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蘇教版五上《金蟬脫殼》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41W人 

 【蘇教版五上《金蟬脫殼》教學反思篇一】

蘇教版五上《金蟬脫殼》教學反思

《金蟬脫殼》這篇課文極其生動地介紹了金蟬脫殼的全過程,展示了那奇特動人的情景。

針對教材的特點,本人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競猜謎語,激趣導入

本單元學習的主題是揭示自然奧祕的,剛上課,我請同學們猜一猜有關昆蟲的謎語,⒈身體半球形,背上七顆星,棉花喜愛它,捕蟲最著名。(七星瓢蟲)⒉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飛舞花叢中,手足不閒愛勞動,釀造蜜糖好過冬。(蜜蜂)⒊長相俊俏,愛舞愛跳,春花一開,它就來到。(蝴蝶)學生們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孩子們的視線都被我吸引住了,我就趁熱打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二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蟬脫殼》這一課的第一部分,同學們有什麼感受呢?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二、注重感悟,注重自主

閱讀過程是閱讀個體的感悟和體驗構建的過程。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敘述了“金蟬脫殼”的過程。教學這兩段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感受那奇特動人的情景,通過找句子、畫詞語、讀文字、填表格、作複述等多種形式,具體感悟課文內容。特別是蟬尾脫殼的情景,學生相應找出了“抖動”、“伸着”、“仰”、“撲”、“抓”、“抽”這些動詞,並能試着模仿蟬兒的這些動作,使得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三、內外結合,遷移運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裏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在課文教完後,我這樣問:蟬,對於我們應該並不陌生,但“金蟬脫殼”的情形就鮮爲人知了。作者爲什麼能發現並用細膩的筆觸表現出“金蟬脫殼”的情景呢?通讀全文學生不難發現是因爲作者善於觀察,喜歡探究。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鮮爲人知的祕密等待着同學們去發現,最後製作動物明星卡,進行展示。對你觀察的小動物進行細緻觀察,抓住一兩個重點進行描述,配上圖片,製成動物明星卡。在這時提出寫作要求,學生欣然接受。

不足之處:教學設計的某些環節有些過於拘泥於教材,教師上課不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小組合作探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精心設計好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細節,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課堂中真真實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蘇教版五上《金蟬脫殼》教學反思篇二】

我在教學這課時,第一課時中,我首先讓學生試着解釋“金蟬脫殼”的意思,有的學生還說到了它的典故,我立刻讓這個學生站起來給全班同學講一講,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被調動了起來。

在第二課時中,我讓學生通過觀看蟬的相關圖片,再加上我極其生動地介紹了金蟬脫殼的過程,展示了那奇特動人的情景,真正啓發了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脫殼過程”爲一條內在的主線,對文本進行重新的組合。一節課時間是有限的,而文本的內容又非常地多,所以教學時我集中精力讓學生感悟脫殼時的情景。而對前面的1-2兩節,只是提取了“肥肥的,……”這一句,讓學生感知了脫殼前蟬的樣子即可。

接着,就細緻地引領學生感悟蟬脫殼時的情景,讓學生清晰地、深入地、形象地、感性地把這複雜的脫殼過程映在自己的腦中。然後又有重點地感知“翅膀的變化”以及整體地感知顏色的變化。

最後採取師生合作的形式感知了脫殼後的變成成蟲的蟬的樣子。

在教學中,我着重幫助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金蟬脫殼的奇特動人。我讓學生充分自讀,讀懂文本,理清蟬“脫殼過程”,然後,讓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合作探究,體會自然神奇的變化,學習作者觀察、描寫方法。設計時,我直奔重點,把大部分時間放在“脫殼”上,其重點不是瞭解金蟬脫殼的過程,而是通過抓住具體描寫,感受其“奇特”之處,並在感受的同時,去學習作者觀察、描寫的方法。閱讀過程是閱讀個體的感悟和體驗構建的過程。

在學生充分感悟到金蟬脫殼過程的神奇有趣後,讓學生再抓住感受深刻的一系列動詞好好讀一讀“從這一過程中你還體會到了什麼?”學生答出了“靈活”“連貫”,我再引導“這個過程容易嗎?”學生說“不容易”“艱辛”“漫長”。師:“是呀,事物從舊到新要經過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過程雖漫長、艱辛,但蛻變可以使自己變得更加的完美。”我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巧妙的引導,學生水到渠成的悟出了“艱辛漫長”,這一情感體驗是有深度的,應該說是觸動心靈的體驗,是真實的情感體驗。

在學習這篇課文的同時,我啓發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作個有心人。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有奇特動人的事,等待我們去揭開它的奧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