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關於《愛蓮說》的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21W人 

  【篇一:愛蓮說讀後感

何爲君子?大度、謙和、會忍耐?不計小利、是非分明、講義氣?在我周圍的人眼中,君子是一個十分抽象的詞。何爲君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宋朝有一位名叫周敦頤的學者,在他的眼中,“蓮”就是花中的君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關於《愛蓮說》的讀後感

其實,先前我對蓮的理解就像是對君子一樣模糊。在夏日的池塘裏,碧綠的蓮葉與潔白的蓮花顯得那麼普通,就像一杯加了無數次水的清茶,淡的普通。但作者卻在這普通中找出了千千萬萬個不普通。他通過蓮與牡丹、菊的對比,表述出自己對君子的理解,表達了對蓮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讚美,託物言志。蓮清新淡雅,有德行、有毅力。蓮是君子嗎?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對君子也有獨特的見解。在他的眼中,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且善施教化地人才是真君子。就此看來,君子似乎是中國古代所有美德與精神的代表,是這樣嗎?

我認爲,君子不一定要說得死板,只要一個人有德行,有志向,有毅力,明辨是非、謙和大度,會忍耐,圓滑有度,能迅速適應周邊環境,懂生存,就可以稱上君子。也許,他們能有一兩個缺點,也許他們並不溫文爾雅,也沒有學富五車,但現代社會的真君子一定要是個懂得生存的人。

  【篇二:愛蓮說讀後感】

自從學過了《愛蓮說》這篇優美的文章後,我感慨萬分。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使我沉思了許久。

我漸漸地回憶起小學時期的一點一滴,那輕輕鬆鬆、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活,彷彿又回到了眼前。

小學,只有兩項需要引起重視的科目——語文和數學。每一節課,老師都講得又慢又詳細,這對於活潑聰明、善於動腦的我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但也正是以爲科目的簡單和我的疏鬆,我開始和一些成績差、貪玩兒的同學混在了一起。久而久之,我的學習開始逐步下降,上課發言的次數也越發的少了。雖然,我早已意識到自己的下降,只是,我忘不了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在當時的我看來,玩耍就是快樂。

結果便一想而知,畢業的成績十分不理想,我哭了,可是,這充滿了失望與愧疚的淚水,卻不能洗去我身上的“污泥”。我在這渾濁的泥水中奮力掙扎,試圖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但我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水底,無論我怎麼用力,還是無濟於事。

然而,就在我快要絕望之際,一場瓢潑大雨及時地灑向了這裏。很快,周圍那渾濁的泥水變成了一條清澈的小河,我挺起了胸;雨後,太陽出來了,一縷縷溫暖的陽光照耀着我,我擡起了頭。

我迎來了我的中學生活。

  【篇三:愛蓮說讀後感作文】

很巧的,這次經典誦讀培訓,老師安排了《愛蓮說》一文,此後,在衆多國學經典文章中,我便深深地喜愛上了它。

周敦頤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瞭《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瞭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裏之一罷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複,但實爲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強烈,爲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周敦頤爲保持一份高潔,寧可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隨之,直接進入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這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接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在讓人歎爲觀止,讀這句話,可說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悠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普通,但讓人讀來別有一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居者也;牡丹,花之寶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上下文可謂渾然一體,不露絲毫痕跡。作者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求榮華寶貴的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讓人過目不忘也。接着,他發出了深深的感嘆:“菊之愛,陶後有鮮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由此可見,周敦頤那種不從衆只求寧靜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

荷花,可謂真正的君子。它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莊重、質樸,不炫耀自己,這還不能充分說明它清清白白,不與俗人同流合污、令人尊敬的高尚品質嗎?作者用蓮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寶貴、榮華富裕,他像蓮,如同直正的君子,在“淤泥”中“不染”,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我們的人生,難道不也應該積極向上,努力進取,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嗎?

《愛蓮說》,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琅琅上口,每次品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我愛那出淤泥不染的蓮,它表裏如一、行爲端正,每次看到蓮,心裏便自然而然地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語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它展現的不僅僅是形態上的美,更是品德上的美,這種美,是值得我們每一代人讚揚、學習、發展下去,相信,蓮花的美將在我們心中永世長存!

  【篇四:愛蓮說讀後感】

今天,我認真的閱讀周敦頤寫的《愛蓮說》這篇古文,不既使我心潮起伏,而且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大家都見過蓮花。開放的蓮花朵朵清香,打着骨朵的蓮花含苞欲放,楚楚動人。早上的蓮花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晚上的蓮花若隱若現,朵朵幽芳。近看蓮花,像一個寧靜素雅的少女;遠看蓮花,好像很多身穿紗裙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周敦頤的《愛蓮說》,通過對蓮花與牡丹、菊花的對比,表現蓮花的高潔,表達了周敦頤獨特的審美情操,以及對人云赤雲之流俗的厭惡。周敦頤將自己比喻爲君子。君子難爲,猶勝於避世也。這不正是作者的孤芳自賞嗎?一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就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可見作者是多麼愛慕蓮花啊!

文中說“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她19個月大時,由於急性腦充血而喪失了聽力和視力,但她不畏困難,勇往直前,最終戰勝了命運。她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嗎?雖然她生活在一個全無光明的世界裏,沒有自由和力量,但她一直堅持着,永遠沒有放棄的念頭,不被那些“淤泥”而污染。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品格嗎?

社會很複雜,我們要先做好一個學生,長大後進入社會才能做好一個社會公民做一個像蓮一樣的人,高風亮節,清雅脫俗,花中君子。她的美好形象,是“美”的化身,相信蓮教給我們的品質,一定能讓我們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蓮的品質是我一生的箴言,我要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爲社會多做貢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讓我們貢獻出自己小小的力量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吧!

  【篇五:愛蓮說讀後感】

前些日子,於百忙中,偷得半日浮閒,重讀了初中時的《愛蓮說》一文,感觸頗深。蓮花之美在於一個“潔”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描述它雖身處污泥之中,卻不染纖塵,不隨世俗,潔身自愛;“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道出它表裏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蓮於廉音同、廉於蓮意通,目前我們所倡導的廉政建設正是一篇新時期的“愛蓮說”,我們所追求的思想境界正是蓮花的品質。

作爲一名黨員,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直接關係着黨在人民羣衆中的聲譽和威信。作爲一名在基層工作的領導幹部,我們要有蓮一般的清純品質,在工作中陽光透明,表裏如下,淡泊名利,熬得住艱苦,耐得住清貧,自覺抵制各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爲官一任,造福一方。

當前有個別領導幹部,不是想着爲民造福,而是假公濟私,沽明釣譽,整天沉迷在燈紅酒之中,在位時民生載怨,離開後留下一片罵聲,這樣的人還是人民公僕嗎?這樣的幹部雖是極少數,卻也破壞了幹羣關係,降低了黨的威信。

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我們基層幹部經濟條件較差,思想負擔也較重,但作爲一名黨員,人民的公僕,我們不應抱怨並不豐厚的物質待遇,也不應計較個人得失。面對洶涌的經濟大潮,誘人的物質利益,我們黨員幹部就應當有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拒絕一切誘惑,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心間,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當前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影響到了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應始終保持“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心態,爲了大局利益,可以犧牲個人利益。“與其濁富,寧比清貧”,我們黨員幹部要真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化作一朵品質高潔的蓮花,守身如玉,潔身自愛,爲構建和諧社會培育出久開不敗、絢爛奪目的“廉政之花”。

  【篇六:愛蓮說讀後感】

《愛蓮說》是宋代大哲學家周敦頤寫的古文。雖然有些地方看不太懂,但還是能體會到作者的感情。

大家都見過蓮花,可又有幾個能體會出蓮花的高潔,蓮花的君子氣概呢?在文中,作者用婉轉的語言表達了對蓮花的讚美之情。文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美麗的蓮花不正像作者所描寫的那樣嗎?

開放的蓮花朵朵清香,打着骨朵的蓮花含苞欲放,楚楚動人。早上的蓮花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晚上的蓮花,若隱若現,朵朵幽芳。近看蓮花,像一個寧靜素雅的少女;遠看蓮花,好像很多身穿紗裙的女孩在舞蹈。總之,蓮花就是給人一種身心清爽舒暢的感覺。

作者雖寫的是蓮花,但他卻是借蓮花來說做人的道理。“蓮,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格正直的人。文中說:“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悲慘世界》裏的主人公冉阿讓,他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嗎?”他生活在那麼一個悲慘黑暗的社會裏,到處充滿着陰謀與欺騙,可他卻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善良人品,不被那些“淤泥”污染。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品格嗎?

如果這個世界人人都能“出淤泥而不染”,我相信世界的明天就會更美好!

  【篇七:愛蓮說讀後感】

樸素,清純,傲立於荷塘的蓮花晶瑩玉潤,給人以清涼之感。

蓮,渾身是寶,蓮子可食用,清涼祛火,蓮子中的蓮心可泡茶,蓮藕可食用,整枝蓮皆可入藥。可是就是這種作用如此之的蓮,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菊,在百花零落後的九月吐幽芳;牡丹,十分濃豔嬌媚,可週敦頤卻獨愛蓮花,因他既不願意隱密,也不貪圖富貴,志在堅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因爲“蓮,花之君子者也。”

《愛蓮說》一文作者借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這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者的批評,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愛蓮說》一文不僅是作者對蓮的喜愛,借蓮抒情,更告訴我們做人要品格高尚,不能貪慕虛榮。

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看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充分體現了蓮的品質之高,表現了蓮堅貞不渝地保持君子操守,這種高尚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染,濯清蓮而不妖。”一朵晶瑩玉潤的蓮花從骯髒的污泥中生長出來,潔白晶瑩,淡雅高潔,即使經過清水的洗滌也不顯得嬌豔,因爲這是爲人之本的道德信念。

自古以來,如蓮一樣高雅寬這士數不勝數,如李白,蘇軾,李商隱,他們即使面對那一黑暗的社會,卻依然潔身自好,身爲現代社會的中學生,我們不必隱逸,但我們現在應好好學習,不互相攀比,要有耐心,要做君子,自覺抵制社會的不良風氣,遵守《中學生守則》,做一名好學生。

周敦頤愛蓮,我也愛蓮,不僅是因爲蓮渾身是寶,皆可入藥,更是因爲蓮的君子性格,我們應學蓮,學蓮之高尚,懂蓮之文雅,即使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安靜學習,做到“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篇八:愛蓮說讀後感】

今天,我認真的閱讀周敦頤寫的《愛蓮說》這篇古文,不既使我心潮起伏,而且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大家都見過蓮花。開放的蓮花朵朵清香,打着骨朵的蓮花含苞欲放,楚楚動人。早上的蓮花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晚上的蓮花若隱若現,朵朵幽芳。近看蓮花,像一個寧靜素雅的少女;遠看蓮花,好像很多身穿紗裙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周敦頤的《愛蓮說》,通過對蓮花與牡丹、菊花的對比,表現蓮花的高潔,表達了周敦頤獨特的審美情操,以及對人云赤雲之流俗的厭惡。周敦頤將自己比喻爲君子。君子難爲,猶勝於避世也。這不正是作者的孤芳自賞嗎?一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就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可見作者是多麼愛慕蓮花啊!

文中說“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她19個月大時,由於急性腦充血而喪失了聽力和視力,但她不畏困難,勇往直前,最終戰勝了命運。她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嗎?雖然她生活在一個全無光明的世界裏,沒有自由和力量,但她一直堅持着,永遠沒有放棄的念頭,不被那些“淤泥”而污染。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品格嗎?

社會很複雜,我們要先做好一個學生,長大後進入社會才能做好一個社會公民做一個像蓮一樣的人,高風亮節,清雅脫俗,花中君子。她的美好形象,是“美”的化身,相信蓮教給我們的品質,一定能讓我們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蓮的品質是我一生的箴言,我要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爲社會多做貢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讓我們貢獻出自己小小的力量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吧!作文

  【篇九:愛蓮說讀後感】

說到蓮花,人們很自然就會用宋代詩人周敦頤的詩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來形容。能用這麼美的詩句來形容蓮花,周敦頤當然是非常愛蓮。文中還講:“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更加寫出了蓮花的品質。

我也非常愛蓮花,因爲她貌美品也美。怎樣的貌美呢?家門前的小池塘裏,浮着碧玉般的蓮葉,蓮葉託着仙女般的蓮花:花瓣從裏到外的顏色是從淺到深,花瓣最中心竟是乳白色,似人的肌膚一樣柔嫩。花瓣一片片地舒展開來,給人一種優雅高貴的感覺。又是怎樣的品美呢?還是那句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因爲蓮花貌美品也美,所以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愛蓮花。還有一些人如蓮花一樣,也擁有蓮花高貴、優秀的品質。作者周敦頤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周敦頤是個大官,身邊有許多貪污的官員,可他就沒被污染,是一位清正廉潔的好官。就因爲他有蓮花這麼好的人品,才能把蓮花寫出來的吧。

還有一些人也有蓮花的品質:《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出身於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他從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對生活充滿幻想,希望通過仕途實現自己“大濟蒼生”的宏願。自29歲起,他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因爲他不滿當時土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任彭澤縣令時不願爲“五斗米而折腰”所以僅80天就辭官回家,作《歸去來兮辭》,自本明志。從此“躬耕自資”,直至63歲在貧病交迫中去世。你看陶淵明是不是也有蓮花的品質呢?

希望大家都能來讀一讀《愛蓮說》,學習蓮花優秀的品質,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人!

  【篇十:愛蓮說讀後感】

蓮,花之君子者也。從古至今,不知多少文人雅士皆以蓮自居,就像“詩仙”李白一樣,號稱“青蓮居士”。北宋周敦頤也在《愛蓮說》中寫下“出淤泥而不染”這等流芳千古的名句,以表自己要像蓮花一樣不受塵世間的“沾染”的高尚品質。

出淤泥而不染,“不染”的究竟是什麼?

幾世難爲人,所以每個人都想要過得更好。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怎奈世間常有誘惑,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拒絕這些誘惑。有些人並非本性頑劣,只是經不起誘惑,被其“沾染”了而已。所以纔會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等說法。以哲學角度來講,凡事皆有內外因之分。在一個大環境中,如果不是出於內因——主觀上接受了誘惑,那你便不會被“污染”。這樣看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被“薰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永遠是那些意志力不夠堅強的人。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百花之中也只有蓮纔可以“獨善其身”。既然真的無法抵制“侵染”,何不心甘情願地被“陶染”?

主動加入一個適合自己的積極向上的環境,耳目濡染之下,說不定就會對某一話題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和一羣喜愛讀書的人整天待在一起,天天聽他們討論各種各樣的書籍,日久天長,你也會對那些書籍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去閱讀它們,既滿足了自己的興趣,又豐富了知識。這何嘗不是一種對自己大有益處的“染化”呢?

但我們並不是永遠處在被動,我們也可以去“染化”別人。

參加各種討論,可以把一些自己的觀點敘述給他人。如果你的觀點是正確的、中肯的,那麼別人也會採納你的觀點並傳播下去。這樣一來,許多人都會染上一些你的觀點。看着大家都採納你的觀點,這種滿足感會使你心曠神怡,促使你進行下去。

染這個字,可以拆成一個水、一個九、一個木。可以理解爲一潭水決定九棵樹的品質。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就像一個大染缸。人之初,性本善,純潔得就跟白紙一樣,進了染缸,就得染上幾種顏色。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那就努力改變自己染上的顏色吧。畢竟,我們都逃不出這個大染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