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教案6篇

本文已影響 3.52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教案6篇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教案1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愛蓮說》教案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水陸草木之花,可愛的有很多很多,你喜歡哪一種呢?爲什麼喜歡它呢?說說看。(學生衆說紛紜)有人說,喜歡花的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很欣慰今天看到了這麼多善良的心。

二、作者簡介

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周敦頤)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人。晚年在廬山蓮花峯下建濂溪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的哲學思想有很大影響。在《周元公集》。

師:要注意“頤”字左邊的寫法。

三、解題

“說”是議論文的的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愛蓮說》就是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四、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叫一位同學上黑板注音) 甚蕃(fán) 淤泥(ū) 濯(zhuó) 清漣(lián) 枝蔓(àn)

褻玩(xiè) 隱逸(ì) 頤(í) 噫(ī) 鮮有聞(xian)

師:一學生帶讀

2、全班朗讀課文

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可以讀得更舒緩一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去讀。

3、教師範讀

五、理解重點字詞

1、蕃 (多) 獨 (惟獨) 甚(非常) 而不染( 表示轉折)( 沾染污穢) 濯(洗滌) 清( 清水) 妖(美麗而不莊重) 不蔓不枝(長藤蔓)( 長枝節) ——屬於詞類活用

香遠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淨植(聳立的樣子)( 立) 焉(呢) 予謂菊(第一人稱我)( 認爲) 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後鮮有聞(少) 宜乎衆矣(應當)(多)

中通外直 (暢通 挺直)

(文中有一對反義詞是蕃和鮮。)

2、瞭解兩個古今異義

植 宜

3、一詞多義:

(1)“之”字用法

①水陸草木之花 之:的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無絲竹之亂耳 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何陋之有 之:助詞,在這裏是賓語提前的標誌,無實義。

(2)清:清澈(濯清漣而不妖);清香(香遠益清) 遠:遠播,形容詞用作動詞(香遠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離長,(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詞類活用: 1.蔓:名詞用作動詞,長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詞用作動詞,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遠: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例句:香遠益清 4.清:形容詞作動詞,顯得清幽。例句:香遠益清

5、翻譯全文

六、分析課文

1、周敦頤喜歡什麼樣的花,大家知不知道?(蓮花)

師:蓮花的別稱還有(荷花、芙蓉等)

2、寫獨愛蓮的原因是什麼?課文中哪些句子是着重寫蓮花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寫蓮是從幾個角度寫的?

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 ——香遠益清

姿態 ——亭亭淨植

氣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這幾個角度各寫出了蓮花的哪些品格?

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譁衆取寵)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豁達大度,內心通達,行爲正直)

味道 ——香遠益清

( 美名遠揚)

姿態 ——亭亭淨植

(志潔行廉或獨立高潔)

氣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自尊自愛令人敬重)

師:總結:蓮花的整體的形象是端莊美麗,令人敬重。我們知道了作者愛蓮,不僅因爲蓮花姿態美麗,而且更因爲蓮的品格高尚。

師:那麼我們知道了蓮品格高尚,作者把它比喻成什麼?(君子)

5、課文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麼?

回答:還寫了菊和牡丹。 分別比作隱逸者、富貴者。

6、題爲愛蓮說,爲什麼還要寫其他花呢?

作者寫蓮,同時又寫菊、寫牡丹其用意是起襯托作用。

菊正襯,牡丹反襯。這樣,更能突出蓮的君子的品格,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7、剛纔我們知道了菊比作隱逸者 牡丹比作富貴者。爲什麼?

隱逸者呢?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裏,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而隱居避世,這種人的特點是志向高潔,就像陶淵明一樣(陶淵明一生清廉,爲官多年,最後因“不願爲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他從複雜的宦海中掙脫出來後,回到家鄉,躬耕壟畝,過起了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並且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歸園田居》和飲酒詩系列),但逃避現實,隱居起來。

師:作者喜歡嗎?(讚美惋惜)

師:你是從哪一句看出來的?(陶後鮮有聞)富貴者呢?因爲牡丹花十分濃豔,花朵碩大,有人評價爲“天下無雙豔,人間第一香”,從唐朝起就成爲富貴人家的寵物。牡丹的價錢很貴,但富貴人競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種人的特點是追求富貴,貪慕榮華,追名逐利。

師:作者喜歡嗎?(十分鄙視、厭惡)

師:你是從哪一句看出來的?(牡丹之愛,宜乎衆人矣)

師:那麼君子是怎樣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指處在污濁的環境卻保持自身的高潔,不隨流俗,不受沾染。

師:蓮花這般高潔,在當時喜歡她的人多嗎?有何憑證?此話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心情?(不多。“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感慨、痛惜)

七、現在我們明白了,作者讚美蓮,其實是要讚美君子這樣的人,他不跟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爲人正直,名聲很好,又很莊重,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種花來比三種人,使生動形象,含蓄而給人回味,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將三種花的品格擬人化了。把蓮花比作君子,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託物言志。當時社會愛蓮者少,愛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貴的人多啊!作者有感於社會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對他們表示了強列的鄙視!結尾的兩句話一問一嘆,發人深省,的主題多深刻啊!(齊讀噫……)

八、小結

本文通過對蓮花形狀的敘寫和評論,借花喻人,闡述自己不慕榮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生活情趣,委婉地批判了社會上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庸俗世風。

九、齊背課文,再次感受作者潔身自好的生活情趣。

十、結束語:通過今天的學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蓮花一樣的人。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遠離世俗物慾的誘惑,做一個品德高潔、通達正直的君子,讓君子之德傳揚天下,讓君子之名遠播,讓君子之行引領衆生;那麼,君子之德就會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成爲世間一道亮麗的風景。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走進、細讀文本,通過朗讀、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和象徵意味的語言,來理解詩人對這土地和祖國深沉而又刻骨銘心的愛。

2.走出文本,思考“土地”這一詩歌意象所蘊含的深意。

一.新課導入

假如你是一隻鳥,你會用的喉嚨唱歌,爲什麼?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對文本的關注,可以快速進入文本。(如果學生用嘹亮、婉轉、清脆等詞語,我會告訴他,可有一隻鳥兒卻覺得自己應該用嘶啞的喉嚨來歌唱,爲什麼?)

二.不同形式的朗讀

詩歌的語言凝鍊、生動,一些關鍵字、句,往往包含着極豐富的內涵和意蘊,讓學生在反覆吟誦中,領會這些詩句的豐富內涵,從而深入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扣題通過幾個主幹問題來品讀詩歌中關鍵詞的深刻內涵。(提醒學生注意本詩的創作年代)

1.這是一片怎樣的土地?

2.“鳥兒”歌唱這片土地上怎樣的風景?

3.“鳥兒”用怎樣的方式來愛這片土地?

前兩個問題主要引導學生關注暴風雨、悲憤、激怒、永遠、無止息、林間、溫柔的黎明等富有象徵意味和暗示力的詞語。在此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回答往縱深追問:比如我們爲何悲憤;被激怒後會產生怎樣的反應;爲什麼這黎明是出自“林間”而非天邊;象徵着希望的黎明爲何用“溫柔”來修飾……這裏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1)“這”與“那”近指、遠指的區別,淒涼、苦難和抗爭是充盈在我眼中的,希望是裝在我心中的,也許離它還有咫尺之遙。

(2)打擊——悲憤——激怒——黎明這一從處境到情感到反應到結果這一情感的變化過程。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欣賞詩人的這句“我是作爲一個悲苦的種族爭取解放,擺脫枷鎖的歌手而寫詩。”

第三個問題主要品讀出“嘶啞”、(因爲這片災難深重的土地而內心沉痛)“死”(爲何而死?受傷、犧牲還是完成了使命?)“腐爛”(靈肉都與土地交融,刻骨銘心的愛)的深意

在此基礎上,完成這題填空題:這是一片土地。學生這時應該會有更多的理解,不會再停留在“暴風雨”上比如:淒涼、苦難、希望,不停抗爭……。把學生羅列的彙總成排比句朗讀,然後然後再朗讀原文,進一步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生動。

四.學生質疑(生成環節)

期待學生的相互質疑碰撞出彼此思維的火花,很多時候,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所做出的對文本的理解也會讓老師拓寬思路,從而加深對彼此對文本的理解。這其實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環節。這裏有兩個點期望學生可以關注到,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老師可以自己拋出問題:

(1)爲什麼要把自己假設成一隻鳥?

(2)最後兩句似乎與上文銜接不上,出現了斷層。

五.“我愛這土地”,這裏的“土地”可以換成“祖國”或是“國家”嗎?

辨析這三者的關係。國家側重於政治意義,相對於祖國,土地更加具體,意義也更加深遠(補充材料)

1.土地(秦牧)(課前)

2.北方(課前)

3.國人的鄉土情結:遊子遠遊常會帶一掊故土寄託情思;古時有一種刑法叫做“流放”,僅次於死刑,讓你脫離安身立命的故土,背井離鄉,折磨精神造成的苦痛遠甚於肉體。可見鄉土和國土是一個人情感世界中多麼厚重而又溫柔的一個情結。

所以說,土地它不僅是祖國母親的象徵,還是生命之母的象徵,民族精神和意志根植於此、同時也是血脈的傳承和文化的傳承。

所以詩人是帶着這樣的情感積澱,來抒發他對這片土地忠誠與摯愛,任何苦難不可能也不要想把他們割裂,他們生死不離,“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所以詩人可以毫不矯情,把他的感情表達地直白而又熾烈“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與優美。

過程與方法:採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讀文體,學習寫狀物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像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提升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

教學重點:

1:紫藤蘿花的象徵意義及文章主旨的顯現。

2:生動而細緻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

德育滲透:

培養學生感覺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熱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請看──瀑布錄像1。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有關瀑布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飛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瀉千里的氣勢。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氣勢恢宏。今天我們將要欣賞另外一種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紫藤蘿錄像2。你看,盛開的紫藤蘿真是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真像一條瀑布。難怪作者說是紫藤蘿瀑布。──紫藤蘿和瀑布對照圖3。今天我們師生一起當代女作家宗璞筆下的優美的散文“紫藤蘿”,去欣賞這美麗的花兒,看看它以底美在哪裏?

二、讀花之歌

師:先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花之歌,看看紫藤蘿花美在哪裏?同學們邊讀一定不要忘記了邊做記號。

(師巡視指點)

三、賞花之美

師:分享是一種快樂,有很多同學已經找到了藤蘿美的地方,也做了批註,下面請同學們按屏幕上的方式向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幻燈展示:我感受到的藤蘿花的美的句子是在課文的第自然段,它們是:這是美在藤蘿花的)

1、“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美在形狀)

2、“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美在顏色)

3、“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美在情趣)

4、“花朵兒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擠着,好不活潑熱鬧!”(美在生機)

5、“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美在生機)

6、“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着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愛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美在生機)

提問:“張滿”如何理解?怎樣的花纔像是“張滿的帆”。不張滿的帆又是怎樣的?很形象地表現了花朵已經完全開放的樣子,很有生機。“笑容”讓我們感受到花兒跟人一樣有着嬌媚、可愛的神態。作者的想像很豐富,由花朵想到帆。我們也模仿作者的寫法發揮你的想像寫一句話,看看盛開的花像什麼?

仿寫:例: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一隻漂亮的蝴蝶,在那裏翩翩起舞。(天使、少女)

每一朵盛開的花像,在那裏

7、“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般輕輕地籠罩着我。”

師:大家在這個句子有沒有發現什麼?香氣是看不見的,作者卻把它變成看得見的顏色。“淺紫色”給人什麼感覺?(朦朧、淡雅、輕柔)所以我們可以想像紫藤蘿的香氣就是那種淡雅、朦朧,所以下面說“夢幻般了”。

師:好的東西我們都想擁有,如果將喜歡的語段背下,該多好!因爲只有這樣,它才能真正爲你所擁有。下面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背一背,比一比,看誰擁有的美點多。

(生背誦)

四、品花之神

師:我們剛纔欣賞了花之美,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下面我們品花之神。眼前的藤蘿盛開猶如一條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麼樣的?請從課文中快速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藤蘿。誰發現了?

生:“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申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

師: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是稀落伶仃的,花經歷了興衰,那麼賞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風順呢?我們一起看:

(幻燈展示。)

①宗璞一家在__中深受__,“焦慮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上。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

②小弟是作者最鍾愛的弟弟,也是老父親最器重的兒子。這位20世紀50年代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的飛機強度總工程師,畢業之後三十餘年在外奔波,積勞成疾。最後離開了摯愛他的親人。宗璞含淚寫下《哭小弟》o

③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寫,也不能寫。每一念及,便淚下如綆,紙上一片模糊。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這是事實呢?他躺在那裏,但他已經不是他了,已經不是我那正當盛年的弟弟,他再不會回答我們的呼喚,再不會勸阻我們的哭泣。

師:正當在她焦慮和悲痛之時,看到眼前瀑布似的藤蘿,不由得停下了腳步,美麗的藤蘿緩緩流過作者的心靈,帶走連日來的焦慮、悲痛,使她的心歸於寧靜。花經歷不幸還能再開而且開得如此繁盛,那麼人呢?經歷不幸該如何面對生活,面對生命,從而將對美麗的感觸昇華爲對生命的感觸?請大家再小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由悲痛到寧靜的情感變化,勾畫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生命感悟。

(生自由朗讀、勾畫。)

生2: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生命感悟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裏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讀整個句段,感悟作者的心境。

(生齊讀。)

五、寫花之語

師:生命長河是永無止境的,一朵一朵的花構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是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啓示和感悟,也正是花在對作者說話。讓我們也來喚醒心靈的耳朵,傾聽花對我們說了什麼,可以說陽光,親情,生死,得失,幸與不幸,理想與現實,昨天、今天與明天等。

請大家看一個例子。

(幻燈展示。)

我聽到花說,生命長河如此生生不息,昨天已流逝,無法更改,何不用一顆樂觀、進取的心把握今天呢?

師:你聽到了花在說什麼,請用筆寫一下。

(生埋頭書寫,師巡視,並與個別學生交流。)

師:我們請同學來說一下。

生1:我聽到花說,幸福是短暫的,應該好好珍惜,災難已經過去,無法更改,讓我們再次創造美好幸福的明天。

師:幸福是短暫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創造幸福。

生2:我聽到花說,時間是如此的短暫,昨天已經消逝,無法重來,何不用一顆勇於進取的心把握住此刻呢?

師:好,以進取的心把握此刻。

生3:我聽到花說,生命長河如此生生不息,昨日的不幸已經過去,爲什麼不用一顆積極的心爲今天的幸福去努力呢?

師:積極的心態,爲明天去努力。

六、結花之果

師(總結):從同學的發言中我能感受到,我們從花開的聲音中聽出了樂觀的生活態度。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的花之神吧。的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微笑着面對生活吧。因爲,微笑面對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煩惱,贏得的則是整個世界。

好文章像一杯香茗,更像一枚橄欖,需要我們用心去品。向大家推薦閱讀宗璞的《丁香結》,體會從微小的生命中提煉出來的那充盈其間的強大與偉力。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的】

誦讀品味,體會寫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覺,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蘿的遭遇。

【教學程序】

教學方法

1.自讀點撥法。

2.誦讀法。

3.作卡片,摘抄優美語句。

媒體設計

配樂朗讀磁帶;幻燈片投影字詞、作者簡介、配文插圖、語句揣摩練習。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生活中的花鳥蟲魚,你最喜歡哪一種呢?哪一種曾觸發你的聯想,牽動你的情思?(同學們發言。)的確,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樣用"第三隻眼睛"--發現美的眼睛細心觀察,並認真體會,那麼,山水花木、鳥獸蟲魚等平常之物都會帶給我們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啓迪。今天,讓我們到一條紫色的`瀑布邊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傾聽生命的歌唱吧。

二、解題

《紫藤蘿瀑布》是一篇讓人在絢麗的色彩、奔騰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義的作品。作者宗璞(1927~),原名馮宗璞,其小說《弦上的夢》1978年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生石》獲1977~197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另創作了大量遊記、散文,《西湖漫筆》、《紫藤蘿瀑布》、《丁香結》、《水仙辭》、《三鬆堂斷憶》等,清雅脫俗,溫馨自然,充滿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氣息。

三、研習課文

1.速讀,整體感知

①自由散讀,根據語境理解字詞。

②紫藤蘿瀑布有什麼特點?從字面上看,作者把它與什麼聯繫起來?

明確: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抓住紫藤蘿瀑布的特徵,勾出紫藤蘿聯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悅和生的寧靜”、“生死謎”、“手足情”等字眼,爲下文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作準備。

(解說:旨在讓學生根據語境識記字詞,初步感受“寫了什麼景”、“抒發了什麼情”。)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①前一部分描寫盛開的紫藤蘿,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紫藤蘿盛開的景象。紫藤蘿成片成片地盛開時,居然能"像一條瀑布......在流動,在歡笑",那"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的"點點銀光",多像"迸濺的水花",那是陽光下跳動着的紫色的音符,正譜寫着生命的歡歌啊!再看那每一條盛開的花,都是鼓滿了帆的船,漾滿了笑意的臉,何其蓬勃、何其"輝煌"!作者用貼切的比喻、擬人,繪聲繪色地把紫藤蘿開放的盛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解說:讓學生通過誦讀、討論,體會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②怎樣理解特定歷史時期有關紫藤蘿的故事?

明確:蕭殺的政治氣候禁錮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後來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可花兒並沒有枯死,那頑強的根,縱然飽經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種子,隨時準備破土而出。看,"藤蘿又開花了,開得那樣盛,那樣密",它匯成了奔騰的瀑布。立在瀑布邊,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潤着乾涸心田;撫摸鼓脹的花朵,便是起錨生命的航船。

這一段故事,是作者極盡鋪陳點染之能事,描寫了紫藤蘿開放的盛景後,筆鋒陡然一轉而寫的。理解這一段故事,可略爲交代背景,設"凋零了的紫藤蘿後來怎麼樣?"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理解,紫藤蘿的一榮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價值和希望的可貴。

③朗讀第8段和第11段,體會作者的感情。

明確:如瀑布般的紫藤蘿盛開着,散發着蓬勃的生命的氣息,高奏着昂揚的希望的樂曲,解開了"生死謎",撫慰着"手足情"。不是嗎?只要種子在,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只要真情在,許多失去的還有再來的時候,人生在世,縱有艱難險阻,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暗礁、險灘又怎能阻礙"滿裝生命的酒釀"的"紫色的花艙"駛向彼岸呢?

(解說:讓學生揣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情感。)

3.品讀,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

一切景語皆情語。朗讀寫景段,讓學生圖畫出景物描寫中滲透了作者情感的語句。如"輝煌淡紫色"的"輝煌"抒發了作者對瀑布生命力的盛讚之情,"流動""歡笑"傳達了生的喜悅。"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表達了作者失落悵惆的情緒。

(解說:讓學生通過誦讀,體會景中之情,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四、遷移訓練

以《綠色的海洋》爲題,抓住森林的特點,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借景抒情,寫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五、佈置作業

本文還能給你什麼聯想和啓示?課後寫一篇練筆。

(解說:訓練聯想能力,可類比聯想,也可相反聯想)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懂得無所畏懼、敢於而且善於鬥爭,就一定能戰勝貌似強大的東西的深刻道理。

2、翻譯文言文;學習本文心理和動作的細緻描寫;理解本文內容和寓意。

3、積累一些文言詞彙,掌握“龐然大物”“黔驢技窮”等成語

教學重難點:

1、積累一些文言詞彙,掌握“龐然大物”“黔驢技窮”等成語。

2、學習細緻逼真的心理、動作描寫,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大家一定會經常遇到一些成語,成語來源有很多,有源於口語的,歷史故事的, 古書中名言警句的摘錄或節縮的,外來語等等,其中有不少來源於我國古代寓言故事,“黔驢技窮”就是其中一例,它來源於我國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驢》。而要正確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們就必須先來一起接觸這篇寓言。

二、作者簡介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與韓愈同爲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積極參加王叔文爲首的革新派被貶官永州、柳州。在十幾年的貶逐生活中,他有機會深入瞭解人民的疾苦,也遊覽了一些山水名勝,寫下了不少著名的詩文。這階段雖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學上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驢》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則。《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臨江之麋》《黔之驢》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認爲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爲戒,故稱“三戒”。

三、正音、讀文

1、學生自讀課文,幻燈片顯示易讀錯字,由學生讀出,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黔qián 窺kuī 駭hài 遁dùn

噬shì 狎xiá 踉liáng 憖 yìn

2、聽課文朗讀錄音後正音。要求:聽準字音;基本瞭解故事大意。

3、學生舉手朗讀。

4、集體朗讀。

三、串譯全文

師生共同解答疑難文言詞語的含義。

1.字詞釋意

好事者:喜歡多事的人 船載以人:連詞,相當於“而”。

至則無可用:到了 卻 以爲神: 把(它)作爲

蔽林間窺之:躲避 偷看 稍出近之:靠近

莫相知:一方對另一方 虎大駭:害怕

遠遁:逃跑 以爲且噬己也:將 咬

然往來視之:但是 益習其聲:漸漸

終不敢搏:始終 益狎: 更

驢不勝怒:能承受 蹄之:用蹄子踢

虎因喜:因此 計之曰::盤算

技止此耳:只 斷其喉:咬斷

盡其肉:吃盡 乃去:才離開

2.請學生結合已知字詞意思翻譯全文

3.幻燈片顯示參考譯文.

4.補充強調

船:用船(名作狀) 至:到了

稍:漸漸 且:將要

蹄:用蹄子踢 (名作動) 止:只僅

盡: 吃光 (用做動詞) 斷:咬斷

四、問題研討

觀看視頻動畫,對比思考以下問題。

1、動畫相對於文字要形象,但是無法體現作者的寫作技巧,經不起推敲。現在我們來研究課文,請同學們找出描寫老虎動作和心理的詞語。

動作的有: 蔽、窺、遁、近、視(之)、蕩倚衝冒、 跳踉……

心理的有: 以爲神、覺無異能者、 莫相知、終不敢搏、以爲且噬己也、技止此耳……

2、誰來分析這些詞語的妙處?

初見驢時,虎“蔽”“窺”,勾畫出虎既好奇、急於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驢一鳴,虎大駭,遠遁”,“駭”“遁”,進一步刻畫了虎的恐懼心理;接下來“稍出近之”、“往來視之”、“近出前後”直至“蕩倚衝冒”而激怒驢,寫虎再三試探,處處可見虎的生性大膽和工於心計;最後的“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等語句,句式短促,節奏鮮明,寫出虎乾脆利落、志得意滿的情態。

心理詞語與動作相映襯,最初,虎見到驢形體大,是個“龐然大物”,把它當作神奇的東西,所以非常害怕驢;又因爲虎通過多次觀察,知道驢的本領只不過“鳴”和“蹄”,“技止此耳!”沒有什麼別的能耐,才吃掉它。

這些語句生動逼真地描繪了虎對驢的認識的全過程,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且使其波瀾起伏,引人人勝。

3、故事的寓意在哪裏?

這則寓言敘寫了老虎吃掉“龐然大物”驢子的故事,表現了老虎的機智勇敢和驢子的外強中乾。告訴人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東西所嚇倒,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定能獲得勝利。

4.從這則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語,說說它們的意思?

黔驢之技: 比喻虛有其表,本領有限

黔驢技窮: 比喻僅有的一點點伎倆也用完了

龐然大物: 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這三個成語多用於貶義,諷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無法解決的窘境等等。

五、小結

通過學習《黔之驢》我們又掌握了幾個文言文詞彙,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一次性學習了三個成語,更感受了中華語言文字的博大精神,受益匪淺。

六、課外延伸

1.爲本次課所學的三個成語造句。

2.蒐集兩個有成語出處的語言故事。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童話的思想內涵,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2.瞭解童話在語言運用、形象刻畫、情節安排等方面的特點。

3.嘗試學習創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內涵的童話故事。

4.掌握續寫的寫作要領,學會續寫作文。

重點

1.深入理解童話的思想內涵,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2.瞭解童話在語言運用、形象刻畫、情節安排等方面的特點。

難點

1.學習運用豐富的想像、誇張和擬人的手法。

2.理解童話是幻想和現實巧妙結合的兒童文學樣式。

3.童話中形象的塑造。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爲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並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意,指文章大意,並有感情的朗讀對駱駝描寫的部分。

二、正音聽讀

1.攜()手嫉()妒對峙()

踽踽()獨行溫馨()淙淙()

潺潺()花團錦簇()

2.老師範讀1-3段,要求同學聽難讀音,體會感情(動物們急於去尋寶的迫切心情),領悟意趣(童話作品中誇張式語言的表達效果)。

〖範讀旨在於音、情、意等方面對同學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同學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學會邊誦讀邊感受品味的欣賞方法。

三、朗讀設疑

1.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吐字清晰準確、朗讀聲情並茂。

2.設疑激趣:課文題目是《駱駝尋寶記》,但文章除了寫“駱駝”還寫了其他許多動物,清邊讀課文,邊將這些動物圈點出來,並思考:爲什麼要寫這麼多的動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四、討論交流

1.除了駱駝外,還有哪些動物加入了尋寶行列?它們都尋到寶了嗎?

(明確:有大象。金絲猴、烏鴉、老公雞和老母雞、牛、馬。羊、大白鵝、鴨子、獅子、老虎、金錢豹、大灰狼、獨角犀、河馬。麻雀、斑鳩、小毛驢等30多種動物都“火燒火燎”地加入了尋寶的行列。最終衆多動物又毫無例外地退出了尋寶的隊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來寫衆多動物在尋寶途中的表現,作用是什麼?

(明確:都是爲下文突出刻畫駱駝作鋪墊,從反面襯托駱駝。)

3.構思特點

引導:在構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對前後的內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寫了30餘種動物,多而不亂,雜而有序,各具特色,詳略有別。先分別寫30多種動物如何上路又無功而返,再集中筆墨,詳寫駱駝如何戰勝重重困難獲得成功。在寫駱駝時還穿插了鸚鵡和燕子,來和駱駝作比較,以突出駱駝的形象。

基於上述構思,課文可切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寫各種動物紛紛踏上尋寶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廢的經過。

第二部分(11——19段),寫駱駝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尋到了寶貝。

4.默讀,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亂、雜而有序”的寫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於感染力的描寫。

五、質疑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組織好學生的討論活動。

第二課時

一、精讀品析

1.瀏覽課文

瀏覽要求與策略:

①瀏覽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畫出描寫駱駝的句子。

②思考:駱駝是以怎樣的形象出場的?在尋寶的路上駱駝的表現如何?

2.討論交流

①初登場時駱駝的形象

明確:描寫特點一瘸一拐高大

身姿雄偉

不大喊大叫謙虛

只默默地走踏實

“一瘸一拐”的形象並非完美,但這樣寫其實更能突出駱駝的高大,這說明駱駝是帶傷上陣的。作者告訴我們,它去年冬天“爲了送一位旅客”,“凍壞了一條腿”,這無疑增加了駱駝尋寶的困難。這裏還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在鸚鵡的眼裏,駱駝是“又傻又瘸的傢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尋寶”。駱駝正是憑着這股執著的“傻勁”,瘸着腿,忍着痛,不顧路途遙遠,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②在尋寶的路上駱駝的表現如何?明確:作者着重寫了駱駝通過“夾扁谷”時的艱辛:

【這裏可品析的點頗多,可通過小組討論並交流補充的形式完成。】

二、研讀比較

1.爲什麼駱駝能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呢?請學生齊聲誦讀第11段“這是一頭身姿雄偉的駱駝。……只是默默地走着。”

明確:三個比喻不僅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駱駝“忍飢耐渴”、負重致遠的特點,也寫出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難的原因,字裏行間充滿着對駱駝的讚頌之情。

2.其他動物在尋寶的路上表現如何?爲什麼有這些表現?

明確:①“火燒火燎”地去尋寶,一路吵吵鬧鬧、一片混亂的樣子。

②遇到困難,如黑熊。

③生性好鬥的金錢豹和大灰狼。

(動物的這些表現源於他們尋寶的動機,可以說它們是各懷私心走上尋寶之路的。這些描寫都從反面有力地襯托了駱駝的形象。)

三、朗讀體悟

朗讀第14段,想象這段景物描寫的畫面,體悟歷經磨難而今“柳暗花明”的勝利者的心情。

四、領悟深意

◎思考:駱駝有沒有找到寶貝?在它眼裏什麼纔是寶貝?

明確:在駱駝眼裏這些纔是真正的寶貝,因爲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變成綠洲。駱駝尋寶的動機比其他動物崇高許多,作者這樣寫立意十分明顯,即通過駱駝的舉動來告訴讀者什麼纔是真正的寶貝。

五、提高升華

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討論:怎樣對待財富?如何

獲取財富?(允許同學暢所欲言,鼓勵同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傳統觀念和合作“雙贏”的現代觀念,都是對待財富的正確態度。)

六、總結活動

1.活動方式

教師提出課堂總結的方向,放手讓學生學會總結。

①主題方面:通過駱駝尋寶的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寫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學習?

2.規範結論

主題:描寫了一個信念堅定、意志頑強的駱駝的形象,頌揚了堅忍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

突出的寫作技巧:襯托手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