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中華經典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02W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本好書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閱讀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啓迪我們的靈魂。小編讀後感欄目爲大家帶來中華經典誦讀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中華經典觀後感

  篇一:中華經典觀後感

告訴你們,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爲它包含着一個哲理:“能者爲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爲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爲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班來說吧!在這個57人的集體裏,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作文天才徐嘉遠;唱歌能手周知奕;小書法家沈楠傑;管理專家王親雲……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學問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爲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豔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篇二:中華經典觀後感

這一個寒假中,我閱讀了進德修業,成就智仁勇、愚公移山等10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蘊含着一個深刻的道理,使我讀後受益無窮、難以忘懷。書本十分全面,介紹了立志、做人等各個方面,使我們得到了全面發展,並陶冶了我們的高尚情操。

10篇文章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愚公移山》這一章節了,這一章節主要講了愚公爲了沒有山崗阻隔,於是日夜搬山。文章中愚公堅定不移的精神,令我深懷敬佩之情。愚公與家人之間的合作也十分默契,難怪人們說:“團結就是力量。”最終,在天神的幫助下,愚公移動了大山,從此,再也沒有山崗阻擋他們了,這個故事正是因爲有着深刻的道理,如今纔會鮮爲人知,成爲家喻戶曉談論的話題,愚公這個名字纔會流傳至今,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這一本書內容齊全,故事生動有趣,其中且又不失哲理,蘊含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並且告訴了我們文化不絕,民族就不滅這一道理,使我們更深入瞭解了祖國,祖國曆史有了更多的認識與理解,我認爲《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對我們十分有益,適合我們各個年齡段的人閱讀。

  篇三:中華經典觀後感

以全課程教育理念爲引領,以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爲載體的經典誦讀活動已經開展了幾個學期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該項活動的開展併科學運作,不僅拓寬了學科課程與非學科課程的課程資源,更給教育改革與創新提供了最佳契機。此次活動,本人與學生共同參與,熟讀精思,感悟頗深,真乃受益非淺。

所謂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後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給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識的拓展,對傳統經典做到耳熟能詳,無疑是讓我們在享用用傳統文化精華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這是告訴我們,一個從小就要養成勤奮,樸實,愛勞動的好習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對他們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小至家庭,大至國家與民族的優良傳統與良好習俗的形成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不貪意外之財,不謀意外之想”這是告訴我們,做人從要保持艱苦樸素、淡泊明利、廉潔處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質,“父母訓,要牢記”這是在向我們闡釋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同時更提醒我們從小養成做謙虛、誠實之人的習慣,經典精華,更給我們以深刻啓示,“宜未雨而綢繆,無臨渴而掘井”提醒我們做事應有充分準備,亦不打無準備之仗,經典誦讀,是對廣大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揚族精神,張揚中華文化的魅力的法寶,經典誦讀,使我們跨越了時空界線,連接起亙古爍今的世族文化精

粹,爲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唱響了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最強音。它是民族傳統與民族精神的化身。

經典誦讀,不僅有其獨特的精神魄力,更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知識拓展的廣闊空間,

從表層看,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作爲教師,不僅拓展了課程思維領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而學生在從科學的記憶規律中體驗了傳統習俗中所倡導的“背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了也會吟”的勤奮學習之妙訣。

如果說,全課程教育是科學教育領域之中的一棵長青之樹,那麼,經典誦讀則是這棵長青之樹所結的金色碩果,願這累累碩果爲教育這塊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輝煌與絢爛。

  篇四:中華經典觀後感

這個學期開始,我們每天都讀《中華經典誦讀》,讀時,引發了我很多思索。 “道可道也,無恆道也。”,以這樣開始,卻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這是什麼意思啊?”宣傳片看完後,同學們紛紛說。這樣乍一聽,真是不懂。這其實是《道德經》中的一段話。

在中國古代,有許多被稱爲經典的書,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詩經》,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孟子》,還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論語》等等,古代人經常以這些書爲聖賢之書,學習它,感悟它,從而知曉了人世間的道理,獲得了內心的平靜。

而今天,人們大多從小說中獲取感悟,而把古代的聖賢之書視爲一種“老舊”的觀念,現代人已不需要這種所謂的“聖賢”來爲人們指引方向。

但是,人們的精神特別需要這類書,經典誦讀可以培養學生的習慣。比如《弟子規》可以學習古代聖賢的品質,更加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爲,逐漸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要對長輩有禮貌。我閱讀《詩經》時,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彙,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經典誦讀也可以放鬆學生學習的疲乏,當閱讀《桃花源記》時,我看到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描繪出一幅恬淡的風景,讓人神往。而現在的人,每天都在操勞之中度過,最好的享受就是看一看小說,來撫慰疲憊的心靈,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放鬆心情,像古人一樣閱讀經典,獲得自己的平靜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