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大綱

本文已影響 3.19W人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課堂可以歸納爲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下面小編爲你整理了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希望能幫到你!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課堂就是老師教學理念必須高效;學生所獲必須高效;教學投入產出必須高效。高效課堂可以歸納爲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爲學生營造有利於自主學習的課堂環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談到兒童教育時,提出“六個解放”:

(1)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能想;

(2)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幹;

(3)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

(4)解放兒童的嘴使他們能說;

(5)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能擴大認識的眼界;

(6)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們有空閒消化學習,幹一點他們高興的乾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見解,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那就是要構建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的能力,傾聽學生的心聲,讓學生敢想、敢說,爲學生營造有利於他們學習、發展的課堂環境。

二、爲學生創設真實具體、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在課堂教學中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數學素養。在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時,問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爲創設問題情境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的情趣,若問題不能引起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這樣的問題不可取。其次是問題有數學味。若問題中數學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數學問題,這樣的問題也不可取。最後還要注意問題有挑戰性。要有挑戰學生思維的功能使學生在數學思維得到極大的開發與發展,但是在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中要注意,不能爲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更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所佔時間不宜過長。

三、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去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參與,讓學生活動,特別是思維活動,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而給教師的定位與原來數學大綱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是知識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這就是說整個教學的課堂應成爲學生活動的場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去動腦、動手,去創新。只有這樣做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纔會好。

總之,科學的學習方法爲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2)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位教師的追求,有了高效的課堂,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高效課堂給我們解決了內容多、時間少的問題。高效課堂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方式的改革。在課堂改革中,教師應從角色、觀念上轉變,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何構建理想化的高效課堂?高效課堂的奧祕在哪裏?本人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作了以下幾點的思考。

一、導入要新,以興趣引發思維。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採用了遊戲的形式引入,激發興趣。請看片段:

師:喜歡做遊戲嗎?好,我們玩一個,名字叫做猜圖形。誰想來?

面向全體:請同學們提供準確的信息。

面向猜者:相信你一定能猜對。好.開始!

教師逐個板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生逐個提供信息逐個猜,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即時評價學生或糾正學生的錯誤。

師: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大家描述得既準確又充分,(拿下長方形和正方形)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教師通過出示圖形——描述圖形特徵——猜圖形,這樣的一個遊戲形式,既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準確地找到了新知的切入點,自然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新授要實,以聯繫促進思維

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具有抽象性、準確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基於這兩個特點的理解,我覺得不管在什麼情境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許多專家的講座報告中也提到一堂課的評價標準,專家們都一致認爲:一節課是否上得成功有效,關鍵看課堂教學中是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否有思維實質的參與。而我認爲要達到以上說的效果,教師除了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更多的實踐智慧,更高超的組織藝術,這樣才能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引入問題情境去參與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引導學生探究,在對比中建立概念。請看片斷:

師:其實生活中就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是平行四邊形或梯形。

點擊課件呈現:電動門、籃球架、樓梯扶手。

師:找一找,有平行四邊形嗎?梯形呢?說說看!

師:既然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應用如此廣泛,我們就來研究什麼叫做平行四邊形,什麼叫做梯形?

1.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四邊形。

師:要想研究它們,先來觀察一下,這兩種圖形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學生說明,教師板書:四邊形(於板貼平行四邊形後),四邊形(於板貼梯形後)。

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有對邊平行。

師:還有什麼共同點?

學生指黑板圖形說明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中平行的對邊。

師:這是我們通過觀察出來的,真的是這樣嗎?

師:紙上就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驗證一下它們的對邊平行嗎?拿出你的工具開始吧!

(學生操作,指生實物投影就圖說明。)

師:通過驗證,說明了什麼呢?有同樣的發現嗎?

3.形成概念。

(1)平行四邊形。

師:剛纔我們驗證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那麼其它的平行四邊形或梯形是不是也這樣呢?這有3個平行四邊形。

課件呈現:3個平行四邊形。

師:第一個我們剛纔驗證過了,用電腦再來驗證其他兩個。

點擊課件呈現:兩個平行四邊形驗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師:現在證實大家的發現是正確的,誰再來說說我們的發現?

教師引導學生指板貼平行四邊形圖說明: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

師:說說吧,什麼叫做平行四邊形呢?

學生說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叫做平行四邊形(於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後)。

(2)梯形。

師:再來看梯形。

點擊課件呈現:3個梯形。

師:第一個剛纔驗證過了,發現梯形的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其他的梯形也這樣嗎?我們用電腦驗證這兩個。

點擊課件呈現:第二個梯形驗證。

教師指圖說明:這是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呢?(生:不平行)

點擊課件呈現:先驗證第三個梯形的一組對邊平行。

師:另一組呢?

點擊課件呈現:再驗證第三個梯形的另一組對邊不平行。

師:現在證實了嗎?誰再來說說你的發現?

教師引導學生指板貼梯形圖說明: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師板書: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

師:能說說什麼叫做梯形嗎?

學生說明,師板書:叫做梯形(於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後)。

(3)對比。

師:(指板貼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圖)看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雖然都有對邊平行,但也有不同,誰來說說?

生: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採用了對比認識的方法,感悟、理解並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觀察——學生動手驗證——電腦驗證——得出結論,變教師單純的“教數學”爲學生創造性的“學數學”。

三、練習要精,以訓練來發展思維。

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作業應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活動,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作爲新課標下的數學練習設計,應體現它的效度,突出現實性、發展性和活動性。

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是這樣設計練習的,請看片斷:

師:大家已經知道了什麼叫做平行四邊形、什麼叫做梯形,請你判斷一下好嗎?點擊課件呈現題目:下面的圖形中.是平行四邊形的畫“v/”,是梯形的畫“O”。

師:紙上寫寫看(學生完成)。

師:你是怎麼寫的?

學生彙報:平行四邊形(2個)課件呈現“v,”,梯形(2個),課件呈現“o”,

第一個圖形既不是平行四邊形也不是梯形。

(長方形處產生了爭議,教師引導學生分兩組選代表辯論。)

師:請大家判斷長方形是不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生1: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因爲它的兩組對邊平行。

生2:長方形不是的平行四邊形,因爲平行四邊形四個角不是直角,而長方形的四個角是直角。

生1:根據長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對比,平行四邊形不但兩組對邊平行、相等,而且相鄰的兩條邊組成的角是直角,從這看出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生2:長方形不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就不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師:爲何你要堅持這樣的觀點呢?

生2:平行四邊形四個角不是直角。

師:長方形是不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呢?請您再讀讀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

教師爲學生搭建了質疑、爭論、思維碰撞的平臺,在爭論中,學生更深入理解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也爲下面建立四邊的集合關係做好了鋪墊。

總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創設生動的情境,以展現知識背景,使新知變成有源之水。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在判斷中思維,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3)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的的主要途徑,是在數學教師指導下使學生自覺、積極地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提高覺悟的活動。根據不完全統計:一個學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萬餘節課,一名小學生有90。48%的時間是在課堂教學中渡過的,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課堂教學的成敗也是衡量一名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客觀依據。尤其在當前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廣大教師在數學教學改革第一線所遇到的:“想改,但不知怎樣改,渴求具體改革措施和方法”的實際狀況,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最優化的任務,很現實地擺在了我們面前。如何精心設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怎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我們必須掌握下述三條主要的課堂教學規律:

一、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

我們認爲,課堂教學的整個活動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活動的個體直接參與下進行的。兩者是一個雙方共同活動的雙邊活動。師生雙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互爲主客體的辯證關係。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能否遵循這條規律,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課堂教學最優化就在於教師能否緊緊地把握住這種辯證統一的關係,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得到充分地發揮。爲此,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實踐中始終朝着優化教與學的關係,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目標努力,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取基本的學習方法,在學會中掌握會學的本領。

二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

我們認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重點應解決“教什麼?”與“怎麼教?”的問題,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探索”重點應解決“學什麼?”與“怎麼學?”的問題。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探索之間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活動過程。通過學習使我們逐步認識到:目前廣大教師之所以極爲反感教學觀摩活動中存在的“表演課”、“假課”課堂教學所出現的形式主義現象,究其原因就是沒能遵循“動態發展”的這條規律造成的。爲此,我們要求進行課堂教學最優化研究必須要遵循這條規律,在具體教學實踐上要體現在知識內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轉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學轉化爲我要學的具體工作;在能力方面完成學會到會學的轉化工作。由於在最優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堅持了這條規律,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的形式主義問題,課堂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更爲紮實、具體了。

三、遵循教學規律,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最優化的改革實踐。

(一)不要把知識講死。

教師自身的知識、智力水平,教學能力對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講都是顯著相關的。根據目前師資隊伍教學業務素質的現狀,確實有一定數量的教師還應着重解決知識水平問題。既便是骨幹教師也有一個對所教知識內容的'深透性的進一步鑽研問題。“不要把知識講錯或講死”這是進行最優化研究中最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做爲一名教師必須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深入鑽研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學素質上狠下功夫。只有自覺從嚴、珍惜時間、勤學苦練切實解決好教給學生一桶水、教師必須儲備一缸水的實際問題後,優化課堂教學才具有可能性。

(二)要樹立起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歸宿。教學目標應該說是分層次的,有總目標、年段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小節目標、每堂課的目標等等。它們是一個互相聯繫的多層次系統並制約着人們的活動。在總目標和具體目標統一的情況下,總目標是具體目標的動力,具體目標是實現總目標的保證。這裏指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課堂教學目標”平時所講的“教學目的、主攻方向、指導思想”都屬於這個範疇。它是指一堂課的指導思想,是數學科總的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是一堂課的出發點和歸宿。每名數學教師只有明確了教學目的才能正確地圍繞這一目的進行有效的教學,自覺地達到所確定的教學要求。爲此,在課堂教學最優化的設計中,將它列爲首位,認真地加以研究。

數學課以往常常給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覺,使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缺少足夠的興趣與動力來認真組織、實施。但近年來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原有的教學觀念、方式、方法已經嚴重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也與時代的要求相距甚遠。爲此,我們必須根據教學形勢的實際需要,認真鑽研教材,組織教學,同樣可以使數學課上得生動活潑、精彩紛呈。作爲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經過這些年的實際教學,我認爲數學課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結合實際。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而數學同時又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並最終服務於生活。可以說生活中到處都充滿着數學,所以,我們所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實際生活、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即數學生活化,那樣學生學習數學時就會倍感親切,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會迅速高漲,學習氣氛也自然輕鬆、活躍。

第二,注重實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實踐活動是實踐性、探索性和應用性較強的一類學習活動,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特點。由此可見,實踐活動在數學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實踐活動課”也越來越普遍地出現在我們的教材中,出現在我們的教學中。“實踐活動課”是小學數學新教材中的一種新課型。教材增設“實踐活動”是課程標準新理念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徑。

第三、講究實用。

伴隨着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使用,我們的教學又迎來了新的階段。其中,生動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優美的文字無不清晰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充分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說,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根據實際需要,適當使用一些多媒體技術組織教學,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當然,多媒體課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時,精美的課件往往使學生過多的關注於其中的優美畫面而忽視教學本身。並且,當教學中遇到偶發情況時,課件本身往往缺少應變,顯得比較呆板,等等。所以說,媒體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只要對教學有幫助,只要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幫助,那就是好的媒體。總之一句話:適合自己的教學媒體就是最好的媒體,實用纔是硬道理。

第四、追求實效。

所謂“實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節課乃至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乃至一位老師教學教學水平高與低的惟一指標。***同志曾經也說過:不管是資本主義的還是社會主義的管理方法,只要能發展我國的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都是好方法。教學也一樣,不管是應用什麼教學方法、採用什麼教學手段、利用什麼教學媒體,一切都是爲了使學生更好地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

所以說,只要我們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數學課就再也不會給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覺,數學課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學生就一定能學得輕鬆,學得牢固。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4)

通過一些學習,我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思索,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高效課堂重視課前的備課

(1)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新《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爲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2)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爲“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爲教學、爲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高效課堂重視課中教學行爲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爲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爲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爲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爲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爲的有效性呢?我認爲:

(1)教師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纔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爲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爲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高效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置。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三、高效課堂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四、高效課堂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1、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麼?爲什麼?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麼聯繫?等等。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2、課堂學習的習慣

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時要站直;聽課時目視老師,重點內容課本上有的要勾畫,沒有的要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老師板書是要目視黑板;老師提問題時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回答課本上的問題時將書捧在胸前,聲音要洪亮;書寫時執筆要正確,要認真,書寫解答過程要規範,寫在規定的位置,不屑錯字、別字,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要集中精力僅僅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

3、課後鞏固習慣

堅持先複習後做題,複習時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吧所學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後再做作業,假如每次作業都能夠做到先複習,然後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的話,那就等於一天幾次考試,就不會出現平時作業100分,正式考試不及格的情況了。

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追求課堂的優質高效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課程改革,不斷加快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的重要任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