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悟空傳》讀後感(通用24篇)

本文已影響 3.61W人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悟空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悟空傳》讀後感(通用24篇)

《悟空傳》讀後感 篇1

孫悟空有一個夢,那樣躲藏在他每一根毛髮中,刻骨銘心。紫霞仙子一向喜歡在雲邊站着,幾萬年來只有孫悟空一人問她在幹什麼,她問他“爲什麼別人都不問我看什麼?你卻問我看什麼?”她執着,卻擾得孫悟空無可奈何,終了,她說:“因爲你有靈魂。”

孫悟空有靈魂。

起初,他破石而出,只期冀沒有天能遮擋他的眼,沒有地能埋藏的了他的心,沒有東西可以再傷得了他和他身邊的人,他說“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一直以爲《西遊記》把孫悟空定爲一隻天地而生的石猴真是太好了。天是我父、地是我母,我肉身本是是頑石,性情乃是一隻潑猴,我是天地之間自由之存在,我花果山爲王、改生死簿、闖天宮,我便是絕對自由,你玉帝老兒能奈我何?如來來了俺也不怕!

但是猴子心中有了怕。

他有了虛無的追求,他不是一個猴子了。

是誰讓猴子不是猴子了呢?“當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爲什麼而苦,爲什麼而喜呢?”猴子被壓在山下,被告知他過往一切都是錯的,被戴上金箍,被神**,派去西天取經。忘了自己的本質是多麼痛苦,連地府的鬼魂和天上的天兵都在嘲笑:“他現在就像是被馴服的狗。” “戴上它,你就自由了,”自由的是誰?那自由不是猴子的自由。“我終於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沒有齊天大聖,只有一隻小猴子……”他的選擇清晰地一直在他眼前晃動,可是他卻只能熟視無睹,也只願如此。那是他親手一揮而就的,是他讓花果山毀於戰火,再無花草,有如人間地獄,“我做錯了一件事——使他們長生不老。我救不了他們,”當他器宇軒昂地傲視着曾經的戰友、如今的殘屍時,聽到有人對他喊“你是來砸破這堵天的嗎?”時,他竟脫口而出“我不是美猴王,是齊天大聖!”他,竟忘了。

孫悟空,三生石畔,奈何橋頭,忘川河中,你可曾有過片刻的猶豫?

猴子道:“我有一個夢,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衆仙諸神,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他鬥破蒼穹,拼盡所有,最終孑然一身。他憤慨“原來像這樣神仙沒法管的東西全都有個名字,叫做——妖!”他哀嘆“神仙原來是容不得世上有能自主自命的靈物的……”他不甘“神不貪,爲何容不得一點對其不敬,神不惡,爲何要將千萬生靈命運握於手中?”他看見了,比緊箍兒更牢牢拴這它的桎梏。玉帝懦弱無能、王母蠻橫霸道、如來的唯我獨尊以及衆神自保性命的嘴臉暴露天遺,難以讓人對這羣神仙產生敬意。他要掙脫。

而書中的唐僧也要掙脫。唐僧(金禪子)曾與如來打了一個賭,至於這個賭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唐僧有一段名言:“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由此,他的形象一下子鮮明生動起來,這種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情懷的經典獨自,對比着作品中的虛無主義和悲劇色彩,讓人熱血沸騰、心潮 澎湃。在與迦葉的辯論中,他的“我爲真義!”、“你既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既爲你悟而笑,卻忘了那天下萬千笑不出之人!”的話語彰顯了真正的正義和勇氣,體現了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差別,也反襯了迦葉等人的僞善和自私。打碎既存的秩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這後續就是唐僧所賭的內容吧。爲此,如來專門把孫悟空等人交給他,並告誡諸神不得幫他們,看他如何 做。他必須老老實實地把幾個徒弟管好,將他們帶向目的地,才能使他們身上的詛咒得以解除。但是,他若這樣做了,就意味着他的失敗,意味着徒弟們的死亡。在這個二難選擇中,唐僧決絕地選擇了自我犧牲。是唐僧逐漸喚醒了孫悟空內心的記憶。當唐僧讓悟空去找吃的時,悟空卻說他要看晚霞,他對紫霞的記憶在開始恢復。他與阿瑤在萬靈之森中的邂逅,也是唐僧導引的。正是這次邂逅,使他真正走上尋找自己之路。於是,唐僧的死期到了。當然,死掉的只是唐僧的皮囊。

孫悟空去尋找唐僧的靈魂的過程,就是他覺醒的過程,就是他清除心眼之障的過程。在地府中,在松鼠的地洞裏,他不斷地被告知,“若是不悟,千里萬里也是枉然,若是悟了,腳下便是靈山”。也正是在松鼠的地洞裏,他於窺見了自己的鏡像或者說前身。但是,他還是將信將疑,搞不清楚那個鏡像和自己究竟是兩個人還是同一個。 於是,在天宮中,那個頭上戴了金箍的悟空和獼猴悟空展開了決戰,在不分勝負之際,是既存秩序(如來)的評斷殺死了後者。當如來說那個沒戴金箍的是獼猴時,獼猴始終沒有勇氣承認:我是獼猴?哈哈哈!我是獼猴,你也真會編。 獼猴被殺死了,這時,作品中寫道:或者,倒在地上那個纔是他自己呢。 他摸了摸頭上,還好,金箍兒還在。 那是證明他是孫悟空的唯一標誌。那是勝利者的金冠。

這正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悲劇,我們總是不敢按照我們的本性來生存,而必須要外界的一個說法,必須要得到既存秩序的承認,才能實現自我肯定。但是,我們肯定自我的標誌卻恰恰是對自我的囚禁:金箍還在,那就是證明我們自身的唯一標誌。那個把手伸向紫霞的悟空,或者說伸張自由意志的自我卻難以實現我們的身份認同。我們很少思考的是,當金箍已在時,我們的自我還存在嗎?小說讓戴了金箍的悟空在殺死六耳獼猴後,自己也倒了下去。當孫悟空倒下去的時候,一切幻影都消失了。所有的人都看清了,原來並沒有過兩個孫悟空。孫悟空就是獼猴,獼猴就是孫悟空。只有在殺死了自己之後,孫悟空才真正證明了自己與獼猴的關係。

這部作品中描寫了真假悟空及其之間的鬥爭,實際上這正是人性中善與惡,是與非,正義與邪惡,把握自我與隨波逐流之間的鬥爭,二者總是幾百個回合也分不出勝負。悟空總是看着那個頭上沒有金箍,身着草裙的“假悟空”想着自己是誰,哪個纔是自己。而實際上那個“假悟空”纔是其真正的、本質的體現。最終,“假悟空”被“真悟空”打敗了。這樣一個百戰不怠的英雄敗在了自己手中,無法戰勝的恰恰是他自己本身。

《悟空傳》讀後感 篇2

作爲一本網絡小說,我本不應該把它擡升至“經典名著”,但我卻不得不寫這一篇文章,否則,這一腔的憤懣又該向何處宣泄。

讀慣了《西遊記》,乃至《西遊記後傳》,可看了此書之後,我才明白什麼叫“超脫”,“今何在”他打破了人們所知的傳統,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有的只是一個不滿於蒼天,叫喊“自由”的猴子。“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衆神諸仙,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再無……”這才符合我們心中的孫悟空,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從未向任何人或物低頭的孫猴子。

還有那個反抗性一點也不低於孫悟空的金蟬子,他質疑如來,爲了看似難以完成的理想,甘願走火入魔,墮入輪迴。還有那個在月下哭泣的豬,他的癡情,他的爲愛捨身,他葬身火海,只爲和最愛人長相廝守。還有那個甘願化身爲馬的小白龍,放棄血肉,放棄身軀,她留下自己最潔淨的靈魂,只爲守望着那個走入心扉的和尚,即使沒有結果。還有那個沙和尚,儘管他是一個叛徒,儘管他終究是一個笑柄,但他的執着,他的悲劇,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卑微而又堅強的靈魂。還有……

“當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爲什麼而苦,爲什麼而喜呢?”心臟沉重地敲打着胸腔,無法挽回的悲劇,就算一開始就知道,又能如何?當知道反抗過後仍舊是看不盡的黑暗,還能怎辦,當然還是反抗,讓心無愧即可。

“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風月何用?不能飲食。纖塵何用?萬物其中,變化何用?道法自成。面壁何用?不見滔滔,棒喝何用?一頭大包。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從何而來?同生世上,齊樂而歌,行遍大道。萬里千里,總找不到,不如與我,相逢一笑。芒鞋斗笠千年走,萬古長空一朝遊,踏歌而行者,物我兩忘間。嗨!嗨!嗨!自在逍遙……”至今仍難以明白這書究竟要表達些什麼,或許他根本就沒想表達些什麼,憑心去領會即可。

《悟空傳》讀後感 篇3

繼《西遊記》之後,又續讀了很有名氣的《悟空傳》,完全不同的敘事方式,應該是不能作爲西遊記續傳來說的,但是立意角度很獨特,原著中衆人的形象也重新顛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平民化的形象,讀來詼諧幽默,平易近人,趣味十足。

本文特色是對話體辯論方式發展劇情的,作者很喜歡論哲理,喜歡和人談佛法人性,基本上挺到位的,三觀也正常,有些理論我也受益匪淺。本文也有大話西遊的影子,三段愛情觀,孫悟空的,唐僧的,八戒的,沙僧在這裏面是個苦逼的角色,但作者也很好地將他的個性發揮地很好了,伏筆埋得也很好。

文章的敘事方式比較獨特,倒敘,插敘,論敘都有,看着人有些找不找北,需要耐心好好讀的,不能跳着讀,否則會斷了思緒,個人感覺這種方式還是有點混淆,跳來跳去的需要很好的文字駕馭能力,作者功夫到位也解釋清楚了,但是五百年前後這樣穿插來去,還是有些亂,不方便作者閱讀,當然也是文章的特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吧。

孫悟空在這本書裏有兩個角色同時推進故事情節,一個是善(服從)的,另一次個是惡(西天取經前的),基本就是善惡交替進行,可以看作是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的發展路線,取經在這裏也是如來和金蟬子的一個賭注,看似金蟬子輸了,最後輸的人卻是如來,這裏是一個哲學命題,命運的決定論和命運的不可知論,一個是決定論,一個是變化論,作者倡導的是積極向上的變化論,這種論調基本上年輕人受用,老人們多愛決定論,兩種理論沒什麼對錯,這是各需所求決定的。

永遠不要去徹底否定一個理論,也不要盲目崇拜一種理論,對和錯不是人定的。

佛的形象又在本書中再次弱化和評判,如來觀音玉皇大帝等仙人們又一次被拿來醜化,這樣做可以更好地凸顯孫悟空無謂的個人英雄主義,可以讓主角情緒精神更加飽滿,當然難免會讓讀者持續增加對佛的厭惡型,其實這並不是作者本意,實是將仙人們暗喻成現在的官員或者上級權利者們,那種官官相護,毫無同情心的工作態度和推諉行爲做出批判,這是很有進步性的,社會精神文明見說見文件而不見行動的匱乏是一直存在蔓延的,這就好比是天庭,有各種規則和懲戒,和現行的行政事業國企單位沒多大區別,領導是天,下面幹活的人又毫無工作激情可言,組織要你怎麼辦,那就是天條,所以西遊記的批判現實性很強的,妖哪裏是妖,神哪裏是神,凡是和仙神有同等法力但不聽管教的就是妖怪,可笑至極,一切都是天註定,是天意。

經典文學作品可能通讀趣味性沒那麼爽快,但是它們的生命力生生不息,放在歷朝歷代都是發人省醒不朽的作品,同時還會再衍生出更種後續作品,造福於人。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悟空傳》今何在

《悟空傳》讀後感 篇4

唐僧是金蟬子轉世他看透世俗與佛祖打賭,想改變這一成不變的世界,轉世去西天;魔族因爲強大被天庭瘋狂抹殺,孫悟空爲了給人類帶領魔族反抗人類,想打敗天庭給魔族拼一個美好的未來,終究迷失變成一個弼馬溫,再次反抗的結果就是去西天;八戒好吃懶做醜陋不堪,誰又能想到他曾是天庭第一美男,因爲護着自己的愛人去反抗天庭,導致地位丟了投胎成豬,去西天;沙和尚只是一個碌碌無爲的普通人,他沒有什麼遠大的抱負,肩上的包袱,也沒有愛人,只是想好好的活着,可因爲打碎琉璃盞,讓他的上司不高興了,也去了西天……

在這篇故事中,西行只是天庭設下的一個騙局,所謂“成佛”,不過就是放棄所有的愛與理想,變成一座沒有靈魂的雕像。

這是一篇關於一羣人在路上尋找當年失去理想的故事。第一次看這本書時我初中畢業,我沒有考上高中,剛認清自己能力與天賦的侷限性,這個世界有我所不能達到的地方,有我一輩子也不會去到達的地方,我的世界並不如我想象的那麼大,界限也許就在我的身邊,可我曾卻以爲我可以去任何地方,所以滿腦子盡是悲壯的共鳴。

與一貫的熱血小說不同,開局前世無比強大的唐僧,因爲今生肉體凡胎而被孫悟空失手給殺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還有白龍馬,每一個都不甘都以自己的方式去反抗,去活着,去反抗命運。可都失敗了,結局是個悲劇。這很現實,努力就能成功的熱血小說的劇情,在現實世界中不存在。

誰人心中無熱血?終不過死後一場煙消雲散、屍骨無存。

但是他們真的失敗了嗎?

其實並沒有,不然孫悟空也說不出“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這樣的話來。

“你跳不出這個世界,是因爲你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孫悟空他們的結局並不是死亡,而是超脫,他們本來的目的也就是超脫他們所在的圈子。努力的回報不光是結果,追逐某樣事物的過程中的風景也是寶貴的。看的開才能走的更遠。神佛不會去救任何人,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死了,改變不了任何事情但只要你活着,就可以改變一切。

這本書每一個人物都要細膩的描繪,點滴話語之間都是人生的哲理,不同的年齡段所讀所感都不同。

《悟空傳》讀後感 篇5

我這二十多年來,一直活的比較正確,不是設定裏女孩子應當有的甜美可愛,卻也漸漸在成長的威嚴下培養出了乖巧的屬性來,開始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覺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帶着某些叛逆的雀躍在裏頭的。

對於佛法、道義、靈脩一類,我總是懷着敬意,時時警惕敬而遠之,不知自己有無慧根,或許因爲名字的緣故總和天上人間有些扯不清的關係似的,也不曉得會不會一不小心參悟出什麼了卻紅塵心事卻讓家人朋友受世人譏笑,所以在字裏行間那些頗具禪意哲理的言語片段,總是小心翼翼,讀起來有些囫圇,並不求甚解,也不刻意辯駁,所以不敢妄言讀懂,只是讀過。

從前不懂事,膽子不小,後來漸漸受人關懷感受快樂,也漸漸有了珍惜愛護的人事,於是便小心翼翼起來,於是也更加欽羨一些極致的事物,極致的美,極致的強大,可又深知萬事萬物利弊互生,極致的反面也存在,且由於對極致美的正向情感,對於極致的醜,不免殘忍,對於極致強大反面的極致弱小,也更爲悲憫痛苦,所以古人才尋所謂不以物喜之境?可物我兩相忘,人只能觀照自己的內心,沒有寄託,內心豈非虛無?難道人千難萬苦追尋的,只是虛無?

若結局已定,人是否還要追尋?到底是所有的選擇決定了人生河流的最終走向,還是不論怎樣選擇,那些河流都只會流向同一個結局?

和許多讀者不同,我不是一個從小壯志滿懷的人,理想、夢想,只是爲了獲得分數在考卷上寫下的名詞,儘管拿到了不錯的得分,可我知道,我不會因爲寫下這些就成爲筆下的人物,也不會爲了這些沒有溫度的展望熱血奮鬥,我總是覺得人不是隻有一種可能,人不是一定要走一條路。我害怕選擇,害怕選擇了其中一條道路就會錯過別處的風景,我知道沒有十全十美,我知道錯過別處的風景是必然,可是我還是不願把自己的可能性拘束在一個具象的詞彙上,我總是走到那個節點,在那一刻做下決定,所以我很難體會別人看到青春理想時的熱淚盈眶,感慨萬千,即使對未來有期待,有渴望,也從未找到真正想要追尋的東西,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可沒辦法。

中國人有一句話“這都是命”,從古至今,一夜暴富的是命好,死裏逃生的是命硬,天災人禍是命中註定,機緣巧合也是命中註定,和命這個字沾了邊,就既有規律可循,又玄而不可測,彷彿人人生來都無法逃脫,每個人都朝着既定的結局奔走,那些嘗試更改行路的,最後都成了結局的書寫者,可是人掙扎啊,苦,還是有人掙扎,逃脫,接受,都在命裏。

然而還是有不服,誰寫了這結局?天?神?這些究竟是存在的,還是所謂勝者害怕別人悟出道理,對其他人撒下的彌天大謊?

人鬥爭反抗,最後天地就只剩下自己,人最終想要戰勝的,也不過就是自己,可自己把自己打敗了,那留下的,又是什麼呢?

孫悟空忘了五百年前的一切,還要去戰鬥,豬八戒把前塵往事都記着,用無盡的傻笑掩蓋無言的痛苦,沙僧做了替罪羊,執着着,卻不知自己所爲無謂,金蟬子早就看透了,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也不過是痛苦,可整個故事裏,紫霞與悟空,天蓬與阿月,他們叫人曉得這世上有美好,燦燦銀河凝聚的千萬年的付出與等候,只可爲一人道只有一人懂的默契,擁有過,便無比珍貴。

我太愛糾結,太愛較真,太執迷於追尋答案,可即使找尋不到又有什麼要緊,這天地我來過,我戰鬥過,我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悟空傳》讀後感 篇6

“五百年了,五百年不見陽光的歲月,所有人都欲言又止,每個人都知道你的過去,他們認爲不應該是你……”寒假裏,我讀完了今何在的作品《悟空傳》。

《悟空傳》內容如同風起雲涌一般,我記得,金蟬子曾與如來打了個賭,衆神是否真能控制世人的命運,結果,如來竟然沒想到,此人便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其實,世界上每個人都唯我獨尊,沒人能控制他的命運。

人世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沒有事是十全十美的,有歌爲證:

如果失去是苦,你還怕不怕付出,如果墜落是苦,你還要不要幸福,如果迷亂是苦,該開始還是結束,如果追求是苦,這是堅強還是執迷不悟。

有未來是件很開心的事,成敗,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爲當人去追求理想時,纔會明白,自己很可能不會成功,關鍵在於,當你深知這一點時,還會不會去追求。

《悟空傳》以另一種方法,告訴我們一個個人生哲理。我喜歡這本書,更喜歡它帶給我們的一個個道理。

《悟空傳》讀後感 篇7

今何在,今,何在?

這曾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一直被我珍爲心中經典,如果說第一次讀這本書會感受到滿滿的中二氣息,那麼時過境遷再回首,不免心生感嘆。

我們當初的勇氣哪去了,我們爲何還在現實的牢籠中不可自拔,究竟是什麼阻擋了我們,讓我們深陷其中,沉淪不能自已?

是現實的苦痛折磨還是我們自己自甘墮落。

重讀此書,當年的熱血成了奢望,我們多像書中的沙僧,失去一次就倒地不起,多像書中的豬八戒,分離一次就只能奢望,可我們真的很想成爲孫悟空,生我何用,不能狂傲,滅我何用,不減狂驕,儘管在神的騙局中走破滅,卻敗的令人敬佩,狂的讓萬神震顫。

作爲這場遊戲中玩家裏唯一一個上帝視角,唐僧,前世的金蟬子,佛祖的大弟子,永遠逃不出輪迴命運,如同金蟬子與佛祖的最後一次論道,敗的悲壯,可又無關輸贏,如果再來一次,輸的永遠是他,然而卻永遠不會有贏家。

這是一個關於反抗的故事,是一羣人追求自由的故事,雖然小說中濃墨重彩的寫了悟空和紫霞的故事,但是那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感動,一種悲傷,雖然小說的最後是悲劇,是一種永遠重頭再來的絕望,不過卻帶來了破而後立的延續,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通透,就像一首交響曲的最後,鐘聲迴盪,是一種血染蒼穹的壯美。

而在最後,沒有誰是誰非,信念不同,立場不同,無論神還是妖,亦或是凡人,每個生命都散發着自己的瑩瑩之火,在深邃的夜空,閃耀。

《悟空傳》讀後感 篇8

《悟空傳》裏挑戰着那些所謂的“正道”,要證明世人我命由己不由天,但終究還是個悲劇,世上的事終不是一腔熱血就能扭轉的。重要的是,自知身處黑暗中,卻該選擇怎樣活下去,鬥下去。

界限就是這個世界你所不能到達的地方,你不應到達的地方,你一輩子也不會到達的地方,世界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大,界限也許就在你身邊,可你卻以爲你可以去任何地方。金蟬子當年爲了真義,爲了證明世上所公認的至高無上法理的虛假,爲了證明天地間沒有神,沒有力量能控制萬物的命運,用一身修行與如來賭勝,賭這世上人,可跳出如來的掌心,跳出界限。但少數人的真義並不就是力量,世事歷來如是,或者說也許金蟬子執着的可能未必是真義,金蟬子終還是敗了,散了千年的道行,重墜輪迴,在凡生繼續尋着他那重要的東西。

悟空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真假美猴王那一部分,火星落在悟空的肩上和戰敗者的身上,悟空在懷疑到底死的是自己還是妖猴的時候,摸了摸頭上的金箍還在,然後長舒一口氣。何時起,這根金箍卻成了證明他是孫悟空的唯一標誌,當年那個高喊“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卻也已不在,也許,死的那個,纔是真悟空吧。

佛曰慾海無邊,佛曰人生八苦,佛曰淨心守志,佛曰苦海無涯……

我說我仍願是蒼生紅塵裏的石子,可全可碎,但,我命由我不由天。

佛曰蒼生難渡。

《悟空傳》讀後感 篇9

讀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孫悟空他那決裂的奮鬥姿態,穿過幾千萬年的歷史至今凝固在傳說當中。我知道在他的內心中有很多美好的想法,但這些想法與他生活的世界是那麼格格不入。也許就像書中所說,我們每一個人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我們生活的界限。在這個界限內,我們生活,我們死亡。對於界限以外的東西,有時不是不想看,而是沒有力量來看。因爲只要想看外邊的東西,我們就會痛苦。比如說信仰。當我們想要認識上帝但現實的一切讓我們沒有力量來認識他時我們就會痛苦。除非我們自欺,不再想那麼多,按着世人一貫的路走下去。但書中有句評語我很欣賞,說在這個世上有一種人他們奇怪的心和思想,沒有人懂。有誰知道,愈清醒反而愈痛苦,愈痛苦反而愈幸福。我有時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有時又怕成爲這樣的人。但無論如何我想我們都應該成爲這樣的人。書中說:也許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以爲這天地是爲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我想起了年少時那些曾經的夢想,但當這些夢想不在時,我才知道我長大了。因爲現實與夢想的碰撞總讓我感到力不從心,就像孫悟空仰望自己曾經美好的理想時,感到的無奈和無能無力一樣。但他還是照樣去想,即使知道最後的結局是死亡,也在所不惜。我欣賞的是他那種飛蛾撲火的勇氣。縱使生的希望被剝奪,死的結局被註定。但依然有美好的心靈之火在燃燒。這也讓我想起前幾天在我們班看的《拉闊愛的人》中的那個小男孩,他有一個想法——把愛傳出去。當他在述說自己的想法時有許多人都認爲他很天真。但他卻爲這個想法付諸了自己的努力。也許他的努力改變的只是一個人,兩個人。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徐志摩說:生命是個實體,中間凝練萬千之神明,但美麗的靈魂永承上帝的愛寵。在這裏還讓我想起了電視劇《血色浪漫》裏的男主角鍾躍民,他奇特的思想無人懂,也沒有人能理解,或許你越瞭解他,你就越覺的他自由的心無人能束縛,也許對這種心靈的束縛就是一種犯罪。他就是這樣在自己的靈魂裏遨遊着,很滿足,也很孤獨。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唐僧,他有一顆智慧的心,還有普世的情懷,也許他的思想沒有人懂。但不可否認有時偉大就意味着絕世的孤獨,那是一種靈魂的孤獨。就像裏邊的小白龍表現出的那樣,她一直沒有向唐僧表白,是因爲她太瞭解他了,表白就意味着永遠的失去,一份愛滿足不了他,他也不能被一份愛來滿足。記得在《大明宮辭》中,太平公主說:我得到了愛情,卻失去了愛人。我想小白龍表白的結局也無過於此。當唐僧愛上小白龍的時候也是他死的時候。他的生命是那種不在燦爛中死去,就在灰燼中消亡的生命。他令我感動的一點還有他對真理的追求上,一句,生我爲何,我爲何生道出了我們人的迷茫與困惑。每個人都說要去西天,但西天到底在哪裏呢?不知道。我想這就像我們人類的生命狀態一樣我們不知道真理是什麼,我們也沒有辦法脫離這一切罪的轄制,除非我們找到那界限,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唐僧。我們太普通,也太平凡。所以我們需要上帝愛的釋放,而不是愛的轄制。其中金禪子有一段話讓我很感動,大概是說如果我要度天下蒼生,我就度不了自己,永遠成不了佛,去不了西天極樂世界。但如果我度自己,我就度不了天下蒼生。如果度不了天下蒼生那我成爲佛的意義又在哪裏呢?這很容易讓我想到耶穌在十字架上的不能兩全其美——我救罪人就不能救自己,救自己就不能救罪人,最後他選擇死。且是那樣孤獨的死。孫悟空說:我想成爲神是爲了擁有,可我只有放棄才能成爲神。這是怎樣的一種矛盾?我想這可能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吧,就像愛一個人不一定非要擁有才是一種美,其實有時放棄反而是另一種成就——不好意思寫不下去了,我這人容易感動細節,也容易忘記細節,所以我不太傷感,我覺得有時忘記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幸福。

《悟空傳》讀後感 篇10

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卻從來沒有。如果是你,是會選擇逆來順受,還是砥鋒挺鍔?

且看悟空行者,如醍醐灌頂。原來,天也會顫抖。

讀今何在的《悟空傳》,驚豔於那一段:我要聽到天的痛哭,我要聽到神的乞求。我知道天會憤怒,但你知道天也會顫抖嗎?蒼穹動搖時,我放聲大笑,揮開如意金箍棒,打它個地覆天也翻。從今以後一萬年,你們都會記住我的名字——齊天大聖孫悟空。

能打敗孫悟空的向來只有他自己。

當年大鬧天宮後,美猴王被困鎖妖柱,五萬狂雷擊完,三千天狼咬過,受盡極刑,變成血淋淋,焦乎乎,骨肉分離的殘骸,但他那雙晶亮的珠子仍睥睨天下。菩薩知道,天地間的靈猴,心不死,無人能殺死他,所以,他們找來了紫霞。

那個仙子,曾經喜歡纏着他,哪怕他是別人口中的萬妖之王。她喜歡聽她講話,也喜歡講給他聽。她說,別人都叫她永遠微笑的紫霞仙子,可是世界上除了傻子和石頭沒有誰會永遠微笑。她還說,她夢見過花果山,坐在山上,能看見大海,看見夕陽下山,看見天邊的晚霞泛着美麗的光,會有小松鼠在樹上跑。可是當二郎神帶她去看的時候,花果山一片焦土,寸草不生,但她不信。她給他織過一個披巾,那是一條用紫色雲朵織的披巾,她說那是織給美猴王的,而不是齊天大聖,他嫌棄不肯要。後來她去鎖妖柱看他。他眼睛放出歡喜的光,他說“哈,你來啦,我知道你一定會來的”,“你在等我?”那猴子有點慌“沒有,我只是想……你會來的,那天我答應你蟠桃會回來和你看晚霞,我很喜歡花果山的大海,我也經常在那裏看晚霞”“你死撐着就爲了告訴我這個?”“其實,我一直想告訴你,你的夢是真的,我真的在那裏看到了一隻松鼠……”“我不是松鼠,我是從西天的雲彩中化出來的,那隻不過是個夢。”紫霞說,她忽然提高了聲音,“孫悟空,你要記住,你是一隻猴子,猴子,那天我說喜歡你,不過是氣巨靈神的。我是天宮的神仙,我不可能和一隻猴子在一起。你是一個妖精!你不是神仙,不是!你記住了嗎?我們永遠是不一樣的。”孫悟空眼裏的光暗淡了,最後他死了。他的心死了,沒人能殺死他,除了他自己。

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他從未屈服過,能打敗孫悟空的向來只有他自己。

我要聽到天的痛哭,我要聽到神的乞求。我知道天會憤怒,但你知道天也會顫抖嗎?蒼穹動搖時,我放聲大笑,揮開如意金箍棒,打它個地覆天也翻。從今以後一萬年,你們都會記住我的名字——齊天大聖孫悟空。

《悟空傳》讀後感 篇11

五百年滄海桑田,五百年時空交錯,五百年愛與情仇,五百年悲喜交加,在這裏彰顯出無助與無奈,就像今何在所言,“我心目中的西遊,就是人的道路。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西遊路,我們都在往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虛無了,就同歸來路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個歸宿,你沒有辦法選擇,沒辦法回頭,那怎麼辦?你只有在這條路上,儘量走的精彩一些,走的擡頭挺胸一些,多經歷一些,多想一些,去做你想做的事。”人生就是舞臺,我們都是舞者,有時會夢想着具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隨心所欲,但是《悟空傳》讓我們看到了嶄新的孫悟空,看到了唐僧師徒的迷茫與困惑……

理想與宿命、愛情與自由,一直是《悟空傳》探討的主題,唐僧師徒四人面對早已註定的命運,終究踏上了西遊的道路。孫悟空、豬八戒雖然神通廣大,但在命運面前,不過是軟弱無力的小人物。

何爲真何爲假?人的好壞由誰衡量?玉帝、神仙,神仙說你是仙,你就是仙;神仙說你是妖,你就是妖。何爲妖怪?妖怪只有兩種:一種是當年跟孫悟空一起反抗天庭的兄弟,孫悟空必須把它們都幹掉,方能成佛;另一種是神仙安排九九八十一難,度過方能成佛。

爲了達到目的,人必須去做取捨、選擇,就像悟空,你在逍遙自在,一怒勾銷生死薄,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你也難逃如來手掌心,你必須殺掉自己以前的兄弟,才能去掉緊箍咒,立地成佛,位列仙班。由此及人,不難想象,會七十二變的孫行者都難逃命運安排,何況你我?我們雖是獨立的個體,但誰不是單位領導的棋子,在棋盤上由他人擺佈。

記得愛比克泰德在《生活的藝術》中寫道,要得到快樂與自由就要明白一個道理:有些事是我們能控制的,有些事則不能。只有正視這一基本規律,並學會區分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物,才能保持身內心境平和,身外卓有成效。

今何在說西遊記是場悲劇,那麼人生呢?在西行的路上是悲是喜?五百年太長,我們只有短短几十年,是精彩是平庸,是歡喜是悲傷,全看自己,把握現在,在能掌控的空間實現自我,好似五百年的悲與喜……

《悟空傳》讀後感 篇12

初讀《悟空傳》,本以爲是一場鬧劇,看過之後才深深感嘆:理想與現實爲何如此遙遠,人生的意義爲何如此渺茫?

用粗俗平白的語言揭示萬般的無奈,作者紙後的功力非同一般,對所有意義的探索也相當深入。唐僧的看不透、孫悟空的懦弱、豬八戒的癡情、沙僧的奴性……作者雖然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但仍別具一格。還記得唐僧對自己的師傅說我要學的東西你教不了我,師傅問他想學什麼,唐僧說:“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這是何等的氣魄!藐視萬物,唯我獨尊。唐僧發現了佛祖與觀音對世人的欺騙以及小乘佛法的界限,他要跳出去,不惜自毀千年法力,不惜一死。他度不了衆生也不肯自度,只能痛苦。

當然《悟空傳》的主人公還是悟空,只不過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唐僧,因爲這裏的悟空不再有齊天大聖的氣魄,他乞求早日取經,消除罪孽,受人矇蔽,愚昧無知,忘記自我,完全成爲受人擺佈的布偶。我很這樣的現實和現實對理想人生的扭曲。誰都沒有錯,卻又都錯了。當現實的枷鎖束縛住一個人的心,他的心也就不能飛翔了。所以讀的時候一直在乞求:希望悟空早日醒悟,希望八戒與嫦娥終成眷屬,希望沙僧放下“求做奴隸而不得“的執着,希望小龍馬不要念念不忘江流,希望紫霞可以幫悟空一把……故事的結果,所有的希望都落空,這就是現實嗎?

故事不長,平白的話卻引人入勝,笑過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悲劇。也許文學性不足,但確實引人深思。

《悟空傳》讀後感 篇13

《悟空傳》我想大家都知道這本書吧,在網絡小說中,它是炒得比較火的一部。在千禧年它成了鉛字,出了印刷品。我不追趕時尚,在零四年我才擁有了它。一讀便再難放手,我一讀再讀,已經讀了十七次。《悟空傳》給我的震撼大於任何一本我讀過的書,也可能是我讀的書太少的原故。但我認爲它比安妮寶貝的作品要好看,雖然我也很喜歡安妮寶貝的書。安妮寶貝寫的是壓抑,今何在寫的是人性。

前三次看的時候,我每看一次,便哭三次。我不是喜歡哭泣的人,看電影《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時候我不曾流淚。當時全影院只有我一個人在微笑。同樣是電影,看《大話西遊》讓我痛哭,全影院只有我一個人在流淚。我就是這麼奇怪的人,這本書也許也是這樣,大家看了也許在笑,而我卻泣不成聲。

我爲天篷和阿月的愛情哭泣。天篷爲了維護自己的愛人被打下凡塵,做了一隻知道什麼是豬的豬。他可以接受自己是豬,卻不能以豬的面目去見阿月。我們呢?我何嘗不是呢?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而無法面對愛人。只有在午夜對着月光哭泣。

我爲悟空哭泣,爲悟空和紫霞的約定哭泣。頂天立地,神通廣大的美猴王依然會恐懼,他怕,誰又不怕呢!他要站在雲端的紫霞等他一起看晚霞,只爲了這一句話,紫霞等了他幾百年。只爲這一句話,孫悟空被雷擊成焦碳,被天狼,天鷹撕的體無完膚,他不肯死,他要見紫霞一面。紫霞不忍看悟空如此痛苦,說出了不喜歡他的話。他死了,心死了,可那具殘骸手中緊握的,不肯放開的卻是紫霞爲他織的紫色披肩。當悟空再次從煉丹爐中復生,他這個有愛,有思想,有靈魂的悟空與另一個沒有了自己,被金箍束縛住了真,善,愛的悟空決戰的時候,又是因爲紫霞的大喊的一聲“不”,遲疑了,有愛的悟空被戴着金箍的悟空一棒打死。有愛者死,有愛必死。

我爲小白龍和玄奘哭泣。爲了愛人,只願做一匹白馬,被心愛的人騎着。她是幸福的,只要可以留在玄奘身邊,做什麼,以什麼面目出現又有什麼關係。只要你還想牽着我一起走,就永遠跟隨你。玄奘怎不知小白龍的心思,可他不能愛,他要的是大愛,他爲他的理想放棄了。他只執着於他的信念。

我並不想把一切作品都與同性戀聯繫在一起,可身爲拉拉,我不能不想,不能不聯繫。天篷知道自己是豬。豬怎麼可以去愛聖潔的仙女,怎麼可以和仙女生活在一起?“她是那麼的美麗高貴,我一個同志怎麼能配得上她?我怎麼可以去見她,怎麼可以以同性的身份去愛她?怎麼去告訴她我的愛呢?”如果你愛上過一個直人,你的心裏是不是曾經這樣的問過自己呢?同志在世人眼裏何嘗不是“異類”,何嘗不是骯髒的“豬”?怎麼辦?不敢說啊!甚至不敢見上一面。那就對月哭泣吧。

你知道《悟空傳》給天蓬和阿月怎樣的一個結局嗎?天火燒到阿月的裙角了,一隻豬衝了進去,擋住了阿月。阿月先是一驚,便從後面抱住了天篷,抱住了那隻豬,說“天篷……你好……你好”。他們笑着被大火吞沒。

美猴王孫悟空,他不想在做妖王,他想做神仙,他想成正果,那他就放棄吧!放棄他的尊嚴,放棄他心中的愛,放棄他自由的靈魂,放棄所有的情感。做一個面無表情,冰冷的神仙吧。

你想結婚嗎?你想得到大家的認可嗎?你想要家人的祝福嗎?放棄吧!放棄你所愛着的同*人吧!放棄你心中的愛吧!嫁給一個異性,過着看似美滿的婚後生活吧。可是你是要戴上你的金箍圈的,只是你的金箍是被一個你不愛的異性戴在了你的無名指上。它卻同樣是勒入你的骨頭,勒入你的靈魂,這痛牽着你的血脈,你連想都不可以想,一想起你曾經有過的愛,你就會痛入骨髓,一刻也不得安寧。你撬不開它,你也掰不斷它,因爲它是你自己的束縛。知道孫悟空和紫霞的結局嗎?孫悟空死了,紫霞托起他的屍體走向火焰,事後在火場裏只找到了一根燒斷了的金箍。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英雄!玄奘是個真英雄!玄奘是個超越悟空的英雄!爲了理想敢於質疑成就了千年的理論;爲了信念敢於挑戰至高無上的權力。一個和尚要諸佛都煙消雲散!一個社會底層的人,要所有的倫理道德都滾一邊去!以一個人的力量與滿天的神仙爲敵,不是英雄是什麼?!結局是玄奘死了。金禪子散盡所有道行,從走西天路。但是他勝了,他證明了不是一切都可以掌控,一切都是可以改變。哈哈!想起一句話“別拿無知當傳統,別用習慣當道德。”讓傳統和世俗見鬼去吧!

歷盡千般劫,煉就不死心。只要人還有靈魂,只要人還有信念,還有理想,西天路就不會結束,路上就會有行者。

最後,我以用一位網友對《悟空傳》的評論收尾。“如果上蒼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上蒼是不會給我的。如果讓我一切從頭來過……我還是會做以前的同樣選擇,即使人生太悽婉,也有精彩的瞬間。只要愛過,恨過,想過,念過……足矣!”

《悟空傳》讀後感 篇14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悟空傳裏面的神和佛不再是平常我們所知道的他們,妖也不同,何爲妖,只不過是因爲孫悟空勾掉了生死薄而出來的不受那些所謂的神束縛和管教的生靈罷了,在神的眼中,他們就成了所謂的妖?

師徒四人的關係也不想平時的西遊記裏記錄的一樣,西天取經似乎都是被迫的,五百年後的孫悟空忘掉了前世,不再是那個不可一世,“我要天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也不再是他的信仰,花果山沒了,變成了一片焦土,他也不再是他了,所有的人,不對,準確的人來說應該是妖都問他你忘記了嗎?夢中總會夢到花果山,會在夢中喊着他的花果山,而醒來卻又記不得,似乎這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衆仙諸神,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

五百年後的豬八戒總在夜裏望着那天上的銀河,在沒有月亮的夜晚他會難過,只是因爲當初扶起了他喜歡的人,就被貶下凡成爲了一隻豬,他沒有選擇忘記,當他掉進豬圈的時候,他沒有把那顆能讓他忘記痛苦的藥丸吞進去,而是選擇了銘記,即使可能再也見不到面,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記住,即使會痛苦。

五百年前的捲簾大將只不過是恰巧站在了王母娘娘的身邊不小心就躺着中槍,被貶下凡,五百年後,他都在收集着那些碎片,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夠重回天庭,繼續做神仙,雖然做神仙並不是什麼好的事。

《悟空傳》讀後感 篇15

花了3天時間,斷斷續續地讀完了這本經典小說。礙於它是一本網絡小說,曾聽聞,但卻不曾觸及。這與我自身有關,對於網絡小說我始終不太感冒,自從讀完《誅仙》後就再也沒有涉足過這個領域。

最近開始讀,也是由於最近國內剛上映的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 又颳起了一股西遊熱。好像《西遊記》的題材永遠是個寶,人人都想挖掘出更多的東西來,都想從中衍生出更多新奇的故事。然而是否都能提煉出有價值的一面呢?很難。聽說《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就赤裸裸地把經典給糟蹋了。

從小也算是個西遊迷,最先觸及的是電視劇,裏面的神話色彩開啓了兒時的各種天馬行空的幻想,至今都難忘;後來又試着讀原著,感嘆到它爲何能成爲四大名著的魅力。 自然,那些關於《西遊記》的書籍、影視也沒放過。不過,這其中能觸到心裏那根弦的,就倆。一個是把劉鎮偉和星爺推向神壇的經典電影《大話西遊》,而另一個就是今何在的這本小說《悟空傳》。

《大話》之所以能成爲中國影史上的經典代表作,不是因爲他仰仗於《西遊記》文學地位的光環,也不是它改編得有那麼神乎其神。很簡單,也是最重要、最根本性的一點:這個故事的價值是什麼?它告訴了我們什麼?!

我想,看過的人都明白。正是它裏面所包含的人的命運、自由和愛情的主題。

至尊寶從一個稚氣無作爲的男人蛻變成了有擔當的大英雄孫悟空,但這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只是揹負着一個不得不去完成的使命。這是命運。

孫悟空想擺脫唐僧,放棄西天取經,永遠的摘下那個束縛着他的緊箍,過着無拘無束的`生活、追求自己所求的夢想。這是自由。

南柯一夢,發現一切早已幻化成泡影。想着紫霞,望着紫霞,卻早已無能爲力。五百年的輪迴只爲了城頭上的一吻,那一吻承載了太多的重量,也永遠深深地定格在那裏。最終,也只是獨自暗藏着這份思念、這份情,轉身走向遠方。這,是愛情。

《悟空傳》讀後感 篇16

翻翻手機,發現還有本沒看過的小說《悟空傳》,就150k,就順手把它滅了唄。當我看完開頭就一直在想這是哪個2B寫的小說啊!!!但隨着不斷的深入,恍然了,第一反映就是看不懂,猜不透。反覆看,才明白一點。等看完,迷糊了,完全不懂。於是我開始了我的第二遍(課上實在閒的慌)好吧,我就講講書大概講的什麼吧,內容是這樣的本書講述了悲劇英雄孫悟空對命運的抗爭,並對仙佛等一切僞善進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作者以現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讀《西遊記》的某些情節,通篇瀰漫的是思考。網上的書評是這樣的:以現代人的某個角度重新解讀了《西遊記》的某些情節。通篇中迷漫的不是情節,而是思考。語言使用的又符合當今的讀者有些跳躍的思維,思考淺者着迷與野性與無拘束,思考深者被背叛和理性所打動。全篇融合了傳統的西遊記,電影大話西遊,更多的是作者思考和批判。書的開頭是從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2b唐僧出去找水喝開始。

這個還真不怎麼好說。不過書的結尾能大致講一下,其實是正真大智者的唐僧死在了六耳獼猴的棍下,小白龍(母的)爲了留下心愛的唐僧在世上的靈魂,毅然揮刀自盡,在已經是人間地獄的花果山降下雨水。沙師弟爲王母收集的玻璃片,被王母打碎,一切努力白費。二師兄和嫦娥相擁着被大火吞滅~。主角齊天大聖,力鬥天神和佛祖後被擒,在紫霞仙子的謊言中死去。但是書的最後寫到“花果山最後還是有花草長出來了”這讓我感動了許久。全文一直圍繞在壓抑的氣氛下,有很多東西,擁有了可以一直擁有;也有很多東西,擁有了卻註定要失去。簡單點說就是三個關鍵詞:愛情,天命,自由。悟空與紫霞,八戒和嫦娥,唐僧和小白龍的愛情。悟空對自己命運的抗爭,八戒對愛情的至誓死不渝的追尋,唐僧尋找真理的艱辛。還有衆人對自由的嚮往~最後悲情英雄悟空在衆神的愚弄中,緊抓着紫霞披風,悄然死去。

反正這本書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估計也暗射了現在這個社會的一些醜惡。剛纔百度了一下,震精了,被評爲網絡第一書!

《悟空傳》讀後感 篇17

這跟《西遊記》無關,這只是孫悟空的故事,而且,當時孫悟空還只是一隻不算特別的猴子。

孫悟空的來歷是這樣的:“從前,天地是由天機儀控制的。但是,女媧補天的時候,不小心掉了一塊巨石。那塊巨石後來變成了一個巨人,而那個巨人不服從被控制的天命,跟天庭展開了一場大戰。巨人最後被打敗了,他的屍體掉到了地上,變成了花果山。猴子們在那裏自由自在地生活,巨人的心當時也落到了花果山上,被一個老神仙發現了。後來,天庭發現了花果山,把它毀了。花果山上除了一些生靈,其它的都死了。之後,那位老神仙上山找存活的生靈,想復仇。他卻意外地發現了巨人之心的化身——孫悟空。寧死不屈的孫悟空毫不畏懼,與強大的天庭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很佩服孫悟空熱愛家園,不畏強權的精神。而看了這本書後,我覺得孫悟空臨死前喊的最後一句話:“如來,快出來與我一戰!”充分地體現了孫悟空奮戰到底,不屈不撓的精神。

孫悟空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要學習他,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悟空傳》讀後感 篇18

當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爲什麼而苦,爲什麼而喜呢?

它是一隻倔強到可愛的猴子,寧願死,也不願輸。面對玉帝,面對如來,面對諸神列佛,面對夜叉鬼怪,亦如此。即使五百年的時光讓他遺忘了許多往事,他仍會記得那片天穹之中,有紫色的晚霞靜靜凝視着他,許多人以爲他不懂得愛,其實是他不懂得如何去愛。

他活在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世界中,他是這天地最純真的一滴眼淚,幻化成石猴,孤獨的面對這個世界。許多人都在看着他,算計着他,神與妖,佛與魔,愛與恨,嗔與念。太多漫長的時光中,只有一望無際的大海陪伴着他,他以爲世界就是如此,時而波濤洶涌,時而風平浪靜。褐色的瞳仁中,有着近乎大自然初生般的天真無邪。那一眼,就是整個世界。他不知道爲什麼要因爲失去而憂傷,爲什麼爲了時光短暫而憂慮。我要去找到那力量,讓所有的生命都超越界限,讓所有的花同時在大地上開放。讓想飛的就能自由飛翔,讓所有人和他們喜歡的永遠地在一起。

只是他錯了,這世界太多太多的事物不是善與惡就能概括的。名利,仕途,尊嚴,權威,顏面,愛情,仰慕,嫉妒……正如唐僧所說,世界上有一種人是天生孤獨的流浪者,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尋找自己的意義,只是這世上沒有什麼能永遠不失去,所以他們花費了一生,去尋找正在失去的現在。

最後的他終於明白,他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沒有齊天大聖,只有一隻小猴子,一隻想做天地間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普普通通的猴子。只是這爲一點願望,也成了奢望。

可是,在面對天空的酷刑時他沒有屈服,在面對如來的詭計時他沒有認命,他帶着高傲的尊嚴與不甘的慾望以睥睨蒼生的姿態回到了這個世界,“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他如是說。

最終他選擇了高傲的死去,讓如來的計劃落空,他帶着笑容,和紫霞一同奔向了遠方。小妖還記得他縱橫天地時的英姿,---等到那一剎那,黑暗的天空突然被一道巨大的閃電劃開。孫悟空一躍而起,將金箍棒直指向蒼穹“來吧”!那一刻被電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萬年後仍凝固在傳說之中。小妖留下了眼淚,爲一個不可能的世界而流,爲一個桀驁不馴的靈魂而流。

何爲悟空?一悟成空。

《悟空傳》讀後感 篇19

每次到黃昏時,那個猴子總是一邊扛着他的棍子一邊望着晚霞,三藏師父坐在馬上堅定地向西行,沙師弟在最後面無言地挑着沉重的擔子。

猴子我是知道的,他心裏的那個女孩是叫阿紫還是紫霞,我也記不太清楚了,猴子總是和我們講他以前如何大鬧天宮,毀了王母的蟠桃宴又是如何風光,他還惦記着他花果山的那些徒子徒孫,只是很少提那個女孩。

黃昏偶爾碰到絢麗如血的晚霞,他也會問上一句“看到沒有,你最喜歡的晚霞,總覺得不如我們花果山的好看,你說是吧?”衆人無言,他的話又漸漸消散在風裏。

我拖着厚重的軀殼,跟在他們身後,三藏師傅說我們取到真經就可以普渡衆生,不用再繼續痛苦下去。

偶爾幾個明月高懸的夜晚,我也會盯着天空上那輪月亮發呆,我知道她就抱着她的玉兔住在那上面,她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嫦娥。第一次遇見她,她在玉帝的宴會上翩翩起舞,驚豔全場,回眸一笑便勝卻萬千星華,從此停留在我心頭,揮之不去。

三藏師傅曾說只要我們遁入空門,四大皆空,斷了凡塵世俗之念便再不會痛苦。

西行之路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艱難險阻,更多的只是荒蕪和沉默,但也最是折磨人。其實我也是羨慕猴子的,他說過他曾爲了紫霞仙子打到天庭之上,與天帝對抗,使風雲爲之變色。!

而我卻連最後見她一遍的勇氣都沒有,只敢偷偷地躲在宮牆外看她的背影。

又到黃昏時,我突然想知道,猴子,你還要繼續等下去嗎?猴子的回答是當然,直至地老天荒。三藏師傅的嘆息聲卻逐漸飄遠。

《悟空傳》讀後感 篇20

以前有朋友推薦《悟空傳》給我看,但實在由於篇幅太長而沒有足夠的耐心坐在電腦前將它通讀一遍。而當我捧着已印成鉛字的《悟空傳》朗讀給室友聽時,不得不時常停下來調整自己的聲調和情緒。痞子蔡的作品搏得了歡笑,騙走了眼淚;安妮寶貝那灰色、陰鬱、冰冷的文字也讓人鼻子發酸。然而看今何在的《悟空傳》,在笑過,哭過之後,我們更多地趨向於沉入思索。我們不得不把作品中的每一人角色,不論是人是妖還是神,都推到一個很“人性化”的層面去思考。三界當中,人是居於神之下,位於妖之上的。而作爲平臺的人托起的神又比人和妖高尚了多少?他們同樣擺脫不了慾望,同樣醜態百出。

就讓我們來關心一下這師徒四人吧。

首先提到那幾個主兒之首的唐玄奘,其實也就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的化身。傳統的《西遊記》中,他人妖不分,給徒弟們頻添麻煩;在《大話西遊》中他婆婆媽媽,羅裏羅嗦;而在《悟空傳》中他也“開始對屋旁的花說話了:‘我不在時你們乖不乖啊?螞蟻有沒有來欺負你們?我昨天和他們談判了,應該沒事羅。以後見了他們,不要向他們吐口水了。’”但能成爲這樣三個弟子的師傅他也絕非等閒之輩。他在白晶晶的小屋裏說過的幾句話頗爲經典————“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是沒有地方可去的,他們是流放者,你讓他們回去,他們找不到來時的路,找不到過去的家園,就會死在某一個角落。”“這世上有些事,不是想通了就能做到的,有些人寧願一輩子在路上走。”“這世上沒有什麼能永遠不失去,可有些人不相信這些,所以他們失去的,他們要不停地找回來,找一輩子。”這些話放在孫悟空身上應該算是很典型了。白晶晶說:“你在嘲笑那些看不開放不下的人吧。你簡直就不是人!你什麼都能拋棄,什麼都能忘記!”他說:“你錯了。我不是忘記一切,我是一無所有。”他簡直不是人,他本就不是人。他是藏道法於心的金蟬子。

在“百年孤獨”那一篇裏,他改變了方向往北走。他指給徒弟們那堵透明的牆:“這就是界限。這個世界有你不能到達的地方,有你不應到達的地方,有你一輩子也不會去到達的地方,你的世界並不如你想象的那麼大,界限也許就在你身邊,可你卻以爲你可以去任何地方。”他向前邁了一步,停了一會,又邁了一步,這一步邁出時,他已穿過了那個界:“你跳不出這個世界,是因爲你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一旦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可我怎麼知道呢,我翻了無數筋斗也翻不出去,難道你用腿還能走出去麼?”孫悟空說。“可是邊界並不一定在遠處啊。”

金蟬子最終讓他的師傅如來佛祖承認這世上也有他算計不到的結果,而孫悟空儘管一個筋斗能翻出十萬八千里,可他始終沒有翻出如來的手掌心,原因也就在於這個界限的超越問題上吧。

孫悟空,是西遊中的主角,他比起其他人來更爲個性鮮明,聰明伶俐,在西去取經的路上降妖保僧功不可沒,但他愛憎分明,性情急躁,樹敵不少。有人恨他,有人怕他,也有人崇拜他。“到最後天兵全退出老遠,圍成一個圈,孫悟空仍在獨自瘋狂舞動金箍棒。他不能停下,那意味着失敗,屈辱的失敗。他寧願一直戰鬥到死。他只覺得天越來越暗,最後他已什麼也看不清了。腦子裏的,只有痛,和最後一點支持他戰鬥的意識。沙悟淨、玉帝、太上、巨靈神和諸神將都圍在圈外靜靜看着,他們象一羣冷血的獵手,在等待着圈內的野獸把血流光”他們對孫悟空恨之入骨,恨不能將其碎屍萬斷,永不得超生,而又奈何他不得,諸神仙各個見他心驚膽寒,唯恐避之不及,“天界有着三大定律:一、玉皇大帝最大;二、當玉皇大帝和王母在一起時,王母叫你拔玉帝的鬍子,你照拔;三、若玉帝、王母、孫悟空在一起,前面兩個是孫子,姓孫的纔是大爺。”當然,除了這些既怕他又恨他的神外,還有愛戴和擁護他,崇拜他的妖和仙。花果山的老妖振臂高呼:“看看這是誰?孫悟空,美猴王,他又回來了!我們有救了!”紫霞仙子說:“我一直聽說你的故事,你是我心裏的英雄,真的。”牛魔王學着雲中的身影擺着姿勢:“唉,我永遠都做不到他的造型那麼帥。”

以孫悟空爲典型代表的這樣一類人,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偶爾會見到。他們爲數不多,能幹聰慧,性情直爽,他們深受一些人的愛戴、尊敬,還有羨慕。但社會中還有這樣一羣人,他們企圖一手遮天,處處排隊異己,他們視德才兼備的“悟空”們爲眼中釘,肉中刺,生怕一不留神,拿捏不緊,他們會竄上來,搶奪自己的地位與權利。悟空們在這種環境中於是分成了兩類。一部分人深知高處不勝寒,耐不住那樣苦撐的孤苦,於是退了下來,撈得個“弼馬溫”、“齊天大聖”這樣的下仙職位,過起平庸而安穩的生活來;而另一部分便是那“大鬧天宮”戰鬥到死的“妖猴”。

這部作品中描寫了真假悟空及其之間的鬥爭,實際上這正是人性中善與惡,是與非,正義與邪惡,把握自我與隨波逐流之間的鬥爭,二者總是幾百個回合也分不出勝負。悟空總是看着那個頭上沒有金箍,身着草裙的“假悟空”想着自己是誰,哪個纔是自己。而實際上那個“假悟空”纔是其真正的、本質的體現。最終,“假悟空”被“真悟空”打敗了。這樣一個百戰不怠的英雄敗在了自己手中,無法戰勝的恰恰是他自己本身,是人性。

《悟空傳》讀後感 篇21

一隻神經質的猴子,一頭哭泣的豬,一尾處心積慮的魚,一尊心若止水的寂寞化石(金蟬子)。《悟空傳》給我的震撼大於任何一本我讀過的書。有些書寫社會的壓抑,悟空傳說人性。

這是一部悲劇感很強的小說,它已經解構了能解構的一切,就算餘存的愛情也成爲伸手即滅的螢火一閃,終究會破滅在指尖。原來世界是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什麼都在自我的毀滅下緩緩崩塌,只留下一聲聲的嘆息縈繞着滿地的碎末,久久不肯離去…

愛情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同樣的搖曳人心,同樣的溫馨殘忍,同樣的讓人無可奈何。只不過有些人把它當作生命的終極追求,有些人把它當作理想的附屬品,而有些人則斷然拒絕了它。天蓬生命的支點、活着的希望都是阿月——一個他必須忘記卻又始終不願的女子。在愛情與現實的對決中,他成爲最不幸者與最幸運者。在每夜的淡淡月色中,他咬着舌尖,嚥着淚水不肯睡去,他懼怕於醒來後的陽光慘淡。可當真正面對阿月時,豬身人心的他卻選擇決然轉身,黯然離去。他不願心愛的人等來的會是這樣一個如夢魘般的結局,他寧願她帶着甜甜的希望沉沉睡去。可同時他也是幸福的,從他擁着阿月緩緩步入火海的那刻起,他就成爲一個有靈魂的實體,儘管僅是剎那,但已足夠,愛情被熊熊烈火鑄成永恆,在歲月的流逝中彼此守望。

對於悟空的愛情是很難看清的,但對於那種說他根本沒有愛情的看法,我是不太同意的。那具骸骨手中緊握的紫披巾早已詮釋了一切。悟空不是沒有愛情,而是不敢接受愛情。因爲他清楚地知道,他的生命裏不能有愛情,他們的愛情只會成爲又一個詛咒的標籤,深久地烙印在紫霞和他自己的心上,最後隨同生命的消逝只留下一片哭泣的回聲,盪漾在歲月的潮頭岸邊。愛情不是多餘的,但卻是不能有結果的,它只會成爲本已脆弱的他身上的又一個沉重負累,它只會讓心上人喪失對生命和明天最後的希望與寄託。今何在給悟空的結局是牽強的,愛情在與理想的碰撞過程中,從來都是勝算微小的。讓他在紫霞的懷中死去,只不過是對"善良"讀者的一點滿足與回報罷了。

金蟬子是個複雜的人,在他身上包含着太多的不明確。聖人——一個悲劇性的名詞。在成爲聖人的過程中,他丟棄遺落了正常生命本身具備的和後天追求的所有,得到的卻是人生邊緣的另一種境界。面對小白的真摯,他平靜的有些殘酷,那就是他的超脫嗎?"你錯了,我不是了無牽掛,而是一無所有。"金蟬子這麼說。也許他正是用心眼來看世界,塵世中的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是需要他來救扶的,於是都成爲了他的戀人。這種愛情上的無情是否正體現了他真正的有情呢?這種人情倫理上的不道德是否正成就了他對人類總體上的最高道德呢?對此,我們只有心懷一份迷惑的感激與敬意,而不是用一己的道德標準作出反射式的評判。空瓶與裝滿水的瓶子是一樣的清澈見底、透明無障,這一種狀態叫做純粹,暗含的精神內核都是一種愛——一種大悲憫,一種大有情。

我爲小白龍和玄奘哭泣。爲了愛人,只願做一匹白馬,被心愛的人騎着。她是幸福的,只要可以留在玄奘身邊,做什麼,以什麼面目出現又有什麼關係。只要你還想牽着我一起走,就永遠跟隨你。玄奘怎不知小白龍的心思,可他不能愛,他要的是大愛,他爲他的理想放棄了。他只執着於他的信念。

面對世間的種種留戀,我們總怕失去,卻又總在失去。生活就像一條鞭子,總是在不斷地抽打着你,讓你向前,叫你找尋,卻從不告訴你在前方能夠得到什麼。唯一明確的就是人生終點那場誰也無法迴避與更改的結果——死亡以及這一巨大真實背後你不存在的無限綿延。人生就在這樣的狀態下跋涉前行,這才叫真正的生活。認命也許是消解痛苦最簡單有效的良方,當作爲英雄的存在,溶解在血液中的抗爭因子是不會輕易選擇放棄的。所以,他們繼續着這場無望的抗爭。或許,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抗爭的真實起因是什麼,抗爭的終極指向是哪裏,抗爭的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一切都在混沌中滋生潛行,掙扎成爲他們無言的姿態,可命運的漩渦卻因掙扎而更加極速運轉,淹沒自己似乎成爲唯一合理可行的結果。命運留給他們的裂紋太多太雜,他們已分不能分辨哪些是真實的,哪些又是虛幻的。一個個偶然成爲他們踏上西天路的必然,所有的一切都太過瑣碎,太無關緊要,太不可預知。於是如來在無形中成爲所有矛盾的靶心。鑄鐵卷,創法理的引導者是什麼?那隻不過是天理運行中的一個個既定的螺母而已,命運車輪從不會因爲一個具體部件的損壞而停止運轉的。故事中兩個想從根基上作出顛覆性改變的人物——悟空和金蟬子,他們的抗爭以及抗爭的結果早已被設定,那就是失敗。他們敗給了自己。

悟道的永遠是"論法者",未悟道的卻正是"踐法者";說出的總是定論,未說出的卻纔可能是"真"。

一個狂傲清醒的猴子,一隻執著溫柔的豬,還有那爲了理想不惜粉身碎骨的金禪子

天蓬說:"你心中無愛,怎會懂珍惜二字?"那個甘願忍受痛苦也不願忘卻的豬。那飛越了忘川仍無法忘懷的靈魂。相信他和阿月一起葬身火海是幸福的。他再也不用午夜對月當哭了。

何爲仙?何謂妖?何謂美?何謂醜?當繁華褪盡,唯愛永恆。

《悟空傳》讀後感 篇22

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

再一次拿起今何在的《悟空傳》,看着熟悉的文字,我依舊記得當年的歲月輕狂,記得翻閱時的笑中含淚,記得合上書後久久不能平復的激動與震撼。至此提起那經典著作中的四位主角,腦海中浮現的永遠是玄奘看穿天地俯仰皆知的背影,悟空見到紫霞後從驚喜到黯淡的眼神,八戒投身豬胎仰望月亮的寂寞和沙僧緊懷寶器而死的悲涼,仿若這纔是我心中的神話。

五百年的時光,不過是一場劣質的騙局。當五百年前他勾了生死薄,大鬧天宮,與如來鬥法的叫囂“天地生我孫悟空”的他變成了人人都不畏、不敬、可憐、欺騙、衆叛親離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又有誰知道西天取經本就是一場所謂的神魔針對那個不受天地鬼神管轄的石猴孫悟空呢?他不想參與卻無能無力,他逃不掉命運的束縛,去不掉頭上的緊箍咒。

有誰知道孫悟空只是爲了生存融入猴子們的世界而去拜師學藝,當了猴王后,只是爲了帶領猴羣發展,從獅狼虎豹口中逃離,不變爲食物而努力,他強大之後,爲了將一羣親友勾出生死薄,使族人長生不死更強大,形成了新的物種,妖。爲了家族,孫悟空有錯嗎?是上天引導着他成長,爲他安排了一條不歸之路。

孫悟空爲了夢想而奮鬥拼搏,可孫悟空的一片好心帶來的是什麼?神將長生不死之物,不受神佛鬼三界的視爲妖——敵人。正是如此,神佛纔會有針對孫悟空的一場大陰謀。

神佛罰金蟬子下界歷練,因爲天蓬觸犯神威,罰天蓬投爲豬胎,與心上人分離,藉口捲簾大將打碎了琉璃瓶下界監督師徒三人,將本無處不在的經書列爲目標,將本與孫悟空一起大鬧天宮的妖們下了心鎖,破壞師徒的取經之路,毀了人間仙境花果山……目的只爲殺掉孫悟空。

孫悟空是殺不死的,爲了造成這個孫悟空不會給神佛帶來地位的威脅,神佛封印了悟空,重鑄虛假的記憶,使他永遠忘記了自己曾經的輝煌,保唐僧取經,殺了妖精之四大魔王。

可想而知,與師徒四人戰鬥的是孫悟空曾經的兄弟,悟空不會知道的,也許你會問,爲什麼沒有人告訴真相給孫悟空呢?只因爲當年的那些人,有的不會說話了,有的不敢說話了,有的再也不能說話了,那麼真相自然是沒有了。真假悟空一案中,沒有人知道活了下來的悟空是真是假,甚至連孫悟空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活了下來,摸了摸頭上的緊箍咒,哦,它還在,我是真的悟空。多麼可悲的一件事,那個束縛孫悟空自由的、掌控悟空命運的一個項圈纔可以證明悟空的身份。

還是說兩個都是悟空自己?只不過保唐僧取經的悟空迷失了自我,自己在漫漫路途中親手製造了一個不可戰勝的心魔。神與佛造成了時間差,讓悟空滅掉了五百年前的自己,那會造成什麼?

那樣的結局,我們都未料到,褪去了一切的迷茫。他終於站到了聖者的祭壇上,即使是死,即使是一場永恆的悲劇,也要做那個還了本性的猴子。夢中的花果山,山林清翠,四季繽紛,誰又能忘記?

當夢想註定破滅,我們還能不能像孫悟空一樣毫不屈服,能不能像金蟬子一樣執著,又能不能像天蓬與阿月那樣互相守望至死不悔?感謝今何在,在青蔥的歲月裏,讓我們相信夢想,讓我們爲西遊而淚。

《悟空傳》讀後感 篇23

今天逛噹噹網的時候,看到推出了完美記念版的《悟空傳》,這本曾讓我淚流滿面的書,似乎也是唯一一本讓我每次看都會流淚的書。直到現在還是不能忘卻初遇這本書時所帶給我的震撼,黃色的封面是一個孤獨的背影在眺望着遠方,上面寫着: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故事源自《西遊記》,卻講述了一個和西遊記全然不同的故事,一個悲劇英雄的故事,書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很美,很傷人。比如:我像一個優伶,時哭時笑着,久而久之,也不知這悲喜是自己的,還是一種表演,很多人在看着我,他們在叫好,但我很孤獨,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着我在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世界,那裏只有神與妖,沒有人,沒有人間的一切瑣碎,卻有一切你所想象不到的東西。但真正生活在那裏,我又孤獨,因爲我是一個人。比如:一切都會消逝,能留下的只有記憶。而記憶是實在還是虛幻?它摸不着看不到,但它卻又是那樣沉重的銘刻在心。

讓我感動的句子實在太多,這是一本讓我無法簡單的寫出的書,奇巧的文字,精巧的構思,夢幻般的詩意,貌似荒誕的文字背後,鬱結着淡淡的憂傷和一種無以言說的蒼涼。關於理想,關於希望,關於堅持,關於狂妄。

煙消雲散."

《悟空傳》讀後感 篇24

今天我想給大家講一本書,書名爲《悟空傳》。

相信所有人都看過《西遊記》,《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有着火眼金睛,分得出妖怪,變得明是非,武力值超高,一棒滅一個的神話級人物;唐僧是一個滿嘴阿彌陀佛,騎着白馬卻不是王子,明明是光頭卻頗受女妖精喜歡的沒用角色;豬八戒,色膽包天,沒事找事調戲人家女神然後被貶的無能師弟;以及滿場只會解釋法寶功能,通篇下來只有幾句臺詞的龍套----沙僧。《西遊記》簡直就像是一部爲了襯托猴子的偉大的鬧劇。

但今何在的《悟空傳》卻不一樣,它所呈現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西遊。

裏面的孫悟空是個糊塗角色,傻傻地帶上了金箍,忘記了過去,只爲了所謂以及可悲的自由而戰鬥。他以爲一路鬥戰到西天就可以獲得自由,卻不知西天只是一個騙局;他以爲斬殺妖怪就可以免去罪責,卻不知那些妖怪都是他昔日的戰友;他把過去的自己當作敵人,爲了自由而必須要消滅的人。他早已不記得當初與神靈開戰的理由,拋不開束縛,自然也得不到自由。

書中的唐僧一直都記得過去,他明白西天沒有答案,但仍選擇繼續前行;他知道身邊的傢伙都是怪物,但仍希望和他們一起行走的這條西遊路沒有盡頭;他清楚不能挑戰如來的權威,但仍決定以五百年修爲換來一場戰鬥的重新開始。

書中的神是殘忍的,他們自私自利,肆意妄爲。他們以天規拆散他人,百花羞的奎木郎,天篷和仙女月。他們讓他人痛失所愛,求之不得,讓他人向上天祈求,向神靈跪拜,以受到萬民的敬仰。

《悟空傳》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西遊,講的是一個理想破滅的故事,他講毀滅,講失去,講所有美好的都寸寸成灰,講無望的掙扎,講歇斯底里的掙脫,講青春,講夢想,講那些正在逝去的或已經逝去的。

今何在所寫的西遊,是一條人的道路。每個人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西遊路,我們都在向西行走,等到了西天,就同化虛無。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走向終點,沒得選擇,沒法回頭,那怎麼辦呢?你只有在這條路上,儘量走得精彩一些,走得擡頭挺胸一些,多經歷一些,多想一些,多看一些。這樣,你就可以向書中的猴子一樣,對着天地,說:“這個世界,我來過,我愛過,我戰鬥過,我不後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