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6篇

本文已影響 3.05W人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6篇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1

老師一直在想辦法給我們觀看《經典永流傳》這個節目,想讓我們感受一下那些熱愛我們祖國和熱愛祖國文化的人,是如何以歌曲的形式把自己的心聲表達出來的。

這天下午,老師好不容易弄好了,我們也終於可以看到了。這裏面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一位白髮蒼蒼的74歲的老人,爲我們唱的《青玉案·元夕》,他的歌聲將我們帶進了作者辛棄疾的內心世界,彷彿他隔着時間的洪流在與辛棄疾對話。那個老人非常熱愛着中國的詩詞,用了自己30多年的時間來研究詩詞,來研究中國的古典文化。老人一曲完畢之後,朗誦了那首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他朗誦每一句,都是投入了自己最深的感情,嘴脣在顫抖着,用最真摯的心體會,看完之後,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許多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我想,在這平靜祥和的世界裏,我們享受着很好的生活,可是我們卻沒有將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學精粹很好的學習,我感到深深的愧疚與不安。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知識不強大,拿什麼來捍衛我們偉大的國家?從現在起,我們一定要擔負起傳承中華文明的重任,讓自己與詩爲伴,與詞爲友,將它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2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今天在翟老師的推薦下,我看了經典詠流傳這部片子。經典詠流傳將詩詞與歌曲、京劇等融合在一起,既好聽又琅琅上口,讓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歲少年和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李勝素,用京劇的強調唱出了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這首詞。他們的聲音婉轉動聽,好似天籟之音。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祥,他的京劇唱得這麼好。而他從小卻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語世界中還能將漢語說得如此之好,實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到熱血沸騰的就是七十四歲的.陳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別看這問老爺爺滿頭白髮,可他的聲音卻寶刀未老。媽媽聽了還覺得他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呢。柯潔也進行了演唱《長相思。山一程》,他的聲音時而大氣豪邁,時而深情脈脈,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經典詠流傳》真是一個難得的好節目,我以後一定要繼續觀看。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3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經典詠流傳》第5期,節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傳唱《山居秋暝》,寫意國畫的舞臺背景與無伴奏多聲部合唱演繹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關喆傳唱《望月懷遠》,利比亞撤僑故事打動了所有人,“祖國萬歲”成爲共同心聲;第三段是黃綺珊傳唱《陋室銘》,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藝術的力量穿透熒屏,愛的力量橫貫人生。每一段都是經典,詠歎聲一片。

唐代的劉禹錫寫下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統領全篇,以居處的“陋”寫出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首詩歷經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滅,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黃綺珊在傳唱的《陋室銘》時,用她略顯沙啞又高亢純淨的嗓音演繹了《陋室銘》,尤其是音樂剛起就以高音爲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調,音樂烘托了詩人的高尚氣節,正是藝術穿透熒屏的力量。

嘉賓白茹雲把詩當作與病魔作鬥爭的利器,以一個普通農民女性愛詩、愛家、愛生命的情懷打動了鑑賞者,也打動了電視觀衆,文化和藝術都融進了對生命的熱愛和歌頌,正是愛滋潤生命、孕育人類的力量。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4

現如今科技如此發達,電子產品鋪天蓋地的闖進我們的生活。閒暇時間總想逛逛淘寶,刷刷朋友圈,打打遊戲,熬夜追劇。直到看了《經典詠流傳》才讓我對詩詞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提起詩詞,多數人都會想起小學時我們在課堂上搖頭晃腦背誦的一首首古詩。可是,當時的我們也僅僅是將詩詞背下來而已,並沒有真正理解詩的意境。今天,當我們以現代文明的形式,用現代歌曲來演繹詩詞的意境,才讓我對詩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藝術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時間譜寫《新學堂歌》,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在耳邊激盪迴旋,每一個字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如精靈般敲打着孩子們純淨的心靈,陪伴着孩子們成長。當現場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時,音樂響起的一瞬間,我的心靈也爲之震顫,內心不由自主產生敬佩和感動。一個人用自己的力量讓人從內心體會到快樂,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們爲她鼓掌,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龔琳娜和其愛人老羅也讓我心生敬意。一個土生土長的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憑着對編鐘的熱愛,去探索、去研究,即使這樣的研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成功,但是,他們因爲熱愛爲音樂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們所有人爲之讚歎!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5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經典詠流傳》第5期,節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傳唱《山居秋暝》,寫意國畫的舞臺背景與無伴奏多聲部合唱演繹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關喆傳唱《望月懷遠》,利比亞撤僑故事打動了所有人,祖國萬歲成爲共同心聲;第三段是黃綺珊傳唱《陋室銘》,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藝術的力量穿透熒屏,愛的力量橫貫人生。每一段都是經典,詠歎聲一片。

唐代的劉禹錫寫下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統領全篇,以居處的陋寫出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首詩歷經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滅,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黃綺珊在傳唱的《陋室銘》時,用她略顯沙啞又高亢純淨的嗓音演繹了《陋室銘》,尤其是音樂剛起就以高音爲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調,音樂烘托了詩人的高尚氣節,正是藝術穿透熒屏的力量。

嘉賓白茹雲把詩當作與病魔作鬥爭的利器,以一個普通農民女性愛詩、愛家、愛生命的情懷打動了鑑賞者,也打動了電視觀衆,文化和藝術都融進了對生命的熱愛和歌頌,正是愛滋潤生命、孕育人類的力量。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6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週日晚自習,周老師組織我們看了經典詠流傳這部片子。經典詠流傳將詩詞與歌詞、京劇等融合在一起,既好聽又朗朗上口,讓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歲少年和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李勝素,用京劇的強調唱出了《僕算子·詠梅》這首詞。他的聲音婉轉好聽,好似天籟之音。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洋,他的京劇唱得這麼好。而他從小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語世界中,還能將漢語說得如此之好,實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感到熱血沸騰的就是七十四歲的陳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別看這位老爺爺滿頭白髮,可他的聲音卻寶刀未老。媽媽聽了還覺得他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呢。柯潔也進行了演唱《長相思·山一程》,他的聲音時而大氣豪邁,時而深情脈脈,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經典詠流傳》真是一個難得的好節目,我以後一定繼續觀看。瞭解更多文化知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