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有關幼兒園教案模板彙總8篇

本文已影響 1.58W人 

作爲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教案模板彙總8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目標:

1、知道吃完東西會有食品留在牙齒上,產生保護牙齒的願望

2、學習漱口和刷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準備:黑芝麻或糖,每人一漱口杯等

過程:

一、品嚐黑芝麻或糖

1、芝麻糖香不香?黑乎乎的顆粒是什麼?嚼起來有什麼感覺?

2、引導幼兒自由交流,請個別幼兒講一講是怎麼樣的?

二、發現問題

1、引導幼兒觀察同伴的嘴巴和牙齒,發現芝麻糖粘在牙齒上的現象

2、老師和幼兒交流:吃剩的糖渣留在嘴巴里有什麼感覺?舒服嗎?怎麼辦?

3、請幼兒自由交流後講一講

三、嘗試解決問題

1、建議幼兒用漱口的辦法把髒東西吐出來,引導幼兒觀察吐出來的黑乎乎的殘渣

2、幼兒進一步學習漱口:讓水在嘴巴里“咕嚕路”的唱歌,然後吐出髒水

(1)老師示範後由幼兒操作

(2)老師巡迴指導

3、討論:牙齒上還有一些殘渣無法去除,有什麼辦法?

(1)請幼兒說一說有什麼辦法?

(2)引導幼兒說出刷牙的辦法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瞭解熱帶魚的各種形態和豐富的色彩。

2.嘗試用手掌印、棉籤添畫的方法表現熱帶魚,進一步瞭解宣紙的吸水性。

3.注意不弄髒衣物,養成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有關熱帶魚的錄像或圖片。

2.國畫顏料、圖畫紙、宣紙、棉籤、排筆等。

活動過程

1.播放熱帶魚課件,引導幼兒重點觀察熱帶魚的形狀和色彩。

教師:你看到熱帶魚了嗎?它是什麼樣子的?身上有哪些漂亮的顏色?

2.師幼共同討論熱帶魚的畫法。

(1)幼兒比較圖畫紙與宣紙的不同,進一步瞭解宣紙的吸水性。

①教師:今天我們要用宣紙作畫。你們看看宣紙和圖畫紙有什麼不一樣?

②師幼共同實驗:用蘸水的排筆分別在圖畫紙和宣紙上按住不動,數5下後看變化,瞭解宣紙的吸水性特徵。

(2)幼兒嘗試用手掌印出熱帶魚。

①教師邊念兒歌邊在宣紙上印出手印,並用棉籤添畫上眼睛,引起幼兒的印畫興趣。

教師念兒歌:小手小手真能幹,顏料盤裏蘸一蘸,按一按,變出小魚真好玩!

②師幼共同討論:哪裏像熱帶魚的尾巴?哪裏像魚鰭?哪裏像熱帶魚的頭?

(3)根據幼兒的意願,教師用棉籤添畫出愛跳舞的水草。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l)幼兒邊念兒歌邊印畫,教師啓發幼兒用單手印出不同方向的熱帶魚,並用棉籤添畫上眼睛。

(2)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在印畫活動中的情緒體驗。

4.集體欣賞評價,結束活動。

(l)教師:你最喜歡哪條小魚?你覺得它在於什麼?

(2)教師:看一看哪些小朋友畫完後身上最乾淨?

幼兒園教案 篇3

中班科學活動:

鏡子用處多

設計意圖

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顆好奇的心,對什麼事物都非常感興趣,樂於發現,樂於探索。一次,在幼兒園區角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各區角中關於鏡子方面的知識都非常感興趣。有的孩子在科學區中擺弄各種鏡子(如小圓鏡和三角柱鏡子),觀看各種會反射影像的物品(如餅乾罐、鋁箔紙、鋼製品等),有的孩子在表演區中,給不同形象的.洋娃娃打扮一新,和她們一起照鏡子,還有的孩子在圖書區中,觀看有關鏡子方面的圖書……,爲了讓孩子們更深地探索鏡子中的奧祕,我便設計了以下活動,讓孩子們到鏡子王國去尋找更多有趣的事情。從而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並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2、知道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3、細心觀察,體驗探索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鏡子、大口袋、萬花筒、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鏡子

1、遊戲:摸口袋

師:①、今天老師的口袋裏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麼?②、摸上去感覺怎樣?你覺得它是什麼?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鏡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他有什麼特點?

3、教師小結

我們剛纔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塗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幼兒學說金屬漆)

二、探索發現鏡子的用途

1、回憶經驗

師:你還在哪裏見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幹什麼?

2、討論鏡子除了幫助人們整理儀容,還有什麼用途。說說汽車、商店等生活環境及自然環境中安裝鏡子的原因。

3、通過照鏡子使幼兒明白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尊重別人。

4、請幼兒說出還見過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如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

5、鼓勵幼兒將兩面鏡子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說說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6、教師小結。

三、遊戲:照鏡子

1、介紹規則。

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照鏡子的遊戲,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鏡子,我做什麼動作,你們鏡子也做什麼動作,好嗎?

2、遊戲:隨音樂做照鏡子的遊戲。

四、延伸活動

請幼兒玩萬花筒,進一步瞭解鏡子的特點。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冬季氣候的只要特徵,瞭解冬天,觀察冬季自然現象,瞭解動物,植物過冬的方式。

2、學習初步的分類,統計知識。

3、培養幼兒走進大自然,戰勝困難的品質。

4、使幼兒掌握一些冬季生活基本常識。

5、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自然現象,進行淺顯的分類及統計。

難點:鍛鍊他們的意志,陶冶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 有關動物,植物過冬的圖片若干。

2、 分類統計表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3、小動物圖片,白紙、彩筆、剪刀若干。

活動過程

一)冬天到了

1、遊戲<<大風和樹葉>>和音樂表演<<雪花姑娘>>導入主題____冬天來了。

2、請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說一說冬天的感受(天氣冷,手凍僵了)。

3、出示畫面,激發幼兒尋找冬天的樂趣,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冬天的主要特徵,啓發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較連貫描述觀察的結果,豐富幼兒已有的經驗。

二)動物過冬辦法多

1、教師小結,導入下一環節:人很能幹,能想出很多辦法使自己暖暖和和地過冬,那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呢?

2、聽故事<<小松鼠找朋友>>,請幼兒講述動物過冬的辦法,並將相應的動物圖片貼入背景圖中,幫小動物安家。

3、在幼兒觀察,講述的基礎上教師簡單歸納動物過冬的辦法(有換皮毛的、有冬眠的、有儲存糧食的、有飛往南方的)強調動物有適應季節變化保護自己的能力。

4、幼兒操作:按不同的過冬方式給圖中動物進行分類,學習用表格統計。

三)植物過冬有辦法

1、引導幼兒思考:人和動物都有辦法度過寒冷的冬天,植物用什麼方法過冬呢?

2、通過看圖片,觀察實物知道樹木有落葉樹和常青樹幾種,瞭解他們的過冬方式。

3、出示黃瓜西紅柿,鮮花,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討論:這些都是春夏的蔬菜、鮮花,爲什麼冬天也有呢?(讓幼兒瞭解大棚養殖,玻璃暖房種植,給樹捆草繩等人們幫助植物過冬的方式。

四)美麗的雪景

1、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能留住冬天嗎?(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不停地輪換的)。

2、討論留住冬天的辦法。

3、分組活動(折剪雪花、畫雪人,幫小動物安家)然後合作佈置一幅美麗的冬景圖,把冬天留在我們的教室裏。

活動延伸

五)暖和我們的身體

帶幼兒到戶外做走跑跳等交替動作的遊戲,使幼兒知道冬天的天氣寒冷,多活動能使身體暖和,教育幼兒不要怕冷。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用直線和圍圈的方法做成各種燈籠。

2、能大膽地想象並嘗試獨立設計燈籠的圖案。

活動準備:

1、長方形色紙,長紙條。

2、蠟筆,剪刀,漿糊。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小燈籠。

提問: 圖片上的燈籠你都見到過嗎?有些什麼顏色?燈籠外面的圖案是怎麼樣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圖畫好像我們看的連環畫。有的上面寫字的,是讓你猜謎語的)什麼時候人們會掛上燈籠?(國慶節,元宵節各種喜慶的節日)燈籠能用什麼材料來做?(布,塑料,紙)

2、教師示範講解小燈籠的製作方法。

教師出示燈籠的範例。

看一看,老師的小燈籠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紙)上面有些什麼圖案?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小燈籠呢?

展示製作步驟。

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 先在紙上畫上你自己設計的圖案,注意把有圖案的一面對着自己。

剪的時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3) 探索除了這樣剪,你還能想出更多的製作方法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討論交流。

展示幼兒作品。教師與幼兒一起佈置,開一個小小燈展。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燈籠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代表着吉利,喜慶的物品,也是我國獨有的物品,是中國文化中比較有象徵意義的一種物品,做燈籠的課程主要是想要讓小朋友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名稱:幼兒園母親節(感恩)活動

活動地點:幼兒園

活動時間:20xx年5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5月的第二個週日就是母親節

2、通過活動讓孩子們知道母親的辛苦,知道感恩母親。

3、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1、讓幼兒瞭解母親節的意義。

2、讓幼兒學習說:“祝媽媽母親節快樂!媽媽您辛苦了”

3、練習舞蹈《讓愛住我家》《感恩的心》

4、準備氣球

5、音樂《讓愛住我家》《世上只有媽媽好》《感恩的心》《燭光裏的媽媽》《我的好媽媽》

活動進程:

1、先安排各班幼兒家長按班級在戶外場坐好。

2、時組織幼兒在幼兒園一樓排好隊,並給幼兒發放氣球。

3、當《讓愛住我家》的音樂響起的時候各班教師按學、大、中、小的班級依次慢慢的把所有的媽媽圍在中間,(要求教師安排幼兒自己找到自己的媽媽或家人)

4、把手中的氣球獻給媽媽、擁抱媽媽、或親吻媽媽、給媽媽說一句貼心的話。

5、讓媽媽欣賞舞蹈《讓愛住我家》《感恩的心》《 》

6、活動結束

注意事項:

1、如遇天氣不好的情況地點變動爲( )

2、幼兒先把家長們圍到教師再安排幼兒找到自己的家人

3、活動當天一定要通知家長到位(以免有個別幼兒沒有家長陪同做 活動),如有特殊情況家長未到得幼兒教師要安排好幼兒在自己的 身邊,告訴他先把禮物收到等媽媽到了再送給他。

4、活動結束後一定要注意家長未到的幼兒。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嘗試用團泥和插的方式製作棒棒糖

重點難點:

將紅、黃、藍三重顏色的團泥粘一起,把小棍插進泥團裏。

活動準備:

1、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團泥分成若干小塊,裝在小筐裏,每組一個小筐。

2、泥工板人手一塊,數字根或小木棍人手一根。

3、泡沫板一塊,用兩到三隻顏色的泥團做好的棒棒糖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做好的棒棒糖,請寶寶觀察,並說一說它的顏色,激發寶寶活動的興趣。

2、邊念兒歌邊是伐製作棒棒糖的方法:將紅、黃、綠三隻顏色的團泥粘在一起,放在手心裏揉成團,再用小棍插在泥團裏。

3、引導寶寶自己製作棒棒糖。

——如寶寶只選擇其中一直顏色,提醒寶寶再多選一種顏色進行製作。

——如寶寶只選擇兩種顏色,不必強求。

——可提醒寶寶將泥團放在手掌上,將小棍從上向下插入泥團中。

——對能力強的寶寶,可鼓勵製作多個棒棒糖。

4、將寶寶做好的棒棒糖插在泡沫板上展示,引導寶寶與同伴互相欣賞。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能掌握種植的方法及基本步驟。

2、能按意願選擇各種材料搭建山坡和田野。

3、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塑料小桶、沙勺、樹枝等。

預設活動過程:

1、利用談話引入遊戲:農民伯伯怎樣種果樹、種茶葉?

讓幼兒懂得種植的基本步驟:鬆土、平整土地、挖坑、栽茶苗或果樹苗,然後澆水、施肥等。

2、教師示範種植的方法:用沙鏟把沙地平整成一畦一畦再挖坑,栽植茶果苗,輕輕地平壓,再給苗木澆水。

3、教師與幼兒一起確定山坡和田野的場地,幼兒分組在山坡上種植果樹、茶樹,在田野上種植菜苗。用竹籤把山坡與田野分割開,將大片土地整成一排排梯田或一畦一畦的菜園地。

4、遊戲後,幼兒互相參觀、評價、欣賞自己和同伴的勞動成果,體驗勞動的快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