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本文已影響 2.17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新歌,感受四分休止符,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休止符。

2、創意性地對圓形進行添畫,並根據畫的內容對部分歌詞進行改編。

3、體驗合作的樂趣和自編歌曲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圖畫紙,畫板每人一份,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拍手進活動室。

2、教師引導幼兒擴散思維,想出很多圓的東西來,並用蠟筆把各種圓的東西畫出來。

指:在我們的身邊有那麼多圓的東西,你能把它們畫出來嗎?

指:有些什麼東西是圓的呢?

3、利用幼兒的畫,教師有感情地範唱歌曲。

指:小朋友畫出了許多與圓有關的東西,真棒!李老師在小朋友畫畫的時候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

指:李老師唱得好不好?你聽到李老師都唱了些什麼啊?

4、幼兒學唱歌曲,重點掌握休止符。

(1) 學習歌詞,並能跟着鋼琴的速度有節奏地念出來。

指:他說得真好,我們和他一起跟着音樂有節奏地念出來。

(2)初次嘗試跟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

指:現在,跟着老師小聲地唱一唱這首歌。

(3)幼兒創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休止符,同時以邊唱邊遊戲的方式來感受休止。

指:剛纔老師在唱歌的時候有一個動作,誰發現了?爲什麼要做那個動作呢?你能用其它的動作來告訴我這裏要休止嗎?

(4)幼兒邊唱邊拉圓圈,在休止的地方蹲一下。

(5)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唱一句,並在樂句末休止的地方造型。

指:剛纔我們唱了這麼多圓的歌,現在,我們一起來跳一個《快樂的圓圈舞》吧!在休止的地方做圓的造型。

5、活動結束。

指:大圓圈變變變,變出了這麼多的東西來,現在,我們一起去找一找,看看我們幼兒園裏還有些什麼圓的東西!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大班韻律活動《開汽車

小組成員:

活動設計意圖:

“開汽車”主題的選定:一,音樂歡快富有動感,給人以乘着交通工具飛馳的聯想。二,“開汽車”是幼兒喜愛的遊戲活動,遊戲融入音樂,幼兒在遊戲的同時,學做有趣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奏與分段。

圖譜設計:一,顯示出音樂的分段,幫助幼兒理解音樂。二,每個圖案代表特定動作,和一個四拍樂句,幫助幼兒熟悉節奏,熟記動作。

創編設計:一,A段音樂創編,幼兒創編一個自己喜歡的交通工具行駛的動作,引導幼兒把生活經驗與動作表現、音樂理解相結合,激發幼兒創造性思維。二,合作遊戲創編,幼兒與小夥伴合作完成“變汽車”與“開汽車”。一個幼兒把另一個幼兒變成他們喜歡的交通工具,這是在創造的同時,發展交流合作的人際能力。

律動音樂分析:音樂原名《雪橇偷跑了》。全曲結構爲前奏—A段—B段—C段—A段—B段—結尾。

活動目標:1、理解圖譜,並能夠將音樂、圖譜和動作相對應;

2、結合生活經驗併發揮想象創編特徵性動作;

3、與同伴溝通、合作完成遊戲。

活動重難點:理解音樂—圖譜—動作三者間的對應關係

活動準備:1、圖譜;2、音樂;3、音響設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通過豬豬俠開車的故事引入律動的主要動作和過程

 二、基本部分

(一)律動學習

1、教師伴音樂示範律動,幼兒仔細觀看。

師:剛剛聽了豬豬俠開車的故事,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也開開車啊? 幼:想!

師:那小朋友要先仔細看看老師是怎麼開車的。

(教師示範律動,並且邊做動作邊有趣地解釋動作的意思)

2、幼兒跟隨教師一起做兩遍律動。

師:剛剛小朋友們仔細看了老師的動作,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遍好嗎。 幼:好。

(師幼一起做一遍,過程中教師用語言提示幼兒動作以及動作的意義) 師:剛剛小朋友們做的好棒啊,但是老師發現有的動作大家做的還不 是很熟練,那我們再坐一次好不好?

(師幼再做一遍,並用語言提示做的不好的動作)

3、認識圖譜的意義:教師指示圖譜,幼兒回憶動作並猜測與圖譜相符的 動作是什麼,較難理解的圖譜教師可直接說出其動作和意義。

師:剛剛我們已經學會了開車的動作,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張圖,這上 面的每一個圖案都代表了我們剛剛學的動作,現在就要請小朋友 們來猜一猜這些圖案都是什麼動作。(舉例)這個小汽車代表的是 開車的動作(做動作),那後面這個紅燈代表的是什麼動作呢? 幼1:代表這個(做動作)動作.

幼2:代表停下來。

師:那停下來的動作應該怎麼做呢?

注意:教師引導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並在幼兒正確做出來之後帶領全班小朋友一起做正確的動作。

4、幼兒熟悉圖譜和動作的對應關係後,聽音樂並根據教師指示的圖譜做 相應動作,教師口頭上提示幼兒動作,並做出間奏的動作。

(二)創編律動

1、教師提問幼兒還有什麼交通工具,幼兒爲自己說的交通工具編一個代表性動作,教師將此動作編入音樂A段(B段C段可不變)並帶領幼兒一起做。

師:剛剛我們做了小汽車的動作,那小朋友們還知道什麼交通工具呢?可以爲你喜歡的交通工具編一個動作嗎?

(注意: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維擴展向海陸空三類交通工具)

幼:飛機。

師:剛剛小汽車圖案代表的是小汽車跑的動作,那我們現在做的飛機 的'動作就代替汽車的動作。

2、所有小朋友各自創編一個交通工具(A段)的動作,跟隨音樂做一遍,教師點評,請做的有特點的小朋友向全班展示他創編的動作。

師:老師知道小朋友還喜歡其他很多很多的交通工具,那我們現在一 起做一下自己創編的動作。

3、教師舉例示範合作創編:教師請一個幼兒與教師合作變成一個交通工具,併合作做轉彎,停止等動作。教師說明在前奏部分應互相交流如何做做成什麼,做成後可自由行動。

4、請幼兒2—3個人一組,教師請10組幼兒在教室中央合作創編,提出遊戲要求,請剩下的幼兒來觀察場上幼兒創編的是什麼交通工具。師:在做遊戲之前,老師有兩個要求。一是我們做遊戲的時候能不能 光自己玩不看四周啊?我們能不能撞到其他做遊戲的小朋友啊? 二是一組的小朋友要好好商量怎麼做,怎麼走,一個人想直走, 一個人想轉彎這樣可不可以啊?

幼:不可以。

5、遊戲反思:第一組做完遊戲後,幼兒先自己反思在遊戲中有什麼違反 要求的行爲,應該如何改進。教師再補充幼兒沒有說到的 地方。

反思之後再進行一組遊戲。

 三、結束部分:帶領幼兒到更空曠的地方去做遊戲。

師:老師發現,我們教室還是有點小,小朋友們已經很注意了還是會 不小心碰到其他夥伴,那現在老師帶大家去教室外面玩遊戲好嗎?幼: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複習基本舞步,並會合拍的邊聽音樂邊呈螺旋形走。

2、遵守遊戲規則,炮仗被點着後能及時發出信號,不提前,不落後的發出:“嘭”、“啪”聲。

3、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4、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活動準備:

課件,幼兒會基本舞步。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看兩位叔叔在幹什麼?什麼時候會放炮仗?過年,開店,結婚等。炮仗會發出什麼聲音?

二、熟悉歌曲旋律,瞭解歌詞內容。

(1)聽教師範唱,說出所唱歌曲內容。

(2)邊看圖譜,邊嘗試演唱熟悉歌詞和旋律。

三、練習螺旋形走。

(1)從炮仗頂部往下觀察:你看到了是什麼樣的?像什麼?圓怎麼變螺旋形?(課件演示)

師:現在我要把你們變成一個大炮仗,圓點代表小朋友,那我們首先要圍成一個什麼形狀?(圓形)那麼圓形怎麼變成螺旋形呢?第一個人帶頭向中心繞圈,後面一個接一個,(課件演示動畫變)

(2)幼兒手拉手站成圓形,首尾不連接,教師邊唱歌邊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兒學習在教師點炮仗後及時的發出反應。“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變成了小紙屑輕輕飄落,回到原來的位置。

四、學(復)習遊戲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師邊唱歌邊做動作。

(2)說出教師的動作中,哪些舞步已會跳,哪些不會跳。

(3)複習已會跳的舞步,重複練習有困難的舞步。

五、玩音樂遊戲。

集體,分組

師:商量好了嗎?你們誰是帶頭人,誰來放炮仗,看那一組唱的準、走得齊,卷的好,炸得響,飛得美。

活動延伸:

師:我們還學過什麼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們還可以把這些舞步加到歌曲裏,手上也可以有一些變化。

活動反思:

卷炮仗是一項深受幼兒喜愛的傳統活動,它巧妙地用集體合作走螺旋線的方式來表現炮仗的外形特點。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以體育遊戲的方式和幼兒共同玩。儘管在“卷”的過程中教師會不停地發出語言提示:“手拉好,一個跟着一個,卷緊一點。”但隨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兒的情緒會越來越高漲,螺旋隊形也就很容易出現擁擠、碰撞、隊形散亂的現象。

分析原因,我認爲主要是在遊戲的過程中幼兒只是把自己作爲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參與遊戲,而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遊戲是靠大家的合作來進行的,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改變以往體育活動中已經出現的幼兒因不理解螺旋隊形而盲目跟從的現象,啓發幼兒通過探索先理解螺旋線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線原理的前提下再學習用動作表現螺旋線。

在這個活動中,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突破了計劃中我們預測的困難,在理解螺旋線特徵的基礎上,幼兒能夠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動作表現。如果說傳統的單一的體育活動或音樂活動只是帶給幼兒淺層的感官愉悅的話,那麼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卻是讓幼兒的愉悅帶有一定的理性指導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遊戲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學活動中對螺旋線的探索,才使得藝術活動中的卷炮仗遊戲玩得更加豐富精彩。在教師的引領下,幼兒圍繞螺旋線這個線索,在探究中游戲,在遊戲中探究,凸顯出科學與藝術、感性與理性結合的魅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本活動以圖畫書《蛤蟆爺爺的祕訣》中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情節爲線索設計。依據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的“先行組織者”遷移理論,我將故事前置,讓幼兒瞭解圖畫書的內容,熟悉故事主要情節,並根據遊戲的需要對個別情節稍加改編,這樣的支撐降低了幼兒學習音樂遊戲的難度。活動過程中,選配恰當的音樂形象來增強故事情境的渲染,利用遊戲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內在情感,在動作設計上不追求整齊劃一,讓全體幼兒在高密度參與活動的同時享受遊戲帶來的愉悅和滿足。活動只准備了一個音帶,力圖體現本人對“低耗高效”教學原則的推崇和運用。

【活動準備】

《瑞典狂想曲》音帶(曲譜見光盤),活動前花15分鐘左右時間講述改編的《蛤蟆爺爺的祕訣》故事,幼兒有“丟手絹”遊戲中追逃的經驗。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引導下,跟隨音樂玩“蛤蟆歷險記”遊戲。

2.根據故事情節記憶遊戲順序,並能用“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祕訣是××”對話來展開“蛤蟆歷險記”遊戲。

3.在充滿趣味的律動遊戲中體驗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享受遊戲的快樂。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5.啓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活動過程】

一、繪本導入,回憶故事主要情節及順序

1.說一說《蛤蟆爺爺的祕訣》的主要內容及順序。

2.帶着對第三個祕訣的猜測進入遊戲。

二、分段學習,隨情境開展遊戲

(一)學習第一段遊戲

1.教師隨樂示範蛤蟆走等動作,引導幼兒觀察、反饋和模仿。

2.幼兒聽A段音樂一起練習,並跟隨音樂節奏和動作加入語言“飢餓的敵人在哪裏”。

3.教師扮蛇,“小蛤蟆”逃到灌木叢(座位上)。讓幼兒瞭解由“蛇指定爺爺”的規則,進行角色間“我要吃掉你.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祕訣是勇敢”的對話,並進行與對話相對應的動作練習。

4.聽蛇出來的音效和B段音樂練習對話、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遊戲內容及規則。

5.完整進行第一段遊戲。

(二)學習第二段遊戲

1.遷移第一段遊戲經驗,出現鱷龜音效,引導幼兒表現鱷龜的機智和個性化的動作。

2.教師悄悄指定“鱷龜”角色.幼兒完整進行第二段遊戲。

(三)學習第三段遊戲

1.遷移第一段、第二段遊戲的經驗,引導幼兒體驗情節變化帶來的遊戲規則的變化。

2.引導幼兒想象怪獸抓住蛤蟆爺爺後小蛤蟆的做法,並能大膽用語言和動作來表現。

3.教師悄悄指定“陘獸”,幼兒完整進行第三段遊戲。

三、完整遊戲,體驗連貫遊戲帶來的挑戰和愉悅

1.伴隨音樂,將三段遊戲連起來,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大膽表現。

2.梳理祕訣,讓幼兒對第三個祕訣進行發散想象。

3.迴歸到圖畫書,講述故事結尾,揭示第三個祕訣。

【活動反思】

1.有益的玩就是學,像玩一樣來學習。日本幼教專家本吉圓子說過一段話:“孩子僅僅聆聽語言的說明是不能學到東西的。孩子要通過自身整個身體與外界事物的接觸才能得到教育,通過手及身體的接觸使身心和頭腦運作起來。”本活動從把握幼兒學習特點、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出發,以繪本爲基本內容進行再創。同時,選配了與故事形象非常吻合的“蛇、鱷龜、怪獸”的音樂,通過肢體、表情等多通道感官參與,把幼兒帶人遊戲情境。活動中,孩子們全身心投入.用與角色形象匹配的個性化動作、表情、語言表達遊戲內容,自然而快樂。

2.“簡單重複”教學原則,使幼兒體驗更深刻“簡單重複”是我園“藝術啓蒙”課題研究中的一項基本教學原則,是基於幼兒認知特點提出的。站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角度,“簡單重複”的學習、遊戲能夠促使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同時,“簡單重複”的遊戲不等於每個幼兒都是整齊劃一地表達、表現,而是基於幼兒自身已有經驗基礎上的表達、表現。它給予幼兒自主學習的空間,更給予幼兒同伴問相互學習的機會。“簡單重複”還可以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經驗給予幼兒不同的挑戰,激起幼兒更大的學習興趣。

小百科:蛤蟆há ma( 蟆單獨讀má ),也叫蟾蜍。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唱準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2、能根據音樂的快慢做出不同的動作,並能聽音樂按時迅速找到座位坐下。

3、培養孩子注意傾聽的能力,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音機、錄好的音樂“誰是小熊”若干遍。

2、小熊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打招呼:

“你們好!你是漂亮的女孩子,你是聰明的小男孩,我還知道你都是大班的小朋友······”(根據幼兒當時表現的情況進行簡短的,爲孩子創設一個輕鬆的活動環境,拉近幼兒和老師之間的距離。)“那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進行簡單的。)

二、熟悉歌詞:

1、“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出示小熊)這是誰?”“你們知道他是一隻什麼樣的小熊嗎?”(教師講解,這隻小熊幹什麼都慢吞吞的,吃飯慢,走路慢,說話也慢的一隻小熊。

“你們喜歡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嗎?”

“那我們來玩一個‘娃娃找家’的遊戲,看看誰是那隻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好嗎?”

2、老師和幼兒一邊玩遊戲一邊介紹遊戲規則。

1)老師有節奏地說歌詞,和幼兒一起手拉手走成圓圈,小椅子比老師和幼兒的人數少一把,也圍成圓圈。當說到我們要找到他時,幼兒和老師迅速找到一把椅子坐下,代表找到了家,沒有找到椅子的小朋友就是那隻慢吞吞的小熊。

老師問:“小熊是誰呀?”

引導幼兒回答:“小熊就是他。”同時,指着那隻“小熊”。鼓勵“小熊”後,遊戲繼續開始。

2)根據幼兒掌握歌詞的情況,遊戲反覆進行幾次。

三、邊唱邊跟音樂做遊戲。

1、“有一個喜歡聽音樂的人把這個遊戲配上了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幼兒和老師一起欣賞音樂。)

2、“這首歌裏除了用唱的方法,還用什麼方法告訴我們歌詞了?”

3、再次欣賞音樂,提問:“你聽了沒有歌詞的地方想做什麼動作?” “有歌詞的地方呢?”(幼兒討論,師引導幼兒做出不同的動作。)

4、“那我們就聽着音樂來試一下,加上自己想的動作。”

幼兒聽歌曲做遊戲,體會歌曲節奏的快慢,以及間奏處怎麼處理。

5、 “中間沒有歌詞的地方我們應該怎麼做呀?”

發現問題:“聽到什麼聲音時我們馬上坐下。”(嗒的聲音)

6、問題:兩個人做到同一把椅子上怎麼辦?······

7、最後一遍小椅子的把數同幼兒的人數,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家”,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

“你們真棒,這麼快就學會這個小遊戲了。你們玩兒的高興嗎?累不累?今天我們就玩到這裏,下次我會帶更好玩的遊戲給你們,再見。”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進一步鞏固墊步、踏點步、進退步,學習一步一點組合的舞蹈動作。

2.嘗試創編舞蹈動作,體驗和表現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態。

3.在舞蹈過程中,體驗舞蹈的樂趣及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啓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活動準備:

自制新疆帽若干(幼兒人手一頂)、電腦錄製音樂《達板城的姑娘》。

活動過程:

1.律動入室,帶動孩子的積極性。

2.學習新疆舞,體驗和表現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態。

(1)教師跳起新疆舞,引起孩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剛剛我們進場時做的動作是哪個舞蹈裏的?今天我還想爲小朋友表演一個新疆舞,名字叫《達板城的姑娘》,想看嗎?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老師都用了哪些小朋友學過的基本步伐。在我跳舞的時候,請小朋友爲我拍手伴奏好嗎?

(2)進一步鞏固墊步、踏點步、進退步。

師:喜歡老師跳的舞嗎?剛剛老師跳的舞蹈裏哪些是小朋友學過的動作。

(個別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全體小朋友練習鞏固)

(3)學習一步一點組合的舞蹈動作。

師:還有哪些動作是我們沒學過的?

教師示範一步一點組合動作,並分解動作教給幼兒。

a)我們先來學學腳的動作,先一腳往前踏步,然後另外一隻腳在旁邊點地,好我們一起來一步一點。(孩子練習動作)

b)做得真好,我們再來學學手的動作。(孩子練習動作,教師指導不正確的動作。)

c)"做得太美了,我們一起把手和腳的動作連起來做,看看哪一個小朋友跳得最美。"(孩子練習整體動作)

d)聽音樂完整地練習。

3.嘗試創編舞蹈動作。

(1)再次觀看教師表演,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師:這次和上次跳的哪裏不一樣?還可以替換一些更好看的動作,你想到了什麼動作請你試一試。(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示範,並讓其他孩子跟着學習。)

(2)請全體孩子跟着音樂把自己想的動作跳一次。

4.全體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跳舞。

(1)"好,現在請你們聽着音樂跳舞。看哪一個小朋友能用上自己編的動作和新學的動作連起來一起跳。"(教師巡迴指導,糾正不正確的姿勢)

(2)戴上新疆帽聽音樂再跳一次舞蹈。

師:"我爲你們準備了一些小禮物要送給你們,現在請你們去把小禮物帶上吧,我們一起來跳舞吧。"(孩子跳舞)

5.離場。

"孩子們,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我們把這份喜悅帶給其他的小朋友好嗎?"(教師與幼兒一起離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