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三篇

本文已影響 3.75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三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本月我們開展的主題是“在動物園裏”,結合主題下的線索點“動物怎樣睡覺”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幼兒對小動物非常感興趣,但他們僅僅停留在對動物外形的認知上,所以我通過“躺着睡覺的動物”“奇怪的睡”來讓幼兒瞭解多種動物不同的睡覺特點,拓展幼兒的知識面。

二、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的不同睡姿,比較動物不同的睡覺特點

2、引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三、活動重點:

瞭解幾種動物不同的睡姿。

四、活動準備:《搖籃曲》音樂、PPT

五、活動過程:

一、出示背影圖和音樂:我們睡覺了

1、在《搖籃曲》的音樂聲中,一幅月亮婆婆伴着人們睡覺的溫馨畫面展現在幼兒面前。

2、請幼兒說說自己是如何睡覺的?

3、小結:我們小朋友睡覺的時候有暖暖的被子,有軟軟的小牀,我們躺在小牀上香香地入睡了。

二、觀看PPT, 比較動物不同的睡覺特點。

1、師:和月亮婆婆一起去森林裏看小動物是怎麼睡覺的。

2、觀看視頻1《躺着睡覺的動物》

提問:你們都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是怎麼睡覺的呢?

3、小結:我們剛纔看到的這些小動物都是趴着或躺着睡覺的,這種姿勢和我們人睡覺很像。

4、師:除了趴着睡,躺着睡覺,小動物們還會怎樣睡覺?我們和月亮婆婆一起去找一找。

5、觀看視頻2《奇怪的睡》

提問:小狗是怎麼睡的?小馬是怎麼睡覺的?長頸鹿是怎麼睡覺的?蝙蝠是怎麼睡覺的?小刺蝟是怎麼睡覺的?

6、小結:大自然非常奇特,動物有着不同的睡姿,有的動物喜歡把身體盤起來睡,有的動物喜歡站着睡,還有的'喜歡蜷成一個小球睡,真有趣!

情境導入,引出主題

看看說說,發現特點

三、繼續探究,體驗發現的樂趣。

1、師:有沒有夜裏不睡覺的動物呢?

2、討論夜間不睡覺的動物

小結:貓頭鷹,小貓等小動物它們因爲白天的視力不好,而晚上視力特別好,所以喜歡白天睡覺,而晚上出來活動。

3、引發新的討論:小魚它每天都睜着眼睛 ,是不是小魚從來不睡覺呢?

(活動延伸:引導幼兒在區域中觀察小魚)

活動反饋:

這次活動雖然是一次科學知識的普及活動,但是由於我選取的動物睡覺姿勢都是比較典型和奇特的,所以幼兒非常感興趣。我自己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也增長了很多關於動物睡覺的知識。

在活動中我通過圖片展示的方法,使幼兒生動、直接地瞭解了小蛇、小馬、刺蝟、蝙蝠等奇特的睡覺姿勢,並且使幼兒通過討論瞭解爲什麼它會這樣睡? 孩子們討論地非常起勁,這和活動前我請幼兒回家與家長共同收集資料是分不開的。最後我用一個問題使幼兒的探索興趣能延伸下去“小魚一天到晚眼睛都是睜開的,它到底睡不睡覺呢?”我將把幼兒收集到的資料投放到個別化學習中去,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今天的活動也讓我感覺到作爲老師在這方面知識的缺乏,對於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需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更自如地面對幼兒的提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鞏固已認識的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初步感知半圓形和圓形的轉換關係。

3、能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鋪路。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音樂,圖形卡片,爲鋪完路的小房子。

經驗準備:對各種常見圖形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導入由小鴨子的新房子,鞏固已學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二、鋪路

1、情景展現:小鴨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師:請小朋友們幫助它把路鋪好。

2、鋪小路

(1)、先引導幼兒觀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狀。

師:土坑有哪些形狀?請你把與土坑形狀相同的石頭填進去,然後檢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導幼兒操作,用圖形一一對應地填好。

(3)、還有坑沒填好,但是沒有與它形狀相同的`圖形怎麼辦?

引導幼兒觀察旁邊的半圓形石頭:鼓勵幼兒嘗試拼一拼,教師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讓幼兒觀察比較。

歸納並小結:兩個大小一樣的半圓形可以拼成一個圓形。

(4)、喊小鴨子回家引出鋪路任務。

交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鋪路幼兒人手一張要鋪路的圖,強調在鋪路的時候應邊對邊、角對角鋪平。

幼兒完成後點評、展示。

三、活動結束:

將我們鋪好的小路圖送到教室的科學活動區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賞吧!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找找有哪些東西的形狀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計劃捉螞蟻的行動,明確活動的觀察任務。

2.對捉到的螞蟻能夠仔細觀察,並能將螞蟻的身體構造與功能進行表述和描繪。

3.在捉螞蟻的活動中萌生對螞蟻進行觀察研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昆蟲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塊紗布和皮筋、小鏟子。

2.雪糕棒、放大鏡、筆和畫板畫紙、背面貼有雙面膠的白紙。

3.選擇一處有螞蟻出沒的安全的戶外活動場地。

4.幼兒用書:《螞蟻》。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見過小螞蟻嗎?你們以前在哪裏見過螞蟻?今天我要去捉幾隻螞蟻來研究研究,誰願意和我一起去?

2.師幼一起策劃捉螞蟻的計劃

(1)師:螞蟻平時喜歡在哪裏?我們到什麼地方有可能捉到它們?

(2)根據幼兒的回答,用簡筆畫在貼有雙面膠的白紙上分別畫出螞蟻出沒地點的圖標。

(3)根據幼兒猜測的幾個地點將幼兒分爲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個組長,將所猜螞蟻出沒地點的圖標貼在組長的衣服上。

(4)師:去捉螞蟻有許多工作要做,先要當好“偵察員”,即能找到螞蟻活動的地方;然後要做“觀察員”,即能仔細觀察螞蟻是什麼樣子的;最後還要當好“記錄員”,即把你在哪裏發現了螞蟻,和你看到的螞蟻的樣子畫下來。

(5)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器材“去捉螞蟻,你覺得我們需要哪些東西的幫助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要求出示相應的材料:看看這裏的哪些東西在捉螞蟻的時候會用得着?昆蟲盒用來做什麼?放大鏡可以用來做什麼?紙和筆可以用來做什麼?去捉螞蟻時還要注意什麼?

3.師幼一起去尋找、觀察螞蟻

(1)教師帶幼兒外出尋找螞蟻,並請發現螞蟻的小組及時向大家通報,請捉到螞蟻的小組就地觀察螞蟻。

(2)用放大鏡仔細看看小螞蟻有幾隻腳?長在身體的什麼部位?小螞蟻是怎麼爬的?它的身體還有哪些部位會動?學一學它是怎麼動的?

4.組織幼兒交流捉螞蟻的經歷並扮演小螞蟻走路的姿態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螞蟻?你是在哪裏捉到的?

(2)你對螞蟻有哪些新發現?還希望知道小螞蟻的哪些問題?

(3)讓我們來學一學小螞蟻,三個小朋友扮演一隻螞蟻,商量一下誰做頭、誰做胸、誰做腹,然後嘗試走一走。

2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花》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恆。

2、懂得做實驗後獲得的結果纔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裏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裏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裏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裏面有什麼?你覺得杯子裏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裏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並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藉助空的第三隻杯子可以瞭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後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後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瞭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後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後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4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己嘗試動手製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來一樣)。

2、啓發、探索。

(1)爲什麼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範並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後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麼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製作望遠鏡,教師巡迴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捲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後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瞭解望遠鏡的作用並享受自己動手製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瞭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