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道德演講稿四篇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現如今,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演講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道德演講稿四篇

道德演講稿 篇1

中國素以“文明之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這源遠流長的文明史中,涌現出許許多多道德高尚、可歌可泣的人物。范仲淹家境貧寒,仍發奮圖強,終成大器。陸游臨終不忘苦難的祖國,告訴子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拳拳之心,日月可鑑!司馬遷在屈辱中含辛茹苦,給我們留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蘇軾被貶黃洲,仍高歌一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程門立雪,孔子論政,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李時珍三十年修成《本草綱目》……他們的行爲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高尚品質,成爲我們心中永遠的道德榜樣,精神楷模。

這樣的例子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在外國也常常演繹着同樣的精彩。不知您是否還記得“真理在烈火中永生“的布魯諾,不知您是否還記得”我要維護正義“的林肯,不知您是否還記得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唯一一個沒有被榮譽腐蝕的居里夫人,從他們的身上,我得到了一個啓示:人生道路無坦途,有了堅定的精神意念,方能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知榮明恥,使道德楷模精神散發着特有的魅力。因爲知榮辱,纔有黃繼光、董存瑞這樣國家至上的革命烈士;因爲知榮辱,纔有焦裕祿、孔繁森這樣服務人民的忠實公僕;因爲知榮辱,纔有鄧稼先、袁隆平這樣科技興國的技術精英;因爲知榮辱,纔有費俊龍、聶海勝這樣出征蒼穹的飛天英雄;因爲知榮辱,纔有“微塵”這樣感動中國的愛心天使;因爲知榮辱,纔有“九八”抗洪搶險這樣牽動國人的團結一心。一位詩人曾經說過: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八榮八恥“就是一張做人的身份證,它忠實地傳承着中華優秀的道德情操,它精闢地總結着中國鮮活的時代精神,它正確的提供給了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學習“八榮八恥”,讓我們做到在別人困難之時,雪中送炭,伸出援助之手;在別人彷徨之際,我們靜靜傾聽,深深地爲他祈禱;學習“八榮八恥”讓我們在家尊敬長輩,在校尊敬師長,讓我們生活能自理,學習能自強;學習“八榮八恥”讓我們在黨的帶領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爲祖國明天的光輝添上絢爛的色彩!我們是朝氣蓬勃的中學生,在“八榮”精神的薰陶下,帶着希望從容地迎接每一個挑戰;我們是堅毅凜然的中學生,在“八榮”精神的感召下,步伐堅定地走向社會主義的春天;我們是鬥志昂揚的中學生,在“八榮”精神的鼓勵下,熱情奔放地揚起現代化建設的風帆!青少年是跨世紀的新一代,應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與人生追求。是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還是做一個品行低劣的人呢?路,就在腳下!同學們,讓我們愛國吧!做一個忠於祖國和人民的人。讓我們遵紀守法吧,爲社會的穩定盡一份應盡的職責。讓我們講禮貌吧,大家共同來營造一個幸福,溫馨的社會氛圍。讓我們誠實守信吧,用愛心換來真誠,讓我們團結吧,團結就是力量!

同學們,朋友們,讓我把這次演講作爲禮物獻給你們吧,獻給所有的道德榜樣、精神楷模;讓我把這次演講化作誓言,吹響我們年輕人心中奮進的號角;讓我們乘着“八榮八恥”的風帆揚帆遠航!

道德演講稿 篇2

彈指一揮間,一年的歲月就在繪聲繪色的講課聲中,就在埋頭批改作業的筆尖中,就在上課鈴與下課鈴的交替中滑過。我不是詩人,不能用優美的詩句來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歌手,沒有動聽的歌喉來頌詠我的崗位。然而,我要在知識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讚歌——因爲熱愛,所以選擇;既然選擇了,就要全力以赴。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不僅是一名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表現,實際上更多的是傾注了我們教師對祖國、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因爲有愛,我們纔能有耐心;因爲有愛,我們纔會關心;因爲有愛,我們才和學生貼心。

但是教師的愛也不是盲目的,愛是一門藝術,我們不僅要能愛,而且要善愛。“愛”要一視同仁。學生沒有貧富之分,他們有一樣的智慧和熱情,有一樣被愛護的權利,我們應該用一樣的心去關愛他們。這點上咱們學校很多老師爲我樹立了榜樣,指明瞭方向,

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我曾爲學生不學習而大動肝火,曾爲做通學生的思想工作而絞盡腦汁;曾爲學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淚。我猶豫過、消沉過,有時候問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當看到學生們體會到老師的苦心奮起直追,成績進步時,當生病時看到學生關切的目光,聽到他們的問候時,這是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熱情,又充滿了對事業的執着。

“嚴在該嚴處,愛在細微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高爾基說:“只有熱愛孩子的人,才能配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因爲,爲了學生,教師必然要注重和培養自己的道德修養,會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從而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形象。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愛崗敬業的要求有很多、很大的不同。我們每個教師都要不斷地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真正成爲新時期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時光飛逝,轉瞬間,我已爲人師十多年了。常常想起兒時的那首歌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作爲教師,您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作爲教師,您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學生幸福的引路人!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目中,老師是一個最親切、最智慧、最偉大的形象。我們也常說,作爲一名教師,只有履行自己的師德責任和義務,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謀求人生的幸福。看到那麼多教師的付出後。我理解了,老師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那麼教師職業是苦是樂?它能夠如我們所言給教師帶來幸福的體驗嗎?

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們每天都進行着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麼,是什麼構成了無數教師兢兢業業、勤於奉獻、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內在動力呢?是什麼使教師甘爲寂寞、勤勤懇懇,充當人梯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的熱愛,是這種愛崗敬業的精神讓他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教育事業,於細微處顯精神,於小事中下功夫,在簡單卻又偉大的教育工作中體驗人生價值實現的滿足。“孺子牛獎”獲得者幾十年如一日紮根青海高原鄉村老師劉讓賢的所思、所想、所爲,恰好是一個說明。他說:“我的生命在一批又批孩子們身上延續,我的樂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尋找,我的幸福在一年復一年的工作中獲得。”

20xx年5月12日,我們記住了汶川!在地動山搖時,有的老師丟下學生跑了,大家提起來這個人都嗤之以鼻,誰都可以戲稱他爲“範跑跑”;有的老師爲了學生而忘記了個人的安危:他弓着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着雷鳴般的響聲,磚瓦、灰塵、石塊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着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爲永恆……這個老師就是譚千秋,爲了4個學生的生命,譚老師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什麼是爲人之師;他那在突發災難來臨時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他以師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以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如今,譚千秋老師離我們遠去了,他張開愛的羽翼奮不顧身保護學生的“姿勢”,已定格爲一種言簡意賅但威力無窮的符號——無私無畏!這種感人的壯舉,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捨生取義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愛學生勝過自己生命的崇高師德的生動寫照。譚千秋老師用生命捍衛爲人師表的道德準則,完全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多麼神聖的職業。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北川教師劉寧在地震時先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都江堰聚源鎮教師在地震時爲疏散學生而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廣安的特崗老師爲救一個被絆倒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平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喬廣平在地震時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後。還有向倩、袁文婷……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麼是師德,什麼是愛!

當成千上萬間房屋倒下去的時候,是老師的愛撐起了成千上萬個生命通道,撐起了成千上萬個家庭,撐起了國家的未來,撐起了民族的希望,撐起了整個世界!

教師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作爲政治老師的譚千秋用自己的生命給學生上了最後也是最完美的一場思想政治課,當那些被他救起的孩子長大後,我相信,他們將會比別人更加懂得什麼是勇氣,什麼是無私,什麼是責任。對這樣的老師,所有有良知的人都會去敬仰、去尊敬、去愛戴。

俗話說:“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教師不僅擔負着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更重要的使命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有淵博的學識,還應具備高尚的品德。走上三尺講壇,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壇,爲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承襲者、弘揚者。可以說,教師這個職業是相當神聖和高尚的,教師的尊嚴更應是凜然不可侵犯的。但遺憾的是,在我們的身邊卻頻頻上演着撕毀教師尊嚴的醜劇。君不見:每學期開學初,個別教師不是着手瞭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情況,而是將各位學生家長的單位、職位摸得一清二楚;部分教師不關心貧困學生的生活,卻堂而皇之地去接受一些家長的吃請、索要紅包。

作爲一名教師,如果喪失了原則,混淆了是非,那將會對我們的教育事業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因爲,教育的失敗,不僅僅影響的是某一個、某幾個學生的前途,而且會直接影響社會對老師整個職業羣體的信任和認可,更會影響到整個中華民族的綜合素質!我不禁想起了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浮士德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這些教師則將自尊賤賣給了金錢。

道德演講稿 篇3

對於絕大多數同學來說,上課認真聽講,自習時安靜地看書,課後認真完成作業,這都已經成爲習慣,這都非常好。但是,也許你還忽略了一種習慣——道德。

什麼是道德?其實道德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要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中國自古以德育人,以德爲美,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到底,道德也是一種習慣。

舉個例子,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菁菁校園中,常常會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像:雪白的牆壁上被鞋印沾污,洗手間裏的水龍頭“不辭勞苦”的滴着水,投不中的垃圾被棄於桶外,耳旁時不時飄過幾句不太入耳的口頭禪……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爲,我們要給予批評。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着優良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做的有很多很多。比如:給老人讓座、隨手撿一張紙屑、愛護一草一木、遵守公共秩序、少幾句不文明的話、多一點文明禮貌、拭去那些輕蔑與浮燥、獻一份誠信與愛心,等等。

同學們,良好的習慣並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過後天來培養。道德的培養只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它也成爲一種習慣,同學們就都能成爲道德高尚的人。

同學們,你們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只有你們將我們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我們的民族纔有希望,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

道德演講稿 篇4

科學家不僅僅是科學工作者,也是實實在在的社會成員。因此,他們中間經常有人也表現出貪婪的慾望,和對權力極端的追求。科學不等於聖潔。科學家不等於道德高尚。這樣的教訓古今都有。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當代西方科學家爲企業做的廣告,結果卻常常讓我們失望。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臘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學派的弟子(Hippasus)發現無理數,卻被老師處死。

歷史的教訓在於給人類以教益。科學完全走出政治強權的陰影,完全走出李森科之流的陰影,這在今天仍然是人類的一項艱鉅的任務。控制論的創立者諾伯特·維納的話提供了這一事件的反思:“科學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只在人們具有信仰自由的時候才能繁榮起來。基於外界的命令而被迫去遵從的信仰並不是什麼信仰,基於這種假信仰而建立起來的社會必然會由於癱瘓而導致滅亡,因爲在這樣的社會裏,科學沒有健康生長的基礎。”

事實上,科學的存在和發展中一個永恆的問題是標準與創新的矛盾。一方面,科學知識的出現必然形成相關的評判正誤的標準,另一方面,科學知識出現的過程就是對原有標準突破的過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標準的限制或壓制。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刻地反思兩種科學的悲劇:一種是推行錯誤的標準所導致的後果;另一種是肆意創新所帶來的人道主義災難。聶文濤面向基層醫院適宜技術培訓講演中說:人類推行糖尿病“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標準(John rollo標準),到重新執行“高碳水化合物”標準(如北京協和醫院標準),這期間無數患者因爲錯誤的糖尿病飲食治療進一步喪失了健康。醫學界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該講演引發的強烈震動,正在於他提出了一個深刻的科學倫理問題。

斯蒂芬·茨威格在《異端的權利》原文中的兩段話:“(卡斯特里奧與加爾文)在這場戰爭中,存在着一個範圍大得多並且是永恆的生死攸關的問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確定自由和權力間的界標。因爲,如果缺乏權力,自由就會退化爲放縱,混亂隨之發生;另一方面,除非濟以自由,權力就會成爲暴政。”這兩段話隱藏着這樣的意思:(1)應該給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證明自己的權利,或者說一切反對異端見解的人必須提供證據;(2)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都需要證明自己的正確,而無需在此之前抱怨社會的不理解。(3)所謂科學發展的意義,正在於改變人類原有的認識。因此,選擇錯誤是一種權利,否則就沒有科學探索的合理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