用上? 生說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位大畫家和一位牧童的故事。板書:畫家和牧童(“畫家”寫得大,“牧童”寫得小)。

師:齊讀課題,你發現了什麼?

師:你知道老師爲什麼把“畫家”二字寫得特別大,“牧童”二字寫得特別小呢?

生:畫家是大人,牧童是小孩

師:是呀,他們年齡不同。

生:畫家是非常有名的,而牧童只是個普通的放牛小孩。

師:他們身份不同。

生:、、、、、、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有道理,可就是這麼一位大名鼎鼎的畫家卻做了一回小牧童的學生,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請同學們輕輕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5自然段(生讀課文)

2、師:讀完了嗎?那讀出了哪段是寫戴嵩正在作畫?

[示句圖:戴嵩現場作畫圖]此時,戴嵩正在畫《鬥牛圖》,只見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看到這情景你想說什麼?

生:戴嵩真不愧是著名的畫家。

師:能你的這種感受送進去,讀!

生:戴嵩畫得好快呀!

師:我注意到了你把“一會兒”重讀了,你怎麼想到要把它重讀了?(生說)

生:戴嵩真厲害啊!

師:我聽出來了,戴嵩真是一位能幹、多才多藝的畫家啊!好,同學們,把你們的`感受送進去,一起讀!(齊讀)

3、師:!這幅《鬥牛圖》很快完成了,圍觀的人對這幅畫是(紛紛誇讚)。現場誰願意來誇誇它?[活動:扮圍觀的羣衆誇這幅畫]

[示句子:“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

師:這位商人,你來誇一誇

生:……

師:不錯。這位大商人,你請!

生:……(生邊讀邊豎起了大拇指

師:果真是絕妙之作啊!(邊說也邊豎起大拇指)現場有教書先生嗎?這位教書先生你來誇一誇吧!

[示句子:“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生:……

師:現場還有很多尊貴的客人,還有誰想對戴嵩的畫誇讚一番呢?

生:、、、

師:你對這畫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生: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師:你和教書先生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誰有特別一點的誇獎之詞嗎?這位你請!

生:畫得太妙了,畫得太妙了,不愧是著名的大畫家啊!

師:果然與衆不同!這位你來!

生:畫得太好了,簡直栩栩如生啊!

師:你有何高見?

生:這真是難得一見的佳作啊,畫得實在太像了!

師:這麼多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是課文說的“紛紛誇讚”。

教學設計範文 篇6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二冊第23頁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徵,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和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尹始,教師出示燈片:由若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童話式的圖形王國城門圖。然後教師談話:"小朋友,在這裏你能找出我們的老朋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

[評析:活潑的畫面,生動的語言,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興趣,既讓學生回顧了舊知,又喚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慾望。]

二、直觀導入,初步感知

教師拉開燈片的覆蓋片,顯示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並提出兩個問題,(1)老師給大家介紹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呢?有誰認識它們?(2)長方體、正方體跟我們的老朋友長方形、正方形相同嗎?爲什麼?

[評析:運用恰當的電教媒體,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直觀感知長方體、正方體與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從而將面和體區別開來,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新知識。並且,恰當的電教媒體,生動的問題情境,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

三、引導探究,理解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動手操作,直觀感知。

①教師依次出現兩個長方體(一般的和特殊的)。問:誰認識它?小朋友想不想對自己動手做一個長方體呢?

②教師指導學生用長方體展開圖自制長方體,讓學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長方體的特徵。

(2)小組研討,建立表象。學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長方體以後,教師適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在製作長方體過程中,你發現了長方體的什麼祕密?先小組討論,再請小組代表彙報發言。

(3)驗證認識,形成概念。

①當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長方體特徵後,教師播放電視錄相:一個長方體勻速轉動,清晰、布序地顯示長方體六個面,按着六個面一對一分解3排開。驗證學生的認識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②請小朋友一起有序地數出長方體的六個面。

[評析:心理學研究表明,新穎的、活動的、直觀形象的剌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形成優勢興奮竈,認識長方體這一學習環節中,教師正是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做一做中,感知長方體;在學生互相爭論、互相補充、互相啓發中建立長方體清晰的表象;再通過電視錄相驗證學生的'認識,促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這樣,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利學生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2.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模型,問:小朋友認識它嗎?正方體有什麼特徵呢?請朋友帶着這一個問題看電視錄相。

(2)觀看電視畫面,指名回答:正方體什麼特徵?

[評析: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的基礎上學習正方體就比較容易了。因此,這個環節直接採用看錄相,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優勢,讓學生在看一看、說一說的?活動中,歸納、表述正方體的特徵。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四、引導辨析,掌握本質

1.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2.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先小組合作學習,再請小組代表彙報小組合作學習結果。

3.小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評析: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之後,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你是怎樣來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習思考。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必須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進行搜索、歸納、整理,讓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學習方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五、巧設練習,拓展新知

1.數一數。如圖,

①圖A中有幾個小正方體?②至少補上幾個小正方體就可以成爲一個大正方體?(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電腦操作,圖A→B,添加部分閃爍。)

2.想一想。如圖:

(1)這些圖片中哪些可以做成一個長方體?哪些不能?爲什麼?

(2)折長方體比賽。

(3)用12個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有幾種擺法?(在實物投影儀上操作展示)

[評析:這三組練習的設計,層次分明,學生在數一數、想一想、擺一擺的練習中鞏固新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並且,恰當的電教媒體的應用,形象直觀,簡潔省時,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主動參與知識的構建過程。]

4.做一做。讓學生用橡皮泥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自由上臺展示作品,並介紹製作經驗。)

[評析:這一練習的設計,讓學生在做長方體或正方體中,複習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徵,瞭解長方體或正方體面與面之間的關係,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繫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創新意識。學生自由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介紹製作經驗將本課教學推向高潮,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情境中,完成本課的學習。這樣,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發展了個性。]

[總評:長方體、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初次接觸立體圖形。教學中,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但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心理特點,很好地貫徹了活動促發展的教學思想,爲學生創設了一種愉悅、和諧、自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做一做、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動中,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從而激發了創新意識,掌握了知識,發展了能力。]

教學設計範文 篇7

一、組織教學

導入:

1.在世界上有許多因美麗浪漫而著名的海灘,而這個海灘的聞名與世是因爲一首歌曲。這個海灘位於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有兩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海灘,其中一個是以意大利民間傳說中一位美麗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稱爲是美好幸福的象徵,這就是桑塔露琪亞。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現在正在桑塔露其亞海灘上漫步,你會哼出怎樣的旋律?請邊看美景邊想象(輕鬆、柔和、委婉、輕盈、浪漫等)

隨着大家美妙的歌聲我們來到海邊,不僅看到了浩瀚的大海,白色的沙灘,自由的海鷗,還聽到船伕們的歌唱呢!你聽

二、初步感受、學唱新歌

1、聆聽歌曲

你能聽到幾位船伕的歌唱呢?他們演唱時的表情是怎樣的?(男聲三重唱,前面抒情、後面激情)

爲什麼前面是抒情的,後面是激情的呢?(前面是描繪靜謐的.海灘夜景,後面是熱情洋溢的船伕)

歌曲和發聲曲有什麼相似之處?(都能讓人搖晃)爲什麼能讓人搖晃?(三拍子的節奏感,強弱弱)

2、船歌

這種三拍子的,給人以搖晃感覺的,情緒色彩大多開朗豪放熱情洋溢的音樂體裁就是意大利船歌。船歌這種體裁的產生髮展與威尼斯的遊覽船——貢都拉有關,出示貢都拉圖片並說明。(貢都拉的船身狹長,首尾均都翹起,適宜在水巷中航行。這種船體多漆成黑色,用單槳划船。船家都喜歡唱當地的民歌,歌曲節奏韻律與他划船的節奏韻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這種音樂體裁。)

3學唱第一段

⑴隨琴用mu輕聲哼唱旋律,找一找這一段有幾句?

⑵逐句演唱一、二句歌譜,句中最高音出現在什麼位置?相對比較強的音在什麼位置?(在句子中間)(其中強調漸強、漸弱、重音、弱符號)畫成旋律線是什麼形狀?學生唱教師畫(象波浪)你看了波浪線有什麼感覺?(起伏跌宕、聯貫、舒展)用這樣的感覺聯貫演唱第一、二句歌譜

⑶聽唱第三句歌譜,音樂的起伏和一、二句一樣嗎?(不一樣,更平緩)有學唱難點嗎?練習#4、4的音準,可以用手勢和波浪圖示訓練

⑷聽唱第四句歌譜,浪尖在哪裏?爲什麼?(前面弱後面出現重音)

⑸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譜

⑹女聲唱歌譜男聲唱lu,然後交換,男聲唱歌詞女聲唱lu,要能夠聽到對方聲部的聲音。

2、學唱第二樂段

⑴聽老師唱第二段,比較與第一段有什麼不同?(音高、音強)

爲什麼第二段音高了?怎樣才能唱上高音?(正確的用氣,激情的表情)

⑵起立演唱。這段唱的什麼?(船伕在熱情地招攬顧客)你能邊唱邊演嗎?背唱第二段歌詞

⑶輕聲唱歌譜,找一找樂句中最低音、相對弱音的位置,畫旋律線,是什麼形狀?學生畫(還是波浪,但方向相反)爲什麼還是波浪線?(還是聯貫,有起伏)

3、完整演唱

學生找演唱順序,設計演唱形式,試唱評選最佳方案

三、拓展賞析

1、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的帕瓦羅蒂就是意大利人,欣賞三大男高音演唱的《我的太陽》(視頻)

男高音的音色是怎樣的?演唱時表情如何?(高亢、嘹亮、透明、有穿透力,激情、沉醉)

2、《我的太陽》與《桑塔露琪亞》有什麼相似之處?從這兩首民歌中透出意大利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四、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演唱的兩首歌曲都是來自於一個有着悠久音樂文化歷史的美麗國家——意大利。其實在歐洲蘊藏着很深的民間音樂文化,他們等待着我們去了解,我們共同努力吧!

教學設計範文 篇8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必須要有介質。

2、從生活、自然現象的實例中引出物理問題,使學生覺得物理就中身邊,對物理有親近感。

3、培養使用手邊的學習或生活用具進行簡單物理實驗的習慣和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教學難點:

通過生活、自然現象的觀察,會提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聲音的世界

學生閱讀圖3-1~3-4,(或播放此類聲音),讓學生感覺聲音的世界。補充一例:大家知道嗎,有一種笑樹,風一吹,笑樹就能發出聲音?

原來笑樹果實的外殼上面有許多小孔,經風一吹,殼裏的籽撞擊殼壁發出聲音,就像人的笑聲。

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大家先來做個實驗:請每位同學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發聲的喉頭有什麼感覺?(正在發聲的喉頭在振動)

引導學生舉例:蜜蜂快速扇動翅膀引起空氣振動發出嗡嗡的響聲。

鳥鳴叫靠的是氣管和支氣管交界處鳴膜的振動。

青蛙鳴叫中靠氣囊的振動發聲的。

雄蟬鳴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層薄薄的發音膜,當發音肌收縮時,引起發音膜振動,這些振動通過共鳴室的.放大,最後發出非常響亮的聲音來。

總結:由觀察和實驗證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各種樂器在演奏時都是通過相應部位振動而發聲的。

三、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提問:發聲體並不是直接貼着耳朵,爲什麼我們能聽到聲音?

演示實驗“聲音的傳播”,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聲音逐漸減小,最後消失)。說明:空氣可以傳聲,真空不能傳聲。

學生觀察圖3-11,另外,同學們在游泳時,潛入水中,也能聽到許多的聲音。說明:水可以傳聲。

學生小實驗3-12:說明:木頭可以傳聲。

總結:空氣、水、木頭都可以傳聲,真空不能傳聲,可見傳播聲音需要介質,傳聲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

學生閱讀圖3-13(人耳的結構):振動物體產生的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以波的形式傳播。聲波引起鼓膜的振動,然後通過聽覺神經傳到大腦,這樣我們便聽見的聲音。

對照表(聲音在常見物質裏的傳播速度),分析:聲音在不同物質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速度是

V固>V液>V氣

在1標準大氣壓下,15C的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340/s。

四、回聲

學生閱讀信息窗——“天壇迴音壁”,介紹,如果要聽到回聲,時間間隔至少要0.1秒。

回聲可加強原聲,或測量距離。

五、本節小結,作業:1,2題。

六、板書設計

第三章 聲的世界

第一節 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成傳播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

七、教學後記

教學設計範文 篇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春天,瞭解春天的特點,積累詞彙,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口語交際過程中,學會按順序觀察圖畫,學習用恰當優美的語言、古詩、歌聲、舞蹈等表現春天的美;

3、通過口語交際中的交流、評價,讓學生在增強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學會傾聽,豐富自己的見聞和感受。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學會“有序、完整、生動”的說話;難點——讓學生學會如何把話說得生動。課前準備:

蒐集春天美景圖片、歌曲、視頻;畫一副《春天的圖畫》;教學生課中操和歌曲;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美景播放,賞春天;

1、同學們,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姑娘邁着輕盈的腳步,把春天的氣息帶到了人間。春天到底在哪裏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找春天”。板書課題:找春天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組“春天的圖畫”。課件出示:賞春天(播放課件美文解說)

一株嫩芽蘊育着新的生命,拂堤楊柳,搖曳着春的生機;百花盛開,有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黃的.油菜花,把大地裝扮得五彩斑斕;

百鳥爭鳴,時而在花間飛舞,時而在枝頭棲息,好一個鳥語花香的春天;

泉水叮咚,春水潺潺,把我們帶入瞭如夢如幻的境界;草長鶯飛,春光明媚,大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2、看了這一組圖畫,你最想說什麼?板書:美愛

二、結合生活,找春天;

1、是啊,這麼美的春天其實在不經意間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老師昨天佈置了一個作業,讓你們找找身邊的春天,那身邊的春天到底藏在哪呢?誰找到了,給大家說一說?學生自由回答

課件出示:找春天:我在___________找到了春天,我發現_____________。

2、我發現班裏有一些同學不僅用眼睛找到了春天,還用靈巧的雙手畫出了春天,誰來說一說你的畫?

(1)指名上臺拿着畫說

(2)同桌互相交流各自的畫三、觀察圖畫,說春天;

1、同學們畫的春天真漂亮,老師也畫了一副《春天的圖畫》,大家觀察圖,來說一說這美麗的春天吧!——

2、課件出示:說春天,指導看圖說話(

1)指導學生說好開頭的第一句話。

你從圖上看是什麼季節?我們看圖說話時一般第一句話要說出時間,那麼第一句話該怎樣說?(板書)春天來了!

(2)指導學生逐一說好每一種景物。

a、從圖上看,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太陽、白雲、燕子柳枝、桃花、花草河水、鴨子、小魚b、學生說到哪一處景物,就引導學生把句子說完整、說生動。

範句如下:

太陽:太陽公公眯眯笑,把溫暖的陽光灑向大地。溫暖的陽光照着大地。

春天的太陽那麼暖,那麼亮。

陽光溫柔地對着每個人微笑。

白雲:藍藍的天上飄着幾朵白雲。

燕子: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一邊飛一邊歌唱:“春天來啦!”

燕子高興地在天空中飛來飛去。

柳枝:柳枝綠了、抽出了像眉毛一樣的細芽、睜開了春天的眼睛。

柳枝隨風擺動,跳起了優美的舞蹈。

那嫩綠的枝條像綠色的綢帶從樹上垂掛下來,在微風中飄來蕩去。

柳條迎着暖風輕輕擺動。

桃花:花朵站在枝頭上踮起腳尖急着找,花,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粉紅的桃花像怕羞似的,一朵挨着一朵,密密開放着,散發着誘人的清香。

桃花紅了臉。

小草:小草從地下鑽出來,睜大好奇的眼睛,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小草迎着春風,在陽光中快樂地生長。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草兒醒來,換上了綠衣裳。

小草睡了一個冬天,悄悄地把頭伸出了地面。

河水:河裏的冰雪融化了,小河水唱着歡樂的歌向前奔去。鴨子:一隻鴨子在河裏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魚:河水清澈見底,幾條小魚在河裏盡情地嬉戲。

(3)指導說一句結束的話。

圖上的景物都說完了,最後該怎樣說?春天是一幅多彩的畫!

春天真美呀!我愛萬紫千紅的春天!板書:春天真美啊,我們愛春天!

春天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我愛美麗的春天!課中操:《小鳥小鳥》

——過渡:春天太美了,連小鳥也飛來欣賞春天的美麗,讓我們一起像小鳥一樣邊舞邊唱,自由飛翔。

(4)、總結規律:

從老師的板書中,我們發現了什麼?板書:空中地上河裏

(5)、總結方法:

看圖說話時,一定要按照從“天—地—河”從高到低,從遠到近的順序(課件出示:有序);每一句話說完整,要有開頭和結尾,使一段話也完整(課件出示:完整);用擬人、比喻的方法把景物寫生動,(課件出示:生動)。——(課件出示:看圖說話的方法)

3、分三大組(空中地上河裏)以四人一小組的形式練習說話。

4、每組選代表發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可評價,補充)四、擂臺競賽,贊春天;

春天真的很美,我們學過許多描寫春天的成語和詩歌,下面我們就來分男女生來個擂臺競賽,好不好!第一回合:成語擂臺(課件出示)第二回合:詩歌擂臺(課件出示)

三、總結回顧,唱春天。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一首無言的詩,一曲悠揚的歌,一個講不完的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賞春天——找春天——說春天——贊春天,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唱春天——課件出示:唱春天

學生跟隨《春天在哪裏》的mtv,唱春天。下課。

教學設計範文 篇10

整個設計通過了軟件和硬件上的調試。我想這對於自己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次設計中遇到了很多實際性的問題,在實際設計中才發現,書本上理論性的東西與在實際運用中的還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有些問題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斷地更正以前的錯誤思維。一切問題必須要靠自己一點一滴的解決,而在解決的過程當中你會發現自己在飛速的提升。對於教材管理系統,其程序是比較簡單的,主要是解決程序設計中的問題,而程序設計是一個很靈活的東西,它反映了你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它纔是一個設計的靈魂所在。因此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用在程序上面的。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鑑書本上的,但怎樣銜接各個子程序纔是關鍵的問題所在,這需要對系統的結構很熟悉。因此可以說系統的設計是軟件和硬件的結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雖然感覺理論上已經掌握,但在運用到實踐的過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經過一番努力才得以解決。

這也激發了我今後努力學習的興趣,我想這將對我以後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其次,這次課程設計讓我充分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協作才能保證整個項目的有條不絮。另外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當我們碰到不明白的問題時,指導老師總是耐心的講解,給我們的設計以極大的幫助,使我們獲益匪淺。因此非常感謝老師的教導。通過這次設計,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瞭解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學會了堅持、耐心和努力,這將爲自己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樣。我覺得作爲一名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這次課程設計是很有意義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時所學的東西應用到實際中。雖然自己對於這門課懂的並不多,很多基礎的東西都還沒有很好的掌握,覺得很難,也沒有很有效的辦法通過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這一個多禮拜的“學習”,在小組同學的幫助和講解下,漸漸對這門課逐漸產生了些許的興趣,自己開始主動學習並逐步從基礎慢慢開始弄懂它。

我認爲這個收穫應該說是相當大的。一開始我們從參考書上找來了課題,但是畢竟是參考書,做到後來發現很多程序都是不完整的,這讓我們傷透了腦筋。看着別的小組都弄得有模有樣了,可是我們連一個課題都還沒有定好。好不容易又找到了課題,可是結果還是很不盡人意。程序接線什麼的都弄好了,調試也沒有問題,可是就是無法達到預期想要的結果。參考書畢竟只是一個參考,設計這種東西最後還是要靠自己動腦筋。然後我們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從平時做的實驗、老師上課的舉例、書本上的知識以及老師的輔導和其他同學的幫助下終於完成了。應該說這是通過我們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和動腦完成的,雖然內容並不是很複雜,但是我們覺得設計的過程相當重要,學到了很多,收穫了很多。我覺得課程設計反映的是一個從理論到實際應用的過程,但是更遠一點可以聯繫到以後畢業之後從學校轉到踏上社會的一個過程。小組人員的配合、相處,以及自身的動腦和努力,都是以後工作中需要的。

所以我認爲這次的課程設計意義很深,和其他4位同學的共同學習、配合、努力的過程也很愉快,另外還要感謝老師的耐心輔導。

教學設計範文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藉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教學準備

1、生字和詞語卡片。

2、掛圖。狼和小羊的圖片。

3、幻燈片。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貼狼圖)認識它嗎?認識生字“狼”,讀一讀。它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貼羊圖)誰能告訴老師,羊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一隻兇惡的狼和一隻溫順的小羊碰到一塊兒會發生什麼事呢?(板書:和)結果怎樣?這個故事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習了這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學習課文

1、課件演示,範讀全文

要求學生認真聽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初步熟悉課文的內容。說說你在看錄像和聽老師範讀課文的基礎上,懂得了什麼?

2、自讀課文,標出小節號,目視雙行,讀誰字音。碰到不理解的詞句畫上記號。

3、出示生字詞。

弄髒吃驚溫和倒流經常爭辯撲去親愛

可憐壞蛋找碴兒背地裏氣沖沖罵

你覺得哪些詞語難讀,或容易讀錯,提醒大家。

指名讀,跟讀,齊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

4、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不好讀?

5、指名分段讀。注意不讀破句。

6讓學生簡單說說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一課(學生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現在我來考考大家,看你們會認了沒有,讀準了沒有。

二、精讀課文。

1、師範讀,生思考:想想狼到底想幹什麼?(範讀課文,讀出角色的不同性格)

學生交流。(狼想吃掉小羊)(出示狼和小羊的圖片)

2、學習二、三自然段。

師:狼想吃小羊,想到什麼程度呢?找出課文中的話讀一讀。(指名讀)

師:我發現你把“狼很想吃小羊”的“很”讀得重,爲什麼這麼讀啊?狼這麼想吃小羊,心裏會想些什麼?狼心裏是這樣想的,他的外表是什麼樣呢?(課件演示)狼是個專做壞事、非常殘忍的傢伙,他打算怎樣吃掉小羊?他對小羊說了什麼?自己讀讀第二、三自然段。

生自讀。

師:狼對小羊說了些什麼,小羊是怎樣反駁他的?誰來讀讀。(課件出示句子)

師:狼說這話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指導看課件)你能再讀一讀嗎?

誰還想來讀?

師:小羊能把狼喝的水弄髒嗎?爲什麼?(出示句子)指名讀。

師:(出示反問句)師讀。小羊會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呢?這是反問句,它的意思就是說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出示陳述句)齊讀。用反問句比用一般敘述句更有力量,這裏更加強調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小羊不會把水弄髒的理由是什麼呢?

指名讀。

畫簡筆畫,理解“上游、下游、倒流”。

師: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羊絕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可狼偏說羊弄髒了水,這就是書上說的……(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3、學習四、五自然段

師:狼第一次找碴兒被羊駁倒了,他甘心嗎?他的態度變得怎麼樣了?他又找了什麼理由,對小羊說了什麼?小羊又是怎樣反駁的?

同桌互讀,一人扮演狼,一人扮演羊讀。

(出示句子)分組讀。

師:讀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嗎?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文中說“就算這樣吧”說明狼承認小羊說得有道理,這樣是怎樣啊?狼第二次說去年小羊經常在背地裏說他的`壞話,而去年小羊還沒出生,狼這樣指責小羊,這叫什麼?

(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4、學習第六自然段

齊讀第六自然段。

師:狼兩次找碴兒都被小羊用事實駁了回去,這一次狼又找了什麼理由?

師:誣賴小羊不面,狼在毫無事實根據的情況下硬說罵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這又叫什麼?

(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師:現在誰來說說“找碴兒”是什麼意思?

師:對,找碴兒就是爲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挑別人的毛病,甚至是毫無根據地找藉口,跟別人吵。

質疑。“爭辯”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不想再爭辯了?

指導看圖。狼的兇相。指導朗讀。

5、分角色朗讀。先指名讀,再男女生讀。

6、體會寓意。(出示課件)

三、拓展延伸。

狼撲向小羊,小羊有什麼反應?小羊被狼吃了嗎?小組討論。

指名反饋。

板書

教後反思:

“找碴兒”這個詞雖不是生字,但課文就是圍繞狼的三次“找碴兒”來敘述的,因此讓學生如何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是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時,我參考教參中片斷教學,覺得挺好,便原原本本地按裏頭的設計去教學。可實際上是課近尾聲時,還有同學質疑什麼叫“找碴兒”。我百思不得其解,按教參裏環環相扣,直指重點的教學設計,學生應該會理解。問題出在哪兒呢?經展青教師的點撥,恍然大悟。原來,“找碴兒”這個詞對北方的孩子來說並不陌生,他們口語中就常用到,教參中的設計適合他們。而對於我們南方的孩子卻陌生得很。如果在教學狼第一次找碴兒時,只要多追問一句:“找碴兒就是我們常說的‘找藉口’”並在後面教學時多提幾次,學生自然就明白了。就像隔了一層窗紙,只要教師輕輕一點,就通了。還是經驗惹的禍,也許教學時太注重教案了,死板地按照原先設計好的教案去上課。平時常說聯繫學生的實際編寫教案,好教案只能參考不能照搬,如何去實施呢?還得細細體會啊!

教學設計範文 篇12

《馬踏飛燕》的教學重點是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和第三段(第四自然段)。其教學設計如下:

一、指導看圖,培養觀察能力。

1. 設置疑難。看圖前提出問題:(1)這是一匹什麼樣的馬?(2)馬怎樣踏飛燕?(3)作者爲什麼要這樣構思?

2. 初步解疑。看圖時教給方法:(1)整體觀察馬的外形特點。按馬的身軀、體形、鬃毛、四蹄、頭、尾、口的順序看,使學生認識這是一匹奔跑中的駿馬,能給人以姿態優美、栩栩如生的感覺。(2)重點觀察馬的腿、蹄的姿勢。按馬的右前腿、左後腿、右後蹄的順序看,使學生認識這是一匹右後蹄踏在一隻飛燕上正在快速奔跑的駿馬。

3. 口述圖意。看圖後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圖意。

二、圖文對照,發展思維能力。

1. 朗讀課文。自讀課文第二段,想想哪些描述與圖意相吻合?

2. 勾畫詞語。畫出“勻稱”“堅韌”“構思奇妙”“匠心獨運”等詞語,並結合圖文和詞典自己理解意思。

3. 尋找答案。出示看圖前提出的第三個問題,先讓學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兩個疑問句,再將其變換爲陳述句,然後用關聯詞語“爲了……”造句。

4. 深層理解。提出問題:(1)“構思奇妙”怎樣解釋?(2)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構思奇妙”?使學生弄清楚,一是通過馬的右前腿和左後腿的動作,充分表現馬快速奔跑;二是通過“連飛燕都來不及躲閃”的描述,把“快”具體化;三是通過馬踏飛燕而“飛燕竟安然無恙”來襯托奔之神奇。

5. 展開想象。讓一學生帶着喜愛和讚揚的感情朗讀第三段,其他同學邊聽邊看圖想象這匹馬是怎樣四蹄離地、風馳電掣般地飛奔,激發其發出“不愧是一件藝術珍品”的讚歎。

6. 歸納段意。

三、實物演示,理解科學原理。

1. 解決難題。教學第三段,爲幫助學生理解“重心”“支撐點”等詞語,可用木製或紙製的小馬活動模型,仿照課文的寫法作表演。

2. 課堂作業。(1)用關聯詞語“不僅……而且……”口頭造句,不能與課文原句重複。(2)齊讀本段。

四、欣賞圖文,提高審美能力。

1. 朗讀課文。播放第二、三段配樂朗讀的課文錄音或聲形並茂的錄像,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欣賞物美、文美。

2. 現場講解。請一名學生登臺當講解員,按第二、三段的描述,向全班同學介紹這一珍貴的藝術品。

教學設計範文 篇13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

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並初步掌握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

2、過程與方法:

在課堂上感受生動的人物描寫,並在過程中掌握生動的人物描寫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形式讓學生感受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並初步掌握其方法

教學難點:

將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寫作訓練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面對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有的剛正耿直;有的能言善辯;有的樂觀豁達;有的多愁善感。生活中的事更是千奇百怪:有的令人刻骨銘心;有的令人匪夷莫測;有的令人歡呼雀躍。面對如此美麗的生活,我們該如何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們形象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以觸動人們的心靈,喚起人們的情感,昭示人生的真諦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寫作中的一種重要方法——生動的人物描寫。

二、感受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

1、看大屏幕中的一段人物描寫,體會其好在何處?表現了人物什麼樣的思想性格?

2、看一些人物描寫,說說其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好處?

三、總結生動的人物描寫的方法

1、抓住人物特徵

2、細節描寫突出

3、善用修辭方法

4、人物描寫的目的: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四、通過兩段人物描寫的'對比,再次體會生動的人物描寫的魅力

1、我的同桌有什麼樣的思想性格呢?文摘2是怎樣體現出來的?

明確:性格開朗、大膽,對工作認真負責。

通過人物自己的語言行動等體現出來。

2 、進一步明確描寫的內涵。

五、課堂練筆

1、看錄像《英俊少年》片斷,初步感受人物思想性格。

人物描寫的目的是爲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那麼,在這個片斷中,你覺得這個孩子有什麼樣的思想性格?

愛父親,開朗、懂事,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通過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等表現出來。

2、再看一遍錄像,邊看邊觀察,記錄人物的動作、表情等,看完後進行口頭人物描寫訓練。

3、在口頭作文的基礎上,再看一遍錄像,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將錄像中的人物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來。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動的人物描寫。錄像的內容是可以重複播放的,而我們每天面對的生活則是瞬息萬變的,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培養自己觀察生活的習慣,歷練敏銳的洞察力,善於捕捉生活中每一個瞬間的美。還要有極強的用語言文字描繪生活的能力。希望今天這節課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給大家以啓發。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用生動的人物描寫把我們的生活描繪的更生動,更豐富多彩。

七、佈置作業

描寫班裏的一位同學,運用今天所學方法,使人物形象具體生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