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總結

研討課活動總結(15篇)

本文已影響 1.42W人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研討課活動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研討課活動總結(15篇)

研討課活動總結1

爲了能有效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學模式更有特色,更有效。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本學期開學,我校決定開展課型系列研討活動。

我們低年級語文組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先徵求本組教師的意見,然後經過多次討論,制定了本期我組進行系列課型研討活動的方案。方案制定後,再由教師討論,進一步修改,就這樣制定了可行性非常強的活動方案。

我們教研組決定以校本教研爲形式,重點研究語文學科講讀課教學的內容、形式等,首先我們在組裏討論了講讀課有哪些特點?應該怎樣上?通過討論,我們一致認爲在講讀上要;緊扣課文中心,精讀精彩句段,採用多種手段,誘思深悟質疑,”努力把;讀練思”落到實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四點:一是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底;二是着眼全體,時刻爲;學”着想,三是千方百計,思考爲;練”服務,四是質疑問難,保證時間充分。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使學生掌握;自求獲得”的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

緊接着我們又在本組進行了第一輪的公開課,這次公開課由我們組年輕教師冉豔楠老師來執教,她講的是蘇教版第三冊的《小鷹學飛》。在講課前我組先進行了集體備課,以說課的形式來進行。結合本課我組進行了研討,研討像這樣的講讀課應該怎樣來上?首先由於這是低年級的課,我們認爲應該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或創設情境來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其次,給低年級上課要用接近兒童的語言,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最後我們還認爲課上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多樣化的。通過研討,冉老師上了第一次公開課,在這次課上冉老師聽取大家的意見,在講課文時有條理地引入,也逐步地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的實際來來理解課文,但整堂課下來,感覺課堂氣氛還不夠,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著名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過,;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在不能用自己的力度瞭解功課時,纔去幫助他。”這句話深深地啓迪了我們這一組,因此本組通過評課,大家都認爲,還需要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進:要儘量放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自問覓疑學思。

通過這一次的研討,冉老師又上了第二次公開課,這一次《小鷹學飛》這一課上的很精彩,課上老師創設的情境,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小鷹學飛的境界中,加上創新的教學方法更體現了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次評課,我們教研組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認爲在語文講讀課中要抓;五巧”,即巧導入、巧設問、巧用電教、巧結合、巧用板書。

但是通過這幾次的研討活動,我們組還提出了一些問題:講讀是不是要教師用很多的問題串起來,這樣才能把課上好?怎樣纔會讓我們的課堂變成有效的課堂?課上學生自主學習應該怎樣引導等等一系列問題,還有待我們去研究。

緊接着,我們教研組開展了第二輪公開課,這輪公開課由我來執教,講的是蘇教版第三冊的《梅蘭芳學藝》。先後講了兩次,在講這課時:

首先,我用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團花圖案作背景,再輔以梅蘭芳的頭像做成課件出示,一開課,就營造出濃濃的民族味道,爲學生了解京劇作了鋪墊。通過讓學生欣賞梅蘭芳唱戲的片段,使學生對梅蘭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並由此導入課文,學習課文第一段,學生熟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讀進行說話練習,使學生讀懂第一段,明白梅蘭芳小時候不是唱戲的料子,並且知道什麼是;料子”?接着,由這樣一個不具備唱戲條件的人最後有了什麼成就?這個問題引出課文第三段,在這一段中抓住;世界聞名”、;京劇大師”這些詞來理解梅蘭芳所取得的成就,並用講故事來使學生明白大師是指品德高尚,又有才華的人。抓住;勤學苦練”來使學生知道他的這些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再接着由;勤學苦練”這個詞引出第二段,在這段中抓住;緊盯、注視”這些詞來理解課文,理解詞語時,我採用的方法是讓先讓學生說,再親身體驗,這樣學生的感受會更加深刻。 通過表演讓學生明白眼睛會說話,這樣學生在表演的同時結合實際就理解了文章的內容。最後一個環節是進行拓展,讓學生通過練習裏學習的四字詞語來勤能補拙、笨鳥先飛、人一己百、奮起直追等詞的回憶和讀,使學生結合梅蘭芳學藝的事情,既弄明白了這些詞的意思,又使學生更加懂得梅蘭芳的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這一次通過上課、聽課、評課和交流,我們的目的是想研討交流一下低年級語文的講讀課應該怎樣來上?下面幾點是我們組積累所得的體會:

一、教學過程中要搞清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意義。

隨着教學的改革,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角色正在轉變爲課堂中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爲本,爲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但是放任主體,並不是將學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該講的知識教師仍要做重點講解;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地遷就。例如,當在課堂中出現意見分歧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得出更爲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時也要做出果斷的結論。

二、注重學生的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應該放在課堂教學的第一位。因爲只有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後,才能作進一步的分析及感悟。教師在指導學生分析課文時可採取以下三個;角色轉換”,以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師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並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增添探索的慾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的不斷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轉換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往

低年級語文組課型系列研討活動總結往凝聚着作家的靈感、激情、思想以及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多元化的角色,爲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他們與這些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三、要激發學生的情。

在激發時要講策略,轉換角色讓學生設身處地,聯想、想象也同樣要聯繫學生生活實際。

閱讀中的表情是從句子中、詞語中理解出來的,並不是強加進去的。例如,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一株紫丁香》中學生輕輕地走進小院,載下紫丁香,用此來表達對老師的愛戴。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繫文本背景、抓住重點字詞,體會學生尊師的心情,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學生的感情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

四、 處理好語感和質疑的問題。

1、一點搞在教學過程中安排教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閱讀課應該有個自讀;淺悟;質疑;深悟的過程。其中知疑問難階段是閱讀教學最深入階段,其任務就是從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的結合上對課文做深入的探究。

2、在閱讀教學中,感悟和質疑在程序上誰先誰後,在實踐上誰重誰輕,要因文而異,辯證處理。一般說,文學性較強的科文、古詩詞、兒童詩歌,教學可以感悟在先,質疑在後,並在感悟上多花時間,構成;感悟型”教學模式;常識性課文、說理性較強的文藝性課文、語言故事等,教學時可以質疑在先,感悟在後,在質疑解疑上可以多花些時間,構成;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第三,要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並因勢利導的幫助學生講解疑。

五、合理反饋,適當拓展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老師應少講多引導學生讀,讓學生多說、多想。教師必要的講並非是講課文,而是啓發、指點、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等各種活動,以幫助學生合理課文脈絡,深入理解語篇內容。在上述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再根據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實際情況設計拓展性訓練,如課本劇表演、看圖複述和故事續編等。拓寬了學用渠道,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

研討課活動總結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新課程標準重視和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以促進學生自主和諧發展爲教學的重要目標的科學、合理、公平的評價辦法,突出評價的激勵和調控功能,淡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激發學生不斷進步、實現終身發展。在這個前提下,我在教學中充分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習習慣要趁早。

我們使用的是仁愛版英語教材《projectenglish》,教材針對中國大部分地區7-9年級英語學習者的特點而編寫,起點爲零。話題環環相扣,因此單詞、句型再現率特別高,使學生的詞彙量和語言知識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循環滾動,逐漸增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呈螺旋式逐步提高。雖然學生的英語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培養到位的,可從七年級開始便着手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由於教材好教易學,這使得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不太困難。如:要求學生把每天所學的單詞、句型當天記好,第二天再進行聽寫,並及時批改。每學完一個單元進行一次測驗,並及時批改和評講。狠抓課堂、作業和測試,要求學生整理作業或測驗中的錯題,還要求他們在每次測驗練習後寫自我評價,總結其中的得與失。這樣,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緊張有序、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表現自己,聽說讀寫能力也隨之得到了提高。並對他們的課堂活動加與評價,適時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起信心,保持對英語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

培養聽說能力:

⑴抓好早讀,強調學生背誦重點的句型、對話和段落。

⑵課堂上多創設讓學生多聽、多開口說英語的機會。我們不僅經常收集一些相關的課外資料,圖片或音像等,找一些適合他們的話題,讓學生用英語聊天。而且特別關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鼓勵他們用英語說話。

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大家知道,單單靠在複習閱讀專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遠遠不足的。所以,我們從七年級下學期一開始便進行訓練。到了九年級,我們就開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每週給學生幾篇閱讀文章,內容、題材多樣,貼近學生身邊的生活,而且富有時代性,目的是刺激學生的閱讀慾望,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九年級下學期,閱讀訓練的內容則緊扣中考,要求每週完成一定量的閱讀材料,並對他們的答題情況進行檢查。

開展寫作的訓練:從七年級開始,就強調學生用所學的句型結構來表達一下身邊的事物。八年級時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並要求堅持寫週記,內容與平時生活有關,全收全改,並進行點評。在九年級上學期,進行的是話題作文,給定一個與學生生活有關的話題,鼓勵他們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在下學期進行的是命題作文,涉及各類文體,並緊扣中考可能考到的文體或內容。

三、因材施教

細心做好培養尖子生的工作,做到“抓兩頭促中間”。從進入七年級下學期起,就非常關注“兩頭”的學生平時的作業和測驗情況,把他們平時的錯題都記錄好,分析他們的知識漏洞及缺陷,及時找他們進行補差補缺,多關心、鼓勵後進生。從課堂、作業、測驗或其他方面注意他們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態度,鼓勵他們樹立起信心,努力克服困難,從不拋棄他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雖然學生是主體,但他們很需要得到學校老師與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鼓勵。因此,我們要密切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多與學生談心,瞭解他們的所需、所想。當他們取得進步時,我們要在公開場合大力表揚;當他們退步時,我們要找個別來談心,找出原因,指導他們解決。建立競爭機制,每次測驗、考試後,都有意識地激發學生上進的熱情。老師在每次測驗、考試前給每位學生都定出一個目標(即要達到的具體分數),鼓勵他們向目標努力邁進,對於達到目標者,老師給予適當的獎勵,增強他們的主動學習、獲得成功的精神體驗,使其更加努力學習。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教育教學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研討課活動總結3

非常幸運得到了本次參加鄞州區“幼小銜接”研討活動的好機會,本次研討活動的內容安排的較豐富,我分別聽了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蜈蚣叔叔的襪子》、大班美術活動《帽子暢想曲》、一年級語文課學習拼音和美術課《新朋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美術組的研討,楊老師在研討中提到學前兒童做好進入小學階段學習的準備,是幼兒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幼兒園和小學如何“爲兒童作準備”,是幼兒園和小學教師應該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產生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轉換,更存在着教師角色、同伴關係、行爲規範和社會期望等因素的極大變化。

1、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變化。在幼兒園,活動室佈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遊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遊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小學,教室佈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

2、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小學,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

3、同伴關係的改變。兒童進入小學,在幼兒園裏熟悉的小夥伴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班級,他們得面對陌生的新夥伴。而且他們在幼兒園遊戲中的平行協作的同伴關係在小學的學習中增加了競爭的因素。

4、行爲規範的新要求。幼兒園以遊戲作爲基本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活潑、輕鬆愉快地學習和生活。而在小學,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對兒童的學習行爲和日常生活行爲有了新的規範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聽講,思維要跟着教師的教學節奏,作業要按時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

研討課活動總結4

“關注目標,關注有效”,婁東中心幼兒園高級教師優質課展示研討活動在週三圓滿結束。活動中,我們先觀摩了兩個活動: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藝術活動《花婆婆》。圍繞活動的目標設計,我們又進行了研討,交流了大家對活動的感想。我覺得這樣的形式非常地好,它打破了傳統的只聽課,不評課的形式。每位教師通過評課,對活動目標的制定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意識到目標在整個活動中的重要性,讓我們在以後的活動中有效地、科學地將教育目標貫徹到具體的教學目標之中。

一、選材的新穎。

兩個活動的選材都比較新穎,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來源於生活中的“物體下落”現象,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通過活動了解到一些影響到“物體下落”速度的因素。藝術活動《花婆婆》是從繪本中挖掘教育資源,整合四季花開的科學知識,從而生成的一個音樂活動。它打破了傳統的繪本教學以語言爲主的模式,大膽設計了音樂活動,創編了譜子,具有創新性。

二、目標的有效。

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制定了兩個目標:通過對比實驗,發現同樣的紙蜻蜓加重“尾巴”或改變“翅膀”後轉落的速度不一樣。在探究活動中體驗探索的樂趣。第一條是知識方面的,第二條是情感方面的。知識目標制定能依據幼兒的實際,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能接觸到“物體下落”,但對於下落的速度快慢不一樣,通過實驗,幼兒能夠理解明白其中的原因。符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就是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動手做一做就能理解。此教學目標處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並促進幼兒潛在發展水平向現實水平過渡,體現了目標的有效性。第二條是情感方面的目標,在活動中,幼兒不僅體驗到了“紙蜻蜓”的樂趣,也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每一次探索,都能獲得不同的結果,尋找到原因,此目標在活動中也非常地有效。

藝術活動《花婆婆》制定了三個目標:

1.理解故事,體會“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得事情”的美好。

2.嘗試用對歌的方式表達對四季花卉的興趣。

3. 感受把四季開放的花唱出來也是件美好的事。

研討課活動總結5

聽了以上四位學科主任的的總結,我非常感動,湯主任以親切而專業的語言,概述了我校數學教學深入、紮實的教研狀態,爲數學學科的教學指明瞭方向。寧主任緊扣課程標準,引經據典,恰如其分地欣賞和評價了每一節語文課,溫婉的敘述中展示了語文教研的可喜進步。張主任能以學習的態度走進學科教學的研究,審慎地評價每一節課,田主任的點評充滿了對藝術學科的熱愛和教師的欣賞。

我校的教研組常態課有效教學研究,從上學期的語文、數學學科,延伸到本學期的全科教研,每一個教研組都在教研組長得帶領下,人人蔘與,集思廣益,發揚集體的智慧,創新教學方法,開出了累累碩果,留下了無數感人的故事。是你們艱辛的努力,刻苦的專研,大膽的探索,給實驗小學的常態課有效教學研究增添了生機與活力,積累了經驗和教訓,提供了可操作的範本,提升了我校教學研究的水平。

剛纔每一位學科主任的觀點,是經過我們溝通和推敲的。常言說好,話不說二遍,我就不在這裏就具體讚美每一節課了。所有成績的取得都歸功於認真備課上課,敢於承擔任務的教師們,歸功於專業、敬業、勤業,把學校的教研活動當做自己家事情的教研組長們,歸功於在百忙之中還積極參與活動並獻計獻策得教師朋友們,成績的取得,既是個人風采的展示,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看着這些凝結老師們心血和智慧的教研成果,我們由衷地感動,老師們,你們是好樣的,你們辛苦了!

感動、感謝之餘,作爲教學校長的我深感身上責任之大。我們的研究是從下至上的,雖然我和學科主任也參與個別教學的研究,但是真正經歷研究過程的,還是老師,老師們如此的盡心盡力地研究,我們作爲教學管理人員應該做些什麼呢?說句心裏話,我們有的時候很忙,但是,我們並不能因爲忙就放棄了我們責任與思考,不給苦心研究的教師們一個引領。所以每一次我與上課教師交流的時間都很長,我常問老師:你這節課的目標是什麼,重難點是什麼,你是怎樣圍繞重難點展開的,你感覺每一步目標是不是落實到位了?“

我是含着眼淚聽完焦儀老師的課的,她的課也許不那麼光鮮迷人,不那麼振奮人心,但是,她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牽動着我的心,在教學設計上,他不是最精巧的,在師生配合上,他不是最精妙的,在課堂評價上她不是最精彩的,在教學效果上他不是精確的,所以,她的整堂課不是最完美的!我們常說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沒有完美的課堂。但是,我十分敬佩她的勇敢與真實,作爲一名小有名氣的骨幹教師,她能夠把這樣如此常態的學生帶到大家面前,讓大家看到,她是如何按了葫蘆又起了瓢,又巧妙地把瓢也按了下去,這就是課堂管理的藝術!在她的課堂中,我們真真實實地看到,我們一年級的孩子,就是這樣磕磕絆絆在老師的耐心引領甚至是手把手牽引着從不會說到會說,從不會學到會學的。我們看到的是學生真真實實的學習過程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的耐心、愛心和課堂智慧!

我們這19節課中,像焦儀老師的這樣常態的課還有很多,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看到,有的課是因爲平時學生訓練很紮實,所以上出了常態的精品課,有的課是因爲提前預設的太多了,包括學生的預設,順利地展示了年組的教研成果。這些課都很成功,只不過有的是展示課,有的是常態課而已。

展示課也是好課,它展示了理想化的課堂教學狀態,其中包括教學設計和學生準備,是預設的智慧。我們看到的評優課和觀摩課常有這樣的智慧,那紅紅的果實我們不知道是怎麼長得這麼好,所以我們不知道怎麼去效仿。常態課的首要條件應該是真實。

我們這次活動的第二個關鍵詞就是“有效”,只有真實的課堂才能產生真正的教學機智,“教學機智”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在突發的隨即變化的情景下立即採取的有教育意義行爲的創造性能力。”教師怎樣自如地駕馭課堂這個複雜多變的動態系統,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就離不開教學機智。這是成功而精彩的預設之外,最爲寶貴的看點和值得學習的地方。真正的研究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我們的常態課研究如果真正取得實效也應該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才能打造出我們所追求的真實、紮實、樸實的常態課教學風格,纔是真正的以學生爲本,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一個老師能上一節個展示課不能代表他的教學水平,一節真正的常態課才能見到一個教師真正的教學功力。

那麼,除了真實以外,什麼樣的課纔是有效的呢?這方面的論述很多,有的很繁瑣不便於操作,我簡單地概括爲:“三看、五性、八達成”,在這裏與大家商榷:

(1)看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

知識目標——學生是否準確掌握所學知識並初步運用。

能力目標——教師的教法是否轉化爲學生的學習方法。

情感目標——學生是否樂學、善學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2)看課堂教學是否體現了“五性”。

學生主體的活動性。教學活動的目標性。

師生和諧的互動性。內容方法的綜合性。

教與學的開放性。

(3)看學生羣體學習狀態是否輕鬆和諧。

是否積極參與。是否獨立思考。

是否主動探究。是否樂於表達。

是否善於合作。是否敢於否定。

是否展開想象。是否興趣盎然。

從教師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看教師的主導作用。

從學生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角度看主體作用的發揮。

那麼怎樣做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有一下五個基本點與大家分享:

1.清晰地授課;

2.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3.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導向;

4.能確保學生對學習的投入;

5.及時地評估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

在這次教研的基礎上提醒大家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以下幾點:

一、認真鑽研教材,深入研讀教參,把握有效教學的關鍵

功在備課,利在課堂。教材是教學的基本素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通過鑽研教材,提高駕馭教材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突破口。有的教師在上公開課時喜歡借用特級優秀教師的教學設計,那些設計充滿了教學智慧,但是因爲學生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在網絡上查到的課例在借鑑時更要謹慎。

二、要正確處理好三維目標之間的關係,處理好教材與學生、教材與資源、教材與學生實際的關係。我認爲,在小學,知識目標是根本,在保住底線的情況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緊扣教學內容滲透思想教育。

四、要強化目標意識,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目標進行,目標制定要有準確性、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五、要強化課堂教學寫的訓練,增加課堂教學練習和反饋的時間,做到堂堂清。在這方面我個人認爲數學課比語文課做得好。今後的常態課要求每節課至少要有10分鐘的書面練習,語文的每篇課文結束,數學課每一主題教學結束,都要設計簡單易行的當堂驗收的內容,努力做到堂堂清,並加強課後反思,不斷改進教學。

教師朋友們,既然我選擇了教書,我們就要爲學生負責,以研究的心態迎接每一節課,有好的心態、明確的目標,纔能有積極的行動,日積月累,才能厚積薄發。實現優秀課常態化,我想只有增強教師自身的內力,才能克服無效的忙亂。如果課堂效率不高,天天炒“冷飯”、課後補,你累學生煩。只有上好每一節“常態課”,才能真正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真正達到“輕負擔,高效率。”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實現教學的“優質教育”,這纔是我們開展常態課有效教學的最終目的。

研討課活動總結6

聽了以上四位學科主任的的總結,我非常感動,湯主任以親切而專業的語言,概述了我校數學教學深入、紮實的教研狀態,爲數學學科的教學指明瞭方向。寧主任緊扣課程標準,引經據典,恰如其分地欣賞和評價了每一節語文課,溫婉的敘述中展示了語文教研的可喜進步。張主任能以學習的態度走進學科教學的研究,審慎地評價每一節課,田主任的點評充滿了對藝術學科的熱愛和教師的欣賞。

我校的教研組常態課有效教學研究,從上學期的語文、數學學科,延伸到本學期的全科教研,每一個教研組都在教研組長得帶領下,人人蔘與,集思廣益,發揚集體的智慧,創新教學方法,開出了累累碩果,留下了無數感人的故事。是你們艱辛的努力,刻苦的專研,大膽的探索,給實驗小學的常態課有效教學研究增添了生機與活力,積累了經驗和教訓,提供了可操作的範本,提升了我校教學研究的水平。

剛纔每一位學科主任的觀點,是經過我們溝通和推敲的。常言說好,話不說二遍,我就不在這裏就具體讚美每一節課了。所有成績的取得都歸功於認真備課上課,敢於承擔任務的教師們,歸功於專業、敬業、勤業,把學校的教研活動當做自己家事情的教研組長們,歸功於在百忙之中還積極參與活動並獻計獻策得教師朋友們,成績的取得,既是個人風采的展示,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看着這些凝結老師們心血和智慧的教研成果,我們由衷地感動,老師們,你們是好樣的,你們辛苦了!

感動、感謝之餘,作爲教學校長的我深感身上責任之大。我們的研究是從下至上的,雖然我和學科主任也參與個別教學的研究,但是真正經歷研究過程的,還是老師,老師們如此的盡心盡力地研究,我們作爲教學管理人員應該做些什麼呢?說句心裏話,我們有的時候很忙,但是,我們並不能因爲忙就放棄了我們責任與思考,不給苦心研究的教師們一個引領。所以每一次我與上課教師交流的時間都很長,我常問老師:你這節課的目標是什麼,重難點是什麼,你是怎樣圍繞重難點展開的,你感覺每一步目標是不是落實到位了?“

我是含着眼淚聽完焦儀老師的課的,她的課也許不那麼光鮮迷人,不那麼振奮人心,但是,她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牽動着我的心,在教學設計上,他不是最精巧的,在師生配合上,他不是最精妙的,在課堂評價上她不是最精彩的,在教學效果上他不是精確的,所以,她的整堂課不是最完美的!我們常說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沒有完美的課堂。但是,我十分敬佩她的勇敢與真實,作爲一名小有名氣的骨幹教師,她能夠把這樣如此常態的學生帶到大家面前,讓大家看到,她是如何按了葫蘆又起了瓢,又巧妙地把瓢也按了下去,這就是課堂管理的藝術!在她的課堂中,我們真真實實地看到,我們一年級的孩子,就是這樣磕磕絆絆在老師的耐心引領甚至是手把手牽引着從不會說到會說,從不會學到會學的。我們看到的是學生真真實實的學習過程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的耐心、愛心和課堂智慧!

焦老師的課引發了我對研究主題的思考,既常態課有效教學研究。這裏面有兩個中心定位:一個是常態,這是最基礎的定位,那麼什麼樣的課是常態課呢,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家常課,如果說家常便飯最養人,那麼家常課最育人。“常態課”就是摒棄課堂上花裏胡哨的東西,簡簡單單的教學。是一種親切、樸實的教學。這樣的課堂也許不美,但很實在、實用;也許磕磕絆絆,但很有啓示,值得借鑑。這樣的課堂追求一種不確定性,生成性,瀰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氣息將使課堂充滿不可預料的魅力,使課堂成爲一個思維激盪和靈感勃發的“場”。把那些真實的錯誤、那些蹣跚的思維腳步,那些細節中的種種意蘊收集整理後,變成我們的思考,變成我們的見解,變成我們完善日常教學的階梯。

我們這19節課中,像焦儀老師的這樣常態的課還有很多,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看到,有的課是因爲平時學生訓練很紮實,所以上出了常態的精品課,有的課是因爲提前預設的太多了,包括學生的預設,順利地展示了年組的教研成果。這些課都很成功,只不過有的是展示課,有的是常態課而已。

展示課也是好課,它展示了理想化的課堂教學狀態,其中包括教學設計和學生準備,是預設的智慧。我們看到的評優課和觀摩課常有這樣的智慧,那紅紅的果實我們不知道是怎麼長得這麼好,所以我們不知道怎麼去效仿。常態課的首要條件應該是真實。

我們這次活動的第二個關鍵詞就是“有效”,只有真實的課堂才能產生真正的教學機智,“教學機智”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在突發的隨即變化的情景下立即採取的有教育意義行爲的創造性能力。”教師怎樣自如地駕馭課堂這個複雜多變的動態系統,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就離不開教學機智。這是成功而精彩的預設之外,最爲寶貴的看點和值得學習的地方。真正的研究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我們的常態課研究如果真正取得實效也應該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才能打造出我們所追求的真實、紮實、樸實的常態課教學風格,纔是真正的以學生爲本,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一個老師能上一節個展示課不能代表他的教學水平,一節真正的常態課才能見到一個教師真正的教學功力。

研討課活動總結7

爲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按照教體局及中心校的統一部署,我校在20xx年7月7日、8日組織全體老師參加了這次以課堂教學大獎賽課例爲載體的研討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做好“課例研討”準備。

以往的聽課評課,主要是就事論事,重在定性定量進行判定評估,下結論,而本次的課例研討要以課堂觀察爲手段,以教學問題爲對象,以交流對話爲特徵,從案例中找榜樣、找差距、找教訓、找啓示、找方向,探討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理念。就提升教師整體素質而言,觀課議課式的課例研討更具有實效性和時代性,爲此,我們先做了如下工作:

1.首先我們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市活動方案精神會議精神,同時又按計劃在7月5、6日學習了新課標修訂稿,根據學習內容以教研組爲單位又進行了《滎陽市小學課堂教學評價表》具體評價項目的學習。

2.因我校是中心校安排的活動承辦單位,所以我們組織教研組長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本次課例研討的具體流程及主要觀察點的確定。

3.反思當前教學,明確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我們就每一位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就這些主要問題在教研組內進行交流、討論,然後形成本組教學的主要問題和困惑。最後把這些問題徵集上來,在全校交流討論,形成我校當前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而這些問題就是這次活動中,教師的觀課議課的主題,並通過活動的不斷開展,逐步把這些問題和困惑加以解決。

4.我們還專門召開了活動的專題大會,會議由張校長主持,會上就活動的意義、及方案的落實做了全面的講解及佈置,通過大會充分地調動了廣大老師的積極性。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爲有效開展活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創設了積極的活動氛圍,紮實了理論基礎。

二、精心組織,嚴格要求活動開展的紮實有效。

爲確保活動開展紮實有效,我校專門成立暑期教師培訓活動領導小組,張校長親自擔任組長,業務副校長爲副組長,各教研組長爲小組成員,成員分工明確,責任落實,並且校長親自制定活動方案,就活動的理念、活動的方法、活動的視角、活動的徐徑、活動的步驟及要求、活動的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做了詳細具體的簡述,確保了活動有效的開展。

在活動中我們把平等對話找出路,開放互助受啓發、探討揭示想提升,交流碰撞搞突破,以學論教是核心,作爲活動的理念,在活動中每位老師都經歷了由不適應到想議課的過程,改變了教師們平時搞活動注重形式,在討論中不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同時也改變了一味否定“挑刺”的尷尬的氛圍,在議課過程中,即有娓娓道來的精品論述,又有激烈的爭論場面,正像有的老師所說的:沒想到這次活動讓我受益這麼大。

三、活動效果。

本次小學的活動分爲三組:語文、英語、數學,分別安排了8節、6節、8節課堂教學大獎賽的優秀課例,三個小組同時進行,通過觀課研討,大家有了很多感觸與提升:

1、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隨着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在優質課評比活動中出現了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可見多媒體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清晰畫面的呈現,生動場景的再現,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重點、難點就會很難突出或者突破。

2、啓發引導,教師的語言具有無窮魅力。

在課堂上,參賽教師更多的是採用正面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課堂教學始終是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進行。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當,就能讓你的課堂夢筆生花。教師的啓發、引導、總結,精典到位,不留痕跡,這一切就得益於精練、流暢、生動的課堂語言。

3.提綱挈領,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這些優秀課例的執教教師有這麼幾個共同點:一是統籌安排,注意整體性。有些教師真正達到了:開頭,引人入勝;中間,波瀾起伏;結尾,餘音不絕。二是脈絡清楚,體現了層次性。一環扣一環,一節連一節,有章有法,有條不紊。三是靈活多樣,具有動態性。有的教師有意安排一定時間,使課堂處於寧靜狀態,讓學生去思考、體會和領悟。以動爲主,動靜結合。這些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共同點是準確把握課標,學習目標細化、具體、操作性強,教材挖掘合理,導學案設計具有科學性、導引性、實用性。

4、引導學生在學中感悟,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

一句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們張校長在研討發言中說:“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這幾位老師的課就向我們詮釋了教學不是“告訴”,而是引導,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感悟。這樣,學生的理解深刻,也能更好的掌握其內在的東西。把發現給學生,不正是我們應追求的嗎?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校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升。這次課例研討活動,在全校領導和教師的共同參與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我們知道還要長期堅持,要不斷創新,效果才能愈來愈好,我們也將準備打持久戰,把課例研討活動納入到學校的常規管理之中,把它作爲提高教師及學校領導教學能力和水平的主要載體,並長期堅持下去,同時我們下一步將繼續完善這項活動,讓每一位教師在活動中快樂着、成長着,我們有信心,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撥雲見日,迎來課堂教學的美好明天

研討課活動總結8

本學期我組開展了一系列主題研討課活動:信息技術課主題爲《關注學習策略,提高課堂實效》,英語課主題爲《教學內容直觀化、生活化、活動化》,科學課主題爲《做中學》,藝術課主題爲《生活之美創意課堂》,我們綜合教研組的教師呈現了精彩富有創新精神的十節研討課。教師的課堂教學,留給我們是更多的收穫和思考。

從聽課老師的褒獎中,我們感到每一節課都有精彩之處,可學之處。各位老師都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一些體會,從中講課教師也看到自己不成熟的地方,從中得到許多啓發,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幫助很大。

在本次研討課活動中,新課標的理念得到真正的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等學習方式已經走進我們的課中。課堂教學真正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想、聽、說、練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創設情景,激勵褒獎,賞識每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穫,都得到發展。

在今後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問題,使我們的課堂更精彩。

1.教法學法的設置要注重有效性。千法萬法都是一個目的,讓學生學知識長智慧,所以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設計課堂提問。

2.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很重要,所以我們不僅要傳授好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會學習,會思考。

3.藝術是美的課堂。所以我們的語言還要在錘鍊,藝術課堂的語言是優美的,活潑的,但不失幽默。讓學生在優美語言環境中感受美,發現美,以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熱情。

4.科學課的學習應該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讓學生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會解決實際問題。並能發現生活中的美。

5.幫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會聽課,會寫作業,會說自己的想法,會和別人合作等習慣的培養,這對學生的終生學習都是有幫助的。

儘管研討課活動結束,但是我們的研討卻沒有停止,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能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探討,讓我們的課堂處處有驚喜!

研討課活動總結9

本學期開展的“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研討課活動,在各備課組、各任課教師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各位評委老師的辛勤工作,歷時一個多月的時間已圓滿結束。這次研討課活動,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召開了全體教師會議佈置此次活動,修訂了研討課評課標準,打印下發了《“六環節導學”教學模式操作策略》等相關材料,在活動方案中對主講教師的授課方式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本次研討課恰逢“全縣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會議”召開,爲此,教導處結合全縣課改會議精神,組織教師學習了相關文件精神和洋思、杜郎口等課堂教學模式。這次大型教研活動達到了“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爲廣大教師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借鑑的平臺,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本次研討課活動有很多亮點,值得學習借鑑,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反思和改進,現總結如下:

一、本次活動得到了全體教師的大力支持,絕大部分教師能夠認識到學校組織這次活動的重大意義,積極參與,踊躍參加,敢於承擔授課任務,主動參加聽課和評課活動,參加授課的教師既有從教幾十年的老教師,也有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同志,他們都能夠把本次活動作爲一次難得的展示自己和學習交流、充實提高的機會。這種“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次活動共有34人蔘加了授課,400多人次參與了聽課和評課活動,收到評課單240多份。

二、授課教師能夠認真學習研討課評課標準和《“六環節導學”教學模式操作策略》等材料,精心準備,大膽嘗試。全部授課教師都採用了導學稿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能力發展和能力培養,還課堂與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點撥者的角色轉換得以體現。這種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值得學習、嘗試和推廣,這也是今後學校在教學教研方面重點要做好的工作。

三、授課教師準備充分,基本功紮實,效果良好。參與授課的34名教師都能夠結合各自學科特點,廣泛收集資料,深入挖掘教材,注重學法指導。從課前預習,目標設置,課堂組織,傾聽、點撥等各個方面都體現出“以學生爲主體,以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思路。教師教學思路清晰,教學手段豐富多彩,駕馭課堂能力強。

四、本次活動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一是少數教師對本次活動漠然視之,不積極,不主動,不願承擔授課任務。個別同志參加聽課和評課活動很少,聽課的時候有幹其他與聽課無關事情的,評課不客觀,打人情分。希望老師們要加強學習,積極鑽研業務,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用過硬的業務能力,有意的教學效果去贏得學生的愛戴和社會的認可。二是部分授課教師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沒有走出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主講、學生主聽,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一般,把導學稿當做題簽來用,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三是少數教師備課不充分,目標設置過多,課堂容量太大,時間較緊,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下課的時候仍有大量任務未完成。四是少數教師基本功不紮實,有待於加強和提高。像板書不規範、教學語言不簡潔、口頭語太多、缺乏應有的教學機智、課堂組織不靈活等。四是各年級部中班級學生的管理很不平衡,有的班級各科老師都用來講研討課,有的班級卻很少用。

面對成績與不足,我們相信,全校教師定會以此次活動爲契機,立足本職,不懈努力,紮實工作,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使我校教學工作再鑄輝煌。

研討課活動總結10

在20xx學年度第12屆研討課中,十四位出課教師各自發揮所長,一展風采,讓我眼前一亮。學校組織的這次活動既可以讓出課教師展示自我的`教學研究成果,又給年輕人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真正讓教學落到了實處,很有意義。

此次活動中共有七節理科課,七節文科課,爲全校型的大型聽課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文理科老師能夠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引發了大家一定的思考。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可以讓不同學科的老師把有效的教學方法相互借鑑,更好地提高教學效。下面談談我對理科組幾節課的看法:

張聲明老師《正切函數性質與圖像》和郎姝老師的《立體幾何的向量方法》兩節數學課,善於啓發學生的解題思維,教學風格嚴謹,教態落落大方,教學思路清晰,板書書寫規範合理。劉豔老師的《力的合成》和王曉東老師的《通電導線在磁場的受力》兩課,將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自如地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集中精力於學習,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讓學生有所收穫。譚麗瑩老師的《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雖是高二的學生,但課堂立足高考,頗有建樹,運用能力強。

本次活動中高玉玲老師的《鋁的化合物》一課,藉助生活中常見寶石引課,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教學上教師敏捷的思維,精巧的教學設計,如在氫氧化鋁的製備上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設計實驗,主動參與,體現了“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的新教學理念,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學生,讓學生通過實驗,體會控制變量法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另外,在問題設置上,注重化學與生活的聯繫,豐富學生所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如胃藥斯達舒的治療原理,讓學生通過分析主要成分,在進行性質探究,體現了“讓生活走進化學,讓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標要求。

張延新老師的《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一課,通過生活實例引入,教學設計聯繫實際,讓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在教學中,本節課採用了探究式教學,通過讓學生分享“一週前進行的實驗”進行現象分析得出結論。另外在“問題討論”中學生積極討論、發散思維,“學生是主體”的理念得到真正落實,尤其在實驗方案的的選擇上進行優劣辨析,學生大膽去說,課堂效益最大化,使學生最終通過討論得出最佳答案。在金屬的防護上,教師又能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得出防護的方法,體現了“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有效地參與到學習地過程中來,學生活躍,課堂氛圍和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以上化學組出課的兩位青年教師,都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很好的完成的教學目標,並且在三維目標的達成上,創新設計,立意新穎,發掘教材,同時兩位教師也從充分運用多媒體,使資源最大化。

化學組年輕教師比較多,需要培養鍛鍊,此次活動的開展爲年輕教師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今後希望學校給年輕人提供更多類似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快速成長,投身體於教育事業。

研討課活動總結11

爲進一步推進我校“三段五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入開展和實施,打造優質高效課堂,落實學校本學期的“課堂展示月”活動,高二全體教師於11月8日18日組織了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討課活動。教師以備課組爲單位進行集體備課,同課異設即有統一備課內容又有個人特色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按照學校提出的新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並組織教學。,到了預期效果,現簡要總結如下:

一、主要活動過程

爲了使研討課活動開展的紮實有效,不走形式、不走過場,我們首先制訂了計劃,做好了安排,明確了主題,提出了要求;其次,紮實抓好活動過程管理。一是每節研討課,同年級同學科教師全部參加了課前的集體備課、聽課、課後的探討活動。二是研討時先由做課教師簡要說課(說教材的處理、說教法的選擇和學法的指導、說教學程序的設計、說關鍵性教學細節的設計和生成性教學細節的捕捉及處理。說研究的價值)。其次由聽課教師評課研討,每個人都能暢所欲言。三是每個作課教師都認真寫出了詳細的課後反思,每個教師都認真寫出了心得體會

二、主要活動成效

(一)、“三段五步教學”落實到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精講精練的原則普遍得到認可和重視。

1、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向這個目標靠近,較爲突出。

2、課後研討、撰寫心得體會及課後反思時大部分老師都從課題研究這個角度談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二)、教具、學具的使用得到了重視。

大部分老師都適當使用了教具,指導學生使用了學具,很好地發揮了教具學具的輔助作用。特別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對板書設計重要性的認識和板書設計水平有所提高。

三、課後反思

活動結束後,以學科組爲單位,進行了同學科研討。在評課時,大家不分彼此,無論是老教師,還是青年教師,各抒己見,直言不諱,從組織課堂技巧,教學環節設計,教學語言是否科學規範,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等方面提出見解,不僅能指出課堂教學中的優點,還能及時指出存在的問題。教學研討氛圍空前熱烈,每個人在這種相互合作中感到了集體的智慧與大家庭的溫暖。

四、存在的不足: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一)、不敢放手、不習慣放手。

雖然“以學生活動爲主、講練結合”的意識正逐步加強並在課堂中逐步運用,但是大部分教師還是不敢大膽放手,不習慣大膽放手,儘管已經意識到了這個不足,但實際教學中還是放不開,生怕學生不懂,講的意識時刻在蠢蠢欲動。

(二)、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知識面不寬,專業知識的深度不夠,課堂教學的發揮受侷限,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僅從基本功如語文教師的文通句順這個最基本的要求來講,我們尚有差距,何況更高的標準呢?

給我們教師的三點建議:

(1)、多讀書,包括專業的和非專業的。

(2)、多聽課,包括同事的課和名師的錄像課。

(3)、多反思,包括對自己的和對他人的反思,這是成爲優秀教師、有思想的教師乃至教育家的根本途徑。

希望教師遵從以上三點建議,以此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厚度。

總之,通過這次的研討課,我們感覺到了新的教學模式給課堂教學帶來的三大變化。

1.教學理念的變化。在這次研討課中我們感覺到了新課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象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着教師的每一節課。

2.教學模式的變化。這次的研討課,教學模式體現出了生活化、開放化,多樣化。

3.師生關係的變化。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更加註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有人說教學是遺憾的藝術,但這種遺憾也是一種美。它可以引領我們就我們的課堂展開更深入的思考。儘管研討課活動結束了,但是我們的研討卻沒有停止,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能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探討,讓我們的課堂處處有驚喜!

研討課活動總結12

作文講評課,教師儘量佔用較少的時間,在方法、要求上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然後放手讓學生修改作文,作文“三分作文七分改”就是這個道理。下面結合實際談一談,在本週通過聽做課教師作文講評課,談談我的感悟與收穫。

一、點面結合,指導方法

現行教材與較早使用的教材相比,更注重以人爲本、更關注學生的具體感受。同時,亦表現出明顯的不足,如語文章節後缺乏具體的語基和作文的系統訓練。鑑於以上原因,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滲透作文知識的教學,以達到指導學生寫作的目的。

1、佈局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描寫是文章的血肉。只有描寫,沒有清晰的結構,描寫則無所依附;只有結構,缺乏細緻的描寫文章已具備雛形,修改起來自然容易多了。在語文內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文特點,在結構上及時進行點撥,使學生掌握一些佈局謀篇的方法,作文時才能精心選材,合理佈局。李婷婷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怎樣將作文寫具體,她出示課文《卡羅納》中的一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學習課文中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分析完後,李老師回到作文的主題,在生活中,講講自己的成長故事。這樣,適當的引導,學生在說的時候就注意了自己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設時間,錘鍊語言

作文講評課,時間的界定非常重要,教師應精心安排。馬慧靈老師的作文講評課《最想對父母說的心裏話》,馬老師佔用儘量少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騰出來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充裕的話時間裏進行作文評改。

修改前,馬老師先講明本次習作講評課的提示要求,然後集體評改一兩篇作文指明評改方法和方向,繼而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評改時,馬老師巡視指導,幫助評改有困難的學生。

對於作文中集中出現的問題,馬老師師可在評改的過程中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克服修改中的困難,樹立信心並掌握方法。作文修改的過程是一個錘鍊語言的過程,需下功夫花時間進行練習。在聽王素霞老師的作文講評課,就發現王老師平時注重了學生寫作方法方面的指導,比如:王老師問同學們認爲一篇比較成功的習作,都有哪些特點?學生回答自如。題目別緻,選材新穎,所舉事例具體,開頭,結尾精彩。

作文注重多修改,文章不厭百回改。“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就是這方面的例子,在作文教學時幾位做課老師都注重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幫助學生養成正這方面的習慣。

三、適時補給,欣賞佳作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對於學生而言,在語文學習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在作文時存在畏難情緒,教師應及時進行分析疏導,找到問題癥結所在,以便對症下藥。

在教學時,幾位教師可分門別類地挑選了幾個學生的優秀文章,供學生欣賞,以達到激發興趣、積累語言的目的。同時對此範文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對作文的興趣,總之,在作文講評課中,幾位教師都樹立以學生爲本的教育思想,把作文講評課變成學生積累寫作方法、錘鍊語言的綜合學習的過程,這些都是值得大家借鑑的地方。

研討課活動總結13

我校研討活動立足於發展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面向一線教師,發揮同伴互助、老教師引領作用,努力營造“比、學、趕、幫”的教學研討氛圍,給教師成長搭建一個研究平臺,給教師的創造一個展示舞臺;有效地服務於學校的教學實踐,力求從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成長爲出發點,力求發揮好同伴互助的研討形式,做好、做實每一次教研活動。

1、羣策羣力,制定活動方案。

學校領導與各學科組長開會明確了本學年教研活動的指導思想要求各科組制定教研活動方案,對怎樣開展活動作了重要指示。

2、立足校本,開展課題研究研討。

要構建“學習化、研究性、開放式”的校園文化,引領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就應在立足校本的基礎上開展好課題研究。課題研究爲校本教研帶來活力,也爲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創造了條件。我校進行了各學科課題研究、從本校課題研究的實際進展情況、取得的成果、面臨的困難、存在的問題、發展的方向等方面進行了坦誠地交流。各課題組通過相互學習,開闊了研究思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經驗,增強了研究的信心。

3、同伴互助,競展教學風采。

教導處所轄的教研組,一學期來充分發揮老教師引領,同伴互助的優勢,一年來各教研組集體備課,各教研組開展校內公開課。採用教師間互聽互評,觀看教學錄相,做同伴指導教師等方式,全員參與了這次活動,其中教師間互聽互評,觀看教學錄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師們業務能力和鑽研業務的熱情。

4、學科競賽,海闊憑魚躍。

一學期來學校開展了多學科競賽,組織學生多次參加省級學科市縣級競賽,並取得了豐厚的成績,獲得了獎勵,市縣級多個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研討課活動總結14

根據陽教字〔20xx〕07號文件精神,以“活動式”和“參與式”教學模式爲抓手,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和學校教育的均衡發展爲基本目標,3月15日由區域內萬泉教委骨幹教師來我下堡小學開展示範課教學,我校全體教師觀摩學習,開展了各教研組說課、評課,同年級教師之間進行了同課異構交流。

現對本次開展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展示與交流”活動作以下總結:

一、研討課總體特點:

1、嚴謹的治學態度

從教師的授課內容來看,駕馭課堂教學遊刃有餘。如曹梅老師上五年級語文《楊氏之子》一課,緊扣課本,整節課一揮而就,無一多餘的言語。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從這一點不難看出,各位老師在備課方面十分的紮實,想方設法的用簡潔的語言灌輸內容的精要,讓學生在清晰的思路下掌握知識。這就說明他們治學的嚴謹性,有着對教育的一份熱愛、一份執着,一份探究與創新。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新知,分組交流,小結匯報,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用簡潔的語言時而提示、時而引導,把大多數的時間留給學生,最後總結歸納,真正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作爲教師面對陌生的學生,課比較難上,但萬泉教委的萬旭旭老師一走進教室,語言親切,笑容滿面,用遊戲的方式不但介紹了自己,並且一下子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調動了課堂氣氛,學生才能放開自己,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4、評價語言恰到好處。

教師的恰當、適時的激勵語言,對調動學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萬泉教委的萬旭旭與萬曉燕老師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適時用“很好、真聰明、老師喜歡你”“下次我有信心比你強”等語言樹立了學生回答問題的自信心,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5、中青年教師勇挑重擔,敢於挑戰自己

本次研討課,我校參與的一些青年教師,他們勇於承擔研討課的重擔,勇於挑戰自己,尤其是我校語文教師張鬱竹、楊愛玲、王軍霞、王莉莉,數學教師蘇彥飛、李存良、金靈利、郭霞等,在這一次次認真的磨課中,他們對新教材新教法的認識一次比一次深刻,對教學中的各細節逐步熟化,能輕鬆的凌駕於課堂教學之中;對教學中的評價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是陽川教委一支團結奮進的新教學能手隊伍。

6、其他教師認真聽課,積極研討。在組內備課試講階段,教師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都能主動調課,積極參加本組教師的試講活動,在課後的說評課活動中,針對課堂中存在的優缺點,進行了認真地研討與交流。在研討課展示過程中,每位老師能認真聽課,積極思索。評課時,大家不分彼此,各抒己見,不僅能指出課堂教學中的優點,還能及時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達到了互相提高的效果。

二、反饋發現

通過這次區域“新課堂教學模式展示與交流”活動,我深深地認識到以下幾點:

1、教學理念的變化。在這次系列研討課中我們感覺到了新課程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已經象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進入了教師的每一節課。

2、教學模式和師生關係的變化。這次的系列研討課,教學模式體現出了活動式、開放化,多樣化,參與式。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更加註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讓學生在寬鬆、活潑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3、是解決課堂活力不夠的問題。

作爲課改的主陣地和課改的核心,我們的課堂教學距離新課改的要求還有差距。加強培訓的指導等途徑促使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爲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應在在課堂大力提倡“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好”、“你真棒”、“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再試試”、“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說得太好了,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多好的問題,會說會思考,你真行”等賞識性評價語言,讓教師帶着尊重、讚賞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讓課堂教學充滿溫馨和活力。

4、是解決小組合作簡單的問題。

小組學習次序不好,合作意識不夠,學生髮言沒有中心,部分同學把它當成了發揮自己的潛能、表現自己才能的舞臺,有的討論內容過於簡單,缺乏討論、研究、交流的價值,還有的學生在合作時無所事事,浪費課堂時間。需要加強小組建設的指導。

總之,通過本次研討活動,新課標的理念得到真正的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等學習方式已經走進我們每節課中,儘管研討活動結束了,但是我們的研討卻沒有停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會多交流,多探討,通過聽課、評課、說課、議課,擴大相互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全面提升教師綜合素質,進而推動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附:活動附圖

研討課活動總結15

爲了做好畢業班複習工作,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我校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的提高,加快初三物理中考複習模式形成,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的使課堂教學達到實效,20xx年3月7日至4月16日,我校成功舉辦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系列教學活動初三物理複習研討課,此次活動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的大力支持,劉道海校長、劉軍赫、陳士強、王傳香副校長、王立武主任及各教研組長自始至終全程參與,大部分教師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講課教師準備充分,教學目標全面具體,講解清晰透徹,提高了課堂效率,活動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現就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教學活動的亮點

本次活動每位教師的授課,都各具特色,突出了各自學科的教學特點,教學流程合理,教學重點突出,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表現了我校教研活動的亮點:

1、大部分教師課前都能認真備課,積極準備,教師的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得相當明顯。

2、教師教學思想實現了新轉變:課堂上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中教師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

3、新的教學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上課教師能積極運用新課程的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方式。課堂上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注重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

4、教師能積極採用現代教學技術,注重運用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方法,注重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課堂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5、教師能認真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方式得到了改變,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和發揮,學生學得自主、主動,有效。

6、課堂“雙基”訓練紮實。課堂上教師注重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雙基”落實,着力於學生的思維訓練,能力的培養。教師能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立足基礎,緊扣教材重點和難點,精當的課堂訓練。課堂訓練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知識的運用和能力的提高。

7、學生個性得到發展。發展學生個性既是主體性教育的體現,也是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要求。

8、多數教師能夠按照學校的要求,體現出複習課的特點,所講知識脈絡清楚,指明瞭該節課內容在該學科中的地位、在中考試卷中可能的命題方式及所佔的分值。

二、活動中發現的問題

本次教研活動雖然有諸多亮點,但總的說來仍有一些不足。

個別教師備課不充分,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語言不標準,缺乏邏輯性。部分教師對學情的分析不透徹,只是硬性的傳授知識,而沒有因學情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有的教師的複習課上成了新授課,背離了此次教研活動的宗旨。個別教師做到了“精講”,但沒能夠做到“精練”,有的甚至沒有練習。部分教師沒有能夠指明該節課的知識在該學科中的地位以及中考命題中的分值比例。

三、綜合本次教研活動中的優點和不足,針對畢業班的下階段複習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研究學科學業考試要求

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內容命題的依據。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研究學科學業考試要求是開展教學工作尤其是初三備考前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沒有以上標準和要求爲依據的教學與備考是盲目的、缺乏針對性的。初三教師必須認真通讀研究課程標準和學科學業考試要求,吃透其中實質,細化至每一知識點、考點。

2、認真研究近年命題趨勢及考題熱點

要進行初三複習備考,還要認真研究近年命題趨勢及考題熱點。畢竟課程標準和學業考試要求終究要通過考試的試題來實現,教師要認真把握命題的難度要求、命題變化形式。教師要做題。教師在做題的過程中要思考別人爲什麼要這樣命題,他主要想考察些什麼,體現課程標準和學業考試中的什麼理念與要求,類似的題型還有那些,倒過來讓你去命題,你會怎麼命題,又用什麼方法使學生掌握好。

3、做好整體複習計劃

要做好整體的複習計劃,必須基於兩點:

(1)查找、把握學生的弱點,須解決的重點、難點所在,

(2)合理分配有限的時間,全盤計劃各輪次的複習、模擬考試的時間。要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複習,增強計劃性,減少盲目性;突出針對性,克服隨意性,提高複習課的實效。

4、教師要加強備課

(1)瞭解學生複習課應從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出發,對學生的瞭解可從課堂、作業、考試、交談等方面獲得,要尊重學生在認知水平及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

(2)創新備課複習課既是新課,又不是新課,複習課不是重複,不是在原地踏步,學生對某些知識既然存在缺陷甚至是基本沒有掌握,在複習階段如果還是用原來的方法進行教學,那麼學生可能仍然是難以掌握。複習時間又是那麼有限,就要求教師創新備課,緊緊圍繞學生的疑難點、遺漏點,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如果方法不當,有可能你教師再怎樣講多少遍都無法解決存在的問題。

(3)精選課題和精編試題複習課要精心選擇針對學生學習疑難的課題,進行重點的複習,強化訓練,力求全面過關。複習過程中,教師會接觸到大量的各類型的試題,如何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精心編選在課堂教學及課後佈置給學生練習的題目顯得十分重要,凡是試題都拿給學生講、拿給學生作,凡是試卷都給學生由頭到尾講解一遍的做法是非常盲目的,沒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

(4)加強實踐模擬複習過程中既要注重知識系統的建構、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和遺漏問題,還要注重對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包括準確性、完整性、靈活快速性、清晰整潔性,包括基礎題、中等題、填空題、選擇題、一般解答題等。要加強模擬考試等的演練,加強學生應試能力的提高。

5、教師要想上好複習課,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

(1)建構梳理性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應用,建構梳理完整的知識系統形成學科知識與思維素養。

(2)解疑補漏性捕捉學生學習的疑難點、遺漏點,予以解決。

(3)技能訓練性突出對學生分析問題、綜合快速尋求解答方法的訓練以及完整書面解答考題的應試技能訓練。任何學生能力的發展沒有最終轉化爲書面解答能力的提高,在現行的考試製度下是沒有成效的,要培養學生會考試的能力。

(4)分層拓展性克服二元極端、簡單的全班同學統一的課堂教學思想和作法,努力把握學生的不同層次特點,使每一節課、每一階段的教學均能使每個羣體的學生學有所得、有所發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