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語文《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2篇

本文已影響 3.49W人 

 《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2篇

看到各位老師都在對文本中的一些所謂的虛假細節進行批判,這裏就小談自己上課的心得。

1、天空陰沉沉。

學生是這麼理解的:其實天氣並不是真的陰沉沉的,只是現在人們回憶起來,對於5.12大地震心有餘悸,所以再藍的天空,在人們心裏也是陰沉沉的了。“一切景語即情語”其實,這裏是說的人們的心裏陰沉沉的。而且還預示着後面的大地震。

2、上政治課“人生的價值”

學生是這麼理解的:其實,譚老師無論之前上的什麼課,可是他給學生上的最後一堂課,講的就是人生的價值,而且這堂課,是用他自己的生命作爲課本來傳授的。作者寫出了譚老師的心聲。

你看,其實學生們比我們更能思考,在我們還在糾纏細枝末節的時候,其實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還是這麼的貼切。莫要再糾纏什麼藝術處理的手段,也不要破口大罵說不符合事實。我們不是在教歷史,我們是教文學,這些文字是作者的悲痛回憶,是對譚千秋最後一課的補充。那個最後的姿勢,恐怕是譚老師給學生,給全人類上的最後一堂課,而這堂課講述的,就是人生的價值!

《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

《最後的姿勢》這課文講述的是2008年發生在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時,譚千秋老師臨危不懼,組織他的學生迅速撤離,並用自己的身軀護住了難以脫身的四名學生,而他卻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課中能夠讓學生理解“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是課文的教學重點。在課堂上,就應該圍繞着這個重點,提出自學提示:1、“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這句話中你體會出譚老師怎樣的形象?2、圍繞“在生與死之間,譚老師選擇了怎樣的姿勢?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這也是譚老師怎樣的姿勢?從中讓我們看到了他一個怎樣的老師?

在教學中我抓住三個動作,突出撐,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着身子,意味着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覆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節課我還運用了圖片、音樂、有渲染力的語言進行評價和過渡,這一切都是爲了引領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領悟人物的精神,讓學生在情中走進文,在文中讀出人,實現人文性的目標。

課結束前,我又補充了抗震救災中其他老師的感人事蹟,讓學生感悟人間真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