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職場勵志

我用微信請假回來就被開除了

本文已影響 3.7W人 

說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真的絲毫不誇張。

我用微信請假回來就被開除了

正因爲微信和人們的生活聯繫越來越緊密,每個人身上的問題也越來越容易通過微信被不斷放大,你是什麼脾氣,教養如何,做人如何,時間一久,別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近日,大理某員工在微信上和領導請假,但是領導一直未回,於是她自作主張的開始了自己的任性之旅,飛向了遠方,她按照自己的出行計劃旅遊5天后纔回到單位。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供職單位以其未經單位批准連續曠工5個工作日,嚴重違反了勞動紀律及工作制度爲由,決定解除與她簽訂的勞動合同。

最後,該員工不服,認爲自己已經和領導說過了,並且自己辦簽證的時候,公司還爲其出示過《在職證明》,於是一紙訴狀將公司告上法庭!

做了≠做好

自以爲是的代價就是自食其果

最後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項規定,認爲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合理合法,理由如下:

①《在職證明》只是公司提供的材料,並不能作爲請假的工具

②微信聊天記錄並不能證明領導是否同意請假,所以無效

③公司有權對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的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自以爲是的代價只能是自食其果,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這樣的情況:

“我和他說了啊”

“他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啊”

“這件事我已經做過了啊”

……

但是“你說了≠人家懂了”、“人家沒說≠默許了”,”知道≠做到,做到≠做好”,現實和想象之間,表達和理解之間往往隔着十萬八千里。

曾經有一位HR向我們抱怨說:老闆每天都讓我做這做那,做好了他總是不滿意,煩都煩死了,該怎麼辦啊?

我反問:老闆爲什麼會讓你反覆去做同一件事呢?你在第一次執行時是不是哪裏沒有做好呢?老闆是不是因爲對之前的執行結果不滿意,所以要你再做一次呢?

每天看似忙碌不停的你,在工作中執行任務時,是否也只是滿足於“做”,卻忽略了做的“結果”?

雖然,“做完”和“做好”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質是不同的。前者執行了但卻不到位,只是走過場或者是純粹地應付了事;而後者不但執行了,而且到位了,它代表着對自我目標負責、對上級組織負責,對公司利益負責。

少一些“我以爲的”,多一些“是這樣嗎”,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懂得的行事法則,也是減少誤解的不二法門。事前多確認,才能事後不徒勞。

職場是講究規則的地方

蔑視規則就會遭到懲罰

發微信跟領導請假,沒等領導同意就走人,這不是給領導請假,這顯然是給領導發通知啊。

你請五天的假,你就給領導發個信息,連個電話都不打,請示一下都不會,最後需要領導包容你,孩子,我看你家裏是有礦吧?

作爲HR我們都知道,請假申請,審批,簽字,一套流程都要走完才能走人的,而像事件中的主人公這般如此隨意的請假,眼裏顯然是沒有規則的,開過車的人最有感悟,規則就是用來保護你自己和他人的,如果你踐踏規則,最後受傷的肯定是你自己。

遇到紅綠燈,怎麼纔是最安全的呢?那肯定是所有人遵守規則。想要交通順暢,那該怎麼辦呢?那肯定就是每個人遵守交規,不隨意變道,不走應急車道,不亂摁喇叭,這一點誰都知道。

再舉個例子:就是排隊,就比如排隊上車這件事,人人都排隊,速度就快;誰都不排隊去擠,恐怕誰都上不去。

所以說,規則是爲了保障大多數人的自由,適當約束個體的自由,個體自由不能以損害集體自由爲代價。

每家企業都有一套規章流程,每家企業也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如果在你眼裏這些規章流程可能有點麻煩,這也不意味着你就可以不守這些規矩。

你的情緒

就是你的風水

對於廣大的HR來說,在職場中,像這樣不請假就走人的任性員工,我們也沒少見,比如:

  女朋友生氣了,馬上出公司打車去安慰女朋友。

  工作乾的不爽,就指着領導的鼻子和老闆對着罵。

  剛來公司一天,因爲看身邊的同事不順眼就不幹了。

  想要探索詩和遠方,說離職就離職,啥手續不辦就走人。

隨性生活和工作是你選擇的權力,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往往會因此斷送了自己的一生。甚至有的人,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自我情緒的疏解和控制,已然成爲了一門大衆必修課,可很多人尚且沒有及格。因爲當下的生活挫敗或是一時的情緒,做出蠢事,一失足成千古恨……這樣的故事,我們聽過太多,既心疼又無奈。

你的每一次衝動的行爲都是在爲未來埋下一顆定時炸彈,因爲你的情緒化不僅會限制自己的發展,更會影響團隊的協作和默契。

懂得控制情緒,不僅是自我修養的體現,更是爲人處世之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都與外界的人和事密切聯繫着,身上都肩負着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在個人情緒面前,總有一些人,以大局爲重,選擇隱忍和包容。

想要開始成長,就要暫停任性。而任性當下,就是消費未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