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蘇教版第二冊《詠華山》課後反思

本文已影響 2.04W人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下面是關於蘇教版第二冊《詠華山》課後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蘇教版第二冊《詠華山》課後反思

  第一篇:《詠華山》課後反思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中的一篇課文,採用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教學時緊扣華山的“高”,以讀爲主,輔以簡筆畫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領悟華山的雄偉壯麗和寇準的聰明才華。

整篇文章的中心句可以說是圍繞“啊!華山真高啊!”這句話來寫的,因此,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主要抓住了這句話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我先請學生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體會華山是怎樣的。學生回答說:“華山很高。”於是,我抓住這個中心,追問:“你從哪裏看出華山很高?”根據學生的回答來逐個體會文中的句子。對於每一句話的教學,我都是通過體會字詞,觀察圖片,指導朗讀等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的。其中,我還利用了圖畫來幫助學生理解,如講到華山很高時,我就相機在黑板上畫了一座高山;講到“遠遠近近的山”時,我就在黑板上請學生貼上遠遠近近的山,體會山的“多”,並與華山形成對比,體會華山的高;講到“太陽顯得那麼近”和“朵朵白雲”時,就相應的請學生貼上太陽和白雲,幫助學生體會太陽的“近”和白雲的“多”以及它們所在的`位置,通過問題“爲什麼太陽會變得近,白雲會到身邊?”來理解華山的高。接着,我又問學生,你還能從什麼地方看出華山很高呢?學生們都能說出,他們沿着山路艱難的爬上山頂。爲什麼會爬的這麼艱難呢,通過介紹華山,學生理解很好。在理解完每一句話時,我都會回到中心句“啊!華山真高啊!”,讓學生知道這幾句話都是描寫了華山的高。最後我又通過引讀,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啊!華山真高啊;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啊!華山真高啊!他們沿着山路艱難的爬上山頂。啊!華山真高啊!通過引讀,再次讓學生感受華山的高。

詩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古詩時,我分了這樣幾個步驟,首先讓學生讀詩,整體感知詩境,因爲有了前階段教學的鋪墊,詩意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我還提醒學生這首詩的意思就藏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讓他們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在讀中進一步感悟,學生很快找到詩句的意思。

在吟誦古詩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寇準來吟誦古詩,搖頭晃腦,用富有童趣的肢體語言演繹着華山的壯美,加上我的適時評價,學生吟誦古詩的情緒高漲,課堂增加了情趣,調動了氣氛。

  第二篇:《詠華山》課後反思

《詠華山》這篇課文是一種新的課型——“文包詩”課文敘述了蔻準跟先生登華山時詠詩讚華山的事,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也讚揚了蔻準的聰明,有才華。

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是:自主讀文,主動識字。所以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把自主識字作爲重點。在識字教學部分我是這樣做的:第一,自己識字。讓學生自讀課文勾出生字,生詞。有困難的多讀幾次。自己堵住字音讀準課後的生字。第二小組檢查。利用字詞卡,在小組內有問題了幫幫他,讀準了誇誇他。同桌教,組長教,兵教兵,兵練兵。師點撥:“華”讀四聲。“稱”讀翹舌音。“難”讀二聲。第三,同桌交流識字的方法。說說自己認識認識那些字,怎麼記住的?可以書空,也可以給這個字組詞,造句,可以利用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等方法。第四,反饋識字情況。(二類字以詞的形式出現,一類字以單字形式出現)

課改以來,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倡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檢查,學生自己展示交流。這樣他們學習由被動變爲主動,學得輕鬆、自信。每堂課都屬於每一個學生,無論是彙報者還是傾聽者,他們都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傾聽並發現教育契機,適當給評價,然後引導孩子們去思考,於無疑處生疑,把學生引向文本的更深處。課改以來,雖然教學進度慢了,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了,課堂效率高了。在課改中我們會一直探索,改進,努力尋求更有效的更有助於孩子們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

  第三篇:《詠華山》課後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由於教師的精心設計,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筆者認爲,成功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一、讀中感悟,體會意境,培養語感

新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從興趣入手,以華山的各種畫面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採用自由讀、小組讀、比賽讀、齊讀等各種朗讀方法,品位語言,如在指導"啊!華山真高啊!"一句時讓學生反覆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到華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華山頂上的風景後,通過換位朗讀來體會華山的風景美;以讀促悟,運用學生的實踐體會,來理解"情不自禁",達到培養語感,形成積累的目的。

二、學科間整合,受到美的薰陶

有人常說"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語文是一種載體,它與其他學科是息息相關的,有着密切的聯繫。學科間的互相滲透和整合,是現代課程改革的趨勢。《詠華山》一文將語言美、畫面美、情感美

集於一體。在教學中,在學生充分感知華山語言美的基礎上,我採用讓學生讀讀、畫畫、評評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美術才能,在音樂中感受畫面美,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從而將音樂、美術、語文有機融合在一起,打破了傳統的分科教學,使學生在語文自主實踐活動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

三、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創造力

自主、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課堂主體參與,拓寬學生情感交流的一種渠道。在教學中,我更多地採用了讓學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學習,讓學生演一演小寇準和先生,加強了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啓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評議,深化理解了課文內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創新見解,無不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了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培養,使得雙向互動的交流得以實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