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經典名人傳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38W人 

經典名人傳讀後感1

《名人傳》是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爲“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能夠說是爲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經典名人傳讀後感

那麼,對於這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爲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能夠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十分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悲哀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證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經典名人傳讀後感2

在黑暗的人羣中脫穎而出,在孤獨的世界中不屈不撓,強忍着一切痛苦,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的或許只有他們了,《名人傳》中的英雄。

《名人傳》的作者羅曼·羅蘭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痛感19世紀與20世紀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瀰漫着腐朽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所以他寫下了《名人傳》,以此來敘述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他們的事業,貢獻,所處的時代國家都不一樣,卻以他們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使我印象深刻。當然這其中少不了他們的傑作。

在《名入傳》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在我看來貝多芬是最偉大的人。身爲一位耳聾的音樂家卻創造了許多不朽的音樂,而且在書中可看出,貝多芬因耳聾不但影響了工作,而且還使他從此過着孤獨淒涼的生活。但他的音樂卻爲苦難的人而寫的,他隱忍自我的痛苦,卻用他以痛苦換來的歡樂來安慰人們,給人們勇氣和力量,他的精神使我震驚。在當時可憐而自私的世界裏,貝多芬把音樂當成一種寄託。在我看書的過程中,看到了最氣憤的事:貝多芬在去世前有十分嚴重的病,他每一天都受到病魔的折磨,他最後投降了。他讓他的侄兒去找醫生,可這個麻木不仁的侄兒兩天後纔去找醫生,醫生到了,貝多芬卻治不了了,可悲的是貝多芬去世時他的侄兒不在他身邊而是一個陌生人爲他合上了眼。貝多芬明明付出那麼多的愛,卻沒有回報。他還那麼偉大,這比他所受到一切痛苦還讓人心酸。這可憐的人啊!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死亡前還要做不屈不撓的鬥爭。或許死亡對於貝多芬來說是一種解脫。

應對這三位名人的生活經歷,想想自我的生活,我們真幸福啊!我們雖不是名人,但是名人其實與常人一樣,他們與我們一樣痛苦,掙扎和矛盾。然而他們以自我偉大的意志打敗困苦,而我們卻生生抱怨。表面我們說是打敗敵人的人是英雄,事實上呢不是,《名人傳》作者羅曼·羅蘭認爲英雄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的心靈和品格,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麪人生;唯有與苦難的搏鬥,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終要走上這條崎嶇的道路,對於我們來說應對人生大道上的種種困難應勇往直前,當然硬拼是不行的,所以讓我們堅強起來應對此刻的生活。

《名人傳》是值得我們閱讀學習的好書,期望我們成爲有堅強意志的人。

經典名人傳讀後感3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我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就應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期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着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裏,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我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期望,她渴望瞭解一切,於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爲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一樣的磨難,但他們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爲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應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藉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應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經典名人傳讀後感4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爲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一樣時代、不一樣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爲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啓示更多,獲得更多。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能夠總結他的一生,能夠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到達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爲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我。”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最後,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那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那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此刻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我們的靈魂也被所昇華爲一種崇高。

經典名人傳讀後感5

這天,我滿懷激情地讀完了《名人傳》。這是一部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着的,由《貝多芬傳》、《米開郎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的著作,它們的主人公雖然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作出努力。

就說貝多芬吧,從四歲起,他就被逼着每一天練鋼琴。六歲時,他就能演奏美妙的曲子。貝多芬的一生都是那麼艱苦,命運一向在折磨着他。貝多芬天天都在思考經濟的事情,幾經挫折、坎坷,他好不容易纔獲得人們的歡迎。但是之後,作爲音樂家最寶貴的器官—耳朵,慢慢地聽不見聲音了。對於貝多芬來說這是多麼的痛苦啊!但聽不見聲音了。對於貝多芬來說這是多麼的痛苦啊!但他不服輸,在耳朵完全聽不到聲音後,他譜寫了第五交響曲,獲得人們的尊敬。以後的幾年裏,他仍然奮鬥在音樂殿堂裏,給後人留下豐富而又寶貴的音樂財富。

我覺得,《名人傳》十分好地印證了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撥之志。貝多芬的名言:“在悲哀隱忍中找棲身。”證明了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他告訴我們,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大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就應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我的信仰……

生活是殘酷的,對於那些不甘於平庸的人來說,生活是歷經苦難的,就像是一場無休止的博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可言的,這博鬥是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無論誰都要拼搏,因爲命運不會優待任何人。

古今成大事業者,必有堅韌不撥之志,無論是貝多芬的“用痛苦換來歡樂”,米開郎琪羅的“愈受愈苦我喜歡”,還是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證明偉大的人生都是歷經苦難的。在我們悲傷、失望、懷疑自我,遇到困難或得到榮譽的時候,重讀《名人傳》會使我們掩起悲傷,忘記苦難,洗掉疲憊,有談榮譽,識別出它們慮無一面,重新獲得生活的勇氣和奮鬥的力量,更加堅信自我。

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我們要奮鬥,我們要取得輝煌成就,我們要躋身人類中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貝多芬他們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爲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名人傳》真是一本令我感悟很多的好書。

經典名人傳讀後感6

“自由和進步是藝術的目標,正如它們是我們整個人生的目標一樣”,這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名言。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著—名人傳》。這本名著深深觸動着我的心靈。《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的羅曼·羅蘭,此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組成。

這三篇傳記,每篇都讓我有所啓發。其中,最震撼我的就是《貝多芬傳》。貝多芬一生的心血都傾注在了音樂上,然而,命運總是在捉弄他。童年的他,體弱多病。到30歲,聽力逐漸衰退,作爲音樂家,這是致命的打擊,性格堅毅的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在音樂道路上前進着。中年的他,聽力已完全衰退,只能用筆來與人交流,但是這並沒有使他停下創作的腳步,而是拋開所有的不行,投向大自然的懷抱,繼續譜寫着不朽的音樂篇章。

《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所有作品中我最熟悉也最喜愛的作品。貝多芬眼中的英雄是那麼的勇敢、百折不饒、堅強不屈,就像貝多芬本人一樣用痛苦譜寫與命運抗爭的音樂。每當我閉上眼睛,用心傾聽這首曲子時,腦海就浮現這樣的場景:一位勇敢的騎士,手拿利劍,困難、挫折和痛苦就像敵人,騎士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遇到敵人,騎士沒有閃躲,而是一路砍殺,越挫越勇,最後凱旋歸來。每當曲終時,我慢慢睜開眼睛,我發現自我漸漸有了勇氣,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戰勝自我的勇氣。從這以後,每當我氣餒時,就在心裏默默哼唱《命運交響曲》,鼓勵自我要像貝多芬那樣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沉淪,要做扼住命運喉嚨的強者!

“人啊,你應當自強不息!”這是貝多芬告誡人們的一句話。是的,人不能依附於草木,用堅韌果敢的心創造生活,創造藝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