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通用11篇)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通用11篇)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美散文。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寫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後生動具體地描寫了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後又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作結。這篇散文構思精巧,句段精美,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是學生品誦的佳作。

(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8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主要特點具體描寫景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感受祖國錦繡河山的壯美。感受祖國語言的優美。

(本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今天我主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的)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主要特點具體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

1、舉一反三,自主合作。

2、以讀爲本,讀中賞美。

三、說學法

葉聖陶曾經說過:“教是爲了不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並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閱讀文章,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力求把美育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整個教學程序設計了這樣六個環節)

(一)聲像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應該盡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們身上激發起來。”上課伊始,我藉助課件展現桂林的美景,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桂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桂林就像一本厚厚的書,氣勢恢弘,博大精深;桂林也像一首長長的歌,悅耳動聽,回味綿長;桂林更像一幅大大的畫,美麗無比,秀甲天下。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桂林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麗壯觀;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今天老師就要帶着大家走進文本,到桂林去看看,孩子們可要靜靜的聽,細細的看,慢慢的品。用心感悟作者怎樣用生花的妙筆描繪出桂林如詩的畫卷的。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把孩子們的思維引向千里之遙的桂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要學的課文充滿了期待和想象。

(二)整體感知——讓學生髮現美。

請孩子們打開課本靜心聽課文錄音,注意哪些字音和你以往讀的不同,拿出筆標出,並畫出文中概括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體味課文的節奏和韻味,心通其情,意會其理,產生審美情感。

(三)潛心品讀——讓學生感受美、

1、精讀第二自然段。

出示閱讀要求: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2)作者寫灕江的水,爲什麼還要寫大海和西湖?

(3)用“——”畫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用“~~~”劃出具體描寫的.句子。

(4)理解“瑕”、“翡翠”的意思,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5)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第二自然段。

孩子們通過讀很容易就找到了第二自然段寫了灕江水靜、清、綠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一步步把這種美寫出來的呢?我們會發現作者並沒有直接寫灕江的水,而是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娓娓道來,用一個“卻”字轉折說明這些美景雖美,但都無法和灕江水相媲美,這種寫法叫對比,恰當的對比可以使所寫的景物更加生動形象。從這可以看到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

出示學生找到的句子,自由讀一讀。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指名說出這句所用的修辭方法。因爲排比、比喻是常見常用的修辭方法,孩子們可能還會說出恰當的排比、比喻也可以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有韻味。對於理解“瑕”“翡翠”的意思,我引導孩子們聯繫上下文,藉助工具書,在閱讀中理解,在閱讀中品味。課文中把灕江水比喻成無瑕的翡翠就是因爲灕江水深,水清使水面呈現綠色,加上兩岸青山的映襯,更是一種深綠的顏色。由於水清,水綠映入作者眼簾的灕江水似乎是一塊沒有任何斑點的純粹的碧玉。

既然作者寫得這麼美,應該怎樣把這種獨特的美讀出來呢?誰願意試試?指名讀,有的同學聽課文錄音的時候可能沒聽出“啊”的變調,我提示孩子們注意“啊”的變調再試試,會讀的更美。自由練習朗讀。再次指名讀,因爲個性化的朗讀同樣需要個性化的評價。教師用心去傾聽,去評價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我會適時評價說:讀的真美,老師的眼前彷彿出現瞭如詩如畫的灕江水;我聽出來了你已經深深的陶醉其中了。老師要向你學習,老師和大家一起齊讀一遍好嗎。

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有口無心的讀上升到飽含深情的誦、從而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新課標中寫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所以,接下來我設計了這一問題:“剛纔我們學習第二自然段,瞭解了作者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是用什麼方法學習的呢?

引導學生歸納出:“讀——找——品——誦”的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舉一反三——讓學生感悟美、

新課程語文標準倡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閱讀實踐中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至關重要,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安排學生四人小組運用剛剛學到的“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選出小組彙報交流。

相機出示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圖片,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形象地感受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引導學生藉助圖片、結合工具書、聯繫上下文,加深理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奇峯羅列的意思。

(五)總結積累——昇華美、

這一環節我抓住“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桂林山水相連的景象。有了二、三自然段的深入學習,不用過多講解,學生就明白了山水是畫的主體,雲霧迷濛,綠樹紅花,竹筏小舟則是點綴。這句話和第一自然段的哪句話相呼應呢?孩子們自然就會找出那句: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名句總領全文,最後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用細膩的筆調,描寫出了美侖美奐的桂林風光。脈絡清晰,自然流暢。這麼美的課文同學們一定很想背誦下來。再次利用課件渲染情境。留3至5分鐘時間,讓學生採用自己最喜歡的朗讀方式背誦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然後會背的以背誦的方式,不會背的以朗讀的方式再次回味桂林山水的甲天下的迷人風光,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六)拓展延伸——創造美、

學習桂林山水一課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其實早我國遼闊的土地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令人神往的地方(展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的圖片),請看“作爲中華民族象徵的萬里長城;‘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杭州西湖;標誌着中國悠久文化的北京故宮;曲徑通幽,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著稱於世的安徽黃山;、水險山雄、濤飛浪卷的長江三峽;湖光山色,風韻幽絕的臺灣日月潭;秀美、雄渾,獨具神韻的承德避暑山莊;被譽爲世界第八奇蹟的秦陵兵馬俑。”在這十大風景名勝中,‘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排在第二位,從學生專注的眼神和驚異的表情,老師已經感覺到了孩子們已經走進了祖國的萬水千山,已經深深的陶醉其中了。

桂林山水一課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我們在感受美的同時,也要學會像作者一樣用優美的語言創造美。我設計的課下小練筆是選一處最喜歡的名勝,可以課下查閱資料,也可以節假日實地旅遊觀察,仿照這一課寫法,寫一則介紹它的導遊詞。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什麼叫訓練?就是要使學生學的東西變成他自己的東西。”這一設計勾通了課堂內外,深化了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使學生走向了生活,把學習語文與發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過程融爲一體。體現了大語文觀的教學思想,一節課結束了,我們的教育還在生活中延續着。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濃縮了課文內容的精華,我設計的板書文字簡潔,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的落實了教學重點,加上直觀新穎的簡筆畫、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這節課,我和孩子們走近了語言文字體會到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我們又走出了語言文字,帶着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走向了生活。設計教學時,我努力做到讓學生課前有所期待,課堂有所滿足,課後有所回味。品味語言文字,品味真摯情感,讓我們的語文課更有語文味兒。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說課內容,請各位專家評委不吝指教。謝謝大家!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新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篇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灕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課文寫了作者欣賞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還有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走進了人間仙境。

這篇課文的選編意圖,一方面是爲了讓學生了解桂林山和灕江水的美,另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同時,也再現了作者細緻觀察,描寫有序的寫作特點,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說教學目標

鑑於上述對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據四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後練習題,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會認、會寫本科生字。能正確讀寫“觀賞、無暇、擴散、攀登、波瀾壯闊”等詞語。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4、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語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

四、說教法與學法

爲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遵循“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這一原則,堅持導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導讀中分析、綜合、比較,在分析、綜合、比較中導讀,以讀代講,寓講與讀,使學生在分析、綜合、比較的思考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取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根據學生對桂林山水缺乏感性認識,給學習課文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採用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巧用影視資料,將桂林山水的美景顯示在學生面前,是學生入情入境,降低了理解難度,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緊扣主題讀、找、認、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插圖、掛圖等強化感性認識,反覆訓練朗讀,加強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動機;

2、抓住主題,整體教學,體會感情;

3、指導初讀,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4、品文析句,理解課文,學習表達;

5、總結全文,練習背誦,積累詞句;

6、板書設計:

水:靜、清、綠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人在畫中游

山:奇、秀、險

六、說課後反思

1、整理課文,提出問題,質疑問難,統統圍繞閱讀展開,總體思路無誤,具體實施後覺得還可多讀,在朗讀指導上應多下點功夫,以讀悟文,以讀體情。

2、學生回答問題聲音低沉,是因爲平時對學生要求過於生硬。今後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更多體現民主,課堂上應多點幽默,少些平淡。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3

一、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從 “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以人爲本,以促進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結合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教學中的互動。於是,在《桂林山水》一課教學中,儘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把“讀中領悟,自主探究”貫穿於教學的始終,教師僅僅做個引領者。通過讓學生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其愛美情趣,學習作者細緻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實現導與學的和諧統一,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

三、教學流程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重點:

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觸發情感

上課伊始,我便問學生:“誰知道廣西什麼地方最美?”學生們紛紛回答:“桂林。”我問:“你們去過桂林嗎?”學生搖頭。同學們都喜歡旅遊,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從課文中去遊覽桂林的山水,看看那裏的山水。我隨即板書課題。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一同去桂林遊覽一番,讓我們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會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進入情境

1、現在開始我們的桂林之旅吧,先讓我們伴着優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演示:“配樂欣賞”。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並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4、你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嗎?甲:居第一位。

三、初讀課文,進行預習

1、①讀準生字讀音。②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③大聲地讀通課文。讀不準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詞語寫到黑板上

2、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課文。

②指名讀課文。

四、潛心品讀,體會情感

1、理清段落

課文哪一節描寫山?哪一節描寫水?

2、瞭解桂林的水

如詩如畫的灕江,它如同一條秀麗的玉帶,全長有170多千米。它之所以這麼美麗,是因爲它有三個特點,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出來嗎?如果用關鍵的幾個字來概括呢?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②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③注意不同的前字韻母帶來句末“啊”的不同發音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清綠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呢?

這些句子該怎麼讀才能表達出來灕江的特點呢?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着讀一讀。

灕江的水真美啊!讓我們一起伴着優美的樂曲來朗讀這幾句精彩的'描寫吧,再次來感受一下灕江的水獨特的美。

(3)師:爲什麼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

3、瞭解桂林的山

1、過渡:灕江的水那麼靜、那麼清、那麼綠,真是太美了,讓我們不由地讚歎: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過你可別只顧着低頭看水,而忘了擡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點是什麼呢?請大家快速的讀讀這一段,與前一段做個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2、指名說,那快速回憶一下,我們怎麼學習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結:找到桂林山特點----讀你印象最深特點的語句-----談談體會-----深情地讀

4、生自學,可同桌一起學習。

5、交流:奇、秀、險(板書)

6、你對哪個特點印象最深刻?

誰能把“險”的樣子畫出來?指名試畫。(出示幻燈)看,這就是危峯兀立。能把這個詞語讀好嗎?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腳或山頂。感情朗讀。

7、(生讀“奇”的語句,並談感受)------幻燈出示,誰能從畫面上點出:“拔地而起”,“各不相連”。能讀好它嗎?-----課文中好象就寫了三種形狀啊?----(請大家聯繫我們看過的圖片,或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形態說得具體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駱駝……”(示意學生說下去)

8、這麼的多奇形怪狀的山排列着叫——“奇峯羅列”。

9、哪些同學對“奇”感興趣,把這句話讀好。

10、(生說“秀”)-----在你的眼裏,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讀出來嗎?(幻燈展示)讓學生體會秀。

同學們,桂林山的一個特點就足以讓我們欣賞,品味,如今,它集這些特點於一體。

難怪作者要這樣讚歎——(生:我攀登過……遊覽過……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是峯巒雄偉的泰山不夠美嗎?是紅葉似火的香山不夠迷人嗎?

師:因此,我們說,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五、佈置作業

爭做一名小小的配音演員。

課外熟悉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相關語句,進行激情試說。

課後反思

1、藉助多種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詞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紛亂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無瑕的翡翠、拔地而起、新生的竹筍……,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形象的瞭解。但是,對於個別詞語的理解,教師指導還不夠到位或者有些牽強附會。

2、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在讀中領悟,使學生既體會文章的意思,也能體會文中語言文字的美。學習桂林的山這一部分時,因時間緊張,教師雖然提出抓住一些重點詞句進行了朗讀感悟,但實質上有些草草了事,學生的朗讀還趨於平淡。以後,應多加強朗讀方面的合理引導。

3、教師在課堂上有明顯的口頭禪。(感嘆詞較多)

4、激勵性語言貧乏。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雖然多年的教學,腦子裏的糊塗帳還有很多,好在還有一些精力,還有一份熱情,有待老師們的細細指點,熱心幫助,我將努力反省、勉勵自己,努力前進,逐漸提高吧!

再次懇請各位同仁毫無保留地給我開展“批評會”,雖無以厚謝,但我會心存感激,謝謝!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是課標版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課。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按“總——分——總”的順序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語言優美,適合學生朗讀背誦,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二)、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學生實際和我對這課教材的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的確定爲: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4)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引導學生感受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那種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我計劃用兩課時上完。

第一課時:能將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生字,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小組合作學習

第二課時:繼續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學習作者寫作方法,試着背誦課文。

(三)、說教法,說學法

1、情境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4、學法指導:歸納總結學習寫景文章的方法“抓住詞句──欣賞美景──體會感情──朗讀表達”。並指導學生自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四)、說過程,說精華(第二課時)

1、學習第一自然段。

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課件出示句子,品析句子表達的意思。

(3)教師設計一組舉一反三的句子訓練,課件出示句子:

a、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

(4)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比較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

(5)學習提示,指導背誦。

(6)小結學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

3、“讀——找——品——誦”的方法用於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並讓學生用所拿到的桂林山水實景圖片各說一句話。

2、指導背誦課文。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通過比較,概括事物特點的方法,並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瞭解灕江和桂林山水的特點。

2、指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方法: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後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後“再現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採用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遊,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領略那裏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參觀旅遊。爲什麼呢?因爲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

二、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欣賞圖片,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後讓學生談感受。

三、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

四、觀賞灕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錄像中的灕江水

問:灕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麼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灕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

3、體會最後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五、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峯兀立:即高峯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六、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麼感覺?作者又有什麼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啓發學生把山、水聯繫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麼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盪舟灕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八、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爲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對灕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兩個方面作了具體描繪。最後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組訓練的重點,我設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 瀾、暇”等8個生字;理解“波瀾壯闊、無暇”等18個詞語的意思。

(4)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列提綱背誦是教學的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4、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二、三、四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5、教具準備

多媒體《桂林山水》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3、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三、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我緊扣“課標要求”,針對教材內容,採用講讀法、討論法、多讀多想、從扶到放等方法,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猜:這是哪呢?上課一開始,教師就用各種美麗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帶你漂在這樣清澈的水面上,該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再用充滿激情的導語邀請學生一起遊覽桂林,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大綱指出: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必須的語文素質。我讓學生邊看圖邊思考: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和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緊扣重點,教給方法。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重點分析第2自然段:

先讓學生邊讀邊圈出灕江水特點的詞語,並用波浪線畫出具體描寫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桂林水的美。這樣學生對灕江水有了大體的印象,於是我趁熱追擊:作者寫灕江水之前爲什麼要寫到大海和西湖呢?它們各有什麼特點?(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這時我在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兩個詞語。

接着我們來分析描寫灕江水特點的三個分句:並提問,這每個分句各寫出了水的什麼特點(學生回答靜、清、綠),再次品讀“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在朗讀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靜、清的特點。然後我接着提問:你們平常見到的水都是什麼樣子的`?此時學生便會議論開來,兩種水一對比見明顯地感受出桂林水靜和清的特點。

再分析“綠”的特點,先讓學生齊讀這個句子,師拋出問題:無暇的翡翠是什麼意思? 怎麼理解?(學生答無暇是沒有瑕疵),師出示翡翠的圖片,用翡翠比喻灕江水的特點,可見灕江水之綠。

3、仿句子寫句子:

а、池塘裏的荷花花真美呀,美得……

ь、教室裏真靜啊,靜得……

及時運用了課堂上剛剛學習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識的遷移,使課內和課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通過本段的學習,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靜、清、綠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圖文對照,彷彿自己正置身於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對桂林充滿愛?怎能不對祖國山河的秀麗表示讚歎?同時又學到了讀段的方法。

4、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5、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6、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將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訓練融爲一體,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本課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時,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和讚美,朗讀時讓學生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達出來……通過這種有感情地朗讀,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桂林的愛,對祖國河山的讚美,激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濃縮了課文內容的精華,我設計的板書文字簡潔,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的落實了教學重點,加上直觀新穎的簡筆畫,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結束語:

這節課,我和孩子們一起走進了語言文字,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我們又一起走出了語言文字,帶着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走向了生活。設計教學時,我努力做到,讓學生課前有所期待,課堂有所滿足,課後有所回味,品味語言文字,品味真摯情感,讓我們的語文課更有語文味兒。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7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薰陶。”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形、聲、色的輔助教學,使學生很快入情、入境,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解文字內容,在多元化的閱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昇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緊緊圍繞桂林山水的特點,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大量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一幅如詩如畫的桂林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

三、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學習習慣,也有較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深入地感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

四、融入媒體,激活教學

語文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有效的整合,能夠使教學過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很好地解決教學的重、難點;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學到知識。同時,也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級的具體要求:觀察事物能注意抓特點,並適當展開想象。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藉助課件演示,採用圖文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發學

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七、教學準備: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八、設計思路

1、激發情感,感受美。《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藉助多媒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創設情境,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自然而然把學生帶入情境,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爲整堂課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想不想欣賞桂林的美麗景色,領略它獨特的美?”(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這旖旎的風光,美麗的景色,我們不禁爲之陶醉。觀看後大家還有什麼感受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學生們各抒己見)“想不想到桂林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桂林,好嗎?”對於從未到過桂林的學生,看到這樣如詩如畫的畫面,情感很快被激起,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之中。

2、激發想象,感悟美。優美的語言文字如果沒有視覺形象,學生領會是比較困難的,運用電教媒體將其變成真切的聲音、生動的形象,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激發他們的想象,很容易地感受到文字的美,對文章內容的.領悟會層層深入,進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在重點學習桂林山水特點的這部分內容時,我抓住作者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設計了以下環節:

(1)在學生充分研讀課文的過程中,多媒體先後出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引導學生結合圖片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兩個詞語。並質疑“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已經夠美的了,爲什麼作者要提出‘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灕江的水與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有什麼不同之處?”繼續播放課件(出示分別具有灕江水“靜、清、綠”特點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畫面邊進行比較,然後組織學生討論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當學生陶醉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時,我再次加以開放:“灕江的水有多靜、多清、多綠?”結合學生彙報,多媒體出示描寫灕江水美的句子,採用自由讀、指名讀、範讀、小組賽讀、同桌對讀等形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班同學共同參與評價,最後伴隨着悠揚舒緩的音樂師生共同背誦。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和有聲有色的朗讀,使學生的身心很自然地融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深刻地感悟到課文的語言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爲了能夠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目的,在學習桂林山這一段內容時,我與學生共同總結了學習灕江水的方法,爲了便於學生自主學習,我用課件出示了學習灕江水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感受桂林山的美。再通過多媒體展示泰山、香山和桂林山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品詞析句,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學法緊接着運用,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又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

3、昇華情感,體會美。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閱讀教學,不但使課堂教學生動、直觀、感染力強,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情感的體驗也會步步加深。

當學生充滿激情的朗讀的餘音還在教室裏繚繞時,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欣賞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並帶着對桂林山水濃濃的喜愛之情齊讀課文的最後一段,把學生再次帶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學生對桂林山水美的形象、美的情調、美的旋律發出由衷的稱讚。

九、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灕江水 清

綠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奇 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 秀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直觀形象,條理清晰,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背誦課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重點。同時爲下一節的文章結構“總——分——總”的學習打下基礎。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寫景散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的大好河山。《桂林山水》這篇文章,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開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山水聞名遐邇,然後從灕江的水、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和水等角度分別描寫了桂林美景的特色。

學習本文可以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欣賞與熱愛之情,並讓學生體悟作者是如何用優美的語句來表情達意的。

(二)本課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單元主題和本文的特點,設定本課重難點如下:

重點: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學會用寫景手法描繪身邊的事物。

難點:瞭解本文語言特點,掌握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二、說學情

1、本課教學對象是四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之前學習過關於描繪山水的文章,初步具有了欣賞美、熱愛美的能力,但是體會作者如何通過語言運用技巧來寫景達意,並對其中的優秀技巧進行模仿寫作,這樣的感悟力和能力還需要加強。

2、我的學生多是95後,他們已經學會了網上查資料,有的還曾經去很多地方旅遊過。因此,讓他們通過自己查資料先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並不難。他們也已經初具獨立思考問題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可以組織相應的互動活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要求、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組詞和聽寫,並能正確讀寫“無瑕、兀立、嶙峋、波瀾壯闊、峯巒雄偉、連綿不斷”等詞語。

2、背誦全文。

(二)方法目標:

1、通過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掌握引用、對比、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2、能夠模仿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三)情感目標: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並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爲此,我主要採用“品讀賞析”和“問題探究”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安排2課時。

藉助反覆品讀,引導學生體味作者在描寫景色時所採用的優美語句;通過問題探究,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對話的語文課堂。

對於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因此,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採用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採用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三)學法

1、朗讀法:形式多樣的讀、大量的讀、有感情的讀。

2、討論法:通過提問思考討論,引導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確答案。

3、質疑法:引導學生從無疑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節新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爲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展示課下蒐集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文字資料或歌曲。

通過對桂林山水的直觀感受,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的'興趣。老師總結同學們的展示,導入課題。(同學們,大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們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並讚歎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隨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風采!)

(板書:第2課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讀、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這一部分大約需十分鐘的時間。是這一堂課中佔時較多的一部分。之所以安排這麼多時間,是因爲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最好的辦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就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巴金說過:“寫吧,只有寫,纔會寫。”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說:放手讓學生讀吧,只有讀,纔會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這一部分大約分這樣幾步:

1、學生自由朗讀,然後分排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朗讀,感受作者的語言美,以及語言所表達的景色美。

2、教師範讀,學生標出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現重要詞語。

3、教師範讀以後,再請學生默讀,這次是帶着任務的默讀:首先,讓學生藉助詞典查出生字的讀音和組詞,並查出新出現的重要詞語的意思;然後,試着概括每段最主要寫的是桂林的什麼美景。(說明:新課標要求三、四年級的學生,四年級的學生初步學會默讀,不指讀,學會略讀並粗知文章大意,所以在默讀的時候,我給學生布置了簡單概括文章的大意的任務;另要求學生學會藉助相關工具書查閱生字詞的意思,所以我還安排學生自己查詞典並解決生詞釋義。)

4、檢查朗讀的任務完成,並引導學生概括文章大意。

首先我請兩名同學分別讀出8個生詞,並進行組詞。帶領學生解決了生詞的問題,再來初步概括文章大意。這裏仍然採用檢查任務完成的方式,請4名同學分別說出每段最主要寫了桂林的什麼美景。得出如下線索: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灕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

(三)深入閱讀、攻克難點

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結構以後,接下來就要重點學習文章如何運用優美的語言來描寫桂林的美景的。在這個環節,我採用讓學生分段研讀的方法,因爲本文每個段落的主題都很鮮明,整體形成總——分——總結構,進行分段研讀非常適合。分段研讀的設計如下:

1、第1段,統領全文:前面我們已經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話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爲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學習第2段。(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以這7個字爲綱,統領整篇課文)

2、第2段,灕江的水:

(1)請一名同學讀第二段,教師重點講解:波瀾壯闊、無瑕。

(2)攻克重點:體會作者描寫灕江水所採用的手法。

A、作者要寫灕江的水,爲什麼先寫大海和西湖?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描寫手法?

B、作者寫了灕江水的哪幾個特點?具體是怎麼寫的?

(板書:灕江水:靜、清、綠)

靜:採用引讀法(老師讀前面的內容,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讀出後面的內容),教師:灕江的水真靜啊學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採用引讀法,教師:灕江的水真清啊學生: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採用引讀法,教師:灕江的水真綠啊學生:綠的彷彿那是一塊翡翠。

這裏,採用了排比法,突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還採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灕江的綠水比喻成一塊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書:桂林的山:奇、秀、險)

A、請一名同學讀第3段,重點講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B、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呢?描寫山的特點又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法呢?

(說明:由於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所採用的描寫手法是一樣的,學生根據前面老師的講解,結合小組討論,可以對第三段進行分析了,所以我採用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的方法。)

小組討論以後,預想學生會總結出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險、秀,和採用的修辭手法:對比、比喻、排比,老師就可以根據大家的回答,按照第二段的模式寫成板書。

(4)第4段,桂林山水:

A、請一名同學朗讀,重點講解:連綿不斷。

B、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時,用了什麼手法?作者是怎麼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畫中游”的?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攻克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會帶領學生對本節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並進行相應的拓展。我是這樣幫助學生回顧整體知識的: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來總領全篇,又分別從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進行景色描寫,最後寫桂林的山和水匯成一副美麗的畫卷,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2、作者在描寫景色時,用了排比、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桂林的語言跟美景一樣,格外美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見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寫作手法“真靜啊,靜得……;真清啊,清得……;真綠啊,綠得……”,描寫你所見的一處風景。

3、我們的祖國,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畫卷一樣。同學們,如果你們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開闊自己的視野,多培養自己開放的胸懷。

(五)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模仿文中描寫灕江水的寫作手法,寫一篇50字左右的片段,描寫你所見過的或者特別喜歡的風景、植物、動物。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同時,它也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爲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對灕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兩個方面作了具體描繪。文章最後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時,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表達方法。因此,桂林的山水的景色很美,作者的語言也很美,很值得同學們去積累,去運用。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以及“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的理解,我將本課安排爲兩課時。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爲:

將字音讀準,將課文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言的積累,表達方法的感悟。

教學過程:

今天,我重點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每堂課都有三個主要環節。根據教學實際我將第二課時具體安排安排爲五個環節:

一、板題示標: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要求我們語文課上導入語要簡潔,最好能開門見山的引出新課,可以不再複習提問,不再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不再解題,這一切都交給學生在自學中去完成。但也可以有一兩句富有激情的語言。因此,我將這一課的導入語設計爲;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起桂林,去欣賞一下桂林的山水。(板書課題)課題的板書也很重要,一定要認真對待,不但要把字體寫工整,筆畫筆順也要正確,板書的地點還要醒目。爲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我們在板書時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板書結束還要讓大家讀一讀。接着是出示學習目標。(八字教學法,對學習目標也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具有可測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容易測量,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則不易測量,所以,我們只要求教師每堂課必須出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而不必出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次,教學目標要實事求是,如果不實事求是,要求理解的,卻設定爲掌握、運用,要求熟讀的,卻設定爲“背誦”,學生當堂達不到,那麼,教學目標就失去了意義。最後,教學目標的表述要簡潔明瞭,便於師生記住。)學習目標的出示可以是口頭表達,也可以是書面表達,但出示的時間不宜太短,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目標出示後,還要有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大家完成學習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激勵語;能完成這些目標嗎?請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訴朱老師。

二、依據自學指導自學

明確了學習的目標,我接着出示自學提示。過渡語在我們的教學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環節的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 怎樣學習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呢?我們來看一下自學提示:

學生的自學要以教師有效的指導爲前提,自學提示是否有效主要體現在五個明確:確自學的時間、內容、學習方法、達到的標準、檢測的方法及要求。

自學提示要科學、具體、具有可操作性,這樣纔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纔有可能達到八字教學法的效果----緊張、高效、愉快。根據這一要求我設計了這樣的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2、用橫線畫出描寫灕江水的句子,反覆朗讀,並思考: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3、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桂林山的句子,反覆朗讀,並思考: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4、作者在介紹桂林的山、水時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

(5分鐘之後,比誰學得好。)

三、 檢查自學效果

八字教學法中提規定自學時間到時,教師一般用“舉手”統計的方法瞭解學情。如果絕大多數學生都已完成自學任務,那就可以轉入下一個環節;如果有半數學生未完成,教師就應適當延長時間。舉手統計之後就是檢測,檢測的方法,文科一般以口頭提問爲主,以筆頭練習爲輔,重在瞭解、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

根據我的理解在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而問“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

2、(過渡)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那麼哪位同學說說,灕江的水美在哪裏?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教師相機板書:靜、清、綠)

3、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衆不同的“靜、清、綠”的(指名朗讀描寫灕江水靜、清、綠的句子,注意指導讀好六個“啊”的變調)

指導朗讀時先讓學生明確句子的含義,並想一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句子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再試着朗讀體會。八字教學法中提到;教師在檢測時,應選擇後進生作爲檢測的對象,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檢查朗讀時,先讓程度不太好的學生讀,讀不好再找其他學生幫忙,如果還讀不好,老師引導。

比如,學生在讀灕江的水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找了一個學生站起來讀,第一遍讀得很平淡,只是做到了將句子讀通順,清的程度沒讀出來,接着,我又找了一名程度稍好一點學生來讀,這個學生讀得很有感情,接着又讓第一個同學來讀,這個同學這次讀得也帶上了感情,但我感覺他還能讀得更好,我就出示了一幅山水倒映,水清的能看見江底的沙石的圖片,然後讓這個學生再來讀,這一次他讀得非常有感情。這樣一來後進生的問題解決了,其他學生在聽、糾正的過程中朗讀的效果也不會差到哪裏,同時這位後進生的成功也是後教的成功體現。

學生都能有感情的讀好每一個句子,我有安排了齊讀第二段。(過渡語;看着這樣靜清綠的灕江水,怪不得遊客都忘了穿在前進,岸在後移,讓我們也帶着陶醉之情一起讀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4、學生學習了灕江的水後,我又用同樣的方法來檢查學生對第三段的理解(過渡語;灕江的水那麼靜、那麼清、那麼綠,真是太美了,讓我們不由地讚歎: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過你可別只顧着低頭看水,而忘了擡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

(1)誰來讀一讀描寫桂林的山的句子?(注意“啊”的音變)

(2)指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誰來說說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奇、秀、險)

師:同學們,桂林山的一個特點就足以讓我們欣賞,品味,如今,它集這些特點於一體。難怪作者要這樣讚歎它,下面讓我們大家齊讀第三段,再次體會桂林的山的美(師生同讀)

5、體會山和水相映之美

有感情的朗讀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美的畫面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也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情的表達,因此這一環節看視頻談感受。

師過渡:我們欣賞了灕江的水,品味了桂林的山,如果把山和水結合起來欣賞又是怎樣的畫面呢?請看大屏幕。

請大家帶着各自的感受讀一讀文章的最後一段。並給你的同桌說說作者此時此刻的感受。

指名談作者的感受。

齊讀最後一段。

6、誰來說一說,作者在介紹桂林的山水時都用了哪些表達方法?(本環節也可安排學生先討論再回答)

四、當堂訓練

當堂訓練環節,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求學生運用知識能當堂獨立完成作業,這是使知識轉化爲能力的綜合訓練。他強調精講多練,八字教學法中重點強調寧可老師多費事,不讓學生做廢題。在操作此環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要精心設計習題,出有價值、高質量的題;二要注意面向全體、團材施教(作業可分爲“必作題、選作題和思考題”),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三要強調學生當堂獨立完成。三要指導學生做題方法,先複習再做題,死記活用。五要把課堂的每一分鐘都留給學生去學和練,教師不當堂批改作業,六要強調學生糾錯。糾錯也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因此糾錯一定要及時。

根據以上認識,我設計了以下訓練題;

1、背誦課文最後一段。(背誦的內容要適中要求當堂背誦的一定要做好檢查,檢查可以是抽查,也可以是互查,抽查時一定要多抽查後進生。實在背不上來的可放在課下抓,最好不要出現有的同學在背誦,有的同學在做題的現象)

2、完成練習題仿寫句子。

例: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xx

教室裏真靜啊,靜得xx

例:我攀登過峯巒雄偉的泰山,瀏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到桂林這一帶的山。

我看過xx的電影,聽過xx的歌曲,卻從沒聽過這樣動人的故事。

3、讀了本課,你可能被文中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試着吟一首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五、總結下課

今天我們盡情的遊覽瞭如詩如畫的桂林,其實我們國家像桂林這樣迷人的景色還有許多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去盡情的欣賞,也希望大家也能向作者一樣把他寫的如詩如畫。下課!

板書設計; 學手段不斷更新,投影、實物投影,多媒體的使用,使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實效性越來越強,但是,就現階段絕大多數學校而言,黑板仍然是主要的教學用具。用好黑板,精心設計好板書,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一節課,45分鐘,什麼時間,在黑板上板書什麼內容,寫在什麼位置,用什麼方式寫,由誰來寫,教師都要在備課時預先考慮好。科學合理地設計板書,能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爲了巧妙的組織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教材研讀必不可少。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走進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國的魅力,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爲主題,意在培養學生“細緻觀察景物以及學習如何描繪具體景物的”能力。《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着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角,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方式是生動課堂的指南針。

四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仍有難度。因爲這篇寫景的課文有很強的抒情性,許多學生並沒有去過桂林,看過桂林的山和水,因此要體會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充分考慮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好的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風向標,具有靈魂和統帥作用。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暇、波瀾壯闊、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能夠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如果說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靈魂與統帥,那麼教學重難點則是心臟,處於核心地位。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理解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並掌握作者的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作爲我的教學重點,將理解文章的重難點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作爲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相結合展開我的教學。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是教學通往最優化境界的第一步,也是學生感悟知識情境的開始。

爲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將採取談話導入法,我會讓學生描述他印象最深刻的景色,進而引到有一位作家用筆記錄了他印象最深的美景,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領略一下。順勢導入新課《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

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敢於閱讀、樂於閱讀、喜歡閱讀的習慣,而整體感知環節可以體現這一要求。本課伊始,將首先給五分鐘時間學生默讀課文,圈劃易錯易混生字詞,並指名寫在黑板展示區。

接下來,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就展示區的生字詞從讀音、字義、字形三方面進行講解。

通過這種形式的生字教學鍛鍊了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爲之後的文本閱讀掃清了障礙。

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我會進行示範朗讀,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在學生聽和讀之前,我會給學生設置以下問題:概括課文主要從桂林美景的哪些方面進行描寫?問題的設置,完全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把握,爲接下來深入研讀文本奠定良好基礎。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深入也是對學生思想情感的深入。

爲此,在這一環節,我將用大屏幕展示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以同桌探討,填寫表格的方式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文章中山和水有哪些特點呢?你能否找到原文中描寫這些特點的詞句?作者又是使用什麼樣的表達方法來進行描寫的呢?(這些問題設置,能夠培養學生把握重要詞句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爲後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做下鋪墊)

接下來是對課文更爲細緻的品讀,思考以下問題: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後一句話“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通過小組相互交流以及教師的補充,學生能夠得出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鞏固提高

鞏固是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化吸收的過程,也是拓展興趣的平臺。

我將組織一個創編活動,學生自由組合,一位同學朗誦課文,另一位同學創編合適的歌舞,並給予點評和評選。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達到課堂的巔峯,也潛移默化提升了學生們對課文的內化理解和吸收。

(五)小結作業

在語文教學中,小結作業的地位不可低估。首先,我將採用系統歸納與情感昇華相結合的方式對本課重難點進行梳理,並烘托出情感主旨:大家要養成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並敢於出現走走,發現新鮮事物,感受祖國的魅力。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

基於此,我佈置一個開放型的作業,以語文興趣小組爲單位創作一幅桂林美景圖,並配上相應的小詩歌。通過佈置這個小任務,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擴充了學生知識面與生活技能,體現語文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遵循了語文教學由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體現了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的理念。

桂林山水優秀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的課文是《桂林山水》,它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課。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本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最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桂林是世界聞名的遊覽勝地。那裏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讚歎。)

2、教學目標

教學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學提出的嶄新的要求,在學習語文中,學生的發展的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情感世界的豐富,觀察領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創造、探索精神的培養等。

因此,我在設計《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時,着重體現了以下教學目標。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我們祖國山河壯美的情感。

例如:“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本篇課文屬於圖文結合的文章。在教學中讓學生先觀察圖畫,初步瞭解桂林山水的美景。接着,圖文結合,進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過把大海、西湖與灕江水進行對比,瞭解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把泰山、香山與桂林山對比,突出桂林的奇、秀、險的特點。

(3)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4)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例如;詞語: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彷彿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峯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峯沿江排列。

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着這一帶。

危峯兀立:高高的山峯直挺挺地聳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生字:漓 lí

瀾 lán 注意門裏是“柬”

瑕 xiá 注意與“假”和“段”對比。

(凡韻母爲“ia”的字右上應是;凡韻母爲“an”的字右上應是

翡 fěi 上下結構

巒 luán 注意上半部“亦”不帶鉤。

障翹舌音字,不要誤讀爲平舌音。

筏 fá 注意右下不丟撇。

綿與“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棉,棉花。綿,綿長、綿延、連綿。

3、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首先抓住一條主線

即以“桂林山水”爲主線,抓住這一主線,把“灕江的水”“桂林的山”兩個內容串聯起來,引導學生去探究灕江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從而把語言文字的訓練,情感的薰陶、想象力的培養有機的融爲一體。

其次,落實兩個訓練點。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這是本課訓練的重點。本課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對這些句子的理解。我們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使學生體會其蘊涵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優美,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在教學中,我花大力氣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此外,還要培養兩種能力。

3、探究感悟能力

本文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善於引導學生探究文字,從文字中獲得感悟,產生共鳴。在《桂林山水》中,我讓學生圍繞主問題“桂林山水甲天下”進行探究,要求學生說說是“通過哪些讀懂的”。這樣的操作形式,首先可以讓我的學生有目的地讀文探究,同時又讓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感悟。

4、想象能力

本課蘊涵着豐富的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因素。第三自然段在描寫桂林山的形狀時,文中提到有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那麼它還可能像什麼,在此部分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髮揮想象。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學設計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我緊扣“課標要求”,針對教材內容,採用講讀法、討論法、多讀多想、從扶到放等方法,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爲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桂林是世界聞名的遊覽勝地。那裏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讚歎。)

㈡、出示課件,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

1、實物是學生最易接受的直觀教材,我先讓學生仔細看圖,讓他們對桂林山水有個總體印象。

2、大綱指出: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必須的語文素質。我讓學生邊看圖邊思考: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靜、清、綠)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奇、秀、險)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和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

㈢、直奔中心,緊扣重點,教給方法。

桂林山水的特點,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作者仔細觀察事物、充分發揮想象、採用對比、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用優美動人的語句把它描繪出來的。

分析第2自然段:

1、指導看圖

2、請一位同學朗讀,讓其它學生思考討論:桂林水的靜、清、綠表現在哪裏?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老師講解,然後分組輪讀,邊讀邊想象桂林水的美。相繼地出示句子:灕江的水真……無瑕的翡翠。

4、全班讀,體會排比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

5、仿句子寫句子:

а、公園裏的花真香呀,香得……

ь、教室裏真靜啊,靜得……

及時運用了課堂上剛剛學習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識的遷移,使課內和課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通過本段的學習,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靜、清、綠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圖文對照,彷彿自己正置身於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對桂林充滿愛?怎能不對祖國山河的秀麗表示讚歎?同時又學到了讀段的方法。

㈣、放手自學,鞏固訓練重點。

在教給學生領會讀段的方法後,讓學生自學第3自然段,體會桂林山的奇、秀、險,想象它的美,然後交流、反饋自學情況。

㈤、講讀第4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

㈥、指導朗讀

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將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訓練融爲一體,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本課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時,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和讚美,朗讀時讓學生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達出來……通過這種有感情地朗讀,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桂林的愛,對祖國河山的讚美,激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㈦、拓展延伸

桂林山水風景優美,景色怡人,作者用優美、簡練的語言,把桂林山水的特點描繪了出來。只要我們用心地去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周圍也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地方運用作者這種描繪景物的寫作方法。

選擇當地合適的一處風景,想想它有什麼特點?然後寫一段話。

四、說板書設計

這一板書,把課文中最優美、最精煉、最關鍵的語句精選了出來,不但把文章的結構顯現出來,而且把桂林山水的特點也表達出來,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把課文中心內容表達完整,使文章的內容一下印在學生的腦子裏。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的圖文結合的文章,其具體描寫了桂林山水的風景,通過本課的學習,藉助於文章作者的描繪,觀賞桂林山水的風光圖片,我們雖未到廣西桂林,但已經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現在已經已置身於桂林,正在欣賞美麗的桂林風光一樣,真是“人未到桂林,但已有那種感覺”。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遵循了“老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基本原則,力求語言、文字和思想感情薰陶的有機結合,既突出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