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上《磧中作》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5W人 

  教學目標:

六年級上《磧中作》教學設計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註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人在萬里沙漠中勃發的詩情。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能體會出詩人對邊塞生活的深刻體會,對邊疆風物深厚的感情。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中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沙漠地域的樣子嗎?你覺得沙漠給你的印象是什麼?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岑參的作品《磧中作》,看看詩人眼裏的沙漠是什麼樣的?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西來”指什麼?(點明瞭行進方向)

“欲到天”,既寫出了邊塞離家之遠,又展現了西北高原野曠天低的氣勢。

“兩回圓”交代了什麼?(表面上看,似乎詩人只是點明瞭離家赴邊已有兩月,交代了時間正當十五月圓;然而細一推敲,詩人無窮思念正蘊藏其中。一輪團圓的明月當空朗照,觸動了詩人的情懷,他不由得思想起辭別兩個月的“家”來,時間記得那麼清晰,表明他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殷切。現在,月圓人不圓,怎麼不叫人感慨萬分?也許他正想借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帶往故鄉,捎給親人?)

5、師述詩人剛剛把他的心扉向我們打開了一條縫隙,透露出這一點點內心深處的消息,卻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現實——“今夜未知何處宿,平沙莽莽絕人煙”。又是什麼意思?

小結:

前句故設疑問,並不作正面回答,轉而融情入景,給讀者留下充分想象的餘地。後句寫出了明月照耀下,荒涼大漠無際無涯的朦朧景象。景色是蒼涼的,但感情並不低沉、哀傷。在詩人筆下,戎馬生涯的艱苦,邊疆地域的荒涼,正顯示詩人從軍邊塞的壯志豪情。正如詩人所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爲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詩人當時面對明月思念故鄉的畫面,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懷

  四、小結

詩人精心攝取了沙漠行軍途中的一個剪影,向讀者展示他戎馬倥傯的動盪生活。詩於敘事寫景中,巧妙地寄寓細微的心理活動,含而不露,蘊藉感人。

詩以鮮明的形象造境寫情,情與景契合無間,情深意遠,含蘊豐富,讀來別有神韻。在描寫旅人遠走塞外時,是隻見萬里黃沙,不知哪裏纔是自己的歸宿?悲涼中更帶有深沉哀婉的鄉愁,單就"平沙萬里絕人煙"來看.可以當作是純碎的寫景,充分流露出悲壯與悽清的綜合美。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體會詩人深沉哀婉的鄉愁。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