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57W人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1

教學前,覺得兩首古詩沒什麼好教的,本打算一課時教完。等到走進課堂,才發現一首詩可以教的內容很多,於是就整整花了一課時教《尋隱者不遇》。

這首詩的意思不難理解,課前,我佈置預習作業:理解詩句的意思。課上一檢測,學生十分準確地說出了“言”“深”“不知處”等詞的意思,每句詩的意思也說得很清楚。

在此基礎上,我重點站在“鑑賞”的角度,引領學生深入學習:

1.通過了解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課上,讓學生講講詩中的故事,逐步完善故事內容(完成補充習題三),從而明確“一問一答,藏問於答”的獨特形式。

2.引導學生思考,詩人主要寫誰?通過比較“詩人、童子、隱者”,學生明確了歌詠的對象是隱者。原來書寫的對象竟然隱藏在看似平淡的一問一答之中,體現出構思的精妙。

3.進一步思考:隱者有什麼特點?從字裏行間推敲推敲。學生抓住“雲深不知處”“言師採藥去”概括出“學問高深、神祕莫測、飄忽不定”的特點。教師接着從“隱者”這個社會現象談起(聯繫學生熟悉的“陶淵明”等人物故事),瞭解隱者的性格特徵。

4.從課題入手,思考:詩人爲什麼要“尋隱者”?從而領悟詩人對隱者的崇敬、仰慕之情。“尋隱者不遇”有一絲遺憾,但更多的是對隱者的讚譽,通過“不遇”之行,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更深了。練習朗讀、背誦。

5.拓展閱讀《補充習題》四中宋朝詩人魏野的《尋隱者不遇》,這首詩與書上的詩互爲補充,可以幫助學生想象賈島一路上的所見,爲課後編寫這個故事服務。

總結這堂課的經驗教訓:深入挖掘教學內容,拓展同類同題詩歌,讓教學內容更豐富。

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2

1、 因爲上個星期我重點讓學生進行學習行爲的規範,並沒有開始文本教學。所以在本星期的教學中,孩子基本上已經有意思地讓自己做端正,讓自己的行爲規範一些。

2、 “草”一課的學習對於孩子們而言是非常簡單的。很多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古詩的內容,但對於小草的生命力頑強這一點,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和領悟,以至於在最後讓學生表揚一下小草時並不是很順利。而後一首古詩,我把重點放在對境色的描述上,在加上文章的故事結構性比較強,而且文章結構比較清晰,再加上課堂上我讓孩子讀得比較多,特別是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所以在課後學生基本上都能在朗讀上帶上一定的感情,而且在板書的幫助上大部分學生已經能把整首古詩讀誦。

3、 在學校裏孩子的學習行爲已經比較規範了,但是到了中午休息時間,以及放學回家以後情況就不是很好。因爲學生的書寫作業表現出他們非常地不認真,寫字時比較隨意,他們會邊吃東西,邊說話基至還有玩耍,這樣學生的字寫得比較潦草。所以在本星期的日子裏,我應該注重引導讓學生認真寫作業。

教學反思:

《草》是一首詠物詩,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這裏有一句千古流傳的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教學中讓學生重點記憶,進行口頭填空,詩歌接龍等形式讓學生記住這句話,並且要求會讀會寫。同時重點學習這首詩歌中的一對反義詞,枯榮,理解字義。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學本課時,利用書中提供的圖片,讓學生進入到這樣一個春光燦爛的世界中,體會兒童的那種情趣和作者的細心觀察。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情景,體感情”,“知詩人,解詩題”,先了解詩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人,重新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詩歌的題目,理解詩歌說的到底是一件什麼事。

“抓字眼,明詩意”抓住關鍵的字眼,未,走,菜花等詞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明白詩歌的含義。“想情景,體感情”,對於最後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就需要這樣的方法,來讓學生體會意境。古詩琅琅上口,學生多數比較感興趣,我感覺效果很不錯。

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3

上完這節課後,心理感覺很輕鬆,爲什麼呢?我始終認爲,詩是不能翻譯的,只能理解.所以我一改以前的古詩教學法,注重引導學生自己理解,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體會其思想感情。由於這一課是孩子們上學以來第一次學習古詩,在古詩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備課時,我選取了光盤中的小短片,使孩子從詩中走到情景中去感受詩中的情景。這一設計的應中對於孩子的確很有效果,不過在畢老師提點下我也覺得如果能把這一環節提前至課的開始,讓孩子從實際的情景走進詩中去,效果也許會更好。

我覺得我這節課在詩的朗讀和節拍、重音的教學上比較到位。引導學生初步瞭解了讀古詩時要讀出詩的韻味和感覺。在識字教學上我是讓學生通過在詩中認、在詞中識、單個字記憶的方法,注重了孩子的識記規律和與生字的反覆見面,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在指導書寫上,我想由於我的過於面面俱到使這節課的書寫環節效率不高,重點不夠突出,這一點是我本節課的一個遺憾,也是我需要改進和加強的地方,畢老師提出的按照字型結構分類指導的方法,使我茅塞頓開,我覺得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很值得我去實踐和應用。

在指導書寫中,我想我還要規範自己的語言,因爲只有這樣才能規範孩子們的語言。

以上是我的一點想法,我想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反覆實踐一些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才能使學生在語言發展、知識積累、能力的培養上更加多元化。

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4

這次學的古詩《草》和《宿新市徐公店》都是描寫春天的詩,其中《草》學生已經都會背誦了,我把古詩的教學重點放在《宿新市徐公店》這首充滿童趣的古詩時。

上課開始,我先給學生講了個有趣的故事:“春天來了,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清晨,一個住在鄉村的孩子剛剛起牀,推開家門,就看見一隻黃色的蝴蝶在院中翩翩起舞。孩子被吸引住了,想趁着蝴蝶落在一朵鮮豔的太陽花上休息的時候抓住它。可是再怎麼輕手輕腳,那隻機靈的蝴蝶還是一拍翅膀飛走了,沿着鄉間的小路,直飛進黃澄澄的油菜花中。孩子追啊跑啊,但茫茫如海的油菜花叢裏,哪裏還能發現蝴蝶的蹤跡?大家想,這時,這個小男孩的心情會怎樣?”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他一定很生氣。”有的說:“他氣壞了。”有的說:“他大哭起來,因爲油菜花是黃色的,蝴蝶也是黃色的,他找不着了。”我故意擺出一副神祕的樣子,對他們的答案均無情地給予否定,順勢說:“請看圖,這個孩子發現蝴蝶突然不見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很開心,很興奮。這是爲什麼呢?”學生們一頭霧水,一個勁兒地搖頭。我連忙再趁熱打鐵:“大家認真讀讀古詩,再好好欣賞插圖,就明白了。老師也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們能告訴我嗎?”學生開始認真讀古詩,看插圖。纔不過幾分鐘,一隻只可愛的小手就已高高舉起,爭着發表自己的看法。

學生對這首詩有了很大的樂趣,於是我讓他們進行古詩改文,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說得挺不錯,最後讓他們寫寫,既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對於詩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5

第一課時《山行》

隨堂反思:

很多問題都是老師代勞了,今後要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查字典的習慣還沒養成,平時應多讓學生查字典。

掛圖應該用起來,老師的講解還不夠巧妙,缺少靈動的語言。學生的朗讀指導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該加強。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爲下節課古詩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雖已達到,但還要進一步提升。

反思小結:

1、教會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一、解題。二、瞭解作者以及創作作背景,引發感悟。三、自學古詩,整體感知。四、品讀詩句,進入詩境。五賞讀詩句,深悟詩情。六、合作探究延伸拓展。

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我想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只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對於他們以後學習是大有益處的。

2、由淺入深,讓學生在學習古詩過程中螺旋上升,感悟能力得以加強。

3、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節奏,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韻味,只有在老師的巧妙引導下才能有所體現。

4、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高度的統一。在課堂上應儘量凸顯。

第二課時《楓橋夜泊》

隨堂反思:

每天進步一點點,教學內容根據本班的特點應降低難度。

課前的預習習慣沒有,也不會預習,要安排時間專門講。還是查字典的問題,好多學生根本沒有帶字典上學的習慣。甚至有些學生根本不會查字典。江楓漁火對愁眠此處學生感受全無,不能理解,可能老師講解上有問題,學生聽不懂。語言、語言還是語言,師生的語言只有在平時練就。整節課只爲一位學生上課,其他學生是看客。教學目標基本達成。課前預習的時候忘記了讓學生蒐集一些寫景的古詩,學習的古詩的興趣還要慢慢培養。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首詩的意思,對於本班學生來說難度不小。整堂課目標還應明確點,抓點不要太多,集中一點進行訓練,效果達到即可。

反思小結:

1、老師沒有很好的進行情境創設,導致對學生沒引導好,關鍵還是課前的準備還是不夠充分,應通多媒體課件創設氛圍,等以後條件好了應重新上一遍。

2、上節課,雖然總結了自學方法,但是教的太生硬,學生根本沒有接受,也不能領悟,讓學生自學困難太大了,沒有根據自己班上實際的情況進行調整,今後,還應該實際一點,靈活一點。

3、學生精彩的朗讀幾乎沒有,談不上讀出韻味,可能指導古詩誦讀還不得法。朗讀訓練任重而道遠。

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6

展示古詩:朱熹所作的《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註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遊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閒:平常、輕易。“等閒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爲這是一首遊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

“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爲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爲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於寓哲理於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各位老師可以作爲參考使用。

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7

古詩詞的教學一直用這樣的模式:誦讀詩歌——理解字詞句的意思——感悟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課前佈置學生預習了,孩子們的預習也準備得十分充分,課堂交流的時候,也很熱烈,詩歌的節奏,詩歌中字詞的意思,對詩句的理解,同學們都是通過自主學習或課堂討論習得的,課堂上我只點撥了幾處難以理解的地方,如《望洞庭》中的“鏡未磨”、“白銀盤”、“青螺”;《峨眉山月歌》中的“半輪秋”、“流”、“君”、“下”。從課堂效果看學生的理解是比較到位的,但疑惑的是做習題的時候孩子們有些一知半解,特別是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出現了兩種情況:一是自己不能組織連貫通順的語言說清詩句的意思。

二是題目的形式一變,就無從下筆。如《補充習題》上有一道題出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後問:讀着這個詩句,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學生就不懂得變通,很僵硬地把詩句的意思寫了上去。現在細細想來,課堂上學生的精彩表現得益於他們購買的參考書籍,而並沒有真正內化爲自己的語言,這是在以後的課堂上要特別關注的一點。

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8

課文包括兩首有關春天的古詩:《春雨》、《春曉》。據我瞭解,幾乎全班的學生都能熟練背誦《春曉》。然而,古詩的學習,僅僅做到熟練地背誦那是不夠的。《語文課程標準》這樣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所以,學習古詩,教師應帶領學生從感性認識走向理性認識,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詩歌中去。

讀詩題,我們就感受到了無限盎然的春意。如何讓學生流露出對春雨及春天的喜愛之情呢?張若田先生說:“閱讀教學,一是“讀”,二是“讀”,三還是“讀”,古詩詞的教學更應以讀爲本。”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以學生讀書爲本。初讀古詩時,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做到讀準字音,讀順詩句,把全詩讀正確流利。在初讀全詩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字、詞,藉助插圖引領學生逐句誦讀領會。讀第一首可抓住“好”、“知”、“當……乃……”、“潤”、“潛”、“細”、“無”等字提醒學生注意;讀第二首抓住“不覺”、“處處”、“啼鳥”、“多少”等詞語讓學生讀好。

本以爲二年級的孩子想象一定十分有趣,可是說話練習中發現許多孩子思維定勢了。可能是設計的練習框住了他們的思路了吧。

關於古詩兩首教學反思9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着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 一 課 時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願意把你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同學們背誦的這些古詩,有的描寫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等,而今天我們學的這兩首古詩卻取材於民間神話傳說。

3.板書課題,理解乞巧。

a.認讀乞,組詞:乞求、乞丐等。

b.聯繫課後資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讀正確、讀流利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認讀、組詞,與宵區別。(留給學生自己發現,爲《語文園地八》中的我的發現留下伏筆)

4.嘗試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再讀感悟,品味詩意

1.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合作,根據課後資料袋和牛郎織女的故事來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吟誦詩句。

  練說促背,趣味識記

1.教師激趣:一個節日中蘊含着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一首詩又取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瞭解了神話故事,又學習了這首古詩,收穫一定不少,現在我們分成兩組,進行一個比賽,一組看掛圖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一組配樂背誦古詩,看誰故事講得好,古詩背得棒。□教學設計

2.小組練習。

3.進行比賽。

  識字寫字

1.自主識字,仔細觀察怎樣寫好字。

2.教師範寫乞、霄,學生練寫。

  拓展閱讀

閱讀《寒食》《元日》《清明》等以節日爲題的古詩。

  第 二 課 時

  複習導入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學生講關於嫦娥的故事。

  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疑。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悟詩。

a.可理解字詞來理解詩句。

b.聯繫收集的資料和同步閱讀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來理解。

c.可小組合作,也可獨立自悟。

4.有感情朗讀詩。

a.生練讀。

b.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背詩比賽

1.練習背誦。

2.組內比賽。

3.各組隨機抽查比賽。

  識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教師範寫屏。

  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了這個夢想。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見到廣寒宮、嫦娥,見到環形山等等,又會演繹出怎樣的富有現代特徵的神話故事呢?請用廣寒宮、嫦娥、神舟5號飛船、運動會等詞語編寫一個想象故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