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6

本文已影響 1.46W人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6
M
24、寓言兩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違反自然發展規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以及:對立雙方互不相讓,只能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提醒我們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和客觀條件適時、適當妥協的道理。
教學內容
分 析 本課兩則寓言皆爲成語寓言故事。《揠苗助長》選自《孟子》。《鷸蚌相爭》選自《戰國策》。課文是熱氣古文改寫而成的故事。
重點難點 1.瞭解寓言這種體裁,並掌握寓言的基本特點,基本能複述課文。
2.瞭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違反自然發展規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並結合歷史故事及自身經歷理解《鷸蚌相爭》所包含的寓意
教學準備 1.準備與本課寓言相關的動畫片或是書籍。
2.多補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書籍,推薦學生閱讀。(學生)課外蒐集寓言故事在課堂上與大家共享。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揭示課題,理解“寓言”



二、創設情境,課題質疑






三、初讀文本,感知大意


四、理解文本,練習朗讀




















五、總結收穫,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寓言故事嗎?你們曾經看過哪些寓言故事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則新的寓言故事。出示課題:《寓言兩則》。
3、解釋課題:“寓言”、“兩則”各是什麼意思?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

1、(出示插圖)古時候,有個農夫,他很想讓他地裏的禾苗長得快些,大家幫他出出主意好不好?
2、大家的辦法不錯,他自己又想出了什麼辦法?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3、板書課題《揠苗助長》,指名讀課題。
4、質疑:看了這個題目你會提出什麼問題?
5、到底是誰揠苗助長?爲什麼揠苗助長?揠苗助長的結果又怎麼樣呢?帶着你們的疑問認真讀課文吧,相信你們一定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1、初讀課文:帶着這些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吧,對照着後面的生字表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齊讀:巴望、焦急、筋疲力盡、興致勃勃、納悶 3、組織交流,先分說,再連起來把故事的梗概說一說。
1、指名朗讀,學生評議,相機理解課文。
“宋國有個農夫,他巴望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邊去看。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裏十分着急。”
(1)“巴望”是什麼意思?
(2)“天天”說明什麼?
(3)他“焦急”什麼?他心裏會怎麼想?
(4)指名讀、齊讀:能把當時他焦急的心情讀出來嗎?
2、“一天,他終於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裏,將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
(1)他想啊想啊,最後想到了什麼辦法?
(2)“筋疲力盡”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會“筋疲力盡”?
(3)(出示插圖)看,此進他的表情怎麼樣?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4)指名讀、齊讀:能把農夫當時又累又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嗎?
3、“回到家裏,他興致勃勃地說:‘真把我累壞啦!可力氣總算沒有白費,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長高了一大截!”
(1)讀了這段話你有何感受?從哪兒可以看出?
(2)指名讀:能帶着你的感受來讀農夫的話嗎?
4、“他的兒子很納悶,第二天跑到田裏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1)“納悶”是什麼意思?納悶什麼?
(2)看到枯死的禾苗,農夫會有何反應?
(3)如果你是他的兒子,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

1、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的收穫一定很多,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2、其實,在我們身邊揠苗助長的事例很多很多,你能舉出一兩個嗎? 3、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樣勸誡這些揠苗助長的人呢? 4、總結。激發興趣









培養質疑能力




培養自學生字詞及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培養閱讀理解能力











拓展學習,深入明理,學以致用。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揭示課題

二、初學寓言,瞭解內容





三、細讀寓言,深入理解


四、聯繫文本,理解人物










五、拓展延伸



六、佈置作業

1、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24《寓言兩則》,板書課題《鷸蚌相爭》。 2、出示圖片。

1、那麼這兩個小動物之間發生了怎們的故事呢?請大家朗讀課文,等一會兒我們集體交流。 2、《鷸蚌相爭》的故事是怎樣的呢?有誰能給大家說一說。 3、有哪一位同學能用一句話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告訴大家。 首先請同桌互相說一說,練一練。 4、指名錶述,適時表揚。

1、故事基本內容,我們已經瞭解了,可是,爲什麼鷸和蚌要互不相讓呢?請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同桌分角色扮演鷸和蚌,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3、指名朗讀,教師點拔。

1、抓住: 鷸 猛地 用盡用氣——威脅 筋疲力盡 蚌 急忙——牢牢地 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這些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和語言表現兩人互不相讓的態度。 2、正在這時,有個漁夫看見了,他怎麼做呢?(指名回答) 3、全班分角色朗讀。 4、這樣一個結果,這個故事的三個主人公分別會怎麼想呢? (引導學生理解鷸——後悔不該輕易吃蚌,而且在身處困境時,還威脅蚌。 蚌——不該賭氣不放開鷸,造成兩敗俱傷。 漁夫——嘲笑鷸和蚌互不退讓,結果兩敗俱傷,讓自己輕易獲利。

1、對於鷸蚌,這是多麼悲哀的結局呀,如果上天再給它們一次機會,它們會怎樣解決這樣一個矛盾呢?現在鷸咬着蚌,蚌夾着鷸,它們會怎麼說,怎麼做呢?請同學們想一想告訴我。 2、同學們通過讀了這樣的故事,你們明白了什麼道理?
1、同學們都記住這個故事,並且記住了它的寓意了嗎?好,歷史上有許多人正是記住了這個故事的道理,而避免了兩敗俱傷的禍患,下面請大家看一下。 2、出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和“將相和”的故事。指名說出寓意。 3、課後請大家思考:如果你和同學發生了矛盾,互不相讓時,應該怎麼辦?並且把這個故事介紹給家長,讓他們也知道這個故事,明白這個道理。

激發興趣



培養朗讀、概括能力






練習朗讀,理解人物心理





培養想象與說話能力




培養學生的領悟能力





培養閱讀理解與說話能力
板書設計  鷸——啄——威脅
   蚌——夾——毫不示弱
   互不相讓  漁翁得利
反思重建
25、爭論的故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一事無成。
教學內容
分 析 本文寫盛老師在課上講了個故事,並引導學生交流聽後感受,說明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一事無成。
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體會故事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
 2、知道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一事無成
教學準備 小黑板、掛圖、錄音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揭題,質疑


二、討論質疑,初知梗概

三、學習生字,讀通文本




四、理清脈絡,滲透知識點




五、理解文本,分角色朗讀





六、佈置作業 1、板書課題。
2、知道“爭論”是什麼意思嗎?
3、看着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4、請帶着你們的問題,仔細聽盛老師講故事吧!

1、誰和誰爭論?
2、爲什麼爭論?
3、爭論的結果怎麼樣?

1、出示生字詞,指讀:烤鴨、剖開、真笨、充飢、浪費、滿意、時機、關鍵、評理、讚許、不以爲然、爭論不休
2、學習生字:在這些詞語中,哪些字的字形你覺得還需特別注意一下。
3、這些詞語你們都能理解嗎?
4、生字你們都會讀了,課文你們讀得怎麼樣呢?指讀。

1、剛鍘我們聽的盛老師講的故事,在課文的哪幾段?能把這個故事概括一下嗎?
2、二至五段都是盛老師講的故事,所以二至四段的末尾,不加下引號,只在故事結束的第五段末尾加下引號。
3、那其他段又寫了什麼呢?

1、指名分角色朗讀二至五段,學生評議朗讀。
2、聯繫上下文理解:“急論不休”“不以爲然”。
3、指導讀出“爭論不休”“不以爲然”的語氣。
4、指名分角色有感情朗讀故事。
5、作者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膩描寫(本故事重點是語言描寫),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希望你們寫作時也能用上這些描寫方法。
6、分男女有感情朗讀故事。

小組合作練習表演爭論的故事。
激發興趣




疏通文脈


讀通課文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提高朗讀水平與寫作水平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溫故課文,複述故事


二、小組合作,感情表演

三、理解文本,感受道理



四、總結收穫,佈置練筆


1、默寫詞語:充飢、爭論不休、評理、可惜、兩全齊美、無影無蹤。 2、能用上剛剛我們默寫的詞語來講講這個故事嗎?老師希望你們說的時候能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講清楚。

1、指名上臺表演故事。 2、指名有感情表演故事。

1、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受?你想說些什麼? 2、文中同學又是怎麼說的呢? 3、指名回答,相機提問: (1)“兄弟真笨”,“笨”在哪裏? (2)“他們沒有抓住時機”指的是什麼時機? (3)爲什麼說兄弟倆這樣爭論下去時間都白白浪費掉了? (4)與其這樣毫無意義地爭論下去,還不如怎樣做? (5)書中的省咯號是什麼意思? 4、再讀同學們的話,品味品味,從中你領悟到了什麼? 引導讀:盛老師聚精會神地聽着,不時地向同學們投去讚許的目光。 (1)“讚許”是什麼意思? (2)盛老師爲什麼向同學們投去讚許的目光?

1、這堂課你有什麼收穫? 2、佈置練筆。 (1)實際生活中,也有人和你爭論嗎?講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注意表達的語氣。 (2)作業:認真練習朗讀課文,注意提示語,並仿寫一個片段。如:《課堂讓的一次爭論》《飯桌上的對話》。 練習複述故事




學習表演故事



練習說話


練習語言表達與仿寫能力


板書設計 17 爭論的故事
                    講 兄弟倆 爭論不休
                盛老師 問 同學們 各抒己見
                    聽 讚許

反思重建

26、剪枝的學問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剪枝是爲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內容
分 析 《剪枝的學問》這篇課文通過記敘“我”在桃園裏看見王大伯忙着剪枝,感到疑惑不解,之後從王大伯口中瞭解到剪枝的目的,從中悟出“減少”是爲了“增加”的哲理。由此可見生活處處皆學問,要學會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在生活中學習。
  整個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依循“生疑——釋疑——明理”的線索進行敘述,感悟自然真實,有水到渠成的功效。
重點難點 1. 通過關鍵詞語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理解課文內容。
2. 懂得“減少”是爲了“增加”這個哲理,並融會貫通領會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例中蘊涵哲理。
教學準備 錄音,小黑板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三、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板書:剪枝。你知道什麼是“剪枝”嗎?(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
  2、如果見到種果樹的農民伯伯剪枝,你有什麼問題問問他嗎?
  3、勞動中的知識也不少,我們今天就來了解“剪枝的學問”。揭示課題。
1、自讀課文,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長句子多讀幾遍。
  (2)大聲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下打個問號,並嘗試聯繫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2、檢查自學效果
  (1)檢查詞語朗讀情況:
  剪枝 揮舞  盼望 瘋長 奪走 靠 紅潤 彷彿 胖娃娃 臉蛋 不禁 遠近聞名  充滿信心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比一比,誰讀得最棒。
  (3)嘗試理清課文層次。友情提示:找到季節變化的關鍵詞,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3、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1、 出示生字:你覺得這些字有哪些難記或者容易寫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2、 指導記憶字形:主要引導學生用熟字記
3、 指導書寫。
“剪、奪、蛋、禁、靠”注意上緊下鬆
4、 學生進行描紅、臨寫 激發學習課文的 興趣





檢查反饋讀書情況

課堂上留給孩子做作業的時間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複習導入



二、精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四、佈置作業


1、 聽寫詞語: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2、 仔細觀察這幾個詞語,你發現了什麼? 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中的四個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詞語。作者爲什麼會有這些心理變化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裏可以看出?(遠近聞名、總是、大、甜)
換詞理解:能手(能人)、遠近聞名(人盡皆知、家喻戶曉)。
(2)指導朗讀,讀出敬佩的語氣。
過渡:如果此時王大伯出現在你眼前,你有什麼問題問他嗎?
2、學習第二段
(1)“我”跟你一樣好奇,板書:滿懷好奇,指導讀好這個詞語。
過渡:怎麼他的桃子就能結得那麼大,那麼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問個究竟。
(2)自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3)我看到了什麼?
4)再讀,說說還從這些內容中讀懂了什麼?
(剪枝動作熟練、瀟灑;慧眼識“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無用枝,經驗豐富;剪掉了許多的枝條)
(5)好好的枝條被剪掉,我看到後的心情或者說表情是什麼樣的呢?  
(6)出示,指導朗讀:“王大伯,您怎麼啦?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7)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訴了我。
(8)從王大伯的說明中你知道了什麼?
(9)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說”,真不愧是個種桃能手啊!
(10)我聽了王大伯的話,不再一臉疑惑,出現了什麼變化?板書:將信將疑
什麼叫“將信將疑”?“我”疑的是什麼?信的理由又是什麼?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一讀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從哪裏可以看出?播放圖片欣賞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樹下戲)隨機說上幾句古詩讚贊眼前景象。
(3)此時的我最盼望什麼?
(4)指導朗讀:語氣輕鬆、愉快。
4、學習第四段
(1)桃樹春天開花,夏天結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來到了王大伯的桃園。這時的我看到了什麼景象呢?
(2)王大伯桃園裏結的桃子有什麼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看到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樣?(驚訝、高興,即又驚又喜)
我驚的是什麼?喜的又是什麼?
(4)此時的“我”不禁想起什麼?  小結:看來“減少”是爲了“增加”啊。這勞動中也藏着豐富的學問,我們可得好好向生活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呀。

1、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麼?
(引導學生髮散思考:“減少”是爲了“增加”;去“僞”存“真”,去“雜”存“精”;有所失也會有所得……)
2、學完課文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3、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留心周圍事物,並且善於思考,就能發現生活中的規律。

1、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2、完成練習冊。
3、拓展作業: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發現有哪些現象,哪些事情中隱含着這樣的道理?請將自己的發現寫下來,多多益善。
複習鞏固




設計課堂教學必須有一個着眼點,這個“點”我們姑且稱爲“課眼”。這一課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爲線索的,課文中用了這樣四個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教學時,我們可以先把這四個詞語板書出來,然後一個一個地引導學生讀文理解,內化感悟,在隨着“我”的情感變化起伏中,共鳴共振,使之懂得“學問學問,一學二問”的道理,在學文中加厚生活的積累,增強了解生活的情趣。






板書設計
反思重建
習作8

教學目標 ⒈讀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瞭解這個童話是怎麼編出來的。
⒉能根據自己的認識,選用合適的圖畫,編一個童話故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及養成良好習慣的好處敘述清楚。
3、教育學生從小養成不挑食、不偏食和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
教學內容
分 析 本次習作着重體現《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新的理念:“鼓勵學生寫想象中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在教學時,儘可能地減少束縛,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勵,激發學生樂於寫作的激情,讓學生饒有興趣地去寫作。
重點難點 在練說的基礎上,編寫童話。
教學準備 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把童話編寫得生動有趣。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二、閱讀例文,瞭解寫法







三、學生習作
1、 指導看圖,這個小朋友坐得真直,兩眼看着
老師,習慣多好啊!我知道你們還有許多好習慣,能告訴老師嗎?這些好習慣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2、 示圖:圖上這幾個小動物的習慣好不好?這樣做有什麼後果呢?
3、 看到他們有不良習慣,你們心裏會怎麼想?怎麼辦?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小朋友最喜歡聽故事了,如果我們編一個有關這些不良習慣的害處的故事,他們一定喜歡聽。耿新華同學就是這樣一個有心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編的童話故事,好嗎?
⒈學生輕聲自讀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 思考:(1)故事裏寫了誰?他有什麼不良習慣?
(2)小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接着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3)故事有沒有把不講衛生的害處講清楚了?是怎樣講清楚的?
(4)你認爲哪些地方寫得好?
2、這個童話故事是編給誰看的?

1、過渡:同學們,你們說用這個辦法來幫助那些有不良習慣的小朋友,好不好?
2、 準備寫什麼呢?想讓誰來做主人公?他的不良習慣是什麼?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後來是怎樣做的?
3、學生自行習作,教師巡視
說起小動物,孩子們都是熟悉的,可是要編動物童話故事,尤其是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要形成腹稿,不要說兒童,就是成年人也會覺得有些難度。這也正是這次習作的難點所在,看上去應該比較好寫的習作,真動起筆來卻覺得思維不夠開拓。因此作前的指導就顯得尤爲重要,而作前指導中如何啓發學生思維進行大膽想象更是關鍵所在。因此,教學中應該通過一些形象生動、表情各異,甚至是類似於人的表情、動作、裝扮的動物形象地出現,來啓發學生思維,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到情感薰陶,獲得思維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學生習作,教師巡視

二、交流評議


學生習作
好的同學先自己讀一讀,看看句子有沒有寫通順了,有沒有錯別字

1、 你的故事讀給你的同桌聽,請同桌幫你提提意見
2、 誰願意把你的故事先給大家分享?
3、評議:你們覺得他哪裏寫得好?還有哪些不足?

由於孩子的情感體驗不同,他們對畫面的理解也存在着差異,所形成的故事更是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孩子之間的交流,交流彼此想法等形式,鼓勵孩子們說自己的故事,評別人的故事,提高口語交際和修改習作的能力。
板書設計
反思重建

練習8

教學目標 1、 仔細看圖,明白三個小夥伴以及三個小和尚的故事,然後再用幾句話寫下想法,不會寫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後議一議:三個小和尚應該怎麼做?
2、 照樣子,練習“晶、蒜、森”三個字。
3、 背熟八條成語和《明日歌》。
4、 選擇感興趣的主題辦一份手抄報,班級展覽並交流。
5、 學寫毛筆字。
教學時間 ( 3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教學學用字詞句






















二.教學寫好鋼筆字



1、審題,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學生看兩組圖,說說它們的意思。
(1)出示第二組圖,請學生仔細觀察,想想三個小和尚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結果怎麼
(2) 請學生講述三個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組圖,同桌談論,說說圖中的內容,注意把故事的結果說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歡“三個小夥伴”呢,還是喜歡“三個小和尚”,爲什麼? (5)教師相機指導,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理由說充分。遇到學生說得精彩的字、詞、句,可請學生板書到黑板上,有選擇地帶領學生讀一讀,學生可自主積累。 3、練習
(1) 說說讀了兩個小故事後的想法。 (2) 大家評議,學生各抒己見,只要有想法,說得有道理就行。
(3) 請學生用幾句話寫下自己的想法,不會寫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詢問老師、同學。
(4) 請幾位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師生共同評議,知道學生圍繞一個意思寫,發現學生寫得生動的句子或板書或表揚。
其他學生可與小夥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確的句子。
4、議一議
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三個小和尚”該怎麼做才能讓廟裏的水缸總是滿滿的。


審題
指導 (1)出示:晶、蒜、森
(2)請學生仔細觀察字形,說說自己的發現 (3)出示:(書上)我的發現:下半部分要寫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練習
(1) 師巡視,注意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2) 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及時小結,並選擇範寫,再讓學生仿寫。
4、 反饋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教學讀讀背背






二、做做練練

1、 熟記成語
(1) 說說怎樣學習成語。
(2) 請學生自主學習成語。
(3) 指名彙報學習成果,教師相機指導讀準字音,引導學生髮現成語的意思以及用法並歸類。(可以事先讓學生預習)
(4) 歸類:來自語言故事,都告訴人民一個道理
(5) 學生練習朗讀和背誦。2. 背誦《明日歌》
(1) 自由讀,談談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交流這首詩的意思。
(3)指導學生正確斷句,讀出節奏。
(4)指導學生朗讀全詩,並能正確、有節奏、有感情地背誦。
(5)課外拓展:可後收集表達同樣意思的詩或名言警句。

1、 交流自己的愛好。 2、 明確學習任務:辦一份手抄小報,請學生談談打算怎樣辦小報。(師引導從選取主題、收集資料、編排設計、分工合作幾個方面談) 3、 學生自主選取主題,給小報取名。 4、 全班交流,指導抓住主題命名。 5、自由組成編報小組,分工合作,自主辦報。 學生完成後帶來,組織學生評議,準備辦一個小報展覽。 (1)記者招待會,請各位同學拿出自己辦的小報,以推銷員的身份向大家推銷小報。:要求:把自己的特色說清楚。(2)師生共同參與欣賞、評議、可吸收優點,也可以提出建議。(3) 評選出銷量最好的前幾名小報,張貼在玻璃窗或板報上。 (4)辦的不理想的,可再進行修改。
















文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