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錦八篇

本文已影響 2.9W人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錦八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春天到了,很多植物都發芽了。

2、用語言和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看到小芽的特點。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選擇初春時小草、樹木剛發芽時的戶外或本園內的場景。

教學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冬天時樹木的樣子。

教師:小朋友們,冬天時,你們看到外面的樹木是什麼樣子的呀?

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教師小結:冬天時,有好多的樹木葉子都掉光了,樹上光禿禿的。

2、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表達對春天的認識。

教師:有哪個聰明的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了?(春天)

春天到了,天氣怎麼樣啊?本來光禿禿的樹枝上會有什麼變化呢?我們一塊去找一找,好嗎?

3、教師帶領幼兒在幼兒園裏尋找、觀察小芽。

(1)教師帶領幼兒在幼兒園裏邊走邊觀察周圍樹枝上的變化,幫助幼兒尋找樹上的“芽”,尋找小草的“芽”……。

(2)教師帶領幼兒到班級的自然角里去找找,有沒有什麼新發現?(我們種的種子發芽啦)

(3)請幼兒自由尋找並交流看到的小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教師:你在哪裏找到小芽的?小芽是什麼樣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身體動作做出小芽的樣子來?(引導幼兒用體態動作來表現看到的小芽。)

4、教師小結: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小草、小樹、種子都發芽了,花兒也開得漂漂亮亮的。真美啊!

教學反思

春天到了,天氣變暖了,這兩天一直是晴好的天氣,鳥語花香,這麼好的環境、天氣,不上這節課真浪費啊!班級裏的自然角早已經佈置好了,小朋友們從家裏帶過來的各種植物種子都已經開始冒出小小的芽來,更爲我上這節科學課提供了最好的實物參照。在觀察自然角的時候,小朋友們圍在邊上,用好奇、希冀又帶點驚喜的眼光看着從鬆翻的泥土中破“土”而出的小嫩芽,滿心歡喜。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春天”這個詞,已經隨着小芽而進入到孩子們的腦海中了。說得再多,也遠不如眼見爲實來得貼切。所以我想:對於這羣天真的孩子,用事實來說明問題更比用故事、圖片之類來得直觀、強烈得多。課程與實際相聯繫、相結合,往往能獲得更出色的效果。

小百科:芽是尚未發育成長的枝或花的雛體。芽的組成。芽是由莖的頂端分生組織及基葉原基、腋芽原基、芽軸和幼葉等外圍附屬物所組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架空、疊高等簡單的建構技能,能積極參與建構活動。

2、在建構中體驗樂趣,併產生初步的合作意識。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重難點:

學習架空、圍合的建構技能。

架空的搭建方法。

合作搭建圍牆。

形成原因:

1、小班幼兒對建構技能的缺乏;

2、以平行遊戲爲主,缺少與同伴的合作意識。

解決辦法:

經過多次嘗試,運用分析、比較等方法得出經驗。

活動準備:

全家桶、飲料杯、紅籮筐、彩笛卷空盒若干;場景佈置(塑料花、泡沫板)、動物手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慾望。

灰兔家種了許多美麗的鮮花,想請我們一起去觀看。這些花都折斷了,是怎麼回事呀?

那你們能不能幫它想想辦法,使這些美麗的花兒不遭到破壞?

二、提供材料,自由搭建。

分組合作,初次嘗試搭建。

三、討論探索,架空搭建。

你是怎麼搭的?你覺得哪座圍牆建造的最好?爲什麼?

我們來學學這種好的辦法吧!

四、欣賞感受,體驗成功。

小兔覺得小朋友們真能幹,幫它造了既漂亮又牢固的圍牆。謝謝你們!希望你們有空的時候多來我家玩。

活動反思:

首先,我覺得在活動中爲全體幼兒提供了一個富有探索性的學習環境。象肯德雞全家桶、飲料杯、彩笛卷盒子等這些廢舊物品對孩子們來說既新鮮又熟悉,這些物品特別是彩笛卷盒子變化大、操作性強,這爲幼兒在探索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供了極好的契機。因此,孩子們在操作中個個興趣濃厚、思維積極,根據他們已有的經驗,建構出方法不一的圍牆,教師對這些建構作品分別給予肯定和鼓勵,有效地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最後,在積累經驗的同時,幫助幼兒學習新的建構技能,使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提高,也大大滿足了幼兒不斷探索的慾望和成功的體驗。這是我對建構活動的第一次嘗試,在活動中肯定存在許多問題,如在活動中是否應選擇同種材料(象都是口大、底小的桶形)或完全形狀不同的材料,因爲同種材料也有多種搭法,不同材料的建構方法就更多了。因此,還有待於老師們共同探討、研究,希望各位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夏末秋至,市面上的水果種類更加豐富。幼兒都吃過水果,也對某種水果表現出態度上的傾向,比如特別喜歡或者討厭。在這個幼兒與水果接觸相對較多的時節,我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水果出發開展主題活動“水果店開業了”。以此活動爲載體,讓幼兒用多種感官感受水果,獲得更多關於水果的經驗,並在遊戲中獲得語言表達、邏輯思維以及動手操作等能力的發展。

活動一:說水果

活動目標

1.瞭解水果的名稱,願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

2.主動表達,體驗和同伴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水果的圖片;提前和家長聯繫,請幼兒每人帶一份水果(品種多、數量少)到幼兒園;兩個用來放水果的大筐;寫有“豐收水果店”字樣的招牌卡放在桌上。

活動過程

1.分享自己帶來的水果,說說水果的名稱、顏色、形狀、味道等。

先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然後結合幼兒的介紹進行總結,從多個特徵讓幼兒瞭解水果的多樣性。

2.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水果。

請幼兒選擇一樣自己最喜歡的水果,說說爲什麼喜歡它。還可以說說自己還見過哪些今天沒有的水果,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3.互相摸摸、聞聞彼此帶來的水果,再把發現的水果祕密告訴大家。

4.把帶來的水果輕輕放在兩個大筐裏,放在預先設置好的“豐收水果店”裏。

活動二:送水果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照顏色對水果進行分類。

2.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6~7只水果提籃,其中4只分別用4種顏色的卡片做標記(紅、黃、綠、橙),另外2~3只不用顏色標記;幼兒從家裏帶來的兩筐水果(選顏色不同的)。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筐裏的水果,說說它們什麼地方不一樣。

2.請個別幼兒當“豐收水果店”的店老闆,把水果按顏色分類擺好。

教師拿出準備好的水果提籃,引導幼兒觀察提籃上卡片的顏色,按照顏色把水果放在合適的提籃裏。

3.幼兒集體遊戲:我是小小店老闆。

幼兒輪流上前,從筐裏取2~3個水果,把不同顏色的水果放到同種顏色標記的提籃裏。其他幼兒幫忙監督糾正。

活動三:串水果

活動目標

1.手眼協調地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切好的水果穿“水果葫蘆”,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樂意與同伴分享穿好的“水果葫蘆”。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在網絡上找到的水果葫蘆店和各種水果葫蘆的圖片;削好的不同種類的水果若干,一次性筷子若干,空盤子若干,佈置成新的活動區域“水果加工廠”;幼兒每人一件小圍裙。

活動過程

1.播放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水果葫蘆店。

請幼兒說說這是什麼地方,水果葫蘆是用什麼東西做的。

2.參觀“水果加工廠”。

帶幼兒參觀“水果加工廠”,觀察桌子上已削好的一盆盆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水果及一次性筷子,說說可以在“水果加工廠”做什麼事情。

3.製作水果葫蘆。

教師幫幼兒穿上圍裙,請幼兒有序地拿小盤子自主選擇需要的水果,坐在桌子上穿水果葫蘆。

製作前教師示範穿水果葫蘆的要點:一隻手拿好水果,另一隻手拿好一次性筷子的一頭,眼睛看準水果的中間,小心不要戳到手和眼睛,穿好的水果葫蘆放在準備好的大盤子裏。

活動中教師注意提供個別幫助,針對不同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難度的要求。

4.展示幼兒的作品,交流穿水果葫蘆的經驗。

請幼兒說說水果葫蘆是怎樣穿的,用了哪幾種水果。挑選穿得好看的水果葫蘆,請它的主人向大家介紹他是怎麼做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兩種或三種不同顏色的水果按照間隔排列的規律穿起來的水果葫蘆更好看。

5.分享、品嚐水果葫蘆。

幼兒互相品嚐水果葫蘆,說說自己吃到的味道。

活動延伸

繼續結合“水果”主題,開展多種遊戲,滲透多領域的學習活動。比如讓幼兒給水果排排隊,瞭解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不同排列規律;用油泥等輔助材料來表現各種各樣的水果,進一步感受水果的大小、色彩、形狀等特點。此外,關於水果的系列活動還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幼兒每天都要吃水果,每天都可以給幼兒提供交流水果的機會;還可以延伸到晨間戶外活動中,通過爬、鑽等動作開展運水果、送水果等遊戲。

特約評析

關注前期經驗在幼兒主題遊戲活動中的價值

(朱翠平,江蘇省宿遷市中小學教學研究室)

主題遊戲活動是圍繞某個主題開展的一系列遊戲活動,包含相關聯的教學遊戲、區域遊戲、生活活動及家園社區活動等。案例中的教師在主題遊戲活動的設計中,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貼近季節、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以水果爲切入點設計開展了“豐收水果店”主題遊戲活動,圍繞主題設計了數個相關活動,每個活動均賦予幼兒不同的任務,通過說水果、送水果和穿水果等系列活動,爲幼兒提供了交流與操作的機會,營造了一個相對熟悉而又富有挑戰的實踐環境。整體而言,活動具有一定的梯度和遞進性,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小班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發掘幼兒已有經驗、豐富幼兒活動內涵、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作用,滿足了幼兒的探究興趣,爲幼兒的身心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支持平臺。而適當的選題、巧妙的設計、對資源和環境的充分利用以及對小班幼兒學習特點的把握也折射出教師深厚的教育功底。

然而,從主題遊戲活動的整體設計來看,我認爲該活動設計還可以做如下補充:

1.關注幼兒前期經驗在活動交流中的價值

正如設計者所言,秋天是收穫水果的季節,幼兒可以用多種感官去感受、認識各種各樣的水果。“口說”是感官之一,所以設計者將活動一設計爲“說水果”。

毫無疑問,用多種感官感受、認識水果這一方法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探究規律。但若想讓小班幼兒能夠順利地“說水果”並說得好,則需要幼兒相關經驗的支撐。我們都知道,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及行動上喜歡重複他人的語言或模仿身邊的同伴,他們的經驗多源於自己的生活,他們的表述帶有明顯的生活印跡,遊戲也帶有明顯的情境特徵。這就告訴我們,幼兒的經驗越豐富,遊戲質量也就越高。因此,在主題遊戲活動開展前,教師需要在豐富幼兒生活經驗上下功夫。針對這個活動,教師需要將幼兒前期經驗的儲備納入活動“準備”之中,請家長提前一到兩天帶孩子參觀水果店,瞭解水果相關知識(名稱、形狀、顏色及分類)併購買水果,再每人帶一些水果(品種多、數量少)來園交流。變“家長單一準備”爲“幼兒與家長共同準備”,既爲後面的活動奠定了基礎,又充分地利用了教育資源。

這一準備既是幼兒前期經驗的準備,也爲接下來幼兒將要開展的說、買、送水果遊戲奠定了基礎——讓幼兒積累說的資本、瞭解買的方法、看到水果分類的過程。有了鮮活的生活經驗的支撐,幼兒才能做到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樂說,纔會產生愉悅的交流體驗,也纔有望更好地達成“瞭解水果的名稱,樂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主動表達,體驗和同伴交流的樂趣”的目標。

2.關注幼兒前期經驗在遊戲過程中的價值

前期經驗有助於提高幼兒遊戲的質量,尤其對喜歡模仿的小班幼兒來說,提前感知相關經驗尤爲重要。幼兒和家長一起上水果店,感知水果的色、形、味、名和分類,以及買水果時的語言交往、交易過程等,都會給幼兒帶來一定的感官刺激,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在真實的情境中獲得的直觀感性經驗,將爲幼兒在主題遊戲中的分享交流、有效互動積累素材、奠定基礎,讓幼兒玩得盡興、說得自如。

3.關注幼兒前期經驗在延伸活動中的價值

一次主題遊戲活動的時間、材料、地點及容量畢竟有限,不可能解決諸多問題、完全滿足參與者的興趣和需要、完整實現預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因此需要延伸活動加以補充和完善。延伸活動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爲了保持和保證教學活動和幼兒發展的完整性與連貫性而設計的。一般來說,延伸活動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設計,比如延伸到下一個活動、延伸到區域活動、延伸到日常生活、延伸到社區、延伸到家庭之中等等。

學是爲了用,爲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在這一主題活動中,我認爲除了設計者預設的活動延伸內容之外,還可以創設一次延伸機會——即延伸到社區真正的水果店去參觀。幼兒只有具備了相關的前期經驗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之後,纔會對活動更自信、更投入、更熱情。爲了提高活動的質量,增強活動的有效性與針對性,爲幼兒營造真實的交往互動購物環境,教師仍需要提前備課:提前告知幼兒“小顧客”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及購物行爲規範,對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及疑惑進行梳理,並提前與水果店聯繫,協助店員在環境、規範操作和現場答疑等方面給予配合,再通過活動前談話幫助幼兒積累前期經驗,如:你和爸爸媽媽一起買過水果嗎?見到售貨員叔叔和阿姨怎麼說呀?水果店裏都有哪些水果呀?這些水果都有什麼名字呀?水果是怎麼賣的?想買水果怎麼對叔叔阿姨說呀?有了上述的準備,教師就可以和幼兒一同到附近的水果店參觀和購買水果。讓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在遊戲中獲得的新經驗以及困惑和問題在真實情境中得到驗證和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遇事而教,鼓勵幼兒主動問好,待人禮貌,及時解決幼兒的問題,推動幼兒社會行爲的順利發展。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環境即課程,這一延伸活動的過程旨在引導幼兒將原有經驗和遊戲所得真正地運用到生活中去,並從生活中重新獲得和建構新的經驗。這種經驗獲得的過程,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有益於幼兒的經驗在原有基礎上獲得進一步提升;有益於幼兒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更有益於幼兒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的養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發展幼兒走、跑、鑽和平衡的動作,培養幼兒動作的靈敏和協調的能力。

2、 讓幼兒在遊戲中發揮自我,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3、 培養幼兒團結協作、活潑勇敢的品質。

4、 樂於參加體育活動,感受幫助有困難的人的快樂體驗。

5、 商討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矮凳若干,長梯一個,拱形門5個,泡沫墊若干,錄音機,錄音帶。

遊戲玩法:

1、聽音樂,小矮人出場。

教師:"小矮人、白雪公主病了,不過我們大家都不用傷心,我知道有一棵神奇的蘋果樹,只要 找到它,白雪公主的病就能治好,但是,神奇的蘋果樹在很遠的地方,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可能還會遇到老巫婆呢,你們怕不怕?對,我們都是勇敢的小矮人,一定要找到蘋果樹!

2、小矮人先走過窄窄的石頭路,然後一起來到樹林,尋找蘋果樹,在沒有找到的情況下,繼續鑽過山洞向前尋找。

3、突然下起了暴雨,小矮人們四處尋找避雨的地方,雨停了,雨水把小路淹了,小矮人要想辦法走過去,利用石頭搭成小橋,然後走過小橋,終於找到了蘋果樹。

4、小矮人摘到蘋果後,高高興興地往回走,當走到樹林時,遇到了老巫婆,最後小矮人們想方法,互相團結協作,把老巫婆趕走了,然後把蘋果送給白雪公主吃,治好了她的病。

遊戲規則:

1、幼兒能有秩序的參與遊戲,練習一個跟着一個走。

2、在奔跑過程中注意不與同伴碰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內容:

音樂欣賞《啄木鳥》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和圖畫,熟悉音樂,分辨樂曲ABC結構。

2、在理解故事情節和樂曲關係的基礎上,能初步的隨樂指圖。

3、能注意,認真的傾聽音樂,積極的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啄木鳥手飾一個。

2、錄製的音樂磁帶。

3、粉筆、黑板 。 座位:四豎排

活動過程:

1、隨《小鳥》音樂做律動入室。

2、故事導入 (故事附後)。

3、有一段音樂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你們聽!

4、 教師隨音樂畫故事“啄木鳥”。(老師還能一邊聽音樂一邊把這個故事表示出來,你們看)。

5、完整的聽音樂指圖。

① 教師指圖,幼兒空指。“老師請來了啄木鳥醫生爲我們班的果樹治病,請小朋友伸出手指和啄木鳥一起檢查一遍。

② 個別幼兒(2―3名)指圖。“請幾個小朋友上來和啄木鳥一起帶小朋友作檢查吧!”

6、爲三段音樂創編不同的律動表演,進一步理解音樂。

① 創編。“如何用動作來表示這三件事?”

② 請四位幼兒當大樹,一名幼兒當啄木鳥進行練習。

③ 完整練習一遍。

7、 合作表演。

① 請一半幼兒扮啄木鳥,另一半幼兒扮果樹爲它治病,表演後換角色。

8、 總結,使音樂《摘果子》出室。

故事:

果園裏,有四棵果樹生病了,書葉發黃,一點都沒精神,大樹們個個愁眉苦臉。一天,一隻小鳥從這飛過看見大樹那痛苦的樣子就問:“大樹伯伯你怎麼了。”大樹伯伯說:“我們生病了,好難受。”小鳥連忙說:“您彆着急,我去給你們請醫生。”不一會小鳥就到了啄木鳥家門口,它大聲喊:“啄木鳥醫生快開門呀,那邊的大樹伯伯生病了,你快去看看吧!”說着就領着啄木鳥來到了果園裏,經過啄木鳥的一翻檢查原來是蛀蟲在搗亂,啄木鳥伸着長長的嘴巴“篤篤篤”、“篤篤篤”給大樹捉完了蟲子,就這樣大樹伯伯的病好了,沒過幾天就又長出了茂盛的樹葉,變得更加漂亮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1到10的順唱數,並能辨別1到10數字的字形特徵,掌握數字的數序。

2、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瞭解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正確的運用。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數字動漫視頻生活中有關數字的圖片活動數字卡、自制手機

膠棒積木

活動流程:

1、拍手“我說你做”相互問好。

2、動漫數字兒歌欣賞導入。

3、出示數卡1到10,加深字形與數序的認識。

4、數字遊戲:

a、撲克牌接龍

b、捉迷藏

5、手機的認識,自制小手機。

6、撥打電話鞏固數字

小結:數字無處不在,與生活息息相關,

與數字做朋友,本領更更大。

具體流程:

(一)導入環節:

拍手問好,我說你做。(依次更換數字,讓幼兒相應的拍手)

師:請你小手拍5下,

幼:1、2、3、4、5。

師:小朋友下午好,

幼:老師下午好。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一些客人,來我們班做客,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誰?

(播放數字動畫,師幼共同欣賞,)

那小朋友一起說說,我們的客人是誰呢?

幼:數字寶寶。

師:哦,原來是數字寶寶。那數字寶寶今天和小朋友一起來做遊戲,你們願意參加嗎?

幼:願意。

(二)基本環節:

師:我們一起來請出今天我們的小客人,(依次請出數字1———10)引導幼兒說出數字,並

說出數字的字形,再次欣賞動畫,加深字形的認識。

師:我們一起看看它們要和大家玩什麼遊戲?

1、出示撲克牌,引導幼兒進行有序的排列,

師:這是什麼呢?大家玩過嗎?你們是怎麼玩的呢?我們看看它們都有誰,依次認識沒有排列好的撲克牌,引導幼兒進行有序排列。

幼:依次說出數字的順序,進行排列。

師:看看下面這些撲克牌,誰給丟了呢?(出示下列三組數字)

幼:觀察後,讓孩子們說出丟掉的數字。

師: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一起找找,他們都隱藏在哪裏呢?

(出示生活中的圖片,讓孩子一起找找,數字都在哪裏?)

幼:孩子一起找出數字都出現在哪裏?(車牌、尺子、鞋子、溫度表、體溫計、樓牌、電話、紅綠燈、廣告牌、手錶、錢幣等)

師:出示手機,一起來認識數字在手機鍵盤的排列順序。(出示手機一起觀看)

幼:一起進行數字在鍵盤的有序排列。

師:出示自制手機,引導幼兒進行粘貼丟失數字,進行自制。

幼:在溫馨環境中,幼兒進行自制。

(三)結束環節:

1、起讀出手機的顯示屏的號碼,進行認識數字。

2、出示手機號碼兩個,引導幼兒進行撥打電話。

師:我們一起給張老師和李老師打電話,約他們一起出去玩。

幼:讓幼兒撥出電話,進行電話預約。

師:好了,我們一起出去,和數字做遊戲,好不好?組織幼兒結束遊戲。

小結:數字無處不在,與生活息息相關,

與數字做朋友,本領更更大。

反思:

活動中,幼兒表現積極,認真觀看光碟動畫,撲克牌的出示,幼兒很感興趣,但面向全體,幼兒較亂,應給孩子實物進行互動,效果應該會很好。同時,過度的語言有點牽強,還需完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活動中,學會“乖、扔、鼠”的正確發音。

2、培養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兒歌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兒歌。

活動準備:

小豬、小老鼠吃香蕉的圖片各一張;實物香蕉一個;紙簍。

活動過程:

一、進行遊戲,激發幼兒興趣。

1、“吃水果”遊戲:請你跟我吃××!

2、剛纔我們把香蕉吃完了,香蕉皮扔在哪裏呢?

3、出示香蕉,小豬和小老鼠剛纔也吃了香蕉,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麼樣吃香蕉的。

二、學習兒歌。

1、(出示圖一)圖片上有誰?它在幹什麼?

2、小豬把香蕉皮扔到哪裏去了?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認識垃圾筒標記) 我們把小豬吃香蕉的樣子編成了一首兒歌。幼兒學念兒歌,老師注意幫助幼兒正音(乖、扔)。

3、(出示圖二)小老鼠和乖小豬吃香蕉的方法一樣嗎?它做得對嗎?爲什麼?(幼兒泛講) 教師小結:對,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很不安全,也不衛生。

4、我們再編一段小老鼠吃香蕉的兒歌,鼓勵發準“鼠”的音。

小結:我們要學乖小豬,在公共場所做個講衛生的好寶寶。

三、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 除了香蕉皮可以扔在垃圾筒裏,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扔進垃圾筒裏?(幼兒泛講)

四、活動延伸: 今天大家的表現真棒,等一下請你們吃香蕉好嗎?

附兒歌: 吃香蕉 乖小豬,吃香蕉, 香蕉皮,拿手上, 拿手上,幹什麼? 把它扔進垃圾筒。

小老鼠,吃香蕉, 香蕉皮,扔地上, 不小心,踩上去, 摔個跟頭淚汪汪。

《吃香蕉》課後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我圍繞教學目標,充分利用孩子的各種感官,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初步學習仿編兒歌,同時,也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在活動中,我注重運用開放式的提問來強化孩子的感知,如“你最喜歡吃什麼水果?”“你是怎麼看出來的?”“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扔進箱”等等,孩子能在較大的想象空間根據自己的願意和生活經驗暢所欲言。

在仿編兒歌中,我通過小豬和小老鼠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爲方式的對比,引導孩子明白什麼纔是正確的行爲。同時,孩子又通過欣賞和學習兒歌,初步學習了仿編兒歌的方法。但在仿編兒歌的過程中,由於孩子還沒有很好感受小豬吃香蕉這首兒歌的韻律,還難以掌握好兒歌的節奏。儘管如此,孩子在老師親切的引導下,參與的積極性和師生互動的熱情還是很高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詩歌中對爸爸“呼嚕”的形象描述,豐富相應的詞語如“呼嚕”“越來越粗”“輕悠”。

2、瞭解畫面中爸爸睡覺與火車聲音高低的對比,嘗試參與、完善圖書的內容。

3、學會表達對爸爸的“愛”情感。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出課題。

家裏除了媽媽,還有誰很愛我們?爸爸喜歡幹什麼?爸爸睡覺打呼嚕嗎?

(環節分析:以談話導入,從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直接點出“呼嚕”,幫助幼兒呈現相關的生活經歷。)

二、教師出示PPT,引導幼兒觀看。

爸爸的有趣在哪裏?爸爸和寶寶在幹什麼?爲什麼有火車?說明什麼?

(環節分析:觀察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但小班幼兒的觀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在這環節,通過開放式的提問,指導幼兒明確觀察的目的,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掌握觀察的方法,建立圖片和詩歌的聯結。

三、學習詩歌。

教師引導幼兒明白爸爸的呼嚕與火車的聯繫,當爸爸的呼嚕聲大時,就像火車開近我們。當爸爸的呼嚕小時,就像火車開遠了。

教師引導幼兒學說詩歌

(學習詞語:越來越粗、輕悠輕悠)

教師利用聲音和動作來讓幼兒瞭解感受詞語。

(環節分析:在語言的學習中,詞彙的學習是漸進的,小班幼兒已掌握基本的與日常生活、起居飲食直接有關的詞,但一些抽象的詞語對詞義的理解還很膚淺,在日常的活動中,注重詞彙的積累。運用聲音,讓幼兒直接感知聲音的漸大漸小,從而理解散文的內容。這也是孩子聽覺能力的培養。)

四、詩歌練習。

五、教師通過慢讀、等待等方法引領幼兒參與閱讀活動。

師:爸爸累的時候,呼嚕越來越粗,就像——(幼兒參與進來)

爸爸不累的時候,呼嚕輕悠輕悠,就像———(幼兒參與進來)

(環節分析:幼兒對詩歌的掌握運用遊戲化的教學方式,避免學習方式的單一和枯燥。)

六、引導幼兒製作圖片,嘗試參與完善圖書內容。

教師出示笑與不笑的形象圖兩張,引導幼兒根據詩歌仿編。

教師出示吃飯的圖片,引導幼兒根據詩歌仿編。

(環節分析:幼兒已掌握基本詩歌內容基礎上,憑藉圖片的提示,引導幼兒拓展生活經驗和想在關的語言積累,進行仿編,這一環節是提升能力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只有小部分幼兒能夠突破,大部分幼兒在這一環節上還難以實現。)

七、教師總結

在爸爸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爸爸們愛寶寶,寶寶們也愛自己的爸爸,和爸爸在一起很快樂。

【活動反思】

爸爸是幼兒身邊熟悉的人,容易引起幼兒積極有趣的交談,在這首幽默的小詩裏,含有濃濃的親情,畫面中也能讓幼兒感知到那種父子間的溫馨,讓幼兒感知爸爸的呼嚕聲與火車之間的聯繫是重點,在畫面上“有呼出的氣體”相似的地方還有聲音的相似之處,小班幼兒對詩歌的學習基本上能掌握,但在環節五中對於部分幼兒還是有較大難度。

附詩歌:《爸爸的呼嚕》

爸爸累了,

呼嚕好響好響,

就像剛出站的火車,

從家門前隆隆開過。

爸爸不累的時候,

呼嚕好輕好輕,

就像遠去的火車,

離開小小的站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