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錦集10篇

本文已影響 2.39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錦集10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創編與多個同伴合作舞蹈的方法,體驗變化不同舞伴舞蹈的快樂。

2.萌發對上海世博會熱切期盼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熟悉歌曲《世界兒童心連心》

材料準備:課件;音樂

活動重點:交換舞伴

活動難點:多個舞伴共舞

活動過程:

一、手語表演《城市》

二、世博歡迎您。

·個別幼兒用一段精彩的舞蹈來介紹世界,你們想看嗎?看看你們能從她的舞蹈裏看出她要介紹的是哪個國家嗎?

1、舞蹈:《牛仔很忙》

2、舞蹈視頻《櫻花》

3、老師的表演《旦角》

過渡:看了你們的表演那麼精彩,世界各國的客人都躍躍欲試地要來了,你們聽!

三、世界兒童心連心。

1、回憶歌曲,感受音樂旋律。

提問:你聽到歌曲裏唱了什麼?音樂給你什麼感覺?聽了這個音樂你想幹什麼?

2、學跳基本動作與步伐。

①老師當領舞人,邀請孩子嘗試(雙人)。

②跟着音樂來跳一跳。

3、幼兒嘗試多個舞伴合作舞蹈

·請一個朋友跳太少了,我還想邀請更多的朋友一起來跳舞。你們幫我想想有什麼好辦法嗎?

·幼兒創編動作,教師提升。

雙人、4人、集體

4、找新舞伴,聽音樂跳。

5、完整隨音樂跳集體舞。

再次隨樂完整舞蹈;

客人老師加入,再次體驗參與集體舞的愉悅。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中小花貓和灰老鼠不同的聲音。

2、表現出小花貓合灰老鼠的動作和形態,學習“小花貓和灰老鼠”遊戲的方法。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小花貓和灰老鼠”遊戲的方法,掌握遊戲規則。

2、難點:能配上節奏唱出休止符的停頓,能表演出小花貓和會老鼠的形態動作。

【遊戲準備】

音樂、事先豐富歌曲、場地。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1、複習歌曲“小花貓和灰老鼠”進一步熟悉歌曲,並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情緒,全體幼兒拉成圓圈而坐。

2、師:可愛的小花貓和灰老鼠我們一起唱首歌吧!

(1)第一遍,教師用體態暗示幼兒唱歌坐姿要正確。

(2)第二遍,教師分析歌曲,幫助幼兒瞭解小花貓和灰老鼠幽默詼諧的情趣,重點在唱出小花貓和灰老鼠的情緒,唱出休止符的停頓。

二、學習遊戲的動作,進一步熟悉音樂樂句

1、學習小花貓和灰老鼠的動作

(1)個別幼兒表現小花貓和灰老鼠的走路

(2)集體聽音樂模仿學習

要求:在邊聽音樂邊模仿,動作誇張有趣(小花貓是怎麼走的?灰老鼠是怎麼走的?)

1、學習小花貓和灰老鼠的聲音

(1)教師示範,提問:小花貓和灰老鼠的聲音是一樣嗎?那我們怎麼樣去唱呢?(灰老鼠聲音低,小花貓的聲音響)

(2)幼兒學習

第一遍:教師示範小花貓和灰老鼠唱法。

第二遍:幼兒唱小花貓,教師唱灰老鼠。

第三遍:跟伴奏分成兩部分幼兒進行練習

第四遍:跟伴奏個別幼兒帶領練習

2、學習小花貓和灰老鼠的動作和體態

(1)個別幼兒模仿灰老鼠的動作(賊頭賊腦的神態),個別幼兒模仿小花貓的動作。

(2)集體聽音樂,配合小花貓和灰老鼠的動作形態

要求:能誇張的表現小花貓和灰老鼠的形態及動作

三、學習遊戲,掌握規則

1、遊戲方法

全體幼兒拉成一個圓圈,然後有二個幼兒扮演灰老鼠手相互搭肩做擡米缸,請一個幼兒做小花貓在圈外,七八個幼兒做小灰鼠在圈內。

放二遍音樂,扮演貓和老鼠的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作相應的動作,當抓住一二隻老鼠時,停止遊戲,說明被吃掉,不能遊戲。重新開始,請其他幼兒進行遊戲。

2、規則

(1)做米缸的幼兒可以邊做邊喊“嘿嘿嘿”拉成一個圈。

(2)做貓和老鼠的幼兒,一定要在喊完“嘿嘿嘿”後纔開始追逐。

(3)追逐時不能逃跑到圈外。

四、教師小結

表揚積極遊戲的幼兒,對下回遊戲提出創意。

【活動反思】

小孩子生性好動,以遊戲爲生命。只有幼兒對教育活動內容有興趣,並保持着適中的輕鬆愉快情緒時,才能確保其認知效果最佳。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基礎,而遊戲又是幼兒感興趣的事,幼兒時期是遊戲期,遊戲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幼兒身心、智能、道德品質、情感、創造性以及個性成長的重要手段。音樂遊戲是在歌曲或樂曲的伴奏下,按音樂的內容、性質、節奏、樂曲的結構等進行遊戲,有一定的規則和動作要求,這些動作常常是律動,歌表演或舞蹈,它採用遊戲的方法來培養幼兒的節奏感,發展他們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以幼兒感興趣的音樂遊戲來進行音樂教育,這是音樂教育的關鍵。音樂遊戲能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提高幼兒的審美力、豐富幼兒情感、形成良好的創造心理素質,使幼兒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創造心理素質,是幼兒創造力的萌發劑。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綱、齧齒目、鼠科的齧齒類動物,俗稱“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唱準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2、能根據音樂的快慢做出不同的動作,並能聽音樂按時迅速找到座位坐下。

3、培養孩子注意傾聽的能力,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音機、錄好的音樂“誰是小熊”若干遍。

2、小熊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打招呼:

“你們好!你是漂亮的女孩子,你是聰明的小男孩,我還知道你都是大班的小朋友······”(根據幼兒當時表現的情況進行簡短的,爲孩子創設一個輕鬆的活動環境,拉近幼兒和老師之間的距離。)“那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進行簡單的。)

二、熟悉歌詞:

1、“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出示小熊)這是誰?”“你們知道他是一隻什麼樣的小熊嗎?”(教師講解,這隻小熊幹什麼都慢吞吞的,吃飯慢,走路慢,說話也慢的一隻小熊。

“你們喜歡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嗎?”

“那我們來玩一個‘娃娃找家’的遊戲,看看誰是那隻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好嗎?”

2、老師和幼兒一邊玩遊戲一邊介紹遊戲規則。

1)老師有節奏地說歌詞,和幼兒一起手拉手走成圓圈,小椅子比老師和幼兒的人數少一把,也圍成圓圈。當說到我們要找到他時,幼兒和老師迅速找到一把椅子坐下,代表找到了家,沒有找到椅子的小朋友就是那隻慢吞吞的小熊。

老師問:“小熊是誰呀?”

引導幼兒回答:“小熊就是他。”同時,指着那隻“小熊”。鼓勵“小熊”後,遊戲繼續開始。

2)根據幼兒掌握歌詞的情況,遊戲反覆進行幾次。

三、邊唱邊跟音樂做遊戲。

1、“有一個喜歡聽音樂的人把這個遊戲配上了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幼兒和老師一起欣賞音樂。)

2、“這首歌裏除了用唱的方法,還用什麼方法告訴我們歌詞了?”

3、再次欣賞音樂,提問:“你聽了沒有歌詞的地方想做什麼動作?” “有歌詞的地方呢?”(幼兒討論,師引導幼兒做出不同的動作。)

4、“那我們就聽着音樂來試一下,加上自己想的動作。”

幼兒聽歌曲做遊戲,體會歌曲節奏的快慢,以及間奏處怎麼處理。

5、 “中間沒有歌詞的地方我們應該怎麼做呀?”

發現問題:“聽到什麼聲音時我們馬上坐下。”(嗒的聲音)

6、問題:兩個人做到同一把椅子上怎麼辦?······

7、最後一遍小椅子的把數同幼兒的人數,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家”,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

“你們真棒,這麼快就學會這個小遊戲了。你們玩兒的高興嗎?累不累?今天我們就玩到這裏,下次我會帶更好玩的遊戲給你們,再見。”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熱烈歡快的情緒,跟隨音樂玩《捏泥人》的遊戲。

2、通過傾聽音樂和觀察教師的表演學習遊戲的玩法;嘗試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動作進行創造性地表現。

3、與同伴合作完成遊戲的任務,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民樂"喜洋洋"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喜洋洋》,感受樂曲的情緒,感知音樂的節奏。

(1)隨樂曲進教室,完整聽音樂。

教師:聽了這首樂曲,你們有什麼感覺?

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喜洋洋》。

(2)看圖譜,感知樂曲的結構,做動作感知樂曲的節奏。

教師:大鼓怎樣敲?

教師:舞綵帶的樣子是什麼樣的(3)教師指圖,幼兒做敲鼓和舞綵帶的動作。

(4)表現其它的喜慶動作。

教師:過節的時候,我們除了敲鼓、舞綵帶還做什麼?(放鞭炮,舞龍)

2. 學習玩捏泥人的遊戲。

(1) 示範《捏泥人》

教師:過節的時候,非常的熱鬧,我們敲鼓、舞綵帶……,還有玩一些遊戲呢?我請樑老師和我玩一個遊戲,請小朋友仔細地看,看看我們玩了一個什麼遊戲?

兩教師合作《捏泥人》。

教師:我們玩了一個什麼遊戲?

我捏了一個什麼?

請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師再次示範《捏泥人》。

教師:想不想再看一次遊戲?這次又任務了,仔細看看小泥匠是怎樣隨着音樂捏泥人的,先捏了什麼?又捏了什麼?最後捏了什麼?泥人又是怎樣隨音樂做動作的?

教師: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後還用畫筆畫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點練習捏泥人的四肢。

教師:我們一起來當小泥匠試一試,隨着音樂來捏泥人的膀子和腿

(4)兩個小朋友玩《捏泥人》的遊戲。

現在我們捏超人,男孩子變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後教師:我剛纔看見小泥匠團捏泥人頭的時候,泥人還隨着音樂搖動頭真好看,小泥匠畫眼睛、嘴巴的時候泥人眼睛、嘴巴還有節奏地動呢。

3、創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遊戲

(1)玩捏泥人的遊戲(捏不同造型的泥人)教師:我們除了捏超人還想捏什麼?兩個人輕輕地商量一下,別讓別人聽見,給大家一個驚喜。

男孩子找一個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2) 女孩子當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4、想看一看你們捏的泥人嗎?

今天我們聽了《喜洋洋》的音樂,而且還跟着音樂玩了《捏泥人》的遊戲,我們除了捏大力士、……,今後還可以捏許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風格,學習用堅定、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

2、理解歌詞內容,體驗長大的自豪,增強自信心。

【活動準備】

磁帶以及錄音機圖譜(畫有陽光雨露、新樹枝、小松樹等)

【活動過程】(預設)

(一)熟悉旋律

1、播放歌曲磁帶,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歌曲旋律,說說對樂曲的初步印象(豐富:歡快、活潑等詞語)

2、繼續欣賞旋律,鼓勵幼兒隨音樂節奏拍打身體的各個部分。(多遍)

3、教師選取幼兒拍打動作,編成小組合,集體共同隨音樂遊戲。

鼓勵幼兒隨節奏拍打身體,拍出聲音,在多次拍打中熟悉旋律,並且感受樂曲的歡快。

(二)理解歌詞

1、教師清唱歌曲多遍,提問:歌曲裏唱了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復唱該句,以表示肯定。

2、重點理解陽光雨露、哺育、新枝葉等詞,並出示圖譜以幫助幼兒理解。

(三)學習歌詞。

1、教師朗誦歌詞,幼兒欣賞。

2、教師帶領幼兒用堅定、自豪的情感跟誦歌詞。

(四)學唱歌曲

1、教師用全曲帶唱的方方,帶幼兒學唱歌曲二三遍。

2、幼兒自由結伴歌表演請幼兒自由找一同伴,分別扮演小松樹和小朋友進行表演,然後互換角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遷移生活經驗,創編“遊公園”的律動。

2、在音樂的伴奏下,能較合拍地做滑滑梯,蹺蹺板,划船,賞花的動作。

3、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地墊人手一塊,圖片若干,加伏特舞曲,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以遊戲的口吻導入活動,幼兒手持地墊隨加伏特舞曲a段音樂做動作進場。

二、基本部分

1、分別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啓發幼兒創編滑滑梯、蹺蹺板、划船、賞花的動作。

引導幼兒分別聽b段第一,第二樂段,啓發幼兒進行創編,並通過空間,方位的變化聽音樂練習動作。

2、根據幼兒創編的動作,聽b段音樂完整的練習。

3、幼兒隨b段音樂完整用創編的動作完整表演,並啓發幼兒與同伴合作表演。

三、結束部分

幼兒隨樂曲邊完整表演邊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對蘭花草的看、聽、學來體驗《蘭花草》這首作品的音樂美。

2、在看和聽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學習演唱這首作品。

3、在會唱《蘭花草》這首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表現這首作品的美。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正確的演唱方式表現表現這首作品。

難點:學唱時把握跨度較大的音程活動準備自制圖譜、教學PPT、鋼琴

活動過程

一、教學導入

1、小朋友們有一種很美麗的草本植物叫做蘭花草,你們知道嗎?

2、(點擊PPT:蘭花草)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蘭花草的圖片請大家看一看。

3、蘭花草好看嗎?蘭花草長得是什麼樣的?

4、小結:蘭花草別名爲竹葉草、鴨跖草

二、聽賞歌曲

1、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有一首歌,歌的旋律也像蘭花草一樣美,你們想學嗎?

2、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歌曲就叫《蘭花草》。

3、老師先請大家聽一聽蘭花草這首歌的旋律。

4、(播放《蘭花草》)這首歌好聽嗎?

5、(再聽《蘭花草》)這首歌非常好聽,那麼誰能跟老師說說,它的好聽、它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啊?

6、(第三次聆聽《蘭花草》)接下來,老師再請小朋友聽一聽。不過,在聽的時候注意聆聽這首歌的旋律、歌詞,有什麼特點?

三、學唱歌曲

1、這首歌曲這麼好聽我們來完整的學習一下這首歌。

2、(出示譜曲)能看懂嗎?能來說一說這些圖譜講的是那句歌詞,你們能來唱出來嗎

3、(多種形式學唱)大家的表現真不錯,下面我們一起來用

(1)分句學唱:教師唱一句,幼兒學一句。

(2)師生接唱:教師唱第一句,幼兒接唱第二句,然後互換。

(3)完整學唱: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敲節奏,然後配樂完整

4、誰願意當小老師上來唱一唱呢?(請個別幼兒來演唱)

四、音樂表演

1、我們都學會這首好聽的歌曲了,下面請你們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去表現這首歌,好嗎?

2、嘗試表演:試着自己請音樂邊唱邊表演歌曲內容,表現出米粒跳躍的不同力度。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儘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複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設計背景

音樂能夠啓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對於幼兒來說,音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幸福拍手歌》是一首美國歌曲,歌詞由日本的木村利人編寫的。原歌共有六段歌詞,除拍拍手之外,還有跺跺腳、拍拍肩等動作。爲了讓幼兒有創作的機會,再設計中只出示兩段歌詞,其餘的讓幼兒自己進行創編。第一、第二樂句句尾都空出兩拍,讓演唱者表演動作,第三、四樂句密切相連,最後也空出兩拍作動作,所以這首歌曲非常適合律動表演,歌曲情緒熱烈歡快,富於感染力,連續的八分附點音符使歌曲更具舞蹈性。

活動目標

1、感受和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並用富有感情(高興、快樂)的演唱《幸福拍手歌》。

2、根據已有經驗創編新歌詞,並根據歌詞發揮想象力創編動作。

3、感受歌曲愉快情緒,體驗與同伴遊玩的樂趣。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重點難點

1、重點: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及記憶。

2、難點:幼兒根據歌詞自主創作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幸福拍手歌》歌譜一張、節奏圖譜一張,《幸福拍手歌》Flash;

2、經驗準備:幼兒初步掌握附點音符。

活動過程

(一)導入(採用情境導入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好玩的夢,夢見老師和小朋友們在一個美麗的花園裏,隨着歡快的音樂,唱着一首很好聽的歌,唱着唱着就醒了。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幼:想。(齊聲說)

師:這首歌的名字叫《幸福拍手歌》,現在老師把這首歌唱給小朋友們聽

師:小朋友們,這首歌好不好聽呀?

幼:好聽。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學?

幼:想。

(二)趣味遊戲,練習節奏,突破難點。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運用了三個步驟,層層深入,帶領幼兒熟悉並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爲歌曲的學習做好滲透和鋪墊。

①出示節奏卡片,讓給幼兒分辨兩張卡片的不同,引導幼兒辨別帶附點八分音符;

②教師用帶附點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兩種不同節奏說出:如果感到幸福你會做什麼!並用對比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分析帶附點音符的唱法有何變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回想一下,剛纔老師唱《幸福拍手歌》的時候,是唱第一種節奏還是第二種節奏呢?

幼:第一種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一起用手打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

(幼兒基本掌握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後,師幼一起做遊戲。教師用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節奏提問學生:如 .果感 .到 幸 .福你 .會做 .什 麼?請幼兒用動作或語言來回答教師的提問。遊戲最後擴展到請幾個幼兒進行提問,其他幼兒自由做出回答,既熟悉了歌曲節奏,又爲歌詞的創編做好了鋪墊。)

(三)學唱歌曲。

①播放鋼琴伴奏,教師再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師:小朋友們剛纔聽到歌曲中,人們幸福的時候會做什麼呢?

幼:拍手、跺腳

②出示歌詞:在鋼琴伴奏下,教師用歌曲的節奏教幼兒念歌詞並引導幼兒做拍手、跺腳等動作(念兩遍)。

③分句教唱歌曲。重點教唱第三句,提示第四句和第三句緊密相連。每句都熟練之後,帶領幼兒完整地歌唱。

④展示《幸福拍手歌》視頻,讓幼兒欣賞,體驗歌曲的樂趣。

(四)創編歌詞和動作,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在創編中體驗快樂。

師:小朋友們,當我們感到幸福的時候出了拍手、跺腳。你還會做什麼?請你來做小小作詞家,創編歌詞,帶領大家進行歌唱表演。

(請2—3個幼兒發揮想象力,創編歌曲,教師在圖譜上填寫歌詞)創編完歌曲後,採用不同的分組,師生接唱、幼幼接唱等方式對創編後的歌詞進行演唱和表演。(教師提示幼兒要富有感情的歌唱)

(五)律動表演

師:小朋友們表現真出色!小朋友唱歌的時候,老師有一種想跳舞的感覺,小朋友們想不想跟老師一邊唱着這首歌一邊跳圓圈舞呢?

幼:想

師:小朋友手拉手圍成兩個圓圈。裏圈的小朋友按順時針的方向走,外圈的小朋友按相反的方向走。在歌曲的空拍處停下,小朋友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加上拍手、跺腳、拍肩、握手等動作。

結束:小朋友們,這個遊戲還不好玩?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注:用樂器配伴奏

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樂器,也可以使用自己準備好的樂器。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先做示範,邊唱歌曲,邊用樂器爲歌曲做伴奏,再引導幼兒用手中的樂器,邊唱歌曲邊爲用樂器做伴奏。

師:小朋友們表現得真出色!瞧,老師都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什麼(打擊樂器)?小朋友們可以用這些樂器或者自己帶來的樂器爲這首歌曲配伴奏,讓這首歌曲變得更豐富。

課堂小結

師:度過了快樂的四十分鐘,能告訴我你們快樂嗎?幸福嗎?最後,請同學們配合老師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結束我們的這節課,好嗎?

師:如果感到快樂你就點點頭,

幼:點頭。

師:如果感到快樂笑一笑吧,

幼:笑一笑。

師:如果快樂就用行動把他表現出來吧,讓我們大家一起說再見,

幼:再見!

教學反思

整個課堂下來,學生的情緒一開始沒有調動起來,感覺課堂有點沉悶,好不容易開始學歌舞了,學生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整個教室亂哄哄的,有點“羣魔亂舞”的感覺。之後我想讓學生把歌詞記牢,有點強灌知識。多次練習中,我沒能夠更好的引導幼兒需要表達情感,另一方面幼兒沒有掌握好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以後我會多加努力,改正過來的。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2.體驗歌曲優美的旋律以及合作演唱的效果。

重點難點:理解歌曲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環境與材料: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體:驗歌曲優美的旋律以及合作演唱的效果。

一次備課

聽故事

--教師將歌曲內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提問:故事裏有誰?他們的小船搖到了哪裏?他們看到了什麼?

欣賞歌曲

--教師範唱歌曲,幼兒小聲跟唱,同時鼓勵幼兒爲歌曲拍節奏。每聽一遍歌曲就變換一種拍節奏動作。這樣可以提高喲額聽歌的興趣,從而使幼兒在聽歌的過程中,由小聲跟唱到逐漸熟悉,學會歌曲。

合唱

--教師播放歌曲錄音,請幼兒傾聽並注意區分錄音中兩個聲部的演唱方法。

--請幼兒唱主旋律,教師配伴唱。

--幼兒分爲兩組,在教師指揮下一組唱旋律,一組唱伴唱,並引導幼兒唱好歌曲中的頓音、漸強、漸弱。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0

設計思路

1.根據樂曲特點巧妙設計角色和情節,爲幼兒熟悉的三種小動物——烏龜、鴨子和兔子設計三組相應於l××l、l× ××l以及|×× ××l三種節奏型的划船動作,讓幼兒在有趣的肢體動作中學習和鞏固節奏。

2.有意識地把部分教學示範、課堂組織工作移交給能力強的幼兒,對這些孩子來說,經驗是舊有的,小老師的角色卻是新鮮的、具有挑戰性的.讓幼兒在新角色中重溫舊經驗。

3.在多次的節奏練習中逐步添加新元素,提出新要求:從單純的肢體動作一肢體動作和聲勢的結合一肢體動作、聲勢和走步的結合;從單聲部輪奏一三聲部合奏,讓幼兒在新的練習形式中獲得新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動作,幫助幼兒分別掌握和鞏固l× ×l、l× ××l以及l×× ××I三種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型。

2.通過遊戲情節引導幼兒看指揮進行輪奏,並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三聲部合奏。

3.增強幼兒的節奏感及對音樂的感受力,體驗合作性音樂遊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不乾膠製作的紅、黃、藍三色圓點各8個,分三列貼在地板上。

2.小椅子6把,分別擺放在三列隊伍前面和後面充當船頭和船尾:烏龜、鴨子、兔子圖片各2張,分別貼於“船頭”的正反面;紅、黃、藍旗子各1面,分別插在“船框”上。烏龜、鴨子、兔子頭飾各1個,CD機、多媒體課件。

3.星星、月亮、太陽小頭飾各8個

4.教授3名能力強的幼兒扮演烏龜、鴨子和兔子。

活動過程

1.播放多媒體課件(律動《火車開了》),教師帶幼兒進入活動室。(星星寶寶、月亮寶寶、太陽寶寶們,今天天氣真好,咱們坐火車去旅行吧!)音樂停,現在火車到站了,我們坐下來邊休息邊聽音樂,好嗎?

教師彈奏《划船》A段音樂,扮演烏龜、鴨子、兔子的3名幼兒,按節奏出場:“咦,小烏龜、小鴨子、小兔子你們也來了,是不是想跟小朋友們一塊兒去旅行啊?”

烏龜、鴨子、兔子:“今天,我們想邀請小朋友一起划船去郊遊。”

教師:“但是這麼多的小朋友,該怎麼坐呢?能不能幫老師想想辦法?”

烏龜:“我想邀請星星組的小朋友坐到我的船上來。”

鴨子:“我想邀請月亮組的小朋友坐到我的船上來。”

兔子:“我想邀請太陽組的小朋友坐到我的船上來。”

師:“恩,真聰明,你們這個辦法很好,那我們小朋友快點排好隊吧!”排好隊後,師:“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讓我們聽音樂跟着小動物輕輕地走到船上坐好吧!邊走邊注意聽這三段音樂有什麼不同,一會我可要提問的喲。”

播放多媒體課件(《划船》音樂)星星組、月亮組、太陽組的幼兒分別隨烏龜、鴨子和兔子按音樂的節奏邊拍手邊走到相應的“船”上,並在小圓點上就座。

2.學習運用輪奏的方式玩遊戲。

(1)通過觀察同伴示範和聽教師旁白,初步瞭解遊戲情節(感受樂曲的樂段)及划船的三種節奏型。

師:“小朋友們,剛纔上船時播放的三段音樂有什麼不同?”

烏龜、鴨子、兔子:“我們三個的音樂主要是節奏不同。小朋友們要想學習划船的本領,必需先掌握這三種節奏。”

教師出示三種節奏l××l、l× ××l、|×× ××l讓幼兒在三個小動物的帶領下先學念,再口中邊念手中邊拍出節奏逐步練習,然後嘗試看指揮輪流拍出三種節奏。

(2)瞭解三種划船的動作

師:“三位小動物,你們覺得星星、月亮、太陽寶寶對划船的節奏學的怎麼樣?(學的很認真,掌握的也很好)那可不可以教他們學習划船的動作?”

烏龜、鴨子、兔子:“當然可以,請小朋友仔細看!”

小動物示範遊戲。

師:“好,我們留心看哪條船先出發,三隻小動物划船的動作一樣嗎?”

(3)在教師引導下回憶遊戲情節及練習三種划船動作。

師:“誰先出發?誰第二個出發?誰最後出發?…‘三隻小動物是用什麼動作划船的?你能學一學嗎?”

烏龜:拍手一下擴胸一下

鴨子:拍手一下擴胸兩下

兔子:拍手兩下擴胸兩下

(4)在教師帶領下分組配合聲勢,練習划船動作。

師:“要是在划船時加上口號,我們的動作就會更整齊,船行走的速度就更快了。”

分別帶領三組幼兒配合聲勢,練習划船。

星星組:拍手一下擴胸一下,併發出聲音“嗨 喲”。

月亮組:拍手一下擴胸兩下,併發出聲音“嗨——喲喲”。

太陽組:拍手兩下擴胸兩下,併發出聲音“嗨嗨 喲喲”。

(5)看小動物指揮,用輪奏的方式隨音樂玩遊戲。

師:“小動物覺得小朋友划船的本領學得好不好?小朋友可以和你們一起划船去郊遊了嗎?大家要注意看自己船上的小動物指揮喲,動作整齊一致,船才能走得又穩又快。另外,沒輪到你划船時,也要坐好,如果你動來動去船就會翻了。大家準備好了嗎?”

烏龜、鴨子、兔子分別指揮星星組、月亮組、太陽組幼兒用輪奏的方式隨音樂玩遊戲。

(6)每組按相應的節奏創編不同的划船動作,邀請一位幼兒當船長,指揮船員隨音樂用輪奏的方式再次玩遊戲。

師:“小烏龜、小鴨子、小兔子都累了,請他們休息休息吧。我們動動小腦筋,看誰能做出不同的划船動作?”

3.嘗試運用三聲部合奏的方式玩遊戲。

(1)在教師帶領下嘗試運用三聲部合奏的方式玩遊戲。

師:“現在,我們的船劃到了一個很寬闊的湖泊裏,我們進行划船比賽好不好?既然是比賽還能不能讓烏龜的船先出發?對,要三艘船同時出發,這樣才公平。咦,我聽到下面的老師說也很想參加我們的比賽呢!這樣吧,我們每組邀請一位老師上來當船長,好不好?”(幼兒邀請教師)“我們要先考考這些船長能不能勝任喲。”(讓被邀教師清楚自己示範的動作與聲勢)

師:“緊張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爲了更好地用力,這回我們都站起來划船吧。注意,這回是三艘船同時出發,每條船都有自己的航道,不要跟着人家的船跑了喲。認真看船長指揮。”

三位被邀教師分別帶領三組幼兒運用合奏的方式隨音樂玩遊戲。

(2)在教師帶領下,再次嘗試(換動作)運用三聲部合奏的方式玩遊戲。

4.在教師帶領下邊三聲部合奏邊走步離場。

師:“讓我們跟着老師,把小船駛向大海吧。”提示被邀教師帶領幼兒邊按節拍行走邊三聲部合奏離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