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關於三年級語文《燕子專列》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3.31W人 

  《燕子專列》說課稿

關於三年級語文《燕子專列》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本第六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燕子專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敘事文章。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課文主要寫了歐洲瑞士的一個春天氣溫驟然下降,導致燕子經過瑞士時因找不到食物而瀕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就通過電視和廣播呼籲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把他們送到用帶有空調的列車裏開往溫暖的南方這樣一件事,字裏行間充溢着人們對動物的珍愛之情,體現了人們美好的環保意識。從語言文字特點來看,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用詞具體形象,又含有比較多的意義深刻的詞句,既適合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訓練,又適合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結合新課標針對第二學段提出的閱讀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歐”“洲”“瑞”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等詞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詞——“紛紛”“頂着”“踏着”“四處”在表達中心思想時的作用;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瀕臨”“呼籲”“長途跋涉”等詞語的意思;並通過小組內成員的相互合作交流,通過情感朗讀,感受課文中質樸的語言,感悟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音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文本的解讀,感受人對動物的珍愛之情,培養熱愛動物並能與動物和諧共存的思想感情,能用自己的行動來加入環保的行列。

由於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再加上三年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對本文的許多關鍵詞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引導學生如何聯繫上下文或者生活實踐來理解詞語的意思,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對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並進一步理解文章所蘊含的道理,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朗讀,加深對文本詮釋的“環保”主旨的掌握,就成了教學重點。這個單元的主題內容比較寬泛,有很強的社會意義,而且還增加了綜合學習的內容,目的是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所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環境調查,進一步體會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這就成了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打算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朗讀感悟法: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情操。本文的語言質樸又形象,情感豐富,充滿着對動物的愛心,在教學中,應用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尊重學生的個性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同時注意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創設情境法:學生具有易感染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結合教材特點,利用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喚起學生對文本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激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以至更好地入情入境,發揮想象,釋放自己的情感。

  三、說學法

在本課的設計過程中,我不僅着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更重要的是我還考慮到如何讓學生在參與上耗費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所以我準備教給學生以下幾種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法: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識字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自主識字,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學習;在理解文本以及朗讀教學中,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佈置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蒐集人們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資料這一環節,就應該重點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團體合作。

想象說話練習法: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新課標中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課後練習題三設計了:(1)我想對貝蒂說:“。”(2)我想對救護燕子的瑞士居民說:“

。”(3)我想對爲救丹頂鶴而犧牲生命的小女孩說:“

。”(4)我想對說:“ 。”以及“貝蒂不在乎

,只在乎 ”;和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彷彿在向致謝,感謝她(他們)。這三個想象說話練習,旨在挖掘文本的留白,激發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再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切體驗,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落實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標,達到“一箭雙鵰”之妙。

  四、說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激發興趣

1.板書“燕子”,引導學生背誦《燕子》中描寫燕子的句子,然後問學生對燕子還有哪些瞭解,組織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燕子的資料,比如燕子是候鳥,還比如燕子能報告天氣預報,而且是捕捉害蟲的益鳥,等等。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在交流中初步瞭解燕子的生活習性,爲學生的信息交流創設平臺,給學生提供了向全班同學展示的舞臺,學生的信心與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同時也爲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也引發了學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慾望。

2.板書“專”,引導學生擴詞,再板書“專列”,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專列”的意思。再齊讀課題,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脈絡、透視文章中心的窗口,通過語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讀,再通過對課題的質疑,培養了學生讀文先讀題,看題學文的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質疑的能力。“學貴有疑”,這一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了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而且爲下文的整體感知,第一次接觸文本進行了目標定位。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先給學生提出自學要求: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學會生字、理解新詞;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讀後,要求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初步瞭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並在書上寫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3.小組交流後,再組織班級交流。教師進行隨機點撥。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時,重點引導學生“燕子遇到了怎樣的事情”,這樣的設計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這一環節的設計,遵循了這樣的理念:閱讀教學要實現個性化閱讀,首先要還學生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給學生以自主閱讀和直接閱讀文本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與文本直接對話的同時,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生字,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發展了思維,同時也爲學生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

(三)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1.課件出示第二段場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並說說體會到了什麼。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燕子飢寒交迫,瀕臨死亡,面臨危險,非常幸運的是它們逃脫了這場災難,這是因爲,引導學生說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幫助?

指名說,師板書:政府 居民貝蒂。

3.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人們爲了燕子做了什麼?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師相機提示:思考之後,你可以把這些地方用橫線“畫出”。)

學生自主學習後,再在小組中互相交流,爲的是給學生梳理自己思緒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集體交流時,先重點引導理解貝蒂是怎麼做的:

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句子——

貝蒂:在覆蓋着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裏,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引導學生: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要求學生試着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要讀出小姑娘貝蒂和父母一起,怎樣不怕危險、不怕寒冷尋找燕子的經過,突出險(覆蓋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救助燕子多(一個人就救護十幾只),絲毫不想自己(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當然在朗讀指導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應該呵護。因爲我們的閱讀理解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個性朗讀,這是課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現之一。

在學生情感朗讀後,提問:貝蒂她不在乎什麼?並出示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練習:

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

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尋找的疲勞,只在乎 ;

貝蒂不在乎飢餓、寒冷、疲勞的三重困難,只在乎 。

在學生深切體會後,再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真情體驗朗讀句子。學生朗讀後,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感受貝蒂對燕子的關愛之情。(紅字板書:關愛)帶着體會到的感覺,再一次深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個性朗讀時要強調評出孩子們在朗讀過程中的優點。

這個環節的設計,我始終緊緊抓住文本,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讀中,入情入境,以讀導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文本的留白處,開啓學生思維,發揮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接下來,我以“我們的貝蒂是這樣地關愛燕子,多麼感人的一幕啊!在尋找燕子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還有誰呢?”以這樣的句子爲過渡,引入對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居民們:聽到消息後,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着料峭的春寒,頂着漫天飛舞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後,出示句子:

(1)這裏可以進行學法遷移,引導學生根據課後第二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2)組織集體交流時可以這樣點撥:“紛紛”:很多居民走出來。這居民當中都有誰呢?“可能有……可能有……”讓學生感受人們都在行動。“四處”: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讓學生感受人們到處尋找,不畏艱辛。

理解後,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朗讀時,注意以情感人,我是這樣導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叢林裏,或是雪堆下,紛紛尋找燕子。這麼多地方,容易找嗎?年邁的老奶奶,體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時,會寒冷,會飢餓,也會疲勞,我們來讀這個句子。

教師用自己的激情感化着學生的心靈,用自己最誠摯的情感,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隨那裏的居民一起來尋找瀕臨死亡的燕子,讓自己的情感體驗感化着學生,引領學生一起走進文本,進入文本的內核,那麼,朗讀就達到了效果。這就是我這一個導語設計的用意所在。

用“關於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過度後,再引導學生理解“呼籲”的意思,再以一個提問:“這是怎麼樣的專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學習,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歐洲瑞士的一個車站,一列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正準備啓程,站臺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們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車開動了。載着燕子的列車,帶着人類的友情駛向遠方。燕子在車廂裏唧唧喳喳,彷彿在向人類致謝。

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真切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讀給同桌聽,相互進行評價,共同提高。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在合作中嘗試着去感悟。學生學語文是非零起點,只有放了以後,才能知道什麼地方需要老師去扶,這樣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這些都是21世紀公民所應具有的素質。所以,在我的設計中,我時刻“以人爲本”,倡導“自主與合作”的交互學習,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樓閣”,儘量做到師生、生生、生本真正融爲一體。四、說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激發興趣

1.板書“燕子”,引導學生背誦《燕子》中描寫燕子的句子,然後問學生對燕子還有哪些瞭解,組織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燕子的資料,比如燕子是候鳥,還比如燕子能報告天氣預報,而且是捕捉害蟲的益鳥,等等。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在交流中初步瞭解燕子的生活習性,爲學生的信息交流創設平臺,給學生提供了向全班同學展示的舞臺,學生的信心與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同時也爲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也引發了學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慾望。

2.板書“專”,引導學生擴詞,再板書“專列”,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專列”的意思。再齊讀課題,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脈絡、透視文章中心的窗口,通過語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讀,再通過對課題的質疑,培養了學生讀文先讀題,看題學文的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質疑的能力。“學貴有疑”,這一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了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而且爲下文的整體感知,第一次接觸文本進行了目標定位。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先給學生提出自學要求: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學會生字、理解新詞;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讀後,要求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初步瞭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並在書上寫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3.小組交流後,再組織班級交流。教師進行隨機點撥。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時,重點引導學生“燕子遇到了怎樣的事情”,這樣的設計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這一環節的設計,遵循了這樣的理念:閱讀教學要實現個性化閱讀,首先要還學生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給學生以自主閱讀和直接閱讀文本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與文本直接對話的同時,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生字,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發展了思維,同時也爲學生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

(三)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1.課件出示第二段場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並說說體會到了什麼。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燕子飢寒交迫,瀕臨死亡,面臨危險,非常幸運的是它們逃脫了這場災難,這是因爲,引導學生說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幫助?

指名說,師板書:政府 居民貝蒂。

3.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人們爲了燕子做了什麼?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師相機提示:思考之後,你可以把這些地方用橫線“畫出”。)

學生自主學習後,再在小組中互相交流,爲的是給學生梳理自己思緒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集體交流時,先重點引導理解貝蒂是怎麼做的:

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句子——

貝蒂:在覆蓋着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裏,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引導學生: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要求學生試着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要讀出小姑娘貝蒂和父母一起,怎樣不怕危險、不怕寒冷尋找燕子的經過,突出險(覆蓋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救助燕子多(一個人就救護十幾只),絲毫不想自己(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當然在朗讀指導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應該呵護。因爲我們的閱讀理解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個性朗讀,這是課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現之一。

在學生情感朗讀後,提問:貝蒂她不在乎什麼?並出示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練習:

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

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尋找的疲勞,只在乎 ;

貝蒂不在乎飢餓、寒冷、疲勞的三重困難,只在乎 。

在學生深切體會後,再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真情體驗朗讀句子。學生朗讀後,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感受貝蒂對燕子的關愛之情。(紅字板書:關愛)帶着體會到的感覺,再一次深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個性朗讀時要強調評出孩子們在朗讀過程中的優點。

這個環節的設計,我始終緊緊抓住文本,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讀中,入情入境,以讀導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文本的留白處,開啓學生思維,發揮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接下來,我以“我們的貝蒂是這樣地關愛燕子,多麼感人的一幕啊!在尋找燕子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還有誰呢?”以這樣的句子爲過渡,引入對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居民們:聽到消息後,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着料峭的春寒,頂着漫天飛舞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後,出示句子:

(1)這裏可以進行學法遷移,引導學生根據課後第二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2)組織集體交流時可以這樣點撥:“紛紛”:很多居民走出來。這居民當中都有誰呢?“可能有……可能有……”讓學生感受人們都在行動。“四處”: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讓學生感受人們到處尋找,不畏艱辛。

理解後,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朗讀時,注意以情感人,我是這樣導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叢林裏,或是雪堆下,紛紛尋找燕子。這麼多地方,容易找嗎?年邁的老奶奶,體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時,會寒冷,會飢餓,也會疲勞,我們來讀這個句子。

教師用自己的激情感化着學生的心靈,用自己最誠摯的情感,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隨那裏的居民一起來尋找瀕臨死亡的燕子,讓自己的情感體驗感化着學生,引領學生一起走進文本,進入文本的內核,那麼,朗讀就達到了效果。這就是我這一個導語設計的用意所在。

用“關於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過度後,再引導學生理解“呼籲”的意思,再以一個提問:“這是怎麼樣的專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學習,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歐洲瑞士的一個車站,一列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正準備啓程,站臺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們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車開動了。載着燕子的列車,帶着人類的友情駛向遠方。燕子在車廂裏唧唧喳喳,彷彿在向人類致謝。

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真切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讀給同桌聽,相互進行評價,共同提高。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在合作中嘗試着去感悟。學生學語文是非零起點,只有放了以後,才能知道什麼地方需要老師去扶,這樣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這些都是21世紀公民所應具有的素質。所以,在我的設計中,我時刻“以人爲本”,倡導“自主與合作”的交互學習,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樓閣”,儘量做到師生、生生、生本真正融爲一體。

(四)拓展文本,昇華主旨

1.可愛的燕子快樂地乘着幸福的列車駛向遠方,這樣的故事真的很讓人感動。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

下發閱讀材料:《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的就是人們保護動物。這一環節機動,可以當作課外作業。

2.學了課文,聽了故事,看了圖片,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請你把它寫下來。

寫段練習:

(1)我想對貝蒂說:“ 。”

(2)我想對救護燕子的瑞士居民說:“ 。”

(3)我想對爲救丹頂鶴而犧牲生命的小女孩說:“ 。”

(4)我想對說:“ 。”

3.指名4~5個學生展示,再進行總結:通過同學們這麼深情的話語,老師相信《燕子專列》中的小貝蒂,《丹頂鶴的故事》中的小女孩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多麼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愛護動物,愛護環境,用愛、用情編織更美好的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真正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進行語言思維訓練的同時,也在進行着情感的深化,提升着對文本主旨更深一層的感悟,既發揮了想象能力,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樣的練習設計纔是有效的設計。當然也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寫一句,也可以寫一段,可以四個內容都寫,也可以選擇一、二個寫。體現了訓練的層次性,也符合了學生智力發展的多元性。

(五)佈置實踐活動

自主選擇合作的夥伴,共同蒐集人們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資料,用自己的行動向自己周圍的人呼籲“保護動物、愛護環境”。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團體合作能力,體現了語文的綜合實踐性。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達到簡明扼要,抓住題眼,直奔中心,達到“高效能、簡約化”的功效,有利於學生理解文本主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