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古詩《明妃曲二首》賞析

本文已影響 2.88W人 

明妃曲二首其一

古詩《明妃曲二首》賞析

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着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在很多人意識中,似乎是畫師毛延壽害了王昭君,這又是怎麼來的呢?原來這段故事來自於葛洪的《西京雜記》,它是一本小說,與《後漢書》相比,它裏面突然出現了一個畫師毛延壽。說“漢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獨王牆不肯,遂不得見”。

王昭君的故事自晉代石崇作《王昭君》樂府後,吟詠其事者,代不乏人。有的悲其遠嫁,有的責怪畫師,有的寫昭君在胡地的寂寞,有的寫昭君的漢宮之思,種種立意不一而足。王安石這首《明妃曲》別是一種立意。詩中的重心在於書寫失意的怨恨。王昭君美冠後宮,但不被召幸。更有甚者,她被作爲宮中不喜歡、不需要的女子而遠嫁異族。紅顏薄命豈不怨嗟?而在封建社會中失意的女子又豈止是遠嫁的昭君?咫尺之間不也還有漢陳皇后的悲劇?但同情美人的失意還只是此詩的表層意思,更深層次的看,應當說作者是借了王昭君的故事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詩人在寫作此詩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萬言書,主張變法。但仁宗已是暮年,無意進取,對王安石的倡議置而不論。所以此詩的真正的用意是“託前代以自鳴所不平”。士不遇,這是古代詩歌中一個傳統的主題,北宋由於黨爭激烈,不少知識分子都遭到反覆貶斥,感士不遇,就因此成了知識分子的普遍情緒。王安石此詩只所以能震動當時文壇,引起巨大的反響,就因爲它能言人之所欲言,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這是一首七古,全詩按情節可以分爲四個層次。

第一次是起首四句,寫明妃離宮時的形象。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略去了許多身鎖後宮的辛酸歲月,剪取明妃失意離宮的關鍵情節,鬢髮散亂傷心落淚尚如此動人,使元帝激動不已,這是用反襯的方法寫明妃的美麗。

第二層“歸來卻怪”四句,寫漢元帝問罪畫師和作者對此的評論。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這是側面的寫法,從元帝平生所見反襯明妃的.美。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這是作者的議論,他強調任務的風采是難於通過繪畫來表現的。即譏諷了漢元帝的案圖召幸的好色與愚笨,也強調了王昭君的精神風采之美。表現了作者對明妃失意的同情和對於元帝昏庸的諷刺。

第三層“一去心知”四句,寫明妃思漢情緒。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着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第四層“家人萬里”四句寫家人對昭君的慰藉。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附其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杆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他爲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繫起來,強調文學的重要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