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十篇

本文已影響 2.7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十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學習進行訪問,敢於提出問題。

2.能簡單介紹自己媽 媽的工作和本領。

3.發揮想象力,會畫愛心卡表達對媽 媽的感謝。

活動準備:

圖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1. 事先邀請一位幼兒的媽 媽到幼兒園來接受訪問。

2. 請這位媽 媽向幼兒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例如:

做什麼工作?

平時要做什麼家務?

怎樣照顧家人?

最愛和孩子一起做什麼?

3. 鼓勵全班幼兒向這位媽 媽提出問題。

4. 訪問活動之後,請幼兒一起給來園的媽 媽唱一首歌,表示感謝。

5. 進行分組活動時,請幼兒輪流介紹自己媽 媽的日常工作和興趣。

6. 引導幼兒畫一張表示感謝的愛心卡送給媽 媽。

7. 請幼兒回家把愛心卡送給媽 媽,並向媽 媽說出感謝的話,例如“謝謝好媽 媽”、“我愛媽 媽”。

活動評價:

1.能提出問題。

2.能介紹媽 媽的工作和本領。

3.能繪畫愛心卡,向媽 媽表示感謝。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朗誦詩歌,初步領略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要求幼兒較有節奏地朗誦詩歌,讀出問句的語調。並初步嘗試創編兒歌。

3、喜歡參與問答遊戲,對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節奏卡片。

2、小船、香蕉、西瓜、卡通圓形、娃娃臉、蘋果、葡萄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學習詩歌,教師結合圖片提問,幼兒用填空的形式回答提問。

1、出示圖片小船,引導幼兒觀察小船的外形,並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小船像什麼。

提問: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的?看看什麼彎彎像小船?(幼兒大膽表述,教師將幼兒表述的內容歸納成兒歌的結構,"什麼彎彎像小船?香蕉彎彎像小船。")2、用同樣的方式學習第二句。"什麼個大圓又圓?西瓜個大圓又圓。"3、出示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圖片,引導幼兒自己邊學習邊創編並將語言歸納成兒歌的結構。

二、完整欣賞,指導幼兒讀出疑問句的語調。

三、將幼兒分爲兩大組,一組讀問句,一組讀答句。

四、出示節奏卡片,引導幼兒按節奏拍手,並能按節奏念問答兒歌。

五、創編:結合以上學習的形式教師給每組提供相應的圖片,引導幼兒以小組爲單位自由創編兒歌。

1、幼兒看圖片創編兒歌,教師指導並記錄。

2、幼兒用疑問句的語調自然聲朗誦自己創編的兒歌。

六、教師小結,表揚鼓勵幼兒。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與建議1、提供相匹配的圖片,幼兒根據圖片提示創編兒歌。

2、提供更多的節奏條卡,幼兒根據節奏卡念兒歌。並進行問答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目標:

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準備:

1、餅乾屑、糖、調味品、飯粒等

2、記錄用的紙、筆、

3、螞蟻的課件、黑紙、瓶

過程:

一、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到屋外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二、觀察螞蟻的動態並記錄

1、觀察什麼地方螞蟻最多?螞蟻在幹什麼?

2、記錄各自的發現。

三、交流各自的發現。

1、交流各自發現螞蟻的情形。

2、討論螞蟻各自有沒有家,他們會把找到的食物怎樣搬運?他們怎樣通知朋友?

三、觀看課件後瞭解,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四、延伸活動:小實驗“螞蟻造家”。

將幾隻螞蟻放在裝土的瓶子中,先觀察瓶中的土是怎樣的?然後用黑紙將瓶包住,數天後觀察土裏的變化?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現圖畫中空缺和補塊的形狀特徵,豐富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

2、能根據形狀線索和畫面線索選擇合適的補塊,嘗試運用平移、旋轉完成補圖。

3、能堅持嘗試,找出正確的補圖方法。

4、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刺蝟麥麥1個;底卡3《補圖畫1》的6個補塊、底卡4《補圖畫2》的6個補塊分別取下,放在相應的底卡下方。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以幫麥麥做“填充補圖”爲情境)

1、介紹角色 出示麥麥,“看看誰來到了我們班?大家和他打個招呼吧!”幼兒“麥麥你好!”

2、引出問題 “今天麥麥有點不開心,因爲他有兩塊新圖版不會做,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助麥麥嗎?讓我們來看看麥麥的新圖板是什樣的?”出示底卡3、4,討論其中的空缺可能是什麼?“看看這裏的洞洞是什麼形狀的?猜猜可能會是什麼呢?爲什麼說會是**呢?”

3、討論補法 出示有補塊的小盒子:“誰願意上來試試?幫麥麥補上一個洞洞呀?”“他補上的是什麼形狀,補上的圖案對嗎?”

4、總結規則 教師:“今天我們玩得遊戲叫做‘補圖畫’,要找出合適的補塊,然後把它填到底板的洞洞上,所有的洞洞都要補上才行。”

二、幼兒分組操作

1、分組操作 請幼兒回到自己所在組開始補圖畫。

2、觀察指導 教師巡視各組,觀察幼兒是否理解操作規則。

3、提示常規 教師:“做完的小朋友,可以拿給其他小朋友檢查一下,檢查完後要把所有補塊放回小盤子裏,如果少了趕緊找一找,材料都收好了就可以和相應組小朋友交換操作。

三、交流評價

1、展示交流 教師:“小朋友,你們都補完了嗎?請把這次補好的圖板留在桌子上,我們和麥麥一起來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補對了。”

2、評價 教師:“今天我們都有哪些小朋友學會了根據洞洞的形狀和周圍圖畫來補圖了?”

3、整理 教師:“麥麥要和大家再見了,我們也一起把材料收起來吧。幼兒有序收學具,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樹與人們的關係,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願意講述樹的好處,發展想象及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初步的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樹木及小鳥、小貓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圖片,佈置成美麗的樹林。

2、樹杆、樹冠,膠水、大副鉛畫紙每桌一份。各種可供選擇的人與小動物的圖片若干。

3、優美的音樂2段。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自由創編動作進“樹林”參觀。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樹林玩好嗎?

2、幼兒隨優美的音樂自由創編動作進樹林。

二、探索樹林的祕密。

1、教師:美麗的樹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樹林裏都有些什麼?他們在幹什麼?

2、討論:爲什麼人們喜歡在樹林裏玩?

三、欣賞、理解散文詩。

1、老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教師:樹林可真美,人們都喜歡在這裏盡情的玩耍,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樹朋友》的散文詩。

(老師邊連續播放課件)

2、(逐段放課件)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

(1)春天,小松鼠在樹梢上幹什麼?

(2)夏天,小松鼠又在樹林裏幹什麼?

(3)秋天,樹葉怎麼樣了?

(4)冬天,小松鼠又是怎麼做的呢?

四、製作樹林,體驗樹的多樣性及好處。

1、樹真好,小朋友喜歡樹嗎?我們一起來做一片美麗的樹林,讓很多的小動物和小朋友都來玩好嗎?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樹幹和樹冠粘貼成大樹,然後選擇喜歡的小動物粘貼在樹林中。

2、放配樂散文詩《樹朋友》的錄音,幼兒自主操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讓幼兒認識空氣,培養好奇心和求知慾。

2.讓幼兒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小適中的保鮮袋若干。

2.水彩筆、橡皮筋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兩個保鮮袋,一個是充滿空氣的,一個沒有空氣的,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小結空氣的概念: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聞不到,看不見但是我們不能離開的氣體。

3.提問:怎樣把扁扁的保鮮袋變鼓起來?

4.操作活動:用保鮮袋裝空氣。教師用橡皮筋幫助幼兒把變鼓的保鮮袋綁好。

5.打扮空氣娃娃。引導幼兒用水彩筆在保鮮袋上添畫,把保鮮袋變成漂亮的空氣袋娃娃。

6.幼兒和空氣袋娃娃自由玩耍,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完整有序的閱讀圖書,並在閱讀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來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幼兒感受殘疾人的不方便並沒有給四周人帶來太多的不方便,他們也有自己的本領,教育幼兒要尊重平等的對待殘疾人。

活動準備:

小圖書人手一本,故事錄音,大圖書三幅,文字:沒有不方便

活動流程:

討論--幼兒閱讀--聽錄音師生閱讀--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討論

1、小朋友們都在操場上玩,阿明卻獨安閒教室裏,猜猜是什麼原因?

2、阿明的腿有點不方便,什麼叫“不方便”?(出示文字)阿明在生活中有哪些不方便的事呢?(幼兒互動討論)

二、幼兒閱讀

問題:

1、故事中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2、你們喜歡小猴子嗎?爲什麼?(出示大圖片)

3、小猴子這樣做,阿明心裏會怎麼想?小朋友的心裏又會怎麼想?

老師小結:

我們都不喜歡小猴子的這種行爲,他這樣是不尊重別人,是沒有禮貌的表現,再說阿明心裏會不興奮,難過的,讓別人難過的事情我們不應該做!

4、當小猴子受傷後,阿明是怎樣對待他的?

5、回家的路上發生一件什麼可怕的事情?阿明是怎樣做的?小猴子呢?

6、你們喜歡阿明嗎?爲什麼?(幼兒互動討論)

老師小結:

我們都喜歡阿明,雖然阿明的腿有點不方便,但阿明能照顧自己,還能照顧別人,在好朋友碰到危險時還能保護別人,他是個勇敢的孩子。

三、聽錄音,師生閱讀

聽了故事,楊老師明白了,爲什麼故事的名字叫“沒有不方便”。

1、阿明一點都沒有給大家帶來不方便,大家一起玩球的時候只要怎麼做?阿明就可以一起玩了。

2、遠足的時候,大家怎麼做?他就可以一起去了。(引導幼兒運用故事中的語言集體講述)

3、想想,假如阿明是你們的好朋友,你們會怎樣與他相處呢?

活動結束:

讓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編寫自己的圖畫故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袋鼠

活動目標:

1、通過反覆感受,初步掌握音樂和動作的關係,音樂和角色形象的關係。

2、會聽音樂做遊戲,體驗角色遊戲的快樂,能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錄音磁帶、袋鼠圖片(大、小各一個)、鋼琴、

幼兒已會聽“大灰狼”的音樂並能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練聲

A:1313∣5 —∣5353∣ 1—‖

小貓怎樣叫?喵嗚喵嗚喵!1234∣5— ∣ 5432∣ 1 —‖

小貓怎樣叫?喵嗚喵嗚喵!

B:1313∣55 . ∣5353∣ 11 .‖

小 貓怎樣叫呀?喵嗚喵嗚喵嗚!

1234∣ 55 . ∣ 5432 ∣11 . ‖

小 貓怎樣叫呀?喵 嗚喵 嗚喵嗚!

2、聽音樂遊戲

A——活潑快樂的旋律:幼兒學習各種小動物快樂的自由遊戲。

B——低沉緩慢的旋律:

幼兒扮演的各種小動物立即原地蹲下不動。

A——活潑快樂的旋律:幼兒學習各種小動物恢復快樂的自由遊戲狀態。

3、出示袋鼠圖片,激發活動興趣

“小朋友的歌聲吸引了許多小動物,你們看,誰來了?”(袋鼠)

“還有誰來啦?”(袋鼠乖乖)

4、引導孩子熱情有禮貌地向袋鼠問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旋律

(1)在錄音磁帶的背景音樂下,袋鼠向全班小朋友問好,說明自己的來意。

“我知道今天許多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到小(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我和我的乖乖也想來玩一玩,你們歡迎我們嗎?”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好!”(幼兒向袋鼠問好)

(2)老師以袋鼠的身份範唱歌曲,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袋鼠媽媽和她的乖乖還準備了見面禮呢?這個禮物是一首好聽的歌曲,你想聽嗎?”

(3)提問歌曲內容,幼兒泛說

“歌曲裏唱了些了什麼?”

(4)教師清唱歌曲,幼兒再次感受歌曲。

“歌曲裏唱的真的是小朋友說的那樣的嗎?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

(5)教師提問,教師用歌句總結回答,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A:袋鼠媽媽有個什麼?

B:袋袋裏面裝着什麼?

C:媽媽和乖乖怎樣?

(6)教師與幼兒聽音樂唱歌,教師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提示幼兒歌詞。

2、歌表演

(1)激發起幼兒扮演小袋鼠的興趣

“袋鼠媽媽和它的乖乖在一起好幸福喲,何老師也想來做一次袋鼠媽媽,可是誰來做我的乖乖呢?”

(2)教師引導幼兒如何扮演袋鼠乖乖。(雙手抱住老師的脖子,雙腿環繞於老師的腰部)

(3)引導幼兒在歌詞“相親相愛”處做一親密動作表示乖乖對媽媽的愛。(如親吻等動作)

3、親子游戲

“今天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來了,袋鼠媽媽和它的乖乖邀請你們一起遊戲,請你快快找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4、引導幼兒在不同的旋律下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

“遊戲的時候,何老師聽見了一個聲音,你們聽見了嗎?”(教師彈出低沉緩慢的旋律即聽音樂遊戲的旋律B)

“大灰狼來了怎麼辦?”(蹲下不能動,家長要保護好自己的乖乖,等大灰狼走了才能動)

4、完整遊戲——辨別不同的音樂並且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

“仔細聽音樂旋律,大灰狼來了,千萬不能動,否則要被大灰狼捉走的,要等大灰狼走了纔可以動”

A:歌曲《袋鼠》旋律,親子快樂歌表演。

B:低沉緩慢的旋律——家長保護自己的乖乖原地蹲下不動。

A:回覆《袋鼠》旋律,親子快樂歌表演。

三、結束部分

帶幼兒去室外遊戲——活動結束

“太陽公公也想和我們一起做這個遊戲,我們去太陽公公那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南瓜並觀察南瓜的構成。

2、運用南瓜子進行美工創作。

3、嘗試集體共同創作大畫。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大膽參與討論。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兒歌:《南瓜黃》。

2、南瓜、剝子器、南瓜子、小元宵、糖、白膠、深色圖畫紙。

活動過程

1、教唱兒歌《南瓜黃》。

2、問幼兒誰吃過南瓜。

3、出示從市場買的南瓜。切開南瓜,讓幼兒看看南瓜是什麼樣子的,並觀察南瓜裏面有什麼。(瓜瓤、瓜子)。

4、將南瓜洗乾淨,讓幼兒看看生南瓜子與熟南瓜子有什麼不同;吃吃看,味道有什麼不同。

5、教師與幼兒共同運用南瓜子在深色的紙上粘貼作畫。

延伸活動

1、將南瓜切成小塊、加糖、加小元宵,做成南瓜元宵湯作爲幼兒的點心。

2、給幼兒講述與南瓜有關的故事,如《灰姑娘》。

兒歌:南瓜黃

花樹花,花樹底下結南瓜。

南瓜黃,好像滿地小太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並瞭解兒歌,感受兒歌所表現的“逗”趣。

2.在遊戲中體驗邊念兒歌邊進行角色表演的快樂。

3.初步學會用適當的詞語更換兒歌中的飯菜名。

4.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5.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課前自制黃米飯、炒青菜若干盤,毛竹筷一雙,螞蟻卡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1.猜一猜。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來一位客人,猜猜會是誰呢?

2.喊一喊。師:哦,原來是螞蟻啊,誰來把螞蟻喊過來?

3.想一想,說一說。師:我們想一個什麼辦法逗螞蟻來呢?

二、在遊戲中學習兒歌,體驗“逗”趣。

1.逗引螞蟻

運用黃米飯與炒青菜逗引螞蟻。

2.學習兒歌,進行扮演。

(1)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傾聽。

(2)幼兒在教師動作與語言的提示下朗誦兒歌。

提醒幼兒注意整首兒歌的完整,加上動作朗誦。

(3)玩遊戲。根據兒歌內容,創設遊戲情境。交代規則:先請兩位螞蟻躲在“洞”裏,其他幼兒逗螞蟻。第二遍,全體幼兒做螞蟻,老師來逗螞蟻。提醒螞蟻們別忘了自己與老師的對話。

三、創編兒歌

1.啓發幼兒想象並表達,要請螞蟻再來做客,還可以準備別的什麼菜呢?

將新的米飯和菜的名稱編到兒歌裏,大家一起念一念,說一說。

2.活動延伸:小朋友在家裏也可以編新的逗螞蟻的兒歌,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這個遊戲。

活動反思:

上完這節小班語言研討課,我收穫頗多。從活動設計來看,目標難易適中,程序設計新穎,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兒歌,並創設情境使他們切身體會兒歌“逗”的主題。特別是活動中,我一改以往兒歌教學中聽一聽、學一學的模式,而是以猜一猜、想一想、逗一逗的形式導入活動,讓幼兒成爲活動的主人,直接深入活動的主題“逗趣”,挖掘了這首兒歌自身的遊戲性、趣味性,充分發揮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使得他們在遊戲中學習兒歌輕鬆愉快。

在後面的集體進行角色扮演的環節中,雖然沒有任何頭飾或手偶,幼兒依然能沉浸在做螞蟻的角色意識中,但由於情緒過於興奮,他們沒有理解邊念兒歌邊遊戲的規則,一味地忙着來回搬運“米飯”,只有少數幾名幼兒邊玩遊戲邊念着兒歌。這給活動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遺憾。如果教師在覺察了幼兒異常興奮之後,能採取有效措施提醒幼兒,使他們的注意力專注於遊戲的同時能做到遵守遊戲規則,相信後兩次的遊戲水平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小百科:螞蟻是一種昆蟲,別名蟻、玄駒、昆蜉、蚍蜉螞,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種,有21亞科283屬,中國境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