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通用12篇)

本文已影響 2.03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條形統計圖》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通用12篇)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六年級數學第十二冊P55-P56條形統計圖。

2、學材分析:

在第八冊教材中,已經教學過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學生已經知道一些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學習過一些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以及一些簡單的製作方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教學編制複式統計表、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認識各種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學會製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學過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並受到國情教育。

本單元先說明統計數據經過分類整理以後,除了可以製成統計表以外,還可以製成統計圖,通過讓學生看錶(或看圖)回答問題,加強對統計工作的認識,同時幫助學生知道製作統計圖的方法,還說明了製作各種統計圖的步驟。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這個單元中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統計表所提供的信息和方法是本節課學習的直接基礎,同時,這節課中對統計圖製作方法的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後面折線統計圖的學習。

本節課的教材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編寫思路,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並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含義,並能預測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動手製作、展示交流評價等主動探索、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與用途;瞭解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製作簡單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簡單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並加以交流,在學習中受到國情、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3)鼓勵學生自主實踐探究和合作活動,發展自主和創新能力。

4、教學重點:條形統計圖的製作和讀圖練習。

5、教學難點:

1)根據作業本的大小確定所畫條形統計圖的位置和大小。

2)恰當確定縱軸上的單位刻度的大小。

二、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嘗試教學法教學,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瞭解(理性)——嘗試動手製作(感性)——掌握規律(理性)——運用規律(實踐)的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與學習的全過程,採用觀察、動手製作等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能根據有關信息加以分析並作出判斷和預測,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總體設想

整個教學過程首先通過創設情景,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瞭解,感知條形統計圖,接着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這兩個環節的設計主要爲下面的教學環節打基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依照圖例,根據提示步驟嘗試製作,讓學生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製作,並通過師生的交流,使學生初步瞭解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強調突出重點、難點。從而進一步再次嘗試並設計製作,這一次要求學生在相互協作與老師引導的基礎上,能夠突破難點。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有了理性知識與感性體驗,這時通過師生交流總結出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特點、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到此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便結束。接下去的環節是實踐應用、鞏固拓展深化,在這個環節中的相關的內容都是學生經歷過的發生在身邊的與生活密切聯繫數學事例,課前佈置學生蒐集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數據,並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的全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並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並進行交流,注重在具體情景中對可能性的體驗,避免單純的統計量的計算。

四、教學理念

1、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2、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五、教學過程透析

(一)創設情景,激情引趣

1、多媒體播放08奧運申請成功時刻的錄像

【這一環節是通過播放錄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情,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景,感受奧運申請成功後的驕傲自豪感。】

2、出示我國往屆奧運金牌數的比較調查統計,看看能發現一些什麼信息?【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和描述數據,爲引入新課做好準備。】

3、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與前一統計表相對應的條形統計圖。

(2)比較統計表與統計圖的優缺點,並做出選擇。

(3)提示課題。

【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瞭解,從直觀感性上感知條形統計圖。】

(二)觀察探究、積極思考、嘗試製作

1、談話引入:大家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你還想學習它哪些方面的內容?

【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研究的問題,教師儘可能不直接提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有效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而通過對學生問題的瞭解,特別是對基於學生經驗的真實問題的瞭解,可以使教師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從學生產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活動,可使教學活動成爲學生需要不斷髮展的一部分,如果再與學生一起討論這些問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這些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選出一到兩個可以在課堂上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研究的問題,學生當然很有興趣,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就變得比較強烈,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過程之中去,學生就會很輕鬆的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

2、出示雅典奧運會獲獎牌總數前5名的國家和地區的統計圖。觀察條形統計圖,你能看懂什麼?

3、要把這麼漂亮的統計圖畫出來,你覺得該怎麼畫?(先觀察再同桌合作交流)

【由教師中心轉向以學生爲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由“幕前”到“幕後”,做一個導演。主要是安排好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由“旁聽者”轉變成實際參與者。】

4、師課件展示製圖過程。

5、現場調查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製成統計表,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的內容製作成條形統計圖,小組合作完成。

【現代教學觀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探索。在實際參與中,獲得親身體驗。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2

說教材

《條形統計圖》是西師版實驗教材,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本課是在三年級初步認識了用1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重點教學1格表示多個單位,深化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根據統計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分析,體會條形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感受其優越性,同時也爲後面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和系統學習統計知識作準備。

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對數據的統計過程有所體驗,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還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另外,四年級的學生思維較活躍,喜歡探究一些新的東西,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

說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材和四年級的學生實際,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例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根據要求完成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方法與過程:使學生經歷觀察統計圖、用條形表示統計數據,並進行簡單分析的過程,體驗描述數據的不同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的觀念,培養學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條形統計圖、確定1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2、根據要求在方格紙上完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準確找出統計數據在縱軸上的刻度位置。

教學準備

製作課件來輔助教學

說教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探究發現教學法”。

說學法

根據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學法指導重在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新知。

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認識,本節課主要由以下幾個教學環節構成。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聯繫生活實際,讓數學生活化”是新課程理念之一。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上課開始,我以四年級興趣小組人數統計表和統計圖作比較,引導學生知道哪種更直觀、形象。隨後出示三張統計圖,讓學生了解統計圖在各領域用途非常廣泛,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嘗試學習,探究新知

教學的主要階段,是製作條形統計圖。在這一教學環節,有兩個教學重難點:第一個是要解決如何確定縱軸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數量,即由一格表示1個單位到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第二個是要準確找出統計數據在縱軸上的刻度位置。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了讓學生嘗試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一格表示一個單位,去體驗帶來的困難,引導學生經歷爲什麼要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情況,通過讓學生觀察、討論、比較,在實踐中領會,在操作中感悟到應怎樣來確定縱軸每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合適,體會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優勢。

教學例2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外,側重更大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時,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優勢顯而易見。讓學生經歷如何處理“7500kg”這個數據。

大家來找茬這個環節主要是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讓學生加強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瞭解之後不要犯相同的錯誤。讓學生要根據數據的特點,選擇一格究竟表示多少個單位才合適,畫出來才美觀,便於操作,看起來更直觀。

課堂練習一,我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去發現,一是觀察縱軸,明確1格代表多少萬噸棉花;二是觀察橫軸上直條間的年數,把握棉花產量的變化情況;三是設計一個開放的問題,從統計圖中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

(三)歸納梳理,課後延伸

這節課最後我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小結,讓學生梳理和歸納本課的知識內容,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四)佈置作業

準備了一道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統計學校各年級學生人數),讓學生有興趣去完成。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3

教學內容:

《認識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簡單條形統計圖、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數的過程。

2、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用統計圖表示簡單數據,能根據數據特點用合適的方法求平均數。

3、感受用統計圖表示數據的直觀性,知道可以用不通過的方法求平均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1、認識條形統計圖,用條形統計圖表示簡單數據。

2、藉助條形統計圖直觀表示數的特點,學習用不同方法計算平均數。

教學難點:

條形統計圖表示數的特點以及用不通過方法計算平均數。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展示關於本小組成員身高調查表及計算平均身高的結果)

【設計意圖:重點複習學過的計算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計算能力,爲這節課學習計算平均數的其他方法打下基礎。】

二、嘗試小研究

嘗試小研究(課上)

在一次“保護環境”活動中,三(2)班第四組5名同學收集廢舊電池的數量如下:

姓名:小強,小云,小波,小娟,小平

數量(枚):11,19,16,18,16

1、讀上面的統計表,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收集廢舊電池的'數量還可以用下面的統計圖表示(條形統計圖課件)

三(2)班第四組5名同學收集廢舊電池統計圖

2、觀察上面的統計圖,你得到了什麼信息?至少寫出2條。

我得到的數學信息

3、仔細觀察,你發現今天所學統計圖與以前的有什麼不同?

我的發現:

溫馨提示:注意觀察縱座標上每格所代表的數據。

4、上面這兩種表示數據的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5、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枚廢舊電池?還有其他方法嗎?

三、小組合作探究

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言順序。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對他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

3、組內分工,爲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交流建議的給出使小組交流有序進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與合作、學會傾聽與欣賞。】

四、班級展示提升

1、找一個小組展示本小組小研究問題的討論結果,其他小組作補充和評價。

要求:下面的同學也要認真聽,看看你同不同意他們的研究方法。一會說出你想問他們的問題,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評價,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補充。

2、組長帶領全組同學,對老師指定的嘗試小研究的內容進行交流彙報。

在交流彙報的基礎上,組長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補充、質疑。

組長: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彙報有評價、補充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評價、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填寫評價表格。

3、教師適時點撥引領,重點提示作圖的方法步驟。

4、互相糾錯,小組內同學互相檢查嘗試題做得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五、挑戰自己

完成教材練一練2題。(90頁)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是否會獨立完成統計圖。】

六、鞏固提升

1、完成教材中練一練的第一題:(90頁)

2、課後作業:完成練習冊的83頁——84頁內容。

七、反思收穫

我的收穫

課後反思:

在前幾冊的教材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建立初步的統計觀念。本節課是在已有的基礎上,認識新的條形統計圖—————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初步的收集分析,做出結論。

1、提高生活化的資料,感受數學

“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中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因此教學中,教師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以超市統計的銷售礦泉水的數據爲教學內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2、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類推,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合作交流,並利用現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統計圖由縱向變爲橫向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識間的聯繫,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昇華,應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3、提供施展個性才華的空間,體驗成功的數學

通過學習統計圖,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瞭解整理數據,收集數據,利用已學的知識分析處理數據,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知識。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一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通過這些教學內容,使學生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冊教材與上一冊教材比,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因爲統計的數據比較大,如果還用一格表示1個單位,就不方便了,根據本節課收集的數據來進入學習一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以後還會學習用一格表示5、10或更大的單位。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生在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三、教法與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這節課我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1、通過創設情境引入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索,讓他們不由自主的進入學習的狀態,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2、通過動手操作發現法,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他們親自在記一記,畫一畫,在與同學的交流探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與課時安排

教學準備:統計表,統計圖、動物卡片和水果卡片等。

課時安排:1課時

五、說教學流程

爲了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過程分爲四個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定標。有什麼辦法能知道呢?同學們討論,這就要統計知識來解決,引入課題。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使他們產生一種積極探究的狀態中,從而激活了思維,也爲下步更好地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過程的體驗,統計意義的瞭解做好了鋪墊。

第二步,同學們經歷收集數據的過程,填寫統計表。先提出我們應該用什麼方法記錄四種小動物的人數呢?同學們已在一年級學了一些簡單的記錄方法,有的會說畫圓,有的會說畫三角形,有的會說畫√畫x,還有的會說畫正字……接着引導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記錄完後,再向全班展示記錄結果,讓大家比一比,評一評哪種方法記錄比較簡便,如果同學們沒發現,老師就引導同學們觀察發現,因爲一個正字是五畫,我們可以採用乘法口訣或乘法算出結果,即使數字再大一些,記錄起來也比其他的方法美觀、好計算。最後把記錄結果一起填寫在統計表裏。初步體驗到用正字記錄方法的簡便,也爲以後學習用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打下基礎。

第三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爲了更好地認識一個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首先讓同學們觀察發現統計圖上的信息,再根據發現的信息提出並解決問題。最後請同學們根據統計的結果。這樣同學們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中深刻感受到統計的作用真大呀。

第四步,鞏固練習與延伸。新課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此環節,我請同學們繼續用學到的統計知識,現在調查我們班上喜歡跑步、游泳和跳繩的人數情況,然後完成統計圖和問題。最後延伸兩個問題:

1、如果人數是單數的話怎麼畫統計圖?

2、之前我們學過統計圖時可以用1格代表1,今天又學習了用1格代表2,現在你們想到了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往後面所學的知識遷移。

第五步,全堂總結談收穫。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再次的認識,從而加深印象,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條形統計圖是西南師範大學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4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掌握了一些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以及簡單的(1格代表1個單位)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知道一些統計的意義和作用。還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這爲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講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經認真研讀教材結構與《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知識,本節課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根據要求在方格紙上完成條形統計圖。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觀察統計圖、用條形表示統計數據,並進行簡單分析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增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觀念,培養學生興趣。

4年級的學生思維都比較活躍,喜歡探究發現學習,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及策略。這些都是教學中可以利用的資源。在瞭解學生已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本着課程標準、吃透教材,我確立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繪製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多個單位)。教學難點:在繪製條形統計圖時能根據數據的特點,確定用一格表示幾個單位。

二、說教法

最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習,是提供各種機會,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與探索,使之發現有規律的東西——概念、規則或原理。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學生踢毽子這一生活情景展開,複習舊知,引入新授,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感知條形統計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在教法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4點:

1、密切聯繫生活實際,活化教材內容。

2、注重預設生成問題,關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信息。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談論。

4、注重人文關懷,滲透互動評價思想。通過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經歷知識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生疏到熟悉並掌握的過程。力求實現新課標所倡導的生命化、生活化、動態化、過程化的新型課堂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授之以魚,僅供一餐所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古人以其精闢的語言解釋了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法指導上我重在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新知。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評價等形式參與教學全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能根據有關信息加以分析並作出判斷和預測,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四、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認識,本節課的教學環節由五大板塊構成: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生活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課程理念之一。

設計通過教師與學生對課間愛玩什麼遊戲的談話開始本節課教學,引出踢毽子的遊戲(課件演示)。課件出示三個小朋友一年級參加學校運動會踢毽子成績的統計表。讓學生們觀察統計表,指名讓學生說出自己發現的信息。除了用統計表還能用什麼形式展示出同學們的成績?引導學生說出:條形統計圖。教師組織學生一起回憶繪製統計圖的步驟,接着讓學生動手繪製。繪製過程中教師巡視課堂,並對有困難的同學予以幫助。課件展示繪圖過程,讀圖,瞭解在這張統計圖裏一格表示一個單位。【通過討論、動手操做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題,由傳統的以教師爲中心轉向以學生爲中心,使學生由“旁聽者”轉變成實際參與者。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複習了繪製統計圖的方法,又讓他們親身體驗繪製統計圖的過程,這爲後面學習繪製一格代表多個單位的統計圖做好鋪墊。】

(二)探究學習,獲取新知

現在這三個小朋友也讀四年級了,踢毽子的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他們去年參加學校冬季運動會踢毽子比賽的成績統計表。(課件出示)從表中能獲得哪些信息?指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現在用統計圖來表示同學們踢毽子的成績,還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合適嗎?若不合適,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巡視,在巡視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並參與到一些有困難的小組中。小組討論後老師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通過交流讓學生認識到:如果還是用1格表示1下就要畫120格,這樣畫太麻煩,密密麻麻的也看不清楚,既浪費時間,又不美觀。要根據這張統計表畫張簡潔美觀又清楚實用的統計圖,就需要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

【設計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研究問題,這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有效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而通過對學生問題的瞭解分析,可以使教師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由學生產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活動,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就變得比較強烈,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過程之中去,學生就能很輕鬆的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

課件出示畫好的統計圖。師引導同學們觀察張統計圖,並讓其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同學可能會說:這張統計圖中一格表示10個單位;小紅的成績佔了12個格子,老師及時對學生正確的回答給與表揚。

那若是一格不代表10個單位,代表5個單位、應該怎樣畫?代表20個、30個單位又該怎樣畫呢?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適時對不正確的方法給予指點。引導學生認識總結:一格表示幾個單位要根據數據特點來確定,但通常情況下都是代表整十、整百或者是整千。

課件出示前後兩張統計圖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以前學的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單位,今天學的統計圖一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在繪製統計圖時一格代表多個單位的優越性。

(三)理解運用、鞏固提高

設計多媒體演示蜀南竹海的圖片。

【這一環節是通過播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情,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我們四川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的愛國。】

課件出示“20xx年1-5月去蜀南竹海旅遊的人數統計表”。讓學生根據該統計表獨立繪製條形統計圖。繪製好後,全班交流、展示成果。組織學生讀圖,並相互作出評價。【進一步嘗試並設計繪製統計圖,這一次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想辦法突破難點。這樣設計,既檢查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根據數據特點確定一格代表多少單位合適以及在畫較大數據統計圖時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優越性。通過學生相互間對所繪製統計圖的評價,進一步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通過對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需要老師和同學幫助你。

【通過這個環節的安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梳理。引發學生對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嚮往,爲以後學習做準備。】

(五)佈置作業

讓學生下來收集全校每個班的人數,根據收集來的數據繪製一張條形統計圖。

五、說板書

這節課我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包含了教學內容,因此板書設計非常簡單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條形統計圖

一個單位表示一個單位

一格表示多個單位

縱觀整節課,我遵循了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本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基本理念。力求做到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從而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當然也還存在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6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第一課時——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一學段的統計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本單元的內容之前,應對第一學段的統計知識做簡單的整理。看結構圖可以說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統計表表示統計的結果,能夠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經歷了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並初步建立統計觀念。這一教學在此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並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根據以上分析,我對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按層次理解定位如下:

首先我注重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知識是爲現實生活服務的,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通過研究小組的交流協作,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等能力。

其次我認爲重知識目標:

1、使學生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表或單式統計圖的數據完成複式條形圖。

2、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作簡單的分析,作簡單的預測。

最後是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的能力以及與他人討論、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統計意識的培養、統計過程的經歷、對統計功能的體會(預測、決策)、對統計圖表、統計量的重新認識。

二、說教法

從教學內容來看,統計教學以探究研討法爲主。如設計中進行下個月進貨的決策時,對已有的銷售數據進行統計學上的分析外,其結果能對下一步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體現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從教學對象來看,小學中年級多用引導發現法、嘗試教學法。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對社會問題也會越來越好奇和關心,因此素材的選擇加強了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如設計垃圾調查與研究等題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等社會問題任何一節數學課都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如談話法、講解法等的有機結合!

三、說學法

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交流、觀察、猜測、歸納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能力。因爲是統計課,課前要去收集、整理實例,爲課內互相交流積累素材。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複習舊知

學校要購買一批體育器材,現在要調查同學們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出示402班學生的縱向單式統計圖情況。之後收集、整理、繪製本班學生的統計情況。

(設計意圖:1、複式統計表、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是學生學習本節課的重要基礎,複習已有知識,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握教學的起點,爲新課的導入做下了鋪墊。2、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認識、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

1、探究製作: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麼辦?(引導學生在學習複式統計表時經常把兩種人物或事物成對進行對比)

(設計意圖:通過自制複式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合作交流

(1)展示學生繪製的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討論交流: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先自己獨立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研究小組的交流協作,培養小組合作的能力以及與他人討論、交流的能力。)

3、全班彙報、交流並揭題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作簡單的分析,作簡單的預測。(比如說學校對體育器材數量的購買等做預測)

(三)拓展提高

P103某超市甲乙兩種品牌的果汁飲料一、二、三月銷售情況如下表。

1、完成統計圖

2、分析統計圖

3、如果你是超市的經理,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設計意圖:設計了對某超市甲乙兩種品牌的果汁飲料三個月的統計表,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然後從統計圖中得到信息,對對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最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決策。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

(四)深入研究

垃圾的調查與研究:

1、課前通過調查、查資料,瞭解當今社會的人們是怎樣處理垃圾的

2、彙報調查結果

3、出示“細心小幫貼”

4、結合學校的勤工儉學活動:出示四年級4個班十月份的勤工儉學收入,製成統計圖

5、分析、發現信息

6、做個小小宣傳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畫張宣傳畫、寫句宣傳語、寫份倡議書、可以動動手變廢爲寶……讓全校師生、讓全社會的人都加入到分類處理垃圾、減少垃圾的行動中來。

(設計此習題注重課程的整合,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由可內延伸到課外,在社會中、在生活中形成對垃圾的分類意識、減少垃圾的意識)

(五)課堂總結。(改變以前只對知識的單一總結,從情感、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結合總結)

(六)板書設計:

一張學生體育愛好項目的複式統計表,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一張合併的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通過回顧複式統計表的學習方法就是合併,把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遷移到所學的新知識。而且這樣的設計有助於體現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便於比較同類事物的統計指標及對比關係。)

(七)整堂課的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對統計教學明確指出: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能通過收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等。所以提供了很多生活素材,有體現學生年齡特點及愛好如統計體育愛好、有體現統計的決策作用如超市進貨問題,有進行環境教育的。讓學生主動常識從數學的角度,運用統計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數學帶來的樂趣。第二是促進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和互動,在體驗中得到發展。新課程理念中對統計的核心目標定位在發展自己的“統計觀念”,這決不等同與計算、畫畫等簡單的技能,而是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感覺。所以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學生親自收集、描述、和分析數據,努力使學生成爲主動的探索者。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7

說教材:

  我所講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第一課時“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並繪製縱向條形複式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問題並從統計圖中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感受我們農村生活的不斷提高。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

1、認識和了解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能依據所給定的信息畫出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分析。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爲:

1、正確畫出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並能提出簡單問題。

說教法、學法:

  爲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四年級的學生實際,我主要採用“探究發現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瞭解--嘗試動手製作--掌握規律--運用規律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

教學設計

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老師帶來了一些數據,讓大家也瞭解一下我們身邊發生的變化,

二、探究新知。

第一步是製作縱向單式統計圖。

1、製作縱向單式統計圖。

(1)出示某地區城鄉人口統計數量。提問:這個複式統計表的含義是什麼?

(2)畫一幅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呢?。學生討論、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議。(說一說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都要畫什麼?)

(4)說一說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作圖時應注意的事項。(這種條形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觀察到數據的變化情況,作圖時應注意畫的.直條一定要直,數據準確,直條要一樣寬。)第二步是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

(1)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兩幅統計圖,並提出問題。複式條形統計圖出現的必要性:①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你通過發現哪些信息?

②回憶怎樣將兩個單式統計表合併成一個複式統計表。(學生回答後教師演示)

③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黑板上的兩個單式統計圖的信息該怎麼辦?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先讓學生小組互相交流,然後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學生的回答加以肯定,然後適當引導,得出正確的結論。老師小結:我們在學習複式統計表的時候,經常把兩種人物或事物成對地對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黑板上的兩個統計圖分別表示的是某地區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數量的統計情況,那麼我們也可以在一個統計圖中同時表達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數量的變化情況。

(2)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小組作品、評議。(逐步完成對縱向條形統計圖畫法的認識)

(4)讓學生觀察複式統計圖。(展示)

①複式統計圖都有什麼?

②它與單式統計圖有什麼區別?複式統計圖中有:統計圖名,圖標,橫軸表示的是年份,縱軸表示的是數量,單位是“萬人”。單式統計圖沒有圖標,單式統計圖中只有“一條”表示各年城鎮人口的數量,而複式統計圖每個年份的人口的數量是“兩條”,同時表示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數量的數量。(學生邊說,展示不同之處)

3、看圖回答問題。

(1)引導學生回答:(出示問題)

  ①哪個年城鎮人口數量最多?哪個年份最少?

  ②哪個年份與鄉村人口數量最多?哪個年份最少?

  ③哪個年份這兩個地區的人口量增長最快?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引導學生髮現總的來說城鎮人口數量要比鄉村人口數量增長的快。讓學生感受到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通過對複式統計圖的分析,進一步感受到它與單式統計圖的不同,從而體會到複式統計圖有着更大的作用。

三、自主練習。

1、檢查學生的課前準備情況小組合作對他們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調查,收集數據製成一個複式統計表,現在向老師彙報?(學生彙報,教師適時地肯定與鼓勵)

2、讓他們根據這節課所學習到的複式統計圖的知識,畫一幅複式統計圖。並就他們所畫出的統計圖提出幾個問題來。(學生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完成的統計圖,並請小組代表說一說所畫圖的含義。

4、教師提問:誰還能從黑板上的這些統計圖中得到一些別的信息?

5、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怎樣畫複式條形統計圖,同學們都很認真,表現都不錯,特別是你們對根據所收集的信息畫的統計圖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們農村的不斷髮展,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是多麼幸福呀!鼓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統計活動中,就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並在此基礎上加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生通過自主的合作練習中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四、總結:

1、你在這堂課中有什麼收穫?

2、你們在這堂課的學習中有什麼感受?

3、你們對老師的講授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或希望?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8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經歷了簡單的統計活動,學習了複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又是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的重要基礎。由於製作完整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要考慮的方面較雜,費時又多,而用Excel軟件製圖是信息化時代的趨勢,不必在製圖上爲難學生,故北師大版教材建議在方格圖上考覈學生,甚至建議可直接出現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學生學習統計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即,一方面是數據的收集、記錄和整理能力;一方面是對數據的分析、處理並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對數據和統計信息有良好的判斷能力。我們已經形成統計教學以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統計過程爲發展統計觀念的認識。但是,我們是否還要辯證地看到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並不是每一次統計活動都要讓學生經歷全過程,而是要結合不同階段的學習,有所側重地組織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某個片段,讓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刀刃上。居於這樣的思考,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把簡單的複式條形圖補充完整;能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體會分析統計數據的作用;欣賞條形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在用製作統計圖的片段中感受電腦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鎖定教學重難點爲了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從複式條形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

二、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

根據所學統計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及用Excel輔助教學的方法進行授課,並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動手操作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流程

爲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首先選擇了教材創設的投球情境爲課堂的主要資源。瀏覽前面有關統計圖的教材,本節第一次出現數據是小數的,參閱其他版本的教材及參考其他,大多是統計班上男女同學、不同地區人口,或溫度的內容,且不在方格圖中呈現。這一方面沒有合併的強烈需要,另一方面不符合北師大版編者的'意圖。我把教學的重心放在讓學生經歷產生合併統計圖的過程及從統計圖中獲得儘可能多的信息上。爲了避免學生合併的隨意和盲目,避免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在學生產生合併需求時,我不是馬上放手讓學生去合併,而是讓學生先借助單式條形統計圖仔細觀察,思考如何合併?在學生充分思考及討論達成大致模式後再讓動手嘗試。這樣做還有利於學生在合併過程中進行數學化的思考,對想象活動進行必要的內化。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用數據來描述現象、回答問題和作出判斷與預測纔有時間的保證。

預設本課教學時,我除了充分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外,又對教學過程作一些開發與加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先後呈現單手投球的條形統計圖,複式統計表和兩幅單式條形統計圖,既複習、激活學生已有的對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認知,又爲後繼的學習提供準備材料,接着通過提出需要對統計圖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才能作答的問題。引發學生認知衝突,產生合併統計圖的需求,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所要學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明確其適用的情境。而且,讓學生先面臨具體問題,再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數據來解釋,並讓學生嘗試運用,從而切實經歷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過程,這對培養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性和敏銳性是大有好處的,這也恰恰是統計觀念的精髓所在。由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爲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既能讓學生認識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學習是反映更豐富的信息的需要,體會複式條形統計圖是由單式條形統計圖發展而來的,初步感悟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結構。又能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統計觀念。

這裏值得一提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在展示完學生的合併作業後,我特地安排重現製圖的過程,目的在於優化作圖方法。我發現學生呈現的圖雖然作對了,但作圖的方法不夠合理,會影響學習效率。

應用環節,我首先提供缺少圖例的統計圖,再一次強化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緊接着讓學生觀察統計圖捕捉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正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在保證重點落實的基礎上出現變式——橫向統計圖,旨在培養學生靈活應對的能力。統計的作用如何體現,以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用到的和瀏覽各式各樣的統計圖入手。用EXCEL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對學生來說極有新鮮感,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故我特地作爲拓展點引入。

課堂總結,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既放手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穫,又重點引導對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統計教學,需要我們關注學生統計知識的學習、統計方法的掌握、統計觀念的發展。統計知識的學習、統計方法的掌握是發展統計觀念的基礎。只有學生在教師精心預設的問題驅動下,主動地學習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方法,統計觀念在才能得到有效發展。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9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制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小節,第99到100頁的內容,課題是《統計》。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是在小學數學第3學段統計與概率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將爲今後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把單式條形統計圖整合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進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數據的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以及合作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認識和了解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能依據給定的條件畫出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分析。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是:

1.正確畫出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並能提出簡單的問題。

四、說課前教具準備

教學中所要用到的鉛筆、尺子、橡皮擦以及多媒體課件是本節的.教具和學具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激趣法、設疑誘導法以及直觀演示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爲: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六、說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爲了讓學生主動與我同行,我準備從學生身邊尋找數學,創設了一個城鄉人口普查城鄉分別有多少人的問題情境,然後組織學生根據收集的數據畫出條形統計圖,並展示學生畫出的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爲了讓學生體會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我準備設計一個矛盾衝突,告訴學生這樣的單式條形統計圖不能直觀地看出每年城鄉人數怎麼辦?從而引出課題。(這樣的設計,不但複習了舊知識,檢查了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爲新課的學習作了良好的準備。)第二環節:主動參與,構建新知。

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統計出來的城鄉人口數據,然後組織學生根據統計表,分別繪製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並把學生繪製的統計圖展示出來。爲了讓學生深入學習新知識,我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想辦法把這兩幅單式條形統計圖組合起來,畫成一個複式條形統計圖,而我則深入學生當中,發現容易出錯的並進行重點講解,並讓學生邊看複式條形統計圖邊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以及提出並回答的問題。從中生成新知識。

爲了讓學生體會單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與聯繫,我又讓學生把這兩統計圖進行對比,讓學生說說它們的異同點。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眼觀察、動口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不但讓學生理解並掌握了新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變灌注知識爲主動脈獲取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環節: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爲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題是選擇題目:讓學生根據數據選擇單式條形統計圖還是複式條形統計圖。

第二題是看圖分析題:我將出示四年級課外小組男女生人數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邊看圖邊進行簡單地數據分析,並提出和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第三題是看錶作圖題:我將出示我們四年級三個班男、女生人數的複式統計表,讓學生根據表中數據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並讓學生邊看複式條形統計圖邊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以及提出並回答的問題。

(層次分明的練習設計,步步深入,環環緊扣,讓學生在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樂趣,做到學以致用。)

第四環節:全課小結,加深印象。

我準備用“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不但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的知識,而且激發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使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無窮澳妙。

最後,我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我只把某地區城鄉人口人數所繪製的複式條形統計圖,以及學生提出和回答的問題作爲我板書的內容,這樣直觀、易懂。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複式條形統計圖”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瞭解它的意義和作用。能根據數據能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並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所以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理解單式與複式統計圖的異同,並能在有縱軸、橫軸的圖上用複式條形表示相應的數據。

能力目標:使學生能看懂複式條形統計圖,並能根據複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有關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和預測。能根據要求把複式條形統計圖補畫完整。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從複式條形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探究發現教學法”,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經歷情境預測——嘗試動手製作——總結規律——運用規律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自主學習的能力。主要的學習方法是:運用舊知遷移學習法、探究學習法,討論法等。

三、說過程

從培養學生主體參與,自主探索的角度出發,分如下幾個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一):複習舊知,喚醒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在這裏我設計了簡單的統計方面的概念練習,讓學生回憶三種統計圖名稱及各自的特點,以便新課的順利進行。

(二):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在這一環節中我又分兩個層次:

1、創設生活情景,幫助學生回顧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過程。

教學時,我以談話的形式引出學生喜愛的藍球運動,並出示教材中的問題情景。這個問題情景使學生很愉快地投入到活動之中,並通過自己推測哪種投球距離較遠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慾望。先出示統計表推測,緊接着我設疑 “雖然從這個統計表中也能比較出哪種方式投球距離遠一些,但不直觀,有沒有更直觀的方法”由此引出了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並讓他們回顧了製作方法。

2、設置懸念,合作探究,將兩幅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

第一次設問,從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中你能比較出哪種方式投球距離遠嗎?夠不夠直觀?

(我這樣設問的目的是爲了給學生創設認知衝突,讓學生在認知的衝突中,思考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從而使整節課充滿一種問題意識。)

第二次設問:怎樣做會更直觀?引出把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在一起。讓學生嘗試完成統計圖,並展示學生作品,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探究新知。

1、引出課題

在這一環節教師先與學生共同觀看製作過程,最後以談話的形式引出課題並板書。

2、總結概念和優點

在學生知道了這樣的圖就是複式條形統計圖後,我出示兩個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在這裏既給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又爲他們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老師的引領下,通過觀察、比較、總結出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學生完成了這兩個問題,也就實現了對“複式統計圖”這一知識的深度建構。

3、讀圖,提取數學信息。

在這裏我讓學生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數學信息,最終得出大多數情況下單手投球比雙手投球距離要遠。只有4號和6號是一個特例。

(四):嘗試應用,鞏固知識

這一層次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經歷完成統計圖、分析數據的過程,對新的知識起到一個鞏固的作用,並根據信息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五):課堂小結

通過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體系,建構框架。

(六):作業佈置:

這節課我設置了兩項作業。

1、考查學生技能,完成“試一試”的第三小題,讓學生由統計知識再回歸到本學期的百分數應用題,認識到數學知識是相通的。

2、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再次的驗證我們所學知識。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11

課程改革,讓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強烈意識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統計與概率既是生活內容,也是數學內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西師版課標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統計知識——條形統計圖。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繼學習了單式條形統計圖和相應統計表後出現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知識。這後還會認識更多形式和種類的統計圖,如複式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不難看出,本單元內容既是舊知的遷移與發展,也是以後學習的認知橋樑。

單元內有4個例題,前兩例在於幫助學生認識特徵,後兩例引導學生學會畫圖。而本課學習例1、例2。例1以回顧舊知爲起點,引入複式條形統計圖並初步認識。例2則重在會看條形統計圖,會簡單的分析統計數據並填寫相應的統計表。在教學設計中,我將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例1的素材與例2有機整合,完成整課的教學——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四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維仍佔主要地位。

在第一學段中,已掌握部分統計知識,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能力。

而通過長期地學習策略和思維的訓練,我班的孩子,不但基礎紮實而且思維活躍。具備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經驗與能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內容的分析和學生的把握。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通過實例,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及相應的統計表。

能根據統計結果作出分析,判斷、預測,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能力。

經歷觀察分析數據的過程,讓學生體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

鑑於預設的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爲本課的重點爲: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徵,會正確分析相關的數據。難點爲:知道條形統計圖中單式與複式的區別。

四、教學策略

我校進行了3年的《小學數學學習策略和思維策略》的課題研究,引發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本課就主要採用了其中的“問題探究策略”。問題探究策略,以問題爲核心,以研究問題爲重點,以培養學生思維策略爲目標,設計遷移性、過渡性、反饋性、強化性、延伸性等問題。通過有效問題的有效解決,以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肖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各有兩種思想。”說明合作交流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創新。在教學策略的'引領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爲主。

五、教學過程

因此教學過程設計爲: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深化認識,運用提高六個環節。圍繞“問題”展開教學。

1、創設情景。

爲使教學與生活緊密相聯。創設了我任教的“四年級三班和四班的學生”準備去郊遊的情景。並提問:“這次郊遊當中準備開展五個活動,每人可選一項,事先要知道我們班參加各項活動的人數,怎麼辦?”學生自然的想到要事先進行統計才行,從而產生統計需要。並立即讓學生自主開展統計活動。於是,由真實的情景轉入學習的初期活動。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並在事先準備的表格紙上製出一張統計圖。

與此同時,我將另一個班參加各項活動人數的統計圖展示給學生。看到兩張反映不同班級學生人數情況的統計圖,自然地會進行比較分析。於是提出活動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2、提出問題。

利用兩張統計圖中人數接近的一項活動。設問:“三班和四班參加xx的人數,誰多誰少?”憑藉肉眼觀察,肯定會有不同答案,進而發生爭執。此時此刻,引導學生想辦法。可能會說到用直尺量高度,用直尺比刻度等方法(課件展示)。給予肯定的同時,追問:“有沒有簡單的方法,能一目瞭然地看清誰多誰少?”自然會產生把兩張統計圖合二爲一的需要。順水推舟拋出核心問題:怎樣將兩張統計圖,合二爲一?學生在認知需要和問題驅使下,就開始問題的探索。

3、探索問題。

我預設,學生可能會生成這些方法(課件展示)。面對衆多的方法,“你認爲哪種方法好?說說理由。”引導學生運用“選擇探究策略”進行合理選擇。讓學生體會方法多樣性的同時,又懂得尋求方法的合理性。

當兩張統計圖合併後,繼續引導學生探索。問:把這張統計圖給班主任,能看明白嗎?”“怎樣才能使班主任知道哪種直條表示

哪個班的人數呢?”從而在爭論、交流中認識複式統計圖圖例的作用,體驗統計圖表示的嚴密性。

4、解決問題。

建構主義認爲:新知,納入認知系統中,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才完成了認知的建構,新知的內化。把複式條形統計圖,納入已有的統計知識中,並明確它的特點,完成知識建構。於是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弄清:“這種新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學習的統計圖有什麼區別?”在相互交流中充分明白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一有兩種顏色的條形;二有圖例。三還能反映兩組數據情況。充分了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內涵後,自然地揭示它的概念名稱——複式條形統計圖。

5、深化認知。

問題得以解決,認識如何深化呢?繼續利用好例1的素材,讓學生髮表意見,提出問題和活動建議。如:兩個班參加什麼項目人數最多?三班參加野炊的人數比四班多幾人?等。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的習慣和能力。

樹立“學習論”爲中心的現代教學觀念是課改的追求。爲此,讓學生自主填寫統計表。在任務驅使下,主動學會看懂統計表,並思考填寫的方法。學生可能會一行一行地填,也會一欄一欄地填等,從中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的不同方法。溝通統計圖與統計表之間內在的聯繫,明確各自的優越性。從而深化學生對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6、運用提高。

學以致用。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基本練習-課堂活動第1和第2題。統計學認爲,收集、分析數據,是爲預測、干預未來數據和解決問題服務的。爲培養學生的預測意識和能力,設計一個拓展問題:“根據你們的分析,預測一下如果再投一次,小剛和小強分別會投進幾個呢?”,從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六、板書設計

爲讓學生充分地體驗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過程,將改變以往在黑板上板書的做法,充分利用多媒體隨機生成的功能,將生成的複式條形統計圖保留在大屏幕上。直觀具體、簡潔明瞭。符合視覺習慣和認知規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課的教學力求體現以生爲本的思想,充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經驗,緊扣教學重點,有機整合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問題探究策略的運用,使學生在覈心問題的啓發下,積極主動的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 12

一、分析教材。

《統計》是課程標準中屬於“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數學知識,貫穿於整個小學教學。而本節課執教的《複式條形統計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四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也是第二學段關於“統計與概率”的起始教學。在第一學段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了複式統計表、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並會用簡單的統計圖表示統計的結果,能夠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經歷了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並初步建立了統計觀念。而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爲以後學習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進一步形成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打下基礎教學。

基於以上分析,我從以下三個維度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通過生活的實際例子,使學生感受產生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並能獨立補充完整複式條形統計圖,初步體會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以及圖例的作用;

2、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通過創設情境,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識圖、分析能力。學生嘗試根據實際需要收集整理相應數據並進行描述的過程;

3、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繪製等活動,經歷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培養學生從統計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並能根據統計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預測。

4、通過統計意識的培養,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應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式來闡述觀點的方法。其中,將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定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將體會圖例的作用定爲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介紹教法。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以“創設情境——自主探索——交流完善——聯繫生活”爲主線貫穿課堂始終,同時運用“情境教學、引導交流、互相評價、拓展生活”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貼近生活而極具時代感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在老師恰到好處的點拔和引導下進行探究,在老師精心預設下讓課堂的動態生成更有價值。而“教法爲學法的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運用“觀察、比較、遷移、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法來幫助學習,使學生在掌握本節課知識要點的同時,瞭解統計知識的本質性,初步學會一定的學習方法。

三、闡述教學過程。

1、在熟悉的教學情境中體驗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課標》中明確指出:應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而考慮到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是某地區1985年至2000年城鄉人口統計情況離城市孩子的實際生活較遠,不便於學生理解他的現實意義,作爲新課的開場不足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我創設了“學校一日評比活動情況統計”這一素材中,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尋找到學習新知的切入點。在多媒體播放完“一日評活動”的錄像,設問:如果你是這位小幹部,打算用什麼方式向老師彙報評比情況?隨着學生的發言,引出用條形統計圖來彙報評價結果直觀清楚。老師立即通過直觀地、按順序呈現四(1)班三月份和四月份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統計圖的名稱、統計的內容”及其他發現的信息,凸現研究問題需要調查、收集數據、整理數據製成統計圖表後進行分析這一最終目的。同時,通過現時情境的呈現,不僅複習已有的單式條形統計圖的有關知識,同時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新問題,“比一比一日評活動中某一項三、四兩個月的變化情況”,使學生感受到用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對兩個月數據情況進行比較、分析不太方便,幫助學生產生“合二爲一”的想法,萌生使用複式條形統計圖進行比較的需求,任務的驅動有效地調動學生探究新的統計圖的積極性,達到進一步學習的目的,滲透複式條形統計圖的作用。

2、在自主探索、交流完善的數學活動中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

(1)交流、辨析。

新課程理念強調,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我組織學生先在小組中交流方法,再獨立嘗試繪製統計圖。接下來的反饋過程可以說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要達到在交流中完善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目的。而這個環節非常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水平的不同,考慮學生自主探索繪製的統計圖會有很大的區別,因此教學過程在反饋成果時設計了分層遞進處理學生自主探索繪製的統計圖資源。學生反饋過程一共分爲4個層次:

(1)用一種顏色繪製一幅統計圖;

(2)用兩種顏色繪製一幅統計圖;

(3)用兩種顏色並配以文字說明的方法繪製;

(4)用兩種顏色加圖例的繪製情況。根據學生反饋的這些豐富資源,老師再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優化,在四幅圖中選一個最佳的,並說明理由,讓學生在交流、辨析中經歷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全過程,初步體會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並明確用兩種不同顏色並配以體例說明的是最簡潔、清楚地表示兩個月各項分的統計圖。

(2)反思、完善。

接下來,我還設計一個反思、完善的活動,讓學生反思最初自己繪製的統計圖,在哪方面不夠完善,不夠簡潔,逐步完善自己對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在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了較清晰的認識時,立即揭示統計圖的名稱,“像這樣的條形統計圖我們把它叫作複式條形統計圖” ,隨即對這張複式條形統計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收穫信息,並解決一些相關問題。最後,圍繞設問“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展開討論,通過比較,進一步豐富對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生成資源轉變爲學習的資源。

3、在層次清晰的課堂練習中凸顯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徵。

本課在練習環節共安排兩個練習一個欣賞,練習內容設計是遞進的。第一層次的練習是“體育賽場”中的統計圖,屬於基本練習,通過呈現姚明、奧尼爾在2007年近四場比賽中得分情況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直接獲取信息,但在呈現時老師有意只出示統計圖,不出示圖例,讓學生產生衝突,“沒辦法回答下面問題”,因爲沒有圖例,不知道哪種顏色的直條表示誰。設計統計圖的“圖例”後出的過程,目的在於加強學生對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進一點使學生認識到複式條形統計圖例的作用和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鞏固識圖的基本技能。第二個層次則是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主題圖的素材,根據複式統計表繪製統計圖,並解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獨立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這是綜合練習的過程。

另外,教學設計時還注意到本課內容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學生,生活中看到的素材不夠豐富,所以,教師利用課的尾聲,展示一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欣賞,如:近三年江西主要景點十一期間遊客人數量統計圖;南昌四季度空氣質量一級、二級天數統計圖……讓學生感知到當三個項目、四個項目……需要進行比較時都可以選擇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凸現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體現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最後一張橫向複式條統計圖也爲下一節課的學習作了伏筆。

一粒水珠當它凝固時,我們能欣賞到它的晶瑩剔透;而當它流動時,我們更能感受到它滑潤過的軌道所留下的痕跡。我們的課堂也是如此,流動的軌跡,生成的智慧,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正在傾心追求而爲之努力的目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