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七年級試題

七年級語文上課內文言文各課複習要點

本文已影響 3.34W人 
七年級語文上課內文言文各課複習要點
以下是本站學習網爲您推薦的七年級語文上課內文言文各課複習要點,希望本篇文章對您學習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上課內文言文各課複習要點
一、重點詞語解釋
餘憶童稚時 餘 :我 童稚 :童年
能張目對日 張目:睜開眼睛
對日:直視太陽
明察秋毫 秋毫:比喻極細小的事物
見藐小之物 之:的
必細察其紋理 細:仔細。察,觀察 其:它的
故時有物外之情 故 ;所以
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私:私下 擬:比 於:在
則或千或百 則:就 或:有時
昂首觀之
昂:擡。 首:頭。之:它,代蚊子
項爲之強 項:頸,脖頸。爲:因爲 之:代詞這(指觀蚊) 強:通“僵”,僵硬。
有留蚊於素帳中
於:在 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徐噴以煙 徐:慢慢地。以:用
使之衝煙而飛鳴 之:它們
作青雲白鶴觀 作:當做 觀:景象,景觀
果如鶴唳雲端 果:果然。 唳:鳥鳴
爲之怡然稱快 爲 :因爲 之:這(指戲蚊)怡然:愉快的樣子
蹲其身,使與臺齊 其:自己的
以從草爲林 以:把 爲:當着
凹者爲壑 壑:山溝,山谷
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觀之,興正濃 興:興趣
蓋一癩蛤蟆 蓋:原來(是)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 爲:被
餘年幼,方出神 方:正
鞭數十,驅之別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驅:趕
二、一詞多義歸納
①之:見藐小之物/故時有物外之趣 助詞,的
昂首觀之/使之衝煙而飛鳴 代詞,它們;代夏蚊
項爲之強 這, 代詞, 代“昂首觀之”這件事
爲之怡然稱快 代詞,代“果如鶴唳雲端”
觀之,興正濃 代詞,代“二蟲鬥草間”
驅之別院 它,代詞, 代癩蝦蟆
心之所向 舒緩語氣,不譯
②爲:爲之怡然稱快/項爲之強(因爲)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被)
以叢草爲林/以蟲蟻爲獸/以土礫凸者爲丘/凹者爲壑(當作)
③以:徐噴以煙(用)
以叢草爲林/以蟲蚊爲獸/以土礫凸者爲丘(把)
④觀: 作青雲白鶴觀(景象)
昂首觀之(看)
⑤而: 使之衝煙而飛鳴/拔山倒樹而來(表修飾)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表承接)
三、常見重點問題簡答
1.《童趣》選自《浮生六記》,作者是清代文學家沈復。本文依次寫了①觀蚊戲蚊 ②神遊“山林” ③鞭逐蝦蟆 三件事,全文緊緊圍繞一個“趣”字,揭示了兒童神奇美妙的內心世界。其中 “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是本文畫龍點睛之語,而這需要通過 聯想和想象 的心理過程才能實現的。文章所記閒情之趣有多種,有想象之趣,比如:“私擬作羣鶴舞空”等句; 有細察之趣,比如:“定神細視,以叢草爲林”等句;有童稚之趣,比如:“神定,捉蝦蟆……別院”。
2、文章開篇用“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答:①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 ②點明文章的主旨
3、“餘時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麼?
答:見藐小之物必察其紋理。
4、作者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麼?是怎樣產生
的?
“物外之趣”指的是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這種“物外之趣”是藉助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5、學習本文,你認爲作者是什麼樣的人?你認爲怎樣能成爲一個有情趣的人?
作者是一個活潑可愛、天真無邪、有情趣的人。
①要熱愛生活、熱愛自然②要善於觀察事物③要富於聯想和想象能力, 才能成爲一個有情趣的人。
6、“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運用了什麼修辭?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比喻、誇張; 表現了小孩子天真爛漫的情趣,和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
在結構上與上文相照應,爲下文作鋪墊。
7、找出本文中出現的常見的成語並解釋:
⑴明察秋毫: 比喻爲人非常精明,任何小問題都看得很清楚。
⑵怡然自得: 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⑶龐然大物: 形容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⑷夏蚊成雷: 形容夏天成羣的蚊子的叫聲跟雷聲一樣。
8、“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裏指癩蛤蟆是否恰當,爲什麼?
答:恰當。這時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實物已經被放大千倍萬倍,與蚊蟲相比,癩蛤蟆自然成了“龐然大物”。它的突然到來,自然就被形容爲“拔山倒樹而來”了。
論語》十則 複習要點
一、重點詞語解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時:時常 習:複習 “說”同“悅”,愉快
有朋自遠方來 朋:志同道合的朋友 自:從
人不知而不慍 知:瞭解 慍:生氣,發怒
不亦君子乎 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爲人謀而不忠乎 爲:替 謀:辦事 忠:盡心竭力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交:交往 信: 誠實,真誠
傳不習乎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習: 複習
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 知新:新的理解和體會
可以爲師矣 可:可以 以:憑藉 爲:做,當
學而不思則罔 罔:迷惑。
思而不學則殆 殆:有害
誨汝知之乎 誨:教導 女:同“汝”,你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爲: 是
是知也 是:這 知:同“智”,智慧,聰明
見賢思齊焉 思:想,想要 齊:看齊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省:反省
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讀書人 弘毅:剛強,勇毅
仁以爲己任 仁:實現仁 以:把 爲:作爲
死而後已 已:停止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然:這 凋:凋謝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可以:能夠 行:奉行
其恕乎 其:大概,也許 恕:恕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欲:想要的 勿:不要 施:施加
二、一詞多義歸納
1、而:
①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表 順 承
②人不知而不慍,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錶轉折,但是,卻
③ 任重而道遠 表 並列:
④ 拔山倒樹而來 表 修飾
2、焉:
① 見賢思齊焉 語氣助詞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兼詞“於之”,在其中
3、其:
① 其恕乎 大概,也許 表猜測
② 擇其善者而從之 蹲其身
代詞,他們的 、其中的、 自己的
4、之:
①知之爲知之 代詞:它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詞:它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代詞:它
②故時有物外之趣 的
③心之所向,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主謂間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無意義
5、爲:
①爲人謀而不忠乎 替
②可以爲師矣 做,當
③仁以爲己任 當作
三、常見重點問題簡答
1、《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爲“四書”。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自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爲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被尊爲“聖人”。在我國曆史上,他是第一個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2、《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係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生活中表示既善於從正面學習,也善於從反面借鑑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也是與“取長補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表示。
5、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6、當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爲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7、喜迎來客,《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調也。”這句話說明一個人要經得起環境考驗。
9、《論語》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遠”,“重”表現在“仁以爲己任”,“遠”表現在“死而後已”。
10、《兩小兒辯日》中,孔子面對小兒的爭辯“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會用《論語》中的哪句話作答?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1、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由此你能聯想到孔子的哪句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你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觀點?
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13、寫出本課出現的至今還用的成語。
①溫故知新 ②任重道遠 ③死而後已 ④見賢思齊、
⑤不亦樂乎 ⑥三人行,必有我師 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山市》複習要點
一、重點詞語解釋
邑八景之一也 邑:縣
然數 年恆 不一見。 然:但 數:幾 恆:常常
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 同人:朋友 飲:喝酒
高插青冥 青冥:青天,天空
相顧驚疑 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念近中無此禪院。 念:想到 近中:近處
無何, 見宮殿數十所, 無何:不久
碧瓦飛甍 甍:屋檐 飛甍:翹起的屋檐
始悟爲山市。始:才 悟:明白 爲:是
未幾,高垣睥睨
未幾:不久 高垣:高牆 睥睨:矮牆
連亙六七裏 連亙:連綿不斷
居然城郭矣。 居然:竟然
歷歷在目 : 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 莽莽:廣大
城市依稀而已 依稀:隱隱約約 而已:罷了
既而風定天清 既而:不久
一切烏有 烏:同“無”,沒有
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惟:只 危:高 霄漢:雲霄與天河
樓五架, 窗扉皆洞開; 窗扉:窗戶 洞開:大開
樓愈高,則明漸少。 愈:越
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裁:同“才”,僅
又其上,則黯然縹緲 : 昏暗得看不分明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形容來往匆匆
或憑或立 或:有的(人) 憑:靠着 立:站立着
不一狀 : 形狀各不相同
逾時,樓漸低 逾時:過了一會兒
又漸如常樓 常 :平常 ,尋常
又漸如高舍 舍:平房
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遂不可見 遂:於是,就
又聞有早行者 者:……的人
見山上人煙市肆 肆:店鋪 市肆:集市
與世無別 別:區別
故又名“鬼市”雲。 故 :所以 名:叫
二、常見重點問題簡答
1、《山市》選自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文學家。郭沫若的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找出表示這一順序的詞語。
時間順序 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3、文中山市蜃景的變化可分爲幾個階段?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①形成階段:孤塔、宮殿的出現; ②發展階段:城市的出現; ③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消失。
4、“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有何作用?
答:運用了排比、誇張的修辭,表現了山市的繁榮景象。
5、爲什麼蒲松齡時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書”?
當時的人們不能對“山市”這種自然現象作出正確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學的說法來解釋
6、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
子虛烏有、歷歷在目、直衝霄漢、風定天清
7、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山市的特點
奇異、奇妙、神祕、瑰麗、變化多端
《世說新語》兩則複習要點
一、重點詞語解釋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內集:家庭聚會
與兒女講論文義 兒女:子侄們 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俄而雪驟 俄而:不久 驟:急速
公欣然曰 欣然:高興的樣子
撒鹽空中差可擬 擬:比,比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比不上
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約定
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去:離開。 乃:才
尊君在不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不:通“否”
待君久不至 君:您
相委而去 委:捨棄
君與家君期日中 家君:在別人面前稱自己的父親
下車引之 引:拉
元方入門不顧 顧:回頭看
二、常見重點問題簡答
1、《詠雪》與《陳太丘與友期》都選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由南朝人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2、《詠雪》中爲什麼“公大笑樂”?對於兩個比喻,作者更欣賞哪一個?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公大笑樂”是因爲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他爲孩子們的聰明智慧感到欣慰、快樂。
作者並沒有直接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讚賞道韞的才氣。
3、元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從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麼啓發?
陳元方是一個聰敏,懂禮的孩子。
沒有失禮: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無禮在先,批評對方“無信”“無禮”,維護父親尊嚴,令人欽佩,對於年僅七歲的孩子我們不能求全責備。
啓發:做人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複習要點
一、 重點詞語解釋
智子疑鄰 智:以……爲聰明
宋有富人 宋:宋國
天雨牆壞 雨:下雨 壞:毀壞
不築 築:修補
其鄰人之父亦云 父:老頭 亦云:也這樣說
暮而果大亡其財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丟失
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馬無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人皆吊之 吊:慰問
此何遽不爲福乎
遽:就 何遽:爲什麼就,怎麼就。 爲:是。
居數月 居:過,經過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將:帶領
墮而折其髀 髀:大腿
胡人大入塞 大:大規模
丁壯者引弦而戰 引:拉
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此獨以跛之故 以:憑藉 跛:瘸腿 故:緣故
父子相保 保:保全
二、常見重點問題簡答
1、《智子疑鄰》選自《韓非子》,作者韓非子,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2、《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該書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劉安等人編著。
3、《智子疑鄰》的寓意是什麼?
凡事要尊重事實,不能憑主觀感情去判斷是非,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4、《塞翁失馬》的寓意是什麼?
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人們看問題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