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吆喝》優秀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73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吆喝》優秀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吆喝》優秀說課稿

  《吆喝》優秀說課稿1

  一、導入新課

廣告可以說是我們現代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我們幾乎每天都接觸到廣告那麼,在信息技術還很不發達的年代,廣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樣的呢?那就是“口頭廣告”,通俗地說,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廣告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我們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那麼吆喝到底具有怎樣的韻味呢?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蕭乾筆下的舊北京城那悠遠的吆喝聲(這個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教學做鋪墊)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投影出示作者簡介,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通過投影“讀一讀,寫一寫”讓學生給生字注音教師訂正字詞的讀音釋義。

2、聽讀課文錄音、學生邊聽讀,邊勾畫圈點重要語句,出示思考:

①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吆喝聲?這些吆喝聲是按什麼樣的順序組織起來的?

②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點撥;順序要抓住標誌性的詞語,比如:時間的詞語歸納最後明確:吆喝聲首先是按從早到晚的順序,其次是按一年四季的順序介紹追問:課文思路清晰,請找出本文銜接過渡的語句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比如:①“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從“一日”轉到“一年”;②“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的敘述介紹自此開始轉向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北京的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音韻節奏等從中流露出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愉悅和懷念的感情

(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朗讀思考,可以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便於梳理文章的思路,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完成目標1、2)

我們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的基礎上進行研讀賞析,這是講讀本文的難點,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深入品味語言。

  三、品味語言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來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你認爲文中哪一句吆喝最有趣?找出來讀一品一

品吆喝詞(重點品讀2處)誇張:“蘿蔔賽過梨兒”一個“賽”字,比梨還好吃,寫出了蘿蔔的多汁、味兒甜、口感脆“蘿蔔好似梨兒”

比喻:“葫蘆兒——冰塔兒“比喻生動,形大,色亮,口感脆教師進行品析語言指導這是口語活動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讀,其他學生起來評價教師在語音、語調語速以及動作上應該做些指導帶領學生體驗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風情這一環節,應趣味盎然的但是單純的笑一笑還是不夠的

教師適時的加以追問:從這些吆喝聲中,他們的`生活處境是怎麼樣的呢?吆喝人如此辛勞,能賺幾個錢?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小結:他們從大清早到深夜,無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滴水成冰的冬日,走街串巷用心的吆喝也就是多賣兩個蘿蔔,多收入一個銅板呀吆喝就是他們苦樂生計的承載從一句吆喝詞中,就讀出他們的忙碌艱辛的生活狀況。

繼續追問: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吆喝人,面對生活又是怎樣的一種態度呢?可以第六段“餛飩挑子”的特寫鏡頭——,走進吆喝人的心靈世界

這些吆喝人生活如此艱辛,從動作到聲音,把這忙碌的生活過的有滋有味兒,你又從中看到了什麼樣的吆喝人?——樂觀、達觀的人生態度

教師小結昇華:所以讀吆喝,我們不僅讀出了聲樂之美,讀出了苦樂生計,更讀出了北京人熱情樂觀的生活態度,自信豁達的人生境界這境界就是吆喝最動人的美麗,是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通過對語言的品讀賞析,意在體驗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風情,培養學生對語言的賞析能力,學會閱讀欣賞)。

  四、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就會有新的發現,請寫一段30字左右的話說說你曾聽到過的叫賣聲。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談自己的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

設置這個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從身邊平淡的生活和平凡事物中發現情趣,發現美,增強對生活的觀察、體驗。

  五、課堂小結:一聲吆喝,市井生活酸甜苦辣釀百味,萬種風情,民族傳統春夏秋冬呈現五彩讓我們像珍藏老照片一樣,去珍藏吆喝所傳遞給我們的藝術之美,讓我們像品味陳年老酒一樣,去品味吆喝裏的生活滋味,讓我們像珍視無價瑰寶一樣去珍視吆喝人,以及所有的像他們一樣的,普通老百姓身上那種質樸誠信、樂觀熱情、認真豁達的生命姿態!(這個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六、佈置作業

1、聽相聲《賣布頭》。

2、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語言特點請寫一篇介紹自己家鄉語言的文章,300字左右,和其它同學交流一下。(作業的設置,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的感情)。

  《吆喝》優秀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爲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彷彿都隨着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

  二、說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主題是“民俗文化”,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注民俗,可以瞭解民生及民俗文化,但編者的目的並不是讓學生去學習“吆喝”這一藝術而是要讓深受現代文化薰陶的學生了解民風民俗,關注民間文化體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內涵依據單元教學重點,結合課文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能力目標:

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脈絡,品味文章的語言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讀“吆喝”的深刻內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吆喝”這一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深度與廣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體驗熱情與思考深度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我沒有把教學重點確定爲對文本內容思路等方面的感知,而是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站在文化與精神的高度,對文本價值進行準確定位與深層解讀吆喝這種民俗藝術,不僅體現出聲樂藝術,反映了老北京人的生存狀態,而且折射出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境界因此,我把“品讀吆喝”作爲本課的叫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1、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教學的變革首先應該是一場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教學中,我將引導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大膽質疑,生生交流,師生對話等教學方式,強化學生自主閱讀,充分感悟與體驗的過程在師生互動,平等對話中對學生進行深層次解讀。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吆喝”這一民族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漸行漸遠,爲幫助學生更好的體味吆喝的聲樂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感受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體驗傳統藝術的無窮魅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我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分爲激趣引入;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研讀賞析,品味吆喝;總攬全文,迴歸生活等四個環節:

一、激趣引入

在上課之前,我用平和的語調,講故事的口吻向學生娓娓道來:

曲折的衚衕、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傳的老字號……這就是北京有人說在北京住上一輩子,也讀不完它的歷史;也有人說,只要在京城衚衕遛上一圈,就等於逛了一回民俗博物館北京的特色就倆字——京味兒,可北京的風情講起來,那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可不,提起北京人的那張嘴呀,不但能吃、能喝、更能說,今天我們就來聽聽老北京最有特色的聲音——吆喝。

這樣的導語設計能夠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爲感知內容,探究文本做情感鋪墊。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並思考這樣一組問題:

作者介紹了北京的哪些吆喝聲?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介紹的?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第一個問題涉及到對問題的感知,第二個問題涉及到對文章脈絡的把握,第三個問題是對作者情感的感知在學生朗讀課文結束後給學生留出思考與討論的時間,然後進行生生交流與師生對話教師要適時進行點撥與總結,此外,我還製作了一張幻燈片,幫助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與結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三、研讀賞析品味吆喝

這一環節是學習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結合提示從四個不同角度品讀吆喝,每組選擇一個角度對課文進行自主探究我設計的四個角度是:

體驗吆喝的市井風情。

體會吆喝的聲樂藝術。

體察吆喝人的生存狀態。

體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

學生在探究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巡迴指導,引導啓發學生深入文本,大膽質疑。

下面我着重談談這個環節中應該注意的兩個問題:

㈠在小組充分討論探究之後,教師創設情景,採用生生交流、師生對話等方式將對文本的解讀引向縱深,讓學生深刻感受老北京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態度和人生境界。

如我在引導學生感受聲樂藝術這一角度裏,就準備了一下幾個問題:

1、剛纔大家討論的很熱烈我們首先來賞析吆喝的聲樂藝術,請第一小組做好準備,在林林總總的吆喝聲裏,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能不能談談喜歡的理由。

在學生討論完第一個問題後,我進行總結,做出如下設問,並讓學生聽聽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

2、這小小的吆喝詞,真可謂手法多樣,貼切生動,比喻、擬人、誇張,寫形、寫色、寫味,平實中透露着儒雅,質樸中又不失鮮活這些誘人的吆喝,老北京人可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生答:唱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感受他獨特的魅力。

㈡教師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還要注意小組展示之間的過渡與總結,例如在第二小組展示探究成果的時候,我是這樣進行過渡的:

這些聲樂藝術的創造者,不是舞文弄墨的專業作家,也不是引吭高歌的歌唱明星,那麼他們是一羣什麼樣的人呢?下面讓第二小組來談談吆喝人的生存狀態。

在學生討論結束時,我做這樣的總結:他們從大清早到深夜,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他們走街串巷,肩挑背扛我們品讀吆喝,讀出了他們艱難的生活處境,讀出了他們忙碌艱辛的生存狀況。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教師應充分解讀文本這樣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才能高屋建瓴,旁徵博引還有一點需要指出,那就是課堂精彩不是設計的,而是生成的,是教學活動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思維的火花碰撞的產物。

四、總攬全文迴歸生活

語文源於生活,學好語文的着力點不只在於課堂,更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迴歸生活,學以致用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在感受“吆喝”這一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讓學生關注生活教師在總結的時候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看我們身邊有沒有像吆喝一樣已經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民俗文化?”通過學生的思考與交流讓學生對民俗文化飽含珍惜之情。

最後,我與學生一起重溫一首婉轉動聽的《前門情思大碗茶》,讓這歌聲和蕭乾的一聲吆喝帶着我們走進生活,去了解和蒐集這些正在消逝和即將消逝的民俗文化,去接近和感受祖輩的生存狀態和人生境界,並以此作爲我們永遠的精神財富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探索無窮盡,教法無限制,我的這堂課希望能儘量地圍繞新課標所倡導的要求來實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最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理解與認識,請各位批評指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