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道德演講稿集錦九篇

本文已影響 3.3W人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衆,使聽衆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道德演講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演講稿集錦九篇

道德演講稿 篇1

科學家不僅僅是科學工作者,也是實實在在的社會成員。因此,他們中間經常有人也表現出貪婪的慾望,和對權力極端的追求。科學不等於聖潔。科學家不等於道德高尚。這樣的教訓古今都有。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當代西方科學家爲企業做的廣告,結果卻常常讓我們失望。在公元前5XX年,古希臘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學派的弟子(hippasus)發現無理數,卻被老師處死。

歷史的教訓在於給人類以教益。科學完全走出政治強權的陰影,完全走出李森科之流的陰影,這在今天仍然是人類的一項艱鉅的任務。控制論的創立者諾伯特·維納的話提供了這一事件的反思:“科學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只在人們具有信仰自由的時候才能繁榮起來。基於外界的命令而被迫去遵從的信仰並不是什麼信仰,基於這種假信仰而建立起來的社會必然會由於癱瘓而導致滅亡,因爲在這樣的社會裏,科學沒有健康生長的基礎。”

事實上,科學的存在和發展中一個永恆的問題是標準與創新的矛盾。一方面,科學知識的出現必然形成相關的評判正誤的標準,另一方面,科學知識出現的過程就是對原有標準突破的過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標準的限制或壓制。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刻地反思兩種科學的悲劇:一種是推行錯誤的標準所導致的後果;另一種是肆意創新所帶來的人道主義災難。聶文濤面向基層醫院適宜技術培訓講演中說:人類推行糖尿病“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標準(john rollo標準),到重新執行“高碳水化合物”標準(如北京協和醫院標準),這期間無數患者因爲錯誤的糖尿病飲食治療進一步喪失了健康。醫學界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該講演引發的強烈震動,正在於他提出了一個深刻的科學倫理問題。

斯蒂芬·茨威格在《異端的權利》原文中的兩段話:“(卡斯特里奧與加爾文)在這場戰爭中,存在着一個範圍大得多並且是永恆的生死攸關的問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確定自由和權力間的界標。因爲,如果缺乏權力,自由就會退化爲放縱,混亂隨之發生;另一方面,除非濟以自由,權力就會成爲暴政。”這兩段話隱藏着這樣的意思:

(1)應該給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證明自己的權利,或者說一切反對異端見解的人必須提供證據;

(2)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都需要證明自己的正確,而無需在此之前抱怨社會的不理解。

(3)所謂科學發展的意義,正在於改變人類原有的認識。因此,選擇錯誤是一種權利,否則就沒有科學探索的合理性。

道德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你們好,我是三(2)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道德之時時暖人心》。

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隱藏在人們的心底,散發出它那迷人的清香。

道德是一種愛心,當別人在需要幫助時,給予最真誠的幫助。

突如其來五。一二大地震,2:28分,這2:28,厄運降臨,頃刻間,8級大地震向四川飛奔而來,房屋轟然倒塌,路面更是被撕得四分五裂……滿目所見,一片片瓦礫,一個個廢墟,一幕幕,慘不忍睹。許多幼小的孩子在這場大災難中失去了自己的父母,許多丈夫失去了妻子,許多妻子失去了丈夫……更多的家庭流離失所。

災難的無情,人間卻是有情。看到電視上,一支支救援隊伍,一個個捐款箱排起長龍,一位位捐款的人們爲了捐款有的甚至排上好幾個小時的隊,一個個醫護人員精心照顧自己的病人,自己卻幾夜沒閤眼……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總有這麼一種愛心叫道德,道德時時暖人心田……

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

有一次,我到超市買東西,結賬時,計算機出現了問題,食品的價格沒有出現在小票上,只需我付牙膏的2。8元錢,我毫不猶豫地對服務員提了出來,收取了我的食品的費用。走出超市,我異常興奮,道德竟是這般美好的感覺。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道德演講稿 篇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說:“借條就在我心裏,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纔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纔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爲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人們對道德規範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着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爲規範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爲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爲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爲“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儘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儘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道德演講稿 篇4

科學家不僅僅是科學工作者,也是實實在在的社會成員。因此,他們中間經常有人也表現出貪婪的慾望,和對權力極端的追求。科學不等於聖潔。科學家不等於道德高尚。這樣的教訓古今都有。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當代西方科學家爲企業做的廣告,結果卻常常讓我們失望。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臘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學派的弟子(Hippasus)發現無理數,卻被老師處死。

歷史的教訓在於給人類以教益。科學完全走出政治強權的陰影,完全走出李森科之流的陰影,這在今天仍然是人類的一項艱鉅的任務。控制論的創立者諾伯特·維納的話提供了這一事件的反思:“科學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只在人們具有信仰自由的時候才能繁榮起來。基於外界的命令而被迫去遵從的信仰並不是什麼信仰,基於這種假信仰而建立起來的社會必然會由於癱瘓而導致滅亡,因爲在這樣的社會裏,科學沒有健康生長的基礎。”

事實上,科學的存在和發展中一個永恆的問題是標準與創新的矛盾。一方面,科學知識的出現必然形成相關的評判正誤的標準,另一方面,科學知識出現的過程就是對原有標準突破的過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標準的限制或壓制。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刻地反思兩種科學的悲劇:一種是推行錯誤的標準所導致的後果;另一種是肆意創新所帶來的人道主義災難。聶文濤面向基層醫院適宜技術培訓講演中說:人類推行糖尿病“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標準(John rollo標準),到重新執行“高碳水化合物”標準(如北京協和醫院標準),這期間無數患者因爲錯誤的糖尿病飲食治療進一步喪失了健康。醫學界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該講演引發的強烈震動,正在於他提出了一個深刻的科學倫理問題。

斯蒂芬·茨威格在《異端的權利》原文中的兩段話:“(卡斯特里奧與加爾文)在這場戰爭中,存在着一個範圍大得多並且是永恆的生死攸關的問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確定自由和權力間的界標。因爲,如果缺乏權力,自由就會退化爲放縱,混亂隨之發生;另一方面,除非濟以自由,權力就會成爲暴政。”這兩段話隱藏着這樣的意思:(1)應該給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證明自己的權利,或者說一切反對異端見解的人必須提供證據;(2)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都需要證明自己的正確,而無需在此之前抱怨社會的不理解。(3)所謂科學發展的意義,正在於改變人類原有的認識。因此,選擇錯誤是一種權利,否則就沒有科學探索的合理性。

道德演講稿 篇5

道德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明燈,照亮每個絢麗的人生;道德是民族振興的一把鑰匙,打開通往成功與輝煌的大門;道德是懸於天宇的一片虹,引領全社會奮進的方向。品味道德,才能點燃希望之燈;堅守道德,才能照亮前行之路;弘揚道德,才能通往燦爛明天。

沒有哪個人的心底不珍藏着道德,卻有許多人不明白,道德是什麼,怎樣纔算道德,如何才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首先要擁有一片孝心。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給予我們關愛,給予我們幸福。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加油吶喊;在我們失落的時光裏,輕聲安慰;在我們成功的彼岸,歡呼喝彩。古語有言“百善孝爲先。”我們豈能做不孝子孫?

孟佩傑十二年如一日地侍奉養母;張蕾用全部精力照料失明的父親;畢淑敏雖無比繁忙卻依舊陪母親一起面對病魔,讓母親安詳地走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因爲孝心,他們用數年的時光,演繹出一篇篇感謝至深的孝的華章;因爲孝心,他們的事蹟照亮了人間的感恩之路,溫暖了我們向善的心靈。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起碼要做到誠實守信。誠信是立人之本,交友之道,齊家之術,平天下之道。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不講誠信便無精神的立錐之所。

曾子信守諾言殺豬教子;韓信不忘對漂母之諾而以黃金千兩贈之;楊震不受黃金而達到不自欺的慎獨之境;王秀珍雖遭遇鋪面拆遷仍不忘誠信待客,堅持數月等待爲每一位手持購物券的顧客兌換雞蛋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演繹了一首首誠信之歌,告訴人們:“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誠”。只有所有的人都能誠實做人,誠信做事,我們的世界才能點燃希望之燈,邁向大同與和諧。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根本是捨己爲人,樂於奉獻。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誰都可能陷入絕境。當別人需要援助時,爲何不張開自己的雙手,奉獻自己的力量?

道德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戰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信守承諾,恪守職業道德”。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名消防軍人,你是否永遠堅守着自己的崗位……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和人們的職業緊密聯繫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爲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英國作家約翰生曾說:“職業能彩飾一個人的品性。”這句名言,道出了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愛崗敬業、恪盡職守。一份工作,一個崗位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同時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須。而愛崗敬業正是人生意義的砝碼,是人生歡樂、幸福之所在,也是對待職業、對待工作應有的態度。 愛崗敬業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境界。任何人都有追求榮譽的天性,都希望最大限度的實現自我價值。而要把這種理想變成現實,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在平凡崗位上的愛崗敬業。而作爲消防軍人,要在這個崗位上要做到愛崗敬業,必須堅決擁護黨的政策,正確領會黨的新要求和指導原則,要提高學習能力,增強自身素質;提高工作能力,增強爲人民服務的本領;提高自律能力,維護部隊的紀律形象。

爲人民服務,恪守我們的職業道德,是每一名消防軍人深刻認識的工作本質和根本任務。我們日常的消防工作就是在平凡中度過的,也許我們在工作中多一份責任就多了一層保障、多一點敬業就少了很多的隱患。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不但要有過硬的技能,而且要有忠於職守、常備不懈、熱愛集體、團結協作、英勇善戰的消防職業道德。

我記得我讀過一本書,叫《致加西亞的信》,裏面有這麼幾句話:

如果你爲一個人工作,以上帝的名義:爲他幹!

讓我把這段話加以修改:

如果你爲消防事業工作,用你的青春與激情:爲他幹! 讓我們用恪守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去踐行爲人民服務這一消防軍人永恆的承諾,爲消防事業的未來奉獻我們的青春吧!

道德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四年級×班的陳××,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牽手美德”。

中國有着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我們的祖先也以文明著稱於世,在世界文明的長河裏,我們是現代文明的使者。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作爲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不僅要有這種品德意識,更重要的是要付之於行動上面。

“謙讓”這個詞對我們既陌生又熟悉。孔融是中國古代一個傑出的人物,小時候聰明好學,不僅才思敏捷,而且懂得尊老愛幼,父母非常喜愛他。有一天,父親買了一些梨,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下來,成了我們學習的榜樣。

四月的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去思源廣場的`圖書館借書,那天的天氣特別熱,太陽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可不遠處星星點點的紅領巾,卻閃動在思源廣場的每個角落。走近才發現,這原來是廣安區希望小學的同學們正在爲本校一位患白血病的同學募捐。她們身穿校服,手捧募捐箱,向過路的行人講述患病同學的不幸,她們對捐款的好心人不停的行着隊禮、鞠着弓,一遍又一遍。只見她們顧不上喝水,也無暇顧及太陽在她們稚嫩的臉上留下通紅的印記,此時的她們想得最多的是,多一份募捐就能讓身邊的同學多一份生存的希望。剎那間,我發現美德就是通過這種平凡而細小的事傳播,不由自主地我也加入了她們,廣場上閃動的紅領巾將小愛化大愛,將愛心接力、傳遞……

還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從市場買了好多大包小包的食品正準備進樓道大門時,忽然的一擡頭看見一位老奶奶正準備出門,媽媽示意我將門推開不動,讓老奶奶先出去。在老奶奶與我擦肩的那一剎那,她對我微笑了。雖然只是嘴角微微揚起,但我的心好像被陽光照耀般的溫暖。是啊,那麼一個小小的動作,就把我與老奶奶的距離拉近了一大步。這讓我想到,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做那麼一個小小的動作,即使是不認識的人也會對你微笑,這是多麼值得讓人高興的事情啊。

古人言“小而不爲,老來何爲?”,作爲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應當是傳播美德的先鋒,文明禮儀的標兵,我相信如果人人都能講文明,有禮貌,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謝謝大家!

道德演講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裏的窗;道德是一扇窗,透過流動着美好的光;道德是一道光,孕育沉浸在純潔中的心田。

道德源自於我們的內心,有了道德感,你做出的事情自然就不會錯。做好事,不是爲了得到誰的表揚,得到怎樣的榮譽。真正的道德,發自內心,你對社會,對每個人的愛,就是一份珍貴的道德。

當你在公交車上,看到老人站着,你忍心嗎?當你在校園裏,看到地上有垃圾,你會撿起來嗎?當你看到路旁的自行車倒了,你會去把它們扶起來嗎?或許你有這個心,可是很多人會怕,怕別人誤會垃圾是自己扔的,自行車是自己弄倒的,怕別人說自己是故意做給大家看的。其實,我認爲:不用顧慮大家對你做好事的看法,只要自己知道自己的目的就行了,只要自己知道道德在我們心中就行了。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爲規範,是獲得別人尊敬和信任的一個標準。有些人以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你用心去做了,就很簡單,因爲道德有時是一種愛心。

20xx年雅安發生強烈的地震,使許多同胞流離失所、飢寒交迫。面對無情的災害,揪動着共和國的每一根神經!“災難無情人有情”,解放軍向災區挺進,醫療隊向災區挺進,志願者向災區挺進!支撐他們冒險挺進的就是那一顆顆滾燙的愛心。全國人民都向災區人民伸出了援助的手紛紛捐款,獻出了自己的一片愛心。我也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毫不猶豫地將平時積攢下來的零花錢捐了出去。這不正是“愛心流淌的高尚道德”嗎?

道德有時是一種感恩。

我要給大家講一個這樣的小故事:某學校舉辦了一個親子游戲活動。活動中,先給媽媽們蒙上雙眼,看他們能不能在一排孩子中摸到自己孩子的手,結果所有的媽媽全都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當遊戲進行到下一個環節——讓孩子們蒙上自己的眼睛去摸尋媽媽的手時,卻沒有一個孩子能摸到媽媽的手。所有的媽媽都哭了,像孩子一樣哭得那樣傷心、委屈。因爲她們爲孩子付出那麼多,卻得不到愛的共鳴。

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現在的孩子怎麼啦?學會感恩以成爲培養道德之心之首要。鮮花感恩雨露,因爲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爲長空讓它飛翔。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因爲父母給了我們溫馨的避風港;我們要學會感恩老師,因爲老師教育我們用知識和修養去書寫青春的篇章;我們要學會感恩社會,因爲社會讓我們發揮所長、神采飛揚!

道德,有時是一種習慣。

只要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就會成爲有道德的人。我們學校三年級的付瑜婷和劉思彤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自入學以來長期照顧因病行動不便的汪思然同學,無論是颳風下雨,她們總是無怨無悔,把照顧汪思然當做了一種習慣,當做了一種責任,也深深地感動了汪思然的父母。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養成好習慣還有很多,比如我們都會看見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熱茶,爲學習困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把被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只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爲有道德的好少年。

道德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道德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道德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來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來彌補。”是啊,道德代表的是一個人的修養,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社會繁榮的基石。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明天,肩負着祖國的未來,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道德的種子在我們心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同學們!願我們都做個有道德的人吧!

道德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十分感謝組織對我的培養,把省直機關“道德模範”這樣崇高的榮譽授給我。在我心裏,這個榮譽更是一種鞭策和動力,讓我時常提醒自己要更加努力工作,更加關愛別人,在未來的歲月中以更嚴格的要求做好本職工作,以更熱忱的態度對待生活。

今天,我報告的題目是《有你相助,此道不孤》,向大家介紹我的工作經歷和一些想法,同時,也藉此機會,請大家關注像殘疾兒童這樣的弱勢羣體,關注殘疾人保障工作,關注慈善事業。

我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將20年了。記得剛畢業那會兒,我,一個滿臉稚氣的小姑娘,對未來有着太多美好的憧憬,滿腔熱血地總想闖出一番事業,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1990年8月,我成爲浙江民政康復中心(原浙江殘疾兒童康復中心)一名特教老師,一名智障兒童康復老師。我面對的是這樣一羣特殊的孩子,他們生活不能自理,幾乎沒有學習能力;他們情緒很不穩定,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甚至攻擊別人或傷害自己。而這一切,並非由於父母的溺愛,而是出於先天的原因——大腦早期發育障礙。

這樣的孩子還怎麼教呢?——這是最初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剛開始,面對這樣一羣孩子,他們與正常孩子的行爲形成如此反差,讓人着實手足無措。在教學中,我費盡口舌與他們說話,想盡花招跟他們玩遊戲,然而無論我怎樣努力,孩子始終無動於衷。我感覺一直以來,都是我一個人在自導自演一場場“獨角戲”。撫摸着身上被他們抓咬的傷痕,看着彷彿從未實施過的教案,一切的一切,讓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挫傷和無助。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當初選擇這份工作的初衷是不是太天真?自己的工作價值在哪裏?我理想的未來怎麼會是這樣的呢?

有一天,一位智障兒童的母親對我說,她有時幾乎感到絕望,甚至想到**,然而,每每當她看到想到我們老師對孩子如此和藹可親,如此不厭其煩,她就感到一種安慰,一種寄託。因爲她感受到這世上還有人在關心着他們,感受到還有人居然能像她自己那樣呵護善待她的孩子,她就又有了希望。

她的話讓我感到欣慰,甚至有一絲自豪,因爲我的敬業得到了家長的認可。

她的話又讓我有些慚愧,因爲我從未想到過,我的工作其實對於她的家庭,乃至整個社會是那麼的重要。

我想起一個朋友曾給我的一句評價——你的工作很偉大,正是有你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業,這世界才和諧。——他眼裏透着真誠,讓我知道他說“和諧”並非是爲應景。

那位母親還說:“中國人口這麼多,現在環境污染又越來越嚴重,以後出生缺陷可能更多,你們特教老師應該多學習,在工作中總結經驗,就算不能用在我的孩子身上,也好爲將來的孩子做些積累。這也算是我的孩子、我們這樣的家庭爲這個社會做的貢獻了。”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位母親,自己承受着命運的打擊,卻還想到別人,想到社會的未來。家長的言語鼓勵着我,我不再急於追求教師的成就感,轉而更切實地投入工作,更認真地制定每日計劃,更細緻地觀察孩子的反應和變化。孩子們不能表達他們需要什麼,但我知道我能給他們什麼,那就是我的愛心、耐心、信心、和恆心。同時,我也寬慰憂心忡忡的家長,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根據孩子的現狀,向家長提供各種建議,讓家長積極配合開展家庭康復訓練。我還利用一些活動機會做些宣傳工作,讓更多的家長能及早意識到“早發現早干預”的重要性,讓殘疾兒童能得到更加及時有效的幫助。 作爲一名部門負責人,我始終如一地嚴格要求自己,堅持以主人翁態度對待工作。雖然日常事務繁忙而瑣碎,我還是堅持不斷優化知識結構,除了幼兒教育的知識技能,還學習了特殊兒童教育學、言語病理學、聽力學等相關學科知識。20xx—20xx年我積攢自己難得的休假,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就讀研究生課程,學習“聽力與言語病理學”專業,使自己能夠在特殊教育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起好“領頭羊”作用。正是在這樣一種帶頭作用的影響下,全體保教人員也任勞任怨,始終充滿愛心,給予孩子們母親般的關心照顧。整個科室積極向上,大家團結奮鬥,共同進步,鍛煉出了一支具有高度愛心、責任心和專業素質的隊伍,贏得了家長、社會的信任和口碑。特殊教育部於20xx年1月榮獲省級巾幗文明崗,20xx年7月榮獲省級青年文明號,20xx年6月榮獲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單位的稱號。

20xx年3月,我接觸到另一羣特殊的孩子——自閉症兒童,他們外表沒有半點異常,可是,他們拒絕和人交往,看似總是沉浸在一個我們永遠無法觸及的世界裏,他們精力充沛卻性格孤僻、行爲怪異。

記得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早上,來了一位極重度的自閉症孩子,他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控,喜歡嚎叫,並用咬人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家長一見到我,就哭着說:“張老師,這孩子整夜整夜地折磨我,我都不想活了,求您一定要幫幫我,救救他吧。”我雖然明知康復這樣一個孩子要付出多大的艱辛,但看着孩子父母痛苦的樣子,我還是打算接下來。這不僅僅是爲了孩子的康復,更重要的是爲了挽救一個家庭。

爲此,我又開始了新的創建,利用業餘時間努力蒐集和鑽研最新的自閉症康復教育資料,不斷深化自閉症兒童康復和教育的意義、目標和要求,制定出適應自閉症兒童身心發展的教學計劃,指導教師們如何根據自閉症兒童的特點開展教學。根據師資短缺、經驗不足且沒有現成的康復器材等實際情況,我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籌建自閉症康復區。爲了不影響已開展的康復教學質量,我與教師們利用休息時間前往各個市場挑選適合孩子們的康復器材和教玩具,雖然大家都累得說不出話,但彼此的眼神裏都傳遞着一股堅毅的信念。終於在20xx年6月自閉症兒童康復區正式開學了。開學至今,我們共收治了150名自閉症兒童,有很多來自外省,如福州、合肥等地。經過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已有30名兒童赴普通幼兒園就讀,深得專家和家長的認可,在國內同類機構中已擁有一定的知名度。許多家長是慕名而來,並辭去工作在杭租房陪伴孩子進行康復訓練。

20xx年9月,我多次接到福利院院長們的電話,許多“明天計劃”脣齶裂手術後的兒童,雖然手術很成功,但說話含糊,沒有家庭領養,希望我能開辦語言康復班進行矯治,負責探索孤殘兒童語言訓練工作。 20xx年3月開辦至今,已收治200餘名脣齶裂術後兒童。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全體兒童的語言能力都有明顯提高,爲他們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爲拓展“明天計劃”工作的深度和廣度探索出了新路。前期工作彙報檢查時,得到省廳領導和福利院院長的認可和好評。例如:蘭溪福利院一個小朋友,剛入院時,膽小內向,只會說簡單的人稱代詞,發音非常含糊,經過3個月的言語訓練,已能用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願,性格也活潑開朗多了,最近已被正式涉外領養了。

一次,我抱着一個發高燒的孩子去醫院,孩子無法接受陌生環境和生人,情緒非常激動,不肯配合,掛一次鹽水竟拔了三次針頭。有人受不了,責備我們:“你們是怎麼做家長的,連個小孩都看不住!”一同來的是孩子年邁的外婆,眼角閃着淚,我明白,她不願讓衆人知道孩子的實情。我忙解釋,孩子不懂事。“孩子不懂事,大人總該懂事吧!”我只好沉默,把孩子摟在懷裏貼得更緊,抵消着他的抗爭,一邊更溫柔地撫慰他,直至平靜。

由於特殊教育部的殘疾兒童大部分是長期託管,一般到年底纔回家,所以保育工作量非常大。特別是許多福利院來的孤殘兒童,年齡在2週歲左右,體質較差,容易生病。因此,在夜間和休息日送他們去省兒童醫院看病已成了我的“專項工作”。經常是深夜甚至凌晨纔回家休息,雙休日、國定節假日與家人團聚已成爲一種奢望。爲了讓殘疾孤兒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我多年來承擔着“母親”的職責,放棄生育自己的寶寶。20xx年我身患疾病,不得不進行手術治療,而我卻一再推遲手術日期,直到年底放假後才住院治療,但我絲毫不後悔,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我最大的心願。

程度較輕的殘疾兒童有了較好的康復效果,家長就希望能讓孩子進入正常幼兒園或小學隨班就讀。然而大部分園校都不願接收這樣的孩子。世人的不瞭解,社會的排斥,孩子被無奈地軟禁在家裏。家長們並不逃避當前的責任,但他們難以設想自己百年之後,長大****卻仍不能自理的孩子該怎麼辦。

所以,今天,我想借這個機會,既讓大家瞭解我,瞭解我這個職業,更想讓大家來關注我所從事的事業。一個智力障礙兒童的背後是一個家庭的命運,而對他們的扶助,獲益的絕不僅僅是這些家庭本身。

社會保障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協力配合,需要我們大家共同承擔與堅持。最後,我想對大家說,“有你相助,此道不孤”。

謝謝大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