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六篇

本文已影響 2.07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六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徵及其生長環境,知道竹子是由筍子長成的。

2.瞭解竹子的用處,知道竹子及竹製品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筍、帶葉的竹子、竹製品若干。

2.竹林的圖片1張[最好有筍、竹、地下根狀莖(竹鞭)及根]。

3.幼兒用書:《竹子和竹製品》。

4.教學掛圖:《竹林》。

活動過程:

1 . 引導幼兒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徵。

教師:這是什麼?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摸摸、捏捏,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徵,如圓柱形、長長的、一節一節的等)教師:再來看看竹子裏面是怎樣的?(分別橫斷、縱剖開竹子,裏面是空的,有一層薄薄的膜)教師:竹子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出示筍,引導幼兒觀察筍的一層一層皮,裏面也是中空的等)教師:竹子有根嗎?根是什麼樣的.?(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竹子在地下也是一節一節的,橫着長在土中,叫做根狀莖,每一節上都長有須狀的根)教師:竹子長在什麼地方?(生長在山坡上,它不怕冷,冬天不落葉)你見過竹子嗎?在哪見過?是什麼樣子的?(竹子有粗有細)師幼共同小結竹子的外形特徵。

2.引導幼兒討論竹子的用處。

教師:竹子有什麼用途?有什麼用處?(根據幼兒講述,出示部分竹製品或圖片)教師:還有什麼也是竹子做的?(引導幼兒擴大視野,講述竹子可以蓋房、做竹筏運輸、搭腳手架、制筆、做樂器等)

3.小結。

教師:竹子的用處真大,小朋友可以在家裏找找,或者讓媽媽帶你出去仔細看看,還有什麼是用竹子做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慾望。

3.爲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坐過轉椅、旋轉木馬的經驗;玩過“迷迷轉”的遊戲。

2.每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輪子、塑料玩具、繩子、小碗、傘、圓紙片、牙籤、木片、蓋子等。

3.學具:陀螺、電風扇、發條玩具、錄音機、磁帶、轉椅、鐘錶等。

(三)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師:“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猜猜是什麼?”

幼:“我知道,是風車。”

出示風車。

師:“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幼:“我玩過風車的,風一吹,它會轉的。”

(2)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師:“除了風車能轉,你能想辦法讓籃子裏的東西轉起來嗎?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幼兒操作時,幼兒顯得很興奮,許許多多奇特的想法都是在“玩”中產生,他們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轉、用手撥、用手搖,甚至還想到了藉助一些輔助材料如牙籤、繩子、筷子等。)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並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爲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師:“你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

幼A:“我用筷子穿過木條,用手一撥,長木條就轉了,上面的紅條變成了一個圓圈,真奇怪!”

幼B:“我用牙籤穿過紙條,一轉,紙條上的花紋和字,看不清、變糊塗了。”

幼C:“我用嘴用力吹大花片,轉得很快,變成了一個大圓盤,把原來斷的連了起來。”

(4)師:“小朋友真動腦筋,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讓籃子裏的東西轉動起來,而且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

2.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方式。

(1)師:“你能不用籃子裏的東西,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幼A:“身體能轉嗎?不成了玩具嗎?”

幼B:“會倒的!”

(2)師:“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師:“你讓什麼轉動了起來?請你上臺試一試。”

幼A:“我的舌頭也能轉動。”

幼B:“我的手臂轉得圈可大了。”

幼C:“我的辮子也能轉動。”

幼D:“我的屁股會轉的。”

(4)師:“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幼A:“不行。”

幼B:“頭不能轉了,看東西時和身體一起轉,那就成了木頭人了。”

(5師:“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麼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3.遊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1)師:“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了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請你到周圍去找一找哪些東西能轉動,找到了,想一想,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 幼兒自由地尋找、探索、發現、交流。

(2)交流師:“你發現了什麼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幼A:“這張椅子會轉。”

幼B:“我知道那叫轉椅,我家裏有的,坐着可舒服了!”

幼C:“這隻卷筆器我家也有,是用來卷鉛筆的。”

幼D:“小電風扇一按開關就轉了,真風涼!”

4.擴展。

師:“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轉動?”

幼A:“理髮店外面有一個燈會轉的。”

幼B:“油煙機上有一個會轉的,象電風扇一樣的東西。”

幼C:“洗衣機裏面的桶會轉。”

師:“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麼轉動?轉動以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用鼻子識別氣味的活動感興趣。

2.嘗試用觀察、比較、分類等方法識別氣味。

3.知道鼻子的用處,懂得要保護好鼻子。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裝有陳醋、花露水、啤酒、純淨水的透明杯子和紙杯各一份。

2.各種不同氣味的物品:香氣(香水、香皂、空氣清新劑)、酸氣(白醋、陳醋、酸菜)、酒氣(白酒、紅酒)、無味(石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你們喜歡畫畫嗎?說說看,最喜歡畫什麼?

師:如果把你們的這些東西合在一起,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畫。我也很喜歡畫畫,今天我來畫一樣東西,請你們邊看邊猜,我畫的是什麼?

二、瞭解鼻子的結構。

1.教師畫鼻子,邊畫邊問:快猜,我畫的是什麼?

2.師:剛纔我畫的第一步像小山一樣的是鼻子的哪裏?(鼻孔)摸一摸有幾個鼻孔?

3.師:你還知道鼻子的其它地方叫什麼嗎?(引導幼兒認識鼻尖、鼻樑、鼻翼)

小結:你瞧,一個小小的鼻子有好幾部分組成,那你有鼻子,我有鼻子,大家都有鼻子,爲什麼我們要長鼻子呢?

三、知道鼻子的功能。

1.鼻子可以呼吸。

師:光有鼻子就可以呼吸嗎?(嘴巴)你嘴巴什麼時候呼吸的?還有什麼時候用嘴巴幫助呼吸?

小結: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堅持用鼻子呼吸,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跑步累了的時候,游泳的時候,感冒了鼻子不通的時候等等,你可以用嘴巴幫一個小忙。

2.鼻子可以聞氣味。

(1)師:講到這兒,我們知道了鼻子的第一個本領——鼻子可以呼吸,鼻子還有一個本領呢,是什麼本領?(聞東西)

(2)師:你聞過什麼氣味?(香味、臭味、油煙味等)

(3)師:老師這裏有四個杯子,裏裝着四種不同氣味的東西,你來看,裏面是什麼?

(4)既然眼睛看不見,就得找另一個東西來幫忙,找什麼東西呢?(鼻子)

(5)誰上來聞一聞?你們會聞東西嗎?怎麼聞呢?

(6)請3-4位孩子上來聞一聞,並說一說是什麼氣味。

 小結:

你們用鼻子把這四樣東西都一樣一樣聞出來了,第一個杯子裏是酸酸的醋,第二個杯子裏是酒,第三個杯子裏是香香的花露水,第四個杯子裏是沒有味的白開水,所以氣味是不一樣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香,有的臭,而有的是沒有氣味的。小鼻子能幫助我們鑑別不同的氣味。小朋友們要記住:不是所有的氣味都對人體有好處,如:煙味,油漆味等,所以當你聞一樣東西時,要記得老師教你的辦法,學會了嗎?

 四、比較、分類(找朋友)。

1.出示各種帶氣味的物品,交代分類要求:先用鼻子聞一聞這些物品是什麼氣味,如果聞到的氣味和剛纔聞到的四杯氣味差不多,就把他們分別送到相應的桌子上。(幼兒操作)

2.幼兒給物品分類並驗證。

師小結:鼻子的用處很大,可以幫助我們呼吸,讓我們辨別氣味。有時候鼻子也會失靈,比如感冒、鼻炎或者鼻子受傷了,它就不能發揮自己的本領了。所有我們要好好保護鼻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能夠辨別不同的氣味,並嘗試講述自己的感受。瞭解簡單的保護鼻子的方法。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是引出自己的鼻子,我用手指指出了自己的鼻子,然後引導幼兒們也指出認識了鼻子的結構,鼻樑鼻尖。鼻孔。第二個環節是發現鼻子的特殊功能,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孩子說說鼻子的功能,然後又出示了四個小杯子,醋、酒、香水、水。。分別請幼兒們來用自己的小鼻子聞一聞是什麼,在聞味道的過程中告訴了幼兒怎樣去聞。第三個環節是讓幼兒自己去分類。最後我還教育幼兒保護鼻子,引出了思考: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鼻子?讓幼兒垃圾以後怎樣去保護自己的鼻子不受到傷害。

活動結束後,我反思到這節課有着不足的地方,老師們的點評更是讓我茅塞頓開,這節課我應該讓孩子多說(放開讓孩子說)、多做、多練(說完讓孩子練習體驗),老師不要限制包辦,在第二個環節讓孩子聞氣味中,我就應該顧及到每個孩子,讓他們都聞一聞說一說。在課前準備所需東西時也要考慮到是否每個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豐富。在教育孩子保護鼻子的環節中,我應該讓孩子們去思考,讓孩子們去說一說結果。科學是比較嚴謹的,一定要讓孩子先猜想在驗證。老師們到位的點評讓我今後的教學工作又有了一個更大的提升。我應結合工作實際,努力實現教育方式的轉變,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爲幼兒自身學習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自由地、愉快地展現自己,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設計意圖:

我帶的是中班幼兒,我認爲這節活動很適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動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將觸角往外延伸了一下。其實鼻子的話題很多,除了本節活動涉及的結構、功能外,還有鼻子的不同之處。還有動物的鼻子……讓幼兒感覺到雖然是一個小小的鼻子,但聊起來很有趣。通過這節課,我想幫助幼兒認識鼻子的部位,瞭解鼻子的作用。鼻子除了呼吸之外還有其他作用中一個比較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聞各種各樣的氣味。不同的東西有不一樣的氣味,鼻子能告訴我們各種各樣的氣味,能幫我們辨別不同的東西。

小百科:

味道通常是指鼻子舌頭等味覺所體會到的滋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課題生成:

信息時代的今天,有必要增加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科學啓蒙知識,以拓寬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知識,開發幼兒潛能。爲此,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汽車”。本活動從幼兒年齡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活動的電化教育手段,引導幼兒積極運用多種感官,主動感知和認識各種汽車及其發明過程。電化手段的運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幼兒身臨其境,將事物發展的抽象過程集中在一個相當短的時間內展示出來,直觀生動、感染力強,是一次知識性、趣味性較強的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汽車的種類有各種各樣的,它們有不同的用途。

2、使幼兒簡要了解汽車的發明過程,激發幼兒當“小發明家”的願望。

3、發展幼兒比較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汽車發明過程的自制抽拉複合燈片一套,幻燈機。

2、木偶表演臺,布袋木偶:小兔、小猴、老爺爺、小孩各一個。

3、佈置出一個“汽車展覽會”,各種汽車玩具若干,各種汽車圖片(自繪圖片8張)。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木偶小兔:“今天天氣真好,我想去看看住在很遠的奶奶。坐着汽車去可方便了,一會就到了。再見。”(小兔坐在轎車上,說完下場)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乘汽車很方便,你們知道汽車是怎麼發明的嗎?

2、簡要了解汽車的由來。

(1)教師操作抽拉幻燈片1:“最早的時候,人們沒有交通工具,只能用腳走路。”

(2)幻燈片2(複合抽拉片)。

①“經過馴化的動物成了人們重要的運輸工具,人們騎着這些動物旅行,用它們馱運貨物。這些動物有牛、馬、象、駱駝等。”

②“人們發明了輪子,於是出現了最原始的車。”

“又出現有輻條的車輪,車的結構就輕巧了。”

④“後來,美國人生產出了大量輕便實用的汽車,現在汽車的種類就更多了。”

(3)提問:誰能說說汽車的由來?引導幼兒說出過程:走一動物一輪子一有輻條車輪一美國人發明汽車。

3、瞭解汽車的種類及不同的用途。

(1)教師引導幼兒動腦筋思考:“你們見過什麼樣的汽車?”

幼兒討論後回答。(隨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汽車圖片並簡要提問。卡車、轎車、公共汽車、出租車、灑水車、警車等。)

(2)情境表演,認識消防車、救護車。

①表演:小猴(木偶)着急地說:“哎呀,不得了啦,我們家着火了,小朋友們快幫我想想辦法,我該叫輛什麼車呢?”

幼兒:救火車。

教師:“小猴,你趕快叫輛救火車,——又叫消防車。”(拿救火圖片)

小猴:“謝謝,我去救火啦。”

②認識消防車。(專門用來救火的。)(是紅色的,能拉警報。)

木偶老爺爺、小孫子上,走着走着,老爺爺忽然倒下,小孫子大喊“爺爺心臟病發作了,這可怎麼辦呢,我該叫輛什麼車呢?”(救護車)

③認識救護車(專門用來幫助突然得了重病的人。)(車身上有十字標記,能拉警報。)

④教師:“咱班小朋友真是愛幫助別人,不僅幫助了小猴子,還幫助了有病的老爺爺,謝謝你們。”

4、在玩中鞏固知識。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主要認識了救火車即消防車和救護車,有卡車、轎車、公共汽車……汽車的種類很多,作用真大,對人們有幫助,是一種很方便的'交通工具。”

(2)以參觀“汽車展覽會”結束教學。

(3)讓幼兒在玩各種汽車中鞏固知識,開闊視野。

評價分析:

幼兒通過生動有趣的幻燈,就像看電影一樣,直觀地瞭解了汽勺由來。接下來的情境表演,是通過展示幾種汽車的專門用途的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汽車的用途的認識。通過後來的幼兒玩汽車,爲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汽車的外形構造提供了空間。整個活動,幼兒都饒有興趣、思維活躍,較好地達到j標。

一、專家點評

在現代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有些老師誤以爲用計算機爲載體的教學是最佳的,因而會嫌棄傳統的幻燈片。其實,對幼兒來說,幻燈如圖書一樣,同樣有趣。只要合理選擇,幻燈教學會獲得好效果。

二、反思與討論

你認爲此活動設計的知識點(量),是否適宜?如果讓上這節課,你同意本活動設計的過程嗎?如何修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交流有關西瓜的經驗和疑惑,對西瓜產生科學探索的慾望。

2.通過實地觀察和詢問,瞭解西瓜的一些生長習性,豐富感性經驗。

3.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養成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手一張(分爲疑問、答案、新發現三部分)、筆、和常樂西瓜種植地進行參觀前的聯繫。

活動過程

1.互相交流,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

師:西瓜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瓜果,那麼,關於西瓜,你們知道一些什麼祕密呢?

幼:西瓜有瓜皮、瓜瓤和瓜籽。

西瓜裏面有白籽和黑籽,白籽可以吃,黑籽不可以吃。

西瓜有黃西瓜、紅西瓜,還有無籽西瓜。

西瓜是長在地上,不是長在樹上的。

夏天的西瓜最好吃,有的西瓜有催熟劑,不好吃。……

2.鼓勵提問,瞭解幼兒想知道的。

師:你們說得真好!那麼,有關西瓜,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幼:西瓜有沒有根?

西瓜爲什麼長在泥土裏,不是樹上?

爲什麼西瓜裏面有的籽是白的,有的籽是黑的?

爲什麼西瓜會有那麼多的汁?

西瓜的葉子是什麼樣的?

西瓜是怎麼長出來的?……

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用簡單的圖象、符號把自己的問題記錄在“疑問”一欄中。

3.參觀西瓜地,觀察詢問,豐富有關西瓜的經驗。

教師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安排專人進行集體介紹,然後請幼兒自由觀察農民伯伯(阿姨)的勞動,邊觀察邊提問。

邊觀察發現,邊完成記錄表的另外兩欄:答案和新發現。

專門的.介紹員對他們的種植地(暖棚種植、西瓜的營養價值、西瓜的經濟效益等)作了完整的介紹,幼兒邊聽邊做適當的記錄。然後請幼兒提問,介紹員做一定的解答。

接下來我們來到大棚裏面,自由觀察,這是幼兒最投入、最喜歡的,在這裏,他們有了太多的意外發現和驚喜。

他們看到一個奶奶在剪枝,就連忙問:“綠綠的枝條長得這麼好,爲什麼要剪掉呀?”奶奶告訴我們:“枝條太多了,會吸收掉很多的營養,所以要剪掉一些,這叫整枝。”這時,奶奶順手把一個比拳頭小一點的西瓜也摘了下來,正好被樂樂發現,奇怪地問:“西瓜怎麼摘下來了呀,它還要長呢。”另外的孩子也湊過來說:“真是太可惜了。”奶奶笑笑說:“一棵西瓜上可以結出許多的西瓜,摘掉一些,另外一些就能長得又大又甜。”

一位大媽手裏拿着花,正在那裏擺弄着,潔潔大叫起來:“哎呀,怎麼把花采下來了呀?”大媽一邊說一邊讓孩子們圍攏仔細看她:“這是人工授粉。”我假裝驚奇地說:“原來花也分爸爸和媽媽,讓他們相親相愛手拉手,纔會結出西瓜寶寶來。”

當他們發現西瓜一個個吊掛在那裏,又爭論起來:“西瓜不是長在地上嗎,怎麼長到樹上了呢?”我引導孩子仔細看,到底是不是樹,他們發現不是的,只是西瓜藤爬到了支架上,叔叔介紹說:“這樣的西瓜長起來會很好看,而且不會被地上的蟲子傷害。”

在另外一個暖棚裏,幾個農民正在採摘、裝箱,我們趕緊跑過去,請他們介紹辨別西瓜成熟的方法。一位爺爺倒是很熱心,很仔細地介紹了辨別的方法,最後,我想,反正接下來還要用西瓜開展活動的,還不如在這裏買一些西瓜回家,於是,孩子們在這些農民的帶領下,都去親自彈瓜聽聲,採摘了一個西瓜,高興、圓滿地結束了這次參觀活動。

4.互動交流,分享各自探索發現的結果。

利用記錄表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回放參觀時拍攝的照片,和幼兒一起回憶經歷,幫助幼兒梳理獲得的經驗。

教學反思:

讓幼兒說說關於西瓜的祕密和問題,幼兒就能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因爲經驗和問題是孩子對科學的興趣點,是科學情感體驗的開始,是對科學本身探索的開始。

把幼兒帶到現實生活中去參觀、觀察、詢問,有利於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豐富他們多方面的知識,提高觀察的興趣,帶着問題、帶着記錄紙去參觀,使活動更具有目的性,這是一種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將更有利於開發孩子的潛能。

一次外出參觀活動,解決了幼兒心中的許多疑問。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思考,在觀察中學習,在探索中尋求答案。可見,教師作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教育資源,開發幼兒的潛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通過製作染料使幼兒瞭解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廢棄物經過加工處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能力。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活動所需資源:

洋蔥皮、咖啡渣、紅茶渣、綠茶渣各若干,鍋、網勺、橡膠手套、敞口盤、明礬水、白色小手絹(幼兒人手一塊)、白色T恤衫(幼兒人手一件)。

活動內容及過程:

看一看:盤子裏是什麼東西?是從哪裏來?

(1)是洋蔥和茶葉渣。

(2)是咖啡渣、茶葉渣和洋蔥皮。

(3)媽媽把這些東西都扔了。

做一做:製作染料。

自由選擇實驗物(咖啡渣、綠茶渣、紅茶渣、洋蔥皮),將其放人鍋中煮沸。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現在鍋裏的水比剛纔更深了。

(2)洋蔥皮水煮成咖啡色。

(3)紅茶渣煮的'水顏色變成了黃綠色。

(4)水的顏色變黑了。

試一試:給手絹染色。

介紹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還需要稀釋過的明礬水。

(1)我們把鍋裏的染料水,過濾出來以後,再染手絹。

(2)先把手絹放進染料裏浸溼,絞乾水分後,浸入明礬水中。再從明礬水中撈出手絹絞乾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覆三次。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我的手絹變紅了。

(2)我的手絹顏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絹顏色變了一點點。

(4)我的手絹變成黃顏色了。

討論分析。

在染手絹的過程中,哪種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蔥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葉渣煮的染料,能讓手絹變黃。

(3)咖啡渣煮的染料,幾乎看不出來。

注意事項:

1.材料使用時需要煮沸,因此,適合小組進行,以保證活動安全進行。

2.教師在明礬水的配製時要注意,明礬重量約爲織物重量的10%。

拓展性方案線索:

把植物性材料的收集記錄填在表格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