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流金歲月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62W人 

流金歲月讀後感

流金歲月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流金歲月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流金歲月讀後感1

張家慧老師的新書《流金歲月》以平實透真情,以樸素顯精彩,以平凡見偉大,對我來說是一個震撼性的存在,收穫之豐,影響之大也出意外。大意如下,就教於各位方家。

一、美的真諦

美是一切藝術的標準。作者毫無刻意地用文字表現美,而是用樸素而洗煉的文字敘述真實生活的點點滴滴;少有驚心動魄的大事,多是人們熟視無睹的生活瑣碎;看似不經意的述說,卻處處閃耀着“善”的光芒,這其中暗藏着選材和剪裁的匠心;由“真”“善”而至“美”,讀之如飲醇酒,始稍覺淡薄,但後勁十足,回味無窮。物質的貧乏,生活的艱辛,活着的不易,奮鬥的創痛等等一切,在經時間過濾之後,都成了美好的回憶,就是當時的陋巷、長着苔癬的青石板路、女孩稚嫩肩膀被挑水扁擔壓磨的紅腫等都成了審美對象。這裏沒有半點矯情,在描述這些“苦難”時作者用溫情的筆調賦予了其意義:正是這些塑造了幸福的自我,磨勵自己的意志品質,成就了美好人生,因而作者感謝上天的饋贈。知青生活中的艱苦、委屈、辛酸等負面的情緒被生活中人情的美好、景色的秀麗、年輕的夢想大大稀釋了,致使這些文章閃爍着人情美的光芒。我從中得到的啓示是:與其爲了“美”去選擇生活,不如用心在生活中去發現美,享受美,進而用筆表現美。

二、幸福的祕訣

字裏行間瀰漫着濃淡的幸福感,這是讀完本書後的總體感受。作者的幸福感來自哪裏?含英咀華,不難發現,就來自於知足,來自於感恩。這種感恩使人沉醉在濃濃的幸福之中。生活中的另一面作者不去或少作思考。比如書中多位老總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作者就從不考慮其中的功利目的,而只理解爲關愛、尊重和友情。知青招工時名額被人替換,作者沒有譴責社會腐敗現象,沒有怨天尤人,揩乾淚水後立即又迴歸平常心態。當然人與人的交往應該重情重義,而不應該損人利己,這纔是人生美和幸福的境界。作者絕非不知道生活中的各種負面的東西,而是引導人心向上向善。作者的這種取捨讓人感動,這就是所謂隱惡揚善,達到人際交往的和諧幸福美好狀態。總之,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感謝有緣相遇的所有人,這便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幸福祕訣。

三、愛的大境界

愛的主題是一切藝術的重要選擇。生活中不能缺少愛,愛的字眼被人天天掛在嘴邊。《流金歲月》當然也難免俗,但本書決不是“爲寫新書強說愛”。受人滴水之恩當報之於涌泉。作者在文章中表現出來的就是超越了自我超越了功利的大愛。這種愛具體表現爲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和對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捨身忘死的付出。作爲麻醉醫生,她甘當幕後英雄,幾次大搶救的成功,內心幸福感滿滿,家屬、病人一句感謝的話就快樂無窮。尤其感人的是在抗疫鬥爭中,她於過耳順之年與兒子不顧危險相互鼓勵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作者奉獻多多,卻總是對生活充滿感激;艱難折磨,淡泊處之;瑣屑糾紛,愛心化之。醫者仁心,大愛無邊;人能若此,幸福無限!

總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歷史書,更是一本生活教科書。我讀後有相見恨晚之感。在此深謝作者慷慨贈書。不揣簡陋,作此感想,不盡之處,讀者可摸擬得之。

流金歲月讀後感2

讀完亦舒的《流金歲月》,我終於知道爲什麼有些人你很想去靠近,可是卻怎麼也不能靠近;而有的人你能很輕易地靠近,還能與他有剪不斷的情(親情、友情、愛情)。這可能就是緣分所致!無緣,你與他無法靠近;有緣,陌路也能相識也能讓你與他成爲朋友、戀人或親人。

正如書中的蔣南孫與朱鎖鎖一樣——任何的風雨,不能把她們分開。她們兩個讀書時相遇,然後再成爲朋友。原本能夠成爲朋友就是一種緣分,就已經值得我們好好珍惜的了,更不要說是成爲一輩子的朋友。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有一個真正瞭解自己的朋友;展現的永遠是最純潔的心靈;不管自己的人生之路遇到了怎樣的坎坷,老朋友永遠會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第一個出現在你的面前陪伴着你,成爲你最堅強的後盾。恰如朱鎖鎖的婚姻不幸,與丈夫離婚後既要掙錢養家又要帶小孩,實在是身心疲憊時,蔣南孫二話沒說就把孩子接到自己的家中養着。這就是朋友。

《流金歲月》把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歲月雖然悄悄地遛走了,可是朋友之間這真正的友情卻隨時間的流逝倍加堅固,任憑風吹,任憑雨打,猶如一座大山巍然屹立。這就是朋友。

我十分喜歡書中的蔣南孫,她雖是個女孩,身上卻展現出了男人的仗義與俠氣。她做事十分踏實。我覺得人能夠踏踏實實地做事真好,這樣可以讓日子過得踏實。如果整日就去想一些雲裏霧裏的東西,整日就想着投機取巧、不勞而獲,那麼生活也會充滿着危機。說不定哪一天自己就成爲流浪漢,曾經擁有的一切都只是浮雲,不屬於自己的遲早都要被別人奪走。只有是自己踏踏實實地通過勞動所得,纔會真正地屬於自己,自己心中才踏實,別人想搶也搶不走。生活如同一杯白開水,無味纔是真的有味,平平淡淡纔是真呀!

歲月流逝了,南孫的'祖母也老了,但是南孫對祖母的親情猶在。祖母在南孫小的時候就很討厭南孫,因爲南孫是個女孩。可是如今祖母卻由南孫供養着,並且祖母也越來越喜歡南孫了。真是一切又一切的變化都會出乎人的意料,只要心懷希望,世間的任何事都會否極泰來的。這彷彿就是事物變化的規律。

過日子講究的就是一個踏實,蔣南孫和朱鎖鎖在生活上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蔣南孫一步一個腳印經營着她的愛情,最終收穫了甜美的愛情果實,以結婚換來了更踏實的婚姻。朱鎖鎖先前是一個拜金女,爲了豐厚的物質生活踐踏了自己的婚姻。峯迴路轉,當初自己選擇的高富帥,轉眼間就變成了個窮光蛋,一無所有。這時的她不知是怎麼想的,也許她是想向我們闡釋愛情的真諦吧——最終選擇回到丈夫身邊和丈夫一起共同面對難關。歲月在流逝,帶走了該帶走東西,同時也帶走了不該帶走的東西。最後只剩下那一份情來溫暖人們心中那顆冰涼的心。

一陣涼風輕輕地向我拂來,我突然才意識到原來秋天已經到來了。時間過得可真快!想着想着心中的那種酸楚似乎馬上就涌了上來。秋天來了,離家的時間就快要到了,等到快要離開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在家裏當他的小跟屁蟲是那般的幸福。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珍惜該珍惜的!只因爲時間會飛梭,歲月會悄然流逝,最後留給我們的只有人間的真情。

流金歲月讀後感3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文/流金歲月幾年前就讀過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此書篇幅很長,從不同角度講述了教育的不同問題,《致青年教師》讀後感 文/流金歲月。吳非老師的確是一代大家,把近三百頁的內容濃縮爲一段話啓迪我們,使我感觸頗深: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是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這本書至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暑假前,校長不惜重金購買了吳非老師《致青年教師》百餘本,每人發了一本,讓暑假閱讀。

當拿到書看到書名時,我想:自己工作十七年了,不算是剛上班的老師了?《致青年教師》這書是給剛上班的老師看的。然而,邊讀吳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爲,卻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與吳非先生對青年教師的期待相距尚遠。讀先生的文字,真是受益匪淺。書中拉家常式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非常貼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觸膝相談一樣親切。讀起來竟然愛不釋手!這本書吳非老師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幾方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讀後感《《致青年教師》讀後感 文/流金歲月》。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爲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啓發我們爲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

因爲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爲,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教師要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對我的觸動很大。聯想到現在許多老師沒有把教育當成事業,對教學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把完成任務當成目標,工作就是爲了掙份兒工資,於是乎,工作處於被動狀態,領導推一推,他就動一動,教學沒有激情,更沒有幸福感,這樣的教師教出的學生又會怎樣呢?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吳非先生說的多好啊,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就要對得起自己,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於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於課堂的幸福中,同時自己也因精彩課堂而新鮮着、幸福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